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

合集下载

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论文

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论文

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探究摘要:目的:对采用横切口手术方法对患有疝气的小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96例患有疝气的临床确诊患儿病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平均每组48例。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小横切口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患儿;该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该组患儿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和病情再次复发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都经过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予以确诊。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小横切口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儿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手术后患儿出现并发症和病情再复发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运用spss13.0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经过临床对比实验研究后证明,观察组患儿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患儿,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和病情再次复发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采用下腹部小横切口手术方式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治疗时,在外环口上方的皮肤处作横切口,其切口可以刚好落在朗格氏皮肤纹理线上,对组织进行分离的操作相对较少、产生的创伤相对较小、患儿在手术进行过程中的出血量能够明显减少,在手术结束后患儿的切口愈合比较平整,疤痕相对较小,形态与患儿的腹横纹非常相似。

对2-7岁的小儿来说,其腹股沟管的长度相对较短,亦可以采用不对腹外斜肌腱膜进行切开处理的方法,将患儿的外环口直接分开,寻找处于游离状态下的疝囊至疝囊颈部进行高位结扎处理。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30例小儿疝气临床观察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30例小儿疝气临床观察

( 1 . 6 - 4 0 . 2 )d ,切 口长度 ( 1 . 2 - 4 0 . 5 )a m,并 发症发 生率 3 . 3 3 % ,观察 指标 均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3 讨 论
小儿 腹股沟疝 气首先影 响患者 的消化 系统 ,引起 下腹 部坠胀 、腹胀气 、腹痛 、便秘 、吸 收功 能差 、易疲 劳 和体 质下 降等症状 J 。腹 股沟部 与泌尿生殖 系统相邻 ,疝 气 的 挤压还会 影响生殖 系统 的正 常发育 。此外 ,疝囊 内 的肠 管
平均 ( 1 . 8 - 4 0 . 5 ) 年 。两 组 患者 一般 资 料无 显著 差 异 ( P
> 0 . 0 5 ) ,具有可 比性 。
术 ,且手 术切 口与 朗格 氏皮肤 的纹理 线相 重合 ,术 中分 离 组织 较少 、出血量 少 ,切 口瘢痕 较 轻 ,整 体平 整 度 很好 , 术后感 染概率较 低 J 。本 研究 表 明观 察组 患 儿 手术 时 间 、 住 院时间 以及切 口长度 明显短于对 照组 ,术 后并 发症 发生 率 明显 小于对 照组 ,且差异显 著 。综 上所 述 ,腹 横纹 小切 口手术在 . ' bJ L 疝气 治疗 中应用 效果较好 ,值得推 广使用 。
生于两侧 J 。现研究发现 腹横 纹小切 口手 术能避 免常 规手 术切 口的缺点 ,提 高 了疗 效 。现 将我 院腹横 纹小 切 口手术
在t J , J L 疝气治疗 中的应用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严重并 发症 ,不及 时处理还有 可能危及 生命 。所 以d , J L 疝气应该 及早进行 彻底治疗 。手术是小 儿疝 气 的最好 治疗 方法 ,一 般 皆以全 身麻醉 、高位结扎 的手 术方 法 ,手术 安 全且 时间较短 。疝气宜早 日治 疗 以免 疝气囊 之 内容物 发生

小切口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对比

小切口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对比

小切口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对比
熊志根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7(033)027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疝
气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
口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自由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微创手术治
疗疝气的临床效果显著.
【总页数】2页(P37,39)
【作者】熊志根
【作者单位】314009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中心医院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r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J], 郭俊吉
2.传统手术、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观察 [J], 赵文龙
3.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比较 [J], 高阳
4.小切口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患儿的临床效果 [J], 林小杰
5.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J], 梁展维;王浩;刘时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评价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评价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评价发表时间:2016-05-21T10:36:26.0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3期作者:夏尚红[导读]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城关医院外科小儿疝气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男孩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女孩,约为女孩的14倍[1],且多发于早产儿。

夏尚红(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城关医院外科甘肃酒泉 735000)【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疝气患儿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常规组。

常规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 <0.05);且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对疝气患儿给予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小切口;疝气;小儿;治疗【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213-02 小儿疝气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男孩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女孩,约为女孩的14倍[1],且多发于早产儿。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80例疝气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别采用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基数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疝气患儿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治疗前均经临床诊断后确诊为疝气。

