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城市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建设对于提升国家发展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注重人民利益、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下面是我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一、优化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应该完善城市规划制度,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的规划理念和科技手段,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为人民提供更加宽敞、美观、舒适、便利的城市环境。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共享。
三、推动人口自由迁移人口迁移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应该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人口自由迁移,鼓励高校毕业生等人才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发展,缓解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问题,提高城市和农村人口流动自由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注重生态环保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生态景观区,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控制城市垃圾、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污染,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出行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和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五、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结果,政府应该加强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的引导,落实土地、房价和公共服务等政策,促进城市建设的平衡稳定;市场应该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促进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能力提高。
总之,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注重环保、人民利益、城乡一体化和科学规划,加强社会力量和资金的参与,促进城市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交流:加快构建十四五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交流:加快构建十四五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了当前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十四五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各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进行经验和技术交流。
首先,各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把城乡融合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推进。
要围绕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的联通和互动,发挥城市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民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些地方政府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机构或小组,引导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落实。
其次,各地方企业积极参与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
各地方企业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积极担当社会责任,通过向乡村投资,实施“产、城、农”深度融合,加强城乡经济联系和互动。
同时,通过支持和帮助村级集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第三,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加强政策法规的支撑。
在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各地方政府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新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加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引导和规范。
同时,通过深化国家和地方政策协同,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城乡融合发展宣传等方式,增强人们的参与和主动性,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
总的来说,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各地方政府和企业需齐心协力,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十四五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此外,城乡融合发展还需要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
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各类人才的支撑和保障。
因此,各地方政府和企业需要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城乡融合发展背景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鄂发[2010]25号-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11-17 8:43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为加快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出如下意见:一、统一思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1、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2000年以来,我省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达到46%。
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要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湖北发展、构建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2、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协调推进,按照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要求,实施"两圈一带"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城镇化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向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
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龙头,以加快中小城市和中心镇提质扩容为重点,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明和谐,城镇布局科学,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3、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理念,科学发展,切实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镇带动,产业驱动,努力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确定城镇发展定位和城镇化途径;坚持规划先行,集约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坚持生态优先,低碳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坚持城乡统筹,优化结构,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切实保证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4、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2%以上;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能力明显提高,每年转移农村人口60万人以上,五年共新增3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转移进入城镇,其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吸纳90万人以上,中小城市和县城吸纳130万人以上,中心镇和其他小城镇吸纳80万人以上;城乡产业良性发展,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条件大为改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配套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位居中部地区前列;城乡体制障碍逐步消除,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城镇快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基本构成经济文化生态强省的城镇体系。
