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部小涎腺肿瘤345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涎腺系列】发生于腮腺的涎腺肿瘤
【涎腺系列】发生于腮腺的涎腺肿瘤01多形性腺瘤多形性腺瘤是包膜情况不定的、以镜下结构的多形性而不是细胞的多形性为特征的肿瘤。
最常见的是上皮和变异的肌上皮成分与黏液样或软骨样成分的混合。
最常见的涎腺肿瘤(占所有涎腺肿瘤的60%),80%发生在腮腺(下极)。
大体检查:多单发,呈分叶状或结节状;常有包膜,但包膜厚度不一;以黏液样成分为主的肿瘤可以有部分包膜或者完全无包膜。
多形性腺瘤↑多形性腺瘤↑多形性腺瘤↑多形性腺瘤↑02Warthin瘤由常呈囊性的腺样结构构成的肿瘤,有时为乳头状腺样,囊腔衬覆特征性的双层上皮,内层为柱状嗜酸性瘤细胞,外层为较小的基底细胞。
间质含不等量的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样组织。
临床特点:Warthin瘤是第二常见的涎腺肿瘤,几乎全部发生在腮腺和腮腺淋巴结。
大体检查:圆形至椭圆形肿块,多有包膜,呈部分囊性。
腔内含黏液样、乳白色或褐色液体。
乳头状淋巴囊腺瘤乳头状淋巴囊腺瘤↑乳头状淋巴囊腺瘤↑增生的小腺泡及实性上皮巢,可见基底膜样物质围绕,伴大量淋巴组织增生及淋巴滤泡形成,中央有囊性变,肿物包绕纤维包膜。
03基底细胞腺瘤以基底样形态的肿瘤细胞为特征,缺乏多形性腺瘤中的黏液软骨样成分。
临床特点:多见于60-70岁,腮腺最常见,小涎腺特别罕见。
肿瘤多为实性、界限清楚、活动的结节。
呈良性病程。
大体检查:多数肿瘤为小的、界限清楚有包膜的结节,1-3cm,膜性型可为多结节、多造性。
基底细胞腺瘤基底细胞腺瘤↑基底细胞腺瘤↑基底细胞腺瘤↑基底细胞腺瘤↑基底细胞腺瘤由2种细胞构成:一种瘤细胞较小,呈圆形及立方形,胞质少嗜酸性,细胞边界不清,核呈圆形,染色较深,似基底细胞;另一种瘤细胞较大,呈多边形或梭形,胞质较丰富,类似肌上皮细胞。
在典型的病例基底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于瘤细胞巢的周围。
可将肿瘤分为梁状型、管状型、实性型及膜性型。
04腺样囊性癌腺样囊性癌腺样囊性癌↑腺样囊性癌定义:是由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结构包括管状、筛状和实性型的基底细胞样肿瘤,其临床过程不佳,通常致命。
口腔组织病理学 :涎腺肿瘤
口腔病理教研室
教学大纲
教学要求
掌握: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腺样囊性癌及粘 液表皮样癌的病理及生物学行为特点
熟悉: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腺样囊性癌及粘 液表皮样癌的组织发生。
了解:WHO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多形性腺瘤、腺 淋巴瘤、恶性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及粘液表 皮样癌的临床特点及其他主要唾液腺肿瘤的临床 病理特点。
adenolymphoma
K8.12
adenolymphoma
超微结构:
嗜酸性上皮中见大量畸形线粒体,似纹管。
遗传学:
多克隆—非肿瘤; 存在CRTC1-MAML2相关融合基因的异位或重
排—肿瘤
Adenolymphoma
生物学行为:
良性肿瘤;术后复发少;偶见恶变。
组织发生:
上皮性肿瘤—腺内或周围淋巴结内易位的腺导管形成; 肿瘤性增生—伴淋巴组织重度继发反应的纹管增生;
生物学特点
临床恶变可疑指征:生长突然加快、出现神经受侵症状、肿
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破溃等
组织学恶变可疑指征:结缔组织明显玻璃样变性、纤维化、
钙化,间质骨化,局灶性出血坏死出现,细胞异形,肿瘤明 显的结节化及浸润性生长等
提示:病程超过5-10年,直径大于4cm易形成局灶恶变或 包膜外浸润
pleomorphic adenoma
是多形性腺瘤上皮成分恶变形成的肿瘤。其恶变可能是 腺癌、导管癌、粘表、腺样囊性癌等
好发于老年人,以腮腺、下颌下腺、腭及上唇多见 分侵袭性(>1.5mm)、微侵袭性(≤ 1.5mm )和非侵
袭性(包膜内)
maligment pleomorphic adenoma
癌肉瘤型:又称真性恶性混合瘤,极少见,由癌和
涎腺腺泡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涎腺腺泡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涎腺腺泡细胞癌(salivary acinic cell carcinoma)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唾液腺的腺泡细胞,其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涎腺腺泡细胞癌的病理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涎腺腺泡细胞癌的病理特点涎腺腺泡细胞癌是一种多形性肿瘤,其形态学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学特征涎腺腺泡细胞癌的组织学特征与正常腺泡细胞明显不同。
