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涉及的部分经济技术指标解释Word
年报涉及的部分经济技术指标解释word模板精品文档9页
年报涉及的部分经济技术指标解释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现行价格是指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采用的报告期内的产品的实际销售价格。
报告期的产品销售价格前后有变动,或同一种产品在同一时期有几种销售价格时,应分别按不同价格计算总产值,如生产完成时还不能确定按哪一种价格销售,可按报告期实际平均销售价格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某产品实际平均销售单价=报告期某产品实际销售总金额/报告期某产品实际销售总量产品实际销售价格是指产品销售时的实际出厂价格(不含销项税额)。
工业总产值中有些项目,如自制设备、对本企业设备的大修理、提供本企业基本建设和生活服务部门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等,如没有出厂价格,可把实际成本作为现行价格。
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与原规定的区别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是指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对现行价格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原则较普查以前作了改革,为了进行区别,故改革以后的现行价工业总产值用“新规定”,改革以前的现行价工业总产值用“原规定”。
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与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原规定)的区别在于:(1)计算价格含税不同新规定按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原规定按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2)全价与加工费的计算原则不同新规定中,凡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不论其生产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计算总产值,凡来料加工一律按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原规定对此则有一些特殊规定,某些加工允许按全价计算总产值,某些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只允许按加工费计算总产值。
(3)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其实差额价值的计算原则不同新规定要求,如会计在产品成本核算时计算了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的,计算工业总产值时亦应包括这部分价值。
反之,则不包括;原规定则区分生产周期是否在六个月以上,凡生产周期在六个月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则包括这部分价值。
否则,则不包括。
新产品产值新产品产值:是指工业企业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报告期内生产的新产品总量。
财务报告指标分析说明(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展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为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将对财务报告中的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说明,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财务报告。
二、财务报告指标分析1. 盈利能力指标(1)净利润率:净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反映了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计算公式如下:净利润率 = 净利润 / 营业收入× 100%(2)毛利率:毛利率是企业营业毛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反映了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盈利能力。
计算公式如下:毛利率 = 营业毛利润 / 营业收入× 100%(3)净资产收益率(ROE):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净资产之比,反映了企业利用自有资金获取利润的能力。
计算公式如下:ROE = 净利润 / 净资产× 100%2. 运营能力指标(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应收账款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次数,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
计算公式如下:应收账款周转率 = 营业收入 /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企业存货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次数,反映了企业存货的流动性。
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周转率 = 营业成本 / 存货平均余额(3)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营业收入与总资产之比,反映了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
计算公式如下:总资产周转率 = 营业收入 / 总资产3. 偿债能力指标(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计算公式如下: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稳健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速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存货)/ 流动负债(3)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反映了企业长期偿债能力。
年报主要指标解释(1)
年报主要指标解释(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1.汇总乡镇数:指按本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填报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报表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或其他乡镇级单位个数。
乡镇级单位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在农村的乡镇一级行政区划单位。
除县城关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工矿区以外的所有乡镇都应纳入统计范围,有农村经济的县城关镇、街道办事处也应纳入。
大中城市以农业为主的郊区也应按建制纳入统计范围。
2.汇总村数:指有关经济情况汇入到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中的行政村数,其统计口径与原来汇总村民委员会数相同。
所有成立村民委员会的村、或由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社区委员会)的村,只要还存在农业经济、存在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范围的集体资产,都应纳入统计范围。
3.村集体经济组织数:指在行政村一级为管理、协调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和其他集体资产的开发、经营,并为农户家庭经营提供服务而设立的集体经济组织数。
依据宪法、民法通则、农业法等相关法律和有关政策精神,行政村范围内应当设立相应的集体经济组织,有些地方设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还有些地方尚没有设立,由村民委员会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