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常规组。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4∶6,平均年龄(3.6±1.3)岁,4例直疝,36例斜疝;常规组男女比例为33∶7,平均年龄(3.8±1.5)岁,5例直疝,35例斜疝。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疝气采用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84例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n=42),观察组则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n=42),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由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小儿疝气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促进患儿术后恢复,具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传统手术;微创手术;小儿疝气【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01小儿疝气是临床常见病,分为直疝和腹股沟斜疝,是由于患儿出生后腹股沟处帮助睾丸正常降入阴囊或固定子宫圆韧带的腹膜鞘状突未能完全闭塞,导致腹腔内部的小肠、网膜、输卵管、卵巢等进入鞘状突而形成的,其中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早产儿的患病率则更高[1]。

临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但由于患儿年龄小、抵抗力较弱,因此需寻找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本次研究以84例小儿疝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小儿疝气采用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腹股沟斜疝患儿84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2-9岁,平均(4.51±2.17)岁;对照组42例,男32例,女10例,年龄1-8岁,平均(5.42±1.57)岁。

两组患儿家属均对本实验内容、目的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排除无法进行手术的患儿;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手术治疗,指导患儿取仰卧位,给予患儿全身麻醉后,于患儿耻骨联合上方位置做一长度在2.5cm或以上的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精索充分暴露出来,确定疝囊位置后纵向分离腹股沟肌层组织,切除疝囊,之后行高位结扎,最后将睾丸恢复原位或将子宫圆韧带复位,最后逐层缝合切口。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腹股沟疝患儿炎性症状的影响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腹股沟疝患儿炎性症状的影响

3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专题/Special Topic2021年第5卷第4期2021 V ol.5 No.4[5] 邓震平, 陈倩, 林宁, 等. 个性化添加母乳强化剂对低体质量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 12(10): 1135-1138.[6] 王书焕, 刘戈力, 刘杨, 等. 个性化添加母乳强化剂对母乳喂养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9, 27(2): 83-86.·儿科疾病专题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腹股沟疝患儿炎性症状的影响宋东琦(陕健医韩城矿务局总医院外科,陕西 渭南 715400)摘要:目的 研究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腹股沟疝患儿炎性症状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陕健医韩城矿务局总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A 组和B 组,各30例。

A 组患儿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B 组患儿采用传统疝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后7 d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 )水平;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后1 d 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A 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少于B 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 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 组;与术前比,术后7 d 两组患儿血清TNF-α、IL-6、CRP 水平均降低,A 组低于B 组;与术前比,术后3 h 两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升高,但A 组低于B 组(均P <0.05)。

结论 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腹股沟疝患儿进行治疗,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对患儿机体造成的损伤,利于稳定生命体征,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关键词:腹股沟疝;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 炎性症状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1.04.0003.03作者简介:宋东琦,大学专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外科疾病的诊疗。

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

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

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2-12-19T09:21:20.515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1期作者:李杰[导读] 目的:观察分析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李杰东台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东台,224200【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

方法:从本院2021年上半年收诊的疝气患儿中随机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字母表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传统组,每组患儿各35例,传统组患儿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患儿实施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变化。

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疼痛评分均低于传统组,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相比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31.43%更低,经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治疗,可在临床中首选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以保障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疝气;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临床疗效疝气多发生在10岁以下小儿人群中,多指腹膜鞘关闭不全而引发的腹腔内容物体进入[1],目前,临床治疗小儿疝气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下的床上偏大、切口偏长,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效果,为此,探寻更有效、更微创的手术治疗方式成为临床关注的主要方向,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作为典型微创手术,以创伤小、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小儿疝气的临床治疗中。

本次研究针对疝气患儿使用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如下所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本院2021年上半年收诊的疝气患儿中随机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字母表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传统组,每组患儿各35例,纳入标准:①原发性腹股沟疝;②单侧疝;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伦理会认证批准。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比较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比较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比较目的探讨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对小儿疝气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116例疝气患儿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行微创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1年内的复发率。

结果经分析比较显示,研究组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自主活动较早、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低,而1年内的复发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较,微创手术更适合治疗小儿疝气。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raditional operation and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on children colic. Methods 116 patients with hernia patients were average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study group was used invasiv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operation.The operation time,bleeding volume,independent activity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complications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within a year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showed that the oper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study group was shorter,bleeding volume was less,independent activities were earlier,th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and complications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within a year in two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Compare with the traditional operation,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rnia.[Key words] Traditional operation;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Children colic小儿疝气是普通外科临床常见的疾病,患儿腹股沟疝类型通常为斜疝和直疝,几乎无自愈的可能,治疗以手术为主[1-2]。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手术方法与效果研究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手术方法与效果研究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手术方法与效果研究发表时间:2017-07-20T14:39:51.50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作者:唐味[导读] 相关资料显示,小儿疝气在我国的发病率达到1-4%,并且男性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1]。

