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生态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

合集下载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一、引言环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共识,对于各国而言,构建一个可持续的环境发展模式是当务之急。

然而,如何准确评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程度,指导政策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并按类划分章节进行详细解析。

二、生态环境保护指标1. 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自然资源是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衡量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例如,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等指标可以客观衡量资源利用的效益,促使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是评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评估生态系统健康可以采用较多指标,如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比例、水质指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弹性,有助于科学评估环境的可持续性。

三、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指标1. 工业污染治理指标工业污染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工业污染治理。

通过制定和监测一些有效的指标,如废水排放标准、废气排放标准等,可以衡量工业污染的控制效果,推动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和环境管理措施,实现绿色发展。

2. 城市环境治理指标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但也是环境问题集中的地区。

通过评估城市环境治理指标,如空气污染物浓度、噪音污染指数、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等,可以了解城市环境污染程度,引导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指标1. 环境教育覆盖率指标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通过评估环境教育覆盖率指标,如环境教育课程普及率、环保知识普及率等,可以了解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程度,推动环境教育的普及和加强。

2. 环境公众参与指标公众参与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式,通过评估环境公众参与指标,如环境影响评估参与率、环境法律诉讼率等,可以了解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程度,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参与度和话语权。

淮河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的实施与存在问题分析

淮河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的实施与存在问题分析
站 点 的河 流 , 过 可 以接 受 的水 文 技术 获 得 。公 式 为 : 通
湿周 , 对非 临界 区域 的栖息地提供足够 的保护的假定。 通过
建 立 湿周 与流 量 的关 系 曲线 , 由 曲线上 的 临界 点 确 定 MEF IR,一般适合 于在宏 观水资源管理 中确定最小 生态需
水生态保护 l 《
淮 流 重 河健 评 试 工 的施 存 问 分 河 域 要 湖 康 估 点 作 实 与 在 题 析
舒 卫先


韦翠珍
( 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河 流湖泊 系统是人类 的生命线 ,更 以其特殊的空间异 质性 为数以百万计 的物种提供 了栖息地 ,是 自然界最重要
的 生态 系统 之 一 。
时需要 2 0世 纪 8 0年代 ,甚 至 5 一 0年代 的监测 O6
重金 属污染状 况
大型 无 脊椎 动物 生物
完 整 性 指数
富营养状 况
浮 游植 物 数 量
浮 游 动 物 生物 损 失 指 数
数据作为基准值 , 但这些数据 收集很 困难 , 的缺 有 失, 为最后 的健康评估 带来 了不确定性。鱼类 生物
24进 度 问题 .
河 流健康评估 中的流量过程 变异程 度 (D) F 指标 的评 估需要根据实测 月径 流量进行径流还原计算 。 目前可行的 办法是利用各地水 资源公 报 ,但要 到次 年的 9月份左 右才 有相关数据和公 报 ,因此 在次年 3月份 以前 完成 此项 指标 的评估存在很大困难 。湖泊健康评估 中入 湖流量 变异程度 (F 指标也是如此 , ID) 而且涉及入湖 的多条河流 , 难度更大 。
年均天然径流量的百分率 , 可用于 陕速估算河流生态流量。

五、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

五、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

国家战略视野下的淮河生态经济带经过60余年的持续治理,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航运、供水、发电等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减灾兴利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水利在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保障供水和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随着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淮河治理和保护的任务愈加艰巨复杂。

目前,我国经济实力已经具备了根治与开发淮河的基础条件,让淮河流域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不仅是淮河流域人民的迫切愿望,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工程。

一、淮河流域发展的基本情况淮河流域地处中国东中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流域面积约27万平方千米。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老鸦叉,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全长约1000千米(其中河南省境内约364千米、安徽省境内约436千米、江苏省境内约200千米)。

长期以来,淮河水患未能根除,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育程度不高,生态环境压力大,是我国中东部地区“发展洼地”。

图1 淮河流经区域图图2 淮河生态经济带区位图1.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自然灾害频发。

淮河流域降雨就发生洪涝灾害,汛期一过就无水可用,水多水少矛盾十分尖锐。

河流上游落差大,中下游落差小,蚌埠淮河河床海拔低于洪泽湖湖面2-3米,淮安市地面海拔低于洪泽湖湖底3米左右,洪泽湖洪水调蓄功能越来越小,汛期对下游安全威胁越来越大。

