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界组织理论视角下大部制机构是之理性分析

合集下载

无边界组织

无边界组织

群策群力因为组织在严格的等级、职能的划分中,形成了不同的边界。

由于人们长期被限定在自己的边界范围内思考、行动,最终形成了固有的行为模式,而不会想到、也没有勇气去跨越边界。

而“群策群力”却试图在组织中建立一种全体成员平等的,无边界、无障碍的沟通环境,并通过这样的环境来凝聚组织的智慧有效的基本原理为什么“群策群力”能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巨大的威力呢?其实,这是因为在“群策群力”的过程中,每次提出具体业务问题的同时,还从5个方面帮助了组织的发展:关注“延伸性”、开发“系统思想”、鼓励横向思考、赋予真正的权力和责任、注入快速的周期变化并迅速制定决策。

关注“延伸性”。

当组织目标定得很低时,人们会朝着目标更努力地工作。

但是,当组织目标定得很高时,人们就不得不后退一步,从根本上重新想一想,工作应该如何进行。

所以,“群策群力”的部分威力就在于,它能促使组织重新思考它要做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都能分享信息,进一步了解组织的目标。

开发“系统思想”。

“群策群力”迫使人们采用系统的看法看待组织目标。

没有哪个部门或企业单位能单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它。

改变一个计划可能会影响其他的计划,甚至可能有损于总的绩效。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再局限于自己的范围内思考问题,而是能放开视野,站在组织的高度看待问题。

鼓励横向思考。

一旦参与者有了变革的紧迫感,并开始看到当前的全局形势,他们就会乐于关注新的想法。

除了产生想法,“群策群力”还促使人们对这些想法进行快速和至关重要的分析,以便选出那些值得继续探讨的点子。

赋予真正的权力和责任。

通常,组织中很多人都有“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工作”的想法,但从来没有实现过。

通过“群策群力”,拥有想法的人可以被赋予权力,创造一种使想法变为行动和成果的文化。

注入快速的周期变化并迅速制定决策。

由于“群策群力”要求每个主持会议的高级主管对于每一个建议,都要在会议中立即做出“行”或“不行”的决定,所以,这让组织做出决策的时间不再是几天、几周或几个月,而是几分钟。

无边界组织

无边界组织

无边界组织无边界组织 (boundaryless organization)目录, • 什么是无边界组织, • 无边界组织的特征, • 无边界组织的作用分析什么是无边界组织无边界组织也就是一种有机组织。

有机组织被置于一个更大的有机组织之中,就像动物细胞核与细胞体、动物细胞与动物器官组织、动物器官组织与动物体之间的关系一样,彼此之间的关系不能僵死。

假如这种关系僵化,将直接导致动物肌体组织的死亡和动物本身的死亡。

无边界组织是相对于有边界组织而言的。

有边界组织要保留边界,完全是为了保证组织的稳定与秩序。

但无边界组织也需要稳定和呈现度,所以它绝不是要完全否定企业组织必有的控制手段,包括工作分析、岗位定级、职责权力等等的设定,只是不能把它们僵死化。

所谓无边界组织是指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组织结构。

边界通常有横向、纵向和外部边界三种。

横向边界是由工作专门化和部门化形成的,纵向边界是由组织层级所产生的,外部边界是组织与其顾客、供给商等之间形成的隔墙。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任董事会主席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首先使用了无边界组织这一术语。

韦尔奇力求取消公司内部的横向和纵向边界,并打破公司与客户和供给商之间存在的外部边界障碍。

在今天动态的外部环境下,组织为了更有效的运营,就必须保持灵活性和非结构化。

为此,无边界组织力图取消指挥链,保持合适的治理幅度,以授权的团队取代部门。

那么如何实现无边界的组织设计呢,治理者可以通过跨职能团队以及围绕工作流程而不是职能部门组织相关的工作活动等方式,以取消组织的横向边界;通过运用跨层级团队或参与式决策等手段,取消组织的纵向边界,使组织结构扁平化;通过与供给商建立战略联盟等,取消组织的外部边界。

韦尔奇强调无边界组织应该将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障碍全部消除,工程、生产、营销,以及其他部门之间能够自由沟通,工作及工作程序和进程完全透明。

