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确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是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调教育过程和结果并重的理念。
它的是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提升,以及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
质量观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还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具体内容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教育目标的设定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需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倡导多元化,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以美国为例,许多高校在实现大众化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行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关键能力和素质。
同时,他们还注重实践教学,开设了大量的实验课程和项目,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过程与结果的并重。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优化教育资源,实行多元化教学,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大众化教育能更多地学生个体的差异和需求,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自学考试作为一种灵活的教育形式,逐渐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和认可。
然而,在自学考试快速发展的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围绕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自学考试质量问题展开探讨,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自学考试是一种以考生自我学习、自主考试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形式。
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自学考试具有学习方式灵活、考试周期短、取证时间快等特点,能够满足广大求学者的学习需求。
自学考试的灵活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自学考试的考试难度相对较大,需要考生具备较高的自我约束力和学习能力。
自学考试的学习周期较长,需要考生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
义务教育应坚持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义务教育应坚持全面发展的质量观王营(特约评论员)2019-07-17 14:00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高中教育,其教育质量主要表现在分数和升学率上,教育部门日常评价学校教育质量也主要看“一分两率”(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和中考、高考升学率。
《意见》的发布,廓清了人们对义务教育质量的片面认识,对学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发展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根据《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
笔者认为,这四个方面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义务教育要追求全面发展,而不能仅仅看分数和升学率。
全面发展首先要坚持德育为先。
德者,做人之本。
一个人没有良好的道德,无论其掌握的知识多么丰富,能力有多高,身体有多好,都不能称其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同样,一所学校不重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无论其文化课成绩多好,升学率多高,也不能说其教育质量高,更不能认定其实施的是素质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学校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要健全德育组织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工作机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阶段、分步骤制定和实施德育工作计划;要加强以班主任为主的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道德修养;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作育人的新格局。
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近来,应试教育的复辟逆流大有渐涨之势,排名排队,什么什么学校考了多少,各种吆喝此起彼伏,更有甚者大喊“抓成绩要要抓到骨头里,要抓出血来!”素质教育改革十几年来,我们彷徨、挣扎、前行,当课程开齐开全,素质教育看到一点眉目的时候,教学成绩和升学率的攀比又把我们拉了回去。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学质量!”这是很多教育官员理直气壮的口头禅。
对,素质教育搞得好的一定是教学成绩好,升学率高的。
但教育官员的红眼病,忘记了教育规律,忽视了教学质量提高是一项漫长的过程,是多因素制约的综合工程。
一、教育的急功近利与饮鸩止渴对成绩的过度追求让教育者迷失了教育的方向,导致学校感染“智育肥大症”。
学生在校时间不断延长,自由支配时间极度压缩;非考试学科课时被挤占;教师为了成绩不择手段。
这伤害的不仅是孩子,还伤害到了我们老师这个群体和我们整个教育的形象。
(一)拔苗助长伤害的是孩子。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的教育方针告诉我们,基础教育面向的是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是单纯的科学家或社会精英。
(二)错误引导打击的是老师。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
可能有的逻辑思维能力强些,可能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好点,然而有人无视这一点,为了哗众取宠,鼓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将教育的功能扩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让老师每天都生活在挫败感中,诱使教师像牛马一样的劳作,淡化了对知识、智慧和技能的追求,导致师生关系、家长与老师之间关系的恶化,教师成了受害者。
(三)推波助澜助长了非教育者的错误认识。
教育的急功近利,顺应了家长、社会的错误认识,走向了“矫正向偏”的歧途,助推社会错误的教育质量观、政绩观。
现代社会,好像谁都能讲教育的道理,但并不是谁都能对教育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而且这些评论者在评说教育时都忘记了自己所肩负的教育责任。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吸引学生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吸引学生让人类历史发展自身的昭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我们的历史教学充满活力,要从源头去解决问题。
一、注重对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学生的思维已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他们对事物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并能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能对他人的思想、观点、认识加以评价,体现了较强的个性化倾向。
