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合集下载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这个时间叫做一年,是以地球所用的时间计算的,通常是365.25天左右。

地球公转对人类和自然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

首先,地球公转对于季节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知道,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的北半球离开太阳的角度在不断变化,所以相对应的气温、水汽、光照和降水等因素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使得地球上的季节分明,给人带来了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冬雪飘飞等不同的体验。

这对于生命的生长和繁衍,以及农牧业和渔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地球公转也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地球公转的存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比如地球上的野生动植物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色彩和生命力,海水温度和海洋流动也会有明显变化,这又会影响到大洋中的生命。

这些变化都对我们认识地球自然环境的规律和趋势,以及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启示。

第三,地球公转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球公转的存在,使得不同经度、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通过交流贸易、文化交流等方式相互联系,逐步形成全球化的交往网络。

这又促进了人类对地球自然环境的更好认识,对自然资源的更好开发,对自然灾害的更好防范和处理等。

同时,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规律和趋势也为人类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制度、人类思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思考的方向。

总之,地球公转对于人类和整个自然界都有着巨大的地理意义。

它不仅决定了季节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也反映了宇宙万物间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和趋势。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认识和深入研究地球公转的本质和意义,不断探索更好地保护地球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基本概念: (1)太阳高度(角) (2)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必修1:P20
(1)随纬度变化规律 总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 直射点 向南北两侧 递减 。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重要基础)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判断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基本概念: (1)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 称太阳高度。
直射90°
晨昏线0°
0°≤H太≤90°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阳光直射情况 无 无 有 无 无
极昼极夜情况 有 无 无 无 有
2、黄赤交角与五带
地球上的五带
北极圈
N
90ºN 北寒带
北回归线
北温带
热带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90ºS
66º34′N 23º26′N 0º 23º26′S
66º34′S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四)五带形成
1、划分依据
2、黄赤交角与五带
B、五一国际劳动节 D、十一国庆节
2、下列日期中,北京(40° N)白昼最短的是
C A、儿童节 B、植树节 C、元旦 D、国庆节
3、下列城市中,冬至日黑夜最长的是
A A、哈尔滨 B、广州 C、北京
D、上海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三)四季更替
1、四季形成 2、四季的纬度差异 3、四季划分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四)五带形成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运动。

这一运动在宇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和生态系统,还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地球公转的意义。

一、季节变化地球公转的意义之一是季节变化。

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近似椭圆的,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并不是始终一样。

当地球离太阳较近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强,这就是夏季;而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弱,这就是冬季。

地球公转带来的季节变化对于生物和生态系统的生长、繁衍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二、日晷和日历地球公转的意义之二是日晷和日历。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的位置在天空中有规律地发生变化,通过观测太阳的位置和阴影的变化,人类可以制作日晷,利用太阳的位置判断时间。

同时,地球公转也是人类制定日历的基础,我们通常一年有365天,就是根据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来计算的。

三、时间标准地球公转的意义之三是时间标准。

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不同地区的日出日落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为了统一时间,人们需要制定时间标准。

国际协定将英国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经过的子午线定为起点,设立全球统一的时间标准,即世界协调时(UTC)。

地球公转提供了统一时间的基础,使人类的社会生活更加便利。

四、天文学研究地球公转的意义之四是天文学研究。

地球公转和地球自转相结合,使地球上的观测者能够观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

地球公转带来了四季交替、星空变换等变化,这为天文学家提供了研究宇宙的宝贵资源。

通过观测地球上观测站的位置相对于太阳的变化,可以精确测量地球和其他天体的距离,并揭示出宇宙中更多的奥秘。

结论: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分别是季节变化、日晷和日历、时间标准以及天文学研究。

地球公转不仅在自然界中对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人们应该认识到地球公转的重要性,进一步探索和了解宇宙的奥秘。