罗恩?阿什克纳斯在与他人合著的《无边界组织:打破组织结构的锁链》一书中对四种边界进行了分析界定。

201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企业管理》模拟题

201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企业管理》模拟题

因此,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管理的这一特性表明,管理者既要注重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同时又要在实践中对管理理论加以灵活运用,这可以说是管理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4.如何从领导者的影响力来分析领导者与管理者的联系与区别。
答:领导者的影响力是指领导者以其身份和个性特征有效地影响与改变被领导者心理和行为的能力……领导者的影响力取决于许多因素,如领导者的地位、能力、品格、知识、才能等。
5.质量控制:为满足质量要求而使用的操作技术和活动,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使组织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达到质量要求而开展的有关控制工作,质量控制是保证质量所不可缺少的管理工作。
二.问题
1无边界组织的含义是什么?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无边界组织是指一个组织的横向的,纵向的或外部的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好了的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一种组织结构模式。今天的组织要在变化的环境中有效的运营,必须保持灵活性和非结构化,无边界组织力图取缔指挥链,保持合理的管理幅度,以授权团队取代部门制,无边界组织具有合作关系,灵活的职责。低度的正规化和分权化的特点,同时沟通方式多样化。
领导者的影响力包括权力性影响力及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及心理效应也叫作强制性影响力。一般说来,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等构成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也叫自然性影响力,它与法定权力无关,是靠领导者自身的个性特征与作为所形成的,并非外界所赋予的,这些包括管理者的品格,才能,知识,感情等各个方面。
4.责任不明。容易造成无人对决策后果负责的情况最后,综述如何利用好优点,避免缺点的具体做法。(★★★★★几乎被大部分考生所遗忘,这是得高分的法宝),在于个人发挥。
1.把集体决策与个人负责制统一起来。

奥鹏南开大学13春学期《组织理论》在线作业答案

奥鹏南开大学13春学期《组织理论》在线作业答案

奥鹏南开大学13春学期《组织理论》在线作业判断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得分:1001. 信息沟通的媒体不仅包括语言、文书化了的指示和报告等,还包括印象、姿态、不表态等一切行为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2. 组织环境是同组织通过组织境界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事物和社会现象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3. 组织成员的参与能够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并给具有个人目标的组织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某种满足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4. 构成组织层次的是为数众多的分裂的部分和相互分隔的部门,其中每个部分和部门都在提出诸种要求,这些要求变动不断,而且经常相互分离,甚或相互矛盾冲突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5. 权力是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6. 权力是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组织是权力的载体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7. 信息沟通能够消除组织中的各种纠葛与敌对情绪,还可以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和心理满足,从而可以提高组织整体的效率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8. 职务动机就是引起有关职务的心理并决定这种行为的形态、方向、强度、持续时间等的一系列精神力量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9. 目标管理的主要价值在于它能够改善成果评价和计划行为,并提高组织成员的职务满足程度,从而可以提高组织效率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10. 职务动机提供的心理是人的需要,但这并不是影响人的动机的唯一因素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11. 需要是因人的内在心理活动或环境刺激而内显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12. 需要中断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因而个人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情绪状态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13. 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目的和手段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14. 在组织生活中,角色起着使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得以明确的作用,因为它提供相互作用的基本根据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15. 信息沟通的形态和技术对组织的活动范围、组织结构以及组织成员的态度等都起着重要影响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16. 为了正确地了解组织及在其中所发生的行为,也有必要理解权力。

无边界组织: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新模式2008124142736

无边界组织: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新模式2008124142736

无边界组织: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新模式引言随着技术、市场和人才竞争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逐渐显现出局限性和难以适应变化的弊端。

在这个时代,无边界组织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具有巨大潜力的组织模式。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探讨无边界组织的概念、特点、优缺点以及如何利用无边界组织实现企业变革。

什么是无边界组织?无边界组织是指减少或简化组织内部、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层级和机制的企业组织形式。

它是一种高度分散、弱层级化、高度异步化、革命性和进化性的组织形式。

无边界组织可以适应市场的飞速变化,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无边界组织的特点简洁化无边界组织的组织结构非常简洁。

企业仅保留在业务领域必要的部门和岗位,其他冗余的部门和职务可以被大刀阔斧地砍掉。

这样可以让企业更加专注于业务。

自主化无边界组织更加注重员工的自主和创造力。

它允许员工在工作中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这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企业发展。

去中心化无边界组织的管理层次非常少,没有层层传递策略和决策的机制。

这样可以减少企业决策的时间,并让企业更加灵活。

虚拟化无边界组织通常是指虚拟组织,这样可以让企业灵活地调配资源和人员。

虚拟组织的员工不必非要坐在一个地方,他们可以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工作,因此可以享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的自由。

无边界组织的优缺点优点1.更加灵活和快速的反应市场需求。

这可以使企业能够更加适应快速变化和不断竞争的环境。

2.更加低成本。

因为无边界组织省略了很多中间环节,所以企业不必为繁琐的管理和决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3.更加高效。

没有繁琐复杂的管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所以无边界组织可以更加快速地做出决策并实现协作。

缺点1.缺乏统一标准。

因为无边界组织中的员工可能是分布于世界各地,他们之间可能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协调。

2.需要员工具备较高的自我维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员工需要有足够的自我管理能力来保证工作的高效和质量。

3.企业文化需要更加重视。

无边界组织及其在运用中面临的问题

无边界组织及其在运用中面临的问题

无边界组织及其在运用中面临的问题一、无边界组织理论的产生无边界组织是通用电气的前任CEO杰克·韦尔奇首创的一个概念。

他提出无边界公司应该将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障碍全部消除,工程、生产、营销以及其他部门之间能够自由流通,完全透明。