苏荣在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苏荣在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真抓实干推进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在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苏荣(江西省书记)(2010年1月13日)这次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4月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究城镇化问题以来,各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和新经验,研究部署如何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水平,推动全省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
新型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也是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会议是谋划我省进一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会议,是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会议。
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做了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
在岁末年初工作最为繁忙的时候,用3天时间召开这次会议,也实属罕见。
这次会议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层次高。
参加会议的是省委常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各设区市党政主要领导同志,省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
二是效果好。
会议采取流动现场会的形式,白天实地考察,晚上交流讨论。
几天来,我们先后考察了抚州、南昌、九江、吉安中心城区和南昌市的“一大四小”工程;抚州、南昌、九江、吉安市作了典型发言;其他设区市的领导既介绍了本地的情况,也谈了参观考察的感受和打算;新雄、宪魁等省领导同志都发表了意见。
大家讲得都很好、很有见地,很受启发。
大家普遍反映,这次会议主题突出、方式新颖、内容丰富,既生动又深刻,既充实又管用,效果好,收获大,必将成为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省工业化快速发展,城镇化明显加速。
近两年,省委、省政府把促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崛起新跨越的重大课题来研究部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城镇化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南京市委员会,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3.18•【字号】宁委发[2014]26号•【施行日期】2014.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宁委发〔2014〕26号2014年3月18日)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努力形成工农互惠、城乡互动、产城融合、和谐发展的工作新格局,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1.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下的区长负责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全市341万亩耕地保护红线。
优化落实现代农业区域规划布局,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40万亩左右,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40万亩,保证口粮自给率不低于40%。
全面开展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创建,积极推进规模化、园区化永久性菜地建设。
加快建设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提升畜牧业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无害化水平;大力推进鱼塘标准化改造,加快建设渔业健康养殖基地,确保肉、蛋、奶、水产品稳定增长。
完善粮食收储供应保障体系,落实粮食、食用油等储备计划,强化与粮食主产区的产销合作关系,保障市场有效供应。
2.多渠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类统计、建档立卡,建立示范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名录制度。
引导财政投资项目直接投入符合条件的合作社,扩大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可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量化到社员。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分区域制定流转最低指导价,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
二是 推动农业 与二三产 业融合发
展 。 深 入 实 施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大 力 培
根 据产业结构调 整、农 民耕作 半径、
是优化调整 中心城区格局 。国 人 口分 布 等 情 况 。合 理 布 局 农 民新 社 育 家 庭 农 场 等 新 型 农 业 经 营 主 体 ,迅
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
到对县域经济 的支撑作用。对人 1 3 偏 建 设 相 互 割 裂 的做 法 ,按 照 “ 园 区当
少 、资 源 匮 乏 、经 济 薄 弱 的 乡镇 实行 城 建 ” 的 思 路 ,配 齐 配 全 各 类公 共 基
强 弱联 合 ,整 合 成 立 中 心 镇 , 支持 它 础 设施 ,规 划 设 置 园 区邻 里 中心 等 新
、
加 快 构 建 科 学 合 理 的
城 镇- I S系 ,优 化 城 乡 一 体 化 的
空 问 布 局
们 增强产业发展 、公共 服务 、吸纳就 型 综合 服 务 业 态 ,把 各 类 产 业 园 区 建
业 、人 口聚 集 功 能 。将 沿 海 工 业 镇 作 成 功 能 齐 全 、汇 聚 人 气 、 国 际接 轨 的
城 和 城 镇 辐 射 带 动 力 不 强 ,制 约 了城
三是着 力提升城镇建设层次 。把 等社会资本共 建园区 ,东部沿海地 区
乡经 济 社 会 的 快 速 发 展 。加 快 构 建 科 镇 当城 建 、镇 当 城 管 ,做 到 城 镇 建 设 重 点 发 展 重 化 工 业 和 商 贸 物 流 等 临港 学 合 理 的城 镇 体 系 ,需 要 改 变 以往 铺 管 理 严 、环 境 优 、上 水 平 。按 照 “ 乡 产 业 ,市 区 周边 重 点 发 展 高 端 装 备 制 摊 子 、增 数 量 的 粗 放 发 展 方 式 ,构 建 镇 达 控 制 性 详 规 、 新 镇 区 达 城 市 设 造 和 新 型 材 料 产 业 ,加 快 建 设 一 批 产 以市 区 为核 心 ,城 关 镇 、 中心 镇 为 骨 计 、 村 庄 达 村 庄 建 设 规 划 深 度 ” 要 值 过 千 亿元 的 产业 园区 。 干 ,4 0 —5 0 个 小 城 镇 为 基 础 的城 镇 新 求 ,加 快 构 建 城 乡 一 体 的 规 划 网络 。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1.10•【字号】沪府发[2011]77号•【施行日期】2011.1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11〕7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指示,增强综合实力和保障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和内在动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本市城乡统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城乡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
但本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城乡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依然较大。
新形势下,随着转型发展的深入推进,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优化配置全市各类资源,努力在统筹城乡发展、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经市委同意,现就本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以下若干意见:一、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突破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推进建立城乡一体的资源配置和优势互补的发展机制。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分类指导,提高郊区发展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逐步实现以城带乡、城乡融合、成果共享。
