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中分子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是一种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本文将对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相关风险。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由于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氧供应不足而引起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休克的一种常见原因,多因创伤、手术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引起。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治疗目标是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维持足够的组织器官灌注,从而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并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临床研究显示,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提高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改善组织灌注,减少血管内液体丢失等。

一些临床研究甚至表明,与晶体液相比,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时具有更好的效果,能够更快地提高有效循环血容量,减轻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状态。

对中分子羟乙基淀粉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仍存在一些争议。

部分临床研究表明,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可能增加肾功能损伤的风险,导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升高。

AKI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临床应用中也可能引发出血、感染、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在使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时,临床医生需要权衡其疗效与安全性。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液体复苏的适当性、速度及剂量,严密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肾功能及其他重要生命体征指标,提高对不良反应的警惕性,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未来还需要更多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明确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成为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探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一、中分子羟乙基淀粉的药理学特性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属于胶体类药物。

其分子结构不同于天然大分子的淀粉,而是将淀粉与氧乙烯基团改性后得到的产物。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具有多种生理学功能。

它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液的黏稠度和低血容量状态,增加血浆的渗透压,与其它胶体溶液相比具有更长的半衰期,能够在血管内形成稳定的胶体体系,并使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得到增加。

此外,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还具有一定的代谢功能,通过体内的酶促作用能够部分代谢,降低药物在体内的残留时间和毒性。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的安全性是使用该药物的临床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

由于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药物,与天然大分子的淀粉结构不同,故而其毒性、副作用及安全性亦存在差异。

首先,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人体肝、肾功能的影响是重要的安全问题。

研究表明,该药物能够对肾脏和肝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故在使用该药物时应仔细控制剂量和使用时间。

其次,由于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和渗透压,过量使用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和血容量进一步降低,增加黏滞度,使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从而影响微循环的正常运行。

此外,药物过量使用还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舒张不良,导致发生心肌缺血、缺氧,而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加重疾病的进展。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常用于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主要由于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状态下,由于严重失血使得机体循环功能受损,导致微循环灌流障碍、病理性剧烈反应等一系列问题。

而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具有明显的黏稠度和渗透压,能够有效地改善病人体内液体失衡状态,提高血容量和循环功能。

在临床应用中,中分子羟乙基淀粉一般剂量为5~15mL/kg,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50mL/kg,疗程不宜过长。

万汶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中应用体会

万汶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中应用体会

万汶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中应用体会【关键词】万汶;失血性休克临床上一直以输血、快速给予晶体液及人工胶体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但这种方法起效慢,维持时间短,还容易引起组织水肿,加重患者的心肺负担。

我科近来应用德国费森尤斯卡比有限公司生产的万汶注射液即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对46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46例,年龄17~68岁。

男32例,女14例,其中车祸伤28例,刀刺伤8例,坠落伤10例。

手术时间最短90 min,最长280 min,输万汶注射液最少1000 ml,最多2500 ml。

患者入院时心率加快>100次/min,收缩压<80 mm Hg,尿量减少(10~35 ml/h),且除外既往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贫血及电解质紊乱病史的患者。

1.2 方法患者入室后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套管留置穿刺针)输注万汶,输注速度为15 ml/(kg·h)。

留置导尿管。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以丙泊酚(得普利麻)2 mg/kg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 μg/kg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5 mg/kg 静脉注射,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接麻醉机行人工控制呼吸。

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65 μg/(kg·min)和瑞芬太尼0.2 μg/(kg·min)维持麻醉,适时静脉注射肌松药。

潮气量(VT)8~10 ml/kg,频率(RR)12~14次/min。

输注万汶后根据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测Hb、Hct值及输血、输液量。

1.3 观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记录入室时开始输液即刻、输液后5、10、30 min、1、2 h及手术结束时的SBP、DBP、MAP、SPO2和尿量。

然后再观察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入室时、输液毕、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分别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观测血钾、血钠、血氯及血红蛋白的变化。