在无边界公司里,“国内”或者“国外”业务将没有区别。

一个“无边界”的公司,将把围墙推倒,让供货商和用户成为一个单一过程的组成部分,还要推倒那些不易看见的种族和性别藩篱,它要求把团队的位置放在个人的前面。

它将不再仅仅奖励千里马,而且要奖励伯乐,奖励那些甄别、发现、发展和完善了好主意的人。

其结果是鼓励公司的各级领导与他们的团队一起分享荣誉而不是独占。

无边界的公司还将向其他公司的好经验好主意敞开大门。

无边界组织原理是受生物学的启发,认为企业组织就像生物有机体一样,存在各种隔膜使之具有外形或界定。

虽然生物体的这些隔膜有足够的结构和强度,但是并不妨碍食物、血液、氧气、化学物质畅通无阻地穿过。

无边界组织原理认为,信息、资源、构想及能量也应该能够快速便捷地穿越企业的“隔膜”,这样,虽然企业各部分的职能和边界仍旧存在,仍旧有权高任重的领导,有特殊职能技术的员土,有承上启下的中层领导者,但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却可能已远远超过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二、无边界组织的内涵无边界组织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无边界组织可以是超组织形式。

无边界组织有时可以是企业内部的一个或几个部门,有时可能是超越单一企业和其它相关企业共同组成松散的多企业联合体。

凡是存在边界模糊化和渗透性强情况的组织都可称为无边界组织。

2.无边界组织并非对所有边界的绝对否定。

无边界组织并不是没有边界的组织,而是边界模糊性和渗透性强的组织。

3.边界的模糊性使无边界组织更易于信息、资源及能量的渗透扩散。

无边界组织将传统组织中的刚性边界模糊化,这种模糊化的边界既能将各成员区分,又能够使信息、资源、构想及能量快捷便利地在各成员之间流动,促进各项工作在组织中顺利展开和完成,从而使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己远远超过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的视角

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的视角

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的视角《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的视角》读书笔记 [美] W?理查德?斯科特(W. Richard Scott), 杰拉尔德?F?戴维斯(Gerald F. Davis)/著, 高俊山/译. 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Organizations and Organizing: Rational, Natural, and Open System Perspectives)[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的视角》第一篇:组织研究导论第一章:作为研究主题的组织1.组织的重要性“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组织化的社会”,帕森斯认为:“组织的发展已成为高度分化社会中的主要机制,通过这个机制,人们才有可能完成任务,达成对个人而言无法企及的目标。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舞台上,组织正日益普遍起来,这一点恰恰说明了其重要性,同时,它们的重要性还体现于另一个方面,那就是,组织正越来越频繁地被作为困扰着当代社会的各种弊病的根源。

比如:(1)米尔斯在1965年便警觉的提出了“权力精英”的出现,他们再三个重叠的组织登记中占据高地:国家机构、军队和大公司;(2)组织使现代生活理性化: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组织而被系统地理性化—即被规划、被系统化和科学化,变得更加有效和有序,处于“专家们”的管理之下。

梅勒:“他的残酷莫过于以专家来取代善良之人,以理性的危机来取代魔鬼,及以神经质的女性取代女巫”这些广泛的对于组织的普遍负面后果的非难与关注,恰恰证明了它们在现代世界中的重要性。

组织的研究可以增进我们对整个社会的理解。

霍曼斯指出了组织研究对于社会科学的价值:“事实上,现代社会的大型企事业组织都是建立在人类团体的意志上的,不仅如此,组织更是这种意志的合理化反映。

”2.作为研究领域的组织(1)组织研究领域的出现直至40年代后期,组织研究才作为社会学的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而存在。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工商管理”《管理学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1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工商管理”《管理学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1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工商管理”《管理学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组织可以看成是由各种各样的职位、职位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

()2.Y理论认为多数人十分懒惰,他们总是想方设法逃避工作。

()3.组织通过对员工有关资料和信息的分析,帮助员工准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计划。

()4.领导活动旨在以目标明确的共同努力来代替互不协作的分散活动,以均匀一致的工作流程来代替缺乏协调的随意行动,以深思熟虑的决策来代替仓促草率的判断。

()5.参谋职权应当集中在组织结构中关系最接近的那一级。

()6.在所有组织中,基本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复杂性程度。

()7.管理决策实践告诉我们,由于决策者在决策前无法搜集到足够决策的信息,由于决策者在被选方案的选择中难分伯仲,由于难以采用定量的决策技术进行决策,由于存在着如时间、成本的约束等等,都使得决策者在决策中不得不依赖于直觉决策。

()A.正确B.错误8.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组织的活动是否有效、组织的目标能否实现。

()T.对F.错9.奖赏权力来源定义为一种依赖于惧怕的力量。

()A.正确B.错误10.公司业务组合矩阵中的吉星业务的市场饱和及增长率下降时,它们最终会转变为瘦狗。

()11.言行不一致的做法,势必削弱言语沟通的效果。

()12.管理还必须使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即追求活动的效果。

()A.正确B.错误13.培训计划的制定是实施培训的前提条件。

()A.错误B.正确14.使用多人比较法,考评者是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区分有效的和无效的工作绩效的关键行为方面。

()15.处理例行问题往往缺乏信息资料,无先例可循,无固定模式,往往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

()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现代组织中的管理者们已发现,传统的组织结构设计常常不能适应他们所面临的愈益动态和复杂化的环境。

()2.美国犹他大学的教授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最主要的成就是需要层次理论。

吉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组织学课程单选题答案

吉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组织学课程单选题答案

1: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1.泰勒2.法约尔3.卡斯特4.梅奥2: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 )。

