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IgE治疗的药理学基础
超氧化溶液抑制肥大细胞IgE
超氧化溶液抑制肥大细胞IgE-抗原-诱导的脱粒和细胞因子释放J. Medina-Tamayo , E. Sánchez-Miranda , H. Balleza-Tapia , X. Ambriz , M.E. Cid ,D. González-Espinosa , A.A. Gutiérrez , C. González-Espinosa摘要IgE-抗原复合物激活高亲和性IgE受体(FcεRI),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脂质介质的合成和细胞因子产生。
这些效应和I型过敏反应有关,控制它们是许多抗过敏治疗的主要目标。
我们这里报告的是,对鼠骨髓衍生的肥大细胞(BMMC),超氧化溶液(SOS)预处理,抑制FcεRI依赖的-β己糖胺酶和细胞因子释放。
这个效果的发挥并没有改变FcεRI触发后总的蛋白酪氨酸磷酸化、MAPK活化、细胞因子mRNA聚集或钙流动。
我们的资料提示这个中性pH-SOS象一个肥大细胞膜稳定剂一样起作用,来抑制颗粒分泌的细胞结构而不改变IgE-抗原受体交联诱导的信号传导途径。
关键词:肥大细胞;脱粒;细胞因子产生;变态反应;IgE受体;超氧化溶液1.介绍长期以来认为肥大细胞(MCs)是超敏I型反应和抗寄生虫保护反应的的效应细胞[1,2]。
这些细胞在骨髓开始从CD34+定向造血干细胞分化,定型后移行到血流。
在周围组织里[3],在干细胞因子(SCF)、白介素(IL)-3和其它不同的局部产生的介质影响下获得它们独特的表型[4]。
虽然MCs不代表单一同系的、功能细胞群,但有一个特征把它们全部和嗜碱粒细胞联合在一起,那就是拥有对免疫球蛋白(Ig)E (FcεRI)高亲和力的膜受体。
当这些受体被IgE-抗原交互作用激活时,FcεRI信号传导途径能导致:1)组胺和含蛋白酶的颗粒释放,2)脂质衍生的炎性介质产生3)细胞因子合成[5]。
这些介质的释放是对过敏反应早期和晚期的反应[6]。
抗过敏药(AntiallergicDrugs)
Ⅲ 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 Ⅳ 又称迟发性变态反应
组胺及组胺受体 (Histamine and Its Receptors)
Histamine
是一种广泛地存在于人体组织中的内源性活性物质,
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
NH2
NH2
COOH Histidine decarboxylase
HN N
HN N
Histidine
Histamine
通常与粒状肝素蛋白结合,以复合物的形式(无活
性)贮存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及胃壁 细胞的颗粒中。
变态反应或其他物理、化学的刺激可引起上述细胞
膜发生改变,释放出组胺分子,和周围的组胺受体作 用而产生各种生理效应。
组胺受体分布
H1 Receptor ( H1R ):主要分布于平滑肌和毛细
谢产物) 非索非那丁 (太非)(特非那定的活性代谢
产物
第一代H1受体阻滞剂
80年代以前开发的抗组胺药为第一代,第 一代抗组胺药具有以下特点(1)中枢抑制 作用,令患者产生嗜睡镇静作用。(2)H1 受体选择性差,部分品种还有较弱的抗胆 碱能作用[视力模糊,口干,心动过速,胃 肠道反应]α 受体阻断及局麻作用[‘如异丙嗪, 可致低血压]。(3)作用时间短须每天多次 服药。上述副作用尤其是中枢抑制作用限 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抗过敏药 (Antiallergic Drugs)
目录
一、概述 二、抗过敏药 (一)分类 (二)药物介绍
超敏反应
1.概念 即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即机体与抗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
产生致敏淋巴细胞或特异性抗体,如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结合,可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 乱和组织损害的免疫病理反应。
抗过敏益生菌降免疫球蛋白E(IgE)提升免疫反应调节小儿过敏性哮喘
抗过敏益生菌降免疫球蛋白E(IgE)提升免疫反应调节小儿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对于学龄期儿童来说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不幸的是没有迹象表明在将来孩子长大后能去除病根。
儿童过敏性哮喘的难点在于每个儿童年龄阶段病情是变化的,也就是说,婴儿患有过敏性哮喘无论从哮喘发作时的轻重度与治疗难度上都更难治一些,因为婴儿的呼吸道较小,这种较小的气道容易被粘液阻塞,但是随着婴儿的生长,气道也在长,可使症状减少。
过敏性咳嗽哮喘患者对过敏原的易感性,即特应性或称特应性素质是过敏性哮喘发病的主要因素,而体现过敏性哮喘患者特应性的主要指标是体内的总IgE水平和特异性IgE水平增高。
多种因素(主要是IL-4/IL-13)参与IgE合成的调节,IgE与其受体(FcεR-Ⅰ、FcεR-Ⅱ)也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IgE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结合可诱发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在过敏性哮喘的速发相及迟发相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IgE特应性在人类,不同个体对过敏原出现过敏反应的的倾向大不相同,呈家族聚集倾向。