(二)基本原则1.解放思想,改革突破。
坚持“改革为本,大力创新”,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突破城乡二元的制度障碍,完善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土地制度等基本制度。
2.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坚持“百姓自愿,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城镇化的我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城镇化的我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化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
城市化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条件,而且也加快了产业转型和升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对城镇化的我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一、城镇化的现状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我国城镇化率较低,只有不到20%,此后,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我国城镇化率得到了快速提高,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突破了50%。
但是,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并不平衡。
在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70%,而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则不到40%。
此外,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城市居民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远高于农村。
二、城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1、加快推进农村转型和现代化建设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我国政府需要加快推进农村转型和现代化建设。
通过加强农村的经济产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
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待遇,促进城乡人口的流动和城市化的发展。
2、加快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我国城市治理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安全管理不足等。
因此,需要加强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城市文化和社区建设,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发展模式目前,我国的城市化主要是以城市扩张为主。
然而,这种发展方式会面临很多问题,例如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城市的空洞化。
因此,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发展模式非常重要,包括重点发展中小城市、提高旧城改造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城市群的发展等。
4、发挥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不仅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而且能够推进城市智能化、绿色化和社会化。
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内容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内容一、城乡融合发展在新的城镇化实施方案中,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重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城乡产业融合、农民工市民化等工作,促进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加强区域布局和城市发展新的城镇化实施方案将推动实现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区域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中小城市建设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提高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和各城市的综合配套能力。
三、推动新型城镇化智慧化新的城镇化实施方案将推动城镇化的智慧化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经济与城镇化的融合发展,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并加强城市的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方面的建设。
四、提高城镇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新的城镇化实施方案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的协同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生态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五、推动住房制度和城市更新新的城镇化实施方案将推动住房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提高住房的质量和供应能力。
同时,推动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高城市功能和居住环境质量。
六、推进人口迁移和社会保障新的城镇化实施方案将推动人口迁移和社会保障,特别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实现城乡居民的公平共享。
七、推动城镇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新的城镇化实施方案将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宜居性。
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总之,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布局和城市发展、智慧化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住房制度与城市更新、人口迁移和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通过这些内容的推进,可以进一步推进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技型、 创新型非公有制企业到小城镇落户。 这必将有力推进 小城镇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实现又好
叉 决发 展, 合 第 一要 义是 发展 的要求 。 符 加快 建 设 现 代化 新型小 城镇 , 从根本 目的上讲, 是要通 过加快 现代农 业、 就
一
农村现代工业和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 不断增加农民的收
入, 从城 乡居 民收入 二元 结 构 这一 关键环 节 来缩 小城 乡发 展 差 距 , 断提 高农 村 的生 活质 量 和 水平。 符 合 以人 为 不 这
.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促进城多一体化, 是
本,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 标的要求。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 型小城镇, 就是要以人与自 然和谐为宗旨, 强调人与自然、 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打造舒适的宜居环境,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实现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引导小城镇发展走 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就是要以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
镇建设 发展规划与基础设 施、 环境保护、 社会事业 发展等
专项规划相协调, 与县域规划、 市域规划、 省域规划有机衔 接, 成为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突破
口。
此 外, 快建 设现 代化新 型小城镇 , 是社 会主 义新农 加 还
筹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与对外开放。 这符合统
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的要求。 由此可见, 加快现代化新型小城 镇建设在本质上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 是全面贯彻落实
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
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一、引言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本次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市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进展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