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的地方称为经济联合社,有的经过改制成立股份经济联合社,也有的改制成立了名称不一的“公司”;有的地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只要有相应的集体经济组织名称就应纳入统计范围。
乡镇一级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村以下村民小组(原生产队)一级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村内部分村民小组联合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不在本指标统计范围内。
4.村委会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数:指在汇总村数中,没有明确设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村民委员会代行管理、协调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和其他集体资产的开发、经营以及为农户家庭经营提供服务等集体经济组织有关职能的村数。
5.汇总村民小组数:指汇总的行政村所属的村民小组个数。
6.组集体经济组织数:指在村民小组一级成立的为管理、协调本组范围内的集体土地资源和其他集体资产的开发、经营,以及为农户家庭经营提供服务的经济社(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相应名称的集体经济组织数,不包括村内部分村民小组联合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
经济技术指标范文
经济技术指标范文经济技术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竞争力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分为宏观经济指标和微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指标是反映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情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劳动力市场数据、物价水平等;微观经济指标主要关注企业和产业层面的数据,如企业收入、利润等。
下面将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
首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最重要指标之一、GDP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通常以年度为单位进行统计。
一个国家的GDP越高,说明其经济越发达,也代表着该国的财富积累和生产能力。
劳动力市场数据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
这包括劳动力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等数据。
劳动力参与率指的是劳动年龄人口中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比例;就业率则是已经找到工作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失业率则是未就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的活跃程度和就业情况,进而反映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就业状况。
物价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物价水平通常通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衡量。
CPI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反映了消费者购买力的波动和通货膨胀水平。
高物价水平通常表示通货膨胀压力大,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而低物价水平则可能代表经济活力不足。
除了宏观经济指标,微观经济指标也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技术竞争力的重要参考。
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企业收入和利润。
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反映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
一个国家或地区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水平高,说明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竞争力,可以为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技术指标也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研发支出。
研发支出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方面的投入,反映了其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
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附件4、主要经济指标解释1、开发区占地面积:指报告期末经国土部门批准的可以由开发区使用的所有土地面积,包括已开发和待开发的土地面积,具体以“红线图”为准。
具体是报告期末开发区占地面积未超过国家公告规划界限的以国家公告规划面积为准;报告期末开发区占地面积已超出国家公告规划界限的,以经所在市、县政府批准明确由开发区负责开发建设的实际面积为准,开发区因规划调整而增加或减少了土地面积,应按重新规划的面积填报。
2、己建成土地面积:指开发区报告期内实际宪成“三通一平,,及以上的,可以进行房屋、建筑物的建设或出售的开发区面积。
3、总人口:是指开发区内每年1 2月3 1日24时的人口数。
按常住人口统计。
4、农业人口:是指开发区内常住人口中依靠从事农林牧渔业维持生活的全部人口。
5、企业个数:是指报告期末已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企业个数。
包括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
6、高新技术企业O.是指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并经省科学技术部门认定授牌的企业。
7、工业企业:主要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8、出口型企业:是指以生产出口产品为主的工业企业。
9、从业人员:是指报告期末在开发区企业、行政和事业单位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在岗职工:是指报告期末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不包括在单位承包临时性加工、运输等业务而不由本单位组织安排的人员以及实习的学生。
其他从业人员:是指未作在岗职工统计,但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
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
10、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是指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
包括大专毕业生、大学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生等。
新增企业年报事项指标解释
新增企业年报事项指标解释一、医疗保险指标解释1.参保险种类型:企业参加医疗保险险种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险的组成之一,是为补偿劳动者因疾病分享遭受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通过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员患病就诊发生医疗费用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政策和比例给予报销,以避免或减轻劳动者患病、治疗等所承受的经济风险。
2.单位参保人数:指单位年度截止到12月31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人数。
3.单位缴费基数:指用人单位上年度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总和。
4.本期实际缴费金额:指单位年度内到税务征收机构实际缴纳医疗保险费的总和,包括单位历年欠费补缴金额。
