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可能考的简答题和论述题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考试必备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及研究程序: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程序包括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做出结论。
2.观察法的优缺点:优;被视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可作为前期研究。
缺: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3.个体研究法及其优缺点:个体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优: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
缺:所收集的材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4.调查法及其优缺点: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方法。
优: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
缺点: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5.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思想: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6.精神分析学派的价值和局限: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冬季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
局限:弗洛伊德宣扬泛性论,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7.简述脑和智商的关系:脑为智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而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又塑造了天才的独特的脑的结构8.简述脑潜能的开发途径:a 大脑的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的空间B挖掘大脑的潜力。
9.脑的性别差异:A成熟时间上B智力方面C脑结构上D大脑左半球受损后,女性不如男性明显10.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A按性质:原则性和非原则性B表现形式:双趋动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和双避动机(既怕学习又怕老师),趋避动机(既想当干部又怕耽误学习)1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一种力求成功的动机,二种避免失败的动机1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心里状态。
一是认知的内驱力,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三附属的内驱力13.动机和行为效果的关系:一是取决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取决个体行为的质量14.马斯洛的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积极意义:A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B是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C揭示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
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1.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范围?人的心理现象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包括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主要有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
个性是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及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
2. 心理过程包括哪些结构成分?2.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其包括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不可分割的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三个过程。
其中,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相思维等;情绪情感过程包括原始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等),情绪的心境、激情、应激状态,以及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意志过程包括作出决定制定行动计划(或采取决定)阶段与执行计划(或采取行动)阶段。
3、简答人的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功能?3、人的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是神经元,具有接受、传递和整合信息的作用。
神经元经过复杂连接而构成神经系统,其中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构成.实现着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的联系。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构成的,脊髓是低级中枢部位,脑是高级部位。
脑又分小脑、脑干和大脑。
小脑主要协调骨伤肌肉的活动,保持身体平衡;脑干主要起传递信息、觉醒和无条件反射的中枢;大脑两半球和大脑皮层是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是高级心理活动的中枢部位。
大脑皮层主要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四个叶区,额叶是语言、智慧、运动中枢,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
4、.试述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4.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
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
心理学2007年试题简答题1.简述“尝试式教学水平”的基本特征。
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积累进行教学,是“没有理论的实践”。
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P44强调人的所有行为系由“需求”所引起,需求又有高低层次之分。
“自我实现”即发挥“潜能”是人的最高级心理需求,教育要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
一个充分发挥潜能的人(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才能成为自由的、健康的、进步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其积极作用。
他把“潜能”看做是人的内在价值,正如健壮者能运用他的肌肉一样。
人有智力就趋向于进行创造活动,一个人的能力要求被运用和发挥,并起到应有的作用。
“自我实现”的实质就是充分地、完善地发挥人的价值或潜能。
3.列举三个说明感知组合律的例子。
4.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P228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德;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5.简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
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二,主动交往;第三,移情论述题1.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教育意义。
①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②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③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④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验室实验。
2.请根据性格特征的结构,分析你所熟悉的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2009年试题简答题1.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
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2.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心理学---论述题
心理学------论述题1-1、论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1-2、结合实际论述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1-3、结合实例论述实验法的含义、特点及种类。
1-4、结合实例论述调查法的含义、特点及具体方式。
1-5、论述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2-1、阐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2-2、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论述斯金纳强化时程表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3、什么是反射弧?论述反射弧的特殊通路和非特殊通路,以及反射弧的环形回路。
2-4、阐述大脑皮层的主要机能中枢。
3-1、论述人类心理发生的基本条件。
3-2、论述人类心理发展的条件。
3-3、论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
3-4、论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3-5、论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3-6、论述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
