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尝试中转变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性

合集下载

新时期独生子女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独生子女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独生子女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然而,这种家庭结构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时期独生子女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问题一:焦虑和孤独感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焦虑和孤独感。

在传统的多子女家庭中,孩子们往往有兄弟姐妹可以相互陪伴和支持。

而独生子女往往没有亲密的兄弟姐妹关系,很容易感到孤独。

此外,独生子女由于父母过分关注和期望,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对策: - 教育部门应该在学校中加强孩子们的互动和沟通,鼓励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 父母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并尽量避免过分期望和对孩子的压力,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问题二:自我中心和缺乏合作精神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经常是独立行动的,他们往往较为自我中心,缺乏合作精神。

他们习惯于独立解决问题,不太擅长与他人合作,无法很好地适应团队合作的环境。

对策: - 学校应该加强合作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各种合作活动,为独生子女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

问题三: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被家长呵护得较多,自主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较弱。

他们习惯于依赖家长,缺乏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策: -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 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开展一些独立生活能力培训课程,帮助独生子女学习独立生活的各种技能。

问题四:养老问题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独生子女需要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

然而,由于独生子女通常只有一个,他们无法分摊养老压力,容易造成经济和精神负担。

对策: - 政府应提供更多的养老福利和服务,减轻独生子女的经济负担。

- 社会应加强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强调邻里互助和社区支持,共同解决独生子女养老问题。

结论新时期独生子女面临的问题不可忽视,需要教育部门、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通过加强沟通和互动、培养合作精神和独立生活能力,以及提供养老服务和支持,我们可以帮助独生子女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独生子女的几个劣性及教育方法【幼儿教育】

独生子女的几个劣性及教育方法【幼儿教育】

独⽣⼦⼥的⼏个劣性及教育⽅法【幼⼉教育】 家长必须分析孩⼦性格形成的原因和特点,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独⽣⼦⼥的劣性主要有下⾯⼏种: 贪占型。

表现在孩⼦对某种物品有强烈的占有欲,只要⾃⼰认为某种东西好或想要得到,就要获得或占有。

他们通常会强其他⼉童的东西,如果得不到满⾜的话,很可能会发展为盗窃⾏为。

独霸型。

主要表现在孩⼦不合群,个性倔犟,不愿意和他⼈分享快乐。

在群体中常以⾃我为中⼼,不达⽬的誓不罢休。

逆反型。

他们想法或做法经常会与成⼈不同,带有强烈的敌对或抵触情绪。

对成⼈的不信任感特别强,特别是当受到成⼈的指责或批评时,往往产⽣强烈的对抗⾏为和情绪。

依赖型。

由于从⼩娇⽣惯养没有基本的⾃理能⼒,表现出对⽗母依赖型强。

这种个性品质⾃⽴性较差,⽣活上追求奢华,有铺张浪费的坏⽑病。

怯懦型。

这是因为从⼩受到限制太多,形式⾏事的⼀种⼼理压抑。

这种根源主要是因为受到粗暴或恐吓的家庭教育⽅式。

因此,家长应该根据孩⼦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法。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这⼏种⽐较适合的⽅法。

抓住良好的教育时机。

⼩孩⼦的个性和品德可塑性很⼤,如果发现孩⼦犯了错误或不良表现是,不管是⽼师还是家长都要及时地给予教育和矫正。

不能任其发展,也不能等到有空的时候才指出错误。

给孩⼦⾜够的信任和尊重。

这是改变孩⼦独霸和逆反个性的重要⽅⾯,当发现孩⼦有不良⾏为时,家长不能⼀味地限制或责骂,⽽应该因势利导。

在给予批评的时候允许孩⼦对⾃⼰的错误进⾏辩解,这种说服教育的⽅式更能使孩⼦接受并且改正。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在当代社会,独生子女已成为普遍现象,这给人们的生活和教育方式带来了很多问题。

在独生子女的行为表现方面,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如孤独感、焦虑、自我中心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独生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合适的对策,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成为一个健康自信的人。

孩子的孤独感孤独感是独生子女最易产生的一种负面情绪。

在家长们关爱有加的环境中,孩子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但是情感需求却得不到满足。

因为他们在家里缺少同龄人的陪伴和互动,被迫陷入孤独的状态中。

孤独感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表现为嗜睡、厌食、注意力不集中,乃至抑郁等多种疾病。

为了帮助孩子消除孤独感,家长首先应该尽量多安排孩子的社交活动,让他们多接触同龄人,培养友谊。

其次,家长也可以考虑为孩子安排课外班,让孩子有机会接触不同的人和事物,开阔眼界,增加孩子的社交圈子。

最后,家长要多听孩子的心声,给予他们情感支持和关怀,缓解孩子内心的孤独和不安。

焦虑情绪眼下,全球各地的独生子女在迅速增长,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因为害怕犯错误,追求完美而感到过度紧张。

经常会担心未来的失败、面对需要承担的巨大压力,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为了缓解独生子女的焦虑情绪,家长一定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与孩子交流、倾听。

家长可以适当引导孩子积极面对错误、降低关注度及对孩子的评价。

另外,家长还可以从课余活动、爱好培养、学习方法方面入手,缓解孩子由于学业压力产生的焦虑情绪。

自我中心在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他们通常会因故常常成为家庭的中心,长期以来的让宠和不合理的呵护,造就了一种相对于同龄人来说自我中心的性格,缺少了对别人的理解和关爱。

