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2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课件《2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共22张)
一定要搞清本质!
2020/12/18
4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讨论一:判断一个物质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是什么? 讨论二:判断SO2、Cl2、NH3、盐酸是否是电解质? 讨论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讨论四:化合物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 讨论五:氧化钠溶于水能导电,所以它是电解质。 讨论六: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它不是电解质?
? 我是强电解质,我更亮!
16
二、离子反应 1、概念: 2、判断依据: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中进行(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在水作用下 2、电离方程式
完全电离 部分电离
2020/12/18
13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 ”
练习:下列物质中是电解质的写出电离方程式: H2SO3、HClO、 Cl2、 CH3COOH、 Ba(OH)2、 Cu(OH)2 、 NH3、 NH3·H2O、 KCl、CaCO3、Na2SO4、 CO2、 H2O 、KMnO4、H2SO4 、AgNO3、 NaHSO4、NaHCO3、
注意区别!
2020/12/18
10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讨论一: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 讨论二:难溶物一定是弱电解质? 讨论三: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
讨论四:同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
讨论五:弱电解质一定不完全电离?
❖问题与讨论
2020/12/18
11
练习:
1、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导电且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固态氯化镁(MgCl2)
B、液态氯化镁(MgCl2)
22版初中化学新课标
2022版初中化学新课标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初中化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化学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
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设计思路:以主题为主线,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活动有机融合,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
课程目标: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 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
2. 了解化学与生活、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内容要求:包括五个主题:物质性质与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与实验技能。
各主题下设若干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课题。
四、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自主学习。
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评价建议:评价应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评价。
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书面测试、实验操作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开发与利用建议: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如实验器材、教学软件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同时,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科技馆、化工厂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
2020高中化学 22 硫的氧化物——SO2和SO(含解析)1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二)(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基础练]1.下列关于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内壁附着的硫可用二硫化碳溶解除去B.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C.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硫在过量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D [S的燃烧产物是SO2,与O2的量无关。
]2.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硫黄发生反应,且硫作还原剂的是( )A.O2B.Fe C.H2D.Zn[答案] A3.常温下单质硫主要以S8形式存在。
加热时,S8会转化为S6、S4、S2等。
当温度达到750 ℃时,硫蒸气主要以S2形式存在(占9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S8转化为S6、S4、S2属于物理变化B.不论哪种硫分子,完全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硫C.S2、S4、S6、S8都是硫元素形成的单质,为同种物质D.把硫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到750 ℃即得S2B [A项,S单质间转化为化学变化;C项,S2、S4、S6、S8为不同单质;D项,S在空气中加热时燃烧生成SO2。