1.4 疗效判断有效:肢体变暖,脉搏搏动有力、BP 升高10~20 mm Hg;显效:肢体变暖、脉搏有力、BP升高>20 mm Hg以上,尿量增加0.5 ml/(kg·h);无效:BP无变化或有下降。

不同剂量羟乙基淀粉1300.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

不同剂量羟乙基淀粉1300.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

麻醉学基础研究不同剂量羟乙基淀粉130/0.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损伤的影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麻醉科 050011邢玉英刘华琴赵丽娜摘要目的: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是当各种原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出现明显血流动力紊乱,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良,细胞急性缺血、缺氧为特征的综合征[1]。

如果不积极有效的治疗将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如败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3]。

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 HES)是一种人工胶体,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其目的在于补充血浆容量丢失,恢复和维持足够的组织灌注,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HES 130/0.4是新一代中分子羟乙基淀粉产品,是在HES 200/0.5基础上的进一步优化,不仅保持了与HES 200/0.5同样的扩容效果,而且提高肾脏清除率,减少了血浆和组织蓄积以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此外它还突破了HES 200/0.5的剂量限制,是目前唯一被批准每日应用剂量最大可达50 ml/kg的羟乙基淀粉,远远超过HES 200/0.5的推荐剂量33 ml/kg,并可连续应用数日;此外还可用于危重患者和婴幼儿[4-7]。

然而羟乙基淀粉类制剂对失血性休克时肾脏的作用如何一直存在争议。

本研究使用不同剂量羟乙基淀粉130/0.4对失血性休克SD大鼠进行复苏,观察复苏后模型肾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及肾脏功能的变化并测定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 含量,以探讨不同剂量羟乙基淀粉(HES 130/0.4)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损伤的影响。

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

对照组(C组);另外四组通过放血或回输失血使MAP降至40 mm Hg,并维持90 min,然后分为:失血性休克组(HS组);33 ml/kg复苏组(HA组),用HES 130/0.4 33 ml/kg静脉输注;50 ml/kg复苏组(HB组),用HES 130/0.4 50 ml/kg静脉输注;70 ml/kg复苏组(HC组),用HES 130/0.4 70 ml/kg静脉输注。

羟乙基淀粉[指南]

羟乙基淀粉[指南]

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注意事项】避免过量使用引起液体负荷过重,特别是心功能不全和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液体负荷过重的危险性增加,应调整剂量。

为防止重度脱水,使用本品前应先给予晶体溶液。

严重肝脏疾病或严重凝血功能紊乱的病人应慎用,如严重Willebrand病的患者。

应补充充足的液体,定期监测肾功能和液体平衡。

应密切监测血清电解质水平。

00∙【药理作用】药理作用:本品为血液容量扩充剂,其容量扩充效应和血液稀释效应取决于分子量大小、取代度、取代方式和药物浓度,以及给药剂量和输注速度。

给健康志愿者在30分钟内输注本品500 mL后,其容量扩充效应为本品输注体积的100%,该100℅容量效应可稳定维持4-6小时。

用本品进行等容血液置换,可维持血容量至少6个小时。

毒理研究:在狗和大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中,每日静脉输注本品按体重9 g/kg,连续给药3月,结果未发现毒性反应。

给药期间,由于非生理条件下,肝、肾应激反应增加,可观察到试验动物的网状内皮系统、肝实质和其它组织对羟乙基淀粉的摄取和代谢有所增加。

每日静脉输注本品的最低毒性剂量按体重计高于9 g/kg,该剂量相当于人体最大治疗剂量的3倍以上。

在大鼠或兔子中进行的研究表明,本品无致畸毒性。

每日给兔子输注10%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50 mL/kg,可观察到胚胎死亡的现象。

给怀孕和哺乳期大鼠,以上述剂量单次推注给药,可观察到幼崽重量增加延缓及生长延缓,在母体表现液体负荷增加。

尚未进行本品对生育力影响的研究。

0羟乙基淀粉Hetastarch;Hydroxyethyl Starch【异名】706代血浆、淀粉代血浆等。

【药理作用】本品为高分子胶体物质,静脉注入后可较长时间地保留在血液中,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滞度,维持血压。

