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校本作业(C)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2019福建省莆田市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

2018-2019福建省莆田市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这一观点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

该观点的提出者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2.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

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 )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3.《墨子》中说,天帝经常监察人的行动,特别是统治者的行动。

他以祸惩罚那些违反天意的人,以福奖赏那些顺从天意的人。

这主要反映了墨子思想()A.严厉批评儒家现实主义B. 体现下层百姓精神诉求C. 构建中国最早宗教信仰D. 为统治者营造集权氛围4.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注:同“盈庭”,充满朝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儒家学说D. 墨家学说5.“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料主张治国要()A.重视礼仪教化B.实行礼法并施C.强调严刑峻法D.提倡为政以德6.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这反映了()A.学术思想的地域性B. 儒学正统地位衰落C. 北方文学发展缓慢D. 秦国学术水平落后7.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上述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墨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儒家思想D. 法家学说8.汉武帝在一些皇室活动上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用人上多用精通儒术又深知刑法者,在教育方面大力倡导儒家经学。

福建省莆田市2018-2019学年高二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2018-2019学年高二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2018-2019学年高二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2.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3.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

下列思想体现“人我和谐”的是()A.天人合一 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贵君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 明朝盛行程朱理学,宣扬三从四德、三纲五常。

可是生活在嘉靖、隆庆、万历时期的李贽在《藏书·德业儒臣后论》却提出:“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的用意在于( )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性和无限度D.借助反传统的“异端”意识提升官位5.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莆田六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月考试卷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10课)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殷商继承夏代的礼制,但有所损益;周继承了殷商的礼制,也有所损益。

这反映了孔子A. 主张政治改良B. 非常推崇夏商周三代C. 对夏商周三代研究精通D. 主张复古倒退【答案】A【解析】由材料“但有所损益”“也有所损益”可以看出,孔子强调改良,故A项正确。

题干的重心是强调夏、商、周三代制度在集成过程中的改良,故BCD三项错误。

2. 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

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

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

材料中的“他”是A. 《论语》B. 《道德经》C. 《孟子》D. 《韩非子》【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思想主张3.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与法。

这说明当时A. 当时出现了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B. 荀子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C.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了荀子既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和培养也推崇法家在规范人行为方面的巨大作用,这能够反映出荀子思想中儒法融合的特点,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思想4.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史记·殷本纪》记载:“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对上述史料看法正确的是A. 该记述属于神话传说,基本无历史价值B. 该史料属于文献史料,有待于实物印证C. 该史料属于一手史料,有一定参考价值D. 《史记》素以信史著称,故该史料是可信【答案】B【解析】【详解】大禹治水和契被封于商是我国古代许多文献史料中记载的内容,并不能将其完全归于神话传说而认定其毫无历史价值,故排除A项;题意中记载的内容属于文献史料,但是有待实物的考证,故选B项;《史记》中的记载属于司马迁二次加工整理的记载,不是一手史料,故排除C项;《史记》记载虽然以信史,但大禹治水和契封于商属于没有实物考证的记载,不能就此推断该则史料就是可信的,故排除D项。

2.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言谏两部分组成。

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

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

可见言谏制度A. 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B. 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C. 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D. 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

终结于明”可知言谏制度渐趋于消亡,主要是因为专制制度不断加强,言谏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与强化轨迹相反,故A 项正确。