仅20世纪以来,就发生了1931年、1954年、1991年等十余次特大洪水,直至2007年仍炸坝泄洪。

表1 淮河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2.具有良好耕作条件,农业生产潜力巨大。

淮河流域粮食产量已占全国17%,商品粮占全国25%。

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3000多万。

据测算,若能将沿淮设置的蓄洪区、滞洪区利用起来,加上“淮三角”地区的滩涂,可新增稳产高产粮田1000-3000万亩。

3.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展基础较好。

由于上苍的眷顾,淮河两岸有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紧缺”矿产资源。

盐城高质量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的路径

盐城高质量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的路径

盐城高质量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的路径发布时间:2021-01-20T14:51:20.18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作者:蔡爱军[导读] 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盐城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中共盐城市委党校江苏盐城 224007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盐城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十四五”期间,盐城应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把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深度对接融合,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找准发展定位,夯实发展基础,放大自身优势,加快把盐城打造成淮河生态经济带名副其实的高质量出海门户。

一、盐城在整个淮河生态经济带中的战略定位(一)辐射淮河流域门户城市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淮河生态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叠加历史机遇,以港口建设为重点,齐头推进公路、铁路、港口、航运、空运等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不断完善集疏运体系和服务体系,协调推进河海互联互通,重点打造淮河流域综合交通枢纽、淮河流域商贸物流集散基地、淮河流域开发开放前沿、淮河流域文化旅游集散中心、淮河流域现代生产服务基地。

(二)面向淮河流域创新活力新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聚焦现代钢铁、现代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创新生态为基础的全面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通过促进各类主体创新发展,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高科技企业聚集高地;通过提升城市聚才留才能力,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创新创业人才高地;通过深化区域协同创新,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能级科创平台高地;通过统筹整合要素资源,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最优创新生态高地。

(三)淮河流域高品质历史文化旅游新城紧扣“走向前列”的目标定位,以更高的标准、开放的视野、创新的办法,围绕“人之杰”、“海之阔”、“绿之韵”、“水之灵”四大主题,整合农耕文明资源,创新发展乡村旅游形态,奋力推动旅游发展提档升级,奋力开创旅游发展新局面,真正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战略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把盐城打造成淮河流域独具魅力的旅游文化名城。

改革开放40年淮滨的变迁

改革开放40年淮滨的变迁

智库时代 ·139·智库观察改革开放40年淮滨的变迁刘中怀(中共淮滨县委党校,河南信阳 464000)摘要:淮滨因淮水而立县,建县60多年间共发生大小洪涝灾害58次。

淮滨的历史就是一部与自然灾害顽强抗争的奋斗史,一部生生不息谋发展的创业史。

改革开放让淮滨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

关键词:改革;变迁;淮滨中图分类号:F407.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5-0139-002改革开放以来,淮滨也不再是40年前水患严重的受灾县的模样,几乎与淮河水一样源远流长的淮滨县造船业及港口,近年已完成了从传统造船模式向现代化港口的历史嬗变,淮滨也小码头集镇,到造船业崛起,再到临港经济,今天已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大发展之中,改革开放的淮滨正阔步前进。

一、40年来淮滨临港经济的历史沿革淮滨港新中国成立前叫乌龙集,是个沿淮河左岸形成的水陆货物集散地。

过去陆路不发达,运输主要靠水路,乌龙集处于淮河上游,鄂、豫、皖三省交界地,淮河、洪河、白露河互联互通。

自古北面来的粮食、从南面大别山来的山货、从西面来的木材、瓷器、陶器都在乌龙集交易,然后装船运往淮河下游淮南、蚌埠及江苏、上海等地。

(一)20世纪60 - 80年代淮滨县航运发展高峰期1958年,信阳专区行政公署成立的“淮河航运人民公社”是淮河、洪河区域的船民最高行政组织,下辖各县为“大队”,淮滨港被编为“淮河航运人民公社淮滨一大队”,生产实行“统一货源、统一调度、统一估算”的三统管理。

1962年1月,淮河航运人民公社解散,“第一大队”改为“淮滨港船民公社”,1966年5月“淮滨港船民公社”改为“淮滨县船民公社”,隶属于淮滨县地方政府领导。

淮滨港在80年代末达到最繁华时期,信阳的珍珠砂,周边地市的红麻、菜籽、黄豆等油料产品通过淮滨水运至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淮南的煤炭,通过水路运输满足周边地区的需求,平顶山的焦炭通过水路运往浙江,此时的码头日吞吐量200吨左右。

淮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淮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淮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一、前言水是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物的生命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四大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资源污染及相应的生态环境等问题非常严重。

据水利部门检测,中国现有河流近二分之一的河段受到污染,十分之一的河段污染严重至已失去使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城市更加需要有高质量的水作保证。

而到目前为止,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约有一半以上城市缺水。

黄淮海流域人口占全国的33.7%,但年人均水资源量只有517m3,已趋于国际上认可的水危机地区年平均500 m3的界限。

其中淮河流域是中国的生产粮食产区之一,养育着中国近13%的人口,是各大流域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流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淮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就是中国水资源问题的缩影。