]4.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有氧化性,在点燃条件下能将碳氧化B.二氧化硫有漂白、杀菌性能,可在食品加工中大量使用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二氧化锰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作H2O2分解的氧化剂C [A项,CO2与C反应条件是高温加热,不是点燃;B项,SO2有毒,在食品加工中不能大量使用;D项,MnO2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5.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 )①品红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溴水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⑤淀粉.碘溶液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⑤D [①体现SO2的漂白性,②③⑤体现SO2的还原性,④体现S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6.银耳本身为淡黄色,某地出产一种雪耳,颜色洁白如雪,其制作过程如下:将银耳堆放在密封状况良好的塑料棚内,在棚的一端支一口锅,锅内放硫黄,加热使硫黄熔化并燃烧,两天左右雪耳就制成了.雪耳炖不烂,且对人体有害,制作雪耳利用的是() A.硫的还原性B.二氧化硫的漂白性C.二氧化硫的还原性D.硫的漂白性[答案] B7.大约4000年前,埃及人已经用硫燃烧所形成的二氧化硫漂白布匹。
高中化学22个概念8个定理
概念:1、王水:王水(aqua regia)又称“王酸”“硝基盐酸”,是是浓盐酸(HCl)和浓硝酸(HNO₃)组成的混合物,其混合比例:3:1。
它是少数几种能够溶解金(Au)物质之一,这也是它名字的来源。
2、氯水: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饱和氯水呈现浅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
3、硬水:硬水(Hard water)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4、软水:软水(soft water)指的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5、氨水:(化学式:NH3·H2O,式量35.045)又称阿摩尼亚水,主要成分为NH3·H2O,是氨气的水溶液,无色透明且具有刺激性气味。
6、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获得电子的物质称作氧化剂。
7、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作还原剂。
8、化学键:化学键(chemical bond)纯净物分子内或晶体内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的统称。
9、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叫做离子键,成键的本质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10、共价键: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
且形成共价键的多为非金属元素。
11、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
12、风化:风化是指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现象。
13、裂化:一种使烃类分子分裂为几个较小分子的反应过程。
反应机理:C16H34→C8H18+C8H16C8H18→C4H10+C4H8C4H10→CH4+C3H6C4H10→C2H4+C2H6 14、皂化:(saponification)酯类在碱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羧酸盐和醇的反应。
CH3COOC2H5+15、老化:(Ageing)老化是指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其性能逐渐变坏,以致最后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
高中化学微专题22 二氧化硫性质四重性探究-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原卷版)
微专题22 二氧化硫性质四重性探究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大气污染之一,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所以有关二氧化硫的基本性质、鉴别及防治方法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二氧化硫的基本性质有以下四个方面: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2.氧化性3.还原性4.漂白性二氧化硫(SO2)(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水溶性毒性色气味气体易溶,1体积水溶解约体积SO2毒(2)化学性质②氧化性(如与H2S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④漂白性:SO2可使品红溶液,加热后,溶液由色变为色。
SO2与HClO、H2O2、Na2O2、O3、活性炭漂白原理的比较物质SO2HClO、H2O2、Na2O2、O3活性炭漂白原理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吸附有色物质变化类型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否可逆可逆,加热或久置后恢复原来颜色不可逆,加热或久置后不恢复原来颜色—漂白对象有色的有机物,不能漂白指示剂有色的有机物和指示剂有机色质(三)SO2的性质探究及其检验1.SO2气体的检验下列实验中能证明某气体为SO2的是()①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使品红溶液褪色④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⑤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A.都能证明B.都不能证明C.③④⑤均能证明D.只有⑤能证明2.SO2与CO2混合气体中成分的检验如图是检验某无色气体A是SO2和CO2的混合气体的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C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D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1.SO2和CO2的鉴别方法(1)闻气味法:CO2无味,SO2有刺激性气味。
人教版(中职)化学通用类22物质的量浓度教案(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课题:物质的量浓度课时:三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理解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方法。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3.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己专业的情感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教学重点:1.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难点: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溶液组成表示方法中重要的一节,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小组练习法启发式教学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旧课复习:1.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如果以g/mol为单位,数值上就等于该物质————。
