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感知训练突破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

合集下载

3.“作文三步法”之感知能力训练(三)——学会感知事

3.“作文三步法”之感知能力训练(三)——学会感知事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课题:“作文三步法”之感知能力训练(三)——学会感知事教学目标:1、寻找一件事情发生的潜在原因和结果2、寻找事情发生过程中个细节的潜在原因和结果教学重点:寻找事情发生过程中个细节的潜在原因和结果教学难点:根据感知事的提纲操作成文教学方法:三步法1、理论训练:感知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及因果2、操作训练:通过分析演示例文以及列出的感知提纲训练,进一步掌握感知能力的方法3、成形训练:指导学生根据感知事的提纲操作成文教学时间:1课时课前准备:1、设法寻找一位钓鱼者或者种田的农民,仔细列出钓鱼或种地的原因和结果,列的越细越好2、学生预习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导入新课二、理论训练1、感知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束的全过程(1)感知活动背景:时间、地点、任务、环境(2)感知活动的内容:既活动进行的过程及步骤(3)感知活动的结果:活动带来的效果2、感知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束过程中的多因多果原因:(1)主观、客观原因(1)具体、抽象原因(2)显在、潜在原因(3)现实、未来原因结果:(1)主观、客观结果(2)具体、抽象结果(1)显在、潜在结果(2)现实、未来结果3、出示一个话题,展开讨论——讨论话题:过河拆桥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回忆平时有关“过河拆桥”的事情,仔细感知过河拆桥的全过程,把其中的每个细节都纪录下来(2)任何的“过河拆桥”,通常都有一些理由,请注意:除了当事人说到的理由外,还有没有其他潜在的、抽象的理由?4、描述一件事情:(1)尽量叙述完整这件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束的全过程(2)尽量找出这件事情存在的多因多果5、小结: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许多的事情,要学会用心体会每件事情发生过程几因果关系,不仅要知道它们表层的因果,更要学会挖掘事情背后的因果关系三、操作训练1、阅读演示例文《那一段情》,根据感知提纲认真体会作者的行文思路2、阅读训练例文《美丽的误会》:模仿演示例文把感知提纲填写在空白处,并参照参考答案自行打分训练例文《美丽的误会》提纲:事情:美丽的误会原因一:“Kang Ta”感冒、流鼻涕用纸巾塞住鼻孔原因二:“Kang Ta”在图书馆看书结果一:“男孩”递来纸条告知止鼻血的办法,Kang Ta没有点破真情结果二:形成一个美丽的误会结果三:感触透者陌生的关怀,尽管是误会,却那么美丽四、成形训练根据所给的题目及提纲参考,写成感知事的作文题目:《越线》参考提纲:事情:上学路上发生的事情一、原因:1、款爷违章,被罚站2、由于窃笑,已经越线二、结果:被罚站三、原因:由于怕丢人四、结果:站在电线杆后面五、原因:交警给我讲述交通安全六、结果:打开小白旗走到路口。

中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突破

中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突破

标题:中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突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记叙文的写作一直是一个难点。

它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力,还需要他们能够用文字生动地描绘出人物、事件和场景。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无法写出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记叙文。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中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突破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一、激发兴趣,培养观察力在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记叙文写作的魅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家庭、学校、社区等,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讲述、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手法。

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对记叙文写作产生兴趣,并从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其次,观察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关注细节,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学生才能将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生动地描绘出来,使文章更加真实、生动。

二、传授技巧,提升表达能力在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中,技巧的传授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设置悬念、如何描绘人物形象、如何表达情感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范文分析、学生互评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优秀记叙文的写作特点,从而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的记叙文作品,从中汲取营养。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注重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实践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

在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机会和平台。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外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学比赛和活动,让他们在比赛中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意识与感知能力培养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意识与感知能力培养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意识与感知能力培养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意识和感知能力的培养,既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意识与感知能力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一、写作意识的培养1. 提供题材广泛的写作素材中学生通常缺乏写作的经验和积累,因此,提供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选取富有启发性和亲切感的话题,如校园生活、社会热点等,帮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并展开写作。

2.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光有写作素材还不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写作习惯。

可以通过课堂作文、写作训练营等形式,让学生进行主题写作或写作比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3. 激发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写作往往需要表达个人观点和思想,学生往往缺乏自信,担心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够。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的同时,要注重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坚持写作并相信自己的创造力。

只有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他们才能在写作中更加自由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二、感知能力的培养1. 鼓励学生观察与思考感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事物的敏锐度和思考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增强。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他们对人、事、物的细致感知,并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培养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帮助他们提升对文学艺术的感知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阅读其他学生的优秀作文,让学生从中汲取写作的经验和灵感。