在病理切片中,可见癌细胞形态不规则,排列呈实腺状,细胞质呈玻璃状,胞质丰富,核深染。
癌细胞形态的异质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2. 免疫组化特征涎腺腺泡细胞癌的免疫表型特点是其诊断的关键之一。
常用的免疫组化标记包括CK7、CK19、CK14、EMA、S-100、Ki-67等。
其中,CK19在涎腺腺泡细胞癌中表达较强,是其特异性免疫标记。
3. 分子遗传学特点涎腺腺泡细胞癌的分子遗传学特点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发现,该肿瘤的发生与部分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如MYB-NFIB融合基因突变在涎腺腺泡细胞癌中常见,因此可用于辅助诊断。
二、涎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表现涎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肿瘤部位涎腺腺泡细胞癌最常见于腮腺,其次是颌下腺和舌下腺。
少数病例也可见于其他唾液腺。
2. 疼痛和肿块患者常以颌下腺区域的局部疼痛和肿块就诊,有时可伴有面部肿胀和压痛。
3. 淋巴结转移涎腺腺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患者出现颌下、锁骨上等区域的淋巴结肿大,提示疾病的进展。
4. 远处转移少数病例可能出现远处器官的转移,如肺、肝、骨等,为晚期病例的典型表现。
三、涎腺腺泡细胞癌的治疗策略涎腺腺泡细胞癌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1.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涎腺腺泡细胞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根据病变部位和范围的不同,可选择行局部切除、腮腺切除或颌下腺切除等手术方式。
涎腺病理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 石怀银
小涎腺肿瘤活检病理诊断 涎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级
口腔是小涎腺肿瘤最多见部位,但由于活检组
织较少,一般观察不到边界情况,给病理诊断带 来困难。
口腔常见良性肿瘤包括多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
瘤;恶性肿瘤包括腺样囊性癌、多形性低度恶性 腺癌,粘表等。
在上述肿瘤中,除粘表外,其他肿瘤在组织学形
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
特殊染色对肿瘤鉴别诊断帮助不大。肿瘤均有
细胞外粘液阳性物质,但胞浆粘液染色阴性。多 数肿瘤均含有细胞内糖原。 大部分肿瘤均含有上皮和肌上皮成分,因此免 疫组化染色帮助不大。上皮成分表达广谱CK、 低分子量CK如CK7和CAM52,CEA, EMA;而 肌上皮表达广谱CK, Vimentin, P63, Calponin, SMA, S100,GFAP等。 有文献报道CD117,SMA, KI67在腺样囊性癌 中明显高于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但也有文献报 道CD117也表达于多形性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瘤。
态上有重叠,包括均无包膜、多种组织学结构、 细胞异型性小、含有上皮和肌上皮成分、分裂相 少见等。
免疫组化染色特点也有重叠。
小涎腺肿瘤的边界、包膜和浸润情况
良性或恶性口腔小涎腺肿瘤均无包膜。 良性或恶性口腔小涎腺肿瘤均可表现为边界清楚
,但恶性肿瘤表现为浸润性生长,比如累及周围正 常组织、神经、血管等。 见到明确的浸润可以诊断为恶性,但小活检或穿 刺活检往往仅包含肿瘤成分,难以观察到边界。
CK
S100
CK
P63
S100
VIM
CD117
穿刺活检标本判断良恶性困难的原因:
穿刺组织局限,难以评估浸润情况 代表恶性的形态学特征如多形性、异常核分裂相、坏
涎腺肿瘤组织病理特点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常规用于涎腺肿瘤鉴别诊断1.淀粉酶用于确定腺泡细胞癌之透明细胞变异型;2.S-100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用于鉴别肌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3.细胞角蛋白用于区分未分化癌和恶性淋巴瘤与肉瘤;4.癌胚抗原和甲状腺球蛋白鉴别原发性涎腺腺癌和转移性甲状腺癌。