只有保护好地球,才能让地球公转的意义得到更好的体现。

地理教案-第六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理教案-第六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理教案-第六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现象。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义季节:地球公转使得地球的南北半球在一年内接受到的阳光量不同,从而导致
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的南半球靠近太阳时,南半球会进入夏季,而北半球则进入冬季。

当地球的南半球远离太阳时,南半球会进入冬季,北半球则进入夏季。

这种季节
的变化对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形成地球昼夜交替:地球公转使得地球的不同地区在一天之内轮流面对太阳。

当一
个地区面对太阳时,这个地区就会经历白天,而当这个地区远离太阳时,就会经历黑夜。

地球昼夜交替是生物生活和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们的作息时间和生
活习惯。

3. 形成地球经度与时区:地球公转使得地球被划分为24个经度,每一个经度距离相邻经度约15°,每一个经度对应一个时区。

在同一个时区内,这里的时间都是相同的。

通过地球公转,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经度和时区来进行时间的划分和统一,方便人们在
不同地区进行时间计量和交流。

4. 定义国际日期变更线:地球公转也导致了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存在。

国际日期变更线
位于太平洋中部,将地球分为两侧。

当人们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会发生变化。

这个线对东西半球的交流和国际日期的统一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地球的公转对于地理影响重大,不仅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昼夜交替和
时区划分等现象,也对气候、生态和人类社会活动起着重要的影响。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你学会了没?今天和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运动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的过程。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而直射点的移动过程使得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不断变化(主要通过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例来判断)。

还有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这个主要与直射点直射的纬度有关,可通过计算,应用也比较广。

全球各地昼夜长短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不断变化导致不同地区得到的热量不同,产生了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

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所以太阳公转也会给我们带来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地球的公转的力来自太阳的自传,就像轴带动轮子转动一样,而太阳的重力(万有引力)又让地球不能飞离太阳。

地球的公转速度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

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

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8千米,约每秒30千米(线速度=940,000,000KM/365天=940,000,000秒/(365x24x3600)秒=29.8千米(近似为30千米/秒)。

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

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

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阳光照射:地球公转的结果就是一些地理区域会经历着天光的变化,一天中的昼夜更迭也就产生了。

光的变化也将造成各种生物繁衍。

2、大气温度变化:地球公转使内衬地球表面以及海洋水面接收能量和
热量的不均衡,并形成大气温度分布型。

由此带来的季风系统、气候
转折也就产生了。

3、海岸线形成:地球公转导致太阳、月亮和其它行星之间的重力的变化,也对海洋的潮水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产生了全球性的潮水正负差,有利于海岸线形成。

4、北极磁极翻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磁力线也会产生明显变化,并可
以引发北极磁极翻转,并影响到全球海洋的气候变化。

5、月相变化:由于地球公转,月亮在时间中呈现出月相变化,每隔一
段时间就会出现新月、朔月、上弦月、满月四个阶段,而这些月相变
化也影响到海洋的水流特征和物种的生活节律。

6、地壳的微细变化:地球公转产生的转动力量也会影响到地下岩石层
的细微变化,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在深处引发地壳对深层移动、熔解
以及熔盐水形成。

7、海洋物种迁徙:由于长年公转,海洋里物种种类比较丰富。

各种海
洋动物爱栖息的温度会受到公转轨道的影响,从而不惜牺牲一段时间,携带自身物质做大范围的迁徙活动。

8、大地构造形成:太阳的公转会影响到地球的赤道的变暖,并影响到
大陆气体的分布特点,改变了地表以及大地构造形式,从而影响到物
种的发展,改变了大陆形态。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正午太阳⾼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即春、夏、秋、冬);五带的形成(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详解(1)引起正午太阳⾼度的变化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的交⾓,叫做太阳⾼度⾓,简称太阳⾼度(⽤H表⽰)。

同⼀时刻正午太阳⾼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个地⽅的正午太阳⾼度的⼤⼩。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度是0°。

②正午太阳⾼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交⾓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度就是⼀⽇内最⼤的太阳⾼度,它的⼤⼩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有规律地变化。

