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问题
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方面问题与不足
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方面问题与不足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违反纪律、违背道德、不遵守规矩等行为。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还损害了人们的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将从教育领域、医疗领域、基层政府、企业管理等不同方面深入探讨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先,在教育领域存在着一些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
在学校教育中,有的老师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教风不端正,教学质量不高。
有些老师利用职权进行学校资源的私分,影响了学生的平等发展。
还有一些学校贪图经济利益,利用学校的资源从事营利性活动,损害了师生的合法权益。
针对教育领域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教师队伍。
此外,建立透明、公正的学校管理机制,加强学校资源的分配和监管,确保学校资源能够公平合理地使用。
其次,在医疗领域也存在着一些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
一些医务人员不仅漠视职业道德,还存在索贿受贿、虚报医疗费用等问题。
有时候,一些患者不得不行贿以获取更好的医疗服务或获得更快的治疗。
要解决医疗领域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评价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为患者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治疗环境。
此外,基层政府也存在一些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
有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滥用职权,腐化堕落,追逐政绩和个人利益。
一些基层官员在扶贫领域中存在着虚假报账、挪用资金等问题,导致贫困人口无法真正从政策中受益。
为了解决基层政府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基层官员的监督,建立健全的干部考评和任命机制,对官员严格追责。
同时,加强社会各界对基层政府的监督,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确保政府的工作公正公开。
最后,在企业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
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贪污受贿、虚报利润等问题。
一些企业为了谋取高额利润,违反法律法规,损害了员工和消费者的权益。
企业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企业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企业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可以总结如下:
问题:
1. 企业反腐败斗争的意识不足,对腐败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2. 企业反腐败制度和机制不健全,监督机构和措施不够有效。
3. 组织文化中存在腐败倾向,缺乏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观。
4. 企业内部存在职业道德缺失、利益输送等问题,便利腐败行为的发生。
5. 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信息交流不畅,导致腐败行为的隐蔽性增加。
6. 腐败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相关人员不畏惧。
建议:
1. 提高企业反腐败意识,加强组织对腐败问题的宣传教育,让员工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
2. 建立完善的反腐败制度和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腐败行为及时处理。
3. 培养健康的组织文化,强化员工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念。
4.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人员素质,防止职业道德缺失问题的发生。
5. 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公开性,加强内部交流与沟通,减少腐败行为的隐蔽性。
6. 加大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违规人员的惩处力度,形成威慑效应。
对腐败问题的看法
对腐败问题的看法
腐败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它严重侵蚀了社会的公信力和道德
底线,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因此,我们
必须高度重视腐败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来解决它。
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严格
依法治国,对腐败行为进行惩治,绝不姑息迁就。
同时,要加强司法
独立,确保司法公正,确保腐败分子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
其次,要加强监督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建立健全全面覆盖的监督体系,增加监督力度,做到真正的全程监督、全方位监督、全时段监督。
对于公职人员的财产变动情况、行为言论、生活作风等进行监督,确
保他们廉洁从政。
此外,要增强反腐败力度。
建立反腐败专项巡视制度,加强党组织
的监督和纪律约束,对于违法违纪行为一经查实,要追究责任,并严
肃处理。
同时,要加强对公共机构的社会监督,发动群众力量参与反
腐败斗争。
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社会的道德风尚。
只有通过大
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有效地遏制
腐败问题的滋生。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落实好道德教育、家庭教育
入手,让人们懂得廉洁是一种美德,将廉洁作为一种行为习惯来养成。
综上所述,对于腐败问题,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是应该采取有力
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的
清廉和持久的发展。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打击腐败、建设廉洁社会而努力。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腐败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痼疾。
腐败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还妨碍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
本文将探讨中国腐败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一些反腐败的对策措施。
一、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分析1. 权力过于集中中国的权力过于集中,给了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一些官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形成了权力寻租的局面。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也存在问题,部分地方政府对中央监管不力,导致腐败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2. 缺乏监督与透明度中国的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监察部门的权力受到限制,难以有效发现和打击腐败行为。
同时,政府的决策过程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缺乏透明度,容易引发腐败问题的滋生。
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力度也较弱,缺乏有效的舆论监督。