T细胞向Th1、Th2分化倾向一部分与其自身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关,也与Th0与抗原递呈细胞接触时周围多种影响因素有关,一些由遗传决定而一些由环境决定。
细胞因子环境是最有效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局部IL-4、IL-12、IFN-γ水平。
IL-4驱使Th2反应而抑制Th1反应,IL-12促进和维持Th1分化并抑制甚至逆转Th2反应。
在慢性免疫反应中,这些细胞因子可由已确定表型的T细胞提供。
在遇到新的过敏原时,天然免疫反应产生的细胞因子对Th0分化也起重要作用。
特应症患者支气管微环境独特特征有助于对过敏原刺激时出现Th2反应并随后合成IgE,如粘膜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结中抗原加工和递呈的环境有助于出现Th2反应。
有研究发现,过敏性哮喘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树突状细胞数量较正常人多,并表达高水平的MHCⅡ类抗原,该表型有利于递呈Der p1给T细胞并诱导产生IL-4、IL-5。
第二十一章 抗变态反应药
气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 还有较弱的α受体和H1
受体阻断作用。口服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 昂丹司琼(ondansetron) 选择性阻断5-HT3受体, 具有强大的镇吐作用。 主要用于癌症患者手术和化疗伴发的严重恶心、 呕吐。
第三节 白三烯和抗白三烯药物
• 白三烯:LTC4、LTD4、LTE4。为体内重要的炎 性介质,可致支气管收缩,引发哮喘。 • 白三烯受体的阻断药: 扎鲁司特、孟鲁司特钠
—————————————————————————— 药物 持续(h) 镇静催眠 防晕止吐 主要应用 —————————————————————————— ▲乙醇胺类 苯海拉明 4-6 +++ ++ 皮肤黏膜过敏、晕动病 茶苯海明 4-6 +++ +++ 晕动病 ▲吩噻嗪类 异丙嗪 6-12 +++ ++ 皮肤黏膜过敏、晕动病 ▲乙二胺类 曲吡那敏 4-6 ++ 皮肤黏膜过敏 ▲烷基胺类 氯苯那敏 4-6 + 皮肤黏膜过敏 ▲哌嗪类 布克利嗪 16-18 + +++ 防晕止吐 美克洛嗪 12-24 + +++ 防晕止吐 ▲哌啶类 赛庚啶 3 ++ 过敏 偏头痛(抗5-HT) 苯茚胺 6-8 -(兴奋) 皮肤黏膜过敏 阿司咪唑 10(d) 皮肤黏膜过敏
余6种为G蛋白偶联型受体。
约90% 的5-HT合成和分布于肠嗜铬细胞内 ,并 与ATP等储存于颗粒中; 释放弥散到血液中的5-HT主要被血小板摄取并 贮存(8%)。
5-HT受体主要亚型的特征
───────────────────────────────── 分型 分布 主要效应 激动剂 ───────────────────────────────── ▲5-HT1 5-HT1A 海马、中缝核 行为变化、血压降低 8-OH-DPAT 5-HT1B 黑质、基底节 抑制递质释放 CP-93129 5-HT1D 皮层、脑动脉 脑血管收缩、感觉 舒马普坦 5-HT1E 皮层、纹状体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5-HT1F 皮层、海马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LY 334370 ▲ 5-HT2 5-HT2A 血管、血小板 血管收缩、小板聚集 α-M-5-HT 5-HT2B 胃底 肌肉收缩 α-M-5-HT 5-HT2C 脉络膜丛、黑质 激活磷脂酶C α-M-5-HT ▲ 5-HT3 极后区、孤束核 感觉、呕吐反射 m-氯苯双胍 ▲ 5-HT4 上下丘脑,海马 胃肠分泌,蠕动 BIMU 8 ───────────────────────────────── 拮抗剂
药理学综合-试卷9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药理学(综合)-试卷9(总分60, 做题时间90分钟)1. B1型题A.苯妥英钠B.乙琥胺C.地西泮D.卡马西平E.水合氯醛SSS_SINGLE_SEL1.对失神性发作ABCDE分值: 2答案:B解析:乙琥胺只对失神小发作有效。
SSS_SINGLE_SEL2.对癫痫持续状态ABCDE分值: 2答案:C解析:地西泮为苯二氮革类的典型代表药物,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镇静、催眠、抗焦虑药,也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静脉注射显效快,且较其他药物安伞。
SSS_SINGLE_SEL3.强直阵挛性发作ABCDE分值: 2答案:A解析:强直阵挛性发作即大发作。
苯妥英钠是治疗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
SSS_SINGLE_SEL4.复杂部分性发作ABCDE分值: 2答案:D解析:卡马西平对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也为首选药之一。
2. A2型题1.患者,女,39岁。
性格内向腼腆,失恋后出现幻觉、思维破裂、妄想等症状,治疗应选用SSS_SINGLE_SELA 碳酸锂B 氯丙嗪C 丙米嗪D 多塞平E 阿米替林分值: 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考虑为精神分裂症。
服用氯丙嗪后,在不引起过分镇静的情况下,可迅速控制兴奋躁动。
继续用药,可使幻觉、妄想、躁狂及精神运动性兴奋逐渐消失,理智恢复,情绪安定,生活自理。
2.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皮肤黏膜变态反应,首选SSS_SINGLE_SELA 肾上腺素B 苯海拉明C 异丙肾上腺素D B和CE 以上都不对分值: 2答案:B解析:苯海拉明用于皮肤粘膜的过敏性疾病.对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较差,需与氨茶碱、麻黄碱等合用。