3. 创设情境与体验为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创设各种场景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进行表达。

例如,组织实地考察、情景模拟写作等,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知事物并进行写作。

三、教师角色与教学策略1. 以身作则,示范写作作为教师,要发挥榜样的作用,树立良好的写作示范形象。

五感作文指导教案

五感作文指导教案

五感作文指导教案教案标题:五感作文指导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五感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

3. 引导学生通过运用五感描述事物,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步骤一:引入五感概念(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五感的概念,并列举每个感官的名称和功能。

2. 通过示例和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五感的作用。

步骤二:观察练习(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练习,让他们运用五感来描述周围的事物。

2. 学生可以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并用五感来描述它们。

步骤三:五感作文写作指导(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解释五感作文的概念,即通过运用五感来描述一个人、一个地方或一个事物。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列举与所选主题相关的感官细节。

3. 教师提供一些常见主题的例子,如描述一个家庭聚餐、一个公园的景色或一个朋友的外貌等。

4. 学生根据所选主题,运用五感来写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框架或引导问题,以帮助学生组织他们的思路。

步骤四:学生互评与反馈(15分钟)1. 学生交换他们的作文,并互相阅读。

2. 学生给予对方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在作文中更好地运用五感。

3. 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作文。

步骤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五感作文的重要性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感知,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3. 提供一些延伸练习的建议,如要求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围选择一个新的主题,再次进行五感作文的写作练习。

教学资源:1. 图片和示例,以帮助学生理解五感的概念。

2. 五感作文的写作框架和引导问题。

3. 学生之间交换作文的机会。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观察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估,包括他们是否准确运用了五感来描述主题,以及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反馈。

中考专题记叙文阅读课时突破1 整体感知

中考专题记叙文阅读课时突破1  整体感知

出对应分析。
(2)找根据。回归原文,逐段查找与此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举止及他
考点5
人的评价、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细节描写、关键语句等。
课时突破1 整体感知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3)整合概括。全方位、多角度整合归纳,联系作者的情感倾向和 文章的中心,分点作答。
答题规范:(1)人物特点(性格、品质、精神)+简要分析(人物+事 迹);(2)××是一个……(性格、思想品质)的人+表现在……方面。
课时突破1 整体感知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 4 标题的作用(12年未考)
考点2
4.(原创)文章以“小铁锤”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2分)
考点3 考点4
文章以“小铁锤”为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小铁锤” 作为一个物件,寄托着作者的情感。
考点5
课时突破1 整体感知
返回目录
考点1
【变式设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时突破1 整体感知
返回目录
④“当兵就当兵!”儿子居然不屑一顾。 ⑤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 犹豫摇 摆许久,你终于狠狠心,送高中毕业的儿子去当了兵。 ⑥“十公里拉练咋能跑得动?两米高的障碍物咋能翻过去?”听说新兵蛋子 拉练最苦,你常常眼睛盯着天花板,彻夜无眠。三个月后,新兵集训结束。儿子 来信说,他被分配到了炊事班,当了伙头兵。还有,他训练时因为紧张,扔手榴 弹意外脱手,班长扑在他身上,受了点儿轻微伤。你听得汗毛直竖。当个伙头兵, 能有什么出息?手榴弹爆炸威力很大,儿子真的没受伤?你焦虑不安,更加忧郁 了。 ⑦无尽的牵挂,促使你与丈夫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去戈壁滩看望儿子。

感官写作初中教案

感官写作初中教案

感官写作初中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感官写作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通过感官来观察和描述周围事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感官描写来表达情感和感受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感官写作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感官写作的基本技巧。

3. 感官写作的练习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感官写作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感官写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讲解感官写作的基本技巧(10分钟)1. 视觉:如何通过观察事物的外观、颜色、形状等来描述和表达。

2. 听觉:如何通过倾听声音、音调、节奏等来描述和表达。

3. 嗅觉:如何通过嗅觉来描述和表达事物的气味和氛围。

4. 味觉:如何通过味觉来描述和表达事物的口感和味道。

5. 触觉:如何通过触觉来描述和表达事物的质地和触感。

三、感官写作的练习和指导(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纸,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官,例如视觉,然后描述和表达一个熟悉的物品或场景。

2. 学生在纸上进行书写,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3. 学生完成后,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综合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综合练习纸,要求学生运用五种感官来描述和表达一个熟悉的物品或场景。

2. 学生在纸上进行书写,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3. 学生完成后,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和总结自己在感官写作中的体验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感官写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写作和表达中。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感官写作的概念和基本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通过感官写作表达情感和感受的能力。