3. 薪酬体系不合理现行的薪酬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一些公职人员来说,薪酬并不高,而他们却有着巨大的权力。
这种不合理的薪酬体系容易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一些官员可能通过滥用职权来获取非法的收益。
4. 社会道德观念淡薄中国的社会道德观念普遍较为淡薄,一些人缺乏对道德底线的约束,容易被腐败所诱惑。
同时,一些人对腐败的态度较为宽容,甚至存在“能捞则捞”的心态,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滋生土壤。
二、反腐败的对策措施1. 改革权力分配机制为了减少腐败问题,中国需要改革权力分配机制,实现权力制衡和监督的有效运行。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应当更加明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力度。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力,提高打击腐败的能力。
2.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中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力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察机构的权威性和效率,加大对腐败问题的打击力度。
同时,还要加强舆论监督,通过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推动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3. 改革薪酬体系对于公职人员的薪酬体系需要进行合理调整,确保他们的薪酬与权力相匹配,避免因薪酬不高而滥用职权。
对腐败问题的看法
对腐败问题的看法腐败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层面的严峻问题。
它不仅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公共利益,更严重地侵蚀了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
针对腐败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监督和反腐力度。
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当制定出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依法打击和惩治腐败现象。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提高反腐效果。
另外,政府还应鼓励民众的监督和参与,通过举报渠道,让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反腐斗争。
其次,要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反腐意识。
腐败问题的根源之一是人们缺乏道德约束和自律,对于公共利益抱有漠视态度。
因此,教育系统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媒体也应发挥积极的宣传作用,通过报道腐败案例和曝光腐败分子,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警觉。
此外,加强监察机构的改革和完善也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
在目前的监察体系下,监察机构的权力受到限制,难以有效地打击腐败问题。
因此,应加强对监察机构的独立性保障,提高其打击腐败的能力和效率。
同时,建立有效的监察体制和机制,对公职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监察,从源头上杜绝腐败问题的发生。
此外,对腐败行为要严惩不贷,彻底打破腐败分子的利益链条。
对于有贪污受贿行为的公职人员,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追回其非法所得。
同时,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管和财产申报制度,加强对公职人员的财产来源和资产变动的监督,防止腐败分子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腐败问题。
腐败不仅是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也是一个国与国之间的问题。
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对于打击跨国腐败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追击涉及多国的腐败行为,共同建立起一个没有腐败的整体环境。
综上所述,腐败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国家的发展、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造成了巨大伤害。
解决腐败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个层面都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监督和反腐力度、加强教育和宣传、改革监察机构、严惩腐败分子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最终根除腐败问题,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腐败问题的危害与治理课件
严格执法,加大惩治力度
加强执法力度
对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 为。
强化司法公正
确保司法机关独立、公正地审理腐败案件,维护 社会公平正义。
提高惩治效果
对腐败分子进行严厉处罚,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 。
05
国际反腐合作与经验借鉴
国际反腐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腐败问题具有跨国性
01
腐败行为往往跨越国界,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阻碍社会进步
腐败抑制创新和改革,阻 碍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对政府形象与公信力的损害
损害政府形象
腐败行为严重损害政府形象,降 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削弱政府执行力
腐败导致政策执行不力,削弱政府 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
降低政府公信力
腐败破坏政府公信力,削弱政府权 威,导致政策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对国际形象与国际合作的负面影响
共同应对全球腐败挑战
面对全球性腐败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推动建立更加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THANKS
感谢观看
鼓励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诚信守法的良好风气。
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与透明化
1 2
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推动政务信息公开,让公众了解政府决策和执行 过程,增加透明度。
加强媒体监督
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对腐败行为进行曝光和 舆论谴责。
3
鼓励公民参与监督
建立有效的公民参与渠道,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反 腐败工作。
监管不力
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监管力度不够,对腐败行为的惩治不严,导致 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道德观念淡漠与价值观扭曲
道德观念淡漠
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和价值观的扭曲,导致一些公职人员对腐败行为习以为常, 缺乏对腐败行为的道德约束。
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斗争
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建立和完 善权力监 督机制, 加强对权 力的监督 和制约
加强党内 监督,发 挥党员的 监督作用
加强舆论 监督,发 挥媒体的 监督作用
加强法律 监督,发 挥法律的 监督作用
加强社会 监督,发 挥人民群 众的监督 作用
加强国际 合作,共 同打击腐 败行为
