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贯穿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一、发挥教师“教育智慧”1.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受益。
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情感陶冶,做到“润物细无声”。
这就除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做到娴熟自如、适当运用之外,还与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
2.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效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训练之中。
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让学生感觉不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
比如在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
让他们了解这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这样的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了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3.注重评价,德育渗透。
在评价过程中,更要渗透德育教育,信息社会对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至关重要。
如在每节课结束前,表扬优秀的、有进步的学生,鼓励落后的。
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会更有兴趣,以后的学习也会更加努力。
要求学生如果在作品中摘抄了哪个网站的文章,在结尾处一定要注明,使学生具有版权意识,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能互通信息,借收发电子邮件之机互相取笑同学等。
这些事很小,但实际都是一种教育,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将学会的信息技术迁移到学习、生活中,真正体现“整体、综合、终生”的目标。
二、结合教材,运用媒体,联系生活1.结合教材,渗透德育。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从而产生危机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
当然也要让学生看到国产软件发展的希望。
如在学习使用金山WPS的时候,告诉学生它就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
在讲到病毒的时候,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德育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
德育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大家往往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它的德育功能。
其实,信息技术课同样也可以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始终奉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网络道德、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成才。
下面谈一谈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的具体做法: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因此,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从抓好课堂常规入手,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要求学生穿好脚套才能进入机房,培养他们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
2.要求他们安静有序地坐到指定的座位上,做到人机对应,培养他们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
3.要求他们认真填写上机登记册,按正确的方法开关机、使用机器,下课摆好键盘和凳子,培养他们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
4.要求他们规范操作,文件存放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不随意乱动、乱删别人的文件,培养他们规范使用计算机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1.结合教材,收集相关材料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用的操作系统、芯片都是美国的),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
计算机是外国人发明的,我国计算机研究起步晚,但用较短时间赶上和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
从硬件来说,从五十年代开始研制电子管计算机到七十年代末的“七五七”计算机,再到我国的银河系列计算机,制造水平迅速提高;从软件来说,WPS文字处理、北大方正排版系统、杀毒防毒软件等也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来渗透德育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学生应该具备创新的思维和能力,与时俱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项目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分享,让学生了解到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创新的重要性和价值。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通过课堂合作与团队合作来渗透德育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项目开发,课堂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相互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项目,让学生共同参与到项目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意识来渗透德育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讨论、道德评判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维护信息伦理的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渗透德育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实践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正直品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合作与团队合作、信息伦理意识和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培养出合格的信息技术人才。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德育纳入到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由此带来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也越显突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为了每个信息技术教育者急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人就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来谈一下如何将德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1从教师自身出发要使教师能按自觉的寓德育于教学中。
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德育意识,并且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1.1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连续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不仅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德育理论,积累各种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和素材。
1.2把德育纳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积极实施德育渗透。
2从课堂教学入手2.1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
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榜样的作用是无形的,也是无穷的。
最后,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
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
2.2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
多彩的网络世界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据有关资料显示,主要有以下几种不良表现:第一种表现为网络言行随意放纵。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强中学生日常语言修养。
一些学生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日常语言很不规范,常常脏话粗话连篇,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二种表现是网络价值观念模糊。
中学时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行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如果我们平时能加强道德教育,从小事着手,让他们明辨是非,努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他们在上网时也就能自觉抵御不良现象的影响。
第三种表现是人格冲突突出。
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数字化的时代,各种媒体工具使得孩子在课堂以外也在不自觉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在开阔孩子的眼界的同时不良的信息、不良思想也在不断的侵蚀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迫在眉睫,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不失时机的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使他们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的成长。
标签:信息技术德育教育渗透随着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数字化的时代,广播、电视、电脑、iphone等等各种媒体工具被渗透到人们类生活的各个个角落,可谓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如何让孩子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既接受有益的文化教育又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呢?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要把德育教育与设计教学任务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巧妙的将设计“教学任务”和德育渗透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又受到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观。
教者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首先考虑应怎样把良好的德育观融入在教学环节中、发挥到课堂上。
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道德观,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形成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同时获得保护环境、热爱动植物,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如:在教学画图软件的使用中,教师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电脑上做风景画时先不急于作画,而是先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你的生活中比较美的地方有哪些?”学生“七嘴八舌”后,教师再总结概括:“生活中处处有美,要善于发现美、认识美,美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的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这时让学生用画笔画出美丽的风景,表现出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表现出家乡的可爱,从而增加学生的幸福感和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这节课下来既锻炼了学生的打字能力,同时也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还自然而然的渗透德育教育,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可谓“一举三得”。