例: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太阳⾼度⾓⼩,冰雪反射率⼤,冰层厚海拔⾼)。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交⾓的存在,除⼆分⽇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道除外)。

地球⾃转⼀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天长;夜弧长,则⽩昼短。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3)四季更替①从天⽂四季:夏季就是⼀年中⽩昼最长、正午太阳⾼度最⾼的季节。

以24节⽓中的⽴春、⽴夏、⽴秋、⽴冬为起点。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会产⽣天⽓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农业⽣产,有如:“⾕⾬前后种⽠点⾖”的谚语。

黄⾚交⾓是影响天⽂四季的直接原因。

这是因为:正午太阳⾼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纬⼩,春秋⼆分,从⾚道向两极递减;夏⾄⽇,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前后正午太阳⾼度达最⼤值,冬⾄⽇前后达最⼩值。

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它是地球上一年的周期运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十分重要,下面我将从季节变化、气候分布和地球影像等方面详细阐述这些意义。

首先,地球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完全的圆形。

这意味着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不是固定的,而是经历了四个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接近太阳时,光线直接照射在南半球,南半球就是夏季;当地球远离太阳时,光线直接照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就是夏季。

这种季节变化对于农业、气候和生物多样性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地球公转是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其次,地球公转对于气候分布有重要影响。

不同纬度和经度的地区由于太阳直射角度的不同而导致气候各异。

赤道地区日照时间长,温暖潮湿,有热带雨林气候;中纬度地区冬夏温差较大,有温带季风气候;高纬度地区寒冷干燥,有亚寒带和寒带气候。

这些气候的分布和变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水源分布和生态系统的状况,因此地球公转对气候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地球公转还对地球影像的获取有重大影响。

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各个地区的太阳照射角度和日照时间有所不同。

这为地球卫星拍摄地球影像提供了可能性。

通过卫星,我们可以获取到地球各个地方的真实影像,这对于地质勘探、天气预报、环境监测等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借助地球影像来研究地表特征、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等,进而为社会决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和依据。

另外,地球的公转轨道还与地球的倾斜角度有关。

地球的倾斜使得地球自转轴和公转轨道倾斜,导致了极昼和极夜的現象。

在北极圈和南极圈两极地区,地区内一些时间段内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无法看到日出和日落,这就是极夜;而在另外的一些时间段内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上,不会落下,这就是极昼。

这种极昼和极夜的现象给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球公转对于季节变化、气候分布和地球影像等具有重要地理意义。

它是地球上一年的周期运动,引起了季节的变化,决定了气候的分布和变化,并使得地球影像获取成为可能。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首先,地球的公转是造成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状,使得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了地球不同季节的出现。

当地球远离太阳时,阳光的照射面积较大,而且太阳光经过大气层的路径较长,导致辐射能量的衰减,此时出现寒冷的冬季;而当地球靠近太阳时,阳光的照射面积较小,太阳光经过大气层的路径较短,辐射能量较强,此时出现温暖的夏季。

地球公转导致了不同季节的交替出现,为生物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环境。

其次,地球的公转还影响了地球的气候。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使得太阳光直射的位置在赤道附近,赤道附近的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大,故气温较高;而在地球的两极地区,由于太阳光以较小的角度照射,故气温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的季节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形成。

此外,地球的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面上的一部分始终处于太阳照射之下,而另一部分则处于太阳照射之外。

随着地球的公转,地球上各地的昼夜交替出现。

在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导致昼长夜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日照时间的差异,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繁衍。

此外,地球的公转还对地球上一些自然现象的发生产生了影响。

例如,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导致了地球上的地理带的出现。

这些地理带因温度与降水变化而有所不同,从而对动植物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影响。

此外,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的分布也受到地球公转轨道的影响。

总结起来,地球的公转对地球上的生物、气候、昼夜变化以及自然现象等有着重要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给地球带来了四季变化、不同地理带的形成、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环境。

地球的公转还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影响,影响动植物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运行。