Part Five 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和案
舆论引导:媒体通过报道和评论,引导公众关注反腐败问题,形成舆论压力
信息公开:媒体通过公开报道,让公众了解反腐败斗争的进展和成果,增强公众信心
监督作用:媒体对腐败行为进行曝光和批评,促使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 教育作用:媒体通过宣传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公众的反腐败意识和参与度
反腐败斗争中的国际舆论和评价
社会组织:如非政府组织、行业协会等,通过宣传、监督等方式参与反腐败斗争 公众参与:如举报、监督、参与调查等,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反腐败斗争 舆论引导:媒体、网络等舆论工具,通过报道、评论等方式引导公众参与反腐败斗争 法律保障:通过立法、司法等手段,保障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权益和利益
媒体在反腐败斗争中的责任和作用
腐败利益的集团性:腐败问题往往与权力、利益集团紧密相关,治理过程中容易触及复杂的利益关系。 反腐斗争的长期性:反腐败斗争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指望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改革。
Part Three
反腐败斗争的历程
反腐败斗争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中国改革 开放以来,经济 快速发展,但同 时也出现了一些 腐败现象
例
反腐败斗争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案例: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历程和成果 经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反腐败法律体系 案例:中国反腐败斗争中的典型案例 经验:加强监督机制,提高反腐败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案例:中国反腐败斗争中的国际合作 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腐败犯罪
腐败整治工作 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
腐败整治工作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腐败现象是严重阻碍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顽疾,解决腐败问题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在腐败整治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就腐败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
一、腐败整治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1.司法执法不力腐败分子往往通过挑战司法执法的底线来逃避法律制裁。
有些相关部门存在失职和漠视执法的情况,加剧了司法执法不力的现象。
2.领导干部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导致监督失灵和官商勾结,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治理体系不够完善腐败整治工作的治理体系和机制还不够完善,执行难度大,导致了腐败分子可以钻制度的空子,逍遥法外。
4.社会监督不足社会监督机制相对薄弱,公众对腐败问题的认识程度不够,导致舆论监督不足,腐败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
5.国际合作难度大全球腐败问题交织复杂,跨国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国际合作受到各种限制和阻碍。
二、意见建议1.加强司法执法加大司法执法力度,加强执法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严惩腐败分子,严肃执法纪律,营造法治社会。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和机制。
3.完善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腐败预防和处理机制,健全执法行政检察司法协调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有效的治理体系。
4.加强社会监督提高公众对腐败问题的认知,加强社会组织和舆论监督,推动社会各界参与腐败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反腐合作,加强反腐国际执法合作,共同治理全球腐败问题,建立健全的国际反腐体系。
总之,腐败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坚定的斗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通过加强司法执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治理体系、加强社会监督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才能够有效解决腐败问题,建设清廉政治,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反腐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反腐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反腐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反腐败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腐败问题的存在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腐败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首先,腐败问题在政治领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腐败导致了政府机构的低效和不公正。
一些公务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导致了政府决策的失误和不公平。
此外,腐败还会破坏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削弱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政府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反腐败机制,严惩腐败分子,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其次,腐败问题在经济领域也存在着诸多挑战。
腐败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均。
一些官员滥用职权,收受贿赂,导致了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此外,腐败还会扭曲市场竞争,阻碍经济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经济监管,打击贪污行为,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腐败问题在社会领域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腐败导致了社会不公平和不稳定。
一些官员滥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社会阶层的固化。
此外,腐败还会破坏社会道德风气,扭曲社会价值观念。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教育,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为了解决腐败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要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治文化。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有效遏制腐败行为。
其次,要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反腐败机构和监察体系。
通过严格监督和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腐败问题。