二、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生。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摘要】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首先设立德育教育目标,确立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整合德育元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正面的道德教育。
利用案例和故事进行德育教育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提升道德素养。
引导学生将道德观念融入实际行动中,加强道德实践与信息技术教学的结合。
总结德育渗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方法,强调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必要性。
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全面促进学生成为道德行为规范的信息技术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渗透、德育教育目标、德育元素、案例、故事、道德思考、道德实践、结合、重要性、方法。
1. 引言1.1 介绍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育渗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本身也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
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扎实专业技能的人才。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 正文2.1 设立德育教育目标设立德育教育目标是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第一步。
通过设立明确的德育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德育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在设立德育教育目标时,需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德育教育目标应该是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和空泛的宣传上。
只有将德育目标融入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价值观和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核心素养进行深入探讨。
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核心素养,就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基础。
师德师风是学校教育事业的灵魂,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身体力行。
教师要以身作则,示范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和信息伦理观念,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正确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从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核心素养,必须注重个性化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规律,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注重个性化教育。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增强对信息技术的认同感,提升对信息道德的认知和理解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是当今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渗透德育核心素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以身作则,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关注个性化教育,注重综合素质教育,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只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的作用,不断探索创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提供很多实际操作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操作,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倡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实践活动,例如设计一个网页、开发一个小程序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个社会工具,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技能和知识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社会问题,制定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学生与电脑的交互,更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项目和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从而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团队活动,如开展编程比赛等,通过竞争和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德育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从而使信息技术教育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下面我将从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行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意识三个方面讲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行为。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网络安全知识、网络道德规范等来告诉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应该如何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真实情景,学习正确的网络行为和道德规范。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网络欺凌、网络谣言等问题,让学生明白不良网络行为的后果,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各种任务。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过程中,德育教育也会得到较好的实践。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意识。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利用和加工能力很重要。
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正确的信息搜集和利用方法,帮助学生分辨信息的真伪,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版权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告诉学生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要盗用他人的作品。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小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应该标准化管理学生的上网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在学习中利用互联网搜索资料已经成为常态。
不规范的上网行为往往容易使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导致学业和德育教育受到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监督学生的上网行为,加强互联网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文明意识和安全意识,防止学生沉迷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德育教育水平。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上的信息。
互联网的信息海量且不完全可靠,学生应该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并且要学会批判性地思考和评估信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索和筛选,教会学生使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如图书馆、论文库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要负责和自律,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隐私权,不信谣传谣,不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
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上的信息,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德育教育水平。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应该学会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项目设计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项目实践和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并且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要学会尊重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不抄袭他人作品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是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关键。
教师应该标准化管理学生的上网行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上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德育教育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平时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它的德育功能。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它带来的快捷方便、资源无限,而忽视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不利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加强德育渗透,使得学生的思想健康稳步发展,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现结合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总结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加强思想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课堂常规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如在计算机基本操作中,如何规范地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要有正确的坐姿等,这样就能在学生脑海中树立正确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再如介绍如何用鼠标和键盘时,我们就应该重点教导学生如何爱护好计算机设备,对鼠标用力时不能太重,更不能敲桌子,要用正确的指法击键,同样用力适当,不能随意乱拍打键盘。