4-1、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4-2、结合实际举例分析感觉的对比现象。
5-1、结合实际论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5-2、联系实际论述如何有效、合理地组织复习。
5-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
5-4、论述记忆的生理机制。
6-1、结合实际阐述在教学条件下,影响学生掌握科学概念的因素。
6-2、结合实际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6-3、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7-1、阐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7-2、阐述刺激情境、生理变化、情绪经验三因素的关系。
7-3、结合实际阐述良好情绪的培养途径。
7-4、根据图示阐述凯农的丘脑情绪理论。
7-5、根据图示论述阿诺德关于情绪的认识-----评估学说。
7-6、论述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8-1、分析动机冲突类型及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
8-2、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8-3、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9-1、试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9-2、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0-1、通过实例说明技能与习惯的区别。
10-2、联系实际分析促进智力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心理学复习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P4)2.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P16)3.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
(P18)4.口语报告法:也称“大声想”,即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试者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大声的说出头脑内的活动,事后由心理学家进行分析。
(P12)(第二章)1.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P22)2.注意:注意既不同于意识,也不同于对某一事物反映的感知、思维等认知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P24)3.催眠: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P37)4.催眠诱导: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
(P37)5.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P29)6.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P28)(第三章)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P60)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P45)3.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P72)4.感觉适应:适应指的是在剌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
心理学论述题
论述题1.论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它是一种精神现象,是由脑这种物质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现象。
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个体心理。
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三部分。
社会心理。
人是社会的实体,又是社会的一名成员,人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团体中,与其他的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等。
由于这些关系存在,于是就会有许多团体的存在,这样就产生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
另外,团体心理离不开个体心理,同时,团体对个体心理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所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个体心理也有社会心理。
2.试述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
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对图形的组织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如下一些图形的组织原则。
(1)临近原则。
空间上比较接近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性原则。
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属性上相似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3)连续性原则。
具有良好连续性的几条线段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4)闭合原则。
人们倾向于将图形知觉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形状。
(5)同域原则。
处于同一地带或区域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是一个整体。
3.举例说明错觉产生的原因。
错觉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上,错觉的产生大都是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导致的。
如垂直水平错觉、月亮错觉。
知觉对象发生了变化,但人们仍以原来的知觉模式进行感知,这就是导致错觉产生的客观原因。
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个体过去的经验、动机、预期和认知方式等因素有关。
如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是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
4.试述加工水平理论和相关的实验证据。
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克雷克与洛克哈特提出的著名的加工水平理论认为,作用于人的刺激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表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意义的分析。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本文将收集并解答一些常见的心理学简答题,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的思维、情感、行为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讨论思想、意识等问题。
- 近代启蒙时期: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和实验主义,形成神经学和心理物理学。
- 经典理性主义时期:德国心理学派创立实验心理学,建立了心理学研究的基础方法。
-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派主张以行为为研究对象展开行为主义研究。
- 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观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
- 20世纪80年代近现代:脑科学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对心理学的影响。
3. 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支:- 生理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4. 心理障碍的分类心理障碍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焦虑性障碍- 心境障碍-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症状性障碍- 人格障碍-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障碍5. 心理咨询的过程心理咨询的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 第二步:确定咨询目标。
- 第三步:进行评估。
- 第四步:制定治疗计划。
- 第五步:实施治疗计划。
- 第六步:评估治疗效果。
6. 心理学的伦理要求心理学研究有以下伦理要求:- 知情同意- 保密- 自愿参与- 停止实验的权利- 没有伤害- 做好后续照顾本篇文档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心理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专业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人类行为B. 人类心理活动C. 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D. 人类社会行为答案:C2. 弗洛伊德是以下哪个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A. 行为主义B. 认知心理学C. 心理分析D. 人本主义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的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答案:D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斯金纳B. 马斯洛C. 费斯汀格D. 罗杰斯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情绪的三大维度?A. 强度B. 持久性C. 稳定性D. 愉悦度答案:C6. 社会认知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皮亚杰B. 弗洛伊德C. 班杜拉D. 埃里克森答案:C7.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马斯洛B. 弗洛伊德C. 罗杰斯D. 荣格答案:B8. 以下哪个不是学习理论中的主要概念?A. 经典条件作用B. 操作条件作用C. 观察学习D. 内省答案:D9. 什么是心理测量学?A. 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B. 研究心理测验和评估方法的科学C. 研究心理治疗方法的科学D. 研究心理疾病的科学答案:B10. 以下哪个是人格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A. 艾森克B. 弗洛伊德C. 马斯洛D. 斯金纳答案:A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对)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仅限于人类。