5.单位累计欠缴金额:指截止到年度12月31日前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但未到征收机构缴纳,包括单位和职工历年未缴纳的医疗保险费。
二、失业保险指标解释1.参保险种类型: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进而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的制度。
2.单位参保人数:是指年末本单位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3.单位缴费基数:指本年度本单位参加失业保险人员的缴费基数总和。
4.本期实际缴费金额:指本年度本单位实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总和(含补缴以前年度欠费)。
5.单位累计欠缴金额:指年末本单位累计欠缴失业保险保险费。
三、养老保险指标解释1.参保险种类型: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社会保险法》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单位参保人数:此处仅指参保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在职职工人数。
(指标填报要求:①已和参保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当地人社部门备案;②已建立缴费记录和个人账户档案;③不包含参保单位离退休人员;④各险种参保人数需单独填列,不合并计算;⑤数据截止时间为上年末12月31日。
科技统计年报表部分重要指标解释
科技统计年报表部分重要指标解释一、有变动的指标定义1.外聘的流动研究人员:外聘短期或长期的访问学者、研究人员(编制在其他单位)。
2.招收的非本单位在读研究生:本单位招收的在读的研究生,不包括本单位职工在读的研究生。
3.用于科技活动的贷款:指本机构为开展科技活动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各类借、贷款。
不论偿还形式、期限和数额如何,均按当年获得的借、贷款额填报。
不包括基本建设费。
4.非科技活动借贷款:指本机构为开展非科技活动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各类借、贷款。
不论偿还形式、期限和数额如何,均按当年获得的借、贷款额填报。
不包括基本建设费。
5.另外:部分指标名称作了修改,部分指标变换了归类方式,在此对这些指标不予以一一说明,希望大家认真阅读报表。
二、关于科技活动人员1.定义科技活动人员系指直接参加某个机构或单位的科技活动并领取报酬的人员,且不论具有何种身份、资格(学历或职务),均属科技活动人员。
包括实际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的人员、科技活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服务人员。
从事实验、测试、分析等工作的人员,实验室、试验工厂(车间)、试验农场人员; 与机构的科研活动有关的情报、咨询、物资器材供应、仪器设备保养维修工作的人员应作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为科技活动提供间接服务的人员,不属于科技活动人员。
例如,门卫、司机、保卫、食堂、医务室、附属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等人员,其工作虽是为了保证整个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因其为科技活动提供的服务只是间接的,不论这些人具有何种身份或资格,均不属于科技活动人员。
2.判断下列哪些人员是科技活动人员a.科研课题组人员b. 科研实验室的打字员c. 科研机构医务室的医生d. 科研院所附属中小学的高级教师e.科研单位管理机关中分管生产经营的财务人员f. 科研机构资料室的工作人员g. 科研院所分管科研的所长的秘书〖解答〗a,b,f,g是科技活动的人员,科研机构医务室的医生和附属中小学的高级教师是间接服务的人员,科研单位管理机关中分管生产经营的财务人员与科技活动无关,都不是科技活动人员。
主要经济指标分解落实情况报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主要经济指标分解落实情况报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编写:1.1 概述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准确评估和监测经济运行态势对于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主要经济指标分解落实情况报告是一种综合性的报告,用于深入解析和评估经济指标的相关数据和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本篇报告将重点分析和总结主要经济指标的分解落实情况。
主要经济指标通常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收入、工业生产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等。
这些指标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趋势。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结构、消费行为、生产能力以及价格水平的变化情况。
本报告首先会介绍文章的结构,明确各个章节的内容和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整篇文章的结构和要点。
接着,通过对各个主要经济指标的分解落实情况进行详细解析,包括对各个指标的数据来源、拆解方法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为了更好地评估指标的分解落实情况,我们将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指标之间的关联性。
在总结部分,我们会对本报告的要点进行概括,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在最后的展望部分,我们将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为决策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撰写和发布,我们希望能够为决策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经济指标分解落实情况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经济运行态势,为促进经济发展作出科学决策。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编写: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分析和说明:引言: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正文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包括三个要点的分解情况报告。
- 第一个要点: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分解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考察各个主要经济指标的分解方法和实施情况,分析其对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和作用。
- 第二个要点:进一步分解各项指标的实施情况,并详细阐述相关数据和指标的具体表现。
主要指标解释及说明
主要指标解释及说明主要指标是评估一个系统、组织、项目或业务的关键性能或成就的量化指标。
主要指标对于帮助管理者和决策者了解和评估其业务运营的情况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主要指标及其解释和说明:1. 销售额(Sales Revenue):销售额是表示一个公司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销售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总收入。
它是评估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的重要指标。
2. 利润(Profit):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其业务活动中获得的净收入。
通过计算总收入减去总成本,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
3. 成本(Cost):成本是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费用的总和。
通过控制成本,企业可以提高其利润率和竞争力。