二、涎腺肿瘤1.多形性腺瘤据报道,全部涎腺上皮肿瘤的50%以上,占其全部良性肿瘤的87%以上。
病理:浅蓝色的软骨样区域,半透明胶冻状的粘液样区域以及灰白色圆形的小块角化物。
有囊性变时,囊腔大小不一,内含无色透明或褐色液体。
偶见出血和坏死灶。
肿瘤持续时间较长可出现纤维化和钙化。
混合性:肿瘤性上皮,粘液,软骨样基质,上皮细胞常组成腺管样结构或肌上皮和鳞状细胞团片。
肿瘤细胞可分为:腺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未分化导管上皮细胞以及其间呈过度状态的细胞。
2.肌上皮瘤导管样结构少于5%-10%为肌上皮瘤,超过者多为多形性腺瘤。
细胞位于不等量粘液样基质中,但一般不形成软骨样结构。
粘液软骨样基质是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产物。
3.腺淋巴瘤约占腮腺全部肿瘤的5%-10%。
病理:剖面大部位实性,灰白色,质地均匀,有时呈干酪样。
部分为囊性,囊内含有粘液样或乳汁样物;有时囊液稀薄,色黄,呈云雾状,并可闪光的胆固醇结晶。
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间质组成。
上皮成分形成不规则的大腺管或囊腔并呈乳头状突入官腔内,其上皮细胞排列成假复层。
腺淋巴瘤由嗜酸性上皮细胞及淋巴样间质组成。
其超微结构特点是上皮细胞内含大量畸形线粒体。
4.嗜酸性腺瘤亮细胞、暗细胞5.基底细胞腺瘤无神经麻痹症状。
病理:上皮团块或条索周边层细胞呈栅栏状排列,有明显的基底膜样物包绕。
分为小梁型、管状型、实性型及膜性型。
6.管状腺瘤剖面呈棕黄色,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粘液。
管腔或小梁周围无肌上皮细胞管状腺瘤也是单形腺瘤,且同样好发于上唇。
管状腺瘤的管壁由双层柱状细胞组成,胞浆嗜酸性,而基底细胞胞浆少,嗜碱性;管状间质疏松,缺乏纤维,富于血管;管状腺瘤的基底膜不如基底细胞腺瘤明显;7.乳头状囊腺瘤腮腺最多见。
涎腺肿瘤解析
30
Case 2
• 男,34岁 • 左腮腺肿瘤术后7年,左耳下区发现肿物2年。 • 送检左腮腺浅叶7×5×2.5 cm. • 切面见质韧区5×2.5×2.3 cm,不规则,黄褐色、
红褐色,界限不清。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局部淋巴结转移)
161
囊腺癌
大体检查
• 多囊腔隙; • 囊腔内容常为粘液; • 至少有部分区域界限不清。
162
囊腺癌
病理学特点
• 细胞类型:立方,柱状,黏液,透明,嗜酸性 • 大量大小不一的囊腔;部分充满粘液; • 囊之间为纤维结缔组织; • 可见细胞岛、细胞巢、导管样结构; • 囊腔内上皮可见乳头状增生; • 囊腔可发生破裂,引起出血和肉芽组织形成。
96
肉眼检查:
• 冰余破碎组织共1.5×1×0.5 cm; • 灰白、暗褐,质地稍韧。
术中冰冻考虑粘液表皮样癌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诊断
• 乳头状囊腺癌
118
71
腺泡细胞癌
定义: 一种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至少有一些细胞有
浆液性腺泡细胞分化,特征是胞质内酶原分泌颗粒。 涎腺导管细胞也是该肿瘤的一部分。 细胞学上呈现向腺泡细胞分化
72
临床特点: • 多发生于腮腺 • 小涎腺发生极少见 • 缓慢生长的肿块伴有或不伴疼痛 • 可双侧发生(是最常见的双侧性癌)
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皮样癌多见 . 腺样囊性癌次之。所有病 倒均 经外科手术治疗 . 恶性肿瘤 3 年生存率 8 , 2 5 复发率 2 . 。结论 38 外科手术是腭部 小涎腺肿癌主要治疗方法 + 局部复发 是恶性肿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
关键词 : 诞腺肿瘤/ 外科手术 ; 涎腺肿瘤/ 诊断 ; 腭肿瘤/ 外科手术 ; 聘肿瘤/ 诊断
剖 面经碘仿 纱条填塞 愈合 3 倒 , 2 软腭 部洞穿 性 缺损 采 用带蒂颊脂 垫组织瓣 修 复 l 例 , 2 硬腭 岛状瓣 修复 7 , 倒 术后 功 能恢 复 良好 , 巨大 良性 肿 瘤术 后 遗 2例 留腭 部 嗣穿性 缺 损 。7 例 腭 部恶 性 小涎 腺 肿 瘤 术 5 后, 碘仿纱条填 塞创 面愈 合 l 3例 术 中邻近 皮瓣 或 带 蒂颊 脂垫 同期 修复 洞 穿性 缺 损 2 l例 , 中 l 其 5倒 完全 封 闭缺损 , 6例遗 留小裂 隙 术后 未 作修 复 , 遗
4 2例 ( 2 8 ) 软 腭 2 3. , 6例 (0 3 ) 原 发 部 位 良、 2. ,
恶性肿 瘤基本 相似 。
13 组织类型 按 WH 9 1 . O 1 9 年涎腺肿瘤分类标 准 , 查所 有病 理切 片 , 见表 l 复 详 。其 中 良性 肿 瘤 5 3
倒 , 4 _ , 占 1 4 恶性肿 瘤 7 例 , 5 . 。 5 占 86
治疗研究.
3 2 辅助 放疗 .