(错)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实验法。
(错)4.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由潜意识控制。
(对)5.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试图减少自己的认知不一致。
(对)6.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
(对)7.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包括了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
(对)8. 心理测量学不涉及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
(错)9. 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格由一系列特质组成。
(对)10. 学习理论中的内省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小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一、简答题.1。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答:普通心理学是探讨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即认知过程、情感与意志活动及个性形成的规律,这些现象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的;而教育心理学所探讨的是学校中师生,主要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的学习心理、品格形成的心理及规律。
两者都研究心理现象,因此是相通的. 2。
简述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答:个体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而个体的身心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结果。
也就是说,教育要考虑到个体的已有的身心发展状态,考虑到学习的准备性,同时要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3。
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答:首先,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即有动机必有与之相伴随的目的,反之亦然;其次,动机与目的又是有区别的,即作为活动动机的东西并不同时就是活动的目的,反之亦然;最后,动机与目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4.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
答:(1)类属同化;(2)总括同化;(3)并列结合性同化。
☆.个性的性格特征。
答:(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6.教师应具备哪些特殊能力?答:(1)教师的表达能力;(2)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3)教师的教育机智;(4)教师的独创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
8.简述竞争和合作对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影响?答:1、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2、对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
3、对信息交流的影响。
4、对自我情绪体验的影响。
5、对自尊的影响。
6、对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的形式有哪些?答:(1)合理化(2)投射(3)否认(4)压抑(5)反向作用(6)转移(7)认同(8)抵消(9)补偿(10)升华☆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
答:(1)概念的具体性减少,抽象性增加。
(2)概念的模糊性减少,精确性增加。
(3)概念形成减少、概念同化增加.10。
鲁滨逊的SQ3R五步阅读方法.答:预习、提问、阅读、反思、复述、复习11。
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实验者通过自已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铺助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3.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内,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借助专门仪器对被试进行实验的方法。
4.无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固定的反射。
5.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6.动力定型是复杂的,巩固的条件反射系统。
是对复合刺激物系统的比较巩固的刻板式反应。
7.相互诱导是在大恼皮层上,一种神经过程的活动,叫做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8.感觉是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叫感觉。
9.差别感觉阈限是人们把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10.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1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反应的心理过程。
12.表象是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心理形式就是记忆表象。
13.遗忘是当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回忆或发生错误的再认和回忆的现象就是遗忘。
14.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后摄抑制。
15.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现象。
16.想象(1)无意想象,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由一定的刺激引起的.不由自主进行的想象,叫做无意想象。
(2)有意想象.根据某种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叫做有意想象。
17.功能固着是只知道熟悉事物通常的用途,而不知道它的新功能。
18.思维定势是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一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映,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愿用习惯程序问题。
19.原型启发是以类似事物为原形,经过类比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21.注意策略是指对自己有意注意的认知和调控。
普通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5个简答论述题
普通心理学局部常考的25 个简答、阐述题其实一直很想把心理学局部的主不雅观题总结一下,但由于比来几个月“档期〞太满,所以一直未能完成,由于小伙伴们已经临近测验颠峰,再加上今天上完课后,感觉身心状态还不错,所以晚上就加了个小班儿把普心局部的主不雅观题总结了一下,但愿能对大师的复习有所帮助〔也可以存在里,把持零碎时间复习一下〕,教心局部的主不雅观题会在随后几天内分享。
想用的可以转走,转发记得标注版权噢!祝大师顺利通关!一、发生无意注意的条件客不雅观因素,即刺激本身的特点:①刺激的强度;②刺激物的比照性;③新异性;④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
主不雅观因素,即人本身的状态:①常识布局和常识程度;②精神状态;③需要和兴趣。
二、发生有意注意的条件〔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易于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
如:课前要预习。
〔2〕合理组织活动。
如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做笔记等。
〔3〕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4〕排除表里因素的干扰。
外在的刺激和机体的状态〔疾病、疲劳、心理状态〕等都可能干扰当前活动。
〔5〕过去常识的影响。
有相应的常识经验,容易理解,有意注意就易维持。
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注意力〕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习长于组织本身的注意力2、要培养学生广泛而不变的兴趣3、教育学发展于控制本身的情绪4、要加强意志锻炼,提高本身排除干扰的能力5、要养成严肃当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针对学生注意的个别差异,采纳不同的培养方法四、注意规律的应用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另一方面,应充分把持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发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常识经验和情绪状态。
使教学方法、形式、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引起学生的注意。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首先,要经常地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其次,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最后,运用注意规律改变教学方法。
普通心理学简答题问答题答题
普通心理学简答题、问答题主 张: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强 调: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贡 献:很重视答: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
代表作:《梦的解释》主 张:人的心理包含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