3. 学生在综合练习中的表现和进步。

教学资源:1. 练习纸和笔。

2. 参考资料和例文。

教学建议:1. 在讲解感官写作的基本技巧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场景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在练习和指导环节,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和描述。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意识与感知能力培养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意识与感知能力培养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意识与感知能力培养写作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逻辑能力。

而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感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认识写作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写作意识的方法以及以写作感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认识写作意识的重要性写作意识是写作能力的基础,它是指学生对写作活动的主观认识和自觉意识。

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写作的基础素质,只有通过良好的观察力,学生才能对所写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描述。

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事物,拓宽视野,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细腻性。

2. 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思维逻辑是写作的关键,只有学生具备了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才能把思绪清晰地表达出来。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逻辑思维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写作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3. 提高学生的表达技巧良好的表达技巧是写作的重要保证,它包括语言的运用、词汇的选择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积累词汇和表达技巧,并通过写作实践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写作意识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1. 打破传统的作文模式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以模板为主,容易使学生变得机械化地对待写作。

因此,教师应该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写出独具个性的作文。

2. 提供优秀范文范文是培养学生写作意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给学生阅读,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借鉴,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设计有针对性的写作任务教师在设计写作任务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动力。

4. 鼓励学生多样化的写作形式写作不仅仅限于命题作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其他形式的写作,比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初中生记叙文略谈提高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水平之方法

初中生记叙文略谈提高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水平之方法

初中生记叙文略谈提高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水平之方法要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克服惧怕心理,培养写作习惯在平时训练和考试中,一提到作文,学生最容易产生一种莫名的惧怕心理,甚至叫苦连天。

他们总认为没东西可写或写不好。

其实,这是学生的通病,因为“怕”字当头,写起作文来总是力不从心,质量粗糙,甚至敷衍了事,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为此,克服惧怕心理,是首要的问题。

要克服写作文的惧怕心理,先要解决没东西可写的问题。

所谓“东西”,乃写入文中之材料也。

学生要占有丰富的材料或素材,阅读是基础。

阅读不仅能丰富人的间接经验,积累知识,还能从中感受、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获得写作的灵感。

阅读范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文本阅读,教材中的文章是通过精心遴选出来的美文,这是积累知识和学习写作方法的样本。

二是拓展视野,加强课外阅读。

比如,让学生有选择地读一些喜闻乐见的童话、寓言以及古今中外的名著等,这些都是有效地精神食粮。

另外,也可以结合所学课文向课外适当延伸。

这其中,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正确的读书方法是获取知识的前提。

其次,学会观察。

观察与阅读是彼此交融的,是“盐水”中的盐与水的关系,学生之所以觉得无东西可写,除了阅读量少,字、词、句、段等积累有限以外,多数是因为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没有生活积累。

学生一到写作时,总是语句干涩,空洞而不具体。

久之,学生越写越怕。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让学生多留心生活,多观察生活。

比如,学会观景、观物、观事、观人、观情、观理等。

这其中,观察的方法需要教师精心指导,比如,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如何由表及里分析事物的本质等,当然,观察不能孤立的或漫无目的地进行,要有针对性的与具体的训练课题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实效。

再者,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字积累和学会观察以后,要勤于动笔,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日积月累,就会储备丰富的原始材料。

当然,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去训练。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辅导之感知内容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辅导之感知内容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辅导之感知内容【—
高中入学考试
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辅导】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内涵的
仔细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内容,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

叙事内容知识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
叙述顺序:顺序、倒叙和插曲(后续)
探究“如何整体感知?”
阅读叙述时,你应该首先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一般内容。

这里所谓的“整体感知”,
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外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所谓“字离字、字离句、句离段落、段离文章”是“整体感知”的几个关键点。

1、整体感知的内容。

a、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
b、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这是我们回答问题时可以依靠的。

试着依靠中心,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问题。

温馨提示: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或观点,这个也就是我们的答题的思想,在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唤醒感知意识,提高写作水平