地球的公转是地理研究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简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简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其自转轴旋转。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多样的,它不仅是地球的动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影响着地表的气候状况以及地表物质的分布与物理地质特征。

首先,地球公转是地球建成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促进了地球上的恒星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地球公转给地球带来了变化和多样化的能量,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不同时间和能量状况。

这种变化在形成日夜更替和季节变化等方面非常重要,为世界上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繁殖的环境。

其次,地球公转对地表的气候状况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是它的最主要的地理意义所在。

具体而言,地球公转产生的热量能使大气层加热而运动,把太阳能向上传递,从而形成全球环流影响区域气候,有效地控制了全球整个气候系统。

此外,地球公转还给地壳和海洋提供了大量的能量,形成了地壳和海洋层中多样的物理地质结构特征与固有性质,其中,大陆地块的活动、山脉形成以及海洋性海岸线的形成等,则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现象。

总的来说,地球公转的存在,是地球上多种影响成为可能的基础,它汇集了地球上物理地质学、气候学、地貌学、陆地生态学的知识,是世界地理空间结构和景观形态的发展背后的重要推动力,可谓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理启示。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

1.四季变化: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时,不同季节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不同,所以季节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在轨道上不同位置上的日照时间和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温度变化。

例如,在地球公转到南半球最远离太阳的时候,即南半球的冬至,南半球将面临较长的黑夜和冷天气。

2.时区的形成:地球公转产生了全球范围的不同时区。

由于地球公转,不同经度的地区在不同时刻处于太阳直射的角度,因此每个经度都有其自己的时间。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大约一小时。

这种时区的设立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时间统一起来,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和合作。

3.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地球公转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地球公转过程中,接收到太阳辐射的地区温度较高,而背离太阳的地区温度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例如,靠近赤道的地区温暖湿润,适宜热带雨林的生长,而靠近两极的地区寒冷干燥,适宜极地植被和动物的生存。

4.季风气候的形成:地球公转是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季风气候现象。

例如,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地区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会经历季风的变化,夏季受到海洋上水汽的影响而产生大量降水;冬季则因为同等的纬度上缺乏海洋的蒸发而干燥。

5.海洋洋流的影响:地球公转对海洋洋流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轴倾斜的关系,不同季节太阳直射区域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导致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

这种热量分布不均匀影响了海洋的温度和盐度分布,进而影响了海洋洋流的形成。

例如,赤道附近的洋流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强度和方向与地球公转有关。

总之,地球公转产生了许多地理意义,包括四季变化、时区的形成、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形成以及海洋洋流的影响等。

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也就是地球绕太阳旋转的一种运动。

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十分重要,它对地球的气候、季节、地理分布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公转使地球形成了四季交替的气候。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光照不均衡,因此地球各地的气温和日照时间也不同。

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也就是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这时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面积最大,北半球的夏季就开始了;而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也就是离太阳最远的位置,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面积最小,北半球的冬季就开始了。

地球公转的这种不均衡性造成了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气候差异,形成了四季交替的气候。

公转使地球呈现出地理分布的多样性。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度,太阳光在不同纬度下的照射角度也不同。

在赤道附近,太阳光照射垂直,气温较高,热带雨林等热带植被得以繁茂生长;而在两极附近,太阳光照射角度很小,气温很低,形成了极地地区的冰川和冻土。

地球公转的这种倾斜性使得地球上存在着寒带、温带和热带等不同地理带,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理景观和生态系统。

公转影响了地球的地理位置。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也会有所变化。

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地球离太阳最近,这时地球的运动速度也相对较快;而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地球离太阳最远,这时地球的运动速度较慢。

地球公转的这种变化使得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也有所变化,而这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公转还影响了地球的时间计量。

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5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地球公转周期的长短决定了一年的长短,也决定了我们的时间计量单位。