2.将80gNaOH完全中和,需要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摩尔?导课:桌上放置两杯不同甜度的糖水,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学生回忆: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定量表示溶液浓稀程度的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讲授新课:板书:物质的量浓度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叫做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 ”表示,单位为mol/dm 3 或mol/L 。
其数学表达式为:即 V nc = 注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比。
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 或m 3。
师生共同完成例题1〖例题1〗 将1.2g NaOH 溶于水中,配成300mL 溶液,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1.2g NaOH 物质的量为m ol 0.030g/m ol40g 1.2(NaOH)(NaOH)(NaOH)===M m n则 mol/L 0.1L10300mol 0.030(NaOH)3=⨯==-V n c 答:该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 mol/L 。
mol mol/L L 溶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投影练习:1.用40gNaOH 配成2L 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2.配制500mL 0.1mol/L NaOH 溶液,NaOH 的质量是多少?讨论:1.将40gNaOH 溶解在1L 水中,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 吗?2.从1L 浓度为1mol/L 的蔗糖溶液中取出100mL ,这100mL 溶液的浓度是多少?板书设计:物质的量浓度1.基本概念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浓度,符号:c ,单位:mol/dm 3 或mol/L 。
22版:化学反应速率(创新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一、化学反应速率 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v =ΔcΔt ,单位为mol·L -1·s -1或mol·L -1·min -1。
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对于已知反应:m A(g)+n B(g)===p C(g)+q D(g),当单位相同时,用不同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 (A)∶v (B)∶v (C)∶v (D)=m ∶n ∶p ∶q 。
【特别提醒】(1)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2)由v=ΔcΔt计算得到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
【诊断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学反应速率为0.5 mol·L-1·s-1是指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5 mol·L-1()(2)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3)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4)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NO2和4 mol NO2,5分钟后两者各反应掉NO2 1 mol 和2 mol,则说明乙中反应速率大()(5)对于反应4NH3(g)+5O2(g)===4NO(g)+6H2O(l),v(NO)与v(O2)的关系为4v(NO)=5v(O2)()(6)对于2SO2(g)+O2(g)2SO3(g),v(SO2)=1 mol/(L·s)与v(O2)=0.5 mol/(L·s)表示的反应前者快()答案(1)×(2)×(3)×(4)×(5)×(6)×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主要因素。
中考化学1轮复习专题22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解析版)
专题22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知识网络】多种仪器连接方式的设计气体制备方案的设计实验设计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的设计混合物分离方法的设计物质性质探究实验的设计明确目的原理选择仪器药品思路方法设计装置步骤记录现象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评价理论上是否可行评价操作是否简便实验评价评价是否安全可靠评价原料是否经济评价是否给环境造成污染【考点梳理】考点一、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基本要求:(1)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过程必须科学、严谨、合理。
(2)安全性:实验操作要尽量防止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尽量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
若无法避免有毒物质,则应采取安全措施,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体伤害。
(3)可行性: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真正切实可行,所选药品、仪器、装置经济可靠。
(4)简约性:实验设计应简单易行。
装置简单,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
2.实验方案设计的几种思路:(1)对比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设计的一种基本思路,有利于实验现象观察对比,有利于推理论证结论。
如某学生欲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按下图进行实验。
(2)控制变量实验设计:一个问题常常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为了研究每一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程度,常常采取控制变量法逐个检验,每一个现象只说明一个问题,换一个条件再检验。
综合各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作出综合性的判断。
如课本上燃烧条件实验设计和铁的生锈条件设计都是控制变量实验设计。
(3)综合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多方面的问题,如设计一个组合实验探究某一混合气体的成分、某一气体的性质和组成等。
3.实验设计题的类型:(1)单项实验设计题:设计实验求证某一单项问题,或求证某一规律。
设计的特点是围绕某一问题设计一个指向很单一的实验,而且实验通常一步到位。
如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如下图所示)。
(2)综合实验设计题:设计实验求证多个问题,其特点是多步操作、装置复杂、现象多样。
常见的有对某气体从制取到组成、成分含量、性质、尾气处理等多项目标进行实验检验和求证。
22版新课标化学核心素养
22版新课标化学核心素养