4. 毛利润率(Gross Profit Margin):毛利润率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服务后,从销售额中减去所需的直接成本(如原材料和直接劳动成本)后所获得的利润占销售额的比例。
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效率,同时也是评估其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5. 净利润率(Net Profit Margin):净利润率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服务后,从销售额中减去所有成本和费用(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后所获得的净利润占销售额的比例。
它可以反映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6. 市场份额(Market Share):市场份额是指一个企业在特定市场或行业中所占据的销售额或销售量的比例。
它可以衡量企业在竞争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7. 客户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客户满意度是指顾客对于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通过调查和反馈,可以评估企业的服务质量和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
8. 营销ROI(Return on Investment):营销ROI是指企业通过投入在营销活动上的资金所获得的回报率。
它可以衡量企业的营销策略和活动的效果,并帮助管理者评估并优化营销预算和资源的分配。
9. 员工满意度(Employee Satisfaction):员工满意度是指员工对于企业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培训机会等方面的满意程度。
[新]年报指标解释
企业景气调查制度—1—《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填表说明一、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1.调查范围:企业景气调查覆盖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即工业(含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
2.调查对象:上述调查范围内的各法人企业以及依照法人单位进行统计的产业活动单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企业改组重组后统计报表上报问题的通知》(国统办字[2000]70号)的要求,对重组后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政府统计部门仍按对法人企业的要求对其进行统计调查,其统计报表仍按在地原则进行报送。
这些单位应向当地技术监督部门代码管理中心申报领取分支机构代码,并按此代码及原渠道上报各种统计报表。
3.调查内容: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法人单位名称、组织机构(法人单位)代码、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详细地址、行政区划代码、邮政编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国有控股情况、企业规模、行业代码、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2009年年末从业人员和企业主要业务活动等。
二、指标解释1.法人单位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填写,并与企业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法人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
2.组织机构(法人单位)代码: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
在填写时,要按照质量监督检验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
各法人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即企业法人单位代码。
3.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企业法定代表人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填写。
4.联系电话:指企业对外联系使用的电话号码。
在填报法人单位的联系电话时,还应包括企业所在地的区号。
5.详细地址:指邮政部门认可的企业所在地地址。
方案的经济技术指标
方案的经济技术指标标题一:方案的经济技术指标的概念和重要性概述:方案的经济技术指标是指在制定和实施方案过程中,用于评估和衡量方案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行性的指标。
它对于方案的成功实施和目标达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方案经济技术指标的概念和重要性两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方案的经济技术指标的概念方案的经济技术指标是指用于评估和衡量方案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行性的指标。
它通常包括财务指标和技术指标两个方面。
其中,财务指标主要用于评估方案的经济效益,如投资回报率、成本效益比等;技术指标则用于评估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如工艺流程、原材料使用等。
二、方案经济技术指标的重要性1. 评估方案的经济效益:经济技术指标能够帮助评估方案的经济效益,包括投资回报率、成本效益比等指标。
通过评估方案的经济效益,可以判断方案是否值得实施,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2. 评估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技术指标能够衡量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如工艺流程、原材料使用等。
通过评估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可以判断方案是否能够在技术上实现,从而为方案的实施提供保障。
3. 提高方案的成功率:通过对方案的经济技术指标进行评估和优化,可以提高方案的成功率。
只有方案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一定的标准,方案才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4. 降低风险:方案的经济技术指标可以帮助评估和降低风险。
通过对方案的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避和管理。
5. 优化资源配置:方案的经济技术指标可以帮助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评估方案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行性,可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 促进方案的持续改进:方案的经济技术指标可以促进方案的持续改进。
通过对方案的经济技术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范文:方案的经济技术指标在制定和实施方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帮助评估方案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行性,而且可以提高方案的成功率,降低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方案的持续改进。
年报填报 指标说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年报填报指标说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年报填报的背景和重要性。
可以参考下面的例子:引言1.1 概述年报填报是每年企业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年报填报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年报填报是企业向股东、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公布年度财务信息的一种方式。