面对自我中心的孩子,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形成一种更加多元化的世界观,尽量拓展其对外不同因素的认知,培养孩子善于倾听、接纳不同意见的能力。

更加重要的是,家长应该尽可能让独生子女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自我收益的同时感受到关注他人关爱他人的乐趣,从而重塑其价值观和社会意识。

如何纠正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惯

如何纠正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惯

如何纠正独生子女的坏习惯盐池小学赵体忠随着计划生育的逐步落实,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常常一对小夫妻外加4位老人,都对其宠爱有加,“独生”父母往往容易对孩子溺爱、迁就,而不注意教育,致使他们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渐渐地,我们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任性、自私,不懂得关心体谅长辈。

家里有好吃的东西,孩子很少请长辈先吃;长辈生病,孩子很少主动问候、照顾;孩子很少帮助长辈干家务活。

容易形成对人冷漠无情、自私自利、对家庭、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的人格缺陷。

因此,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年轻父母和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教育好独生子女,家长和教师应该根据他们所处的环境做到“扬长避短”即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尽力避免其不利因素,来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合理的家庭关系。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摇篮,家中孩子与父母及其他成员的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助的;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祖辈和父母的关系,知道祖辈和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应该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孩子应该在祖辈和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和学习,而不能颠倒主次,逞强胡闹。

同时,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对孩子平等相待。

祖辈和父母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要听取他的意见,尽可能按他的合理意见办。

长幼有序、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孝心。

正常合理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与别人平等生活。

孩子从小要尽量避免“独霸”的心里和事事占有的愿望。

例如,吃水果或点心决不能让孩子一个人吃“独食”。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可以吃。

还可以故意让别的孩子来分。

还可以制定一些家规,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孝敬长辈的行为习惯。

要求孩子听从长辈的教育、关心长辈的身体健康、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给长辈添乱。

吃东西时,先给长辈拿;自己出门时,要向长辈打招呼;长辈下班回家时。

要主动问候,主动找出替换的衣钧;长辈劳累时,要主动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请长辈休息一下:长辈生病时,要主动说宽慰的话。

浅谈独生子女家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独生子女家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独生子女家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孤独感、焦虑、自卑心理等,这些问题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和生活都有不良的影响。

因此,家长要注意及时发现并应对这些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一、孩子缺乏社交经验,容易感到孤独和孤独感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兄弟姐妹间的互动和竞争,这使得他们缺乏社交经验,容易感到孤独和孤独感。

这种感觉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如让孩子参加社区活动、参加兴趣班、带孩子去公园、游乐场等。

这样有助于孩子建立更多的朋友关系,并逐渐摆脱孤独情绪。

二、孩子自卑心理,不自信独生子女因为从小受到家长的溺爱,常常失去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

这种孤立的状态,容易使孩子缺乏自信,并导致自卑心理。

家长应该多给孩子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同时,家长还可以让孩子接受一些团体活动,如集体运动、表演等,让孩子体验成功的感觉。

三、孩子焦虑和压力大独生子女常常被家长和亲戚视为唯一的期望和希望。

因此,孩子常常感受到家长和亲戚的重压和期望,产生一定的焦虑和压力。

家长应该适当地给予孩子压力,但也不能过多,否则会导致孩子过度焦虑,影响身心健康。

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孩子、与孩子交流沟通,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

四、孩子缺乏自主性独生子女家庭往往会过分保护孩子,让孩子缺少自主性。

这种情况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容易因为受到外界挑战而沮丧。

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和选择,让孩子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总之,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会面临不同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和需求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同时,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独生子女行为存在主要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独生子女行为存在主要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独生子女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独生子女家庭在中国越来越普遍。

然而,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独生子女存在的主要行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独生子女存在的主要问题1. 社交能力差:由于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和互动,独生子女在社交方面可能显得较为生疏。

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与同龄人相处,或者在集体环境中感到不自在。

2. 自我中心:由于没有兄弟姐妹分享经验和关注,独生子女可能变得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

他们可能不太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3. 依赖性强:由于家长的过度保护和溺爱,独生子女可能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度依赖父母。

他们可能无法独立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4. 心理压力大:由于社会对独生子女的期望较高,他们可能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他们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二、教育对策1. 加强社交能力: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可以通过组织亲子活动、参加社区活动等方式,增加孩子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

2. 培养同理心:教育孩子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可以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孩子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3. 培养独立性:家长应逐步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可以通过制定家庭规则、鼓励孩子自主决策等方式来实现。

4. 降低期望值:家长应适度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过高的期望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5. 增强抗压能力:家长应教会孩子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

总之,针对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对策,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独生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徐悦:独生子女的不良性格特征及教育措施

徐悦:独生子女的不良性格特征及教育措施

独生子女的不良性格特征及教育措施内容摘要:性格培养,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但为什么现在才引起人们注意呢?因为现在问题儿童、问题少年、问题青年的比例在增大。

为什么他们的比例在增大?因为独生子女的比例在增大。

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相对比较特殊,再加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在他们身上很容易产生和形成一些心理障碍。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应该对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如: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学习环境等。

