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张明
刘佳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刘佳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刘佳义2012年12月24日08:41 来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正式提出和确立。
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协商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实践的理论升华和伟大创造,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推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必将作出有益贡献。
我们要按照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和部署,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把这一既顺应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潮流又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民主形式建设好、作用发挥好。
一、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意义协商民主的基本含义是指协商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公共协商参与决策。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除了具备协商民主的一般含义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协商民主的特殊规定性,也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社会各个政党、阶层、团体、群众等,就共同关心或利益相关的问题,以适当方式进行协商,形成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作出决策或决定,以实现整体的发展。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成长而不断发展完善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当时的国情与环境,提出了“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主张和长期与党外人士协商合作的理念,并进行了“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这是协商民主思想的萌芽和雏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新民主的实现形式,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为什么要协商、怎样协商、协商什么、在哪里协商、协商的目的等问题,实践中构建了协商民主的运作平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国协商民主运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协商民主这种新型民主形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构想,把协商从政治领域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从国家层面的协商扩展到地方性的、基层群众组织,实践中形成了民主恳谈会、听证会、社区议事会、网络协商等基层协商民主形式。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准则
中 .协商 中的 “ 协”即合作之 意 , “ 商 ”是 议,即
讨 沦 、评 论 ,二者 合起 来 就是 一 起进 行 讨论 、评
论 .讨论和评 论当然涉及理性 的交流 在英文语境
中 .协商民主 ( d e l i b e r a t i v e d e mo c r a c y )中的 “ 协商 ” ( d e l i b e r a t i v e )有审慎 的 、深思熟虑 的含 义 ,审慎 和 深思熟虑也 必然涉及理性 的思考 正因为如此 ,西 方学 者普 遍认 为协商 民主 巾的 “ 协 商”指称 的是 作
循 法治原则 ,任何人 不得 有凌驾 于法律之上 的权 利 ;广 泛 多层协 商,即让社会政 治共 同体 中更 多
的人 ,特别是那些 来 自 社 会边缘群 体的人们 ,当然最好是每 个人都 能基 于相 同的条件 参与决 策过
程 :在 党的领 导下协 商 ,即将 党的领 导贯 穿到协 商民主推行 的整 个过程 和各 个环 节之 中。
关键词 :社会主 义协 商民主 :民主政 治;基本准则 ;人 民政协 中图分类号 :D 6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8 5 4 X( 2 0 1 4) 0 3 — 0 0 3 4 — 0 5
社 会 主 义协 商 民 主在 我 国有 着 长 期 的 实践 经 验 .是我 国民主政 治建设 的特有形 式 和独特 优 势 党的十八届 中全 会提 出 ,要 以经济社会发展 重大 问题和涉及群众 切身利益 的实际问题 为内容 ,在全 社会开展广泛协 商 ,坚持协商 于决策之前 和决策实
冉 杰 赵 中 源
摘要 :我 国社会主 义协 商 民主 的价值 追求 内在 地蕴含 着其 实践必须遵循 的基本 准则 . 这些 准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
政治制度 、 基本 经济制度基础上 的经 济体 制 、 政 治体制 、 文化 体制、 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符
合 中国国情 , 顺应 时代潮流 , 有 利于保持党和 国家 活力 、 调动 广 大人 民群众和社会各方 面的积极 性 、 主动性 、 创 造性 , 有利 于解放和发展社 会生 产力 、 推动 经济社会 全面发 展 , 有利 f
维 护和促进社会 公平 正义 、 实现全 体人 民共 同富裕 , 有 利: F 集 中力量办 大事 、 有效应对 前进 道路上 的各 种风 险挑 战 , 有
商 民主 , 说到底就 是要倾 听广大人 民群众 的呼声 , 表达广 大 人 民群众的意志 , 体现广大人 民群众 的利益 。这是 发展 社会
不会走改旗 易帜的邪路 , 并为全 面建成 小康社会和 中华 民族 的伟 大复兴提供重要的 支撑。 关键词 : 协 商民主 ;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 ; 以人 为本 ; 基本 国情
中图分 类号 : D 6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3 ) 0 4 — 0 2 4 5 — 0 2
义事业 不断发展 ,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 度也需要不 断完善 。 邓小平 同志 1 9 9 2年在视察南方 重要谈话 中指 出 : “ 恐怕再有 三十年的时间 , 我们 才会在各 方面形成 一整套更加 成熟 、 更 加定型 的制度 。” 因此 , 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 民主, 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 、 更加成熟 、 更加定型 。 发 展社会主义协 商民主是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因为社会 主义协商 民主是中 国人 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 我们把 这种重要 的人 民民主形式发展好 , 也就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作出 了贡献 ,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制度设计。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权益、自由和利益。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通过广泛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实现人民意愿、要求和期待的充分表达,确保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这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即人民当家作主。
二、有力保证了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最大的优势。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制度设计和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通过协商民主,党的主张可以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意志和社会行动,使党的领导下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奋斗的强大合力。
三、有效实现了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依法治国密切相关。
在我国,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体系。
依法治国强调国家一切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而协商民主则强调在法律框架内通过广泛协商形成共识。
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确保了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规范化,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四、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全新的民主形式,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推动下,我国民主政治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系。