B项不符合言谏制度消亡的史实,故错误。

言谏制度随着皇权加强,而渐趋于消亡,不是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故C项错误。

言谏属于谏议制度,与监察制度不符,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言谏制度为切入点,主要理解材料信息“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结合言谏制度与君主专制的关系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3.宋代一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为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实行郡县制,选项B正确;宗法制是西周制度,排除A;科举制是隋朝创立制度,排除C;行省制始于元朝,排除D。
【点睛】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推断秦朝的制度,即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下图、2分别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铁犁资料。从铁犁使用的变化中说明了
【点睛】解题 关键是知道材料中硫磺、硝石、熟炭等材料是制作火药的材料.
5.明代吴承恩以前人作品为基础进行改编,创作了一部结构优美完整的神魔小说。这部小说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吴承恩写的是《西游记》,选项C正确;选项A作者是罗贯中,排除;选项B是施耐庵,排除;选项D作者是曹雪芹,排除.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考生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生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C.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D.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年至1920年期间,我国的轻工业发展较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选项D正确;选项A、C也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这一时期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因此选项B排除。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含解析)练习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含解析)练习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含解析)练习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有史学家认为,古代的统一经历了夏商两代邦联式统一、周代分封制统一(联邦式统一)和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周代的分封制统一至少是与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统一具有同等意义的。

这主要是因为分封制A. 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B. 政治上建立了君臣关系C. 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地位D. 确立了周天子的宗主地位【答案】C【解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诸侯拥戴周王为天下共主,和秦朝时期“君主”具有相同的含义,故C项正确;等级森严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A错误;分封制下不仅君臣关系还是兄弟关系,故B错误;宗主具有血缘关系,郡制没有,故C错误。

2. 司马迁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之意,成就了《史记》这史学丰碑,引得后世史家争相仿效。

这说明A. 史家阅历决定其史识之境界B. 史著的写作方法决定其影响C. 儒家观念影响着史著的写作D. 史著贯穿着史家对规律的把握【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通过史实现象揭示本质,探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社会的各种发展演变,说明史著贯穿着史家对规律的把握,D项正确。

题干强调史著贯穿着史家对规律的把握,而没有涉及史家阅历决定其史识之境界,排除A。

题干强调史著贯穿着史家对规律的把握,没有涉及史著的写作方法决定其影响,且说法错误,排除B。

题干强调史著贯穿着史家对规律的把握,没有涉及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3. 家族受封,有自己的领地,有自己的国号,这是家族的历史。

后来家族有人做了皇帝,家族变成了王朝,原来的国号成了新王朝的国号,这叫“化家为国”。

下列朝代不属于化家为国的是A. 秦B. 汉C. 曹魏D. 北宋【答案】D【解析】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

福建省莆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1.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 C.梭伦 D.彼特拉克2.称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 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3.下图是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关于这三部著作的表述,正确的是()A.抨击专制王权;叙述封建官僚家庭的衰落;挑战教会神学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C.短篇抒情诗歌;文学剧本;科学游记D.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思想4.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

2019届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PDF版)

2019届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PDF版)

2018-2019学年上学期莆田六中高三历史10月月考卷考试时间:90分钟;审核:高三历史备课组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

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获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

这表明A.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C.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确立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2、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200、401、500、700、1001到1500、2000、2500人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

这一规定,力图A.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 B.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C.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发生 D.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3、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从理性角度研究人的哲学家,他一生都在探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

这从侧面反映出他A.重视培养雅典公民的理性思维 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C.已认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 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4、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指出:“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

”这说明斯多亚学派A.在人类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人文思想B.其自然法理论是罗马奴隶制瓦解的思想基础C.抨击批判奴隶制度D.提倡解放与释放奴隶5、16世纪后期,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大师安德烈•帕拉迪奥将以前专属于教堂和神庙的穹顶、柱廊用于民宅建筑设计之中,把原本属于教堂、教廷和宫廷的高大的圆柱,精美的雕刻和绘画,用来装饰民宅别墅。

这一建筑理念A.表明教会的权威开始被质疑 B.强化了广大民众宗教神学意识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 D.奠定了近代欧洲建筑艺术基础6、下列言论不符合人文主义精神基本内涵的是:A.“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B.“哲学是神学的婢女”C.“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 D.“幸福在人间”7、.英国人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 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08010118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 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08010118

2017-2018学年度莆田六中6月月考卷高二历史考试范围:中国古代政治、经济;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