关键词:独生子女的不良性格;特征;措施。

一、独生子女的不良性格特征及教育措施上学期开学初,两个“怪学生”很令人头疼。

小朱性情暴躁、任性、自我,行为习惯乃“全校之最”。

小颜则是每天都情绪不稳定,有“厌学”倾向。

别的孩子都是开开心心地背着书包走进校门,可他每天都是让妈妈硬推着塞进校门,站在校门边迟迟不愿进班级。

一段时间下来,我也渐渐地熟悉了俩人的性格特点,而且发现两人都是家里的独生子,都透露着独生子女的性格特点:易怒、自我、受挫能力较弱,其实班里很多独生子女都表现出这些性格特点,只是这两个学生表现得更为典型些。

进入21世纪,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日益成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主流,成为在校中小学生的主体。

针对独生子女群体的出现,本文不揣浅陋,试就其中最主要的几种性格特征作些分析,以期引起有关各方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二、独生子女的性格弱点及成因分析独生子女更易受到家长的溺爱。

集所有家长关爱于一身。

所以,独生子女习惯了所有人对他的宠爱,特别容易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认为自己比其他人重要。

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环境的改善,无疑给独生子女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们拥有优越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他们有着优良的性格特征:聪颖、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

可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让这类孩子形成了懒惰、好激动、爱发脾气的不良习惯。

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物质要求高,追求享受,不能吃苦;缺乏责任心、上进心,意志薄弱、学习不刻苦、纪律观念不强;以自我为中心,群体意识差,蛮横任性;自私,只知拥有,不懂得付出;抗挫能力弱。

独生子女不良性格形成论文

独生子女不良性格形成论文

浅谈独生子女不良性格的形成与对策摘要:从现实生活和许多调查材料中可以看出,独生子女既有聪明、活泼、自尊心强,争胜好强等好的一面,但也存在着任性、不团结、自理能力差、挑吃挑穿,不爱惜东西等毛病,这些不良性格并不是独生子女“独生”俱来的,而是环境影响和教育不当的结果。

关键词:溺爱迁就环境随着计划生育这一项基本国策的深入贯彻,独生子女日益增多。

独生子女的教育也就成为每个家庭教育的重要问题。

下面以自己幼教工作的实践,谈点独生子女不良性格的形成及克服办法。

一、独生子女不良性格的形成1.家庭结构的改变所形成的不良性格我国在很长时间内,人们都生活在“多子女”的家庭结构中,而现在,实行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孩子是独生,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很担忧,由担忧产生了溺爱,甚至迁就、放纵,这是家长的一种“异常心理”。

这种心理会给孩子带来一些“独”的条件,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当成家中的“小太阳”一切都围着他转,让其独生子女觉得众星捧月,产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特心理,导致产生任性、固执等不良性格。

2.物质上的满足所形成的不良性格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吃好、穿好、玩好,不根据营养学和幼儿需求来搭配食物,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甚至连一日三餐的主食就可以弃掉,让孩子养成挑吃的毛病;不根据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情况来打扮孩子,而是一味追求时髦,使孩子养成挑穿戴的毛病;不根据怎样开发智力,发展兴趣发面来挑选玩具,认为越贵越好,并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有什么,指一样买一样,孩子认为东西来的容易,损坏了也不要紧,让孩子养成不爱惜东西的毛病等。

作为家长,认为物质上满足了孩子,自己心理得到一些安慰,殊不知,这就使独生子女有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并养成挑吃、挑穿、不爱惜东西等不良性格。

3.过分溺爱与保护所形成的不良性格家长疼爱自己的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但不能百依百顺的溺爱,还要教育孩子懂得去爱别人,否则他认为别人爱他是天经地义的,沉浸在单向输入的爱河之中,而自己却不知去关心别人,去爱周围的人和物,在情感上只知获取,不知给予,渐渐地养成自私、不关心他人等不良性格。

浅谈独生子女家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独生子女家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独生子女家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独生子女家庭学生常常会面临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比如孤独感、压力过大、自卑情绪等等。

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如果不及时加以应对,可能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不良影响。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这些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孤独感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缺乏亲密的社交关系,而社交能力也比较欠缺。

这使他们容易产生孤独感,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应对策略有:1. 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参加社团、参加义工活动等,这样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增加社交机会。

2. 在家中尝试和父母多沟通,建立亲情的联系。

可以利用聊天、看电影等方式增进感情。

3. 尝试主动与同学交流,多与同学讨论学习上的问题,加深认识。

二、压力过大独生子女有着父母的高期望和压力,他们要迎合父母的意愿,以达到父母对他们的期望。

这样的过度追求完美,往往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使他们长时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

应对策略有:1. 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接受自己的缺点,不要一味追求完美。

2. 情绪调节:通过自我放松、深呼吸、运动等方式减缓压力带来的紧张情绪。

3. 与家长沟通:与家长讲明自己的困惑,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减轻孩子的压力。

三、自卑情绪独生子女有时候会感受到自己因独生子女身份的不同而被排斥或者排挤,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应对策略有:1. 调动情绪:多想些积极的事情,增强自信心。