再次,要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通过教育宣传,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摒弃腐败行为。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腐败行为。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有效遏制跨国腐败行为。
总之,腐败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监督机制、加强法治建设、加强教育宣传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遏制腐败行为,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繁荣发展。
腐败问题
(二)、腐败的实质及标准 )、腐败的实质及标准
实质是滥用公共权力的一切官僚主义作风
标准: • 1、以是否破坏规范政府官员的法规 • 2、主要以公共舆论或对公共利益的危害的评价 • 3、对政府官员,尤其是对普通百姓所造成的消极 影响的腐败效应
(三)、腐败的特点 )、腐败的特点
• 从犯罪主体上看,涉嫌贪污贿赂的官员职务 层次越来越高 • 从犯罪领域上看,从商品流通、资源配置、 生产要素市场,向政治司法领域发展 • 从犯罪形式上看,由单一犯罪向有组织形式 的犯罪发展,窝案串案极多 • 从涉案财产看,从对生活资料的占有发展到 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从财富的积累发展到资 本的积累 • 从后果看,贪污腐败的社会危害越来越严重 • 从腐败发展看,由隐蔽向公开、智能化发展
(三)腐败的危害
• 在政治上:贪污腐败极大地动摇了我们党的执政 地位,动摇了人民群众对党、对政府、对社会主 义的信心。使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 政府效能低下 • 在经济方面:腐败极大地阻碍了经济发展,严重 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和社会主义经 济体制的运行规则,恶化了经济发展环境,阻碍 和破坏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 在道德方面: 商业领域的欺诈行为愈演愈烈,亲 戚朋友间的杀熟行为比比皆是;娼妓遍地,黑恶 势力横行无忌;食品、药品、环境领域安全问题 突出,严重危害公众的健康和性命。
三 、 个 人 主 观 因 素
不
官 僚
二 、 政 治 因 素
“寻
一 、 经 济 因 素
反腐败视频
四、反腐败措施
1、制度建设是预防腐败的保障 、
•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改革干部的委任制度,建立干部选拔任用 改革干部的委任制度, 工 作责任制 • 加强法制建设,把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纳 加强法制建设, 入法制化轨道 •败坏社会风气的腐败行为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问题建议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问题建议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给社会和群众带来了不利影响。
这些问题主要出现在群众身边,涉及居民小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
这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也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和防治。
一、居民小区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居民小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但是在一些小区中,出现了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首先,一些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存在乱收费、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居民的利益。
其次,一些小区中存在违章建筑、违规停车等问题,不仅破坏了小区环境,也造成了不安全隐患。
同时,一些小区中还存在着利用职权谋私利的不正之风,导致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居民小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力所造成的。
一方面,部分小区管理公司存在利益关联,导致管理混乱;另一方面,一些小区的业主委员会管理不善,监督机制不健全。
二、学校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学校作为培养下一代的重要场所,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存在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不良影响。
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师乱收费、违规补课、弄虚作假等现象。
一些教师以补课为名义,向学生收取高额费用,严重损害了学生权益。
同时,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存在虚报成绩、作弊等问题,损害了教育的公正性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到位所导致。
有的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不严格,容易造成教师利益的追求和腐败问题的滋生。
三、医院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医疗领域是人们生活中刚需的一部分,但是一些医院中却存在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医院中的问题主要包括医生开药、检查费用过高、虚报病情等问题。
一些医生为了谋取利益,不择手段地开药,导致患者的负担增加;同时,一些医院为了增加收入,动辄进行高额检查费用,严重损害了患者的权益。
反腐败斗争问题及解决方案
反腐败斗争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已经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腐败行为不仅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也给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反腐败斗争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旨在净化社会风气,建设清廉政治。
一、腐败现象的影响腐败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深远。
首先,它侵蚀了国家财富,损害了公共利益。
官员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导致大量财政资金和国有资源流失,直接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其次,腐败行为扭曲了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经济发展。
腐败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影响了企业的竞争环境,损害了市场信任,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外,腐败行为还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权益,加剧了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二、腐败原因的分析要解决腐败问题,首先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
腐败行为的产生往往与多个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一方面,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是腐败产生的根源所在。
如果监督机制不健全,容易造成官员权力滥用、权力失控,从而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
另一方面,薪资待遇不合理也是腐败的诱因之一。
如果官员薪资过低,很容易导致他们以权谋私、寻求非法收入的动机增强。
此外,社会风气不正,道德底线模糊也造成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整改措施的提出为了有效解决反腐败问题,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首先,完善监督机制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核心所在。
加大对党政机关和公共事业单位的监督和审查力度,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打破腐败分子的“保护伞”,为打击腐败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建立公正、透明的选拔任用机制,确保官员能力、品德的双重考量,避免腐败分子乘虚而入。