3. B1型题A.硝苯地平B.地尔硫卓C.维拉帕米D.硝酸甘油E.普萘洛尔SSS_SINGLE_SEL1.口服后肝脏首关消除最多的药物是ABCDE分值: 2答案:D解析:首关消除是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黏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首关消除明显的药物一般不宜口服给药(如硝酸甘油、利多卡因等);但首关消除也有饱和性,若剂量加大,虽有首关消除存在,仍可使血中药物浓度明显升高。
IGE
IGE免疫球蛋白lgE(是指人体的一种抗体),存在于血中。
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Ig,可以引起I型超敏反应。
目录1免疫球蛋白2IgE介导的过敏机制3IgE与过敏4降IgE5过敏1免疫球蛋白球蛋白偏高,与慢性肝病,机体免疫系统有关。
人血浆内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数存在于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中。
可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其中IgG是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约占人血浆丙种球蛋白的70%,分子量约15万,含糖2~3%。
IgG分子由4条肽链组成。
其中分子量为2.5万的肽链,称轻链,分子量为5万的肽链,称重链。
轻链与重链之间通过二硫键(—S—S—)相连接。
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受抗原(如病原体)刺激后产生的,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起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病作用。
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有时也有致病作用。
在慢性乙肝患者,长期白、球比例倒置,警惕有肝硬化迹象。
2IgE介导的过敏机制一、IgE的合成1、IgE的性质主要由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合成,为过敏反应的介导因素。
1966年,瑞典学者Johansson和日本学者石坂夫妇首先自豚草过敏患者血清中分离到IgE,并证明了IgE为过敏反应的介质。
IgE 为亲细胞型抗体,正常人血清含量极低,为10~100U/ml。
过敏患者及寄生虫患者血清IgE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
2、IgE的合成IgE的合成量关系到个体对过敏性疾病的罹患性,IgE的合成及调节机制并不完全明确。
多种过敏反应性疾病常可见于同一患者,称这些过敏易患者过敏体质,与正常人想比,血清IgE明显升高,肥大细胞数较多而且胞膜上IgE受体也较多。
研究证实过敏体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同一家系中不同成员所患的过敏病可以不同;抗原的性质及进入机体的途径也会影响IgE的合成,以相同途径进入人体的抗原,有的引起强速发型过敏反应,有的则不能,虽然确切原因尚不明了,但与抗原本身的特性,特别是被T细胞识别的表位的特性有关,有些药物如青霉素降解物,蠕虫抗原、蒿草花粉、豚草花粉等,能引起强烈IgE型过敏反应。
哮喘药物介绍抗IgE抗体
哮喘药物介绍抗I g E抗体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哮喘药物介绍——抗IgE抗体2015/07/02郝创利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哮喘中心 215003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大约有3亿哮喘患者,我国哮喘患者大约有3 000万。
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血清IgE水平和特异性IgE水平的增高是哮喘的主要特征,也是引起哮喘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因此,如何降低哮喘患者血清IgE和特异性IgE水平成为哮喘防治的研究重点之一。
奥马珠单抗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结合特性,其治疗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其特殊的结合特性:①其和IgE的结合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
②其本身可能对体液免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③奥马珠单抗主要和游离的IgE结合,这是其重要的作用特点。
此外,奥马珠单抗具有多重免疫药理作用,其不仅是化学阻断剂,还具有潜在的多重免疫调节功能。
其已知和潜在的药理作用有:①能和血液及组织间液中的游离IgE结合。
②游离IgE浓度接近0时能引起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对过敏原刺激的无反应性。
③IgE和本品形成的复合物能快速积聚至IgE基础值10倍以上,因而对新进入的过敏原分子而言具有清道夫作用。
④本品能和表达IgE的B淋巴细胞结合并对其有潜在的下调作用。
奥马珠单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成人、儿童哮喘患者均能很好地耐受奥马珠单抗,长期应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类似,主要为轻至中度的荨麻疹。