7 例 腭 部 恶性 小 涎腺 肿 瘤 中 ,6 5 3
例 于术后 1月内行辅 助放 疗 , 为恶 性 程 度较 高 的 均
肿 瘤 , 括腺样 囊 性 癌 、 包 低分 化黏 液 表 皮样 癌 、 未分
化瘟 。 得随访的 3 获 l例 中 , 并发 放射性 骨髓 炎 4例 ,
口腔小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分析33例
按照 A C J C分 期 ,I /Ⅱ期 6 % ,l 4 l/ I
Ⅳ期 3 % 。其 中 7 % 的 女 性 I 6 6 /Ⅱ期 , 男
期 较高 , 导致淋 巴结转移率较高 。在我们 看来 , 口腔下方 的 N O期 肿瘤 患者 也应按 照文献 推荐 的方法 , 进行预防性颈清扫。 其他 研究 也 发 现 , 缘 阳性 是 一 切
可考虑放疗 。 参 考 文 献
1 Yi h WY 。 . aoh i J Se r. nroa F J Krte vl C. twatI tarl
mi o ai a y g a d n o ls : e iw f 2 3 n rs l r ln e p a ms r v e o 1 v
可 能是 因 为 就 诊 时 的 肿 瘤 分 期 、 J C分 AC
430 7 30河 南社 旗 县 第二 人 民 医 院
摘
要 目的 : 旨在 分 析 复 发 性 腺样 囊 性
析, 对影响总体生存率 的临床病理 因素进 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分析 。采用 K pa al n
M ir 绘 制 生 存 曲 线 。认 为 双 尾 P < ee 法 00 统计学意 义。 .5有
分析收治 口腔小涎 腺腺 样囊性 癌患 者 的
临床 病 理 因 素 。现 报 告 如下 。 资 料 与方 法 19 9 5年 1 0月 ~2 1 0 1年 9月 收 治 口 腔腺样囊性癌 患者 3 3例 , 1 男 8例 , 1 女 5 例; 龄 4 年 2—8 5岁 , 均 6 . 941.9 平 36 -3 9 岁 。在 对 患 者 进 行 确 定 性 治 疗 之 前 , 切 行 除 活 检 。为 达 到根 治 性 切 除 , 除 标 本 均 切 行 病 理 学 检 查 , 确 定 镜 下 切 缘 无 癌 残 以 留 。 同时 , 声 或 C 发 现 >l m 的 可 疑 超 T c
涎腺腺淋巴瘤48例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思路构建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48 期2019 Vol.6 No.4812涎腺腺淋巴瘤48例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思路构建仲秀明1,宋文静2,赵 杰1,柳 通1,李 佳1,李 雪1(1.山东省立医院病理科,山东 济南 250020;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病理科,山东 烟台 264000)【摘要】目的 研究涎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的方法。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涎腺腺淋巴瘤临床指标的患者48例纳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标本进行研究及分析,利用浓度为10%的福尔马林对病理标本进行浸泡保存,行石蜡切片后利用HE 对切片进行染色,再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最后对病理组织进行检查。
结果 选取的4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患者(29:19),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60.42%,病程至少1年的患者66.67%。
所有患者颈部单侧均生长无痛性包块,左侧:右侧=26:22,包块大多为圆形,少部分形状不规则,包块最大体积为 6.0 cm ×6.0 cm ×3.0 cm ,最小为3.0 cm ×3.0 cm ×3.0 cm ,对患者病理组织进行检查,可知淋巴间质和上皮性成分是肿瘤的主要组成部分。
结论 对于涎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的分析方法来说,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并对病理组织行保存、切片、染色、检查的方法,对该疾病的临床及病理研究有着较明显的积极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涎腺腺淋巴瘤;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中图分类号】R7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48.12.01涎腺腺淋巴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腺淋巴瘤,主要生长在人体的腮腺部位,且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
小涎腺肿瘤53例临床观察
小涎腺肿瘤53例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53例小涎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类型、治疗方法以及术后疗效。
结果:21例良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5年以上无复发病例。
恶性肿瘤患者32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22例,3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5年,7例患者死亡,5年生存率为78.125%。
结论:术前正确诊断,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明确切除范围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标签:小涎腺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口腔内小涎腺主要分布于唇、腭、舌、颊、磨牙后区和口底的黏膜层,小涎腺肿瘤占涎腺肿瘤的10%~20%[1],其病理类型复杂多样,主要为上皮性肿瘤,恶性肿瘤构成比高,早期良恶性较难区分,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月收治小涎腺肿瘤患者53例,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月收治小涎腺肿瘤患者53例,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9~75岁,平均48.5岁。
以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48例,肿块伴疼痛症患者18例,伴溃疡患者8例,肿块局部出血患者5例,伴吞咽不适患者3例。
肿块位于腭部35例,口底部8例,颊部4例,唇部3例,下颌磨牙后区3例。