唤醒感知意识,提高写作水平

在4 0 0 万年的进化史 中, 人类 的 手 逐 渐 演 变 成 了 大 自然 所 能创 造 出 的最 完 美 工 具 。 人们 通 过 双 手 触 摸 , 可 以感 知物 体 的 粗细 、 冷热 、 干湿 、 轻重 、 软 硬 及 手 感 的 细腻 、 粗糙等 。 如触 摸 一 片树 叶 , 可以感知树叶正背面的脉络 、 叶 子 边 缘 的 光 滑 或 锯 齿 状、 叶面的粗糙程度 , 等等 。 毫 不 夸 张地 说 。 双 手 是人 类 的第 二 双“ 眼睛” 。 用 双 手 触 摸 真 实 世界 。
蕾 细胞 .可有 效 地 感 知 酸 甜 苦 辣 咸 等 味 道 。世 界 上 有 很 多事 物. 是 可以用并且需要 嘴尝的 . 不 然 哪里 知 道 生 活 的 滋 味 呢 ? 当然 , 尝有两种方式 , 可 以直 接 用 嘴 巴 尝 , 也 可 以用 经 验 尝 。 如 尝一片树 叶 , 或清香 、 或苦 涩 、 或甘 甜 、 或酥麻 , 甚 或 可 以 尝 到 树 叶 上 阳光 的 味道 。 可以说 , 嘴 巴是 人 们 感 知 事 物不 可或 缺 的 工具 之一 . 用 嘴 巴 能 尝 出人 生百 味 。 五、 开 启 你 的 鼻 子 鼻子 的感 知 功 能 就 是 闻气 味 、 气 息。 人 类 的 鼻 子 的感 知功 能 固 然不 如其 他 动 物 ,但 也 是 感 知 外 部 世 界 必 不 可 少 的重 要 器官。 科 学 家 通 过研 究 发 现 , 人 类 的 嗅 觉 与 情绪 之 间有 紧 密联 系 。如 闻到 香 味 让 人 身 心 愉 悦 , 臭 气 让 人 厌 恶 。通 过 鼻 子 闻一 片树叶 , 可 以闻 到 叶 的 味 道 、 树的味道 、 森林 的味道 、 阳光 的 味 道、 雨水的味道 、 泥 土 的味 道 , 等等。 总之 , 只要调动感 官全方位感 知 , 全面感 知事物 , 感 知 事 物 的 各个 部 位— — 上 下 、 前后 、 内外 , 感 知事 物 的 周 围 附 属 物 , 感 知 物体 的外 部 环 境 ,就 能 比较 全 面 、系 统 地 感 知 外 界 的事 物。 并 由此展开联想 与想象 . 学生写作 时就能 言之有物 、 言 之 有情。 当然 . 感知事物还和物 的时间 、 位 置 及 人 的情 绪 有 很 大关 系, 即感知需要换时 ( 时间的变化对事物的影响 ) 、 换位 ( 环境 、 位 置 的不 同 , 事物会 有怎样 ) 、 换情 ( 情感投射 到物体之上 ) 的 动 态 感 知 。 笔 者在 实 践 中 , 就 在 学 生 的 习作 中 发 现 诸 如 : 人 高 兴时 . 会 觉 得 落 叶是 赏 心 悦 目 的 : 人难 过时 , 会 觉 得 落 叶 是 伤 心的 : 人烦恼时 , 会 觉 得 落 叶是 碍 眼 的 等 精 彩 的 语 句 。 列 夫 托 尔 斯 泰说 : “ 艺术起于至微 。 ” 近 代 著 名 作 家 叶 圣 陶 说: “ 作 文 这 件 事 离 不 开 生 活 … … 必 须 寻 到 源 头 才 有 清 的水 喝。” 真 实 的细 节 必 须 通 过 细 心 观 察 获 取 , 必 须 符 合 事 物 的 实际 , 唯有这样才具有情感的感染力。 学 生 置 身 于 生 活 的 真 实 情境中 , 就 能 进 行 自然 真 切 的情 感 体 验 , 就 能 表 露 出 内心 最 真 实 的 感受 , 写 出 的 作 文 就 会 有 真 情 实感 。 田玉 博 士 的 “ 全方位立体感知 ” 作文模式 , 看似是模型 , 实 质 是 对 学生 思 维 的梳 理 , 实践证明, 这种 方 法行 之 有 效 。 只 要 唤 醒 学 生 的感 知 意识 . 加 上 系统 的感 知训 练 , 不 但 可解 决 学 生 写 作 时无 内容可 写 的 问 题 , 而 且能 有 效提 高 学 生 的写 作 水平 。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 、 难点 , 更 是 一 线 教 师 的 弱点 。 但是只要我们 勤思考 、 勤探索 。 采 取 切 实 可行 的 有 效 教 学手段 。 那 么 提 高 学 生 的 写 作 水 平决 不会 只是 一 个 良好 愿 望 。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辅导之感知内容与方法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辅导之感知内容与方法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辅导之感知内容与方法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辅导之感知内容记叙文内容知识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探究“如何整体感知?”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

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

1、整体感知的内容。

A、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B、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答题时,能往中心上靠的,尽量往中心上靠,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问题。

初中语文记叙文辅导之整体感知的方法整体感知的方法A、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方法1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从描写人物时写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在每件事中的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其中包括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一些侧面描写。