这一制度体系既有利于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又有利于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注重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协商民主:人民民主的真谛
革的重要内容”。
同时,在改革实践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健全制度中全面展开。
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的重大进展。
中共十八大第一次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的协商民主写进了党代会报告,提出的要求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中共十九大在阐述“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时候,提出的要求是“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两个报告,两个动词,从“健全”到“发挥”,突显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在实践中的进展。
回顾中共十八大以来5年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中共十九大报告的评价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
事实也是这样,中共十八大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打开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视野。
为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15年初,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落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要求和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任务,对新形势下开展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做出全面部署。
根据中央要求和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还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等重要文件。
2017年初,中共中央还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强调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协商式监督”。
与此同时,在各地党委领导下,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基层协商民主等各类协商民主广泛扎实推进,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因此,中共十九大对于过去5年来中国协商民主的进展用“全面展开”四个字作评价,言之有物,言之有行,其主要特点就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健全制度”。
人民民主理论的重大发展人民民主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演讲提纲
信息技术安全风险
在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过 程中,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防范技术风险,是未来 发展的一大挑战。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未来发展路径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对协 商民主的认识和参与意识。
完善协商机制,规范协商程序 ,确保协商过程的公正、透明 和有效性。
强化协商结果的落实和监督机 制,确保协商结果得到有效执 行。
信息化、数字化
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提升协商民主的效率和效果,如在线 协商、数据分析等。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未来发展挑战
01
02
03
参与积极性不高
如何提高公民对协商民主 的参与积极性,解决参与 冷漠的问题,是未来需要 关注和解决的挑战。
协商结果落实难
协商结果如何得到有效落 实,避免流于形式,是协 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过 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协商
企业内部通过协商民主的方式,协 调劳资关系、促进企业发展,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经验教训
经验总结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在实践 中取得了许多经验,如坚持党 的领导、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 地位、注重协商过程的公开透
明等。
不足之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也存在 一些不足之处,如协商结果落 实不够到位、协商过程存在形
推动全球治理现代化,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现代化的趋势和挑战 中国在全球治理现代化中的角色和贡献
04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 未来发展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制度化、规范化
随着协商民主的深入发展,未来这一制度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确保协商过程的公正、透明和有体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吸引更多社会 群体参与,促进社会共治。
十四个基本方略八大明确
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四个基本方略: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四、坚持新发展理念。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收稿日期:2017-01-1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 ZZ 003);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ZY201610098);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6BS6);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J17RA006)作者简介:李先伦(1979—),男,山东青岛人,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山东理工大学副教授;杨弘(1966—),女,山东淄博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7.05.0022017年第5期(总第263期)李先伦1,2,杨弘1(1.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2.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255049)摘要: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原则的指导。
在当前转型期的独特经济社会形势下,要推动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民主包容、公开透明、依法依规以及突出效能等基本原则。
这几项基本原则在中国政党协商民主发展过程中各有其独特地位和特殊作用。
其中,党的领导是基本前提,民主包容是价值基础,公开透明是关键条件,依法依规是核心支撑,突出效能是目标取向。
这些基本原则相互之间密切联系、有机互补,共同推动了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科学发展;基本原则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17)05-0007-06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党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伴随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关键时期。
在这种全新形势下,深入推动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科学发展,不仅能为整个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树立示范效应,而且也有利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并已经成为一个关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紧迫性问题。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作者:张正敏来源:《青海党的生活》 2018年第3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要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必须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这是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价值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前提和基础步骤。