第一条是诏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另外五条分别是打击地方豪强“侵渔百姓,聚敛为奸”、“怒则任刑,喜则淫赏”、“苟阿所爱,蔽贤宠顽”、“恃怙荣势,请托所监”、“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等行为。

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A.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B. 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C. 阻止农民破产,增加政府收入D. 防范官员腐败,稳定社会秩序2、“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中国古代能够提高办事效率的机构有A.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北宋的枢密院B. 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C. 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清朝的军机处D. 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枢密院3、“今(西汉),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

”该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A.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4、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A. 播种方式的变革B.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C.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5、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董仲舒曾大加赞赏,以儒家自居的王莽改制也试图恢复井田制,直到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对这种制度称慕不已,这种现象根本上反映了A. 儒家学者的复古主义B. 井田制是一种适合古代中国的制度C. 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D. 井田制是仁政的标志6、“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莆田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三(上)期末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历史部分1.《史记·殷本纪》记载:“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对上述史料看法正确的是A. 该记述属于神话传说,基本无历史价值B. 该史料属于文献史料,有待于实物印证C. 该史料属于一手史料,有一定参考价值D. 《史记》素以信史著称,故该史料是可信【答案】B【解析】【详解】大禹治水和契被封于商是我国古代许多文献史料中记载的内容,并不能将其完全归于神话传说而认定其毫无历史价值,故排除A项;题意中记载的内容属于文献史料,但是有待实物的考证,故选B项;《史记》中的记载属于司马迁二次加工整理的记载,不是一手史料,故排除C项;《史记》记载虽然以信史,但大禹治水和契封于商属于没有实物考证的记载,不能就此推断该则史料就是可信的,故排除D项。

2.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言谏两部分组成。

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

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

可见言谏制度A. 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B. 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C. 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D. 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

终结于明”可知言谏制度渐趋于消亡,主要是因为专制制度不断加强,言谏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与强化轨迹相反,故A 项正确。

B项不符合言谏制度消亡的史实,故错误。

言谏制度随着皇权加强,而渐趋于消亡,不是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故C项错误。

言谏属于谏议制度,与监察制度不符,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言谏制度为切入点,主要理解材料信息“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结合言谏制度与君主专制的关系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3.宋代一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201809290122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201809290122

莆田六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总分100分时间 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A.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B.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C.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2、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黏的称稷。

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

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A.《诗经》中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C.黍和稷是商周重要的粮食作物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3、“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

这表明周代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 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 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4、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

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A.国君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B.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C.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 D.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5、战国思想家尹文重视君臣上下名分,“君不可与臣业,臣不可侵君事。

上下不相侵与,谓之名正。

名正而法顺也”,君主都应循名责实,察法立威。

“正名分”思想的提出反映了A.儒家在政治上主张恢复周礼 B.没落贵族试图强化传统秩序C.小生产者要求建立权威政治 D.新兴地主倡导君主集权统治6、汉惠帝时期在全国各郡和地方王国设置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习题(实验班,含解析)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习题(实验班,含解析)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实质上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 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D. 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嫡长子继承制常会遭破坏,并不是否认了嫡长子继承的合法性,排除A。

题干体现不出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排除B。

依据题干“国君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和“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的现象,可知实质上都是王权至上的表现,C项正确。

题干体现的是权力继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未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2. 《礼记》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姓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下列有关周朝这种政治风格的表述错误的是A. 将子弟、功臣分封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B. 周朝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 周朝首创的宗法制是该时期政治的典型特征D.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天下最高执政权力【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姓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分封制下周王将子弟、功臣分封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周朝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等政治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宗法制不是周朝首创的,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宗法制下天予以嫡长子世代继承天下最高执政权力,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六中18-19学年高二第一学段历史科校本作业(C)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 (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

这说明儒家思想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C.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2.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是不可以认识的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3.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

这说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

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

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5.易中天先生在其新书《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作了如下评价:①关注社会,留下了平等、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②关注人生,留下了真实、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③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治国理念④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