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人的个性能得到更为积极的发展,并伴随着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这一研究要求历史教育能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对众多未定论的或已定论的问题进行认识和再认识,并以赏识的态度保护,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从不同对象的认知程度看,初中学生的感性认知程度高,特点是分散性和孤立性,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
高中学生的理性认知程度高,思维以抽象思维为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感性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中学阶段历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也会带来积极影响。
第一,各国历史的大轮廓和各个时代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有一定影响。
第二,可以学到一种如何看待社会、人和事物的方法,了解人性的多样化和个人性格的多重性。
第三,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了解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就会考虑得比较全面,并能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
第四,对于学生的人生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二、加强教学方法的转变,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学要以探究问题为目的,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
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要么只有肤浅的问题,要么就是机械重复这些令人头痛的问题。
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所以,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给学生有机会去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研讨。
教学要以学生参与为主体形式。
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教学,是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问题。
树立正确教育质量观
树立正确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以人为本,为完善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提高工程作贡献一、前言决定教育质量的充要条件是多方面的,抓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教育人的生命线,永恒的主旋律.我们在这方面的举措和力度都是不错的,假以时日,效果一定会很好的.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入手,剖析一下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对教育质量提高工程有多大的影响,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作为教育人,我们应该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只有在正确的质量观的指引下才能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不至于走弯路,迷失方向,才可能信心百倍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才可能成为别人行动的标杆,宣传、带动一批人为教育质量提高工程作贡献。
二、背景1、江苏省教育工作会,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性行动计划”,要求实施教育质量提高工程,全省上下都在紧锣密鼓地贯彻落实中。
这一方面说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创造性地去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省义务教育的方方面面发展确实不均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实在,如果不正视它,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解决它,将会直接影响到我省的义务教育大业的发展。
2、国际金融危机,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几千万农民工再就业,几百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实实在在地冲击着我们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又是一个新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3、我区教育质量的地位在全省还比较尴尬,全社会重教支教的浓厚氛围还未形成,教育的公信度在全县人民的心目中还不是很高.如何扭转这一不利局面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要我们去带头加以解决。
4、教育质量观、人才观从“学而优则仕”,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到我们现在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几千年的演变史,无时不冲击着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大脑。
如何在当今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将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艰辛道路要我们每个教育人带头去跋涉。
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是什么
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是什么作者:方晓东王燕来源:《今日教育》2013年第02期一、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质量观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使教育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同时针对当时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倾向,《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由此,确立了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地位。
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了区域性的实验,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国民素质的构建、中小学素质教育目标的确定、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运行机构、督导评估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
但是面对世纪之交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我国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诸方面都是相对滞后的,尤其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升学竞争还在不断加剧,这就使广大青少年难以得到全面发展。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江泽民同志在会上指出:“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此,贯穿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并与德智体美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的素质教育开始作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决定,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
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质量观
幼儿有没有探索的可能与条件?
幼儿会形成怎样的思维和概念?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探索热情?