1.化学课程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新课标里第一次明确指出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2. 新课标后的教学方式有无变化?
变了!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将行为主体从教师转向了学生,围绕核心素养来制定,彻底摒弃了以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其次是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三种教学方式:
(1)主题式教学:要基于主题去整合教学内容,如将“元素”“原子”“分子”整合成“物质组成”这一主题,打破传统的根据教学材先讲“分子、原子”后讲“元素” 的顺序,引导学生建构宏、微观视角,体会探索物质成分的学科思维方式。
(2)大概念教学:注重基于学科理解抽提大概念及其认识视角,学科理解的教学学价值在于凝练本原性问题,建构概念的层级结构。
如”物质组成“的本原性问题是”化学物质到底由哪些基本成分组成”,大概念是:“物质的组成”,核心概念是“元素”“分子”“原子”,基本概念
是“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该认识视角是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
(3)项目式学习:教学过程中呈现的不再是一个个的知识点,而是一个个的学习任务,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的实施到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独立完成,重视科学探究,通过引导,让学生通过探索过程,发展核心素养。
2022化学课时练22化学反应速率含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基础巩固1。
(2020陕西西安中学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B。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C。
升高温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D.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2。
A与B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A(s)+b B(g)c C(g)+d D(g),t1、t2时刻分别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mol·L—1·min-1A。
0~t1内,平均反应速率v(B)=0.04t1B.若起始时n(D)=0,则t2时v(D)=0.20mol·L-1·min—1t2C。
升高温度,v(B)、v(C)、v(D)均增大D。
b∶d=3∶103.(2020江西新余第一中学入学考试)少量铁粉与100 mL 0.01 mol·L-1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
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①加H2O②加NaOH固体③滴入几滴浓盐酸④加CH3COONa固体⑤加NaCl固体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⑧改用10 mL 0.1 mol·L—1盐酸A.①⑥⑦ B.③⑤⑦⑧C。
③⑦⑧ D.③⑥⑦⑧4。
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
15 mol·L-1·min-1B.v(B)=0。
01 mol·L-1·s—1C.v(C)=0.40 mol·L-1·min—1D。
v(D)=0。
45 mol·L—1·min—15.下列实验方案和结论都正确且能证明物质性质决定反应速率大小的是()C 硫黄分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硫黄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D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气中能燃烧纯氧气中O2比空气中O2活泼6.(2020贵州贵阳检测)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和1 mol 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2HI(g)ΔH〈0。
2022化学规范练22弱电解质的电离含解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NaHSO4溶于水:NaHSO4Na++H++S O42-B.次氯酸电离:HClO ClO-+H+C。
HF溶于水:HF+H2O H3O++F-D.NH4Cl溶于水:N H4++H2O NH3·H2O+H+解析:NaHSO4是强电解质,溶于水后能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应使用“”,A项错误;HClO是弱酸,电离方程式中应使用“",B项错误;NH4Cl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是NH4Cl N H4++Cl-,D项错误。
2.(2020天津卷)常温下,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
相同浓度的HCOONa和NaF两溶液,前者的pH较大,则K a(HCOOH)>K a(HF)B。
相同浓度的CH3COOH和CH3COONa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约为4.7,则溶液中c(CH3COO—)>c(Na+)〉c(H+)〉c(OH—) C。
FeS溶于稀硫酸,而CuS不溶于稀硫酸,则K sp(FeS)〉K sp (CuS)D.在1 mol·L-1 Na2S溶液中,c(S2-)+c(HS—)+c(H2S)=1 mol·L—1解析:根据“越弱越水解”,相同浓度的HCOONa和NaF的溶液,pH大的水解程度大,对应的酸的K a小,A项错误;相同浓度的CH3COOH和CH3COONa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约为4。
7,溶液中主要存在两个平衡:CH3COOH CH3COO—+H+、CH3COO-+H2O CH3COOH+OH—,因为溶液显酸性,所以以CH3COOH的电离为主,故离子浓度:c(CH3COO-)〉c(Na+)>c(H+)>c(OH-),B项正确;FeS加入稀硫酸中,H+使FeS沉淀溶解平衡右移,FeS逐渐溶解,而CuS不能发生此现象,说明K sp(FeS)〉K sp(CuS),C项正确;1mol·L-1Na2S溶液中存在S2-+H2O HS—+OH-、HS-+H2O H2S+OH-,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S2-)+c(HS-)+c(H2S)=1mol·L—1,D项正确。
高中化学阶段必须全面理解和掌握的22个重要实验
1 / 28高中化学阶段必须全面理解和掌握的22个重要实验1.萃取与分液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如油水混合物。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与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与溶质不发生化学反应;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如从碘水中提取碘:碘水→萃取→分液→碘的溶液四氯化碳溶液→蒸馏→碘。
常用萃取剂:四氯化碳、苯、汽油、煤油等。