人的人 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系统。
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神经病的重要原因。
童年期是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
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大部分是由于童年期精神受压抑造成的。
强 调: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贡 献: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对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创立精神分析方法对临床实践的发展,乃至整个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答:虽然简单,对生活和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①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③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量。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系;5、共同命运;6、简单性。
具有以上成分的图P152-153)P161-162B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C 、人的兴泌,与光线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光线强的时候,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光线暗的时候,褪黑激素分泌增加。
而褪黑激素具有镇静剂的作用,它可以降低机体的活动,增加疲劳。
白天光线强的时候,由于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它对机体活动的抑制作用就弱,因此人就不会感到疲劳,所以没有睡意;晚上光线暗的时候,由于褪黑激素分泌增加,它对机体活动的抑制作用就会增强,因此人会感到疲劳,产生睡眠的需求。
答:人群中,易受暗示性的程度有差异。
大约10%--20%的人很容易接受催眠。
约10%的人完全不能接受催眠。
易接受催眠的人如下特征: ①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 ②想象力丰富;③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 ④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指点; 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
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百度
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百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以下是一套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参考使用。
一、选择题1.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是什么?A.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精神分析B. 人本主义、认知主义、行为主义C. 精神分析、认知主义、人本主义D. 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答案:B2. 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包括哪三个部分?A. 自我、本我、超我B. 意识、潜意识、无意识C. 认知、情感、行为D. 感觉、知觉、思维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认知失调理论的核心概念?A. 信念冲突B. 行为不一致C. 情绪调节D. 认知改变答案:C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5. 哪个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由外部环境的强化所控制?A. 认知发展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精神分析理论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答案: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相关研究法。
实验法通过控制变量来测试假设;观察法通过观察行为来收集数据;调查法通过问卷或访谈来收集信息;个案研究法深入研究个别案例;相关研究法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2. 解释什么是情绪智力,并列举其五个主要领域。
答案: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管理自己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其五个主要领域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内在激励、同理心和社会技巧。
三、论述题1. 论述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并说明其对现代心理咨询的影响。
答案: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潜力。
罗杰斯认为,个体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自我接纳的环境中能够自我治愈和发展。
他的理论对现代心理咨询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客户中心疗法的发展上,强调咨询师与客户之间的真诚关系和客户的自我探索过程。
心理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河南大学教育综合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总结简答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一般它是探讨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2、心理学的研究目标是什么?(一)陈述心理现象(二)解释心理现象(三)预测心理活动(四)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3、直观性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实物直观:通过观察实物与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参观等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
教具直观:(也叫模像直观)通过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教学电影等模拟事物的形象而提供感性的材料。
言语直观:通过言语的生动具体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注意的特点:(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人的心理对复杂的、无限的客观世界的选择性、朝向性、导向、定向性。
(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
指人的心理反映的持久、清晰、深刻性。
另外注意不是心理过程,它本身不能单独存在,也不反映什么现象。
5、注意的品质特征有哪些?(1)注意的广度或范围(2)注意的分配(3)注意的稳定性(4)注意的转移6、注意的功能有哪些?(1)选择性功能,即选择指向哪些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对象,避开无关的无意义的多余的对象干扰;(2)保持功能即使注意对象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持久而集中的反映;(3)调节与监督功能,即对人所从事的活动进行监控,既有利于注意的准确与精确,又有利于对错误的调整、修正与纠正,此外还能通过想象活动对将来的活动进行期待与预见作用。
7、引起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主观原因:(1)凡适合人的需要的刺激;(2)凡引起人直接兴趣的刺激;(3)心境愉快、身体健康;(4)特有的知识经验等都有助于不随意注意。
客观原因:(1)刺激物的新异性,新颖、奇怪、陌生的对象易引起无意注意;(2)刺激物的强度,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易引起不随意注意;(3)刺激物的对比关系明显易引起不随意注意;(4)刺激物的活动性或变化性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心理治疗简答题、论述题及详细答案
心理治疗简答题、论述题及详细答案【简答题】一、试述心理治疗的定义。
答: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是一种以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的人际互动(interaction)过程,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影响患者或其他求助者,引起心理、行为和躯体功能的积极变化,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治疗师通过言语、表情、行为举止及特意安排的情境,可以使病人或来自普通人群的“咨客”(client)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生活、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二、按治疗对象常将心理治疗分为哪几类?答:按治疗对象常将心理治疗分为以下几类:1.个别治疗(individual therapy):以单独的患者或咨客为对象的心理治疗。
多数治疗或咨询采取治疗师与求助者进行一对一访谈的形式。
2.夫妻治疗(couple therapy)或婚姻治疗(marital therapy):以配偶双方为单位的治疗。
可以视为家庭治疗的一种形式。
重点处理影响婚姻质量,引起心理痛苦的各种问题,如夫妻关系、性问题。
3.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以家庭为单位的治疗。
核心家庭是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系统,其中发生频繁而紧密的人际互动,与个体的精神卫生状态密切相关。
所以,该类治疗多以核心家庭为干预目标。
必要时,家庭治疗师还邀请核心家庭之外的大家庭成员参加治疗,甚至会涉及到家庭外的社会大系统的人员如教师、朋友等。
4.集体治疗(group therapy):以多名有相似问题,或对某一疗法有共同适应证的不同疾病的患者为单位的治疗。
按照系统论“总体大于部分相加之和”的论点,集体治疗不是个别治疗的简单相加,而是与家庭治疗一样,重视群体成员构成人际系统后产生的“群体心理动力学”现象,利用人际互动来消除病态,促进健康。
三、按心理学派常将心理治疗分为哪几类?答:按心理学派常将心理治疗分为以下几类:1.精神分析治疗(psychoanalytic therapy)及心理动力性治疗(psychodynamic therapy):其特征是对于人的潜意识和人格发展,提出了内容十分丰富、复杂的一套心理动力学学说。