通过年报,企业可以向外界展示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发展趋势,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同时,年报填报也是企业自身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工具。
在填报年报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其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准确的汇总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运营状况和经营成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年报填报涉及的指标众多,包括财务指标、经营指标、风险指标等,涵盖了企业各个方面的信息。
通过填报这些指标,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本文旨在介绍年报填报的指标说明,包括各项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解读方式。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详细解释和说明,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年报填报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对年报的解读能力。
接下来的章节将从填报年报的重要性和指标说明两个方面进行展开,通过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年报填报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从而提升填报年报的准确性和质量。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逐一介绍填报年报的重要性以及各项指标的具体说明。
最后的结论部分将对填报年报的关键要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对年报填报的建议。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对年报填报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自身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脉络和信息的组织方式。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能够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路。
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端,其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入主题,并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内容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分为: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综合指标与单项指标、宏观指标与微观指标、绝对数量指标与相对数量指标、总量指标与人均指标、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1、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
前者是以价值形态反映出来的指标,后者是以实物形态反映出来的指标。
2、综合指标与单项指标
前者如成本指标包括了原材料、燃料动力、折旧、工资等各种消耗费用,后者如每百元燃料动力费用提供的产值等。
3、宏观指标与微观指标
前者是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进行评价的标准,后者是从企业经济角度进行评价的标准。
4、绝对数量指标与相对数量指标
前者如国民收入、利润总额等,后者如产值利润率、投资收益率、成本利润率等。
5、总量指标与人均指标
前者如国民总收入等,后者如人均国民收入等。
6、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前者如能源节约额、资源节约额等,后者如质量等级、优质品率、合格率、废品率等。
主要指标解释及说明
主要指标解释及说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定义: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按全部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
该指标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年平均人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计算单位:元资料来源:统计部门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统计年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定义: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与被调查城镇居民人口总数的比率。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被调查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剩余的实际收入。
计算方法:口总数城镇被调查居民家庭人支配收入城镇被调查居民家庭可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计算单位:元资料来源:统计部门城市住户调查资料。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定义:指农村被调查农民家庭的年纯收入与农村被调查人口总数的比率。
计算方法:庭人口总数农村被调查常住居民家常住居民家庭纯收入农村被调查的农村居民家庭均纯收入=计算单位:元 资料来源:统计部门农村居民住户调查资料。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定义:指一定时间(一般为一年)内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具体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
该指标是衡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单位:万元资料来源:教育部门财务统计报表。
财政支出定义:是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地质勘探费用、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用、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国防费用、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
本指标只地方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地方行政管理和各项事业费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支出、支持农村生产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费,就挨个补贴支出等。
计算单位:亿元资料来源:财政部门年报数据。
卫生经费定义:包括4个部分,即卫生事业费、中医事业费、药品监督管理事业费、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
统计年报指标解释
统计年报指标解释统计年报通常包含大量的指标,涉及各个方面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统计年报指标及其可能的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水平和整体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
2.居民收入:居民收入指标通常包括平均收入、中位数收入等,用于描述居民个体或家庭的经济状况。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了解社会中收入分布的情况。
3.就业率和失业率:就业率表示就业人口占劳动力总人口的比例,而失业率则表示失业人口占劳动力总人口的比例。
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4.贸易平衡:贸易平衡是指一个国家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差额。
正贸易平衡表示出口超过进口,负贸易平衡表示进口超过出口。