【注意事项】①用于失血性休克只能作为应急之用,不能代替输血。

②大量输注本品可致出血和供氧不足。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102例的临床分析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102例的临床分析
致 死原 因。2 0 1 1 年 1 月 ~ 2 0 1 2年 4月采 用以 6 % 羟 乙基 淀 粉 1 3 0 / 0 . 4氯 化 钠 溶
胞 内体液 聚积 , 体液 流 向第 三 间隙增 多 ,
血浆 白蛋 白分布 、 合成或分解代谢发生变
液 静脉 输 注治 疗 急 性 失 血 性 休 克 患 者 1 0 2例 , 结果 报告如下 。
醉学杂志 , 2 0 0 8, 1 1 : 9 7 3— 9 7 5 . 3 李亦梅 , 郑宏 . 羟乙基淀 粉对低血容 量性休
是低血容量性休 克的代 表 , 是 临床上 常见
的急危重 症之 一 。大量 失血 造成 的 了循 环功 能紊 乱 , 组 织器 官损 伤 , 创 伤部 位 细
伤失血性休 克 已成为 院前 急救 中常见 的
低血容性休 克是 指各种 原 因引起 全
血、 血浆 、 体液 、 电解质 丢失导致机体组织
随着 社会 的进 步 和 发 展 , 生 节 奏 加 快, 自驾车数 量的 迅速增 长 , 交通 工具 的 高速化 , 创伤性 失血 性休 克更 趋多 见 , 创 灌 注不足 , 不能维持组织 正常血供 以及 氧 和营养物质 的供应 。创 伤性 失血 性休 克
补充血容量 的高分子胶体液 , 有报道其扩 容效果 1 0 0 %。动物 实验 也证 实 J , H E S 是多种大小 、 形状 、 分 子量不 同 的分子 组
6 5 0 0 0 0云 南 省 急 救 中心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6 1 4 x . 2 0 1 3 。
延迟性液体 复苏 的要求 , 可减 少 出血 量 ,
降低死亡率 。是 院前急 救失 血性 休克 早 期液体复苏较好 的一种治疗方法 , 值 得院

羟乙基淀粉130/0.4用作体外循环预充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羟乙基淀粉130/0.4用作体外循环预充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羟乙基淀粉130/0.4用作体外循环预充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摘要:本文主要观察6% 羟乙基淀粉130/0.4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用作体外循环预充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以新鲜冰冻血浆作对照,重点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部分相关依据。

标签:羟乙基淀粉;体外循环预充体外循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是必不可少的,但体外循环预充液成分的选择则可以有所不同。

以前,体外循环预充液大多数选用晶体溶液,现在大多数都常规选用胶体溶液。

人造胶体具有来源充足、价格便宜、扩容效果好、且無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危险等优点,但某些人工胶体有损害凝血功能的缺点而限制了其在心脏外科的应用。

所以寻求有效、价廉、安全、副作用较少的代血浆以适合在心脏外科的应用是有意义的。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选择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连续在我科行心内直视手术的30例成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1.2研究方法1.2.1 实验分组分组标准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分别用6% 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和新鲜冰冻血浆作体外循环预充。

两组患者的术前情况包括年龄、体重、性别、病程、心功能分级、血红蛋白、肝肾功能、手术种类等均具有可比性。

1.2.2 观察及监测指标有效性评价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安全性评价指标:(1)凝血功能:PT、APTT、INR、FIB。

(2)术后胸腔引流液量1.3统计学处理实验所有统计数据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重复测量数据组间、组内以及时间变化趋势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非重复测量数据及重复测量数据组间对应时间点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时行矫正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包括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取α=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认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复方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救治院外失血性休克患者66例临床分析