而地球公转周期的不均匀性,也导致了闰年的出现,以保持我们的时间计量系统与地球公转周期的同步。

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地理意义。

它使地球形成了四季交替的气候,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理分布,影响了地球的地理位置和时间计量。

地球公转的这些地理意义不仅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也对人类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不断移动,太阳直射地表的位置也不同。

2.产生四季和五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地球公转意义
地球公转使得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
地球的公转使得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方向逐渐递减。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会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而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正好位于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就只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而位于南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位于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位于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自身的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此处我们以北半球为例在春分日到秋分日期间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时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昼长夜短而在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期间就到了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时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昼短夜长同时当正处于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一样长南半球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出现四季的更替同时行成五带
地球的公转使得太阳高度和地球昼夜长短产生变化从而导致地球表面出现了有着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照纬度来进行划分可以发现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运动。

这一运动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球公转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因此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在不同的季节中是不同的。

当地球离太阳最近时,即地球在椭圆轨道上的近日点处,我们所处的地区将进入夏季,因为太阳光线直射地表的角度最大,所以能量最强。

而当地球离太阳最远时,即地球在椭圆轨道上的远日点处,我们所处的地区将进入冬季,因为太阳光线直射地表的角度较小,所以能量较弱。

这种季节变化对于农业、气候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地球公转也决定了地球的昼夜变化。

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太阳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使得地球各个地区在不同时间点上都会面对太阳。

当一些地区的正午时刻正好是其所处地球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时,这个地区将会经历较长的白昼时间,即夏季,而当这个地区的正午时刻正好是其所处地球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时,这个地区将会经历较长的黑夜时间,即冬季。

这种昼夜变化对于生物生活节律、农耕和人类活动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外,地球公转也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由于地球公转的运动,地球表面的不同地区在面对太阳时都会根据自身所处位置的经度而具有不同的时间。

通过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一小时,使得世界各地的时间能够相对统一、这种时间差异对于国际贸易、旅行和通信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导致了太平洋上的国际日期变更线。

此外,地球公转还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地球不同地区纬度的差异,也决定了太阳光线的入射角度和能量分布的差异。

例如,地球赤道附近的地区由于受到太阳光线直射的影响较大,所以气温较高,呈现热带气候;而地球两极附近的地区由于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小,所以气温较低,呈现极地气候。

这种气候差异对于农业、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地球公转还带来了地球的年份和季节的划分。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很多学生觉得“地理难学,考不好,有些知识老师课堂上讲过了,自己也认真听了,但还是搞不懂,理不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随纬度变化(1)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东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随季节变化(1)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2)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每年直射两次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夏半年(春分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2.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三、四季的划分1.天文四季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3)春、秋: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2.气候四季北半球: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四、五带的划分1.依据: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2.划分:(1)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南、北温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3)南、北寒带:极圈到极点之间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更替1.产生原因:(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亮的球体(2)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1)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2)夜半球:太阳高度小宇0°(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3.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二、地方时1.概念因为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做地方时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1.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2.规律:地表沿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纬度越高,偏转越大3.对河流的影响(1)北半球,右岸冲刷,左岸淤积(2)南半球,左岸冲刷,右岸淤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什么?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1、根据太阳高度的差异,划分出五带:北寒、北温、热带、南温、南寒;2、根据获得热量多少的时间差异,划分出四季:春、夏、秋、冬;3、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4、天象位置的变化;生物生长规律现象;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笔记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笔记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笔记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公转使四季交替出现:地球公转的运动使南半球朝着太阳持续地接受太阳光,而北半球则朝着太阳持续地避开太阳光,从而导致南半球和北半球在一年之中交替出现春夏秋冬;
(2)地球公转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地球公转后,南北半球交替接受太阳光,太阳照射时间、光照强度距离会改变,从而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使气候温和,而不是南热北冷的极端现象;
(3)地球公转使白昼和夜晚交替出现:地球公转后,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使得白昼和夜晚交替出现,从而使生物们可以有规律地睡眠、进行活动等;
(4)地球公转使地球上海洋的流向发生变化: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海洋的流向也会随着地球的自转而改变,从而带动自然界的海洋化学反应,从而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生物体群。