1.2 病理类型所有患者均进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病理结果如下:良性肿瘤21例,其中,肌上皮瘤5例,颗粒细胞瘤2例,混合瘤14例;恶性肿瘤32例,其中,鳞状细胞癌6例,黏液表皮样癌7例,腺样囊性癌9例,透明细胞癌2例,恶性混合瘤8例;良性肿瘤占39.62%,恶性肿瘤占60.38%.1.3 治疗方法53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
根据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良性肿瘤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及肿瘤外0.5~1.0 cm处正常组织,恶性肿瘤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全部以及肿瘤外1.5 cm正常组织。
是否切除上颌骨或下颌骨需根据肿瘤恶性程度以及侵犯周围骨质情况考虑,可预防性清扫颈部淋巴结,病灶切除范围不够广泛或術后病理示切缘阳性患者给予辅助放射治疗。
小涎腺肿瘤例临床观察
小涎腺肿瘤例临床观察小涎腺肿瘤是一类比较罕见的良性或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并未完全明确。
本文通过对两例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观察,介绍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1. 患者A患者A为一名50岁女性,于就诊时主诉右侧颌下区有明显包块,位于颌下角处,大小约2x2cm,质地较硬,无痛。
查体发现颈部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唾液腺管未见明显扩张。
经CT检查发现颌下腺内可见一个大小为2.1x1.8x1.4cm的均质肿块。
随后进行针吸或活组织检查时发现病灶均切除,病理检查显示为小涎腺肿瘤。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定期随访观察。
2. 患者B患者B为一名25岁女性,于就诊时主诉右下颌局部肿胀和疼痛,此前有多次反复发作的唾腺囊肿史。
查体发现颊内可见一个直径约2cm、质地柔软,上下活动度较好的肿块。
经CT 检查显示颌下腺管及其左侧的颊下腺皆未见明显异常,右颊下腺肿大,活检显示为小涎腺肿瘤。
患者接受了右颊下腺的切除术后恢复良好,同时行放射治疗作为辅助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
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化,常表现为颌下区或颊下区的肿块、疼痛、压迫感等,而因肿瘤体积增大引起的面神经受压所致的面部麻木等也会在有些病例中出现。
小涎腺肿瘤的诊断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活组织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其中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关键所在,但临床医师仍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判断对于病灶的性质,从而制定出合适的甚至是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针对小涎腺肿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等多种,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在许多的情况下,手术治疗仍然是最佳的选择,但是选择手术的前提是患者的身体条件允许,而放疗也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常用于术后同期或预防术后复发等情况。
总体而言,小涎腺肿瘤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因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自然的出现差异,更为重要的是持久不断的随访和治疗观察。
我们应该强调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根据患者特点制定出最佳方案,并且要开展长期的随访和观察,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后果。
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119例临床病理分析
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119例临床病理分析迟艳侠;张杰;杜欣娜;麻春莹;刘海花【摘要】目的:了解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及特点.方法: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1974~2012年间共119例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进行临床病理资料的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良性上皮性肿瘤84例,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瘤居前两位;恶性上皮性肿瘤35例,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居前两位;良性、恶性上皮性肿瘤男女比为0.62∶1和0.67∶1;平均发病年龄为46.71岁和51.82岁.结论:多形性腺瘤和粘液表皮样癌是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最常见的良性和恶性病理类型.【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年(卷),期】2013(036)005【总页数】2页(P30-31)【关键词】涎腺;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作者】迟艳侠;张杰;杜欣娜;麻春莹;刘海花【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佳木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8涎腺肿瘤是是口腔颌面部多发性肿瘤之一,小涎腺肿瘤的发病率约占涎腺肿瘤的15%,而腭部是小涎腺肿瘤的高发部位。
本研究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5[1]年涎腺肿瘤病理学分类标准对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1974~2012年间手术切除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复查核实,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期对其发病性别、年龄分布、组织学类型及构成比有一较全面地认识,从而有助于对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治。