复方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救治院外失血性休克患者66例临床分析

表示 , 组间比较用 t 检验。
治疗组 的 M P和尿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 A : A M P 治疗组
( 5 5 m g 对 照 组 (0 3 mm H ;0r n尿 量 : 8 ̄)mH , 8  ̄ ) g 3 i a 治疗 组 (0 5 m .对 照组 (52 23m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 3  ̄) 1 2 .+ _) 1 尸
2 01 3 . 0 : 4
亲 的养育态度密切相关 。 孙殿凤等[ 7 ] , 报道 家庭环境对儿童行 为 问题有着重要 的影响 , 对男 女儿 童行 为问题 的影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 且
明显的性别 差异 。我们现在 的社会中 , 独生子女居多 , 儿童在
生 活 中基本上有求 必应 , 不能受任何 委屈 , 这种溺爱 型的小 儿初诊 时往往不 能合作 ,治疗 时原则上家长一律不能 陪诊 , 家长离开诊室 , 患儿失去依 靠 , 对治疗十分有利 。当然 , 事先
[ ] C rhN Ga N,aeL e 1 R lxt n adm sclr— 6 oa L, l E P c F,t . eaai n uiapo e a o
ga rmmig a a so e u igp y h lgc lsrs u n e — n sme n frd cn s c oo ia te sd r gd n i
中国药物与临床 2 1 年 2 02 月第 1 卷第 2堑c i s R m d s li ,era 02 o 1,o 2 l h e e ei &Cic Fbur 2 1, 12 . ne e ns y V . N2 的不愉快的治疗 牙的经历 和言行 , 患儿的治疗配合往往是 困
难 的。在治疗 前 , 安抚家长是必要 的工作 , 对治疗的方法及步 骤 对家长应有仔 细的说 明 , 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家长有心理准 备. 要强调现 在的牙科治疗 基本是无痛 治疗 , 患儿不会有太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中分子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是一种合成多糖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血浆渗透压,可以用于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休克,发生在严重外伤导致的大量出血后,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休克状态。

本文将结合临床实验数据,对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

一、中分子羟乙基淀粉的作用机制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大分子多糖,可以在血管内增加渗透压,从而促进水分向血管内流动,增加血浆容积,改善休克状态。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还可以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障碍,促进组织灌注,有助于提高组织氧合水平。

1. 临床研究数据分析近年来,有多项临床研究对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使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其血浆胶体渗透压得到明显提高,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得到快速稳定,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另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与晶体液相比,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存活率明显提高。

2. 临床应用价值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方面,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可以快速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心脏前负荷,快速提高血压、改善循环状态,对于急性失血性休克的处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灌注、提高组织氧合水平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剂量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剂量。

应用剂量过大可能导致血容量负荷过大,增加心脏负担,应用剂量过小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

临床医生在使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容量变化,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 注意不良反应虽然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安全性较高,但仍需注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说明书

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说明书

核准日期:修改日期: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警告:•在成人危重症患者,包括脓毒症患者中,羟乙基淀粉的使用会增加以下风险:死亡肾脏替代治疗•对于成人危重症患者,包括脓毒症患者,禁止使用羟乙基淀粉。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英文名称:汉语拼音:【成份】【性状】【适应症】治疗和预防血容量不足。

不能替代血浆中的红细胞或凝血因子。

应由医生评估后方可使用。

【规格】【用法用量】在输注羟乙基淀粉制剂前,医生应对输液应答进行评估,只有在单独使用晶体溶液被认为不足时,才能使用羟乙基淀粉制剂。

每日剂量及输注速度应根据患者失血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维持或恢复及血液稀释效果确定。

治疗血容量不足时,羟乙基淀粉的使用应限于容量复苏的早期阶段,最长持续时间为24小时。

给药方法静脉给药通过加压快速输液时,在输注前必须排空塑料容器和输液装置内的所有空气,避免输注期间发生空气栓塞的风险。

剂量初始的10-20mL,应缓慢输入,并密切观察患者,以便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出现的过敏/过敏样反应。

成人最大日剂量:如果确定患者是低血容量,本品最大日剂量可达50mL/kg体重(相当于羟乙基淀粉3.0g/kg体重)。

如果不可能监测患者的低血容量状态,剂量应限定在30mL/kg体重。

最大输注速率:最大输注速率与患者临床状态有关,急性休克患者给药速率可达20mL/kg 体重/小时(相当于0.33mL/kg体重/分钟或者羟乙基淀粉1.2g/kg体重/小时)。