1.可以确定没有风险2.不可以确定3.有些可以确定4.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险3:信息的发讯者和受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意见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为( )。

1.非正式沟通2.单向沟通3.双向沟通4.正式沟通4: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

1.一般环境2.内部环境3.外部环境4.组织环境5:null1.布莱克和默顿2.欧文和卡斯特3.斯坎隆和孔茨4.薛恩和布莱尔6: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是一种( )。

1.决断力2.凝聚力3.执行4.影响力7:( )是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责。

1.执行2.管理3.决策4.协调8: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 )。

1.分离制2.完整制3.集权制4.分权制9:信息的发讯者和受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意见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为()。

1.非正式沟通.2.单向沟通3.双向沟通4.正式沟通10:群体凝聚力是一个( )的概念。

1.褒义2.贬义3.中性4.创造性11: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和( )。

1.人格魅力2.个人形象3.个人履历4.个性特征12: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 )。

1.组织气候2.组织文化3.组织环境4.组织战略13: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 )。

1.按机构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2.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3.按职能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4.按人员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14: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 )理论。

「最新」国开电大《行政组织学》十年期末考试多项选择题题库(分学期版)

「最新」国开电大《行政组织学》十年期末考试多项选择题题库(分学期版)

「最新」国开电大《行政组织学》十年期末考试多项选择题题库(分学期版)[最新]国开电大《行政组织学》十年期末考试多项选择题题库(分学期版)说明:试卷号:2542。

2022年1月试题及答案6.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ABCD)。

A.静态的组织观B.动态的组织观C.生态的组织观D.精神的组织观7.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BCD)。

B.立法权C.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D.独立的地方财政权8.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ABCD)。

A.才能因素B.品格因素C.情感因素D.知识因素9.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分别是(ABD)。

A.行为的改变B.组织体系的改变D.组织成员认知的改变10.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BCD)。

B.考评标志C.考评要素D.考评标度2022年7月试题及答案6.组织结构的“潜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ABCD)。

A.目标认同程度B.价值趋同程度C.气质协调程度D.能力互补程度7.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AD)。

A.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产生D.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8.下列因素中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的是(CD)。

C.工作富有成就D.工作本身的重要性9.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决策可分为(ABC)。

A.确定型决策B.风险型决策C.不确定型决策10.减少冲突的策略主要有(ABCD)。

A.B.设置超级目标C.第三方介人D.结构调整2022年1月试题及答案6.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下列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BCD)。

B.理性——法律的权力C.传统的权力D.超凡的权力7.人的行为机制主要包括(ABCD)。

A.需要B.动机C.行为D.反馈8.正确的决策目标应该具备的条件是(ACD)。

A.定量化C.有一定的时间限制D.要明确责任9.减少冲突的策略主要有(ABCD)。

无边界组织

无边界组织

无边界组织也就是一种有机组织。

有机组织被置于一个更大的有机组织之中,就像动物细胞核与细胞体、动物细胞与动物器官组织、动物器官组织与动物体之间的关系一样,彼此之间的关系不能僵死。

如果这种关系僵化,将直接导致动物肌体组织的死亡和动物本身的死亡。

所谓无边界组织是指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组织结构。

边界通常有横向、纵向和外部边界三种。

横向边界是由工作专门化和部门化形成的,纵向边界是由组织层级所产生的,外部边界是组织与其顾客、供应商等之间形成的隔墙。

传统组织设计理论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劳动分工理论,但传统组织设计理论正式产生并盛行一般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主要倡导者有泰勒(F·W·Taylor)、法约尔(H·Fayol)和韦伯(MaxWeber)等。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中关于组织设计的内容有三个重要观点:设计计划部门、实行“职能制”和实行“例外管理”。

法约尔主张采取金字塔型的等级系列及设置参谋机构。

而韦伯的贡献主要在于倡导官僚行政组织。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以专业化为基础进行劳动分工;采取严格的层级结构;规模庞大;高度集权化、正规化、复杂化;职责固定而清晰;与外部环境竞争大于合作等。

它们共同的前提条件是假设外部环境是稳定的。

传统的组织机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管理机构恪守各自严格的边界,有着严格的等级界限。

这往往会造成组织规模庞大、等级过多、职权过于集中、组织效率低下、应变迟缓乏力、内部沟通阻隔等问题,从而阻碍创新和抑制员工的主动性自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到来,作为官僚体制的前提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部环境由稳定的变为极具变化性和不可预测性,实业界和理论界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形式。

扁平化组织、多功能团队、流程再造、学习型组织、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网络组织等概念纷至沓来,从不同角度阐述新环境下组织的变革。

大部制 方案

大部制 方案

1. 简介大部制是一种指挥管理模式,通过将组织机构划分为多个具有相对独立权责的大部门,来增强组织的灵活性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大部制的概念、原理、实施步骤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通过了解大部制方案,希望能够为组织管理带来灵感和启示。