二、背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我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此举旨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三、进展情况⒈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布局我市制定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明确了城镇化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资源禀赋、人口流动、环境保护等因素,合理确定了城镇区划和空间布局,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我市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重点推进了农村供水、路灯、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工作,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⒊城镇化示范项目我市通过实施城镇化示范项目,引领和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在项目中,注重了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⒈完善规划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提升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农村基础设施的提升和完善,加快发展农村供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
⒊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民职业技能等措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⒌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加强对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同时加强对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监管,防止因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社会不稳定。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⒈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⒊城镇化示范项目实施情况报告七、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新型城镇化:也称新型城市化,是指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势在必行——访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德炳
现科 学发展 的迫切 需要 ,是推进城 乡一体化的
必 然 选 择 ,是 加 快 推 进 新 型 工 业 化 的 重 要 途
径 ,是扩 大 内需的潜 力所在 ,是全 面建设 小康
社 会 的 内在 要 求 。 我 国正 处 于 城 镇 化 加 快发 展
的新阶段 ,有许 多新课题 需要 我们去探 索 ,许
城 )、中心镇做多 ,逐步归并和减少村镇 数量,缩小城 乡人均住宅 占地规 模,形成 以武汉城市 圈为核心, 以城
右 。从发展 规律来 看 ,城 镇化 率在5 % 0 左右 的阶段会 呈
现 加速 发展 态 势,湖 北工 业化 速度 ; ' 也 会带动 城镇 bl O 央
市群 和中心城市 为支撑 ,以湖北长江经济 带为纽带,具
熟,把加快新 型城 镇化进程作为在 更高起点上推动全省
专访 了湖 北省 住房 和城 乡 建设厅 党组 书记 、厅 长 李德
炳。
科学 发展 的 战略举 措 ,十分 必 要、 十分 紧迫 、势 在必
行。
李德炳告诉记者 ,湖 北省委 、省政府对加快推进新 型城镇化工作 高度 重视,认为这是实现科 学发展、和谐 发展的迫切需要 ;是统筹城 乡发展,推进城 乡一体 化的 必然选择 ;是加快推进 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吸纳 转 移剩余劳动力和扩大 内需 的潜 力所在 ;是转 变发展方 式,培 育经济后发优势 的重大举措 :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
有 区域竞争力的城镇空 间布 局结构。 湖北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有 哪些举措 ?李德炳说, 主要从 四方 面入手 : 是聚集产业 ,增强城镇经济 实力。主要解决进城
一
化。未来五 至十年,湖北将处于 城镇 化加快发展 阶段 。
筑牢基本权益平等化根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筑牢基本权益平等化根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习总书记指出,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五化”目标之一。
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事关城乡居民有尊严地劳动与生活,事关社会发展与和谐,是解决民生短板与社会保障问题的基础和根本。
为此,我们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为切入口,先后深入到周边县市区、相关部门以及社区、企业、城乡居民,就解决当前城乡居民切身感受最深刻、现实要求最迫切的自由流动的人身权、财产权、平等的就业权、受教育权、公共产品享受权和社会保障权等方面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意见建议。
一、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保障现状近几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特别是加大了制度改革和投入力度,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状况日趋改善。
一是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的落实基础得到加强。
各地大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落户门槛放开、程序简化、办理快捷,特别是部门配套措施的出台,城乡居民同等享有劳动就业、公共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公共文化、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救济等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二是深入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居民受教育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教育投入加大,流动人口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权益得到保障,城乡居民受教育条件更加平等。
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城乡居民技能培训得到强化。
三是加大公共产品服务供给,居民公平享有社会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
破除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户籍和身份限制,有效解决城乡医保待遇不均衡、城乡不衔接、流动不适应等问题。
放宽个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政策,基本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实现并轨运行,公共住房保障得到加强。
实行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医疗服务全覆盖。
社保、社会救助覆盖城乡,待遇水平逐步提高,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平等权益逐步实现。
二、推动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受现有政策法规制约明显,突破难度大。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x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x第x次党代会关于新型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新要求,按照《x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x〔x〕195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落实x、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不断推进各项试点改革,制定完善土地、财政、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规划引领,创新发展。
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着力推动城乡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创新,实现城乡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个性发展。
(二)区域协调,城乡统筹。
坚持全县“一盘棋”理念,发挥沿黄城市带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城镇发展新路子,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
(三)生态优先,绿色低碳。