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状况。
5.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表示物价水平上升的速度。
较低的通货膨胀率通常被认为对经济稳定有益,但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可能引发经济不稳定。
6.投资额:投资额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资本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关键因素。
7.环境指标:环境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量、能源消耗等数据,用于评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
8.教育指标:教育指标可以包括课程覆盖率、毕业率、受教育水平等,用于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体系状况。
这些指标通常以表格、图表或文字的形式呈现在统计年报中,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方面的状况。
解读这些指标需要考虑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背后可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
年报指标解释
2010年年报相关指标解释一、原煤产量:必须加工拣选,实行选后计量,即拣出50毫米以上的矸石后,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计算原煤产量。
(一)原煤产量的计量1、以矿井主井口所采用的提升方式情况而定。
①、采用皮带运煤时,应以核子秤计量计算原煤产量。
②、采用矿车运煤时,矿车计量以实际装载量计算,应扣除车底积煤。
③、箕斗提煤时,罐率或容积比重应每季测定一次,同时要进行全水分检查,全水分超过规定指标时,应从容积比重中扣除其超过部分。
2、月末核定产量的方法由于煤炭生产具有生产数量大且是连续性生产的特点,目前原煤计量手段都不同程度存在计算误差,必须在月末进行产量核定工作,保证原煤产量的准确性。
一般采用“选前验收计量,月末核定产量”的方法。
核定方法:月末对原煤的实际库存量进行一次盘点,与通过本月逐日累计产销平衡关系结出原煤的账面库存进行对比。
如实际库存量大于账面库存说明实际产量比逐日验收的产量大,叫“盘盈”(或称涨吨),反之叫“盘亏“(或称亏吨)。
本月核定产量=本月(逐日累计)原煤产量+(-)涨(亏)吨数量涨亏吨煤的处理:如果本月发生涨(亏)吨数量,应当在当月实际产量内进行调整,不得随意瞒报或虚报产量。
涨亏数量不大,一般只调整原煤总产量和矿井其他产量;数量较大应调整采掘产量。
对已经验收的原煤产量,因存放日久或保管不善等其他原因而致变质(如自燃或风化)的煤炭不算废品,产量亦不扣除,应报上级主管部门,按批准数量注销账面库存量。
(二)原煤产量构成1、原煤产量按构成(开采方式)分为矿井(露天)产量和其他产量。
矿井产量又可分为回采、掘进和矿井其它产量。
(1)矿井产量:露天开采生产的煤量为露天产量,其费用由生产费用负担。
(2)回采产量:指生产矿井中全部回采工作面所采出的煤量。
但对下列情况应作如下处理:①矿井试生产期间,对准备出的回采工作面,虽然进行实际采煤,而这部分产量应计入基建工程煤内。
②列入科研计划的新采煤方法试验面和使用新机械试采面而出的煤量,应计入矿井其它产量内。
年报指标解释
年报指标解释年报指标解释《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名称:企业名称按工商登记的名称填写;在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全称,企业自己存档的打印报表必须加盖公章。
法人代码:法人单位代码和产业活动单位代码均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
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或《法人分支机构代码证书》上的代码填写。
工商注册(批准)号:填写工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编号。
高新技术企业批准证书号(1):由园区管委会或市科委颁发的“新技术企业批准证书”括号内的六位证书号,以英文字母开头。
高新技术企业批准证书号(2):由园区管委会或市科委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批准证书”的“京科高字”证书号。
法定代表人姓名: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填写。
产业活动单位填写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登记注册类型:详见本书代码P103。
行政区划代码:详见本书代码P82。
国有经济控股情况:结合企业经济组织类型,对国有企业及含有国有经济成份的企业进行分组,以反映国有经济控股情况。
国有控股是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有资本(股本)占较高比例,并且由国家实际控制的企业。
①国有绝对控股:是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所占的比例大于50%的企业。
②国有相对控股(含协议控制):是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所占的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企业中的其他经济成分所占比例的企业(相对控制);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由国家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协议控制)。
③其他:指含国有经济成份的企业中,国家不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
港澳台商或外商投资企业:限实收资本中有外商及港澳台资本的企业填报,代码详见本书P83。
行业代码:经统计部门认定的工业企业根据主要产品,对照本书P26《行业代码》中工业行业部分填写主要业务活动及相应的代码。
其他企业在填写主要业务活动的同时,一律按照本书P26《行业代码》中的服务业行业部分填写相应或相近的代码。
工作报告中的重要指标解析
工作报告中的重要指标解析工作报告对于每个组织和机构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反映出整体工作的情况,还能够帮助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而在工作报告中,重要指标的解析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下面将分十个小节来解析在工作报告中的重要指标。
一、收入指标解析收入指标是工作报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通过收入指标的解析,可以了解到组织的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
其中,往年收入数据的对比能够呈现出组织的发展趋势,而收入结构的解析则能揭示出不同业务板块的贡献比例。
二、支出指标解析支出指标是对组织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
对于工作报告中的支出指标,要关注各项支出在整体支出中的比例情况,以及与往年相比的变化。
此外,还需要分析不同支出项目的优先级,以及其对组织工作的支持程度。
三、利润指标解析利润指标是评估组织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工作报告中的利润指标解析,可以了解到组织的盈利能力和利润贡献比例。
对于利润指标的解析,要特别关注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以及利润来源的结构性变化。
四、市场份额指标解析市场份额是评估组织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工作报告中的市场份额指标解析,可以了解到组织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市场占有率。
对于市场份额指标的解析,可以从不同业务板块的市场份额进行划分,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进行对比。
五、客户满意度指标解析客户满意度是评估组织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工作报告中的客户满意度指标解析,可以了解到组织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
对于客户满意度指标的解析,要注意客户满意度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
六、员工满意度指标解析员工满意度是评估组织内部管理和员工福利的重要指标。
通过工作报告中的员工满意度指标解析,可以了解到组织的员工关系和员工满意度水平。