在危及生命的情况下,可将500mL的本品通过人工加压给药。

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应持续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以便指导治疗,在达到合适的血流动力学目标时应停止输注。

禁止超过推荐的每日最大剂量。

【不良反应】在输注过程中,如患者发生不可耐受的反应,应立即终止给药,并给予适当处置。

不良反应分为:很常见(≥1/10),常见(≥1/100且<1/10),不常见(≥1/1,000且<1/100),罕见(≥1/10,000 且<1/1,000),极罕见(<1/10,000),未知(现有数据无法估算)。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失血性休克是临床急重症之一,由于全身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输血、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等,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因其具有良好的渗透压调节、抗凝血、增加微循环灌流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对于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治疗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尚缺乏大规模的研究和系统性的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试验更全面地评估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旨在探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和参考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的影响;观察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休克患者出血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输血量的影响;比较中分子羟乙基淀粉与传统液体复苏方案在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的效果差异;评价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希望探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具备临床指导意义的证据支持。

2. 正文2.1 临床试验设计临床试验设计是本研究的重要部分,关乎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接受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组前进行基线数据采集,包括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指标。

在试验过程中,临床医生、护士和数据收集人员都应该严格按照研究方案执行各项操作,确保实验的可控性和准确性。

数据采集需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随访时间和频率也需要严格执行,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比性。

限制性液体林格氏液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对创伤性休克抢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限制性液体林格氏液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对创伤性休克抢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当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危综合征就是创伤性 组、参照组,分别有患者是 45 例。其中,研究组有男
休克,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1]。在医 性以及女性分别是 26、19 例,年龄平均(43.9±1.2)岁;
疗事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限制性液体复苏提供给创 参照组有男性以及女性分别是 25、20 例,年龄平均
伤性休克的抢救重要的思路以及指导,一方面可以实 (44.6±1.7)岁。对比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存在可比性,
现血流灌注的良好恢复,另一方面并不会于机体内 P>0.05。
环境产生扰乱,可以明显的减少或者避免多器官功能 1.2 方法
障碍综合征发生,并且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生存质
对于参照组的患者进行入院以后的常规治疗模
输血确保收缩压在 90 mmHg 状态中。 1.3 观察指标
表 1 两组治疗相关指标比较情况(-x±s)
组别
研究组 参照组 t值 P值
HR(次/min)
100.3±9.3 115.4±9.0
9.04 <0.05
MAP(mmHg)
53.4±3.6 80.7±9.5 15.48 <0.05
PLT(×109/L)
[2] 陈花莲,杨维 . 生理盐水和林格氏液在自体输血中的应用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0):2949-2951.
[3] 夏洋,刘超,张康玉,等 . 乳酸林格氏液和复方电解质灌注液在白内 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比较[J].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1):20282031.
量水平 。 [2-3] 本研究对于限制性液体林格氏液联合羟 式,即对于患者的休克程度进行仔细的判断,严密的
乙基淀粉注射液对创伤性休克抢救的有效性及安全 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即心率、血压、脉搏、尿量等等指

不同剂量羟乙基淀粉1300.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损伤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剂量羟乙基淀粉1300.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损伤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剂量羟乙基淀粉1300.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损
伤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危急病症,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严重者可引发器官功能衰竭,其中尤以肾脏受损最为显著。

羟乙基淀粉1300.4 是一种血容量扩张剂,可通过增加有效血容量、改善微循环血流以及减少组织水肿等途径改善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循环状态,特别是对于休克期肾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然而,羟乙基淀粉1300.4 剂量的选择却一直是有争议的,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羟乙基淀粉1300.4 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损伤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二、研究方法
1. 建立动物模型:选取SD大鼠,将其置于失血性休克状态,以达到肾脏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2. 实验设计: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高剂量羟乙基淀粉1300.4组(12 mL/kg)、低剂量羟乙基淀粉1300.4组(6 mL/kg)和生理盐水组(12 mL/kg),给予相应的处理,观察各组大鼠的临床症状和生理指标变化。