常德市汉寿县妇幼保健院常德汉寿 415900【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手术方法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剖析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本科门诊接诊的84例疝气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式对84例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n=42)。

其中研究组应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案。

观察两组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自主活动时间等指标。

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比对照组的28.57%更低,P <0.05。

研究组的自主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和手术持续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

对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研究组为(1.2±0.5)ml,比对照组的(8.3±0.7)ml明显降低,P<0.05。

结论:小儿疝气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并发症少,手术创伤小,预后好,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小切口;效果;小儿疝气;住院天数相关资料显示,小儿疝气在我国的发病率达到1-4%,并且男性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1]。

此外,早产儿发生疝气的概率比足月生产的新生儿更高[2]。

目前,传统手术可作为本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但损伤大,术后恢复慢,且可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本院自2014年开始,利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对部分疝气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这一时间段中本科接诊且符合直疝亦或者是腹股沟斜疝临床诊断标准的患儿84例,按照治疗方式对所选入的84例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

研究组男性36例,女性6例;年龄为0.2-7岁,平均(3.5±1.1)岁;直疝,2例;斜疝40例。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阳历【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contrast of traditional operation and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in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rnia. Methods 62 cases of infantile hernia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in 2014 March~2015 year in March admitted to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mparison operation, clinical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of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ed 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significantly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th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was 6.45%, 22.58%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significantly (P<0.05), there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Children colic ap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treatment and the exact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short operation time, amount of bleeding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faster re-covery, and worthy of extensive promo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目的:观察对比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和传统斜切口临床疗效观察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和传统斜切口临床疗效观察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和传统斜切口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斜疝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机分成下腹横纹小切口组(88例)和腹股沟斜切口组(80例),对两组的切口长度(c-m)、手术时间(min)、手术出血量(ml)、术后住院天数(d)、阴囊水肿、复发例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88例小切口手术者全部治愈,无感染,无并发症。

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与斜切口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操作简单、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小儿;斜疝;小切口;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俗称疝气)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可以说是先天性的疾病,是指婴儿的腹腔内器官经过没有封闭或紧缩的内环口突出腹外,就形成斜疝。

患有斜疝的患儿,在其哭闹或用力时于其腹股沟处可见圆形的肿大,质软,有弹性,可自行还纳。

但是如果肿物包块卡住不能复位,就可能引发嵌顿性疝,导致进入疝囊的腹腔脏器(如小肠等)坏死等恶性生理疾病。

所以,孩子得了斜疝后,应积极就医治疗。

治疗斜疝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术,时间在孩子一岁左右最佳。

本研究采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用不同手术治疗的1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数据,进行分析,现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168例在本院就诊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140例,女性患者28例;右侧88例,左侧72例,双侧8例。

年龄1-7岁。

将168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腹横纹小切口手术88例,腹股沟斜切口手术80例,两组自然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1.2.1 小切口手术组完善术前检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禁饮禁食,采用氯胺酮全麻。

术者在腹股沟耻骨旁滑动触摸,寻找精索,沿精索向上找到外环口标志,以此点为中心,沿皮肤做小横切口约1cm。

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至皮下外环口,将精索与外环口周围脂肪组织分离开,提夹出精索,用血管钳顺着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提睾肌,在精索前内方寻找瓷白色疝囊,打开疝囊,向上剥离,当出现腹膜外脂肪或一圈增厚或变厚纤维环时行高位结扎,后加缝扎一次。

分析采用腹横纹小切口的疝气手术效果

分析采用腹横纹小切口的疝气手术效果

分析采用腹横纹小切口的疝气手术效果腹股沟区域的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进行治疗。

其中,腹横纹小切口的疝气手术技术在近年来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因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成为了临床应用的主要手术技术之一。

本文将对分析采用腹横纹小切口的疝气手术效果进行阐述。

首先,腹横纹小切口的疝气手术具有较小的创伤,手术后的疼痛感明显降低,患者能快速地恢复体力和自理能力,因此,该手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青睐。

与开放手术相比,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患者的身体影响较小,手术后的创面局部清洁,术后疼痛轻微,切口美观,日常生活中对患者的影响也较小。