2. 多结交朋友:扩大交际圈,增加自己的社交经验。

3. 多参加活动:多参加一些体验丰富的活动,增加自我体验。

总之,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

这需要从多方面与自己的父母、同学以及老师等建立联系,多沟通、多交流,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在中国的城市里,独生子女已经成为常态。

在这一政策的背景下,独生子女的教育、成长和行为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本文将探讨独生子女的行为问题及对策。

独生子女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自私自利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追求自我满足的情绪所驱动,缺少与人的交流和互动,缺乏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

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缺乏对他人利益的关注和尊重,因而缺乏一定的社交技巧。

二、情感不成熟独生子女由于缺乏兄弟姐妹的相处经验,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够成熟。

在正常的成长中,孩子们在和兄弟姐妹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分享、交流、合作和理解等充实的情感体验,而独生子女则缺乏这种经历,容易在情感上变得孤僻、自闭、固执或娇气。

三、自我要求过高独生子女对自己的要求往往过高,可能因此产生严重的情绪压力和焦虑。

他们可能会将高分数、丰厚的奖励作为自己的标准,而忽略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长期的这种要求下,孩子的自我否定感和自我压抑很容易增加,心理问题也相应增加。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一、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社会参与独生子女依赖的原因之一是家庭条件的良好,对他们来说,外面的世界和人是陌生的和困难的。

为此,社会应该更努力地鼓励并且支持家庭和社区活动,让独生子女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新的环境和社交方式,增加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

二、建立以合作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独生子女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增加对他人利益的关注和尊重。

这可以通过教育模式的转变实现。

以合作和团队精神为核心的教育,将加强孩子们的互动和因热爱而融合的态度,增加合作习惯和团队意识。

三、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宽容心态独生子女在父母的保护下,很少关注到他人的利益和需要。

宽容和爱心是最重要的要求。

教会孩子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建立沟通机制,有利于以开放和诚恳的态度对待他人。

四、合理调整教育方式和理念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得到不同于其他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理念。

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惯及改进措施

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惯及改进措施

附件2(非抽检专科论文封面格式)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成人教育专科毕业作业题目: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惯及改进措施学号:1243001406673姓名:杨思佳分校:邵阳分校教学点:邵阳本部指导教师:卿前辉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作业写作过程记录表(此页由学生填写)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作业评审表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惯及改进措施关键词:独生子女不良习惯措施摘要:独生子女是每一个家庭的掌上明珠,有些甚至是几个家庭的宝贝,宝贝、宝贝让人高兴让人痛,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的过分溺爱、老师的不敢管,不能管,社会的管理缺失,使得现在的独生子女问题层出不穷。

有些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正好像在有个故事里讲的:以前有个学理发的徒弟,他每天在完成师傅交代的理发手艺练习时,最后一道工具就是拿剃须刀把四周的绒毛剃掉,因师傅害怕他把客人的头发理坏,就给了他一个仿制的木偶给他练习,他在每次练习完后,总是把剃须刀插在木偶上,这就成了习惯了,在学习了差不多后,师傅让他帮客人修绒毛,他帮客人修完后,“啪”的一声又把刀插在客人头上了,这可能是一个笑话,但从中可以看出,习惯的重要性。

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坏的习惯足可以毁灭一个人的一生。

人人都有好的习惯。

如有的人生活简朴,有的人节约,还有的人爱整洁,有的人爱看书,但还有怀的习惯,如:有的人爱打牌,有的人爱玩游戏,有的人爱酗酒等等。

记得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一个人只有从小具备良好的习惯,将来才能成就一个美好的人生。

到目前为止。

据有关统计我国现有近1亿独生子女。

特别在现在的城市中、小学生中,基本以独生子女为多,独生子女的增多,生活水平的改善,带来了许多好的因素,但也带来了教育管理上的不利因素,现在的小孩和祖辈同住率高达一半以上,他们给小孩做饭照顾更高达80%以上,以他们为主要带养人的比率高达50%。

独生子女的不良性格特征及教育措施

独生子女的不良性格特征及教育措施

独生子女的不良性格特征及教育措施刘平秀(文刘平秀)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独生子女易出现某些令人担忧的不良性格,如:好逸恶劳、高傲自大、撒娇任性、意志薄弱、虚伪冷漠、粗心大意等。

独生子女所具有的这些不良性格特征并非是自然的,而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根据大量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因为独生,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无法建立兄弟姐妹间的伙伴关系,他独占家庭中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有的父母成天忙于家务和八小时工作,很少有时间、精力与孩子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把孩子关在家里看电视、做作业,不让孩子与同伴交往。

独生子女由于离群索居,容易形成自私、不合群、胆怯、怪异、不愿与人交往、独占一切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某小学一年级有个独生子女在家吃冰棍,妈妈看到他的小表弟来玩,就随手送一支,想不到惹得他大哭大闹,把所有买来的冰棍扔了一地,即使再买也不肯罢休。

第二,因为独生,独生子女便易受到家长的溺爱。

每天上学放学,我们都能看到接送孩子的情景,一个独生子女身旁总围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当“司机”用自行车接送,爷爷、奶奶当“勤务兵”替他背书包,前呼后拥,好不热闹。