但和化学合成类药物不同的是,本品不良反应大多和其本身的生物活性有关,或许是一种制剂相关的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药疹,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有注射部位反应、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头痛、咽喉炎等不良反应,但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临床应用奥马珠单抗的主要问题是费用较高。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考虑,目前奥马珠单抗主要作为附加方案推荐用于:①常规治疗控制不佳的难治性过敏性哮喘;②需要使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的重度过敏性哮喘;③有频繁发作、恶化风险的中重度过敏性哮喘;④协助ICS减量或撤出激素。
抗过敏益生菌降低过敏原特异性IgE免疫原理
IgE高小儿过敏性咳嗽反复发作,抗过敏益生菌康敏元降血清IgE改善小儿过敏性咳嗽和哮喘小儿过敏性咳嗽往往突然发病,因常常与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存在,因此过敏原是引起过敏性哮喘的主要原因,其能够选择性地激发T辅助细胞亚群中的Th2,并引起IgE的应答,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室内尘土、屋尘螨、动物性过敏原、霉菌和蟑螂等。
IgE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结合可诱发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在过敏性哮喘的速发相及迟发相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IgE介导的过敏机制一、IgE的合成1、IgE的性质主要由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合成,为过敏反应的介导因素。
1966年,瑞典学者Johansson和日本学者石坂夫妇首先自豚草过敏患者血清中分离到IgE,并证明了IgE为过敏反应的介质。
IgE为亲细胞型抗体,正常人血清含量极低,为10~10000U/ml。
过敏患者及寄生虫患者血清IgE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
2、IgE的合成IgE的合成量关系到个体对过敏性疾病的罹患性,IgE的合成及调节机制并不完全明确。
多种过敏反应性疾病常可见于同一患者,称这些过敏易患者过敏体质,与正常人想比,血清IgE明显升高,肥大细胞数较多而且胞膜上IgE受体也较多。
研究证实过敏体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同一家系中不同成员所患的过敏病可以不同;抗原的性质及进入机体的途径也会影响IgE的合成,以相同途径进入人体的抗原,有的引起强速发型过敏反应,有的则不能,虽然确切原因尚不明了,但与抗原本身的特性,特别是被T细胞识别的表位的特性有关,有些药物如青霉素降解物,蠕虫抗原、蒿草花粉、豚草花粉等,能引起强烈IgE型过敏反应。
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和接触频率对机体产生抗体有影响,经黏膜进入易激发产生IgE应答,而注射则引起IgG的产生,接触过敏原次数越多致敏的可能性越大。
3、细胞因子调节IgE的生成通过细胞水平研究证实辅助型T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对IgE的合成起重要调节作用。
IgA、IgD、IgE、IgM、IgG的区别
从高到低给你排:IgG>IgA>IgM>IgD>IgE。
IgA为粘膜性的,IgD很少,功能不清,是成熟B细胞标志,IgE可抗寄生虫,但也可以引发过敏,IgG属于再次免疫应答,IgM属于初次免疫应答1、IgG:IgG是血清中一种主要的Ig,含量占总Ig的65—75%左右。
广泛分布于组织液中,血管内、外间隙中分布量大体相当。
是机体抗感染的一种重要物质。
2、IgA:IgA在血清和组织液中的含量相对较少,血清型IgA含量占总Ig的15—25%,但在外分泌液如初乳、唾液、眼泪、肠道分泌液和支气管分泌液中含量较高。
由于IgA主要存在于外分泌液中,故在第一线抗感染防御中起重要作用。
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类型。
大部分血清IgA为单体,大约10%~15%为双聚体,也发现少量多聚体。
IgA功能区的分布与IgG十分相似,两个亚类(IgA1和IgA2)的最大差异在铰链区。
IgA2缺少H-L链间二硫键区域,容易被解离分开。
从含量、稳定性和半衰期看,血清型IgA虽不如IgG,但高于其他类Ig。
IgA可以结合抗原,但不能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因此不能象IgG那样发挥许多的生物效应,所以过去曾误以为血清型IgA的意义不大;近年的研究发现,循环免疫复合的抗体中有相当比例的IgA,因而认为:血清型IgA以无炎症形式清除大量的抗原,这是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非常有益的免疫效应。
分泌型IgA(SigA)为双聚体,沉降系数11S,分子量400kD。
每一SigA分子含一个J 链和一个分泌片(图2-4)。
α链、L链和J链均由浆细胞产生,而分泌片由上皮细胞合成。
J链通过倒数第二位二硫键将2个IgA单体互相连接;结合分泌片后SIgA的结构更为紧密而不被酶解,有助于SIgA在粘在粘膜表面及外分泌液中保持抗体活性。
外分泌液中的高浓度IgA主要为局部合成,特别是在肠相关淋巴样组织(GALT)内。