幻灯片七、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 本标准。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
幻灯片八、
“育人为本”的幼教一一
(1)尊重每一个作为“人”的幼儿
《规划纲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序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51条)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51条)
早就一直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51条)
1、引导教育向规范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
在游戏中进行
教授、课程为主
近来,我国教育有一种被非理性教育思维绑架的危险。社会与家庭可以有自己对教育 的直接功利化需求,但政府和政府主办的学校布恩那个把直接满足这种功利需求当做
自己的办学目标。教育必须承担引领老百姓、引领社会需求的功能和责任山东
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
幻灯片二十二、
一、《专业标准》研制的背景
的生活截然分作两途。
陶行知: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一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幻灯片十七、
原体验
快乐体验
不快乐就不是保育
我们不应看保育者在做些什么,而是要看幼儿是否愉快地生活着。
“快乐感”的教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幻灯片十八、
尊重幼儿的生活,尊重幼儿的生活形态,是世界幼教的共识
幻灯片十九
幻灯片十二、让幼儿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思考与想象
新时期的教育质量观探析
新时期的教育质量观探析新时期的教育质量观探析000湘潭市教育局2007年度市直学校校长、书记管理论文新时期的教育质量观探析教育的本质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而教育质量是一个多维、相对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对教育质量的解读是不尽相同的。
当人们的生活日益殷实的时候,当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形”转向“橄榄形”:中产阶层不断扩大的时候,人们对教育质量的理解和追求必然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现在,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历史新时期。
那么,新时期到底应当确立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观呢?又怎样去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呢?笔者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以期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新时期教育质量的内涵(一)新时期的教育质量应当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素质教育是一种更高的质量要求,教育质量的核心就是全面素质的发展。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是口号的堆积,不是概念的演变,而是要切实落实到教育质量的提高上。
1、素质教育追求的质量体现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从总体上看,高分低能是少数现象。
但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不等于教育质量,学生成绩所反映的仅仅是学生发展的一部分。
学生的发展,包括认知、思想品德、情感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教育质量应涵盖这些领域。
2、素质教育追求的质量体现为全体学生的质量。
我们应当重视智优学生的培养,对那些禀赋优异学生的忽视,也是教育的失职。
但是,少数智优学生的质量并不能全面反映学校教育质量。
我们要确立这样的育人观念:每一位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必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
那种建立在排斥“差生”基础上的“教育质量”,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都是错误的。
3、素质教育追求的质量体现为教育全过程的质量。
既要关注“终端”,更要关注“过程”;既要关注高中,更要关注幼儿园、小学、初中;既要关注某一阶段的教育质量,更要从某一较长的教育阶段来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
教学应该确立怎样的质量观
教学应该确立怎样的质量观作者:刘振天《光明日报》(2016年03月01日14版)知识多不等于质量好经常听人们讲,中国基础教育质量好,高等教育质量差,而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质量好,研究生教育质量差。
也就是说,教育体系链条中,是越往上端就越不好。
这几乎成为国人的思维定式。
确实也有一些事实作为佐证,比如中国中小学的基础知识从小就比外国人打得好,很多高中阶段的课程已经相当于美国大学一二年级的水平,而美国的大学生往往在本科初级阶段需要补习一些中学课程。
还有那个人们熟悉的国际学生学习成就评价(PISA),连续两次由若干个国家参加的PISA比赛,中国上海都力拔头筹,令外国人羡慕不已。
说我国基础教育、包括高等教育本科阶段基础扎实,应该没有疑问。
我们的学校课程多、教师教得多、学生学得多,知识基础扎实,再加上我们实行严格划一的高考制度,这就造成了我们学生的知识量的确比其他国家要多。
但课程多、知识量大恐怕不能与质量高画等号,换言之,知识多不注定质量就好。
长期以来,我们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包括高等教育教学中,总是争课程门类、争时数(包括学分数),强调知识基础性、广博性、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和逻辑性,教学评价中,无论是学生评教、同行评议、外部评估,都首先将教学传授的知识信息量大小、教师主讲时间长短、讲授是否清晰明了、课堂秩序好坏等作为好教学的标准,似乎教师讲得时间越长越好、知识量越多越好、越连贯系统和越细致入微越好。
比如说,评价一个教师教学认真不认真,效果好不好,主要看他是否讲满了一堂课,是否讲完了规定的内容,如果教师只讲一半课时,另一半留给学生读,就是不负责,甚至算作教学事故。
这种教学观已根深蒂固。
且不去说中学教学中没完没了的讲授、没完没了的练习、没完没了的考试,就是在大学,教师也多半是讲解教材和考教材,统治大学教学的依然是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教师讲授中心,学校唯恐学生学得少、学得散、学得差,把教学内容掰开了、捣碎了、嚼烂了喂给学生,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记忆,届时考试时能够复述出来。
以素质教育质量观 落实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以素质教育质量观落实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