3. 确定指标:通过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和血尿素氮等指标来评价不同剂量羟乙基淀粉1300.4 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损伤的影响。

4. 数据统计:采用SPSS 22.0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ANOVA 和t-检验等方法比较各组实验数据,以确定不同剂量羟乙基淀粉1300.4 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损伤的影响。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结果将为羟乙基淀粉1300.4 在临床治疗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使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研究不同剂量羟乙基淀粉1300.4 对失血性
休克大鼠肾损伤的影响,可以探究不同剂量对肾损伤的影响,为指导药物的剂量选择提供方便,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不同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及对凝血功能和电解质水平的作用分析

不同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及对凝血功能和电解质水平的作用分析

不同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及对凝血功能和电解质水平的作用分析佚名【摘要】目的研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其抢救效果、凝血功能及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7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奇偶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7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模式,实验组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复苏后凝血功能指标、电解质水平及抢救效果.结果复苏后,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为(10.48±1.47)s,明显短于参照组的(11.66±1.9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实验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1.66±3.43)s,明显短于参照组的(38.18±3.7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实验组凝血酶时间为(14.24±2.04)s,短于参照组的(17.20±2.2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实验组钾离子(K+)为(3.69±0.48)mmol/L,与参照组的(3.71±0.50)mm ol/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实验组钠离子(Na+)为(143.66±14.36)mmol/L,与参照组的(144.85±14.28)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实验组氯离子(Cl-)为(106.54±13.72)mmol/L,与参照组的(105.17±14.22)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实验组镁离子(Mg2+)为(0.85±0.21)mmol/L,与参照组的(0.86±0.19)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1.89%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其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抢救成功率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9(013)001【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液体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抢救效果;凝血功能;电解质水平【正文语种】中文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多数受到撞击、暴力及高处坠落造成, 患者体内脏器及组织发生大范围流血, 导致患者外周血管中血量不足, 加之伤害带来的疼痛感强烈, 患者极易发生休克事件[1]。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其发生率高、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临床
处理难点是在尽量缓解休克状态的同时,保证充分灌注和氧合,并尽早开展有效的血管升
压药物及补液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的补液药物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其中晶体液具有较高
的心血管负荷和渗透性增加的风险,而胶体液则具有较好的保持血容量和充分灌注的效果。

近年来,羟乙基淀粉(HES)作为胶体液的一种,因其分子量的不同分为低分子羟乙基淀粉(LMW-HES)和高分子羟乙基淀粉(HMW-HES)两类,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休克患者中。

本研究选取200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
分子HES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晶体液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液
动力学参数和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率、平均动
脉压、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浆胆碱酯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一、患者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选取100例经临床诊断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5岁,其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疾病程度从轻度到中度。

二、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入急诊室后首先接受基本的生命支持措施,包括体位、保暖、输氧、针对不同病情需求的镇痛剂、抗生素等。

治疗组中的患者,在基本生命支持的基础上使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剂量为6%、500ml,以维持血容量。

对于需要补液的患者,根据血容量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剂量调整,但每日最大限度不能超过2500ml;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时间,保持血容量的平衡。

三、结果分析
在所有治疗患者中,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

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左右,而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天左右。

治疗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要比对照组患者少得多,这是由于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预防微循环障碍、减少容量负荷方面的作用所致。