2. 概念大部制是指将组织机构划分为多个大部门的管理模式。

每个大部门在内部具有相对独立的权责,可以自主决策和管理自己的资源。

同时,大部门之间又相互协调、合作,形成整体的组织机构架构。

大部制能够提升组织的反应速度、灵活性和效率。

3. 原理大部制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3.1 自主决策权大部制赋予每个大部门自主决策的权力,使得大部门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2 协调合作虽然大部门各自为政,但是在整个组织机构中,大部门之间需要相互协调和合作。

这种协调合作能够保证整个组织的稳定运行和统一目标。

3.3 资源共享大部制将组织的资源划分为各个大部门共享,避免资源过度浪费和重复建设。

资源共享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整体效益。

4. 实施步骤要将大部制方案成功地引入组织中,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4.1 制定变革计划在实施大部制前,需要制定详细的变革计划。

这包括明确目的、范围和时间表,以及确定参与者和资源需求等。

4.2 设计大部接口大部制依赖于大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所以需要设计有效的大部门接口,明确各个大部门的职责和互动方式。

4.3 划定大部边界大部制需要明确每个大部门的边界和权限,以便各个大部门能够自主决策和管理。

划定大部边界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协作能力。

4.4 建立沟通机制为了确保大部门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有效沟通,需要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

这包括定期会议、报告制度等。

4.5 实施和监控在实施大部制后,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控和调整。

通过不断的反馈和改进,提高大部制的效果和适应性。

5. 挑战与解决方案在实施大部制方案时,可能会面临以下挑战:5.1 文化冲突大部制需要改变原有的组织文化和管理模式,可能会引发一定的文化冲突。

2022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管理学》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管理学》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管理学》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选择题1、在工作设计上,通过增加计划和评估责任而使工作纵向拓展,增加工作的深度。

这种方法是()。

A.工作扩大化 B.工作丰富化C.工作多元化 D.工作纵深化2、在20世纪30年代,确信管理者的工作是激励雇员做出更多努力,并首先提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观点的学者是()。

A.亨利·法约尔 B.马克斯·韦伯C.切斯特·巴纳德 D.埃尔顿·梅奥3、一家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计划在重庆建立汽车制造厂,建设周期为一年,需完成基础建设、设备安装、生产线调试等系列工作,()技术最适合来协调各项活动的资源分配。

A.甘特图B.负荷图C.PERT网络分析D.线性规划4、()的结构设计使企业可以把精力集中在自己做得最好的业务上,而把其他业务活动外包给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公司。

A.网络组织B.虚拟组织C.无边界组织D.项目型组织5、决定是否与另一个组织合并,如何重组以提高效率,或是否关闭一个亏损的工厂,这些都是典型的()。

A.确定型决策 B.非程序化决策C.例常型决策 D.重复性决策6、当一个管理者组织制订公司战略以寻求企业进一步发展时,他扮演的管理角色是明茨伯格所说的()。

A.领导者 B.发言人C.企业家D.混乱驾驭者7、组织行为学尤其关注的是()。

A.组织中人们的心理状况B.人们的行为在工作中的表现C.人们在工作中的活动D.活动所创造的组织绩效8、以下哪一个不是激发组织创新力的因素?()A.结构因素 B.人力资源因素C.技术因素 D.文化因素9、当企业发现自己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时,主动召回该产品是在实践()。

A.社会响应 B.道德准则C.社会义务 D.社会责任10、公司产品设计部接受了一项紧急任务,该任务的完成需要进行严密的控制,同时又要争取时间和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最适合采用哪种沟通网络?()A.Y式沟通网络 B.全通道式沟通网络C.轮式沟通网络 D.环式沟通网络二、名词解释11、管理万能论12、非程序化决策13、管理技能14、组织变革15、团队结构16、组织结构17、战略管理18、职位权力三、简答题19、组织对多样性有一个清晰的定义为什么重要?20、讨论可以用来监控和测量组织绩效的各种工具。

2022年武汉纺织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管理学》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武汉纺织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管理学》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武汉纺织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管理学》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选择题1、竞争优势是使组织别具一格和有与众不同的特色,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色来自组织的()。

A.战略 B.结构 C.文化 D.核心能力2、科学管理的产生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理论的标志,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A.组织设计优化 B.时间和动作的研究C.任务管理 D.作业人员与管理者的分工协调3、当一个管理者组织制订公司战略以寻求企业进一步发展时,他扮演的管理角色是明茨伯格所说的()。

A.领导者 B.发言人C.企业家D.混乱驾驭者4、在不确定情况下,除了有限信息的影响之外,另一个影响决策结果的因素是()。

A.风险性 B.环境的复杂性C.决策者心理定位 D.决策的时间压力5、钱德勒是最早对战略和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的管理学家,他研究的结论是()。

A.结构跟随战略B.战略跟随结构C.战略与结构无关D.不同组织的战略与其结构的关系各不相同,需要权变理解6、当企业发现自己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时,主动召回该产品是在实践()。

A.社会响应 B.道德准则C.社会义务 D.社会责任7、()是第一个将管理定义为一组普遍适用的职能的人,他认为管理是人类所从事的一种共同活动。

A.明茨伯格B.法约尔C.德鲁克D.韦伯8、在组织设计中,用来描述组织中各项工作标准化以及员工行为受规则和程序约束程度的变量或要素是()。

A.工作专门化 B.正规化C.管理跨度D.部门化9、某电器公司决定采取收购方式进入家用空调产业,以分散经营风险,从战略层次或类型的角度看,该战略属于()。

A.公司层战略 B.事业层战略 C.职能层战略 D.技术运作层战略10、当态度之间以及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任何不协调或不一致时,我们称之为()。