在我县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背景下,提升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已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我校的素质教育之所以能够有效贯彻落实,教学质量之所以能够持续稳定的提高,培养出较高素质的学生群体,是因为我校坚持以素质教育观引领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一、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观应试教育强化教学质量意识,但这种质量意识的唯一评价标准就是升学率,即学生的分数。
在社会或多数家长看来,“教学质量”似乎就等于“教学成绩”,因为大家都关注高考、中考,甚至小考及平时学生的考试成绩,一所学校教学成绩如果上不去,其它方面的发展就会严重受阻。
在这种落后的教学质量观指导下,也就有了所谓的提高教学质量捷径――向时间要分数!向“题海战术”要效益。
于是,我们学生的体质一天天下降,视力一步步地衰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日趋沉重的课业负担中不断被蚕食,造成一种看不见的伤害。
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质量观,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观,尤其在小学阶段显得重要。
何谓素质教育质量观?首先,素质教育质量观是着眼“全面”的教学质量观。
一是着眼于全体学生,即“面向全体”,不能只盯着少数尖子。
我们应当信奉这样的格言:十个学生成长,只是老师一时的欣慰;一个学生掉队,将是老师终身的遗憾。
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方春满园。
二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让每个学生德、智、体、美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质量观是强调“发展”的教学质量观。
所谓“发展”的质量观,就是要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求得发展。
再次,素质教育质量观是承认“差异”的优势发展质量观。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
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观其实是“全面性”、“发展性”、“差异性”、“优势性”的辩证统一。
强化教育内涵发展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著成 效 , 乡教育 硬件 资源配 置方 面 的差异 不断 缩小 。 城 我
在 战略 主题 ” 一章 中说 的很 清楚 :要 面 向全体 学 生 、 “ 们看 到 ,一些 教 育强县 的农 村 学 校在 硬件 建 设 方 面不亚 要 》 “ 于甚 至超过 城市 学校 。但是 , 体上 还属 于低 水平 的均衡 促进 学 生全 面发 展 ,着力 提 高学 生 服务 国 家人 民 的社会 总
首先 要树 立 育人 为本 的理念 。以人 为 本是 《 划 纲 规
我们 知 道 , 会是 多元 化 的 , 才是 多 样化 的。正 如 社 人 要 》 出 的核心 理念 。把 育人 作 为 教育 的根 本 任 务 , 是 《 提 这 规划纲要》 出的,要树立科学 的教育质量 观, 指 “ 把促进 十七 大 以来党 的“ 以人 为本 ” 的执政 理 念 在教 育领 域 的集 人 的全 面发 展 、适应 社会 需 要作 为 衡量 教 育质 量 的根 本 中体 现 , 是一 次 巨大 的思 想 突破 , 立 了教 育 人性 化 的理 标准 。” 树 也就 是说 , 育不 仅要 以规模 来适 应社会 需要 , 教 而
想 目标 。改革 开放 三十 年 , 国经 济 和社会 发展 取得 了举 且要 培养 出身体 健康 的 、 我 人格 健 全 的 、 够适 应社 会 各行 能
发 费用 。随着企 业 、 会 等人 力资 本 投 资意识 的深 入 , 协 社 整合 , 进培训 质 量的 整体提 高 。 促 会 力量 参 与办学 或 主体 投 资的潜 力 将逐 渐 显 现 。有条 件 5以市场 为导 向开 发教育 培训 项 目 . 的情 况下 , 以筹 建弱 势群体 人力 资 源开发 基金 。 可 通过 基 满 足就 业需 要 和职 业发 展需 要 是 四类人 群 选择 培训 的重 金运作 模式 募集 资金 , 进一步 拓宽 融资 渠道 。 要原 因 ,他 们对 待培 训 的态 度 与对 培训 后 的收 入预 期有 4 . 建立严 密 的培训 质量 监控 体系 。 以实现 高质 量就业 目标 明显 的正相 关关 系 。因此 ,必 须 立 足市 场经 济 的客 观环 为导 向。 制定评 价 标准 ’ 由教育 行 政部 门牵头 , 合其 他政 境 , 眼于 社会 经 济发 展 的未来 趋 势 , 展市 场需 求 分析 联 着 开 府职 能部 门 , 组织 专 家组 , 期 对 四类人 群 教 育培 训项 目 和培训需求分析 , 定 设置培训类型和培训内容。 对弱势群体 的培 训 内容 、 程 安 排 、 费 标 准 、 生情 况 、 员 结 业 培训 , 到 因材 施 教 、 课 收 招 学 做 因地 制 宜 、 重 实效 。根 据不 同年 注 率、 结业 学 员 鉴定 通 过 率 、 业 率 、 资 水平 等 状 况 进 行 龄 、 同学历 、 同岗位 的要 求 , 供不 同的培 训模 式 , 就 工 不 不 提 不 调 查统 计 , 及 时 向社 会 公 布 , 得 高质 量 的 培训 在 市 场 断 促进 社 区教 育人 力 资 源 开发 与市 场 机 制 有机 结 合 , 并 使 为 中拥 有更 好 的知 晓度 和竞 争力 , 质量 较 差 、 业率 较低 四类 人群 提供 方便 快捷 、 效有 用 的教育培 训服 务 。 而 就 有 的教 育 培+ 自然 失去 竞争 力 ,最终 实 现 培训 资 源重 组 和 J i l
浅谈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
浅谈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摘要】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围绕着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展开讨论,包括内涵、构建与实践、评价体系、改进与完善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
文章指出,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实践与探索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完善与发展需要不断努力。
通过对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的探讨,可以帮助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在教育领域中,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值得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共同关注和探讨。
【关键词】关键词:全面科学、教育教学、质量观、重要性、内涵、构建、实践、评价体系、改进、完善、未来发展、实践与探索、教育发展、努力。
1. 引言1.1 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的重要性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显得格外重要。
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未来。