分泌型IgA性能稳定,在局部浓度大,能抑制病原体和有害抗原粘附在粘膜上,阻挡其进入体内;同时也因其调理吞噬和溶解作用,构成了粘膜第一线防御机制;母乳中的分泌型IgA提供了婴儿出生后4~6月内的局部免疫屏障;因此常称分泌型IgA为局部抗体。
2024年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诊断与治疗PPT
护理方法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口腔感染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
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病毒、细菌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预后与转归
实验室检查
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IgE的含量,判断是否存在高免疫球 蛋白E综合征。
皮肤试验:通过皮肤试验,检测患者对特定过敏原的过敏反应,判断是否存在高免疫 球蛋白E综合征。
血液检查:通过血液检查,检测患者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判断是 否存在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反复感染、皮肤湿 疹、哮喘等
实验室检查:血清IgE水平升高, 皮肤点刺试验阳性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CT 等
基因检测:基因突变检测,如 S TAT 3 、 D O C K 8 等 基 因 突 变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 用于缓解 过敏症状, 如扑尔敏、 苯海拉明 等
糖皮质激 素:用于 控制炎症 反应,如 泼尼松、 地塞米松 等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检测患者基因是否存在突变,判断是否存在高免疫球蛋白 E综合征。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用于检查颅内病变,如脑积水、脑肿瘤等 MRI检查:用于检查颅内病变,如脑积水、脑肿瘤等 超声检查:用于检查颅内病变,如脑积水、脑肿瘤等 血管造影:用于检查颅内病变,如脑积水、脑肿瘤等 核医学检查:用于检查颅内病变,如脑积水、脑肿瘤等 脑电图检查:用于检查颅内病变,如脑积水、脑肿瘤等
高
环境因素:过 敏原暴露、感 染、药物等因 素可能导致IgE
ige抗体结构范文
ige抗体结构范文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它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IgE是一种抗体,通过与抗原结合来引发特异性免疫应答。
本文将对IgE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IgE是由免疫细胞中的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
它是一种四链体结构,由两个重链和两个轻链组成。
每条重链和轻链都包含一个可变区和一个恒定区。
重链主要决定了IgE的生物学特性,轻链则起到辅助的作用。
IgE的重链分为ε(epsilon)类和μ(mu)类。
IgE的重链是一种较大的类,它包含四个可变区域和五个恒定区域。
在IgE的重链上,可变区域主要决定了IgE与其特定抗原的结合。
恒定区域则决定了IgE的生物学特性,如通过与FcεRI受体结合来引发细胞信号转导。
IgE的轻链分为κ(kappa)类和λ(lambda)类。
这两种轻链之间只有结构上的差异,对IgE的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IgE抗体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其抗原结合部位,也称为抗原结合Fab(fragment antigen binding)。
该区域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的可变区组成。
这些可变区域形成一个三维结构,与其特定的抗原结合。
IgE的可变区域有很高的多样性,使其能够与各种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IgE的恒定区域包括CH2、CH3和CH4区域。
这些区域决定了IgE的生物学特性。
在IgE的恒定区域,CH2和CH3区域与FcεRI受体结合,而CH4区域与其他免疫细胞表面分子相互作用。
IgE的功能主要是通过FcεRI受体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结合。
当IgE与特定抗原结合后,其FcεRI受体会激活下游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织胺和其他炎症介质。
这些炎症介质引发过敏反应,例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和荨麻疹等。
除了通过FcεRI受体来引发细胞信号转导,IgE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发挥作用。
例如,IgE可以与B细胞上的CD23受体结合,从而参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总ige测定范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总ige测定范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总IgE是指血液中总体IgE的浓度,是一种特殊的免疫球蛋白。
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IgE主要与过敏反应有关。