《心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心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潮安县教师竞争上岗考试资料)第一章绪论二、简答题1、简述科学心理学的诞生?2、试析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及其内容?答1)、普通心理学它既概括各分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又成为各分支心理学,理论基础。
2)、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出生到老年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3)、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活动往期产生、变化规律。
4)、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变化规律。
5)、认识心理学研究人的认识过程。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发展趋势?答1)、强调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或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的结合使用;2)、重视使用量表和仪器的定量研究,又重视使用理论分析和思维方式的定性研究;3)、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指导心理学的研究;4)、概率论和模糊数学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中;5)、电子计算机技术也为心理学工作者所普遍应用。
三、问答题1、高师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学心理学?答:高师学生是未来的中学教师,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因此,学习中学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中学教育与教学的心理问题能力,对于每个高师生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1)为了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就必须了解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不同特点,根据这些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实行因材施教,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克服其个性方面存在的缺点。
(2)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掌握认识过程的规律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知识,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迅速地牢固地掌握各种科学知识技能,并发展学生的智力。
(3)为了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掌握心理和学习心理的有关知识,才能深化教学改革,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总而言之,为了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中学教师,就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学好中学心理学。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心理学》简答题。
论述题题库试卷一简答题1.简述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2)脑是心理的器官;(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2。
简述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论述题1.论述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教师掌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教育、教学及自身的发展。
心理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1)教师通过掌握心理学理论,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能自觉地实施有效地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才能够使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能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有利于自身的心理保健、预防某些心理性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某些不健康心理进行及时指导与纠正,使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3)教师掌握心理学原理,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2。
结合实际论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1)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总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2)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3)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4)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5)联系实际。
试卷二简答题1。
简要说明注意的含义、特点和功能。
(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意识倾向特征,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一定的对象。
(2)特点:①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②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③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性.(3)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信息整合加工作用;③维持(保持)功能;④调节与监督功能;⑤预测与预见功能。
2.引起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
目的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重点1、简述奥苏贝尔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不一定是有意义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要求学生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如对学习内容的重新排列、重新组织或转化。
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唯一区别是学习内容由学习者去发现。
因此,发现学习可以是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也可以涉及运用、问题解决、创造。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注重掌握学科的结构,而不是现成的答案,必然会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
因此,他认为学生在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同时,还要掌握该学科的基本方法,其中发现的方法和发现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
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强调学校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联系:都认为学习不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都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重点2、简述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要:1、个体、环境和行为时相互联系的一个系统。
三者相互双向影响,影响的强度可能因不同的活动、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环境条件而有所不同。
2、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行为而产生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观察学习在在人类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而言,受奖的榜样行为更易被观察者所模仿。
3、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习得的,观察学习受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和动机)支配。
重点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答: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人格: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1)知觉的选择性。
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
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有,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理解和领会,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心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常见的知觉恒常发表 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1.认知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也称知觉学习,学习者主要任务是通过指导者的言语讲解或观察别人的动作示范,或借助标志每个局部动作的外部线索,试图“理解”任务及要求,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动作方式的表象,并在活动中调节和控制动作。