第三节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第三节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3、2012 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 在神舟九号飞船在太空中遨游的这段时间内,有关太阳直 射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直在北半球,并向北移 B 一直在北半球,并向南移
C
C 一直在北半球,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D 一直在南半球,第先三节向地北球公移转地后理意面义南移
第三节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1、今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哪半球,从今天到元旦这段时 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南半球 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
2、从开学到国庆节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A 一直在北半球,并向北移
B 一直在南半球,并向南移
C
C 先在北半球,后在南半球,一直向南移
D 在在北半球,后在南半球,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正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再加上地球的公转才导致了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来回运动。
黄赤交角的大小就决定了太阳直射点所能离开赤道 的纬度大小。 思考: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度度、极圈度数三者之 间关系?
黄赤交角°=回归线°=90°-极圈°
第三节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地球“五带” 划分
课后思考: 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温带和寒 带的面积将会如何变化? 若黄赤交角变小呢?
注意观察: 1、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2、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所处半球 3、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南北)
第三节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3º26’N
夏至 6.22前后
夏至

春分 3.21前后
23º26’S
秋分 9.23前后
春分 3.21前后
冬至 12.22前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 气----夏至
公转速度----较慢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昼长夜短
南半球---- 昼短夜长
赤道上----昼夜等长
北极圈内----极昼
南极圈内----极夜
太阳直射点---日 期----
节 气---公转速度----
昼夜长短情况:
哈尔滨----

尼----
赤道上-----
北极圈内---南极圈内----
3. 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C ) A.海口 B.重庆 C.拉萨 D.吐鲁番 4.当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夹角调节到最大值时(A ) A.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 B.松花江正值第一次汛期 C.黄土高原上流水的侵蚀 作用最为强烈 D.澳大利亚农田中的小麦开始 返青
南北回归线上:43008/≤H≤900
12月22日
北(南)回归线以北 (南)的纬度地区:
H 90° 6月22日 12月22日
6月22日
12月22日
南北极圈以内 的纬度地区: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及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90°-某地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间隔
30°N

45°S
计算:图示这天,30°N、45°S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多少? (1)30°N H=90°-( 30°N +23°26′S )= 36°34′S (2)45°S H=90°-( 45°S -23°26′S )= 68°26′S (3)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极点的正午太阳 高度角的最大和最小值。
2、推算纬度
【例3】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6月 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各选项中, 对四地纬度位置的说法与图示情况相符合的是( ② )
①A.23°26′N ②A.90°N ③A.0° ④A.23°26′N B.46°52′N B.66°34′N B.23°26′N B.46°52′N C.66°34′N C.23°26′N C.90°N C.90°N D.90°N D.0° D.66°34′N D.66°34′N
23.5
22°
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 度,纬度差多少度
23.5
三、应用
1、确定地方时;
规律: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当地 的地方时是12时
【例1】图为我国西藏某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示意图(未考虑海拔等因素)。据此回答1题。 1. 该地的地理坐标为( A ) A.30°N,90°E B.16°52′N,105°E C.23°26′N,120°E D.36°52′N,150°E