研究淮河的水资源问题对中国其他流域水资源的问题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现状分析(一)水资源概况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这句话说的是淮河流域曾经是中国十分富饶的地区。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中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之间,位于东经112°~121°、北纬31°~36°之间,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淮阳运河及泰运河南堤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与黄河流域、山东半岛毗邻。

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5省40个地级市,全长1000km,总落差1000m,流域面积共26.9万km2,是我国5大河流之一。

夏热多雨、东寒晴燥、秋旱少雨,冷暖和旱涝的转变很突出。

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828.47亿m3,但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1.4%,世界的6.8%。

(二)水资源主要问题1.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率低淮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率已达53%,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合理限度40%,而且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加大,开发成本增加。

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经济区域之一,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与污染,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护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在淮河流域,不同省份之间存在着生态环境利益的分歧与冲突,个别省份为了经济发展可能会牺牲部分生态环境,而对其他省份造成影响。

建立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有效地协调各省份之间的利益关系,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当前,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依然堪忧,水体污染、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仍然严重。

通过研究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为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借助补偿机制,可以激励各省份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全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结束】.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经济增长。

通过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和运作方式,深入挖掘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方案。

结合实施路径和措施,以及政策建议,为实现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提供可行性建议。

研究目的还在于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未来深入探讨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字数:120】1.3 研究意义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支撑区之一,保护淮河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保障生态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有助于促进各省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互利共赢,增强共建生态文明的共识和合作意识。

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态环境效益,推动绿色发展,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实现。

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淮河中国第三大河流和历史文化沿线

淮河中国第三大河流和历史文化沿线

淮河中国第三大河流和历史文化沿线淮河:中国第三大河流和历史文化沿线淮河,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是中国第三大河流。

它源自山东省的石成山,穿越安徽,河南和江苏三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淮河流域地势平坦,河水丰富,因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繁华地区之一。

沿着淮河流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景观,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一、自然美景淮河流域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有着丰富的自然美景。

首先,淮河流域平坦开阔,河水湍急,河岸两侧常年绿意盎然,构成一道壮丽的景色。

其次,淮河周边的乡村风光也别具一格,民俗风情浓郁,古朴典雅的农田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

此外,淮河流域还有大片的湿地和湖泊,为大量鸟类提供了栖息地,吸引着许多鸟类爱好者前来观鸟。

总的来说,淮河流域的自然景观独特而多样化,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惊喜。

二、历史文化遗产除了自然美景外,淮河流域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首先,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分布在这片土地上。

例如,安徽的阜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有着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景点。

其次,河南的周口,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淮河流域还有许多古代水利工程,如颍川大堤、淮安灌溉工程等,这些工程不仅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为当地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三、生态环境保护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一直备受关注。

淮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

为了保护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加强水资源调配、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环境监测等。

通过这些措施,得以保护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小结:淮河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其流域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美景。

淮河流域的独特景观和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也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确保淮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批复淮河汉江建生态经济带

国务院批复淮河汉江建生态经济带

城市2018.19-20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要求着力改善淮河和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河是我国第三大河,流经中东部五省40个地市、181个县(市),作为连接中东部的走廊,是不可替代的中原枢纽和战略要塞。

2011年,淮安市谋划提出以淮河干流为先导区,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把淮河变成一条造福两岸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黄金水道、产业大道和生态廊道的总体构想。

2012年,淮安委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开展“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先导区”课题研究。

随着研究逐步深入,沿淮蚌埠、信阳等地相继加入委托,课题名称更改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

课题组用一年多时间进行实地调研,掌握了国务院批复淮河汉江建生态经济带□本刊记者颜彭莉10月17日,从空中俯拍,淮安市古淮河生态园呈现出秋天的诗意。

80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o n o m yE大量数据材料,最终形成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2013-2030)》。

报告提出了四大构想:一是建设国家第三条出海黄金水道。

通过构建淮河经济带,统筹规划淮河干线航道及重要支流航道的整治工程,疏通淮河直接入海航道,将淮河打造成一条惠及整个流域的黄金水道,带动整个流域经济融入全球航运体系与供应链。

二是打造我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

可以将淮河流域建设成为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中国特色非石油路线的烯烃产业集群,金属、化工、凹土、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特色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三是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淮河流域是我国东部与中部的连接桥梁、南方与北方的过渡地带,也是唯一缺少国家层面全流域整体发展战略的区域,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可以弥补这个空缺。

实现长三角经济区、沿海经济开发区、皖江经济带和中原经济区的有效对接,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中部崛起,促进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

四是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特色产业+旅游”助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特色产业+旅游”助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特色产业+旅游”助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是指基于淮河流域地理环境的优势和资源禀赋,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环保等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近年来,我国淮河流域地区正积极探索“特色产业+旅游”的发展路径,将产业和旅游相结合,助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一、特色产业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特色产业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支撑,而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环保等产业又是该地区的特色产业。