A.态度紊乱 B.认知失调C.知觉混乱D.晕轮效应二、名词解释11、组织文化12、程序化决策13、管理技能14、创造力(Creativity)与创新(Innovation)15、无边界组织16、职权(Authority)与授权(Power)17、差别化战略18、领导三、简答题19、为什么玻璃天花板效应对女性和少数群体是一种障碍?20、比较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

2021年读书笔记《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

2021年读书笔记《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

读书笔记《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The Subject is Organizations; The verb is Organizing.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环境、战略与目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人员、工作与技术。

基于不同的本体论,形成的三个主要系统视角理性系统、自然系统、与开放系统。

生存智慧既不属于基础研究,也不属于应用研究,而属于人文的知识。

当然,也可以算作组织文化的个性化的一部分。

理性系统的四个主要思路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行政理论、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以及西蒙的行政行为理论。

自然系统的社会共识派的四种主要学派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巴纳德的协作系统论、塞尔兹尼克的制度论思路、帕森斯的AGIL模型。

除此外,还有社会冲突模型。

开放系统的三个流派系统设计学派、权变理论、维克的组织模型。

专业人士的组织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现代化带来的一个人文与社会意义上的变革是,在各个领域中,临时契约都在取代永久制度,从专业服务到情感、两性关系、文化、家庭、国际事务与政治活动——J·F·利奥塔德,1989。

----(这其实背后隐含了两种变化,人的物化与时间节奏的快速化)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的边界非常模糊,这包括了劳动力的模糊与任务职责的模糊。

腐败问题是所有组织的共同问题,不仅仅在公共组织中,也存在在私人企业中。

私人企业在反腐的问题上,缺乏足够的法律工具与执行工具。

组织决策并非制度安排上的决策程序,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其正确的决策往往需要将所有的参与者与利害相关者都纳入考虑范畴。

设定目标是一回事,动员力量实施目标是另一回事。

从更加常见的情况来看,落实政策的难度要大于制定政策的难度。

管理好与其他组织的关系是组织的重要任务。

交易成本经济学家的“制造还是购买”抉择,认为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揭示了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但是这忽略了文化与社会因素。

从单一组织向更大范围的社会系统转变,诞生了新的范式——群落生态学和新制度主义。

组织理论期末考试归纳

组织理论期末考试归纳

组织理论期末考试归纳第一篇:组织理论期末考试归纳西蒙理性行政模型:1、实证主义的观点:力图构建一种建立在实证主义认识论和对组织生活的工具理性阐释上的综合理性组织理论持这种观点的行政理论是以效率为首要目标的2、理性的概念:行政组织理论的基础是理性这一基础概念西蒙的理论前提:人类个体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西蒙的理性观是关注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理性=效率3、个人行为:关注复杂组织中的个人行为,并探讨如何使个人与理性系统所要求的行为方式更加接近,个人必须根据组织的利益来做决定,组织被看作一个决策系统,认为每一个个体成员都有一个接受区间在这个区间内,下级愿意接受上街的决定4、行政人:组织的价值观可能会取代个人的价值观,组织可以通过决策过程代替个人的判断,一旦这种情况发生,经济人会被行政人取代,行政人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是决策的价值前提,实现组织理性的代价是个人的自主权,如果组织成员与领导者的价值观一致,那么服从权威者的命令不仅是有效率的而且是理性的1行政人只具有有限理性,但他必须寻求理性的组织行动注:○2行政人与经济人一样都尽可能的追求效用的最大化○3为消除人类非理性的负面影响,组织要将其理性标准强加于个○人组织中的人本主义主题:人本主义满足了效率、变革、人性的需求代表阿吉里斯《人格与组织》:(在于提高个人的心理成熟度)1、2、3、4、巴纳德的非正式组织:组织的维持依赖于对人的动机的理解,而不是权威的正式结构的设计,正式组织在非正式组织中产生,它对非正式组织来说是必要的,而非正式组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又创造了非正式组织,并且需要非正式组织霍桑实验:麦格雷戈的XY理论:新公共行政:对理性模型与人本主义的超越:新公共行政的学术运动新公共行政指出了传统公共行政的弊端但是没有提出自己的独特的研究方法(作者登哈特认为)明诺布鲁克会议的观点:从一开始,其象征意义就大于其真实意义,将个人的需求与组织的需求融合与协调好的管理应当是以现实为中心的领导大多数组织的发展会受干预者的影响当管理者必须处理好信奉的理论与使用的理论关系但是其提出的很多要求还是很棘手的政治与行政:认为政治与行政二分是不切实际的,主张行政人员“应该”制定政策。

南开大学管理学概论(含答案)

南开大学管理学概论(含答案)