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即以科学的方法和理念来评价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确保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教育教学的本质。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找出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和提升。
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能够促进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和进步。
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励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在科学的指导下,才能够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提升,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深入探讨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的内涵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是指在教育教学领域,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念来全面评价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一种观念。
这一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强调教育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智力、情感、品德、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
关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平安小学冀录军在教学领域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其目的就在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什么样的教学是高质量的教学?人们对此认识并不一致。
这实质上是一个教学质量观的问题。
教学质量观是教育思想观念的核心问题。
我们要通过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树立起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要求的教学质量观。
1.既要重视教的质量,更要重视学的质量。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获得发展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指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发现知识,主动地得到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教主要是要“教会学习”,这在教育中尤显重要。
所以,评价教学质量在更大意义上应该看学的质量。
当然,学的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的质量的提高,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教的质量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考察,一是教师能否按学科自身的规律对教学内容作有效的编排、整合,并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是狭义的,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教的质量;另一方面则是教师能否有效地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发现。
这是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更为迫切的任务。
学的质量应当包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体系是否合理(结构、宽度、深度、时代适应性等);学生获得知识的效率;学生智能的发展,尤其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身心综合素质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在研究教学时主要是研究教——而且是传统意义的教。
而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重教轻学的情况仍然存在;师生关系基本上处于课堂见面、单向传输状态,教、学隔裂分离,教师基本上只是承担知识呈现者、传授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发现的作用很少发挥。
这显然不是高质量的教学。
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把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紧密结合起来考察。
2.既要重视知识传授的质量,更要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浅谈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
浅谈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浅谈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的基石,而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核心和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应当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科学的方法、理论和手段来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全面发展的理念。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首先,在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中,注重知识的全面发展。
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土壤。
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深入和广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在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中,注重能力的全面提升。
知识只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样重要。
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强调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例如语言沟通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实验与实践能力、创新和拓展能力等。
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第三,在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中,注重素质的全面发展。