如《最后一课》、《芦花荡》2记事的记叙人——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如《社戏》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如《春》。

B、整体感知有助于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重要内容和中心意思,从而能有效地梳理文章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精要分析。

快速整体感知课文,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通过寻找中心句或中心段把握文章的主旨。

如每一段的中心句、课文开始和最后结尾的总结段落,或者还有写课文中间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通过归纳来进行提炼。

有的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散杂全文各部分中,需要通过归纳各段的断意来提炼。

在记叙文中,中心有时比较含蓄,往往蕴藏在人物或事件的背后,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而有些文学作品更是往往意在其外,非深入进去不能挖掘其中丰富的内涵。

初中五感五步作文法教案设计

初中五感五步作文法教案设计

初中五感五步作文法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初中五感五步作文法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五感五步作文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2. 学生将能够运用五感五步作文法撰写合乎逻辑和结构完整的作文。

3. 学生将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学生练习纸和铅笔3. 五感五步作文法的教学材料和示例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五感的概念,并提问他们对五感的了解。

2. 解释五感五步作文法的概念,即通过观察、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个感官,来帮助学生组织和展开作文内容。

讲解五感五步作文法(10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详细解释五感五步作文法的五个步骤:a. 观察:学生需要观察周围的事物,收集细节和素材。

b. 听觉:学生需要倾听和记录周围的声音,以丰富作文内容。

c. 嗅觉:学生需要注意周围的气味,并将其融入作文中。

d. 味觉:学生需要关注周围的味道,并运用到作文中。

e. 触觉:学生需要注意周围的触感,并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

示范与实践(15分钟):1. 展示一篇使用五感五步作文法撰写的范文,并解释每个步骤的运用。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选择一个主题,运用五感五步作文法撰写一篇短文。

3.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分享和讨论他们的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

讲解和练习结构(10分钟):1. 解释作文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

2. 学生进行练习,根据五感五步作文法撰写一篇完整的作文,确保作文结构完整和逻辑清晰。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五感五步作文法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供对本课程的反馈和建议。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五感五步作文法,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 提供更多的练习题和范文,让学生不断巩固和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到五感五步作文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并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初中感官写作教案

初中感官写作教案

初中感官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感官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感官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感官写作丰富文章内容,提升写作质量。

二、教学内容:1. 感官写作的概念和意义。

2. 感官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感官写作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生活中事物的感受,引出感官写作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感官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运用。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中感官写作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感官写作的魅力。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感官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感官写作丰富文章内容。

5. 点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引导学生进一步优化写作技巧。

6. 总结:对本节课的感官写作技巧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中注意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感官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实例分析法:通过优秀作品的分析,让学生感受感官写作的魅力。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实际练习,提高感官写作能力。

4. 点评法: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优化写作技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感官写作概念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感官写作的情况。

3. 学生写作质量的提高程度。

六、教学资源:1. 优秀感官写作范文。

2. 写作练习素材。

3. 作文评改工具。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谈论对生活中事物的感受,引出感官写作的概念。

2. 讲解(10分钟):讲解感官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运用。

3. 实例分析(10分钟):分析优秀作品中感官写作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感官写作的魅力。

4. 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感官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感官写作丰富文章内容。

5. 点评(5分钟):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引导学生进一步优化写作技巧。

感官写作初中教案设计

感官写作初中教案设计

感官写作初中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运用感官写作的方法,提高写作质量。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感官体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重点:1. 感官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感官体验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感官写作,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真实性。

2. 如何将感官体验与情感、想法相结合,提高文章的深度。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素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写作方法,如叙事、描写、议论等。

2. 提问:你们觉得哪种写作方法能让文章更具生动性和真实性呢?二、感官写作介绍(10分钟)1. 讲解感官写作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介绍感官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三、感官写作实践(10分钟)1. 请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周围的环境,尽量用感官去体验。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官体验,教师进行引导和点评。

四、感官写作训练(10分钟)1. 请学生运用感官写作的方法,写一段关于校园的描写。

2.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五、情感与想法的融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感官写作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法?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教师进行引导和点评。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次写作课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感官写作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 教师可组织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感官写作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训练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感官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仍存在表达不清、情感融入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记叙文整体感知教案

记叙文整体感知教案

记叙文整体感知教案记叙文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广泛存在的文本类型,是通过叙述故事、事件或个人经历的方式来传达信息和感受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叙文,提高他们的整体感知能力,我们设计了一份教案,具体内容如下:一、教学目标1. 能够识别和区分记叙文的特征和结构;2. 能够分析并应用上下文信息、词汇等因素来理解记叙文;3. 能够从整体上感知记叙文的主旨和情感;4. 能够在阅读记叙文时灵活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来解决困惑和问题。