落实生态立区战略,着力推动城镇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循环利用,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保护绿水青山,守住发展底线,积极创建西部绿色发展示范区。
(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
深化户籍、土地、投融资、城市管理体制等改革,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科学合理建设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构建新型城镇化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五)以人为本,公平共享。
落实脱贫富民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产城、产镇、产村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主要任务(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实行居住证管理,建立统一的城乡户口登记制度。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1、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详细描述城镇化建设的背景和现状,引出推进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目标和思路(明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和思路,包括提高城市化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人口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等要点)二、重点任务和措施1、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介绍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的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城乡统一规划、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改善土地供给机制等)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介绍具体实施措施和资金来源)3、农村产业发展和城乡融合(描述农村产业发展和城乡融合的重点任务和措施,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升级、农民就业培训等)4、城镇生活环境改善(介绍改善城镇生活环境的重点任务和措施,包括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环境卫生、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等)5、人口流动管理和社会稳定(阐述人口流动管理和社会稳定的重点任务和措施,包括建立健全人口管理制度、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三、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1、组织机构和工作分工(描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各部门的工作分工)2、推进工作的保障措施(介绍推进工作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统筹协调、加强信息共享、完善激励机制等)四、监督评估和考核体系1、建立监督评估体系(描述建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监督评估体系,包括指标体系、监测手段和评估方法)2、落实考核机制(明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考核机制,包括考核主体、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附件:1:《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细则》2:《城市化指标统计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新型城镇化建设:指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推进人的自由流动和物的高效集聚的一种城镇化发展方式。
2、城乡一体化发展:指在城乡空间上实现“市场一体、生态一体、文化一体、社会一体、治理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促进城乡间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互利共赢。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功能不断优化升级。
为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成为迫切任务。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系列措施,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城镇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产业导向:优先发展现代产业,推动城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4.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5.创新引领: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科技创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三、重点任务1.合理布局根据区域特点和功能需求,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注重发展特色小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升城市服务品质。
3.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现代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力度,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城市竞争力。
4.改善居住条件加大对住房保障的支持力度,提高城市居民的住房品质和居住环境。
加强对农村人口进城落户的支持,推动农民工市民化。
5.提升教育医疗水平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城市人民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构建城市医疗联盟,推动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
6.加强社会治理推动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
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具体措施1.完善政策体系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大对新型城镇化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2.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保障项目资金需求。
3.加强土地储备和规划建立健全土地储备机制,确保城市发展需要的土地资源。
加强城市规划,优化城市布局。
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
等交换 。 农业现代化有利于解放 农业生
国务院 参事 、 中国科学 院可持续发展 战略 研究组组长 、 首席科 学家牛文 元教 授曾强调 : 大、 中、 小城 市与小城镇协调
、
大 力推进新 型城 镇化 。 加 快 实
吸 引产业需要 的各类人才 。鼓励科 为主导 的多元化投 入机 制是苍 溪县 猕 境 , 猴桃技术推广 的保 障 , 应进 一步加大经 技 人 员下基层 、 下农村 , 开展 多种形式 费投入 , 落实推广人员和经费 , 提高基层
的技术承包和技 术咨 询服 务。
农村经济研 究所
成都 6 1 0 0 6 6 )
转; 同时 , 由于猕猴 桃产 业 的比 较效 益 设 ,抓 好各类专业技术能手 、熟练 工 、
区 优势特 色农业 产区 的农技 推广 有较
强 的借鉴作用 。
( 通联 : 四 川 省 农 科 院 农 业 信 息 与
头企业在推广新 品种 、 新技术等方面 投 从 而提 高整个产业 的技术推广效率 。 应
2 . 城 乡二 元 制 度 是 实 现城 乡一 体 化
农产 品等基本 要素应 该跟 城镇 居民一 样获得大体相等 的报酬 。 这 是第一个基 本机制 ,就是城 乡要素要平等 交换 , 体 差别 , 那也是市场竞争的波动。 2 . 改革 户籍制度 城 乡二 元户籍造 成 了城 乡居民权利不平等 , 这种权利上
源专项服务于猕猴桃产业 的一项创举 。
其成功 的农业技术 推广模 式和经验 , 对 我 国优势特色农 业产 区 , 特别 是西部地
府公 益性农业 技术 推广机 构 的良 眭运 较高 , 相 关企业 、 合 作社 以及种 植大 户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篇)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其战略基点作用。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和切入点。
要按照“政策引领、规划先行,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重点突破、扎实推进”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集聚发展,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建筑美观、设施完善、管理先进、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坚持规划引领。
要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规划,结合全市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对全市新型农村社区进行科学规划,今年____月底前要全面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要统筹考虑社区布局,确保设置科学、交通便利、产业配套、用地节约、规模适度,体现“文化、生态、宜居、特色”理念。
