高二年级2011——2012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2011—2012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2011—2012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2011—2012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60分。

)二、非选择题(四大题,每题20分,学生从4道题中任做两题,共40分。

)3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分)(1)小范围试点;中西结合;对西学进行选择性学习。

(9分,每点3分)(2)评价:有利于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及文化知识,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西方工业文明相结合,走出一条独具民族特色的近代化道路,并取得了重大成功;(3分)但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思想,对以后日本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2分)应注意的问题:发展教育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要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6分)3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分)(1)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君主政体和世袭制度;主张彻底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9分,每点3分)(2)原因:当时北美很多人对英国政体和英国国王抱有好感,在思想感情上依附于英国。

(2分)体现:使美国彻底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独立发展开辟了道路;为美国民主共和制政体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世界其他地区人民的反殖民斗争树立了榜样。

(9分)3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分)⑴主要原因:敌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数量众多;朝鲜半岛地势险峻,气候恶劣;美军和联合国军在武器装备和技术上的优势无法发挥。

(6分,每点2分)差异:美国人强调客观因素,重点强调自然条件和技术;中国人强调主观因素,重点强调人的因素与将士素质。

(4分)(2)重大影响: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安全得到了巩固,但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3分)新中国在建国之初经受了战争的严峻考验,使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但失去了统一中国的较好时机;(3分)美国在朝鲜战争失败后,采取扶植日本的政策,组建亚太军事体系,扩张在远东的势力,拼凑起对中国的包围圈;(3分)日本在美国亚太军事体系中的地位上升。

(1分)3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分)(1)合理性:“敬李之才”:主持兴办洋务运动,开启近代化实践进程,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惜李之识”:恪守封建政体,单纯学习西方器物,未深入到政治制度层面;“悲李之遇”:洋务运动破产,“自强”未强,“求富”不富,屡屡被迫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条约,遭国人唾骂。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附答案)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附答案)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本试卷共8页,38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命题:高二历史组)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和答题纸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A.先代贵族B.功臣C.王族D.少数民族首领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主要反映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的淡漠 D.专制王权的强大3.《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4.“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此处“六合”不包括下列哪一诸侯国A.韩国B.楚国C.晋国D.燕国5.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的男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的男丁)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兵部6.“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试卷Ⅰ(共40分)说明:本卷为选择题,包括30小题,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

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

请问,这一道算数题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2.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C.设立“中朝”、“内朝”制度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3.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于封建社会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4.汉初“驰山泽之禁”,吴王刘濞得以“专山泽之饶”,势力日增。

后汉武帝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贾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

材料认为实行专卖制度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B.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C.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行为D.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表现5.西周的礼乐文明造成了中国古代国家的宗法专制特征,依靠族权和政权的结合来实现宗法专制。

于是传统文化便有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也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

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6.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

山东省潍坊市2011-2012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1-2012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2年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012、4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一卷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其字母代号(ABCD )用2B 铅笔涂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右图材料反映西周时期实行的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只有谦虚好学才能进步。

这句话可以在下列哪本书里找到?A .《论语》B .《道德经》C .《孙子兵法》D .《史记》3. 2010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土耳其时说:“中国人民对土耳其人民一向怀有友好情谊。

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就把双方联系在一起。

”丝绸之路作为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它最早开通于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元朝4.“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戊戌变法D.孝文帝改革5.如果你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应确定的研究主题是宋针铺商标及铜版 北宋“交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 南宋海船A.宋代国家统一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商业繁荣D.宋代民族融合[6.“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

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7.“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3.唐朝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扩大民主权利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C.减少决策失误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我国当前实行的省制开端于()A.秦朝的郡县制B.西汉的州郡县制C.唐朝的藩镇制D.元朝的行省制5.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6.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钦定宪法大纲》7.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8.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9.公元前3世纪前后,出现了古希腊的著名雕塑《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下列对两者的表述准确的是()A.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都产生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都产生于农耕经济的发展 D.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10.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有()①选举②议会立法③保留君主④内阁拥有最高权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1787年宪法的保守性和局限性表现在()①民主性不够广泛②允许奴隶制存在③不承认所有成年人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④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12.漫画《列宁清扫地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2011级5月月考 历史 试卷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2011级5月月考 历史  试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

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此后苏维埃政权( ) A .采取余粮征集制 B .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 .实施新经济政策 D .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2、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后人有很多评说,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 .能实施此政策是国家掌控了经济命脉B .是苏俄正确道路的选择C .因为造成工农矛盾而不得已中止D .允许商品经济的存在与发展3、列宁对党的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 .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 .建立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联共(布)“十五大”提出总方针 B .优先发展轻工业 C .与农业集体化同时展开 D .到1937年基本实现 5、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A .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 .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 .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 .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6、右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1925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斯大林体制D .赫鲁晓夫改革7、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