【例2】某学校(1100E)地理兴趣小组 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 午太阳高度。如下图,垂直竖立一根2米的 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canα =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α。据此回答: ⑴该小组每天量测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 B) A.12∶00 B.12∶40 C.11∶20 D.11∶00 (2)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 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映了3 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该学校大约位于( A ) A.21.5°N B.21.5°S C.45°N D.45°S
【练习】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 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请读图,运用以下公式回答4~5题。 (tan 35°≈0.7 tan 45°=1 tan6 0°≈1.732)
4. 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 楼,某个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 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 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C )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5. 为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 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 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 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B ) A.20米 B.30米 C.40米 D.50米
【练习】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 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 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读图丁回 答: (1)__月__日 12 22 OP最长。 正东 (2)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___方向,其精确的纬度是 _ 23 °26′N _。
B
A
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夏至)
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冬至) 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冬至)
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春秋分) 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 (春秋分)
返回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空间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 南北两侧递减 ,且以直射点所在纬度为中心等距离对称。 ①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减小 ②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小 ③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小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及应用
2、以直射纬线为界,位于同一侧的纬线,纬度差多少度, 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 【例】如图所示的日期,下列地点:北京(39°54′N), 新加坡(1°N),汕头(23°26′N),海口(20°N),正 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C A.新加坡、海口、汕头、北京 B.北京、汕头、海口、新加坡 C.汕头、海口、北京、新加坡 D.汕头、海口、新加坡、北京
赤道 30°N 60°N
24时
0时
6时
18时
时间
赤道与北极圈之间: 日出6点之前,
日落18点之后
夏至日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24小时太阳高度 均大于0 北极点:24小时太阳高度均为23026/
赤道与南极圈之间:日出6点之前,
日落18点之后
冬至日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24小时太
阳高度均大于0
南极点:24小时太阳高度均为23026/
南北极圈:00 ≤H≤460 52/
南北极点:00 ≤H≤230 26/
下表是四地昼长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资料, 完成23~24题。 23.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 ) A.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 24.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 ) A.8小时21分 B.9小时9分 C.10小时42分 D.11小时22分 3、当国际标准时间为10时24分时,①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 值,则①地的地理坐标可能为学科网 A、42°26′N,156°E B、23°26′N,24°E C、20°S,24°E D、46°34′S,156°E
2.时间变化规律: 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12月22日前后达最小值 ②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情况与上相反 ③回归线之间地区 每年太阳直射两次 太阳直射异半球回归线时达最小值 6月22日前后达最大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随季节的变化(纬度确定)
H 90°
南北回归线之 间的纬度地区:
6月22日
H 90°
一.昼夜长短变化: 1.时空变化规律;
2.求昼长\夜长;昼\夜弧.(看纬线)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夏半年
3 月 昼渐长 21 昼>夜 日 6 月 昼渐短 22 昼>夜 日 9 月 昼渐短 23 昼<夜 日 冬半年 12 次年 月 昼渐长 22 昼<夜 3月 21日 日
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 昼越长,北极圈以北极昼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①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 反之,日影越长。
②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 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 短。 ③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 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 短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 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 短(等于0)
下图表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均降水量的年变化,该地纬度 可能为( C ) A、90°N-23°26′N B、90°S-23°26′S C、22°N或22°S D、40°30′N或40°30′S 一年(3个月内)有两次 阳光直射,该地位于 南北回归线之间 这个时段内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为 88.5度,直射点在回归线上
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 夜越长,北极圈以北极夜
昼夜等分
例 下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
1~3题。
1. 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 出时刻(当地地方时)是 ( ) A. 21时30分 B. 2时30 C. 8时00分 D. 3时30 2. 下列哪座城市昼夜长短的状况 与图示情况最接近 ( ) A. 大庆 B. C. 岳阳 D. 长春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4)为使地处32°N的太阳能热水器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 光能,这一天应将太阳能热水器的真空管平面与楼顶之间 的夹角α调整为 8°34′ 。
23°26′N,110°W
四、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
某地太阳高度在一天内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的太阳高度在一天 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非极点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有变化的, 一天之内有个最大值,即正午太阳高度。
同一季节不同纬度某一天的太阳高度变化:
春秋分日:6点钟日出,18点钟日落,赤道上太阳高度最大可 达90度,其它纬度都小于90度
春秋分日不同纬 度地区太阳高度 的日变化曲线
90°太阳高度 60° 30° 0° 12时
【练习】洛阳(112°E,35°N)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 进行了改造(如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 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2~4题。 2.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 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D) A.23°26′ B.35° C.66°34′ D.55°

R H 2小时26分 43°

24小时 47°

0小时 2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