其次,该手术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出血和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手术过程中,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切口较小,术中出血较少,手术时间较短,减少了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安全性高,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疝气患者。

再次,腹横纹小切口的疝气手术恢复快,患者可以更快地回到正常生活,也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术后随访研究表明,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时间较短,手术后恢复快,能够在24小时内进行自主呼吸训练;而传统开放手术需等待数日后进行恢复训练。

术后康复恢复得快,可以减轻患者的身体不适,也可以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在临床应用中,对于腹股沟区的疝气手术而言,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手术技术以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逐渐被广泛采用,成为目前临床应用的首选技术之一。

但是,只有技术精湛的医生才能够在手术过程中顺利进行疝气手术,避免出现手术风险和手术失败等风险。

综上所述,腹横纹小切口的疝气手术具有许多优点,并已成为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手术技术之一。

采用该技术进行疝气手术,可以避免传统手术带来的创伤和不适,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广大患者和医生的欢迎,然而需要广泛普及该技术并加强临床实践应用。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3-02-28T07:14:34.763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4期作者:薛良科[导读] 目的探讨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薛良科新沂市棋盘镇中心卫生院江苏新沂 221400【摘要】目的探讨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

方法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共有研究对象20人,均在我院治疗小儿疝气的患者,结合病例信息随机分组,每组10人、组间差异在于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创手术治疗,比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对小儿疝气患者的临床治疗指标有显著改善作用,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对此治疗方式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传统手术;微创手术;小儿疝气;临床效果小儿疝气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在胚胎发育时腹膜鞘突出造成鞘突开放从而形成了疝气。

针对此疾病,临床常以手术进行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创伤面积较大,且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还极其容易复发,给患儿带来极大程度的痛苦【1】。

随着医疗科技不断地发展,微创手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该手术具有创伤面积小、易恢复、并发症低等优势【2】。

鉴于此,针对我院20例小儿疝气患者为对象,样本来源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内,探讨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时间段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研究对象为院内儿科就诊患儿,共计20例,随机编号后利用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占比为10:10。

对照组男女占比为5:5,年龄最小1岁、最大10岁,年龄平均值为(4.37±0.94)岁;观察组男女占比为6:4,年龄最小2岁、最大11岁,年龄平均值为(4.97±1.63);纳入标准:均为小儿疝气患者;认知水平均达到常规标准,意识清晰。

小儿疝气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疝气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疝气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我院近年来4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其中20例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普通切口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4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麻醉采用氯胺酮静脉全麻+骶麻,常规术野消毒铺巾,在外环中上方腹横纹处做一横行切口,切口长度约1~2 cm,用蚊式钳和小拉钩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达腹外斜肌腱膜,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提睾肌显露精索,在其前内侧找到疝囊后纵向切开,仔细游离分剥疝囊至颈部,分离时应注意保护输精管以免损伤,用1号丝线将疝囊颈部高位结扎,并切除多余的疝囊。

术中止血完全后将精索睾丸复位,提睾肌可以不缝合,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及皮肤各一针,无菌敷贴覆盖。

术后常规运用抗生素3~5 d 预防感染[3-4]。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切口为平行腹股沟韧带斜切口,长度在2.0 cm以上,余操作基本同观察组。

对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如阴囊肿胀、切口感染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

1.3 统计学处理对采集数据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2 结果4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后康复出院。

两组观察指标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形成原因主要为腹膜鞘状突未闭,而小儿发育未完全,腹壁肌肉力量薄弱,在小儿哭闹、咳嗽、用力排便时会导致腹腔内压力增加,使得小肠、盲肠、大网膜等孔隙薄弱处突出,形成疝。