社区人口规模一般要在____人以上,鼓励规划建设万人社区。
提倡多层、鼓励高层、限制低层。
住宅建设要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生活需要,结合农民经济承担能力,做到户型合理,功能完善。
建筑风格要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简洁大方、立面丰富,建筑色彩要与社区整体协调、和谐一致。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强化基础配套。
要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两个先行”,本着“先进适用”的原则,逐步完善新型农村社区道路、排水、污水处理、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功能。
要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实行分类推进。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积极稳妥,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当前,要把产业集聚区内、中心城市周边作为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切入点,率先启动。
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拿出____万元,各县(区)也要拿出一定的财力,对产业集聚区内、中心城市周边进展快、效果好的新型农村社区实施“以奖代补”。
今后,我们每年都要拿出一块资金,鼓励引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同时,要积极引导条件成熟、群众要求迫切的地方适时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五化联动实施方案
五化联动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我国提出了五化联动的实施方案。
五化联动是指制度文化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产业信息化、生态环境化和治理体系化的有机结合,旨在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制度文化现代化。
制度文化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在实施五化联动方案中,需要深化改革,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三、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实施五化联动方案中,需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美丽乡村。
四、产业信息化。
产业信息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实施五化联动方案中,需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动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生态环境化。
生态环境化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实施五化联动方案中,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六、治理体系化。
治理体系化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在实施五化联动方案中,需要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基层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七、总结。
五化联动实施方案是我国在新时代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
各级政府部门和全社会要全力以赴,积极配合,切实落实五化联动实施方案,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城乡差距,资源环境矛盾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从2014年开始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构建宜居、安全、智能、和谐的城市。
一、城市发展需要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危害未来资源供给和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式。
城市发展需要可持续性的支持,因为城市化带来了很多环境和社会问题,如噪音污染、空气污染、水资源匮乏等等。
如果城市发展不得当,这些问题会加剧,长远来看会对城市的可持续性产生威胁。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考虑的因素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人口流动、产业转移、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出行等等。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注重人文、生态、经济等要素的平衡,让城市更加宜居、可持续,同时能够吸引人才和企业前来发展。
1. 城市规划要提升品质城市规划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第一步,必须注重品质,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要尊重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地域特色和魅力。
2. 产业结构要调整中国正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也需要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注重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鼓励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现代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城市的经济更加繁荣。
3. 城市交通要立体化城市交通是城市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
为了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让城市交通立体化,包括地铁、公交、自行车和步行街等,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快速。
4. 市民生活要优化城市人口增长快速,生活问题也随之增多。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优化市民生活,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文体、社区等,同时还要注重社会保障,让市民享受更好的福利。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1. 增强科技水平现代科技的进步对城市建设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赖科技的帮助,如城市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回收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
中国的城市经营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
不仅需要战略,更需要策略;不仅需要理念,更需要手段。
政府作为城市经营的运作主体,该如何牵住城市化这个“牛鼻子”,制定出科学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从而实现城市和区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一、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型城镇的科学内涵和特点
建设新型城镇,推进城乡一体,首先必须搞清楚其科学内涵,深入研究其基本特点和运行规律。
这是确保新型城镇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因此,要把新型城镇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型城镇的科学内涵和特点。
(一)关于新型城镇的科学内涵。
概括为四句话,即“三次产业复合、三化协调推进、三大功能共生、城乡发展一体”。
具体说,就是现代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复合发展;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宜居功能有机统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推进;城市和农村一体发展。
可见,新型城镇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性和复合型区域。
新型城镇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复合”,主要是体现在产业复合和功能的复合;一个是“综合”,它涵盖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部要求,体现了经
济与社会、发展与生态、城市与乡村、新区内与新区外、开放和内需等五个方面的统筹。
这就是说,我们要建设的新型城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建设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开发区,更不是一个新的行政区划,它在空间上涵盖城市、农村和生态用地,但规划面积不等于城市建设区面积,既不是大面积圈地,更不是大规模造城。