总IgE测定范围是指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一个人体内总IgE的浓度的范围。
总IgE测定范围的确定对于了解一个人是否存在过敏反应以及评估其过敏程度至关重要。
通过总IgE测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过敏问题,帮助人们提前预防和治疗过敏症状。
因此,总IgE测定范围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组织和主题。
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概述部分将介绍总IgE 测定的主题和意义,引起读者的兴趣;文章结构部分将简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各个部分的内容和重点;目的部分将说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和研究意义,为读者提供阅读文章的背景和参考。
正文部分将包括什么是总IgE、总IgE测定的重要性和总IgE测定的应用领域三个小节。
各小节将详细介绍总IgE的概念、测定方法、意义和应用范围,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总IgE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结论部分将包括总IgE测定的意义、总IgE测定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三个小节。
在这部分,将总结总IgE测定的意义和作用,分析其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总IgE测定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应用领域,为读者提供对总IgE测定的全面认识和了解。
1.3 目的:总ige测定作为一项重要的生物学检测指标,其目的在于帮助医学领域及科研人员了解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状态以及可能存在的过敏反应。
通过对总ige水平的测定,可以及时筛查出患者是否存在过敏性疾病或其他免疫系统异常,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总ige 测定也可用于监测疗效,评估治疗效果,并帮助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率。
抗IgE治疗的药理学基础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1年第21卷第4期092抗IgE治疗的药理学基础陕西省汉中市3201医院呼吸内科(723000)柳仲秋王志兴综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710032)戚好文审效摘要人体临床Ⅱ、Ⅲ期试验结果证实,应用具有高结合特异性的人源性抗IgE抗体治疗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是可行的。
该治疗不仅可中和游离的IgE和抑制B细胞合成分泌IgE,而且可以抑制IgE-抗IgE抗体免疫复合体的聚集以及下调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上高亲和力Fc段受体(Fc毫RI)。
本文对抗IgE抗体产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以及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试图提供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药理学解释来阐明在短期和长期治疗中抗IgE抗体治疗的作用。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E;抗Iv.E;变态反应;支气管哮喘;Fc水工;免疫复合体在最近几十年间,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和食物过敏正呈日益增长的趋势。
尽管多数变态反应性疾病并不致命(少数重症除外),但是它们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多数变态反应是由IgE介导的高反应性导致的。
这些IgE在血液循环中可与分布在嗜碱粒细胞表面和粘膜下层和皮下肥大细胞上的IgE特异性受体结合。
在变态反应中,吸人或摄入的抗原物质与IgE结合,激活受体,促使细胞释放组胺和其它介质,引起全身变态反应LlJ。
目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用药包括:抗组胺药、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p受体激动剂)。
由于IgE是介导变态反应的主要介质,对其进行中和和抑制成为目前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研究热点。
1抗IgE治疗的有效性基于高特异性人源性抗IgE抗体治疗IgE介导的疾病已经在商业上取得发展。
在一个项目中,CGP51901(一种嵌合IgGl抗体),已经通过了用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治疗的I期和Ⅱ期临床试验【2|。
一个“替换”I期试验对CGP56901(源于同一小鼠抗体的人源性抗体)进行了研究∞J。
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防治原则
一.发生机制1.致敏阶段:反应原初次进入过敏体质的机体,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IgE类抗体。