素质是一个人综合品质的集合,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文化艺术教育等多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素质,打开学生的眼界和视野,使他们具备全面的素质发展。
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还强调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和氛围。
校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68·EDUCATOR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当然是针对非科学的质量观提出的。
在这里,“科学”的含义,就是指教育既要符合教育本身的特点,也要符合学生作为人的特性。
所以,我认为科学教育质量观从根本上说,就是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发展的质量观。
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所理解的科学教育质量观的内涵。
校长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人格塑造、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既要为学生的升学服务,更要为学生的终生服务。
确立一种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更加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和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新的教育理念,这就是实质意义上的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蔡元培先生多次强调对学生的“终极教育”和“终极关怀”,实际上强调的就是教育的可持续性。
一个学校追求升学率没有错,老师们抓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没有错,因为完整全面的教育质量本身就包含着智育方面的目标,就以每一个孩子的未来而论,如果他缺乏起码的文化素养,失去进入高中或大学的资格,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就无法享受求学的成功,连就业、生存都将面临困难,更何谈“一生的幸福”?可问题在于,如果一个学校不择手段地追求升学率,这样的所谓“质量”不但片面,而且可怕!因为这样的质量观牺牲的是孩子本来应该有的全面发展,以及他们童年少年应有的快乐。
因此,一所真正对孩子负责的学校,应该着眼于孩子未来几十年的幸福!为了我们今天的学生将来能够可持续发展以获得长久的幸福,学校教育就必须通过各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东西:强壮的体格,善良的品质,高远的志向,宽广的胸襟,坚忍的意志,科学的思维,创新的智慧,沟通的本领等等。
这一切才是我们教育的追求,也理应是教育质量的内涵。
校长要树立面向整体的教育质量观:即面向每一个孩子,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最好的发展。
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可以找到一个两个或更多的“天才学生”;同时,几乎每一所有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历史的学校,都可以在校友中找到一些著名的校友。
新时期小学校长应具备五个方面的教育观念
新时期小学校长应具备五个方面的教育观念摘要: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校长的教育观念决定着学校的前途和命运,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校长,应树立先进的教育管理观、独特的教育文化观、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动态的教育评价观和超前的学校发展观,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做好学校的管理者和学校教育发展的领跑者,从而带领学校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学校管理小学校长教育观念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教师和学生的领袖。
有一位好校长,才能有一所好学校。
校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行为,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
实践证明,一所学校,校长爱岗敬业,则教师爱岗敬业;校长开拓进取,则师生开拓创新。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时期,小学校长应具备五个方面的教育观念。
一、先进的教育管理观先进的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只有拥有了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将学校管理好,才能使学校健康、和谐地发展。
1.以人为本的观念。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才能使学校的工作处于良性循环。
因而在管理上要摆脱传统的家长式管理,将管理的重点放在“理”上,理顺学校的各种关系;建立科学的、规范的、人性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成长平台,促使教师成才。
要把握好管理的“度”,做到“三宽”(宽松、宽容、宽厚),“三严”(严格、严密、严明 ),使管理者严而不失机械,宽而不失散漫。
在作风上领导要以身作则,树立“领导就是实干,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使制度成为被管理者的自觉行为,真正从内心接受学校的管理,从而达到“不治”而“自律”的境界。
同时也要充分发扬民主,使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
2.“全校一盘棋”的观念。
学校的工作如同一盘棋,教师就是这盘棋上的棋子,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具有良好
各种资料和规定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具有良好的师德。
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面向每个学生,平等、公正,因材施教,要逐步掌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估的方法,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
要向全体教师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继续教育,引导广大校长和教师逐步形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思想、观念;扩大和更新知识,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以目前社会上批评较高的写作教学为例,其实大多数小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是真实的现象。