想吃什么,想玩什么,想穿什么,尽管开口,既有爷爷、奶奶的疼,也有爸爸、妈妈的爱,这便容易使独生子女在幼小的心灵里就开始滋生一种优越感和特殊感,“只知人为我,不知我为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而形成懒惰、好激动、爱发脾气的不良习惯。

第三,因为独生,便容易受到步调不一的家庭教育。

我们都知道:“严父慈母”这句俗语,不少家长把这句话奉为教子的至理名言,因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统一,步调不一致,还有的父母在教子的过程中言行不一。

此外,三代同住的家庭,祖辈爱孙辈的情感异常突出,往往出现“爸爸动手打孩子,妈妈忙着护孩子,爷爷奶奶出来拉孩子”的情景。

有的甚至当着孩子的面相互指责、争吵,甚至动起手来。

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分辨不清是非,弄不清对错,难以形成热情、开朗、言行一致、办事有分寸、讲原则的性格和道德品质。

独生子女不良性格特点及教育对策

独生子女不良性格特点及教育对策

独生子女不良性格特点及教育对策孩子仿佛一株嫩草,怎样栽培就有怎样的长势,及早发现孩子的性格特点,家庭、学校、社会要经常性地进行施教方面的协调统一,力争找到塑造独生子女优良品格的恰当方式。

自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把计划生育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后,独生子女的数量开始大幅度地增长。

独生子女的成长各有各的特点,他们有的在“蜜罐”里长大,从小受到父母的呵护,溺爱,养尊处优,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住任何风吹雨打;有的属于“留守儿童”,家长对其疏于管理与教育,出现情感断层;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出现感情冷漠,行为古怪的性格特征。

独生子女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性格塑造将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命运。

一、独生子女的性格特点英国著名文豪狄更斯曾说过:“一种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种智慧都更具力量。

”性格指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而80后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相对比较特殊,再加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在他们身上很容易产生和形成一些特殊的性格特点。

大多数独生子女性格开朗活泼,自信心强,表现欲比较浓厚,并且他们见识多,视野开阔,知识面广,但是他们身上同时存在着许多的性格缺陷,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下面就其中几种主要的性格特点加以分析。

(一) 唯我独尊,自任唯一现在的独生子女大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集所有家长关爱于一身。

独生子女习惯了所有人对他的宠爱,特别容易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认为自己比其他人重要,可以为所欲为,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例如2010年10月16日发生的“我爸是李刚事件”,仅隔几天,又发生了“药家鑫撞车杀人事件”,引起无数人的愤慨。

独生子女往往心高气傲,孤芳自赏,目空一切,因而瞧不起任何人,大有“天下之大,舍我其谁”之概。

另一方面,大多数独生子女经常会想要什么就脱口而出,不惜代价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顾及他人的利益,例如在集体生活中会这样发问:为什么周围的人都不像爸爸妈妈那样把自己的话当圣旨?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围着自己转?这种自认唯一的态度,很容易让孩子不合群,并且容易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概述作为我国特色的家庭结构,独生子女家庭在当代社会已成为主流。

由于长期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在教育中往往备受关注和呵护。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独特的问题,亟待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二、问题分析1. 宠溺问题独生子女由于是家庭的唯一孩子,往往会受到父母过度的宠爱与溺爱。

他们在家庭中往往成为焦点,得到了过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依赖,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独立性,自立能力较弱。

2. 社交问题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往往缺乏和同龄人相处的机会,导致社交能力较弱。

他们在家庭的呵护下过于自我中心,对外界缺乏理解和交流,容易产生孤僻与自闭的情绪问题。

3. 竞争压力独生子女往往承受着过大的家庭期望和社会压力,他们要承担整个家庭的期望,成为“全家的希望”。

这种过大的压力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4. 教育焦虑独生子女家庭往往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然而,过度的焦虑和紧张会给孩子带来过多的学习压力,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对策建议1. 科学的家庭教育父母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能过分宠爱孩子,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适当的家庭作业和家务分担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和独立性。

2. 多元化的社交活动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同龄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比如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社区活动等,让他们有更广泛的社交圈,丰富多彩的社交体验。

3. 减轻学习压力父母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学习,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即可。

不要为了孩子的成功而施加过大的压力,适度的放松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4. 增强心理辅导独生子女在成长中会面临一些心理问题,父母需要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措施。

学校中也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心理问题的知识,建立正确的心理观念,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

(观察记录)幼儿园个案分析独生子女的不良行为

(观察记录)幼儿园个案分析独生子女的不良行为

(观察记录)幼儿园个案分析独生子女的不良行为一、个案背景个案对象:小明(化名),男,5岁,独生子女,就读于我国某幼儿园中班。

二、观察记录1.行为表现(1)自私:小明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较强的自私行为,如抢夺玩具、不分享零食等。

在集体活动中,他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占据优势地位。

(2)依赖:小明对父母和奶奶的依赖性较强,遇到困难时不愿主动尝试解决问题,而是寻求他人的帮助。

(3)攻击性:在与同伴交往中,小明有时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推搡、抢夺玩具等。

(4)抗挫折能力差:小明在面对挫折时,容易情绪失控,哭闹不止。

2.情绪表现(1)易怒:小明情绪波动较大,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容易生气、发火。