下表最能说明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苏俄广大人民的抵制C.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农业的恢复和发展D. 新经济政策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8、1926年美国出售的汽车约70%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进行,当时美国流传的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安徽省宿州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宿州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宿州市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五校联考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

(本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3小题1.你认为“危险的境地”是指( )A.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尖锐 B.贵族和工商业者的矛盾尖锐C.雅典面临外敌的入侵 D.平民和工商业者的矛盾尖锐2.为化解当时雅典面临的困扰,梭伦进行改革,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应该是()A.雅典民主政治的开端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D.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3.梭伦改革时期有两位雅典公民因经济纠纷打官司,以下对解决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向贵族法庭提起上诉②向民众法庭提起上诉③案件先由陪审员审查④法官判决后就立即生效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商鞅变法对秦国历史发展影响巨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6小题4.秦孝公即位后,发布“求贤令”,宣布“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反映了()A.儒家的“仁政”主张 B.道家的“无为”主张C.墨家的“尚贤”主张 D.法家的“法治”主张5.商鞅变法推行“家有二男则分户”,主要目的是()A.加强对人民的人身控制 B.防止地主家族强大威胁政权C.打击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D.刺激小农经济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6.(秦)用商鞅之法……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是哪一项措施带来的弊端()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 B.废分封,行县制C.重农抑商政策 D.移风易俗,推行分户经济改革历来是各国改革的重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10小题7.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特点是()A.外来移民不能担任官职 B.外来移民按财产分享政治权利C.促进了本国工商业的发展 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8.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对解决国家财政收入危机起到根本作用的是()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9.以下对王安石实行“市易法”的分析,正确的是()①是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之一②反映北宋重农抑商政策③体现了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④保护了大商人的利益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0.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

四川省雅安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雅安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雅安市2011-2012学年下期期末高中检测试卷高二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之……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战国·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新兴地主 B.立功将士 C.没落贵族 D.富裕农民2.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及身没则还田。

……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

”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A. 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3.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施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A.抵抗辽国的进攻 B.加强对农民阶层反抗的镇压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与大地主斗争的力量4.造成北宋“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皇帝规定禁军轮流驻守京城,频繁调动 B.将领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C.封建专制下,皇帝严禁兵将关系过密 D.统治者将兵将分开管理5.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

这句话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6.“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

”材料集中体现了A.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 B.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C.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 D.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7.阿里改革给埃及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却昙花一现。

2011—2012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1—2012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1—2012年商丘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必修三)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贤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贯穿始终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 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 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 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 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2.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 ,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它是A .追求天下为公B .崇尚秩序C .主张仁政D .天人感应3.“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这一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主张“民贵君轻”,实行仁政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③④4. “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孟母的儿子后来成为了大思想家,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提出了“仁”的学说B .主张以“法”治国C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 .被儒家学派尊称为“亚圣”5. 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

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A .民贵君轻B .人性本善说C .先义后利D .浩然之气说6. 对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的评价正确的是A.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新局面B.为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培养了大批人才C.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D.开创了封建教育的新局面7.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

”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

江西省重点高中新余四中2013最近历史学科周周练

江西省重点高中新余四中2013最近历史学科周周练

新余四中高二年级2011—2012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与商鞅变法中的“废分封,行县制”措施最相似的是( )A.三省六部制的实行B.科举制的实行C.废除丞相D.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2. 中央集权制度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这一制度的实质也是中央集权制B.商鞅变法时就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所以说我国的中央集权制产生于战国时期C.秦朝全面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期D.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中央集权制3.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表明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这是因为( )①它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②它导致人们对世界的无知③它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④它起不到安定社会的作用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C.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D.健全了财政制度5.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C.增加地主的租税收入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6..商鞅虽死,然“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变法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B.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C.变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D.变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7.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拓展了周朝的疆域;而到了周朝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C.生产关系的变革D.诸侯国的争权夺利8.在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削弱地方权力、防止地方割据一直是封建统治者的目标。

河北省衡水二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二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二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前20题每题1分,后15题,每题2分,共50分)1、有人形容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国际格局时说:“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权却归于无效。

”下列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联合国成立之初曾经被美国控制和操纵B.一段时间内联合国没有实行大国一致原则C.导致联合国在最初的十多年中无法采取维和行动D.中苏两国一度被排斥于五大常任理事国之外2、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争与革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

20世纪下半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

以下对于20世纪后半期的时代主题转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②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强烈愿望,也是世界各国共同责任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3、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在1918年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开端……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以及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这里主要是指A.拿破仑战争激起了欧洲民族主义B.普法战争引起了欧洲的民族主义C.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主义D.第二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主义4、斯塔夫里阿诺斯论述道:“两次大战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人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强化形成了鲜明对照。