对于员工满意度指标的解析,要关注员工满意度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员工满意度差异。
七、创新能力指标解析创新能力是评估组织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附件五《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季报表》主要指标解释:1.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1)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①工业生产的原则。
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
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
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②最终产品的原则。
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
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
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③“工厂法”原则。
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2)工业总产值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①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
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
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
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②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本年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可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年度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年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报涉及的部分经济技术指标解释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现行价格是指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采用的报告期内的产品的实际销售价格。
报告期的产品销售价格前后有变动,或同一种产品在同一时期有几种销售价格时,应分别按不同价格计算总产值,如生产完成时还不能确定按哪一种价格销售,可按报告期实际平均销售价格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某产品实际平均销售单价=报告期某产品实际销售总金额/报告期某产品实际销售总量产品实际销售价格是指产品销售时的实际出厂价格(不含销项税额)。
工业总产值中有些项目,如自制设备、对本企业设备的大修理、提供本企业基本建设和生活服务部门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等,如没有出厂价格,可把实际成本作为现行价格。
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与原规定的区别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是指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对现行价格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原则较普查以前作了改革,为了进行区别,故改革以后的现行价工业总产值用“新规定”,改革以前的现行价工业总产值用“原规定”。
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与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原规定)的区别在于:(1)计算价格含税不同新规定按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原规定按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2)全价与加工费的计算原则不同新规定中,凡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不论其生产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计算总产值,凡来料加工一律按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原规定对此则有一些特殊规定,某些加工允许按全价计算总产值,某些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只允许按加工费计算总产值。
(3)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其实差额价值的计算原则不同新规定要求,如会计在产品成本核算时计算了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的,计算工业总产值时亦应包括这部分价值。
反之,则不包括;原规定则区分生产周期是否在六个月以上,凡生产周期在六个月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则包括这部分价值。
否则,则不包括。
新产品产值新产品产值:是指工业企业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报告期内生产的新产品总量。
其计算方法与现行工业总产值一致,包括报告期内生产的新产品成品价值和企业自制新产品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具体的新产品生产量乘以价格。
新产品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报告期内该新产品的销售平均单价。
如果至报告期止该新产品还没有进行销售,则按其成本费用计算,包括制造成本加上分摊到该新产品的和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新产品产量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老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
新产品包括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研制、生产的国家级新产品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部门、地区、企业范围内第一次研制、生产的不同级的新产品。
新产品的统计范围,除特殊规定外,原则上按三年为一个统计周期,凡在三年期间投产的新产品,都属于报告期的新产品。
新产品产量是指经上级主管部门鉴定合格并批准正式投产或试生产的新产品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量。
超过三年统计周期的新产品,不再保留新产品的称号,因而不在统计新产品产量。
工业销售产值工业销售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价值总量。
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出口交货值出口交货值是指工业企业交给外贸部门或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和用外汇价格结算的批量销于国内或在边境、批量出口等产品的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按规定全价或加工费计算的价值总额。
接人民币结算的,直接填人民币的价值,按外汇结算的,以当时实际出口时的外汇牌价格结算外汇折算成人民币价值。
出口交货值具体包括的范围:(1)收购交货值:是指工业企业由外贸部门收购的或交给出口代理商出口的用人民币结算的产品价值。
(2)自营出口额:是指具有自营出口权的工业企业直接出口到国(境)外,交给外商的用外汇结算的产品价值。
出口创汇额是指工业企业自营出口所创外汇和收购交货值按外汇牌价折合外汇的总额。
产品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销售产品和劳务等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总额。
现行的会计制度是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产品销售收入,即以销售实现为依据,销售实现一般有两个标志:一是物权转移;二是收到货款或取得索取货款的权利。