(2)焦虑:在陌生环境或面对陌生人时,小明表现出焦虑情绪,如紧张、害怕等。

三、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因素:父母对小明过于溺爱,导致他形成了自私、依赖的性格。

同时,家庭成员对小明的教育观念不一致,使他在家庭中缺乏明确的道德规范。

2.生理因素:小明出生时为早产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其情绪调节能力较弱。

3.社会环境因素:幼儿园中同伴关系的不和谐,可能加剧了小明的攻击性行为。

四、干预措施1.家庭干预(1)加强家庭教育: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小明进行合理引导,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性格。

(2)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关心小明的成长,为他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2.幼儿园干预(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帮助小明学会调节情绪,提高抗挫折能力。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独生子女心理特点的认识,增强教育针对性。

五、干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明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学会了分享、合作,攻击性行为减少,情绪波动趋于稳定。

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下,小明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的孩子。

这个个案真是让我印象深刻。

记得那天,我注意到小明在操场上玩滑梯时,他不仅不愿意排队等待,还时不时地推搡其他小朋友,只为了自己能先玩。

应对独生子女五种不良个性

应对独生子女五种不良个性

应对独生子女五种不良个性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家庭居多,一个孩子集全部家人的宠爱于一身,可能会养成一些不良的共性,如何依据这些共性来做具体的对待呢?独生子女的5种不良共性类型独霸型独霸型共性品质主要是指儿童的共性倔犟,自我意识猛烈而顽固,不宠爱和同伴共享欢快,宠爱单独活动不合群。

在群体中经常称“王”逞霸,事事以我为中心,不达目的不愿罢休。

贪占型贪占型的不良共性品质是指儿童对物品有着猛烈的占有欲,只要他认为某种东西好,就想要获得或占有。

在幼儿期这类儿童经常会抢夺或偷拿其他儿童的东西。

在学校或中学阶段,假如这种占有物品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话就有可能进展为偷盗行为。

依靠型依靠的不良共性品质主要是指幼儿由于从小受到过度娇惯而未形成独立生活的力气,从而表现为对父母的依附性特强。

在幼儿园里,这类孩子表现为独立性较差,生活自理力气差,娇气较足,生活上追求奢华,有铺张铺张的不良习惯。

怯懦型不良共性主要是指孩子因从小受到的心理压抑和限制过重,而形成的一种胆小怕事的畸形心理品质。

造成这种不良共性的缘由主要是粗暴或恐吓式的家庭教育方法所致。

逆反型不良共性主要是指幼儿的性格表现出与成人有猛烈的敌对或抵触心情。

这类孩子对成人不信任感特强,特别是当他们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批判时,就会表现出猛烈的对抗心情或行为。

对独生子女的不良共性的教育要依据孩子的实际状况,对不同共性品质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

我们在实践中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比较适用。

1.要抓住教育时机,准时教育。

因儿童时期的品德和共性的可塑性都比较大,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发觉孩子有了不良共性表现时,都要准时赐予教育和矫正,不行放任不管,也不行事后一块算账。

2.要利用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宠爱表扬和亲近,对批判和疏远比较敏感。

而利用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表扬和嘉奖,准时确定其良好共性品质使之得到正强化,利用批判和惩处否定幼儿的不良共性,使之得到负强化,效果一般比较明显。

另外接受一些心理对比的教育方法也比较有效,所谓的心理对比是指对两种不同事物进行相反的心理感受而逐步形成良好品质的教育方法。

克服独生子女个性弱点,提高自我觉察能力

克服独生子女个性弱点,提高自我觉察能力

克服独生子女个性弱点,提高自我觉察能力2023年已经到来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一年比一年好,但是也随之而来的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父母的溺爱下,导致他们的个性弱点逐渐凸显了出来。

如今,我们不仅要重视每个独生子女的教育与成长,更需要关注他们自我觉察能力的提升。

首先,要解决独生子女个性弱点问题,我们需要从亲子关系入手。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教育和引导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注意,不能“过度关爱”,要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家长也不能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听之任之,该严肃处置的时候也要果断地教育孩子,以此让独生子女逐渐摆脱过多依赖。

其次,在学校教育方面,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还应该注重与老师的沟通,有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寻求解决方法,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

同时,在课余活动中,学生要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社团和课外活动,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还有,要加强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现今社会,人际交往和信息传递是非常频繁和重要的,一个人如果缺乏自我表达能力将难以获得成功。

因此,独生子女需要在生活中多开口,多与人交流,随时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最后,让我们一起关注心理调节。

独生子女的精神负担可能会比较大,由于一个人习惯了独居,难免会面临一些独处带来的心理压力。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缓解这些压力,例如定期锻炼身体、学习一些放松自己的方法、与家人或朋友保持联系等。

在2023年这个时代,独生子女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提升和完善,为此,应该在每个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练习。

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该给予独生子女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克服独生子女个性弱点工作总结范文

克服独生子女个性弱点工作总结范文

克服独生子女个性弱点工作总结范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孩子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独生子女的教育在实践中又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正确面对,绝不能放弃对他们的教育,要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

我们不得不承认,独生子女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好胜、自私、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宽容度小。

这样,在生活中遇到新的矛盾后,就很难单独处理,往往发生什么意外,不仅对孩子本身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以后的教育留下后遗症,因此,我们要针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帮助孩子克服个性弱点。