其次,加强教育宣传,树立清廉政治的导向。
通过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认识和觉悟,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和公德心,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腐败的氛围。
此外,要积极倡导廉洁从政,加大廉政教育力度,培养官员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最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
国有企业腐败问题表现
国有企业腐败问题表现
国有企业腐败问题可能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权力寻租:高层管理人员利用企业资源和权力谋取个人私利,例如滥用职权、操纵企业资源分配等,以获取不正当收益。
腐败行贿:企业内部人员或相关方利用职务之便向外部单位或个人行贿,以获取商业机会、项目合作或其他利益。
内部利益输送:高层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向内部员工或相关方输送利益,例如安排亲属或关系人获得不当的岗位、奖励或薪酬。
虚假交易:企业内部人员利用虚假合同、交易等手段进行欺诈,例如编造假账、虚构交易等,以谋取个人私利或掩盖企业财务问题。
内部控制不力: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监督机制,导致企业内部人员滥用职权、挪用公款、贪污腐败等问题频发。
不公正竞争:企业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干预市场竞争,例如利用企业地位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打压竞争对手等。
资金流失和财务不透明:腐败问题可能导致资金流失、资产损失以及财务数据不真实、不透明,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企业形象受损:腐败问题使得企业形象受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信誉,导致合作伙伴和投资者的信任丧失,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社会责任和长期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于腐败问题的预防和打击是国有企业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建立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监督机制、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等措施都是预防和打击腐败的有效手段。
1。
腐败问题
(4)舆论监督
媒体在防治腐败中起巨大作用源于它的两大特点。一 是实行新闻自由原则,记者享受广泛采访、自主报道 的权利;二是多数媒体不受政府的行政干预,具有很 强的独立性。 美国有这样一条法则,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 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 法追究。 许多国家反腐败机构甚至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媒体 作为反腐败工具,通过在报纸上开展讨论,向媒体提 供有关反腐败的新闻素材,引起公众对反腐败行动的 关注,从而使得舆论监督成为遏制腐败的一个强有力 的武器。
2、政治后果
(1)动摇公共权力主体的合法性; (2)毒化社会政治心理。 3.社会后果
腐败影响社会公平和效率
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腐败行为的出现意味着公共权力的滥用,在给 少量人带来利益的同时必然会给另一部分人带 来损失,由此产生不公平。 这种分配的不公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满,因为 拥有腐败机会和腐败条件的只能是少数人,绝 大多数人要么不腐败要么不可能腐败。 因此腐败者的腐败行为就成为社会公平的巨大 威胁。
(2)腐败行为由个体行为发展为有组织群 体行为
据统计,在查处的案件中, 80%的是团伙性的,往往 查处一人,挖出一串。 象沈阳的“慕马案”,涉 及到的部门一把手就是十 几个。有的案件是整个单 位集体犯罪。 还有一种情况是法人犯罪。 “公贿”现象。
(3)权力腐败之风由个别 领域漫延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买官卖官; ——司法腐败; ——领导干部傍大款等等。
四、腐败问题的治理
反腐败,实际上是一个系 统。 反腐败应实现: 让你不愿意腐败; 让你不能腐败; 让你不敢腐败; 让你不必腐败;
腐败问题对国内社会稳定的影响与应对
腐败问题对国内社会稳定的影响与应对腐败问题一直是国内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给社会稳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腐败问题对国内社会稳定的影响,同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腐败问题对国内社会稳定的影响1.1 经济发展受阻腐败行为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腐败导致公共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浪费,降低了投资环境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使得私人投资者对国内经济丧失信心,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腐败问题导致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进一步加剧。
贪污受贿行为使得少数人获取不义之财,加剧贫富差距,增加了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和动荡。
1.3 削弱公共信任腐败行为严重削弱了公众对政府和公共机构的信任。
当政府缺乏清廉形象,无法有效履行职责时,公众的信任将受到打击,造成社会对政治体制的怀疑和不满情绪,进而动摇社会的稳定。
二、应对腐败问题的策略2.1 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应对腐败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公共资源分配的监管,加大反腐力度,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并建立长效机制,防止腐败问题再次滋生。
2.2 提高法律法规的完善度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腐败行为的界定和处罚,加大对涉腐败案件的惩处力度。
同时,加强司法体系建设,提高司法独立性和公正性,为打击腐败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3 加强教育宣传通过开展广泛的教育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腐败问题的意识,培养社会公德和法治观念。
加强对干部、公职人员的廉洁教育,强化道德约束,提高其抵制腐败的能力和意识。
2.4 建立透明化的政务环境加强政务公开,提高政务透明度,确保权力运行的规范和公正。
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减少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2.5 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建设,使政府的权力受到有效限制。
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推动政府决策的透明化和民众参与,实现权力的公正合理化。
结论:腐败问题对国内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作风、腐败方面还存在的问题
作风、腐败方面还存在的问题
在谈论作风和腐败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首先,作风问题涉及到组织、个人在工作中的态度、风格和行为方式。
在
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一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工作
作风不够务实、高效,甚至出现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现象。
这些
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也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众信任。