就精神实质而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基础上的一种民主实现形式。
它与选举民主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主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独特性和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具体而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社会各方代表在党和国家就所涉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问题决策之前以及决策实施过程中进行反复充分的磋商,最后达成最大限度共识的民主实现形式。
最广泛的协商主体、最丰富的协商内容以及最多元化的协商方式,集中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中国范儿”,从制度上确保了经过协商民主的重大决策部署不脱离中国实际。
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产生于独特的背景之下,具有一些迥异于其他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的特色,必须全面把握。
(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性质就会变,就不能称其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创新发展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从最初总结借鉴且不断改进创新统一战线的工作方式方法,以平等的姿态和“求同存异”的战略思维加强与其他政党的沟通协商,从而助推协商民主历经萌发阶段、较快发展阶段。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我国协商民主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首先,从制度层面和法律层面进一步完善人大和政协制度,从实质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
其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友好相处的十六字方针。
最后,积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取得重大进步。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六要素之我见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六要素之我见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六要素之我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党民主政治理论的升华与发展。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在新时期如何开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笔者认为,应当关注和构建协商民主的政治、制度、路径、选题、知情和氛围六要素。
一、政治要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主协商的政治要素。
在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
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和原则,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政治保障。
其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这一政党制度既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又强调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地位。
因此,政治协商与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
再次,协商民主也促进了党的领导,促进了党的科学执政。
由于协商民主是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协商民主的成果亦就成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而为提升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科学途径。
二、制度要素制度要素是指通过建立和完善协商民主的相关制度,实现协商民主的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和长效化,使各级政协尤其是基层政协的协商民主成为各界发扬民主、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和增进共识的平台,成为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制度要素是人民政协开展协商民主的重要保障。
在制度建设中,程序制度最为重要,因为协商民主是一种程序性民主。
要优化协商民主,必须实现协商民主的程序化,即要确立与完善协商议题的提出和确定程序、安排协商活动的程序、通报情况和听取意见的程序、及时整理并报送协商成果的程序、认真研究处理并反馈处理情况的程序等,使协商民主的程序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三大着力点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三大着力点作者:姚薇来源:《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第06期[摘要]协商民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要抓好三大着力点。
一是强化一个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发展两个重点领域,即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和基层的协商民主。
三是抓好三个关键要素,完善协商制度,创新协商形式,培育协商文化。
[关键词]协商民主人民政协基层协商民主[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03(2015)06-0044-04当前,协商民主成为我国政治新常态的一大鲜明特征。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2015年2月9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对今后协商民主的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这一系列重大决策充分体现出中央对发展协商民主的高度重视。
笔者认为,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要抓好以下三大着力点。
一、强化一个领导核心与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相比,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特定涵义。
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这一定义明确了协商民主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
所以,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必须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协商民主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西方国家,虽然协商民主的理论发展更加成熟,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无限崇尚,协商目的更多的是对各自利益的追求。
如在议会上,各个党派之间的争论只论党派利益,不问是非,相互攻击成为一种政治常态,致使协商陷入无休止的分歧之中,最终无法在公共利益基础上形成共识。
所以,协商失败和无效是西方协商民主最为常态的特征,这也往往导致政府更迭频繁、施政能力软弱、重大决策迟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促协商民主发展需把握的原则
symposium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促协商民主发展需把握的原则
文/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基商民主发展中,一定要注意把握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 线、以反映人民群众利益诉求为重心、以形成完善的协商制度为目标这样三个原则,才能切实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贯彻到政协协商民主的始终。
实际上,实现中国梦本身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 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 之所废在逆民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贯彻落实到党和 国家事业发展的各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 主体地位,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利益协调和共享机制”。通 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协商民主发展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 致性,呈现高度正相关。