最常见的小儿疝气为腹股沟斜疝,基本占小儿腹外疝的90%以上[5]。

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对比

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对比

股 沟斜疝 , 2 5例 为腹 股沟直疝 , 经 患儿家 属 同意 , 为 其进行 临床
手术治疗。
1 . 2一 般 方 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 的手术治疗方法 , 为实验组患儿 采用微 创手 的治疗方法 , 详细的治疗措施 如下 。 1 . 2 . 1 传 统手术 ( 对 照组 )让 患儿 保持平卧位 的姿态 , 在耻 骨联合 上方做切 口, 以2 c m为宜 , 逐层将 患儿筋膜 与皮下组织 分离 , 探
间、 住院时间 、 并发症 、 自由活动 时间角度对 比两组 患儿 的临床治疗疗 效。结果 从术 中出血量 、 手术时间 、 住 院时间 、 自由活 动时间角度 看 , 实验组 患儿 短于对照组 , 从并发症角 度看 , 实验组并 发症发生率 为 2 0 %,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为 4 6 . 6 7 %, 与
2 . 2两 组 患儿 术 后 并发 症 发 生 率对 比
从疝复发看 , 实验组 1 例复发 , 对 照组 6例 复发 ; 从继 发鞘膜
实验组 无 1 例, 对照组有 1 例; 从 腹胀角度 看 , 实验组 无 患儿呼吸通畅 , 给予鼻导管吸氧 , 为患儿进行 常规消毒 , 使 患儿保 积液看 , 例, 对照组 出现 3例 , 从 阴囊 肿胀 角度看 , 实验组 5 例, 对照组 7 持头低脚高的体位 , 横向在腹股沟皮下环上 方做切 E l , 以5 a r m为 1 冽。 整 体而言 ,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 0 %,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宜, 穿刺, 建立 气腹 , 将腹 腔镜置人 , 将疝囊 中的积气 、 积液 排尽 ,
无统计学 意义。 传 统的手术方法 具有 简单易行的优 点 , 但 是手术过程 中, 切F I 比 见 明显差异 ,

小儿疝气两种不同微创手术的客观对比

小儿疝气两种不同微创手术的客观对比

小儿疝气两种不同微创手术的客观对比近些年来,由于微创外科的不断创新,小儿疝气手术,同样经历了重大的变革,传统大切口的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已逐渐被临床医生摒弃,更是不被广大患儿家长的认可。

微创手术的理念已慢慢走入全新的时代。

然而目前广大患者及大部分临床医生的思维依然固守于:微创就是腹腔镜的错误观点。

于此方面在2015年北京朝阳医学大会上,唐健雄教授就已经给予纠正与定义。

正如目前小儿疝气的疝囊高位结扎微创手术分为两个术式一样,一是:腹腔镜下的疝囊高位结扎;二是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

在此两者术式各有优缺点,下面我就此详细给大家介绍如下:腹腔镜的手术方式是:在全麻气管插管下,在腹部做两个1cm左右切口,一个0.3cm 左右切口,医生将手术器械置入患儿腹腔内做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术中不剥离疝囊,术中可以同时探查对侧有没有隐匿性疝的存在。

一般手术时间需要20分钟左右小切口的手术方式是:在不插管麻醉下,在腹股沟区做一个0.5cm左右切口,医生不进入腹腔内,通过手术器械在腹腔外找到疝囊并完全剥离疝囊后高位结扎。

术中不能同时观察对侧有无隐匿性疝气的存在。

一般手术时间在3--5分钟左右。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明显可以看到,腹腔镜的最大优势就是术中可以观察对侧有无隐匿性疝的存在。