其次,腐败问题是一个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腐败不仅仅是指贪污受贿,还包括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等现象。
腐败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也破坏了社会公平
正义,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针对作风和腐败问题,我们需要从制度建设、监督管理、教育
培训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治理。
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
的监督机制和问责制度,严格规范公职人员的行为,加大惩治力度,形成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机制。
其次,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
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推动形成风清
气正的工作氛围。
同时,要加强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倡导诚实守
信的社会风气,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腐败和洗钱行为,建立起覆盖全球的反腐败合作网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腐败问题。
总的来说,作风和腐败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和手段,才能够有效解决。
只有坚决打击腐败,改进作风,才能够建设一个廉洁、高效、公正的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消极腐败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消极腐败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消极腐败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消极腐败是指公职人员或组织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以违法违纪行为谋取私利、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消极腐败问题的存在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扰乱了经济秩序,破坏了社会信任,影响了公众的正常生活和发展。
下面列出一些常见的消极腐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1. 贪污受贿:公职人员通过收受贿赂、违规行使职权等手段,谋取私利。
整改措施:加强对公职人员的廉政教育和监督,建立健全严格的财产申报制度,加大对贪污受贿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违纪成本。
2. 办事不公:公职人员在处理公共事务时,不按照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公正原则行事,对不同群体或个人实施不公平待遇。
整改措施: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其公正执行职责的意识。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涉嫌办事不公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和调查处理。
3. 滥用权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违反法律法规,在招投标、土地征收等过程中侵犯公众利益,谋取私利。
整改措施:加强对公职人员权力行使的监督,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加强审计监督和公众参与,严肃查处滥用权力行为,保护公众利益。
4. 渎职失职:公职人员在工作中敷衍塞责,拖延办事,不履行工作职责,损害公共利益。
整改措施: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绩效评估和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意识。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渎职失职行为进行问责和追责。
5. 虚假报销:公职人员虚报、冒领差旅费、车船费等费用,以及滥用公款进行奢侈消费的行为。
整改措施: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公款使用的审计和监督。
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提高其廉洁意识和纪律观念。
对涉嫌虚假报销和滥用公款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追责。
综上所述,消极腐败问题的整改需要从不同方面入手,包括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打击力度,以及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有效实施,才能有效遏制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公共利益。
消极腐败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消极腐败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1. 引言消极腐败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消极腐败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整改措施,以期改变这一现状。
2. 消极腐败的定义和形式消极腐败是指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和违规行为。
常见的形式包括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权钱交易等。
3. 消极腐败的影响消极腐败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产生着严重的影响。
首先,它破坏了公平正义,削弱了社会的公信力。
其次,腐败行为导致资源分配不公,使得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此外,消极腐败还损害了政府的形象,降低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4. 消极腐败问题清单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消极腐败问题,我们列出了以下清单:4.1 贪污受贿•贪污现象普遍,严重损害了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
•受贿问题严重,导致公共资源错配,影响社会公平。
4.2 滥用职权•滥用职权现象严重,导致公正、公平的决策受到削弱。
•一些公职人员以权谋私,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4.3 权钱交易•存在权钱交易,导致公正和公平的环境受到破坏。
•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5. 消极腐败整改措施为了彻底解决消极腐败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措施建议:5.1 制定严厉的法律法规•加强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打击腐败提供有力法律支持。
•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5.2 强化监管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建立健全的腐败防控体系。
•完善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各界举报腐败现象。
5.3 增加反腐败教育力度•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抵制腐败的能力。
•加强对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其廉洁自律意识。
5.4 提升透明度和问责机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
•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对腐败问题进行严肃追责。
6. 结论消极腐败问题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严重的危害性,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改变这一现状。