淮河流域地区的农业资源丰富,包括水稻、小麦、棉花、果树、渔业等,形成了区域性的农业产业链。

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良好,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适宜开展生态旅游业。

淮河流域地区也面临着生态环保的重大挑战,因此有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

一方面,淮河生态经济带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产业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地区经济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特色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当地居民就业,改善农民收入,提升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有效保护和修复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旅游产业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支撑,尤其是生态旅游产业。

淮河流域地区的自然风光独特,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如古老的运河、丰富的湿地生态、多样的民俗文化等,深受游客喜爱。

近年来,这一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生态旅游是该地区的旅游特色之一。

通过挖掘和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开展生态旅游产品和项目,如湿地公园、生态农庄、田园风光区等,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娱乐和体验,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淮河生态经济带还可以发展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

在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和乡村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农家乐、情趣园、亲子游等项目,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种回归自然、放松心情的休闲方式。

这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还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

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

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淮河流域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然而,长期以来,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存在着许多挑战。

为了实现淮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难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淮河流域水资源的供给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

全流域的降水分布非常不均匀,且夏季多雨,冬季干旱,导致了水资源的季节性不均衡。

其次,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的利用率仍然较低。

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效率低下,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为解决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水资源的调配。

通过建设水库、涵洞以及水利工程,将湖泊和大江大河的水资源进行调度和利用,以便在干旱季节能够更好地供应水资源。

其次,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

引进滴灌、喷灌等现代化农业灌溉方式,减少农业用水量,同时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农田浇水进行时间和定量的合理安排,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除了水资源管理外,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需要得到综合治理。

淮河流域的水质和水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工业排放、农业农药和家庭废水的不合理处理。

为此,应该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的排放,建立农田面源污染的治理制度,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此外,流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还需要注重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是淮河流域的天然水源涵养区和重要生态屏障。

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划定生态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加强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同时,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对湿地的过度利用,加强对湿地进行科学管理。

综上所述,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当下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加强水资源调配、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环境监管以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实现淮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流域的经济和生态安全。

把加快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作为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战略支点

把加快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作为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战略支点

展领 导小组的领导下 , 在经 国务院批准 的总体规
划指 导下 , 负 责 制 定 和 实 施 专 项 的开 发 建 设 规
5 .组建 淮河开 发 集 团公 司。 由 中央 和 沿 淮 各 省 国资 委 、 中国交通 投 资集 团公 司 、 神华 集 团、 中化集 团、 中粮 集 团等 国有 企 业 出资 , 组 建 股 份
锯衙 研宪考 考2 0 1 4年第3 期( 总第2 5 6 3 期)
基地 为依托 , 保 障 国 家粮 食 安 全 ; 以千 里 淮 堤 为
主线 , 建 设 黄 金 旅 游 线。 努 力 把 流 域 建 设 成 地
汇处建 立 水运 立交 等 , 可使 万吨 级船 从 滨 海行 至
蚌埠 , 万吨级船 队至河南息县和周 口。在滨海兴
牵引作用 。
三 、把 防 洪 、 灌溉 、 航运 结 合 起来 。 打
造 中 国 第 三 条 出 海 黄 金 水 道
四 、沿 河 建 设 公 、 铁、 空、 管 等 现 代 综
合运输体 系。 促 进 沿 岸 地 区 经 济 一 体 化
发 展
历 史上 淮河 治理 主 要从 防洪 出发 , 较少 考 虑
划, 组 织 多项工 程 的招 投 标 和 施 工 进 度 、 质量 的 全 过程 监 管 , 负 责建 设 资 金 的筹 集 、 使 用 和 贷款 本 息偿 还 。
源 向立体 能源 、 由传 统 能源 向现 代 能源 的 转变 。
部 分 农 田成为 可灌溉 农 田。
3 .恢复淮河直接入海 的历史, 建设 第三条
出海黄 金 水道 。 建 设 若 干船 闸 , 分段蓄水, 形 成

个 千里 河川 式 水 库 ; 将 盱 眙段 航 道 裁 弯 取 直 ;

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表规划纲要

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表规划纲要

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表规划纲要打造绿色生态廊道把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探索流域综合治理新模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重要生态廊道,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第一节、建设沿淮生态屏障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和沂沭泗河生态走廊。

统筹考虑人口集聚、产业布局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约束下适度规划产业,创新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以保障南水北调东线水质为目标,推进调水工程沿线环境治理,加强淮河干流和洪泽湖、骆马湖、高邮湖、白马湖、南四湖等河湖的生态保护,加强流域污染综合防治,提升南水北调东线生态净化能力和涵养功能,把淮河干流和沂沭泗河沿线建设成为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的生态走廊。