而实际临床数据显示,一侧患有疝气,同时对侧存在隐匿性疝气的机率是5%左右,在这少数的隐匿性疝气人群中,真正以后发病的不足50%。

所以真正需要处理的隐匿性疝气就更少了。

而为了这极少的个体人群,以全麻插管为代价,同时以手术干扰了患儿的腹腔环境(术后可能并发腹腔粘连的可能)来交换,个人感觉属于得不偿失。

所以个人观点:小儿疝气手术治疗方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式如果手术医生技术娴熟、手术规范,那么在手术优势上大于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应该在临床广泛推广。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对照研究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对照研究
[ 2 ] B e l l o B , H e r b e l l a F A, A l l a i x ME , e t a 1 . I mp a c t o f m i n i ma l l y i n v a s i v e
s u r g e r y o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b e n i g n e s o p h a g e a l d i s o r d e r s [ J ] , Wo r l d J
口手术 ( 观察组 )和传统疝修补术 ( 对照组 )的小儿疝气病例,对比两组手术病例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 、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
痛 药物 使用 率 以及 术后 并发 症等 指标 。结 果 :观 察组 有2 9 例 患者 获得 随访 ,对照 组 有3 3 例获 得 随访 ,平 均 随访 时间 ( 3 2 . 2 4± 9 . 0 9) 个 月 。观察 组 在手术 时 间 、手 术 出血 量 、术后 住 院时 间和术 后疼 痛药 物使 用 率等 方面 优于 与对 照组 ( P< 0 . 0 5 )。结 论 :腹横 纹小 切 门手
表 1 两组评价指标比较 ( ± S)
并 发症 发 生 率为 9 . 0 9 %。所 有 并发 症 经保 守 治疗 后 均痊 愈 ,随访
( 3 2 . 2 4± 9 . 0 9 ) 个 月 ,无一 例复 发 。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①P< 0 . 叭 ,②P< 0 . 0 5 3 讨 论
பைடு நூலகம்
后止 痛 药物 使 用频 率 和术 后 并 发症 。术后 住 院 时 间从 术后 第 1 天 算起 至 出院 时的住 院 时 间。 止痛药 全部 统 一用非 甾体类 抗炎 药 ,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
[]otn ae D.Ieou t n i y oim:h n p t rsi t bs 2C seb trF n rd ci nsmp s T e A a dV at n n sa i— o u e r m s Ta sA A a hhh o tly o,9 8 6 3 4 u 叨. rn m cdOp ta nlOoa nl16 。8:5 .
go p fo v nin lt rp ru 3c s s t ea e t f csweec mp rd te a e i fe t Reul eo eain t ,bo d ls, o pt ty ru c n e t a hea ygo p 5 ae , h rp ui ef t r o ae h rp ut efc. s t Th p rt i o c e c s o me lo o s h s i sa l a
LI W e n—f n eg
(uid et el om, aga 3 4 2C ia X j uC nr H a hR o S ngo3 6 1,hn) a e t h
A s at jcie bt c: e t Mii l n aie sreyfrte ciia ef t o ena i hlrn M eh d i u optlf m Jnay 2 0 ~ r Ob v nmal ivs ugr o h l cl f cs fhri n c i e . to s n o rhsi r au r 0 8 y v n e d a o D cmbr2 0 0 ae f hlrna mt dt ehri w r adml iie t G o pA ( nmayivs et am n ru)adcnrl ee e 0 9 16csso i e d ie ot e a eern o ydvddi o ru c d t h n n mii l ai r te t o p n ot l n v e g o

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疗效比较

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疗效比较

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疗效比较发表时间:2016-03-10T09:24:58.3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马春兄[导读] 青海省民和县中医院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青海省民和县中医院 810800摘要:目的:比较治疗小儿氙气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疝气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疗效和各项指标。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1.1%、11%,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传统手术;小切口微创手术;;小儿疝气;临床疗效据统计报道,在我国临床医学中,小儿氙气是常见的儿科病之一。

早产儿发病率较高,高达1%-4%,男孩的发病率大于女孩。

小儿氙气不仅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产生影响,而且还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1]。

传统治疗小儿氙气采用手术治疗。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我院采用先进技术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氙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疝气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例全符合腹股沟斜氙或直氙诊断标准,且患儿无心、肝、脾、肺、肾等功能不全。

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包含有男性35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处于3个月到7岁之间;观察组的45例患者中包含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龄处于3个月到6岁之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二者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小切口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疝气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

小切口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疝气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

小切口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疝气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发布时间:2022-10-31T06:56:32.50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7期作者:王雷[导读] 目的探析小切口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疝气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王雷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摘要】:目的探析小切口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疝气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方法于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2名疝气患者,分为传统组(25名)和观察组(27名)。

传统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小切口微创手术。

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

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较传统组有显著优势。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传统组发生2名感染(8.0%),2名继发鞘膜积液(8.0%),2名腹胀(8.0%);观察组中发证1名感染(3.7%),1名继发鞘膜积液(3.7%)。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2/27)显著低于传统组24.0%(6/25)。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相比较传统手术,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疝气的效果更为理想,并发症控制效果更佳。

适合临床中使用推广。

【关键词】:疝气;小切口微创手术;传统手术;并发症疝气为普外科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手术治疗为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法[1]。

本文结合我院接治的52名疝气患者,分组开展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比对治疗结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2名疝气患者,分为传统组(25名)和观察组(27名)。

传统组中13名男性,12名女性,年龄19至76岁,平均(43.6±6.1)岁,病程1至4年,平均(1.3±0.6)年;观察组中14名男性,13名女性,年龄19至78岁,平均(44.5±6.5)岁,病程1至4年,平均(1.5±0.4)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信息2019年第32卷6月Medical Information.Jun 2019Vol.32收稿日期:2019-05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耿洪立(天津市蓟州区出头岭镇中心卫生院外科,天津301911)摘要:目的:探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照。