此外,治疗组患者的生命体征也比对照组患者稳定,休克恢复时间更短。

四、结论。

羟乙基淀粉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

羟乙基淀粉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
• 二、最新的 CRISTAL 研究提示,羟乙基淀粉复苏降低患者 90 d 病死率。CRISTAL 研究纳入 2 857 例急性低血容量状态 、需要紧急液体复苏的患者,随机分为胶体组和晶体组,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无差异,行不同类型液体复苏,其中胶 体组羟乙基淀粉使用比例占 68. 8%,结果显示,28 d 病死 率胶体组与晶体组无差异(25. 4% 比 27%;P=0.26),而 90 d 病死率明显降低(30. 7% 比 34. 2%;P=0.03)。
羟乙基淀粉对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Guidet 等发现,在严重全身感染早期,在 达到血流动力学稳定时,胶体组较晶体组 早 2.5 h,羟乙基淀粉复苏用量明显少于晶 体组 [(1 379±886) ml 比 (1 709 +1 164) ml; P=0.018 5]。其他回顾性及小型临床研究也 证实,在复苏 96 h 内,品胶用量约 1.4:1 ;复苏 24 h 内,晶胶用量约 2:1。由此可 见,胶体液复苏容易维持血流动力学稳。
羟乙基淀粉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 深度分析后,入组时,患者 CVP(10 mmHg)、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02,75%)、尿量均 达到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 目标,且血乳 酸约为 2.0 mmol/L,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长 时间应用并大量输注羟乙基淀粉,极易引起 容量过负荷。而大量研究显示,液体过负荷 可增加患者急性肾损伤 (AKI) 的发生率及病死 率。
(RRT) 率。 但最新晶胶复苏 (Colloids Versus Crvstalloids for the
Resuscitation of the Critically Ill,CRISTAL) 的研究提 示,掌握好适应证及复苏剂量,胶体复苏仍存优势,胶体 复苏能改善患者脏器功能及降低病死率。现就羟乙基淀粉 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血流动力学及器官功能的影 响进行分析,探讨优化感染性休克复苏液体使用的策略。

羟乙基淀粉溶液用于出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羟乙基淀粉溶液用于出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羟乙基淀粉溶液用于出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杨凤兰;张逸晨
【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
【年(卷),期】2005(010)003
【摘要】随着工业和现代化的发展.创伤病人日趋增加.本院因交通事故所致内出血的病人较多。

此类病例来势凶猛.短时间内可因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病情急重。

由于血源短缺.笔者采用血浆代用品6%羟乙基淀粉溶液在短时间内进行扩容治疗.达到节约用血的目的。

现对58例病人治疗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223-224)
【作者】杨凤兰;张逸晨
【作者单位】317100,三门,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317100,三门,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羟乙基淀粉溶液在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疗效观察 [J], 刘辉
2.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非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凝血功能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J], 陈慧;朱昭琼;王钊;韩明
3.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对未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J], 陈慧;朱昭琼;王钊
4.羟乙基淀粉溶液用于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的疗效 [J], 卢才教;郭海雷;刘政军;林

5.五苓散加减方联合羟乙基淀粉溶液治疗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J], 翟一阳;王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胶体液羟乙基淀粉(hes)130/0.4注射液在抢救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

方法:我科急诊收治入icu 的3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hes组(a组,15例):先给予hes130/0.4溶液,如未达到液体复苏目标则继续给予乳酸复方氯化钠复苏;乳酸复方氯化钠组(b组,15例):在达到液体复苏目标之前仅应用复方氯化钠复苏,监测输注后60min血气分析及输注后10 min、30 min、60 min和120 min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监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

结果:a组输注后60min 动脉血氧饱和度(pao2)较输注前升高(p0.05)。

结论:hes130/0.4可迅速恢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血容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快速纠正休克,提升动脉血氧分压,且对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临床疗效明确、安全性好的血浆代用品。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创伤;失血性休克
【中图分类号】r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26-02
急性失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在临床中较常见,尤其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严重失血后短时间内得不到积极救治,大多数患者将死亡,及时扩充血浆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是容量复苏的首要任务。

本实验对15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人工胶体液羟乙基淀
粉(hydroxyet hyl starch,hes)130/0.4注射液进行容量替代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源来自我院急诊科收入icu的30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7~62岁,平均(29.5±5.3岁)。

交通伤22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压砸伤3例。

30例患者入院时均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收缩压45~80mmhg,舒张压35~55mmhg,有休克临床表现,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1.8±0.8)mmhg。