打造沿海滩涂湿地生态走廊。

加大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加强苏北沿海重要渔业水域保护。

完善盐城沿海滩涂湿地保育工作,提升“蓝色国土”生态功能。

加强海域滩涂污染综合防治,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和排污强度,强化陆海污染源头防治,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严控自然岸线保有率,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支持建设海域无人机监管应用基地,实现对东海海区海域、沿海滩涂湿地无人机常态化监测。

提升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生态保育功能。

大力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构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为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流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伏牛山生态区要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区水土流失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

桐柏山生态区要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混交林比例,提高林地生产力。

加强南湾水库、出山店水库水源涵养和保护,打造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

大别山生态区要建立原物种就地保护基地,加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及监控体系,增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淮河调研报告

淮河调研报告

淮河调研报告《淮河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淮河作为中国境内第五大河流,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及社会状况,我们进行了淮河调研,以期为当地的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研内容1. 淮河流域生态环境调查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和资料搜集,了解了淮河流域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生态系统状况、水质情况和生物多样性等情况。

发现淮河流域存在着水域污染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2. 河流治理及保护措施调查调研了淮河流域的治理及保护措施,包括政府和企业在治理水域污染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投入和实施情况。

3. 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我们调研了淮河流域沿岸城镇和村落的经济状况、产业发展情况、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当地政府的规划和政策支持情况。

三、调研结果及发现1. 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淮河流域水质普遍较差,部分地区存在污染严重的情况。

水域周边生态系统状况不容乐观,生物多样性较为贫乏。

2. 河流治理及保护措施尽管政府和企业在治理水域污染和生态保护方面有所投入和努力,但治理效果有限,还需要加大力度和加强监管。

3.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淮河流域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明显。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资源消耗过快、生态破坏和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四、建议与展望1. 加强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污染,改善水域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

2. 加大对淮河流域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投入和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提高治理和保护效率。

3.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淮河流域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任务。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研,为淮河流域的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支持。

淮河流域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定位及管理政策

淮河流域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定位及管理政策

淮河流域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定位及管理政策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soilandwater10SSanalysis,combinedwiththecharacteristicsofsoilerosioninHuaihebasin,wehavetheecologicalfunctionof8kind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ofwaterconservation,soilconservation,sandfixation,farmlandprotection,waterqualitymaintenance,habitatmaintenance,floodwaterstorage,shorelineprotection.Theresultsaleasfollows:(1)YiInengMountainhillysoilconservationandwaterconservationarea;(2)heYisMsifiverlowerreachespiedmontplainfarmlandprotectionandsoilconservationarea;(3)YellowRiverfloodplain、^,indsandfixationandfarmlandprotectionarea;(4)FuniuMountainhillssoilpreventionandconservationandwaterconservationarea;(5)FuniuMountainpiedmontplainsoilconservationarea;(6)Huaibeiplainfarmlandprotectionarea;(7)TlleTongbai-DabieMountainshillssoilconservationandwaterconservationarea;(8)TheSouthBankofmiddlereachespiedmontsoilconservationandfarmlandprotectionarea;(9)Thehuaihefiver’Sdownstreamplainfarmlandprotectionarea;(10)Huaihaihillysoilconservationarea;(11)Jianghuaihillysoilconservationarea3.Th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onthemanagement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andecologicalfunctionzoningofdifferentsoilandwaterconservationCombinedwiththecharacteristicsofHuaihebasin,wehavedividedHuaihebasinintodifferenttypesandlocatedtheecologicalfunctio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Thenweanalyzedthecharacteristicsofeachtypeofecologicalenvironmentandexistingproblems.Wehaveputforwardrelativepolicysuggestionstotheaboveaspectsontheaspectoftheenvironmentofecologicalgovernanc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andproductionandconstructionsupervisio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SOthatitCanprovidesupportservicesfortheecologicalconstructionandeconomicandsocialsustainabledevelopment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inHuaihebasin.Keywords:regionalizatio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ecologicalfunction;soilandwaterconservation;countermeasures;HuaiheBasin淮河流域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定位及管理政策次提出”生态区”的概念,以此作为划分单位为进行生态区划奠定了理论基础(OmemikJM.,1987)。

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引言淮河生态经济带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对于保障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的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一、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生态环境现状淮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之一,但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水资源过度开发、水体污染、土地沙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给生态经济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生态环境现状非常严峻,急需建立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来保护生态环境,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1. 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淮河流域横跨多个省份,生态环境问题不能通过单一地区的努力解决。

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而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建立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为各省份提供合作保障,共同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生态环境改善。