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6月84例小儿疝气患儿,随机分组。

对照组选择传统疝修补术,腹横纹小切口组选择腹横纹小切口手术。

分析手术治疗总失血量、手术操作平均时间、住院平均日数、使用止痛药次数;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

结果:腹横纹小切口组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治疗总失血量、手术操作平均时间、住院平均日数、使用止痛药次数、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

结论:小儿疝气患儿实施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可获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传统疝修补术;小儿疝气;临床效果;比照转化生长因子(TGF-α)在中耳胆脂瘤上皮表达情况甄永生(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目的:探讨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α)是否表达,及表达情况;进而对该因子在胆脂瘤的发病中发挥哪些相关作用进行探讨。

方法:对30例中耳胆脂瘤及20例耳后皮肤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GF-α是否有表达,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表达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在胆脂瘤上皮的基底细胞层、颗粒细胞层以及棘细胞层中有TGF-α的阳性表达,并且细胞核TGF-α表达位置。

并且中耳胆脂瘤上皮与耳后皮肤相比TGF-α表达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TGF-α阳性表达情况较高,因此推测TGF-α在胆脂瘤发病及增殖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胆脂瘤;中耳;TGF-α在耳鼻咽喉科的疾病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最具破坏性的胆脂瘤型是常见病。

中耳胆脂瘤最重要的危害是对颞骨的溶骨性破坏,但对其机制说法不一,主要集中在机械压迫和生物化学两种学说上[1]。

机械压迫学说认为:增殖性是中耳胆脂瘤的上皮细胞具有显著特征,同时上皮细胞也存在着凋亡,中耳腔内大量的脱落并堆积,进而使胆脂瘤不断变大,对周围的骨质形成机械性的压迫,被压迫的骨质血运发生障碍导致了骨质吸收和破坏[2]。

转化生长因子包括TGF-α和TGF-β两种亚型。

表皮生长因子(有丝分裂)家族有很多成员,而TGF-α是这些重要成员之一,TGF-α对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该作用的实现是其与受体结合(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并且二者通过相互作用而实现的[3]。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实验组为30例中耳胆脂瘤患者的病变组织,这些病变组织收集来源为2016—2017年在我院经临床确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均已行乳突手术。

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5-65岁,50岁的平均年龄。

对照组为20例患者耳后切缘处皮肤,来源为30例手术患者。

手术切除后2小时内立即收集组织标本,收集后标本被固定于福尔马林溶液中,包埋于石蜡中,切片后,严格按照免疫组化步骤进行。

最终经病理学确诊为中耳胆脂瘤。

1.2实验方法1.2.1严格按照HE 染色步骤进行,简单叙述如下:①组织被固定于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包埋于石蜡中,切片采用连续的方法,并进一步烘干。

②常规脱蜡切片。

③苏木素染液中标本被浸染5-15min 。

④流水冲洗后被酒精分化。

⑤热水漂洗后进一步蓝化。

⑥伊红染液进一步浸染。

⑦脱水通过不同酒精梯度来实现,组织浸泡二甲苯Ⅰ和二甲苯Ⅱ中。

⑧胆脂瘤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被确认。

1.2.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采用S-P 法,大体步骤参照如下:①组织被福尔马林固定,包埋于石蜡之中,切片采用连续的方法,烘干。

②脱蜡、抗原修复、水洗等步骤完成后,滴加一抗。

③水洗,漂洗3次,每次2分钟,接下来二抗被滴加,进一步水洗。

④显色通过DAB 来完成,并控制显色时间,用蒸馏水在显色适当时终止反应。

⑩观察采用的工具为光学显微镜。

1.2.3设立免疫组化:阴性对照为PBS 代替一抗,并且该切片中的阳性部位是未被染色的,并为自身对照。

1.2.4结果判定:细胞核内有棕黄色细颗粒被视为TGF-α阳性表达的标准。

每张切片在随机取5个400倍显微镜下不重叠视野,计数200个细胞/视野,共计1000个,结果分为阴性(-);弱阳性表达(+);中等阳性表达(++);强阳性表达(+++)的分级标准。

并且阳性细胞数依次分别为:<10%;10%-25%;25%~50%;>50%。

1.2.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经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x2检验和spearman 相关分析,P ﹤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TGF-α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中表达情况见表1。

表1TGF-α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中表达情况X 2=12.000;P ﹤0.053讨论生物化学学说认为:胆脂瘤同周边接触的骨质之间存在炎症介质,细胞因子,酶类等的参与,并且它们之间相互影响而造成骨质的吸收和破坏。