合并伤包括:骨盆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6例,股骨干骨折3例,伤侧腰骶丛损伤2例,膀胱和/或尿道损伤3例,肺挫伤1例,颅脑损伤2例。

伤后到入院0.5~13h(平均4.5h)。

病例排除标准:①已知对羟乙基淀粉致变态反应者;②有肾功能不全者;③使用其他胶体进行液体治疗者。

1.2 救治措施:①入院后立即入住icu,所有患者均持续心电监护;行左桡动脉穿刺,进行连续有创血压监测,保留导尿,记尿量,维持呼吸道通畅并给氧;②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所有患者行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提供输液通道,并监测中心静脉压;③a组即刻给以hes10~15ml/min输注,30min后sbp上升至90mmhg停止输入,如未达到液体复苏目标则继续给予乳酸复方氯化钠复苏;b 组在达到液体复苏目标之前仅应用复方氯化钠复苏,血压回升正常后减慢输液速度,并在入院时立即抽血行交叉合血,120min后若仍
未达复苏目标,可依据病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早期容量复苏的目标:hr 80~110次/分,mbp65 mmhg,尿量>0.5ml/kg/h,cvp8~12mmhg,hct≥30%,scvo2>70%。

④控制出血:钳夹搏动性出血,局部加压包扎、止血。

⑤根据病情行骨盆骨折外固定、颅内血肿清除术、耻骨上膀胱造瘘,修复膀胱及尿道等相关外科处理。

1.3 监测指标: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监测cvp;连续有创血压监测给药前及给药后10 min、30 min、60 min和120 min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给药后60min血气分析结果;入院后及12h肘静脉留取静脉血标本,测凝血象、肝肾功能。

记录皮疹、瘙痒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软件,计量资料以x±s 表示,比较采用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 p0.05)。

2.2 两组血气分析比较:a、b两组均在入院时和液体复苏后
60min抽取动脉血,a组治疗前pao2平均(66.15±8.75)mmhg,输注后60min pao2(86.15±10.45)mmhg较输注前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p3×105)三种;按取代程度划分有低(0.3~0.6)和高(≥0.6)两种[5]。

相对分子量和取代级的不同决定了其不同的理化特性和不良反应。

本组临床用药表明,在失血性休克的情况下,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容量替代治疗,患者在容量复苏后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
注射液可以较好地维持患者的动脉血压,与复方乳酸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资料还发现,hes改善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器官组织缺氧,可能与hes130/0.4改善微循环及促使失血性休克后的红细胞能量代谢状态明显改善有关[6]。

同时hes130/0.4对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与文献所报道hes130/0. 4对内外源性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无影响的结果一致[7]。

有关hes的不良反应,有产生变态反应和皮肤瘙痒的报道[8],发现羟乙基淀粉在皮肤组织中有一定的沉积而产生搔痒。

临床应用发生率均低,本组资料中未发现。

综上所述,在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输注hes130/0.4能有效扩容,改善微循环,且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金惠铭.病理生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2
[2] 赵崇汉,黄锦联,卢贵明.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应用于失血性休克的研究.现代医院,2009,9(8):29-30
[3] 陈法,王祥瑞.不同液体高容血液稀释的临床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 9(1):50
[4] 周俊,杨承祥.临床应用万汶的安全性与特点[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6,27(5):296-299
[5] chfistoph jk,timo jm,guido ks,et al.in vitro effects
of different medium molecular hydroxyethyl starch solutions and lactated ringer ’ s solution on coagulation using sono clot [j].anesth analg,2000,90 (2):274-279
[6] 卢家凯,刘怀琼,潘贤泌,等.7.5%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失血性休克对红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7,17(4):232
[7] 黄贞玲,王珊娟,周仁龙.羟乙基淀粉130/0. 4和200/ 0.5对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5):560-573
[8] woessner r,grauer mt,dieterich h j,et a1.influen ce of a long-term.high does volume therapy with 6% hydroxyethfl starch 130/0.4 of crystaloi dsolution on hemodynamics,rheology and hemosta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 e[j].p athohysiol haemost thromb,2003,33(3):121-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