主要仪器:分液漏斗、烧杯操作要点:分液:让分液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打开活塞,让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到分界面,再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入另一烧杯。
萃取:在分液漏斗中加溶液和萃取剂,右手堵住漏斗上口塞,左手握活塞,倒转用力振荡,放气,正立放铁圈上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
注意事项: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1/2,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静置分层后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问题:(1)为什么酒精、裂化汽油不能作为碘水的萃取剂?(2)如何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分液漏斗为什么不宜盛放碱性液体?除了用于萃取与分液操作外,分液漏斗还有何用途?(3)分液漏斗与长颈漏斗在使用上有何差别?分液漏斗与恒压分液漏斗在使用上有何差别?(4)溴、碘在水溶液和有机溶剂(苯或四氯化碳)中的颜色分别如何? 2 .离子的检验2 / 28如果沉淀不溶解,则证明Ag +离子的存在。
(3) SO 42-离子的检验。
向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酸化,无现象,在滴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SO 42-离子的存在。
问题:①向待测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酸化,可以防止哪些离子的干扰?为什么?如果用稀硝酸酸化,又有哪些离子的干扰?为什么?如果用硝酸钡溶液、稀硝酸为试剂,有白色沉淀生成,能证明一定存在SO 42-离子吗?为什么?[提示:可以排除可能含有的CO 32-、SO 32-、PO 43-或HPO 42-、SiO 32-、Ag +等离子的干扰。
第四版无机化学22章课后答案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 4H2O Cu(NO3)2 + 2NaOH === Cu(OH)2↓ + 2NaNO3
Cu(OH)2 △ CuO + H2O
22-8 解释下列实验事实: (1)铁能使 Cu2+还原,铜能使 Fe3+还原,这两件事实有无矛盾?并说明理由;
要有 Cu2+存在,Ni2+ 、Fe2+ 、Zn2+就不会在阴极沉积出来。
22-4 有一份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物,设计一个分离它们的方案。 解: 可根据 Cu(NO3)2、AgNO3 的热分解温度的不同进行分离。硝酸银的热分解温度 是 713K,而硝酸铜的热分解温度是 473K,可见将混合物加热至 473~573K 之间,此 时硝酸铜分解为黑色不溶于水的 CuO,而硝酸银不分解。将混合物中的硝酸银溶解后 过滤出 CuO,然后将滤液溶缩结晶得到纯的硝酸银。再将过滤出来的 CuO,用硝酸溶 解,然后溶缩结晶,得到硝酸铜纯品。
0.1 0.079 0.1 x
0.2 0.2+0.079×2
[Cu2+]= K sp (CuS )[H + ]2 = K sp (CuS ) × 0.3582 =2.4×10-14mol·L-1
202化学复习2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含解析
课时作业2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时间: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0·河北石家庄辛集中学模拟)液态化合物AB会发生微弱的自身电离,电离方程式为AB A++B-,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25 ℃)=1。
0×10-14,K(35 ℃)=2。
1×10-14。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c(A+)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35 ℃时,c(A+)〉c(B-)C.AB的电离程度:α(25 ℃)>α(35 ℃)D.AB的电离是吸热过程解析:升高温度,K增大,说明AB的电离程度增大,所以c(A+)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项错误;根据题给信息,无法推出35 ℃时,c(A+)>c(B-),B项错误;升高温度,K增大,AB 的电离程度增大,所以AB的电离程度:α(25 ℃)〈α(35 ℃),C 项错误;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则AB的电离是吸热过程,D项正确。
2.下列事实中,能说明MOH是弱碱的有(B)①0.1 mol·L-1 MOH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②0.1 mol·L-1 MCl溶液呈酸性③0。
1 mol·L-1MOH溶液的导电能力比0.1 mol·L-1 NaCl溶液弱④等体积的0。
1 mol·L-1 MOH溶液与0。
1 mol·L-1 HCl溶液恰好完全反应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①0。
1 mol·L-1 MOH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MOH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不能说明MOH的电离程度,所以不能证明MOH是弱碱;②0.1 mol·L-1MCl溶液呈酸性,说明MCl 为强酸弱碱盐,则MOH为弱碱;③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0.1 mol·L-1 MOH溶液的导电能力比0.1 mol·L-1NaCl溶液的弱,说明MOH溶液中离子浓度比NaCl 溶液中离子浓度小,MOH部分电离,为弱碱;④等体积的0。
第22讲-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22讲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基础考点梳理最新考纲1.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自主复习一、影响平衡移动的外界条件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物浓度增大或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减小或生成物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2.压强:对于气体分子数不等的可逆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对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可逆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或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
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4.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概念: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二、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我们称之为自发反应。
许多化学反应的正反应能自发进行,而其逆反应无法自发进行。
三、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依据1.许多自发过程,无论是物理过程还是化学过程,都有由能量较高状态向能量较低状态转化的倾向。