1 资料及方法1.1 资料采集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1974~2012年间手术切除的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患者119例,其中男47例,女72例,良性肿瘤84例,恶性肿瘤35例。
小涎腺肿瘤的影像学分析
在炒黄金的时候,交易者通常都会利用到一些技术指标判断市场行情,比如RSI指标、布林带指标等,这些指标能够帮助他们发现行情变化,捕捉交易信号。
话说回来,在黄金投资中比较常用的技术指标具体都有哪些呢?第一个:RSI技术指标RSI技术指标属于震动行情指标,因此它可以被适用于震动行情走势中,这种指标在炒黄金的过程中反映的是跟黄金价位息息相关的几个要点,也就是上升跟下降的交易天数,还有幅度。
第二个:BR跟AR技术指标这两个技术指标属于人气型指标,之所以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并不能单一的拿出来使用,而是需要两者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这两者集合的指标主要作用是可以让交易者分析出当下黄金价位是处于高点位还是低点位。
其中,BR技术指标可以让交易者分析出交易市场的投资意向,AR技术指标可以让交易者大概计算出交易市场的操作人气,这两个技术指标互相结合起来使用,然后通过其中的变动即可获得很好的操作点位。
第三个:MACD技术指标这个指标不管是在股票市场还是贵金属交易市场,都能够看到它的踪影,因为MACD技术指标是交易者最经常用到的一个指标,它是由柱形图、中间轴跟走势线共同构成的。
通过该指标,交易者可以分析出黄金价位在上升或者下降的阶段中买卖双方动能的对比,还可以发现平衡点的波动,然后根据这些判断出后期市场的行情趋势。
第四个:布林带技术指标布林带技术指标一般都适用于单方向跟震动行情中,在实际投资中,该指标对于行情走势的判断是十分有效的,布林带总共有三条走势线,边缘两条是支持线跟阻力线,中间一条是平均线。
总而言之,指标对于投资者的行情分析有着一定的参照意义,但是,市场行情是瞬息万变的,交易者还需结合实际情形使用。
领峰贵金属成立10年间,连续四年荣膺「十大最活跃伦敦金/银交易商」大奖,更获得「中国金融服务行业AAA级信用企业」认证、「非凡贵金属交易平台」等权威奖项,以领先优势树立行业标杆,赢得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涎腺肿瘤认识又进一步
涎腺肿瘤认识又进一步*导读:涎腺肿瘤是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临床医师因其病理类型复杂,分布范围较广泛,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肿瘤在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各具特点而对它缺乏深入了解,治疗上争议较多。
俞光岩教授和他的课题组自1985年起即对不同部位各种类型的涎腺肿瘤1182例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病理研究。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俞光岩教授等对涎腺肿瘤临床病理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各种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使涎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大大提高,从而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日前该研究获得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
涎腺肿瘤是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临床医师因其病理类型复杂,分布范围较广泛,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肿瘤在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各具特点而对它缺乏深入了解,治疗上争议较多。
俞光岩教授和他的课题组自1985年起即对不同部位各种类型的涎腺肿瘤1182例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病理研究。
研究人员提出肌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属高度恶性肿瘤,基底细胞腺癌为中度恶性肿瘤。
他们首次提出的“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由于分化程度不同,可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生物学行为,笼统地认为含肌上皮细胞的涎腺癌为低度恶性肿瘤的提法是不恰当的”观点,并得到国际上相关资料的证实。
他们还提出涎腺导管癌自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乳头状癌→筛孔状癌→实性癌→“粉刺样”癌的发展过程。
鉴于腮腺膜性基底细胞腺瘤具有多中心性的特点,提出应做全腮腺切除而不做单纯浅叶切除。
研究人员通过大样本及临床长期随访病例的深入研究,明确提出涎腺癌患者面神经、颈部淋巴结及术后放疗的处理原则。
该研究率先将涎腺肿瘤的免疫组化研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相联系,发现癌胚抗原(CEA)、nm23、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与涎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涎腺恶性肿瘤、唾液腺恶性肿瘤〗之21首
〖涎腺恶性肿瘤、唾液腺恶性肿瘤〗之21首涎腺恶性肿瘤又称为唾液腺恶性肿瘤,是指起源于唾液腺腺体或间质、血管和淋巴网状组织的恶性肿瘤。
本病的发生一般认为与放射线有关。
〖临床表现〗不同类型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不同:1. 混合瘤:恶性者好发于腮腺与腭部,多见于40~60岁,病程为1个月至4年。
肿瘤生长较快,局部常有疼痛或麻木感,有些伴有神经功能障碍,如面神经麻痹、舌下神经瘫痪等,肿物可溃破,巨大肿块可阻塞口咽或鼻腔,影响饮食和呼吸。
良性混合瘤主要见于腮腺,肿块活动,边界清楚,呈结节状,质中,可有淋巴结转移。
2. 黏液表皮样肿瘤:好发于腮腺,多见于20~40岁,病程一般较长,肿块较硬,边界不清,活动性小。
3. 腺样囊腺癌:好发于小唾液腺,好发年龄为40~50岁。
肿瘤生长缓慢而侵袭性强,常循神经束扩展,早期即可出现疼痛、感觉异常、麻木及面瘫等,且疼痛与否可作为是否复发的重要特征。
常发生血行转移。
4. 乳头状囊腺癌及腺泡细胞癌:好发于腮腺,肿瘤生长缓慢,病程7年左右,但常有近期肿物生长加快和疼痛,多有淋巴结转移。
5. 腺癌、未分化癌及鳞状细胞癌:肿物生长较快,局部疼痛,常有肿瘤溃破及神经受累表现,淋巴结和血行转移多见。