在技能训练中,要随时教育学生正确、规范使用电脑设备,要对学生多进行机房各项制度的灌输,教育学生爱护电脑,养成正确开、关机的习惯,以保护电脑设备;同时,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禁止在微机室内吃零食,保持学习环境的清洁。
二、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养和规范的教学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如教学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应该提醒学生要根据文档的内容进行命名保存,最好不要以文档默认的doc1或xls1来命名,并且最好不要把文件存放于系统目录下,同时要求学生把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于系统以外的驱动器,以便重装系统不丢失文件和查找文件。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出榜样,以身示范,对学生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让学生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那么如何将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渗透呢?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德育教育就得自然而然地渗透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操作的训练之中。
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灌输说教,而是让学生有深切的体会是非观。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1 培养学生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道德、意识和品质,好习惯终身受益,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实践上机过程中,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规范的正确操作,当然,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道德修养的榜样,其关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教育信息化的成功与否,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潜移默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楷模。
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不管教师是否自晓,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
所以教师也要有良好的习惯,言传身教才能为学生树立典范。
(2)时时渗透思想教育,即要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们终身受益。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元素,针对学生们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例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关闭计算机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正确步骤,而不能直接按掉POWER键或关闭电源,同时让他们明白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不丢失;另一方面是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如何驾驭当今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資源,突出信息素养的现代性呢?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不非法窃取他人的信息,不传播计算机病毒与不健康的内容,支持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自觉抵制网络黄毒的意识,网上活动自觉遵守计算机系统安全性政策和规定。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审美:
1、加强基础理论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科技信息,认识科技能力的作用,以及科技信息的重要性。
2、强化教材的选用,要立足实践,围绕科技信息服务,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观,发展科技应用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加强教师的教育宣传:
1、加强指导老师的培训,使他们更加合理地组织教学,合理地运用教学资源,合理利用课堂时间,使每位学生都能受益。
2、设置IT教学、维护和维护一些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科技信息的热情和信息正确的认识,指导学生使用的人性化的信息服务系统。
3、向学生加强传播信息技术德育,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敬畏之心以及责任心,使其在科技信息技术服务中享受到德育教育。
四、引入社会组织,开展科技导师活动:
1、开展信息技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组织参与活动,定期派出IT专家到学校精品课,带领学生参与IT交流活动,以提高学生的IT知识积累;
2、组建科技导师团队,到学校开展讲座,向学生宣传IT的新技术,把新信息技术的精神融入学校的德育文化,发展社会实践活动。
让德育教育渗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
让德育教育渗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重视。
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德育理念的宣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需要加强对德育理念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课堂讲解、教师示范以及学生实践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德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
还应注重追求知识的真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设计德育主题的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德育主题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到德育的力量。
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搜索引擎、筛选信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在编写程序时,引导学生关注程序的伦理和社会责任,让他们意识到技术的正确使用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通过这样的德育主题设计,可以在正常的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核心价值。
三、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道德意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意识。
如引导学生遵守计算机软硬件的使用规范,不进行非法操作和攻击;引导学生了解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不透露个人隐私等。
通过这样的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减少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四、引导学生正确评价网络信息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经常需要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
为了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正确评价能力,引导学生理性判断信息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教授学生如何甄别虚假信息、广告信息以及信息的真实来源等。
通过这样的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在信息化时代中掌握正确获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防止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让德育教育渗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
让德育教育渗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德育教育也可以融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和道德修养。
下面,我将从内容定位、教学设计和实施措施等方面介绍如何让德育教育渗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
在内容定位方面,德育教育应该被纳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中。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通常包括技术技能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但这只是表面层面的教育。
德育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品质,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明确德育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使之融入到课程中,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设计方面,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课程的始终。
信息技术课程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信息技术有关的道德问题。
在学习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信息的保护和网络行为的规范,以及网络欺凌和网络诈骗等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责任感。
在实施措施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榜样引领和课堂管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师应该做好自身的示范作用,成为学生的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和规范,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还可以通过班会和讲座等形式开展德育活动,宣传和普及相关的道德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道德观念。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现在,大部分的中小学校建成了校园网络并与因特网连接,社会上的网吧也多了起来,学生和因特网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
但是,网络上的东西有好有坏,不少家长和教师对此十分担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把德育渗透在信息技术课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验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注意查杀计算机病毒,以确保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持久地开展计算机教学。
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
当然,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在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对于有的学生直接关闭电源来关闭计算机的行为,要强调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让他们了解正确的关闭计算机方法可以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也可以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我们必须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中学生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多媒体教学课匕,在教师机上准备一些精美的图片,教学时播放―些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三、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但他们渴望友谊和交流,QQ等一些网上常用的聊天工具给他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他们可以从中找到倾诉的对象,找到知心的朋友。