2. 生态补偿是经济发展的需要生态补偿不仅是对于环境破坏的弥补,也是对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行的GDP考核制度过于强调经济增长,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而建立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使各省份在经济发展的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三、建立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1. 公平原则建立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需要遵循公平原则,即根据各省份的生态环境贡献和受益情况确定补偿标准和方式,避免因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导致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不均衡的问题。

2. 优先原则建立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应当遵循优先原则,即重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地区,优先补偿这些地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成本,保障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3. 可持续原则建立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补偿过程中注重资源的可再生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确保地区的长期发展。

淮滨县淮河生态经济带情况汇报

淮滨县淮河生态经济带情况汇报

淮滨县淮河生态经济带情况汇报一、基本情况淮河生态经济带最早由江苏淮安市发起,2012年上半年,江苏宏观经济研究所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担“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先导区”、“淮河生态走廊”研究课题,随着研究逐步深入,沿淮信阳、盐城、淮南等地相继加入委托,课题名称更改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

目前规划中的淮河生态经济带涉及苏、鲁、皖、豫、鄂五省,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亿人。

规划的核心是打破行政区划藩篱,依托淮河发展流域经济带,即通过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淮安、蚌埠、信阳三个核心城市的迅速崛起,三个核心城市带动十几个县级城市的发展,进而形成“一带三核多节点”的空间结构格局,使之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通过规划的实施,淮河将成为中国第三条黄金水道,将来有可能成为货运量超过珠江、仅次于长江的黄金水道;淮河生态经济带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淮河生态经济带将成为支撑改革开放第四个十年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二、进展情况2012年7月上旬,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所院长顾为东一行七人在省、市发改委领导陪同下,首次来到淮滨调研。

2013年4月中旬和5月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共中央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一行先后两次来淮调研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并提出要通过淮河经济带的构建,使淮河成为继珠江和长江之后的中国第三个通海的黄金水道,使淮河经济带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之后的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同时也成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第四个十年的经济增长极的规划构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组织开展了“淮河生态经济走廊”战略规划研究,现已初步成稿,准备向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通报,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

淮河生态经济带原规划为“一带双核多节点”,即只有淮安、蚌埠两个重要节点而未考虑将信阳纳入“节点”之中,在2012年7月来淮调研时,我县及时扑捉到“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的重大机遇及战略意义,积极向调研组建议将信阳市纳入到重要“节点”之中,县领导为此多次赴京汇报,最终于2012年10月30日,课题组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召开“淮河生态经济带中期成果”座谈会时,初步形成了“一带三核多节点”的战略构思。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强调经济增长需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资源利用效率相平衡。

然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准确评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并探讨其优缺点。

一、生态足迹分析法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它通过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人类活动所对生态系统的需求,来评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足迹分析法使用指标如生物生产力、人均碳足迹等来量化环境影响,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经济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压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然而,生态足迹分析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该方法只关注于环境影响,忽视了社会和经济因素的综合评估。

其次,生态足迹的计算方式会受到数据可获得性和信息完整性的限制。

因此,在使用生态足迹分析法时需注意其局限性。

二、综合评估指数法综合评估指数法是一种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

它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多个指标进行加权综合得出评估结果。

常用的综合评估指标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环境质量指数、社会公平指数等。

综合评估指数法的优点是可以较全面地评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并能够考虑多种因素的权衡。

然而,它的缺点是在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可能会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三、环境费用内部化方法环境费用内部化方法是一种通过将环境成本纳入经济活动中,鼓励经济主体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

该方法通过制定环境税收、排放许可证等政策手段,使企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内部化环境成本,并鼓励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环境费用内部化方法的优点是强调了经济活动的环境责任,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改善环境绩效。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监管成本高、政策实施难度大等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

四、社会经济学方法社会经济学方法是一种将经济学原理应用于可持续性评估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考虑经济活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评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

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

完善出口退税相关政策
10 月 8 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 务会议,确定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加快退税进 度的措施。从 2018 年 11 月 1 日起,按照结构 调整原则,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将现行货物出 口退税率为 15% 的和部分 13% 的提至 16% ; 9% 的提至 10%,其中部分提至 13% ;5% 的提 至 6%,部分提至 10%。进一步简化税制,退 税率由原来的七档减为五档。对信用评级高、 纳税记录好的出口企业简化手续、缩短退税 时间。
严禁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校园
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
10 月 12 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严禁商业 广告、商业活动进入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紧 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区域内中 小学校、幼儿园开展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排查 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商业广告活动,或利 用 中 小 学 生 和 幼 儿 的 教 材、教 辅 材 料、练 习 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者变相发 布广告等行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各 类“进校园”活动备案审核制度,对活动内容、 具体方案、举办单位和参加人员等进行严格 把关。
10 月 9 日,水利部印发《关于推动河长制 从“有名”到“有实”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管 好盛水的“盆”,集中开展全国河湖“清四乱” 专项行动。明确了清理“四乱”(乱占、乱采、 乱堆、乱建)的范围和标准,到 2019 年 7 月底 前完成专项行动任务,坚决清除存量。要护好 “盆”中的水,明确防范“水多”、防治“水少”、 整治“水脏”、减少“水浑”的具体要求,全面清 理影响行洪安全和水生态、水环境的各类经济 活动,从根子上解决当地突出水问题。
激发消费潜力六项重点任务
10 月 11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 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 年)》, 强调要依靠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 极培育重点消费领域细分市场,全面营造良 好消费环境,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方案 提出了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 完善促进实物消费结构升级的政策体系,加 快推进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建立 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优化促进居民消费