如我们住读班孩子,经济条件好,因此孩子们热情大方,肯帮助别人,特别是经济上的支助。

但他们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缺点,那就是特别"小气",平时只要稍多说了一点关于他们弱点的话,那就可能导致他暴跳如雷,甚至做出不可思议的举动。

记得那是刚入学不久,孩子们正在外面玩耍,其中一个孩子根据另一个孩子的长相特点,编了一句顺口溜来唱,那个孩子听完后,立即扑过去,要与编顺口溜的孩子拼命似的,又哭又闹,整个人气得上气不接下气,非要那个孩子立马道歉,否则誓不罢休。

我极力劝说他们,暂平息了风波。

为此,我也看到了这些孩子致命弱点,如果这种心态不加以教育引导,发展下去,将成为一个病,严重影响孩子今后的个性发展,所以,我经常利用朝读、队会,组织住读班读报,并经常以他们所崇拜的球星、歌星、名人轶事教育他们,由于孩子们读书多了,精神食粮丰富了,因此脾气就好一些。

另外,我还注意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有意识组织一帮一活动,让这部分孩子心中存在一种竞争的差距,一种崇拜的心理,以达到教育目的。

通过几年潜移默化的教育,循循善诱的自导,孩子们逐步克服了特别小气的心态,现在他们之间随意开开玩笑,孩子们不在意了,这是一种进步。

虽然孩子们身上还有诸多缺点,要我们正确的去引导,不忽视他们的随习,就可以帮助他们克服个性弱点,走向个性的完善,做一个真正的强者。

独生子女的弊端及解决方法

独生子女的弊端及解决方法

独生子女的弊端及解决方法有关独生子女的弊端及解决方法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让社会产生了大量的独生子女,然而独生子女普通存在着一些弊端,那么,这些独生子女的弊端及解决方法是什么呢?一起和店铺看看本文解读吧!独生子女的弊端1.父辈的溺爱娇宠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

2.早期难养成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3.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

4.易于形成依赖性。

5.孩子缺乏应有的游戏时间。

独生子女的弊端家长怎么解决一、独立性差由于家长,尤其是隔代老人的过度保护,除学习活动之外,孩子在家中几乎没有什么动手机会。

尤其对于3岁前的孩子,家长认为宝宝还小呢,理应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孰不知这样一来,将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觉得自己离开了大人的照顾,就什么都不会做,无法生活,他们从心里觉得自己能力低下。

心理学家的研究已经证实,自信心是获得工作和学习成功、获得生活幸福的关键因素,而孩子自信心就是在他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的过程中树立的。

教育技巧:不妨做个“懒”家长家长如果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自信的人,就要注意让孩子从小自力更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等等。

例如,孩子2岁开始,就让他们自己用勺吃饭,家长不要再那么“勤劳“地给孩子喂饭了。

到了4岁,就让孩子自己练习使用筷子,手巧而心则灵啊。

虽然在我们成人看来,吃饭、穿衣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对于3岁前的孩子来说,这些就是事关重大的任务。

二、耐受挫折性差耐受挫折性,就是对挫折的忍受能力。

现在我们常常看到媒体报道,有些人因为对挫折的忍受能力差而灰心、抑郁甚至去自杀。

这个特征在独一代孩子身上已经显现,现在在独二代身上更加明显。

独生子女,一般都是在家长的赞美声中成长的,很多家长把“宝宝你真棒!”挂在口上,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也无原则地护着孩子,生怕孩子受一点儿委屈。

例如,大人说话时,孩子任意打断大人的谈话、随便插嘴,此时有几个家长能认真地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很多家长都是笑眯眯地等着宝宝发表“高见”,听完之后还不忘赞美几句“宝宝说得真好!”教育技巧:“无批评教育”尊重孩子的特点;因为孩子的经验少、能力有限,他们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纠正。

如何处理独生子女的个性问题

如何处理独生子女的个性问题

如何处理独生子女的个性问题如何处理独生子女的个性问题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了,他们是爸爸妈妈宠,爷爷奶奶疼,在家里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了。

独生子女中学生和非独生子女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个性发展优越条件,比如说他们一般具有生长的优厚物质条件,他们在精神上能得到爱的满足,他们具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条件等等。

然而,他们的家庭也存在诸多消极影响,所以在他们的个性发展上,亦有种种不健康的因素,这给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增加了难度。

我们在对他们智力与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那么,我们老师和家长在对独生子女个性问题上如何加强引导和教育呢?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克服固执、任性,增强自制力。

许多独生子女中学生有固执,任性的毛病,这是他们自幼在家庭中养成的不良习惯。

入中学后,虽然是非观念有所增强,知道有些行为不该发生,但因为他们从小过惯了任性、散漫,无拘无束的生活,没有锻炼出良好的意志品质,自制力差,常常管不住自己。

对于有这种个性偏异的独生子女中学生,应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知道,合理管教不听、社会规范不从是行不通的。