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大多数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体系能量降低得也越多,反应越完全。
然而,并非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
2.大多数自发反应有趋向于体系混乱度增大的倾向。
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叫做熵。
用符号S表示。
体系中微粒之间无规则排列的程度越大,体系的熵越大。
反应前后体系熵的变化叫做反应的熵变,可用ΔS表示。
3.ΔS>0,发生变化后体系混乱度增大;ΔS<0,发生变化后体系混乱度减小。
4.反应的焓变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除热效应外,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个因素是体系的混乱度,也就是熵变。
熵变和焓变是影响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高中化学22种置换反应类型及其意义
1、VIIA元素之间的置换反应说明:F2太活泼,不与其它卤素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①.氯气与其它卤素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Cl2+2KBr=2KCl+Br2;Cl2+2KI=2KCl+I2②.溴单质与其它卤素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Br2+2KI=2KBr+I2③.氯气与其它氢卤酸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Cl2+2HBr=2HCl+Br2;Cl2+2HI=2HCl+I2④.溴单质与其它氢卤酸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Br2+2HI=2HBr+I2意义:根据置换反应判断得出氧化性顺序为:Cl2 >Br2>I2;还原性顺序:I- >Br- >Cl-。
2、VIA元素之间的置换反应①.氧气与氢硫酸的置换反应:O2+2H2S=2H2O+2S↓意义:氧化性:O2 >S;还原性:H2S>H2O 。
3、VIIA元素的单质与VIA元素的氢化物之间的置换反应:①.氟气与水的反应:2F2+2H2O=4HF+O2↑,意义:氧化性:F2 >O2,还原性:H2O>HF②.氢硫酸与卤素单质〔氟气除外〕发生的置换反应:Cl2+H2S=2HCl+S↓;Br2+H2S=2HBr+S↓;I2+ H2S=2HI+S↓意义:氧化性:Cl2>Br2>I2>S;还原性:H2S>HI>HBr>HCl 。
4、VIIA元素的单质与V A元素的氢化物之间的置换反应:2NH3+3Cl2=N2+6HCl氧化性:Cl2 >N2;还原性:NH3 >HCl。
5、VIA元素的单质与V A元素的氢化物之间的置换反应:3O2〔纯〕+4NH3点燃2N2+6H2O;N2H4+ O2点燃2N2+2H2O氧化性:O2 >N2;还原性:NH3 >H2O。
6、IV A元素之间的置换反应:2C+SiO2高温2CO↑+Si。
意义:用焦炭与石英在高温下反应制备粗硅。
7、IV A元素的单质与IB元素的氧化物的置换反应:C+2CuO加热CO2+2Cu意义:碳还原氧化铜制备铜。
2022化学集训22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二)(建议用时:40分钟)1.在体积固定的绝热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O2(g)+SO2(g) NO(g)+SO3(g)ΔH〈0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NO2、SO2、NO和SO3四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1∶1B.生成n mol SO2的同时消耗n mol SO3C.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再变化D.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C[绝热容器,气体压强不变说明温度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
]2.两个体积相同带活塞的容器,分别盛装一定量的NO2和Br2(g),NO2和Br2(g)都为红棕色,两容器中颜色深浅程度相同,迅速将两容器同时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如图),假设气体不液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a′过程中,颜色突然加深,然后逐渐变浅,最终颜色比原来的浅B.a′、b′的颜色一样深C.a′的压强比a的压强的2倍要小,b′的压强为b的压强的2倍D.a′中的c(NO2)一定比b′中的c(Br2)小C[在a→a′过程中,增大压强,平衡2NO2N2O4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但不论平衡如何移动,新平衡建立后,各物质的浓度均比原平衡的大,NO2的浓度大于原平衡的浓度,颜色比原平衡深,A错误;b→b′过程中,不存在Br2(g)的平衡转化,容器b′的颜色比a′深,B错误;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大压强,平衡要减弱压强的改变,a′的压强比a的压强的2倍要小,b′中不存在平衡移动,其压强为b的2倍,C正确;两者颜色一样深,并不意味着c(NO2)和c(Br2)相等,a′中的c(NO2)不一定比b′中的c(Br2)小,D错误。
]3.(2020·唐山模拟)在体积为V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3A(?)+B(?)2C(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为气态,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升高温度,C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加入B,正反应速率一定加快D.达到平衡后,若将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C的浓度变为原来的1.8倍,则A一定为非气态D[若A为气态,而B的状态不确定,则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可能不发生变化,A项错误;升高温度,C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项错误;若B为非气态物质,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加入B,正反应速率不变,C项错误;达到平衡后,若将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假设平衡不发生移动,则C的浓度应为原来的2倍,而实际上C的浓度变为原来的1.8倍,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由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则A一定为非气态,D项正确。
22分子量的基团
22分子量的基团【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 22 分子量的基团2.22 分子量的基团的特点3.22 分子量的基团的应用4.22 分子量的基团的发展前景5.结论:总结 22 分子量的基团正文一、引言22 分子量的基团,是指具有 22 个原子质量单位(amu)的化学基团。