二、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老师利用自己的经历或者读自己喜欢的段子,带出记叙文。

步骤二:探究记叙文的结构和特征教师向学生讲解记叙文结构及其特点,简要介绍开头、中间和结尾的搭配及这些段落中各有什么。

步骤三:分析记叙文中的上下文信息和词汇通过多种方式(阅读和词汇讲解)培养学生处理记叙文中上下文信息的能力。

为学生讲解文中的生词或精神词彙,并让学生根据语境体会单词的意义。

步骤四:感知记叙文的主旨和情感老师通过阅读删减版的不完整文章之后,利用多种方式(问题询问、小组讨论、绘画)培养学生通过整体上感知记叙文的主旨和情感能力。

步骤五:灵活运用阅读策略老师通过分组分配文章范围并且指导学生扫读、快速浏览、关键词串联等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记叙文中的结构和特征,感知记叙文的主旨和情感,灵活运用阅读策略。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记叙文的主旨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包括:1. 阅读,通过学生阅读、理解和解读文章来培养整体感知记叙文的能力;2. 语境体验,通过教师提供不同场景下使用的语言、上下文体验让学生通过整体性、纵向性和横向性来感知、理解和运用语言表达;3. 多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讨论,培养整体思维、横向比较等能力。

五、教学结果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测试、小组讨论(进一步深入了解全课的感知)来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继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授课方法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整体感知记叙文的能力。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记叙文是初中阶段的重要文体之一,它既有景物的描写,又有人物的塑造,更重要的是要有情节的发展和故事的展开。

下面我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初中记叙文写作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思考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写作素材。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自然风光、人物活动、社会现象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并感受到各种事物的魅力和特点。

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优秀记叙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兴趣,让他们学会观察和记录平凡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采用分段写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构建故事的结构。

先引导学生明确故事的开头、发展和结尾。

在开头部分,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描写环境、人物、时间等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在发展部分,可以要求学生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合理的情节设计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在结尾部分,可以要求学生写清故事的结局,总结主题或展示故事的价值观。

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故事结构,有助于他们思维的条理化和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接着,在描写环节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丰富记叙文的表现力。

可以通过课堂示范和实际练习,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来描绘事物,让学生学会运用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角度的描写来丰富故事的细节,例如从外貌、心理、行为等多个方面描绘人物形象,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的描述来营造鲜活的环境氛围。

在修改和提升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促进他们对于作文的审美意识和品味的培养。

可以组织写作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评价和修改作文,充分借鉴他人的优点和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师在评阅作文时,也应注重批评和鼓励的结合,指出严重的错误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同时也要肯定学生优点的同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初中学生提高记叙文写作的能力,培养他们对于生活的感知和观察力,以及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感知训练突破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作者:汤继良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年第04期众所周知,记叙文写作教学是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重点。

事实上,目前的现状是不少学生到了初三还写不好作文,一遇到作文就头疼,勉强写出来也是记流水账,平铺直叙,一件事总是三言两语就写完了,之后便是空发议论,无病呻吟,读之味同嚼蜡。

究其原因,是没有把握好记叙文的根本。

其实,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议论和抒情,且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类文体。

其中,叙述是记叙文的骨架,描写是血肉,二者不可偏废。

然而,实际教学中常常关注的是记叙的要素是否完整,详略是否得当,中心是否突出,语言是否优美,少有关注描写是否生动细腻。

可以说一味地追求叙事的完整性而不考虑描写的生动性的文章只是没有血肉的皮包骨头,瘦弱干瘪。

唯有描写生动细腻才能让文字轻舞飞扬,曼妙多姿。

因此,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应加强描写训练。

如何实现呢?感知是一把帮助我们打开描写之门的钥匙。

这里需要先明确两个概念:感知和感知训练。

所谓感知就是人通过感觉器官认识世界,因为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口鼻手五种,所以感知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尝、用鼻子闻、用皮肤触,也可以是这几种感官共同觉察到的。

感知训练就是通过适当的方法干预,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更加敏锐,形成运用眼、耳、口、鼻、手五官感知世界的习惯。

因此,感知训练,不仅可以拓宽描写的角度,而且能丰富描写的内容。

一、感知训练,让细节更加细腻叙述一件事会考虑起因、经过和结果,一段故事的展开会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叙述的过程总会有点有面,犹如观景,走马观花看的是轮廓,如果哪处景物特别有吸引力,便会停下来细细观赏,就叫定点观察。