“管理学概论〞课程复习资料考试试题类型考核知识点一、判断题;二、填空题;三、简答题;四、论述题详见括号内之内容。

括号内以“/〞分隔为两局部,“/〞前为考核知识点所在教材的页码,“/〞后为考核知识点所在教材的章与节。

例“102/3-1〞指此考核知识点见教材第102页、第三章第一节有关内容。

一、判断题01.管理是“协调〞,是“带着〞人们去实现目标,绝不是把人“管住〞。

02.管理活动既追求效果,又追求效率。

03.效率意味着选择“做正确的事〞,效果那么是指“正确地做事〞。

04.有效的管理就是要“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情〞。

05.现实中的管理活动是严格地按照方案、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的顺序来进行的。

06.组织中的各项管理活动在时间上彼此并不重叠,在空间上相互交融在一起。

07.管理者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只从事某一特定的管理职能。

08.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根本观点。

09.人们的集体活动要卓有成效,首先必须明确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完成这些目标必须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案。

10.方案用一个字来说就是“谋〞,谋你所追求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等。

11.方案就是预先决定要做什么、如何去做、何时何地去做和由谁来做。

12.方案活动是连接可能与现实、今天与明天、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13.通过方案活动,那些本来不一定能够实现的事情变得有可能实现,有可能变糟的事情得以向好的方向转化。

14.方案不是万能的,再周密的方案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干扰,但如果不进行方案,许多事情的开展就只有听之任之了。

15.未来的不确定和瞬息万变使得领导成为管理的必不可少的活动。

16.领导活动旨在以目标明确的共同努力来代替互不协作的分散活动,以均匀一致的工作流程来代替缺乏协调的随意行动,以深思熟虑的决策来代替仓促草率的判断。

17.决策管理便是对组织的战略进行系统的分析、制定、实施和调整的过程18.明确组织的使命与愿景是战略方案的起点。

使命与愿景表达了组织的根本定位和开展方向,是指引组织各项活动的航标。

无边界组织中企业组织结构改革的新模式.doc

无边界组织中企业组织结构改革的新模式.doc

无边界组织中企业组织结构改革的新模式。

无边界组织:企业组织结构改革的新模式在王松涛XXXX早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到来,企业竞争不再是在单一地区进行,而是以世界为竞争舞台。

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寻找市场,增加产量和地区税收差异以及金融风险来配置资本,根据不同地区的技术发展特点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营需要合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

因此,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已经从稳定变得极其多变和不可预测。

企业界和理论界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形式来改造企业组织。

它能快速满足客户需求,灵活工作,整合各种资源,不断创新,提高组织的综合竞争力和适应性。

一、无边界组织的形成及其内涵传统组织设计理论正式产生并盛行。

人们普遍认为,在19世纪后期和XXXX后期,形成了一大批新的组织结构模式——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并通过理论分析和管理实践证明是最有效的。

在王松涛XXXX早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到来,企业竞争不再是在单一地区进行,而是以世界为竞争舞台。

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寻找市场,增加产量和地区税收差异以及金融风险来配置资本,根据不同地区的技术发展特点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营需要合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

因此,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已经从稳定变得极其多变和不可预测。

企业界和理论界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形式来改造企业组织。

它能快速满足客户需求,灵活工作,整合各种资源,不断创新,提高组织的综合竞争力和适应性。

一、无边界组织的形成及其内涵传统组织设计理论正式产生并盛行。

人们普遍认为,在19世纪末和XXXX时代结束时,形成了大量的组织结构,这些结构被理论分析和管理实践证明是最有效的:基于专业化的分工;采用严格的等级结构;大规模;高度集中、标准化和复杂化;职责是固定和明确的;与外部环境的竞争大于合作。

他们的共同前提是假设外部环境是稳定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时空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组织机构的种种边界壁垒阻隔了信息流通,造成信息不对称,形成了政府机构的话语霸权,从而造成了政府机构臃肿、僵化以及行政成本增高。

因此要打破上下边界、水平边界、地理边界和外部边界等四个边界以实现行政职能的优化、政府绩效提升、服务性能突出和组织体制的整合,从而真正回归政府的公共理性。

无边界组织理论(1) 核心概念的涵义
1.1 大部门体制:大部门体制的涵义:所谓大部门体制,或者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

一方面可以精简政府机构,最大限度地避免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和权限冲突,简化公务手续;另一方面也可减少横向协调困难,裁撤议事协调机构,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从而有利于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要求的现代化政府体制。

1.2 无边界组织理论
(1)概念:无边界组织是通用电气的前任CE0杰克韦尔奇首创的一个概念。

他提出公司应该将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障碍全部消除。

无边界组织原理是受生物学的启发而产生的,认为企业组织就像生物有机体一样,存在各种隔膜使之具有外形或界定。

虽然生物体的这些隔膜有足够的结构和强度,但是并不妨碍食物、血液、氧气、化学物质畅通无阻地穿过。

无边界组织原理认为:信息、资源、构想及能量也应该能够快速便捷地穿越企业的“隔膜”。

所谓无边界组织是指其横向的、纵向的或外部的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组织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一种政府组织机构设计。

在今天的环境中要最有效地运作,就必须保持灵活性和非结构化。

政府机构无边界组织力图取缔指挥链,保持合适的管理跨度,以授权的团队取代由各个门类划分的部门。

(2)无边界组织的内涵:无边界组织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无边界组织可以是超组织形式。