随着实验技术的改进,胆脂瘤骨质吸收和破坏机制的研究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入。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慢性感染所引起骨髓炎、及pH 值改变、骨溶解作用(具有代表性的破骨细胞)、骨吸收作用(包括酶类所介导的)、破坏骨质(细胞因子参与)等[4]。

研究证实在鳞状细胞癌及上皮良性增生性疾病中均可见TGF-α的表达。

综上所述,中耳胆脂瘤上皮具有增殖作用并且TGF-α对该作用的发挥起到一定的作用。

该实验对该疾病的病因及病变发展方面起到相关的作用,有望进一步指导临床。

参考文献:[1]王正敏.耳鼻喉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21-22.[2]HUANG L E,BUNN H F.Hypoxia-inducible factor and its biomedical relevance [J].J Biol Chem,2003,278(22):19575-19578[3]Semenza G L.Hypoxia,clonal selection,and the role of HIF-1in tumor progression [J].Crit Rev Biochem Mol Biol,2000,35(2):71-103.[4]扶琼,左晓霞.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侵蚀的发病机制[J].中国医师杂志,2005,7(5):719-720.:297-299.[3]常雯倩,薛子颖,丁丰美.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1):20-25.组织类型中耳胆脂瘤耳后皮肤例数3020-817阳性率73.33%15%阳性例数223+42++101+++80表达强度临床研究135医学信息2019年第32卷6月Medical Information.Jun 2019Vol.32收稿日期:2019-05开窗引流术与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比较李雪(辽宁省昌图县中心医院口腔科,辽宁昌图112599)摘要:目的:对比开窗引流术与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1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作为分组依据,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30例。

对照组用刮治术治疗,试验组用开窗引流术治疗,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囊腔面积减少率、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试验组较短,而术中出血量试验组较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腔面积减少率、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窗引流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效果远高于刮治术,既可改善手术观察指标、提高囊腔面积减少率,又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开窗引流术;刮治术;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于面部出现改变时发现此病症,且就诊时病灶范围均较大[1]。

目前,临床采用手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即单纯摘除率、骨移植术等,但大型手术切除治疗会引起颌骨大面积损伤,从而影响面部美观与咀嚼功能,故治疗措施患者接受度较差[2]。

随着临床对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治疗方案的深入性研究,发现开窗引流术可在不摘除囊肿的同时进行引流,缩小囊腔面积,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好转[3]。

本次研究针对开窗引流术与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取60例患者开展研究,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2017年11月~2019年1月研究时段,抽取60例本院收治的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开展研究,回顾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分组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

对照组(30例):男女患者分别18例、12例,年龄在16-30岁,平均年龄(23.24ʃ5.27)岁;病程7-21个月,平均病程(14.25ʃ5.23)个月。

试验组(30例):男女患者分别17例、13例,年龄在17-31岁,平均年龄(24.05ʃ5.11)岁;病程7-22个月,平均病程(15.20ʃ5.20)个月,对比2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院伦理会已批准本次研究。

儿童疝气是临床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鞘突未闭合,脐环不能及时关闭和关闭不全[1]。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使用疝修补术。

这种类型的操作由于切口大而降低了操作的安全性,并且还影响了治疗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广泛使用的手术是一种小切口手术。

本研究分析了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照,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3月-2018年6月84例小儿疝气患儿随机分组。

腹横纹小切口组42例,年龄6-12岁,平均(8.71ʃ1.34)岁。

男女分别有40例和2例。

对照组42例,年龄6-12岁,平均(8.74ʃ1.31)岁。

男女分别有39例和3例。

两组一般资料可比。

1.2手术方法对照组选择传统疝修补术,静脉复合麻醉,协助患儿采取平卧位,将臀部垫高,麻醉起效后,患侧腹股沟内侧1厘米做3厘米斜切口,将皮下切开,充分显露腹部外斜肌腱膜,分离提睾肌,充分显露精索和分离,将疝囊剥离结扎,给予纱布止血,并将手术切口缝合。

腹横纹小切口组选择腹横纹小切口手术。

对患儿实施静脉复合麻醉,平卧,常规消毒铺巾,麻醉起效后再患侧下腹腹横纹做1.5厘米横切口,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开,钝性分离浅深筋膜,用小拉钩牵拉,充分暴露内环口和精索,将疝囊小心切开,游离和高位牵拉疝囊壁贯穿结扎,将多余疝囊组织切除,复位睾丸和精索,最后止血,将手术切口缝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