这个点在文章中就是细节,它可以是文章中的一个重要的情节,也可以是情节发展的铺垫,或者是人物独特的身体心理感受,等等。

抓住一个关键点进行细致描绘,会让文章更有吸引力。

而感知是从五个角度训练我们对事物发微的能力,不仅能够拓宽我们观察的角度,而且能够让我们观察得更加细致,让我们的眼光更加敏锐,因此感知练就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望父买橘”的这一处细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者抓住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外貌和动作,对其进行细致的描绘:外貌是“黑布小帽” “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黑色的着装与上文家中丧事相照应,又暗示家境的惨淡和父亲的颓唐;动作是“蹒跚” “探身” “穿” “爬” “攀” “缩” “倾”等,极力突出父亲爬月台动作的艰难。

可是父亲还是甘愿去做,似乎从没考虑自己,惟其如此,才能突出离别时父亲再一次尽到他做父亲的责任,才能深刻表现父亲的爱子情深,才能让人感动。

正是因为作者对父亲外貌、动作的细腻描述,也才有了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的刻骨铭心的印象。

这一段文字也显示了朱自清先生敏锐独到的观察能力。

再如学生作文《人生的滋味》中写“苦”的一处细节:在烈日下站军姿是最让人难忘的,只感觉汗水像趵突泉的泉水一样不断向外涌出。

一滴滴小水珠在脸上聚集,密密的,形成一颗颗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过脸庞,痒痒的,但也不能去挠;又从鼻尖滑落到唇边,一滴、两滴,钻进嘴里,咸咸的,也只能偷偷地抿抿嘴。

身上的汗水也在排队,有几滴从胸前滑过,所经之地奇痒难耐,犹如一只只小虫子先后爬过一样。

我顺手挠了一下,谁知立刻就被教官抓了出来,罚我跑三圈。

这段文字写作者进入初中参加军训时的苦,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写苦,而是通过自己的感觉——汗水不断向外涌的触觉、汗珠滚过脸颊痒痒的触觉、汗珠滑过胸前犹如小虫子爬过的奇痒难耐的触觉,还有汗珠钻进嘴里咸咸的味觉等,形象而又细腻地表现出军训时天气的酷热难耐和内心的痛苦难熬,读之令人产生如入蒸笼的感觉。

感知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描写一个点,这样的描写都停留在叙事的一个点上,浓墨重彩,响鼓重锤,让文章极富感染力,犹如电影里的特写镜头,定格在某一个位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细节是文章中的一个点,点的深刻大于面的广博,文章中如果没有一个两个值得玩味的亮点,便难以吸引读者的兴趣。

俗话说,文学止于质微,能够把最细微、独特的感受表现出来,文字就有了感染力。

最好的表达方法便是描写,而感知便为描写提供了多种角度,让描写有了着落。

二、感知训练,让场景更加真实场景不同于环境,环境多是人物活动的客观的静态的画面,场景是人、事、物、景在特定情境下的活动画面。

因此场景既需要叙述,更离不开描写。

唯有描写细致入微,方能显得真实感人。

例如鲁迅先生笔下脍炙人口的文字: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两句话是深深印在作者脑海里的一个记忆中的画面:月夜刺猹。

第一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海边乡村月夜图,是静态的环境描写;第二句描述了少年刺猹的过程,两句话共同描绘了少年闰土月夜刺猹的动态场景。

在这个场景中,有对比鲜明的色彩:天空是深蓝的,圆月是金黄的,西瓜是碧绿的,项圈是银色的,由此勾勒出一幅优美的令人向往的乡村景色,这是视觉感知的敏锐带来的效果;还有矫捷灵活的动作:“捏”“刺”两个动词写闰土刺猹时的迅捷有力,“扭”“逃”又写出猹的狡猾灵活,人与物的动作的相对相依突出了少年闰土活泼矫健、勇敢机智的形象。

正是缘于感知的准确才能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而这又让想象中的画面惟妙惟肖。

通常情况下,我们用眼睛观察世界,写出来的作文是“视觉作文”,而感知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眼光更加敏锐,还可以让我们自觉地通过多种感官来感知世界,这样的世界在我们的笔下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如学生作文《我们一起品味过的荷香》一文,作者主要描述了三个场面:品尝奶奶做的荷花糕,品玩奶奶缝制的荷花香包,品味奶奶酿制的荷花酒。

通过这三个场景来点明“我们一起品味过的荷香”这一题目,表达对奶奶的怀念之情。

其中第一个场景如下:夏天,荷花刚刚开放,奶奶便摘下几朵最香的,顺带掐过两片刚出水的嫩绿的荷叶,放在家里唯一的一个青花瓷碗中,粉的,白的,绿的,渗透着诱人的气息。

然后用刀切成细丝,再用杵把它们一一碾碎,还未成泥,荷花荷叶特有的清香早已在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里弥漫开来。