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2019·22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推动淮河流域一体化发展,既是实现我国东中部地区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沿淮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2018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标志着首个跨省域的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淮河流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东风”。

作为首提首推市,淮安积极推动《规划》落地实施,谋划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动探寻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的融入对接之路,力求实现多重战略叠加效应。

系统考量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置身全国、全省的大格局中系统考量,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对沿淮城市,而且对全省乃至全国区域发展大局的意义都极为重大。

放眼全国发展大局,有利于东中部地区经济融合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淮河作为我国的第三大河,横跨中东部地区豫皖苏鄂鲁五省40个地市、180余个县(市),辐射1.8亿人,流域内的人口密度5倍于全国平均水平。

综合分析人口、资源和国土面积等要素,淮河流域是当前我国潜力最大、起飞条件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规划》的批复实施,可以充分发挥淮河流域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强化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和南北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千里淮河打造成第三条“黄金水道”,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放眼全省区域布局,有利于解决苏北腹地缺少国家战略直接覆盖问题、推动江苏区域协调发展。

在全国经济版图,存在东中西不平衡的问题,在江苏也存在苏南、苏中和苏北不平衡的问题。

苏中、苏北8市中,有7市属于淮河生态经济带范畴,这一区域既是我省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所在。

《规划》的批复实施,破解了苏北腹地没有国家级重大发展战略直接支撑的问题,且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衔接,可以有效提升苏北腹地的要素吸引力、产业集聚力和市场竞争力,进而带动整个苏中苏北地区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4期扫一扫看全文基金项目: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重点项目《淮河生态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及其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SKY1801ZD )研究成果。

指导老师:任志安。

本文DOI :10.16675/14-1065/f.2018.04.049淮河生态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丁晓云11阮厚松2摘要:构建包括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科技五个系统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淮河经济带沿线20个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

研究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沿线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潜力有待提高,各省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差别较大,江苏和安徽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较高。

依据评价结果,结合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城市实际发展情况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淮河;生态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4-0074-03中国图书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 (1.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安徽财经大学应用统计与数学学院安徽蚌埠233030)1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国内外关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研究众多,涉及范围广泛,研究内容非常丰富,且在理论研究、方法和模型研究上均有涉及。

国外关于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模型的应用。

例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LTNCSD)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环境可持续性指标(ESI);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文发展指数”(HDI)等等。

国内关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指标体系的建立和采用相应指标体系对具体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两个方面。

王宪恩(2003)等将模糊评价方法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胡科(2009)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生态五个方面选取22项指标构建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评价;王孟洲(2010)在对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时采用嫡权赋权法,构建潜力的综合评价模型;杨琳(2016)在研究永城市市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永城市市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孙亚南(2016)从经济、社会、资源、科技四个方面出发,构建4层次29指标的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对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优劣势及发展潜力进行了定量研究。

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现有研究较少,这主要是由于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较新。

目前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蔡安宁(2015)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构想中,提出把洪涝防治和污染治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实施“大生态”战略;程必定(2017)就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提供了绿色发展思路,阐释了在具体思路上要突出三个发展重点,分别是推进淮河综合治理方式的转变、探索产业发展的绿色道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绿色发展。

2指标体系构建为了能全面的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城市的发展潜力进行评价,根据指标选取的科学性、代表性、系统性、可行性以及数据的可得性等原则,本文基于孙亚南[1]、江璐璐[2]、胡科[3]等已有研究成果,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科技五个方面选取26项指标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2.1社会发展可持续力选取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电话用户数、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每万人拥表100淮河生态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生态经济·74·2018年第4期扫一扫看全文有医生数、万人医疗机构数等6项指标,反映一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通信和医疗等基础设施状况。

2.2经济发展可持续力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占GDP 的比重、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末总人口、人均财政收入等7项指标,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以及经济活力。

2.3资源发展可持续力选取人均供水量、人均绿地面积、人均用电量等3项指标,反映一个地区水资源、绿地资源和电力资源利用情况,以及资源优越程度。

2.4环境发展可持续力选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6项指标,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以及环境保护情况。