IgE 以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 Fc受体结合,使之致敏的阶段。
在此阶段形成结合有IgE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称为致敏细胞。
含有致敏细胞的机体则处于致敏状态,此状态一般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常见变应原:药物、异种动物血清、植物花粉、尘螨、真菌孢子、动物皮屑或羽毛、昆虫或其毒液以及鱼、虾、蛋、乳、蟹、贝等食物和某些酶类如枯草菌溶素、蜂毒中的磷脂酶A2 等。
2.激发阶段: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细胞上的IgE特异性结合使之脱颗粒,合成和释放活性介质的阶段。
变应原同时与致敏细胞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IgE分子结合,使细胞表面的多个IgE受体(FcεR 1)交联形成复合物,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活化反应,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颗粒内储备介质如组胺、激肽原酶等,并能新合成一些活性介质如白三烯LT S、前列腺素D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
除此而外,过敏毒素(C3a、C5a)、蜂毒、蛇毒、抗IgE抗体以及吗啡、可待因等也可直接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
3.效应阶段:指活性介质与效应器官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局部或全身病理变化的阶段。
Ⅰ型超敏反应引起的病理变化可分为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
早期相反应发生于接触变应原后数秒钟内,可持续数小时,主要由组织胺引起;晚期相反应一般发生在与变应原接触后6~12小时内,可持续数天,主要由LTs和PGD2所致,PAF及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活性介质也起一定作用。
二.常见临床疾病1.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最严重的一种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主要由用药或注射异种血清引起。
⑴药物过敏性休克:以青霉素引起者最为常见。
青霉素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和青霉烯酸可与人体内的蛋白质结合获得免疫原性,进而刺激机体产生IgE ,使之致敏。
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噻唑或青霉烯酸后,可诱发过敏反应,严重者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070_抗IgE单克隆抗体可治疗过敏性哮喘
国外医学呼嚷系统分册2000年第20卷第3期·167·070抗I疵单克隆抗体可治疗过敏性哮喘【英】/Mi连舢H…//NEI喈lJMod.一1999,341(23).一1966~1973人重组抗l匝单克隆抗体可望用于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
在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中,I啦介导的免疫反应占有重要位置。
人重组抗lgE单克隆抗体(rhu^nbE一25)与游离I匹结合可阻断其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结合。
为了研究rhu^似也5治疗中、重度哮喘的疗效,研究者将317例1l~50岁需用吸人和(或)口服皮质激素的哮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大剂量rh血似殴5[5.8旭/kg“ngIgE/r111)],小剂量rhuM胁E25[2.5陋傀/(TlgIgE/m】)]驶安慰刺。
用药方案为第0天(用半鼍),第4天(用半量),第7天用全量,以后每2周l趺共加周进行静脉注射。
在最初12周,受试者继续接人选前的用法使用皮质激素。
在以后8周,皮质激素试着逐步减量和停药。
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12周后的哮喘症状评分(1分为无症状,7分为最严重症状)。
结果显示,大荆量组,小剂量组(106例)和安慰剂组(105例)患者基线平均哮喘症状评分为4.0分。
治疗12周后3组患者的评分分别为(28±0.1)分、(28±O.1)分和(3.1±01)分。
两个治疗组与安慰荆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20周时3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分别为(2.7±0.10分、(27±0.1)分和(2.9±O.1)分。
两个治疗组能够减少或停用皮质激素者比安慰剂组多。
20周后,两个治疗组患者的血清游离I难浓度平均下降95%以上。
患者对rhu心融5耐受良好。
该研究将目前哮喘的治疗,特别是用皮质激素疗效不佳或依赖口服皮质澈索的重症哮喘,推进了一步.可明显改善重症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者认为,重组抗I西单克隆抗体对于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具有潜在治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