通过制定严厉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机制、增加反腐败教育力度,以及提升透明度和问责机制,我们有望逐渐消除消极腐败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不腐一体推进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三不腐一体推进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随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打击腐败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
为了全面推进反腐败工作,中国提出了“三不腐一体”(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能腐败)的工作要求。
然而,在推进“三不腐一体”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问题分析。
1. 不敢腐问题。
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由于监督不力、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领导干部依然存在“不敢腐”的问题。
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滥用职权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党风政风带来不良影响。
2. 不能腐问题。
部分地方和单位在加强制度建设、监督执纪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一些领导干部“不能腐”的问题。
一些领导干部在执行职务时不遵守规章制度,以权谋私,损害了国家和人民利益。
3. 不想腐问题。
一些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存在不正之风,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缺乏自觉性,缺乏对党的忠诚,对党风政风建设不够重视,存在“不想腐”的问题。
4. 不能腐败问题。
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加强监督执纪、惩治腐败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一些领导干部依然存在腐败问题。
一些领导干部在职务上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损害了国家和人民利益。
二、整改措施。
1. 加强制度建设。
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健全的制度,规范权力行使,严格执行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
2. 加强监督执纪。
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执纪,严格执行党纪国法,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惩治腐败分子。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3. 强化思想教育。
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加强党性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增强他们的党性修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4. 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对廉洁、公正、勤政、廉政的领导干部给予充分的表彰和奖励,树立正确的导向,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勇于担当,廉洁奉公。
5. 加强舆论监督。
作风纪律腐败问题
作风纪律腐败是指公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纪律,违背职业道德,从而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机构的公正性、透明度和服务质量,也损害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关系。
作风纪律腐败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违反工作纪律:公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懒散、拖延、不负责任等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公众利益。
2.违反廉洁纪律:公务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以权谋私、以权谋财,接受贿赂和礼金,涉及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
3.违反行为规范:公务人员在行为作风上出现问题,比如纵容和敷衍塞责、不作为、奢华浪费等,损害了政府形象。
4.违反职业道德:公务人员在处理事务时不公正、不公平,搞权力寻租,不遵守公平正义原则,导致权力垄断、人情关系等问题。
针对作风纪律腐败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明确公务人员的职责和权力,加强对作风纪律腐败行为的惩戒机制,提高违法成本。
2.加强监督机制:强化对公务人员的监督,建立健全举报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打击腐败的效果。
3.加强职业培训:加强公务人员职业道德和作风的培训,提高公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4.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作风纪律腐败问题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作风纪律,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为政府的廉洁高效运行和对公众的服务提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及其治理背景:在今年“两会”期间,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和新浪网等联合进行了一次网上民意调查,征求中国网民对目前最关心的问题的看法,反腐倡廉问题位居首位。
中国《法制晚报》公布的一份反腐统计显示,中国贪官的胃口2008年比2007年大了3倍。
这份统计报告显示,被查干部多数都有受贿行为。
2008受贿的平均值是884万元,与2007年受贿平均值253万元相比,有大幅度上升,贪官的胃口大了近3倍。
十七大以来部分落马高官于幼军文化部原党组书记、副部长,担任深圳市长期间,利用职权为其亲属牟取巨额利润。
朱志刚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委员会原主任,前财政部副部长。
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二级大法官刘志华北京市原副市长,2009年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杜世成山东省委原副书记、青岛市原市委书记陈少勇福建省委原常委、省委原秘书长王益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证监会原副主席郑少东公安部原党委委员、原部长助理,因涉黄光裕案米凤君吉林省人大原副主任、吉林省委原常委、长春市委原书记王华元浙江省纪委原书记陈绍基广东省政协原主席、省委原副书记许宗衡深圳市原市长陈同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总经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康日新中核集团总经理许宗衡曾多次对媒体表示,要做“一个清廉的市长,不留败笔,不留遗憾与骂名”。
可最终因腐败而落马,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他曾经被喻为“低调的黑马”,然而,最后却“高调地落马”。
腐败的“三个代表”:第一是权钱交易,第二个权色交易,第三是买官、卖官,在这三个方面陈绍基案都是代表,所以这是腐败的“三个代表”。
那么这也可以说,当前中国反腐的一个新的动向。
陈绍基案也代表了这样的一种,他本身就是腐败的一种新的趋势,一种典型,就是这样的一个“三个代表”。
德国《透明国际》杂志公布了最新一期全球政府“清廉排名”——2005 芬兰之廉洁是由于其制度完善,她的廉洁度排名第一。
芬兰的行政官员作出的决策必须获得“行政审查官”的签字才有效,其议会中也有“监察专员”专门监督行政,使得官员们无法独断专行。
官员们也没有任何特权,连芬兰的总统平时也是骑自行车上下班。
某年节日,中国驻芬兰大使馆为了感谢对方的合作,送了一瓶茅台酒,结果对方付钱买了下来。