另外,还可组织他们参加一些规则严格的游戏和运动,以使他们的固执得以纠正,任性得以抑制,自制力得以增强。

二、克服娇气、孤僻,培养合群精神。

为了克服某些独生子女中学生娇气、孤僻和不合群的毛病,教师必须对学生有合理的要求,家长要停止娇惯溺爱的教育方式。

家庭和学校要多为他们提供结交朋友和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与外界的交往。

班主任在这方面的工作尤其重要,有个班主任,他让班上最孤僻的一个女生当班干部,这个女生感觉自己是班上的一份子了,而且还算是比较重要的一份子,从此积极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还经常地和同学老师打交道,克服了孤僻和不合群的坏毛病,逐渐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了。

三、克服自私自利,培养集体精神。

一些独生子女中学生,从小没有与他人分享物品的习惯,因而易于养成自私的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尝试”中转变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性
——美术教学中转变独生子女不良习性的思考
阳山县第一小学祝丽琼
【内容提要】本文从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出发,提出了转变学生不良习性的重要性,阐述了美术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尝试”来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性的一些作法和措施。

【关键词】教学尝试习性
【正文】目前,刘海洋伤熊、马加爵杀人事件、李天一的不道德行为的接连出现,不断警省世人,我国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问题比较多,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自私、任性、焦虑、抑郁等,已成为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美术老师,在美术课堂上该怎样采取有效措施转变的不良习性呢?通过实践摸索,在美术课堂上可以让孩子通过尝试来引导教育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在尝试中学会发现,发展孩子的独立意识。

众所周知,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一个不良的性格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懒惰。

由于成人过分的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学生懒于动手动脑,不愿独立思考。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育他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学会独立思考。

只有这样,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创造能力才会不断发展。

在美术课堂中,我们老师要给学生一些个问题、给学生一些权力、给学生一些困难、给学生一种条件,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独立意识。

如:《滚动乐园》是人美版第一册的教学内容,这是一节综合、探索课。

我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尝试着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滚动,在滚动游戏中,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注意观察会滚动的物品,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各种形状的特性和滚动差异,鼓励孩子提出不同的问题,当问题提出来以后,不是采用老师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索。

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自己提出假说,进行实践,老师不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尝试。

在绘画创作上,为了让学生有多样性的艺术创造,除了让学生画出自己观察、联想到的各
种有趣的、有情节的画面,还鼓励学生直接在球形物上加以装饰、美化,扩展了创作范围,使学生的个性创造得以充分的发展。

二、在尝试中学会分析,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有一天,在学《肖像艺术》时有几个同学做值日迟到了,我没有批评他们,反而表扬他们有责任心,他们就乐滋滋地走回了座位,然后我继续上课。

当我讲到潘鹤先生的《白求恩(雕塑)》时,讲了很多白求恩先生的感人事迹,然后我就问:白求恩大夫时刻没忘记自己作为医生的职责——去救死扶伤,那我们学生的职责呢?我们该怎么做?学生都议论纷纷,说是“认真学习,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作业……”,我因势利导:“刚才有些同学迟到了,老师该不该表扬?”……同学们在问题下积极地思考着、分析着,最终他们明白了提前做好值日,然后去上课才是对的。

以榜样激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思考分析中体验责任感。

小学美术教材中的许多范画中的人物或作者,在对待他人时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非常令人敬佩,这些都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

只要我们教师能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高尚品格和他们的人格魅力,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增强对他人的责任感。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将责任感教育渗透其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自然内化,不失为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三、在尝试中学会沟通,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能说会道,但到了外面却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的现象。

我特别注重学生在课堂内的交往,根据教材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问题,学生便于展开讨论,合作学习,大胆创造,发表自己见解,以此丰富学生交往的能力。

能唤起学生的交往意识,开启他们心灵的大门,帮助他们消除交往中不良的心理因素,培养他们交往的兴趣,增强他们交往的信心,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各个学科概念的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做为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学会彼此交往,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

学生尝试交往时,我要求他们:一、学会倾听他人发言,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学会记住他人的发言要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用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

二、学会陈述自己想法。

先想后说,想好再
说,做有准备的发言,逐步做到语言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生动自然,注意恰当控制音量。

三、学会修正他人观点。

修正他人观点,主要指修正同学发言。

我们要求学生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谈出自己的意见,切忌讲伤害对方的话。

四、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接受他人意见包括接受批评与建议。

意见中肯,点头表示感谢;意见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甚至于不恰当时,也要听得进,提醒自己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如果时机适宜,也要学会适当的进行辩解,以保持交往双方心理的融贯。

四、在尝试中学会展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根据老师的引导去思考、去发言、去创作、去评价,但也有个别同学是没信心的,不敢展示自己,所以我们老师首先就要多赞扬鼓励学生,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

在教学中多加强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你真棒!”“你画的真好!”“没问题,你肯定行!”。

并同时和学生建立多些联系:如和学生交流时距离上稍微靠近些;或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用平缓的声音、和蔼的表情提醒学生慢慢来,别着急,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

最后,多举办一些展览,哪怕是班级、年级之类小范围的展览也好,让他们有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学生的成功感,认识到自己有价值,受人尊重,奠定自信的基础。

我们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正值培养自信心的好时机。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在生活和学习中时时处处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要持之以恒。

参考资料:
朱沛仟:《新课标下小学生美术学习方式的改变》
“快乐的果园”博客:《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贾风峰:《论独生子女的成长教育》
侯朝霞:《谈独生子女如何学习》
wangchunni0532:《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