同时,新型城镇也不同于专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体现了单一性,产业集聚区体现了产业的集群性和链接性,新型城镇体现了综合性和复合型;但三者又存在一个梯次发展的递进关系,专业园区达到一定规模,具备了产业集聚构成要素,可以上升为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区达到了新型城镇的基本条件,可以上升为新型城镇。
(二)关于新型城镇的功能定位。
新区功能定位是新型城镇制定发展战略、谋划新型城镇空间布局、编制新型城镇发展规划的基本前提和导向,在新区的发展中起着龙头性和战略性作用。
我们对新型城镇的定位,从总体上讲可以称为“五区一中心”,即现代产业集聚区、现代复合型功能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先行区、环境优美宜居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和区域服务中心。
当然,根据各地情况的不同,每个新区的功能定位也可以因地制宜、有一定的差别,发展的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
(三)关于建设新型城镇的目的。
总的来讲是探索实现科学发展的途径,具体讲主要是解决五个问题:一是解决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问题,探索如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
可持续发展;二是解决经济结构优化问题,探索如何使一二三产业
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怎样优化,质量效益怎样提高等;三是解决城
乡统筹发展问题,探索如何实现城市科学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新
型城市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怎样加快推进等;四是解决以人为本问题,探索如何更好地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怎样营造良好的人
居环境等;五是解决增长极问题,探索如何把新区培育成现代产业
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带动区域经济社
会快速发展。
总之,我们要深刻理解新型城镇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新型城
镇的功能定位和目的,确保新型城镇始终沿着健康快速的轨道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应有的功用。
二、抓住关键,努力开创新型城镇建设新局面
新型城镇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现在的工作只是刚刚起步,今后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任务非常艰巨。
我们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分清轻重缓急,科学、有序、有力地予以推进。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千城一面、面子工程等局面,或是一届领导班子一个城市规划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原来的规划对战略、产业、空间的研究不系统,规划未能充分反映出政府的战略意图和发展构思。
另外,资金不落实、产业不落实等现象也屡见不鲜,使得规划不具备真正的实操性或者,所以,城市战略规划至关重要。
城市发展战略规
划,是根据自然的秉赋、产业的优势、资源要素的整合、城市人口的聚集、区位的优势、差异性和后发优势等,充分研究和确定战略定位,进行正确的产业选择,并以金融进行引导,再体现在空间蓝图以及空间功能布局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也具有很好的执行稳定性,将成为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加快各项规划编制工作。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这就是统筹思想。
新型城镇建设规划是龙头、是蓝图。
有一套科学性、系统性的规划,是保证新型城镇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规划编制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要把握好四个原则。
具体讲:一要体现“三规合一”,确保新区规划与城市体系规划和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精准对接,使新区建设始终置于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二要体现组团化发展,使各组团相互衔接、功能互补,跳出“摊大饼”、扩张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同时组团划分要为将来的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留下空间;三要体现城市建设的复合型、紧凑型、节约集约、生态环保等先进理念;四要体现城市特色,包括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和规划功能特色等,坚决避免规划的“流水线”生产,搞成千城一面。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具体讲:一要处理好新区规划与老区的关系,既要依托老区,又要优化老区,形成新区、老区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格局;二要处理好新区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体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尽量多用废地,避免占用优质良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三要处理好新区规划和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提倡城市集
群发展、组团发展、向心发展,形成各个组团分工合作、相互依托的关系;四要处理好新区规划与重要产业布局的关系,促进产城融合互动发展,把新区建设和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起来;五要处理好新区空间布局与城市功能定位的关系,新区的各项发展、建设都要体现创新、体现率先;六要处理好新区规划与现代交通体系建设的关系,城市发展要以交通条件为基础,交通要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
规划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变更,确保权威性和严肃性。
也正是基于规划的严肃性,规划的编制一定要慎重,涉及控制性、永久性、基础性的问题决不能出错。
(二)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新型城镇的功能越完善,其承载产业和吸纳人口的能力就越强,竞争力就越强。
所以,规划确定之后,就要加快新型城镇各项设施建设,使其载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理念,率先完成新型城镇内道路、供排水和污水管网、供电、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整个新区建设的全面铺开创造条件。
特别要高度重视地下设施建设,做到考虑周全、一次到位,避免丢三落四,地面建好之后再反复挖沟。
二是加快生产性服务设施建设。
以新型城镇内的产业集聚区为重点,统筹规划布局现代物流、金融担保、职业培训、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信息网络、环保监测、工业房地产等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加快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
要在新型城镇内产业集聚区的外围,同步规划建设住房、学校、医院、
商业网点、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新型城镇对产业和人口的吸引力、承载力,实现产城互动。
四是拓宽融资渠道。
新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单靠财政肯定不行,所以要加紧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筹措机制。
这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近期,去重庆学习考察,他们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组建了八大建设性投资集团,现已成为重庆市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等领域的重要投融资平台。
(三)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无论是新型城镇还是产业集聚区,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都是产业,区内产业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中心新型城镇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没有产业作为支撑,其他功能就难以很好地发挥,新型城镇和产业集聚区也就难以形成增长极。
因此,要在加快新型城镇现有产业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把招商引资作为新区建设的重头戏来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要高水平策划招商概念,把新型城镇这个载体规划好、打造好、包装好、宣传好、运用好,充分发挥其“筑巢引凤”的载体功能。
二要围绕新型城镇确定的主导产业,尽快引进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促进配套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三要抓好那些能完善薄弱环节、提升实力、地位和形象的项目,比如在现代物流、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等领域,大力引进其技术、品牌、销售网络等,藉此作为弥补不足或“走出去”的跳板。
有条件的新区,要注重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经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