【关键词】人民;协商民主;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 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 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发展思想,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 的。1921年我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一个纲领就提出“由 劳动阶级重建国家”;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写进党章并作为党的根本宗旨。这一科学论述延续了 我们党一脉相承的政治主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赋予了 新的内涵,同时也为新时期政协协商民主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 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协商民主发展已成为共识。在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协商民主发展中,一定要注意把握以下 三个原则,这样才能切实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协 商民主的始终。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2014年06月13日16:06 来源:《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京)2014年1期作者:李金河内容摘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政治协商的发展经验,探索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要求所建构起来的一套民主制度体系。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制度安排、程序设计以及政治实践,促成社会上各种政治主体之间广泛协商和互动治理,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充分和便利地行使宪法所赋予的民主权利。
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协商;独特优势作者简介:李金河,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主任。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19(2014)01-0018-0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上的全新表述,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民主政治的长期战略任务。
所以,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历史沿革植根于中国土壤,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协商民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自主成果和制度形式。
大体而言,协商民主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三三制”、协商建国到协商治国,其发展形成了试验、发展、制度环环相扣而又渐次递进的逻辑链条。
(一)协商民主的局部试验:联合革命与“三三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异常艰巨和困难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说同中国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并付诸实践。
坚持依法协商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坚持依法协商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摘要】法治是协商民主的保障,依法推进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加强法治建设能促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常态化,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建设法治化协商民主体系。
坚持依法协商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依法协商,实现各方的利益平衡和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
此举也有助于增强国家治理的效率和效力,提高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和民意表达的广泛性。
在坚持依法协商的道路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将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壮大,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关键词】法治、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建设、依法、常态化、制度化、治国理政、重要作用、体系、坚持、推进1. 引言1.1 坚持依法协商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协商民主是实现人民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而依法协商,则是协商民主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坚持依法协商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不仅符合国家政治制度的规定,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通过依法协商,能够确保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促进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协调,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只有不断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依法协商,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政治保障。
2. 正文2.1 法治是协商民主的保障法治是协商民主的保障,是指在协商民主实践中,依法治国是实现协商民主的重要保障。
法治是指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治理方式。
在实践中,要坚持依法协商,充分发挥法治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和保障。
法治能够规范和约束协商的过程和结果,保障协商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协商,才能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平等的保障和尊重。
法治能够为协商民主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程序规定,可以为协商提供明确的指引和规范。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加强协商民主不仅是实现多方面利益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党和政府依法治国的重要渠道。
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的现状及其需要加强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概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一种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通过各方代表和社会各界智力资源的广泛运用,对各种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地讨论和交流,协商解决的新型民主形式。
整个过程中,各方代表在和谐的氛围中,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行政,开展沟通、交流、妥协和议事活动,实现利益协调,达成共识,促进和谐稳定,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意见与建议的表达渠道。
二、当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状况无论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国家机制和制度来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都是富有潜力的。
但是,当前我国的协商民主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是协商机制不完善,虽然协商有丰富多样的形式,但是协商中出现了一些偏向权力和利益的倾向,对一些利益相对弱势的群体来说,协商并没有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