但是网络并非一片净土,对于这些天真单纯、涉世不深的中学生,特别是一些爱幻想的女孩子来说,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一些别有用心的网友设好的陷阱里。
对此,教师要提醒学生记住,有关个人隐私的资料不在网络上发布,时刻注意对自我的保护。
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在新课程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四个必修内容领域之一。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那么,对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倾向,在课堂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了每位信息技术教育者急需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将德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信息技术教师应先转变观念,强化德育渗透意识要让信息技术教师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地寓德育于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并且认真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把其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采用一定的方法,推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要连续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不仅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德育理论,为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切实保证。
平时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改革纲要,根据计划,精心策划设计好每一堂课,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强调德育渗透目标落实,抓住教学内容中德育的闪光点。
同时还要深入了解所教学生,有针对性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介绍我国古代著名人物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例如,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就是用算筹计算出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
又如在讲信息数字化,讲二进制数时,可介绍二进制数是由德国数学家莱布尼次发明的,但是他是根据中国的八卦发明的。
在介绍计算机发展史的教学中,让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
计算机硬件所需要的核心技术是非常尖端的技术,一般只为美国、韩国、日本、德国、中国台湾等少部分国家和地区所掌握。
我国地广人多,市场潜力非常大,而中国人的信息技术产业只相当于美国产品和台湾产品的组装工厂,巨额利润被少数几个国家所瓜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贯穿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贯穿德育教育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新课改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教育,应该是有机整合,相互渗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渗透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操作训练之中。
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自觉地接受思想教育,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谈几点浅见。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的信心。
虽然,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比起来是有一定差距,但也应向学生介绍一些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早在700多年前,我国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算盘;1958年,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997年6月,运算速度达到每秒百亿次的银河-Ⅲ型问世;2002年8月,“龙芯一号”中央处理器初步功能测试取得成功;2005年,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产业部。
2005年,邓中翰与中星微电子公司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上市。
二从小处着眼,注重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套鞋套进机房;刚上完课的机房凳子乱摆,桌面上或隐蔽处常见有杂物;正在运行的电脑有的显示器已关闭了。
这样的状态对下一节来上课的学生将造成不良的影响。
机房上课的管理一直是令计算机教师头疼的问题,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
这时除了教育外,还要求他们互相帮助,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和互助精神。
通过日常的教学常规和机房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课后自觉整理好椅子、耳机等机房设备,自觉维护机房环境卫生,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和互相帮助的精神,进而培养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贯穿德育教育
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新课改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教育,应该是有机整合,相互渗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渗透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操作训练之中。
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自觉地接受思想教育,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谈几点浅见。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的信心。
虽然,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比起来是有一定差距,但也应向学生介绍一些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早在700多年前,我国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算盘;1958年,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997年6月,运算速度达到每秒百亿次的银河-Ⅲ型问世;2002年8月,“龙芯一号”中央处理器初步功能测试取得成功;2005年,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产业部。
2005年,邓中翰与中星微电子公司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上市。
二从小处着眼,注重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套鞋套进机房;刚上完课的机房凳子乱摆,桌面上或隐蔽处常见有杂物;正在运行的电脑有的显示器已关闭了。
这样的状态对下一节来上课的学生将造成不良的影响。
机房上课的管理一直是令计算机教师头疼的问题,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
这时除了教育外,还要求他们互相帮助,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和互助精神。
通过日常的教学常规和机房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课后自觉整理好椅子、耳机等机房设备,自觉维护机房环境卫生,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和互相帮助的精神,进而培养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
三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方便了知识的传播,但同样也方便一些有害信息的扩散,如消极的思想、不负责任的言论、黄色图片或小说、耸人听闻的“新闻”等。
中学生自控能力较弱,鉴别能力也很差,这些信息会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危害,并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
我们必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文明上网、维护网络安全的道德。
第一,让学生知道Internet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组建的一个网络社会,是由许许多多电脑和许许多多热爱网络的人们组成的一个“虚拟社会”,每一个网民都有责任维护和保持这个“社会”的正常秩序。
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文明上网,不浏览不良网站、有害信息,拒绝发布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做一个好网民。
第二,青少年沉迷计算机游戏、网络游戏,这样的个例不在少数,轻者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重者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必须从小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游戏。
游戏是用来给人放松心情、打发闲散时间的东西。
游戏是虚幻的,不能代替我们的生活。
要教育学生提高自控能力,不沉溺于虚拟时
空与计算机游戏,要引导学生把时间、精力放在学习上。
总之,我们要告诉学生,电脑是一种工具,是给我们用的,而不是玩的,要学会合理利用电脑。
这也是我们要有的一个基本态度。
第三,要培养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要让学生懂得: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的研制和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然而,计算机软件难以创作却极容易被复制。
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鼓励学生自觉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第四,有的学生对“黑客”行径充满了神秘感,不认为是不道德的、是犯罪行为,反而认为这是有能耐,把“黑客”当成偶像来崇拜。
有的学生甚至跃跃欲试,为模仿“黑客”而去钻研有关的技术。
对这些学生,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否则,他们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网络的破坏者。
另外,还要教育学生网上活动要遵守人际交往准则,用语文明礼貌、不讲脏话。
四激励学生立志成才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
例如通过Windows的种类及发展,介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成功之路,向学生讲解知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远大志向,要用知识和技能造福于人类。
又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金山公司的WPS,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求伯君、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民族自尊,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作为教师,应本着有教无类,以慈父严师的态度去教育学生,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不要忽视德育的教育,要使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感到不是在接受说教的、生硬的教育,只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开阔了自己的胸怀,并逐渐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与自控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使他们在独立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以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去解决,在法律与道德的指引下,安全、有效、健康的处理各种问题,从而健康向上地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