2.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动作技能的形成必须首先掌握构成技能的各个局部动作3.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在前一段掌握局部动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局部动作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4.动作协调完善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的最后阶段,一连串的动作系列已经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已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相互协调。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的差异,但就全人类来说,能力的个体差异吴正态分布(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各种能力不仅在质或量的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且能力表现的早晚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3)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方面(4)特殊能力的差异,是指完成同一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结合来实现(5)能力的性别差异,男女能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男女的能力结构存在差异答:1.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可能考的简答题和论述题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2.简述学生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学生认知差异包括认知方式的差异,如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智力的差异等。
(2)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迁移。
在教学中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如程序教学。
2.简述学习的含义。
(1)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
3.简述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规律。
(1)练习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
(2)效果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
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
(3)准备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4.简述巴甫洛夫经典型条件反射的规律。
(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刺激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泛化能使我们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
5.简述操作性条件发射的规律。
(1)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3)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4)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6.简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3)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4)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应遵循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7.简述意义学习发生的条件。
(1)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生理基础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能力范围之内的。
(3)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8.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注意:可能考论述题)。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
(2)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
(3)学生观。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原有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9.简述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维纳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10.简述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基本观点。
(1)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
(2)班杜拉认为,学习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强化的期待。
(3)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体验。
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待。
此外,归因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
11.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而学习效果也会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从间接的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12.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意:可能考论述题)(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难度越小,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时,目标对主体的吸引力越小。
当难度增大,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减少时,目标的价值就增大。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
在学习较复杂、困难的课题时,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主体今后的行为,也就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
一般而言,无论是差生还是优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13.简述影响迁移的因素。
(1)相似性。
相似性越大,说明共同因素越多,迁移越容易发生。
(2)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的背景知识、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和认知技能与策略等都会影响迁移。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定势对学习迁移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
14.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的迁移?(注意:可能考论述题)(1)精选教材。
选择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一门学科中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同时他们又能提高学习者的迁移意识。
15.教学中应如何加强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6.教学中应如何促进知识的概括?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②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17.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含义。
遗忘规律突出表现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也可以说,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8.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
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以上五点可以运用记忆术记成:“记忆术是深度编码,过度复习”。
19.怎样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操作技能的培训有哪些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0.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21.常用的复述策略有哪些?(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以上6点可以记成“复述就是排除整体画线,利用多种复习”。
22.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哪些?(1)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法(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以上五点可以记成:“精打细算的女人天天利用背景做生计题”。
2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问题的表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24.怎样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注意:可能考论述题)(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的知识的概括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25.简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环境;(2)智力;(3)个性26.怎样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怎样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