体征:良性肿瘤可触及肿块,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并且活动; 恶性肿瘤局部可触及肿块,多与周围组织粘连甚至固定,并有压痛。
〖辅助检查〗涎腺X线造影、CT扫描、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波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可帮助诊断。
【名方验方集萃】方1【处方】白术10克,法半夏10克,天南星10克,山慈菇9克,夏枯草30克,重楼30克,茯苓15克,薏苡仁30克,川贝母30克,白芥子9克,白花蛇舌草30克。
【主治】涎腺恶性肿瘤,证属痰湿壅结型,症见头晕,口黏,涎多,身困,耳下肿胀或有隐痛,舌体胖,质暗红,苔白厚腻,脉滑。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2煎相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2【处方】柴胡10克,白芍15克,郁金10克,枳壳 10克,八月札30克,猫爪草30克,赤芍15克,丹参15~30克,牡蛎10克,浙贝母30克。
临床价值论文:腺瘤的临床特点及价值探索
临床价值论文:腺瘤的临床特点及价值探索本文作者:张丹吕发金张丽娟姚开情工作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7例发生于腭部小涎腺者,均位于粘膜下,粘膜完整,4例发生于硬腭者,邻近骨质出现弧形受压、凹陷吸收改变,骨皮质光整,无破坏中断(表3)。
2.3CT表现病灶具体分布:发生于腮腺者以浅叶为主,发生于颌下腺者以腺体内为主,发生于腭部者硬腭略多于软腭,发生于颊部者颊肌前外侧多于后外侧(表4)。
数目及大小:89.4%(42/47)为单侧单发,10.6%(5/47)为单侧多发,无1例双侧发病者。
腮腺病灶大小均值为(1.9±0.9~2.6±1.0)cm,颌下腺(2.6±1.0~2.9±1.5)cm,腭部(1.5±0.5~1.9±0.7)cm,颊部(1.9±0.2~2.5±0.5)cm。
形态及边界:74.5%(35/47)病灶形态规则(包括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楚,25.5%(12/47)形态不规则(包括分叶状)、边界欠清,其中有6例患者邻近皮肤出现增厚改变(腮腺5例,颌下腺1例)。
平扫及增强:平扫87.2%(41/47)病灶密度均匀,14.9%(7/47)密度不均,其中6例位于腮腺,4例为复发或多发者,95.7%(45/47)增强后呈持续性强化(表5)。
4例发生于硬腭,其中3例病灶较小(长径<1.5cm),于常规CT轴位图像显示不清,而在多平面重建(MPR)的冠状位及矢状位上,清楚显示了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及邻近骨质的改变,利用容积再现(VR)下切下视还可直观显示邻近骨质的压迫吸收改变,及准确测量骨质吸收的范围。
见图1。
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涎腺肿瘤,占全部涎腺上皮性肿瘤中的56.8%,涎腺良性肿瘤中的80.9%,以腮腺最多,约占85%,其次是颌下腺,约占8%,舌下腺极少见,发生于小涎腺者,以腭部为最多,约占7%,颊腺、上唇、磨牙后腺和舌等均可发生。
口腔小涎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口腔小涎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郭海鹏;杨熙鸿;林建英;陈伟正【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05(013)001【摘要】目的分析口腔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对我院1994~2004年收治的119例口腔小涎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在119例口腔小涎腺肿瘤中,良性肿瘤有48例,占40.3%;恶性肿瘤有71例,占59.7%.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最常见,占77.1%;恶性肿瘤以腺样囊性癌最常见,占43.7%;小涎腺肿瘤以腭部最为好发,占58.8%.通过统计分析,TNM分期﹑治疗方法﹑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与发病部位﹑年龄﹑性别无关.结论外科手术是口腔小涎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良性小涎腺肿瘤,足够的安全边界是减少复发的关键;对于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对于中晚期患者除根治性手术外,还必须进行放射治疗.【总页数】2页(P93-94)【作者】郭海鹏;杨熙鸿;林建英;陈伟正【作者单位】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广东,汕头,515031;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广东,汕头,515031;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广东,汕头,515031;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广东,汕头,515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8【相关文献】1.口腔小涎腺肿瘤87例临床分析 [J], 郑雄;林秀安;刘辉2.口腔小涎腺肿瘤37例临床分析 [J], 杨利和;姚小武;卢子正;陈仕生3.小涎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J], 廖劲松4.腭部小涎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J], 叶平;唐维平5.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J], 章永平;陈关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于恶性 , 其 中 良性 肿瘤 占 6 3 . 5 %, 恶 性肿 瘤 占 3 6 . 5 %, 此 结果 与国 内其它地 区的稍有不 同 , 一般 国内文献显示 腭部小
涎 腺肿瘤 良恶性 比例接 近 1: 1 。 ’ , 而 国外报 道恶性 肿瘤 占
4 0 % 一8 2 % [ 1 1 ]
临床 与 实验 病 理 学杂 志
J C l i n E x p P a t h o l 2 0 1 5 S e p ; 3 1 ( 9 )
・1 0 5 9・
肿瘤 的发病 部位 , 腭部 一般仅 次于腮 腺位 居第 2位 , 因此对 于头 颈部 肿瘤外科医师 , 了解腭 部小涎腺肿瘤 的临床病 理特 征将 有助于对此类疾病 的诊断与治疗 。
t h o l gy a a n d g e n e t i c s — h e a d a n d n e c k t u mo r s [ M] .L y o n :I A R C
Pr e s s .2 0 0 5: 21 2—8 1.