凡是存在边界模糊化和渗透性强的组织都可称为无边界组织;②无边界组织并不是没有边界的组织,并非对所有边界的绝对否定而是消除边界的刚性;③边界的模糊性使无边界组织更易于信息,资源及能量的渗透扩散。

无边界组织将传统组织中的刚性边界模糊化,这种模糊化的边界既能将各成员区分,又能够使信息、资源、构想及能量快捷便利地在各成员之间流动,促进各项工作在组织中顺利展开和完成,从而使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己远远超过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④无边界组织强调速度、弹性、整合和创新。

无边界组织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员工做弹性的工作,经常的变换工作和岗位,持续的学习新技能,依据特定的需要,整合不同的员工和部门,更加强调流程而不是单独的专业化,无边界组织还形成机制、培养氛围以鼓励创新和变革;⑤无边界组织边界的多样性决定了它形式的多样性和不固定性。

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减少管理层形成扁平化组织;它可以根据特定的目的将职能部门以某种特定的方式重新汇合,形成多功能团队;它可以与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政府形成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的各种跨组织形式。

无边界组织理论(2) 大部制机构设置的动因
2.1 大部制机构设置的可能性
(1)大部制未来的关怀和价值取向:
本次大部制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围绕政府的职能转变和厘清部门职责的关系来探索实行部门有机统一。

职能调转、整合,责任明确和关系理顺都是以构建服务型政府总体目标为发展向度的。

也就是它追求的是建设以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价值取向。

政府职能将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意味着政府官员行政理念和行为从部门利益化到公共性为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型。

显然,这一改变将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需要,使政府权力得以规范,从而真正回归当下政府的公共理性。

(2)大部制对于以往改革试点的经验总结、反思和提升:
本次大部制改革是对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和一些地方改革试点的经验总结、反思和提升。

随着计划经济解体和市场经济确立,政府部门必然进行调整。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行了五次政府机构改革。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干部年轻化;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1993年进行了旨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政府机构改革;鉴于当时机构设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1998年中央人民政府实施了2008年之前涉及面最广、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机构改革。

旨在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目标是: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

改革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改革目标是,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新阶段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无论是目标的确立还是路径的选择, 都需要从新的历史起点思考和分析。

湖北省随州市于2000年开全国之先河进行了大部制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1年,深圳市罗湖区的行政体制改革方案就主张决策权和执行权的严格划分,并加强监督权。

2002年,深圳是政府的改革方案中提出,根据大行业、大系统原则,设置大文教、大交通、大经济、大卫生等机构,同时设计若干决策局、执行局、监督局。

2007年4份,浙江富阳就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索和创新,构建起了“4+13”的运作机制。

①这种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立足于打破行业界限、部门分隔的弊端,削除政策条块分割、多头分散的现象。

这与中央提出的“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的改革思路相一致。

除了以上试点,四川成都、江苏镇江市、长株潭城市群、长三角地区等区域管理体制改革及其他省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积累了一些有关大部制改革的经验。

(3)国外大部制改革成功经验的示范性效应:西方发达国家在大部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精神成果和文化财富为我们提供了示范性效应。

有许多国家的政府内部结构优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英国共合并了21个部,组成5个超级大部。

1978年,澳大利亚的机构改革,将整个中央政府的部的数量从28个减少到18个。

2001年1月,日本将原有的1府(总理府)22省厅合并成1府(内阁府)12省厅。

在其他西方国家,联邦和中央的部门原则上不超过20个,如美国部级机构有15个,德国14个,法国18个,加拿大19个,西班牙15个,韩国18个,新加坡15个。

这些国家政府机构的设置和管理的历史也非常悠久, 其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2.2 大部制组织机构设置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建设的配套措施: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比较高,公共治理结构比较合理,必然会明显提高行政效率。

然而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是一个基本现实。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宏观调控职能必然有优化简洁明晰的组织结构与之适应;同样,庞大臃肿的结构下必然有冗繁的事无巨细的职能,层级较少组织精简的结构下必然有分工明确的宏观调控职能。

根据计划经济的特点, 政府采用垂直方式进行管理, 而且分工很细, 每个部门只管理特定的行政事务, 对经济的干预很大。

而市场经济则要求各生产要素之间按照市场规律自由流动, 合理配置, 很多事务的管理不再相互独立, 而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

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政府决策必须没有明晰的行为边界,这就不可避免地在实践中造成经济体制与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所以,市场经济的配套措施是行政体制的改革提上日程就成了当即所需。

(2)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我国社会在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就业与再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以及利益表达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当前, 公共服务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不到位之间的矛盾对建立公共服务体制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现实要求。

随着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和不同利益主体的出现, 合理、正当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开始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公共需求。

所以重构、重组公共服务供给行政体制对化解社会矛盾和建立和谐社会有着突出意义。

(3)行政机构改革的内在需求:我国现行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具体表现为:机构设置细节过多、机构重叠、管理对象与管理事务重叠、协调困难、政出多门以及权限冲突严重。

这就导致政府职能交叉、职能转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效率低下、权责脱节、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完善;对行政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依然存在。

因此,回归合理的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改革的现实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