在化学研究和应用领域中,22 分子量的基团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在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 22 分子量的基团,包括其特点、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22 分子量的基团的特点22 分子量的基团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相对分子质量适中:22 分子量的基团具有适中的相对分子质量,既不庞大也不微小,这使得它在化学反应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活性。
2.结构多样性:22 分子量的基团可以由不同的原子组成,如碳、氢、氧、氮等,这使得它具有丰富的结构类型和化学性质。
3.反应活性:22 分子量的基团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反应活性,容易进行加成、取代、氧化等反应。
三、22 分子量的基团的应用22 分子量的基团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1.材料科学:22 分子量的基团可用于制备高性能聚合物材料、液晶材料等。
2.生物医学:22 分子量的基团可用于药物设计、生物标记、诊断试剂等。
3.环境保护:22 分子量的基团可用于降解有害物质,如油污、农药残留等。
4.能源领域:22 分子量的基团可用于制备高能量密度的燃料、储能材料等。
四、22 分子量的基团的发展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2 分子量的基团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研究人员将继续深入研究 22 分子量的基团的结构和性质,以发掘其更多的应用潜力。
五、结论22 分子量的基团具有适中的相对分子质量、丰富的结构类型和良好的反应活性,使其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2分子量的基团
22分子量的基团22分子量的基团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的化学基本结构,其在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22分子量的基团的特性、结构及其在有机合成、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基团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拓展化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一、引言22分子量的基团是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的一类化学基本结构,它们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性,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研发等领域。
了解这些基团的结构和性质对于拓展化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22分子量的基团特性相对分子质量:22分子量的基团通常指由原子组成的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
这种相对较小的分子质量使得这些基团在有机合成中更容易处理。
官能团结构:22分子量的基团可以包括不同种类的官能团,如羰基、羟基、氨基等,这使得它们具有多样的化学反应性。
化学反应性:这些基团在有机合成中表现出丰富的化学反应性,可以参与酰基化、胺基化、醇基化等反应,为合成复杂有机分子提供了基础。
稳定性:22分子量的基团通常较为稳定,这有助于它们在多种条件下的使用,使其成为有机合成和药物研发中的理想基本结构。
三、22分子量的基团结构羰基结构:22分子量的基团中可能包含羰基,例如醛基或酮基,这些结构在药物合成中常常起到重要的中间体作用。
羟基结构:羟基结构是22分子量基团的另一种常见形式,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适用于涉及溶解性和亲水性的有机合成反应。
氨基结构:氨基结构在药物合成和有机化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它们可以参与胺基化反应,形成不同的官能团。
四、22分子量的基团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中间体合成:22分子量的基团常常作为有机合成的中间体,通过它们可以构建更复杂的有机分子,从而实现有机合成的精确控制。
药物研发:22分子量的基团在药物研发中是重要的结构单元,药物设计师可以通过引入这些基团来调控药物的性质,提高药物的效力和选择性。
功能材料合成:这些基团在功能材料的设计和制备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光电材料、传感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考部分第2章第2节(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为防止流感病毒的传播,许多公共场所都注意环境消毒,以下消毒药品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84消毒液B.高锰酸钾C.酒精D.醋酸答案:B解析:84消毒液是混合物,高锰酸钾是盐类,属于强电解质,酒精是非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
2.以下各离子方程式所对应的化学反应只能有一个的是( )A.H++OH-===H2OB.CaCO3+2H+===Ca2++H2O+CO2↑C.Cu2++SO2-4+Ba2++2OH-===Cu(OH)2↓+BaSO4↓D.2Fe3++Cu===2Fe2++Cu2+答案:C解析:A项表示所有强酸与强碱生成可溶性、易电离的盐的反应;B项中H+对应的物质可以是HCl、HNO3等;D项中Fe3+、Fe2+对应的物质可为氯化物、硫酸盐等。
3.[2012·天津模拟]下列各组离子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3+、H+、SO2-4、ClO-B.Na+、Fe2+、SO2-4、NO-3C Al3+、Na+、SO2-4、CO2-3D.K+、H+、Br-、MnO-4答案:D解析:D项中MnO-4(H+)具有强氧化性,而Br-具有较强还原性,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在中性条件下,NO-3无法氧化Fe2+。
4.[2012·洛阳模拟]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答案:解析:B项中CaCO3为强电解质,Al不是非电解质;C项中H2O为弱电解质;D项中CH3COONH4是强电解质。
5. 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OH-+HCl===H2O+Cl-B.Ca(OH)2+Cu2+===Ca2++Cu(OH)2C.Fe+Cu2+===Cu+Fe2+D.Fe+2H+===Fe3++H2↑答案:C解析:A、B、D选项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OH-===H2O;Cu2++2OH-===Cu(OH)2↓;Fe+2H+===Fe2++H2↑。
6.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①KOH Na2SO4AlCl3②NaHCO3Ba(OH)2H2SO4③HCl NaAlO2NaHSO4④Ca(OH)2Na2CO3BaCl2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①中KOH溶液和AlCl3溶液互滴现象不同可区分,另一种是Na2SO4,可以鉴别;②两两混合,产生两次沉淀的是Ba(OH)2,两种沉淀分别是BaSO4与BaCO3,其中BaCO3可以与H2SO4反应产生气泡而BaSO4不能,可以鉴别;③中HCl、NaHSO4与NaAlO2反应的现象相同,不能鉴别;④中Ca(OH)2、BaCl2与Na2CO3反应的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7.[2012·潍坊质检]某无色溶液与NH4HCO3作用能产生气体,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Ba2+、NO-3、HCO-3B.Cl-、Mg2+、H+、Na+、SO2-4C.MnO-4、K+、Cl-、Mn2+D.Fe2+、NO-3、SO2-4、OH-、Na+答案:B解析:能与NH4HCO3作用产生气体的溶液既可能是酸性溶液(此时产生CO2),也可能是碱性溶液(此时产生NH3)。