”“帝国权力的强化”指的是A.战胜国积极展开军备竞赛 B.战胜国实施民族自决原则C.殖民地“委任统治”形式 D.法国在欧洲寻求安全保障5、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

吉安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带答案)

吉安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带答案)

吉安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带答案)吉安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汉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

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

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

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

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A.儒家伦理思想渗透到法律之中B.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陋习C.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制D.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法家、道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种言论反映了()A.唯物论思想B.民本思想C.无为而治思想D.辩证法思想4.中国古代的许多成语出自先秦诸子,下列成语出自《庄子》的是()A.春风化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B.守株待兔千里之堤,毁于蚁穴C.朝三暮四君子之交淡若水D.兵贵神速置之死地而后生5.下图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所反映的农学思想是()A.因地制宜B.多种经营C.商品生产D.重农抑商7.“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唐朝文人这样描绘长沙的怀素和尚。

2011-2012第二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1-2012第二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II历史部分一、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内。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 分,共 分)题号 1 2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右表中两种所有制经济百分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烙印。

下列流行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抗美援朝 大跃进 红卫兵网上购物.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说,  年全国政协将努力推动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建国初,在中央人民政府积极推动下西藏和平解放,这一史实的重大意义是✌.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朝鲜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联合国军”退回到了“三八线”附近 司令官麦克阿瑟被撤职回国 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是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①② ①③  ②④ ③④二、材料题( 分)材料一 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材料二 右图是 年到  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事件?该事件开展依据的是什么?( 分)( )结合材料一,请你谈谈刘少奇为什么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分)( )材料二中  年粮食产量上升和  年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 )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制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应注意什么?( 分)三,简答题( 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探究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2011——2012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廖春梅审题:高二历史备课组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2.“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 B.法家C.墨家D.道家3.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4.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5.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D.孙中山6.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

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②7世纪初期③20世纪初期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D.①③7.某历史学家对西方一种思想评价道:“人之一切自然本能,蛮性的权力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一尽量表现之机会;而形成近代文化中另一种人之神性与其兽性之纠缠”。

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自由主义8.“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

”这一观点说明了牛顿的发现( )①可以改变人的世界观②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产生了影响③对思想家们描绘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蓝图产生影响④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9.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因素,但人类对三者的认识和应用却不同步。

下列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依次是( )A.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相对论互联网B.相对论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互联网C.经典力学相对论原子能利用互联网D.经典力学互联网原子能利用相对论10.《新青年》创刊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发行量长期徘徊在1000册左右;1918年后,发行量猛增至20000册。

出现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B.文学革命的开展C.十月革命的影响 D.五四运动的影响11.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 ) A.传统思想文化 B.君主专制制度 C.传统的小农经济 D.反动政府的统治12.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

……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

”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13.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14.下面漫画反映的是票证在不同时期价值的变化,从理论根源上看,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15.“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B.“光是画中的主角”C.“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D.“我不爱理性的绘画”16.梭伦在自己的诗中写道:“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分;富厚如属于没有教养的人们,厌足就要滋生不逊。

”这里他反对的是( )A.贵族凭籍特权的专横与压榨B.“债务奴隶”被废除后的贪婪C.“海岸派”的财产富有与激进 D.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的现状17.在战国的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 的思想家是( )A.墨子B.孟子C.商鞅D.荀子18.“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臣19.《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20.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土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21. 天主教会为拓展自身的势力,发动了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的“十字军东征”。

天主教所指的“异教”主要是指( )A.东正教 B.伊斯兰教 C.犹太教 D.佛教22.“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

这样做就是亵读神明。

”材料所体现的是(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23.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A.冗官B.冗兵C.积贫D.积弱24.北宋韦骧在《钱塘集》中对王安石变法写诗颂道:“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

保兵知警守,吏实禄绝贪饕。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该诗涉及到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有( )①青苗法②免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市易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

这一规定( )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④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26.(13分)为研究毛泽东的思想变化过程,某研究者收集了以下史料:史料一: (注释:①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

我深受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力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

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

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注释:②)。

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注释:③)的前夜。

我激动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

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

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

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

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毛泽东自述》(1936年6月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自述) 史料二:下图为1911年8月1日《民立报》的影印件,记有“七十二烈士”的报道。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史料一中有三处(标有①②③序号)需要注释,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校勘和注释。

(3分)(2)依据史料一,毛泽东当时赞成在中国实行什么政体?属于什么性质?(2分)(3)毛泽东为什么说自己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及毛泽东三者所走的救国道路有何不同?(8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l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1501年——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6分)(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4分)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对阿里改革评价很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