之后奶奶便用各种杂粮和面,调味,加入荷花泥,撒上青丝红丝,最后放入蒸笼里蒸熟。

这便是奶奶的手艺一绝——荷花糕。

荷花糕出锅了!我总是迫不及待,拿着烫手的荷花糕从左手换到右手,再从右手换到左手,不停地用嘴吹气,没等热气散尽便已经滚到肚里了,唯有荷花的清香萦绕在舌尖齿边。

奶奶让我端着几块去让邻居家的几个小伙伴尝尝。

几个小孩子总是小心翼翼地捧着荷花糕小口小口地细细品味,生怕吃得太快就尝不出其中的滋味了。

这时,我们总是比谁吃得慢。

吃到最后,谁手中还有一小块,便会令人羡慕不已。

也是这个时候,我才真正尝到了荷花糕的松软滑过舌尖的甜爽,比之囫囵吞枣更能拨动我的味蕾。

在这个场景中,又有三个连贯的画面:我看奶奶做荷花糕,品味荷香;我迫不及待囫囵吞糕,回味荷香;我和小伙伴小口细尝,品味荷香。

其中,作者描述了看到的色彩的明丽:青花瓷碗,嫩绿的荷叶,还有粉色白色的荷花,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意境;也描写了闻到的荷花的特有的清香和尝到的荷花糕的甘甜;还有制作荷花糕的过程和我迫不及待吞吃以及小伙伴们细细品味的情形。

多角度的感知和场景的描述,让文章富有生活的情趣,满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

三、感知训练,让语言更加生动感知训练遵循事物认知的规律,生活中我们认识事物常常先问是什么,再讲像什么。

例如,五岁儿子问,爸爸,小苏打是什么?爸爸回答,小苏打是做馒头时常用的一种添加剂,能够让满头更松软。

儿子不明白,爸爸接着说,就像我们吃的盐一样。

一个“像吃的盐一样”便给了儿子一个清楚的形象。

否则他对小苏打还是没有印象。

其实作文就是用文字来反映生活。

当我们表述是什么还不能说明清楚时,常常用更加形象的表述方法“像什么”来形容,这也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的由来。

而感知训练最常见的追问形式“是什么”“像什么”就是为了探寻表达的奥秘。

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的文字: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这一段围绕“妙”字,突出一个“小”字,雪是小雪,松是“矮”松,因为是小雪,才只在树尖上积了一小堆白雪,所以一个“顶”字贴切地表现了那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又引出下文的比喻:“好像日本看护妇。

”日本护士头上总是戴着—顶精致的白色护士帽。

帽子突出在头顶,像“顶”在头上一样,两者的相似点就在“顶”着白帽子上。

所以这个比喻生动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而山坡上写的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

正因为下的是小雪,才会出现“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看上去便是“—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色彩。

这样的语言如果说还只是描述雪后山坡是什么样的形态的话,那么“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则生动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读者以逼真的生活实感。

又如学生作文《橘子》中的片段:它的顶端还连着一枝粗壮的橘柄,橘柄分两节,两节都十分的笔直,只是在节点有一些弯曲,像是汉字笔画中的撇折,写得那么自然流畅。

在弯曲而又笔直的橘柄上还挂着一片墨绿色的叶子,这叶不如柳叶那样细长,也不似梧桐叶那样厚大,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与那一撇一折相映衬,岂不就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字)?还穿着绿色的衣服呢!这段文字准确地描绘了一个带着一片叶子的橘柄的形象。

作者先描绘了两节只在节点处有一些弯曲的挺直的柄,再用一个比喻“像是汉字笔画中的撇折,写得那么自然流畅”,在橘柄的形状与汉字笔画中的撇折的形象中找到了相似点,生动地描绘了这两节相连的弯曲又笔直的橘柄的形象,语言鲜活,富有表现力。

在此基础上,作者又把橘柄上挂着的一片叶子与一撇一折相映衬的形象比作“一个美丽的女子(字),还穿着绿色的衣服”,既有比喻又有谐音,还有拟人,真是一箭三雕,让语言显得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

总之,感知开拓了描写的角度,丰富了描写的内容。

它能够让细节更加细腻,让场景更显真实,让语言更有魅力。

只有描写细腻、真实、生动了,才能让文章语言更加鲜活,惟妙惟肖,才能让笔下的内容更加真实,活灵活现;才能让文章的情感更加真挚,富有感染力。

这样,读者读起来便会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