下列各项对①②③④对应的学派判断正确的是:A.道家、儒家、墨家、法家B.墨家、道家、法家、儒家C.墨家、法家、儒家、道家D.法家、墨家、道家、儒家6.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新颖的,最适合于时势的。

……但法家之学,亦有落伍之处。

……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

这里的“落伍之处”是指A.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B.维护专制君权而弱化了礼仪制度C.强化中央集权而削弱了地方权力D.注重严刑酷法而淡化了道德教化7.董仲舒堪称我国古代主流思想史上分水岭式的人物,经他改造和发挥,儒学获得“新生”。

西汉儒学与春秋战国儒学的主要区别是A、宣扬“仁政”B、为统治者服务C、神化封建统治D、反对苛政刑杀8.董仲舒认为,天具有意志、感情与道德,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天以祥瑞灾异影响人,人的活动也可感动天,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

下列言论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思想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9.王阳明曾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总结了自己的终生学问。

对这四句话解读正确的是A.格物致知是心学的认识论 B.良知就是人性C.心学注重对内心的阐发 D.区分善恶是心学的根本标准10.“误人才,败天下事”“分毫无异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这是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对古代中国某思想的评价。

颜元评价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C.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 D.宋明理学11.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

……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

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

”材料A.否认“天理”的存在 B.认为“理”“欲”相统一C.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12.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

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 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13.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

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

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

”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B.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D.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14.明中后期的思想家李贽认为:“圣人亦人耳,既不能高飞远举,弃人间世,则自不能不衣不食,绝粒衣草而自逃荒野也。

故虽圣人不能无势利之心。

”此思想主张A.发展了程朱理学的“格物”主张B.是对王守仁“心学”的批判C.反映了工商业发展中人性的觉醒D.深刻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16.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別,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17.1610年,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确凿证据。

由于教会迫害,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

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被批评为“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圣教”。

对此,合理的解读是A.统治者排斥先进的科学技术B.科技对思想信仰有支持或瓦解作用C.中外宗教信仰存在较大差异D.当时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保持同步18.“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是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二十四节气通过表示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

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②体现了我国科学实用性特点③有一定的宗教迷信的色彩④促进了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9.清朝书法家梁峨在《评书帖》中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市民阶层壮大,促进书法艺术的产生B.唐朝士人群体形成,以书法表达对规范和风骨的迫求C. 宋朝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文人以书法展现个人修养D.元明时期文化专制高度加强,使书法艺术渐趋没落20.甲骨文中的一个“衣”字,在金文中衍生为衣、衮、裹、裔、襄、亵、裕、卒等十二个字,而甲骨文中的一个“食”字,在金文中也衍生为饴、养、馑、飨等十个字。

这种文字的变化说明了A.汉字书写方式的变化B.古代社会生活的发展C.汉字使用的范围扩大D.汉字从象形走向形声21.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了几千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楷书,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的写意性B.东晋王羲之擅长行书,《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C.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推陈出新,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22.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下列四幅图片,明显体现文人画特色的是A B C D23.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

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

这表明中国山水画A、注重营造温馨的气氛B、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C、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D、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2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2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26.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

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统治政策的调整B.社会环境的变化C.城市经济的发展D.主流思想的演变27.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该时期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28.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

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符合晚清政治潮流C.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D.内容贴近民众生活29.有学者在其论文中整理素材(部分)如下表,其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昆曲与徽汉两调之差异B.京剧起源,昆曲贡献更大C.徽、汉两调各有其特点D.京剧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30.学者杨奎松曾说:“历史研究有点像刑警破案,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深入发掘拓展,找到更多的线索,运用逻辑分析和推理,把所有能够掌握到的历史碎片串连拼合起来,最后组成一张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图,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发生的经过情形以及原因何在等等,从而揭示一个过去不为人所知,或者被人误读的历史秘密。

”这是说A.历史研究是察觉未知的秘密 B.历史研究是追索历史原因C.历史研究是拼接历史与现实 D.历史研究是获得历史真相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4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