这些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防腐败制度,如新闻监督、议会监督、信息的充分公开、正常的选举和罢免,以及审计部门独立于政府、政府的采购合同、工程合同都必须经过议会的批准、招标投标必须有独立的舞弊控制小组的人员在场、公民可以旁听绝大多数政府和议会会议等亚洲前两名是新加坡和香港(2005)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也都在反腐败方面制度健全、措施得力。
如新加坡的反贪污调查局权力很大,它既是行政机构,又是执法机构,处罚严厉。
一位部长因为接受了商人赠送的7张飞机票,被判刑4年。
一位警察接受了15元新币的好处费,被判刑3个月。
香港的廉政公署具有逮捕、搜查的种种权力,同时,行政、立法、司法对于廉署又形成了制约。
从1995年的第一次排行到2006年止,透明国际进行了11次清廉指数排行。
通观这11次排行榜,中国在世界的排名从1996年的倒数第四,曲折上升,到2007年在180个被调查国家中居第72位。
调查统计以10分为最高分,一般说来,5分以上才算得上是比较好的分数,得分越多清廉度越高,反之越低。
中国11年来都在5分以下,最高也只是得3.5分,说明尽管中国的清廉度处在不断的进步之中,但是与那些清廉国家相比,差距还相当大,中国仍处在腐败现象高发多发的相持期,属于世界上腐败程度相对比较严重的国家,形势仍很严峻胡锦涛在国际反贪局联合会年会上的讲话:反对腐败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紧迫任务。
主要内容:一、腐败的涵义及其特征(一)腐败的涵义及其特征(一)腐败的涵义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违反公共规则滥用职责的垄断性权限和自由处置权获取私人利益,以致败坏国家正常政治生活秩序的行为。
(公共权力的主体、违反公共规则、获取私利、一种行为)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讲是私有制的产物。
腐败不是“改革开放惹的祸”。
腐败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更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才可能产生的问题。
腐败是全球公害,社会毒瘤!腐败的程度测量:1、白色腐败——违章而不违法2、灰色腐败——违法而不犯罪3、黑色腐败——触犯法律,构成犯罪腐败的一般形式:集体权力腐败——出卖官职、集体受贿、官员特权个人权力腐败——受贿、索贿、贪污、盗用侵吞公共财产、决策及服务的利益倾向、谋私利的社会兼职、期权腐败。
(二)当前腐败的特征1、权力腐败主体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据统计,全国省部级干部有2000多人,其中在一线工作的1000多人,过去4年中,省部级干部平均每年“落马”7人左右。
中高级干部从事腐败活动人数的增加,既是权力腐败现象恶化的表现,又是权力腐败活动恶化的一个直接原因。
2、权力腐败行为由个体行为发展为有组织群体行为据统计,在查处的案件中,80%的是团伙性的,往往查处一人,挖出一串。
象沈阳的“慕马案”,涉及到的部门一把手就是十几个。
有的案件是整个单位集体犯罪。
还有一种情况是法人犯罪。
据中纪委驻上海工作组向中央提交的《关于上海调查工作》第四份报告披露:上海以陈良宇为首的市、区、局、县级高干用匿名、假名、化名在银行开设1322个账户,共有金额986亿余元,比武汉市07年财政收入还多三分之一;陈良宇匿名账户53个,共有金额近3亿元。
据统计这类集团案件目前达到了90%。
有三大危害:一是形成程度不等的“既得利益集团”,取证难;二是围绕“一把手”展开,突破难;三是涉及人数多,处理难。
3、权力腐败之风由个别领域漫延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买官卖官;司法腐败;领导干部傍大款等等。
4、非法卖官行为藏匿于“合法程序”操作之中下属“花钱买提名”,高官随心“玩程序”一把手提名权异化“扩散效应”,深度恶化地方权力生态期权腐败现象案例:固始公选乡长:12名当选者中4人是县领导亲属5、“边腐败边升迁”现象成为腐败活动的深水区二、腐败问题的危害1、经济损失(1)类税收流失。
(2)大规模非法经济收入惊人。
(3)大量公共投资、公共支出流失。
保守估计每年全国国有经济投资因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800亿~2300亿元之间,约占GDP的2.4%一3.1%之间:其中政府公共投资(指国家预算内资金投资)经济损失在180亿一240亿元之间,占GDP的0.24%——0.32%之间:若计入许多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标志工程”,其经济损失则更大。
2、政治后果(1)动摇公共权力主体的合法性(2)毒化社会政治心理(3)瓦解和动摇政治制度的阶级基础3、社会后果举例:岁小学生:贪官有很多东西长大想当贪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想做官。
”“做什么样的官呢?”“做……贪官,因为贪官有很多东西。
”昨天,南都网一段“广州一年级小学生的理想”的采访视频吸引了很多网民的注意,其中一位小学生“想做贪官”的理想更是激起网民的解读和议论,成为当天的热点话题。
截至9月2日晚11时30分,已经有1.42万次点击,73条热议。
4、腐败影响社会公平和效率: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腐败行为的出现意味着公共权力的滥用,在给少量人带来利益的同时必然会给另一部分人带来损失,由此产生不公平。
这种分配的不公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满,因为拥有腐败机会和腐败条件的只能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人要么不腐败要么不可能腐败。
因此腐败者的腐败行为就成为社会公平的巨大威胁。
案例:重庆高考加分事件:在重庆,要依靠加分才能有望迈入北大、清华,已是心照不宣的现实。
2008年,北大在重庆招录的22名文科考生中,有17名是获得了加分。
“你是状元又怎么样?!甚至于你考了状元,连北大都进不去,别人加20分,就跑在你前面很远了!”三、腐败产生的原因(一)腐败的物质基础——权力资本(二)腐败产生的动机——利益驱动“正是自己的贪心和侥幸心理,使我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坑害了自己,坑害了幸福和美满的家庭,也坑害了下属干部和亲朋好友。
------原沈阳市常务副市长马向东(三)腐败滋生的重要条件——制度缺陷腐败交易的供给方,即公共权力的主体——公职人员这一方在腐败动机产生之后,腐败行为就进入了临界状态,“腐败病”也即处于“发病”的边缘。
这时候,腐败行为能否顺利完成,“腐败病”是否会最终发作,主要取决于腐败机会的多寡与腐败成本的高低。
换句话说,腐败动机转变为腐败行为关键在于缺乏相应的制度来监督权力主体,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四)腐败的成本——价值取向“是什么阻碍了大家举报的热情?打击报复举报人的事件时有发生,让百姓不敢举报;渠道不畅通,让百姓无法举报或举报后石沉大海。
中国不缺举报人,但缺乏举报的环境。
中国民众举报贪官总结了6个字:“艰辛、艰难、艰险”——余晖:《为何四分之三的网友选择遇到腐败也不举报?》,见《人民时评》四、腐败问题的治理反腐败,实际上是一个系统。
反腐败应实现:让你不愿意腐败,让你不能腐败,让你不敢腐败,让你不必腐败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第十七届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严肃查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决不让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
(一)西方国家的经验1、严格的反腐败法律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廉政法律体系。
美国是制定防范和惩处公职人员犯罪法律较早的国家之一。
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范。
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把选举中的间接贪污行为作为重点惩处的内容,规定总统和国会议员得到100美元以上的捐款必须登记。
1985年推出的《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公职做交易;公职人员不得在外兼任与其职责利益相冲突的工作或从事与其职责相冲突的事务;政府官员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回原工作部门从事游说活动,违反者将受到刑事处分。
德国的法律条文十分全面,对议员应该享受的物质待遇规定得非常具体,从普通议员、议长每月的收入到出差和休假允许乘坐的交通工具、平时使用的办公设备,甚至连议员每次缺席会议应该扣除的补贴都有明确的规定。
司法机构对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受贿的公职人员的惩治规定得非常细,对违法的司法人员的处罚则更加严厉。
2、专设监督机构西方国家反腐败专设机构主要有监察和审计两类。
北欧的监察机构最具特色,监察专员由议会选举产生,有一定的任期。
监察机构的资金由议会根据监察专员做出的资金需求估算决定拨款的多少。
因此,监察专员可以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依照法律自由地行动。
瑞典首创了专门的监察官制度,1809年就设立了议会监察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