以上两个标志必须同时具备,才能确认为销售实现。
填报这一指标,对内资企业来说,产品销售收入实际上是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即产品销售净额。
它与三资企业的产品销售净额的口径一致。
在一般情况下,产品销售收入应等于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利润之和。
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为了生产一定品种和数量的产品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耗费,是生产过程中支出的物质消耗、劳动报酬和有关费用支出的总和。
这些耗费的货币表现就是企业的产品成本。
产品销售成本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过程中的实际成本。
该指标不包括期间费用,即不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委托代销手续费、广告费、展览费、租赁费(不含融资租赁费)、销售服务费、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费用。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应负担的各种税金及附加。
包括: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三资企业此项指标只含消费税和资源税。
填报此项指标时应注意,实行新税制后,会计上规定应交增值税不再计入“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项,无论是一般纳税金业还是小规模纳税企业均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中单独反映。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
包括公司(工厂总部)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诉讼费、审计费、排污费、绿化费、业务招待费、税金、土地使用费(海域使用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坏帐损失、存货盘亏、毁损和报废(减盘盈)财产保险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其具体含义:公司经费:指直接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行政管理费用。
包括工厂总部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公司经费。
工会经费:是指按职工工资总额(扣除按规定标准发放的住房补贴)2%提取拨给工会的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计提。
劳动保险费:是指企业支付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包括按规定交纳的退休统筹金)、价格补贴、医药费(包括支付离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费用),职工退职金、六个月以上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退休干部的各项经费。
待业保险费: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交纳的待业保险基金。
董事会费:是指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如董事会)及其成员为执行职能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差旅费、会议费等。
咨询费:是指企业向有关咨询机构进行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包括聘请经济技术顾问、法律顾问等所支付的费用。
审计费:是指企业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查帐验资以及进行资产评估等发生的各项费用。
诉讼费:是指企业因起诉或应诉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排污费: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交纳的排污费。
绿化费:是指企业对厂区、矿区进行绿化而发生的零星绿化费用。
税金:是批复企业按规定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土地使用费(海域使用费):是指企业使用土地(海域)而支付的费用。
土地损失补偿费: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破坏的国家不征用的土地所支付的土地损失补偿费。
技术转让费:是指企业使用非专利技术而支付的费用。
技术开发费:是指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新产品试制、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的科研试制的费用以及试制失败损失等。
无形资产摊销:是指企业分期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
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费用,在下列限额内据实列支:全年销售净额在1500万元(不含1500万元)以下的,不超过年销售净额的5‰;超过1500万元(含1500万元),但不足5000万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3‰;超过5000万元(含5000万元),但不足1亿元(含1亿)的,不超过该部分的2‰;超过1亿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1‰。
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包括利息支出(减去利息收入后的支出)、汇兑损失(减去汇兑收益后的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发生的其他费用等。
企业发生的短期借款的加息,也应计入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的最终经营成果,是企业的收入减去有关的成本与费用后的差额。
收入大于相关的成本费用,企业就盈利,反之则亏损。
企业利润的形成见下列关系式:(1)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利润(2)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3)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4)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净利润产品销售利润是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收入扣除成本、税金后的余额。
资产总计企业填报年末资产总计时内资企业应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和递延税款借项七项之和;外商投资企业应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和递延税款借项八项之和。
即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项的期末数填列。
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是报告期内固定资产净值余额的平均数。
计算公式为:月平均余额=月初固定资产净值+月末固定资产净值/2季平均余额=季内各月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之和/3年平均余额=1至12月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之和÷24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全部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
其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月平均余额=月初流动资产余额+月末流动资产余额/2流动资产季平均余额=报告季内各月平均流动资产余额之和/3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1至12月各月月初、月末流动资产余额之和÷24产品库存量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初或期末某一点上,尚存在企业产成品仓库中暂未出售的产品实物数量及价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