样, 本组包含 1 7种 不 同组织学 类 型 , 其 中 良性肿 瘤 5种 , 分
样 囊 性 癌 一 般 位 于 前 三 位 ’ J 。本 组 腭 部 涎 腺 肿 瘤 良性
[ 3 ] D h a n u t h a i K,B o o n a d u l y a r a t M, J a e n g j o n g d e e T, e t a 1 .A c l i n i c o ・
腭部 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表现一般 较为简单 , 多表 现为无 痛性肿物 、 界 限清楚 、 少有 破溃 , 根据 组织 学类型不 同 , 其瘤 体质地也有所不 同。本组分析发 现 , 腭部 小涎腺 肿瘤 发病率 女性多于男性 , 以 中老年 患者居 多 , 平 均年 龄 4 8 . 6岁 , 超过
1 . 5 6 2 ) 岁( 4— 8 7岁 ) , 二者 间差异无显著性 。
腭部小涎 腺肿 瘤组 织 结构 复 杂 , 其 病 理 组 织 学 类 型 多
复, 对于缺损 巨大 的病 例也 可考虑同期采 用游离组织 修复 或术后赝复体修复 。
参考文献 :
[ 1 ] B a r n e s L .Wo r l d H e a l t h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t u mo r s .P a .
别为 多形性腺 瘤 、 肌上皮瘤 、 基底细胞腺瘤 、 皮脂 腺腺瘤 和囊
腺瘤 ; 恶性肿瘤 l 2种 , 分别为黏液表皮 样癌 、 腺样囊性 癌 、 癌 在 多形性腺 瘤 中、 腺 泡细胞癌 、 黏 液腺癌 、 肌上 皮癌 、 非特 异 性腺 癌 、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 非特异性 透明细胞 癌、 唾液腺
导管 癌 、 鳞状细胞癌 以及 淋巴上皮癌 。腭部 小涎腺肿 瘤以多
形性 腺瘤最为多见 ( 2 0 1例 ) , 占所 有病例 数 的 5 8 . 3 %, 其次
[ 2] D e n gR, Hu a n gX, H a o J , e t a 1 . S a l i v a r y g l a n d n e o p l a s m si n c h i l —
断 肿 瘤 切 缘 及 神 经 侵 犯 。 目前 临 床 对 颈 部 淋 巴 结 的 处 理 时
机与处理方 式仍 存 在争 议 , 应 参 照美 国 国立综 合 癌症 网络
( n a t i o n a l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c a n c e r n e t w o r k , N C C N) 头颈部临床实 践指南 , 根据肿瘤患者 的淋 巴结分期 以决定是 否采取颈部 手 术 。但也有 一部分学 者认 为 , 对 于 唾液腺 导管癌 、 低 分化 黏 液表皮 样癌 、 非特 异性腺 癌等 高度 恶性肿 瘤 , 预防性 颈淋 巴 清扫术 也是重要的辅助方法 。对于病灶 切除后 的创面 处理 , 如果位 于硬 腭 区且骨壁 完整 , 可 以用碘 仿纱 布覆 盖创 面, 待其 肉芽组织爬 行 愈合 , 如创 面位 于软腭 部且 无法 直接
。
[ 4] E v e s o n J W,C a w s o n R A .S a l i v a r y g l a n d t u m o u r s .A r e v i e w o f
pa t h o l o g i c s t u d y o f 3 1 1 i n t r a — o r a l s a l i v a r y g l a n d t u mo r s i n t h a i s
[ J ] .J O r a l P a t h o l Me d, 2 0 0 9, 3 8 ( 6 ) : 4 9 5— 5 0 0 .
d r e n [ J ] .J C r a n i o f a c S u r g , 2 0 1 3 , 2 4( 2 ): 5 1 1—3 .
为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 癌 , 分别 为 6 6例 ( 1 9 . 1 %) 和3 4
例( 9 . 9 %) , 与 国内其它报道类 似 , 多形性腺瘤均 为最 高发 的 腭部 小涎腺肿瘤 , 在腭部 恶性 涎腺 肿瘤 中黏 液表皮样 癌和腺
缝合, 可 考 虑 采 用 邻 近 的 颊 部 软 组 织 瓣 或 对 侧 腭 瓣 予 以 修
4 0岁 的 占 7 2 . 2 % 。其 中 良性肿 瘤 患 者 平均 年 龄 ( 4 9 . 0 2 4 -
1 . 0 5 5 ) 岁( 1 0~8 3岁 ) , 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 4 7 . 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