2.5科技发展可持续力选取普通高等学校个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从业人员、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等4项指标,反映一个地区科技能力以及科技支持情况。

3淮河生态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潜力实证分析3.1数据来源及处理本文选择淮河生态经济带沿线20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11-2015年共5年的相关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时空分析。

所有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市统计局网站,以及国研网、中经网等。

考虑到统计数据在量纲与量级上的不一致,为了方便数据之间的比较,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公式如下:Y i =X i -X 軍S其中,X=1n n i =1移X i 为单个指标均值。

S=1n-1ni =1移(X i -X 軍)2姨为样本标准差。

将所有指标数据标准化为均值为0,方差为1的标准化数据进行评价。

3.2综合评价及结果目前综合评价方法较为常用的有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多因素综合模糊平价法等,根据本文指标数据特点,结合因子分析法在减少指标相关性、避免信息重叠、克服确定权重的主观片面性等方面的优点,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评价。

根据统计数据,结合因子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运用SPSS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其KMO 检验值为0.722,表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为使因子能更好地解释原始变量,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

根据特征值大于1和累积贡献率大于等于85%的原则,提取出前7个因子。

对7个因子得分以及其因子贡献率作为加重权数,计算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潜力综合得分,可得2011-2015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得分。

表2为2015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市可持续发展潜力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综合得分(表2),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得分介于1.452030410和-0.372608742之间,排名第一的是江苏徐州,最低的是安徽宿州。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每个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得分差距较大。

江苏省徐州、扬州、淮安、泰州、盐城可持续发展潜力得分靠前,都在0.5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这几个城市都处于沿海地带,都能相对容易的获取资源和技术,以及政策支表2222015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市可持续发展潜力综合评价结果生态经济·75·2018年第4期扫一扫看全文表333淮河生态经济带核心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评分表(2011-2015年)持,从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河南省漯河、驻马店可持续发展潜力居中,得分都大于0,这可能与河南靠近北京的位置有关,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潜力较高;而安徽省阜阳、淮北、六安、亳州、宿州可持续发展潜力得分较低,得分基本为负值,这些城市现有的人口和经济聚集度相对较差,资源也比较有限因此综合得分比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省蚌埠市可持续发展潜力较高,得分超过江苏省宿迁市,位居安徽省第一,这主要是因为蚌埠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现有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而且临近淮河,可利用水资源较丰富。

本文对淮河生态经济带核心城市淮安、蚌埠、信阳三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

结果见表3。

横向与纵向结合评价分析,从2011年到2015年,淮安可持续发展潜力得分始终靠前,这与淮安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安徽蚌埠可持续发展潜力也维持在相对靠前的水平,蚌埠临近淮河,经济发展可持续力也较强;而河南信阳可持续发展潜力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得分始终处于负值,可能与其地理位置相关,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力有限,综合得分较低。

3.3淮河经济带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议根据本文研究所得结论,可对淮河生态经济带沿线城市提出以下可持续与协调发展建议。

其一,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城市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协调可持续发展,主动明确自身发展优势与劣势,定位各自发展方向,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与科技发展中。

江苏省经济发展较好、资源较丰富的徐州、扬州、淮安、泰州以及盐城应在关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关注到环境与资源可持续情况;安徽省可持续发展潜力较低的地区应综合考虑优化产业结构,在不破坏环境损失资源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生产力。

其二,在明确淮河经济带各城市发展定位的基础上,应实现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协调发展,以提高淮河生态经济带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

淮河经济带核心城市淮安、蚌埠、信阳各市发展水平有一定差异,但这三个城市应该在淮河生态经济带可持续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应建立一体化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带动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江苏淮安与安徽蚌埠可持续发展潜力相对较好,应当继续保持并探索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河南信阳可持续发展潜力处于较低水平,应当积极寻找可持续发展路径,综合考虑环境与资源因素,促进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

参考文献:[1]孙亚南.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南京社会科学,2016(8):151-156.[2]江璐璐,师谦友,陈昱,王曼.关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研究[J].河南科学,2013,31(11):1998-2003.[3]胡科.甘肃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4]杨琳.永城市市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D].河南大学,2016.[5]张阳,龙从霞.基于PREEST 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2009,27(9):57-61.[6]蔡安宁.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构想[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3):8-13.[7]程必定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思路[N].安徽日报,2017-01-23(007).[8]腾藤.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上卷[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9]王孟洲.区域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以河南省为例[J].人民论坛,2010(35):114-115.[10]王宪恩,董德明,赵文晋.区域可持续发展模糊评价[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5(3):79-83.[11]张宜松,曹国良,张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陕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对比研究[J].环境工程,2017,35(5):136-140.[12]王甜.焦作市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D].河南大学,2015.生态经济·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