A项中HCO-3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C项中MnO-4为紫色;D项中Fe2+为浅绿色且和OH-不能大量共存。
8. [2012·成都七中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均是电解质B.NH3、CO2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C.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所以它们均是非电解质答案:D解析: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A选项错误;在水溶液中必须是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B选项错误;电解质与是否导电无必然关系,只要求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即可,C选项错误。
9. [2012·桐乡高级中学月考]下列各组微粒(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按括号内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不能得到无色、碱性、澄清溶液的是()A.Na+、Al3+、Cl-、OH-(5∶1∶4∶4)B.NH+4、Ba2+、OH-、Cl-(1∶1∶1∶2)C.Ca2+、OH-、CO2、H+(1∶2∶1∶2)D.K+、H+、I-、HCO-3(2∶1∶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问题。
Al3++4OH-===AlO-2+2H2O,没有沉淀,A项不符合条件;B选项溶液呈碱性,不符合条件;根据离子反应:Ca2++2OH-+CO2===CaCO3↓+H2O,CaCO3+2H+===Ca2++H2O+CO2↑,得到的为中性溶液,C项符合条件;H+与HCO-3 1∶1反应,生成CO2气体,溶液为KI和KHCO3的混合溶液,显碱性,D项不符合条件。
10.[2012·江苏苏北四市模拟]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A.SO2通入溴水中:SO2+2H2O+Br2===2H++SO2-4+2HBrB.NaHSO4溶液和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Ba2++2OH-+2H++SO2-4 ===BaSO4↓+2H2OC.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ClO-+CO2+H2O===HClO+HCO-3D.Fe(OH)3溶于氢碘酸中:Fe(OH)3+3H+===Fe3++3H2O答案:B解析:A选项中的HBr是强酸,属于强电解质,应全部电离为离子,错误;C选项中漂白粉是固体,应写为Ca(ClO)2,错误;D选项中,由于生成的Fe3+有氧化性、I-有还原性,除了酸碱中和反应,还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I2,错误;正确选项为B。
11. [2012·临沂模拟]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CO2-3、SO2-4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溶液,分别将三种离子检验出来,下列加入试剂及其顺序(从左至右)正确的是() A.氯化钡溶液、硝酸、硝酸银溶液B.硝酸、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C.硝酸、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D.稀硫酸、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答案:C解析:只取一次溶液,每加入一种试剂,只能检验一种离子,这就要求先加入的试剂对后面离子的检验无干扰。
若先加入氯化钡溶液,引入了氯离子,A项错误;若第二次加入硝酸银溶液,会同时产生氯化银、硫酸银沉淀,B项错误;先加入过量的硝酸检验并除去CO2-3,再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检验并除去SO2-4,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C项正确;先加入硫酸,引入了SO2-4,D项错误。
12.[2012·济南模拟]下列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Al3+、NO-3、Cl-、S2-②在pH=11的溶液中:Na+、AlO-2、NO-3、S2-、SO2-3③由水电离的c(H+)=10-12 mol/L的溶液中:Cl-、HCO-3、NO-3、NH+4、F-④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NH+4、Cl-、K+、SO2-4 A.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答案:A解析:①中酸性条件下的NO-3具有强氧化性,S2-不能存在,碱性条件下Fe2+、Al3+不能存在。
③中由水电离的c(H+)=10-12 mol/L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HCO-3均不能存在。
二、非选择题13.某强碱性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K+、NH+4、Al3+、AlO-2、SO2-4、SiO2-3、CO2-3、Cl-中的某几种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Ⅰ.取少量的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Ba(NO3)2溶液,无沉淀生成。
Ⅱ.另取少量溶液加入盐酸,其现象是:一段时间保持原样后,开始产生沉淀,并逐渐增多,沉淀量基本不变后产生一种气体,最后沉淀逐渐减少至消失。
(1)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一定量的原溶液中加入5 mL 0.2 mol/L盐酸时,沉淀会完全消失,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沉淀0.187g,则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反应顺序逐步书写出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OH-、AlO-2、CO2-3、K+NH+4、SO2-4、SiO2-3、Al3+(2)有Cl-(3)①H++OH-===H2O②AlO-2+H++H2O===Al(OH)3↓③CO2-3+H+===HCO-3④HCO-3+H+===H2O+CO2↑⑤Al(OH)3+3H+===3H2O+Al3+解析:(1)强碱性溶液中,含大量的OH-,该溶液中不可能含NH+4、Al3+,由Ⅰ知溶液中无SO2-4、SiO2-3,由Ⅱ知溶液中含CO2-3、AlO-2。
因溶液应呈电中性,溶液中必含K+。
(2)5 mL 0.2 mol/L的盐酸中含1×10-3 mol Cl-,能生成1×10-3 mol AgCl,质量为0.144 g。
0.144 g<0.187 g,故原溶液中含有Cl-。
14.[2012·唐山模拟]在烧杯里加入20 mL 0.1 mol/L的Ba(OH)2溶液,再滴几滴酚酞试液,然后用滴定管向烧杯中滴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