但是这些全部怪罪语文老师,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深深地感到“无奈”,你看——现在的孩子业余时间大多离不开电视、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有多少家长能静下心来陪孩子阅读呢?网络语言、八卦新闻,还有几乎没有思考痕迹的微信、微博等等满天飞,这些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文字的启迪和熏陶呢?……其实孩子们经常问的问题是“我为什么要写作文”,残疾作家史铁生说“写作是为了不至于自杀”;王小波说“我相信我有文学才能,我应该做这件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说“我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从根本上说,写作是生活的需要、表达的需要、与他人沟通的需要,有的孩子说:“不写作文,我说话表达可以吗?”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说话的声音一纵即逝,而写作则可保留之,比录音机更精更有趣,所以人类发展史是靠写作及其他艺术形式共同记载的。
说话的载体是嘴,关键是头脑;写作的载体是文字,关键是思想。
小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写作?因为他们用说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足以令小小年纪的他们满足了,而教他们写作的语文教师大多自己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写作及如何写作这个问题,教师自己也不会写作或写不出一篇规范的“下水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试想这种教师教出的学生就写作而言,有什么前途呢?成人的写作习惯始于小学,小学时就敢于写、想写、会写、写得好,中学时就差不了。
而到大学,什么技巧啦,主题思想啦,材料的处理啦,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学习的更系统化,就会越来越好。
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现代教育是以现代社会信息化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
教育发展过程中已出现教育个性化、教育终身化、教育大众化、教育一体化四大趋势。
除以上公认的特点外,中国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还具有以下特点:(一)、素质教育得以大力推广;(二)、人们受教育的目的性有重大改变,不再是以升学为主要目的,而更多地是为了掌握本领,满足社会需要;(三)、教育者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多媒体等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四)、竞争机制被引入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中;(五)、教材更具人性化,课程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六)、世界教育一体化的大趋势基本形成。
为倡导和造就民主的教育,即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生动活泼的教育和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笔者认为,现代教育的实践者--教师的素质,应满足下列新要求:一、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德高为师,身正是范”。
教师的高尚师德对学生具有吸引和感化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
因此要:思想进步--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人生价值追求;事业心强--具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治学严谨--具有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热爱学生--对全体学生全面负责,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人师表--语言文明、举止端庄、严于律己,堪称学生表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当代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豁达的心胸,能容纳与自己不同的看法、见解、思想与情感、价值观念等,倡导创造、允许失败、鼓励成功;能客观地理解学生,真诚、积极地与学生相处,能由表及里,通过现象了解本质,深刻全面地了解学生,并能正确把握和控制自己。
二、必须具有现代教育的理念在教育的现代化中,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是教育物质现代化和教育制度现代化的先导。
作为从事教育的教师,他们的思想观念对教育的影响更直接、更重要。
1、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评价要确立全面的质量观
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我们以前都是以成绩(分数)为主,而这种评价是片面的,与素质教育相违背的。
针对思想品德课的特点,评价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分数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学生品德的培养,思想素质的提高。
我认为: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要确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这是因为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个别差异的特点,而对教育影响的优劣不可能采取直接的测量方式。
比如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会有知识上的收获,可能还会有情感的陶冶、能力的锻炼,对行为习惯也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这些影响有些是立刻就能显现出来的,比如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知道就是知道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有些影响则是难以觉察的,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渐显现的,比如自信心的变化、审美情趣的形成等。
而同样一堂课,有的学生听得懂,收获大,有的学生可能就不知所云或不感兴趣,白白浪费时间。
假设要严格评判教育活动的质量,那么首先就应对所有学生,对其各个方面的变化都进行测定,然后再对照教育目标加以评判,然而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不可能像进行物理测试那样直接测试人的心里和行为。
教育活动的这些特点了教育质量评价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学生的评价分数只是一个方面,更要侧重于情感、能力、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素质。
但是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又是一项不可回避的工作,否则我们无法检查和改进教学工作。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中,尽可能
的全面考虑各种复杂因素,确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评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