其次是协商议题不具体、议题范围过窄,基层协商少、民间协商不足,这都导致协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和所期望的目的。
再次,有的领导干部重事不重人、重形式不重效果,往往注重协商结果而不重视协商过程,引致了片面、粗糙的协商结果。
三、应加强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哪些途径,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呢?第一,建立健全协商制度。
完善和细化协商方式和程序,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
第二,拓展协商议题。
将协商议题定位到各个领域和方面,且信任可以形成广泛共识的议题。
第三,提升协商质量。
协商不应只强调意见的汇聚,更需要充分反映各方的利益关注点和经验背景。
此外,还要重视协商的过程,注重发现和推广好的协商做法。
第四,提升协商代表的素质。
协商代表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较高的涵养和较高的协商技巧。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五大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五大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选举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共产党的领导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效率的关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的五个方面的关系。
标签:协商民主;选举民主;国家治理;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近年来理论界探索的热点问题。
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五个方面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党的领导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对这五个方面的关系展开探讨,以求教于学术界同仁。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选举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存在明显区别。
第一,协商民主以对话为中心,表现形式是讨论、争辩与沟通,体现的是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做出重大决策前参与协商的权利;选举民主以投票为中心,表现形式是选票,体现的是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力。
第二,选举民主属于“政道”民主,涉及权力的来源,解决的是合法性问题;协商民主属于“治道”民主,关注权力的运行,解决的是合理性问题。
第三,选举民主的前提假设是协商主体的偏好不变,选举是偏好的集聚;与之相反,协商民主认为偏好是可以改变的,能够通过协商、讨论和争辩实现协商主体偏好的转变。
第四,选举民主“求同”,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选举的结果最终体现多数人的偏好和意志,少数人的权利被忽视;协商民主“求同存异”,强调协商主体平等自由的协商,协商结果既是多数人意志的体现,同时也使少数人的主张和意见得到表达和尊重。
第五,选举民主“求善”,认为多数即合理,承认多数原则的合法性;协商民主“求真”,要求集中协商主体的理性和智慧,最大限度地做出科学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186期2013年第4期Serial No.186No.4,201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和确立。
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协商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实践的理论升华和伟大创造,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推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也将作出积极贡献。
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
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我们把这种重要的人民民主形式发展好,也就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贡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说到底就是要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表达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的本质,正是出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本收稿日期:2012-12-08作者简介:张明(1974-),男,湖南常德人,政工史论教研室副主任,讲师,从事政治理论研究;黄晓波(1978-),男,湖南郴州人,政工史论教研室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尹亮(1980-),男,湖南邵东人,自动化工程师,从事社会理论研究。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张明1,黄晓波1,尹亮2(1.空军空降兵学院政治工作系,广西桂林541003;2.95246部队51分队,广西桂林541003)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和确立。
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
只有这样,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才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支撑。
关键词: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为本;基本国情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45-02245——质的要求,我们必须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曾经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以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以人为本”。
我们讲的“以人为本”不是西方“人本主义”的简单重复,而是有其全新的意义。
那就是突出社会发展中广大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社会发展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不断满足人的有效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把“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党的执政实践中,就是“执政为民”。
这里的“民”与“以人为本”中的“人”是相通的,其外延和内涵都是一致的。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求我们要坚持把关心群众生活放在首位。
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往往就是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是热点难点问题,也是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心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
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要“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积极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2]。
三、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
充分发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呢?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我们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也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基本国情。
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过程中,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现代协商民主的概念是西方学者首先提出来的,198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毕塞特首次提出“协商民主”概念,当代西方协商民主概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
首先,其社会背景在于学术界对西方式选举民主的不满。
西方每隔几年一次的选举,公民权利只能在投票活动中体现,公民大众基本上被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这种断点式的民主方式,已经导致了公民对于选举投票或政治参与的冷漠。
协商民主不是要解决什么人当选的问题,而是要体现公共问题决策过程中的民主问题。
协商民主论旨在建构一种作为政治决策过程的民主,鼓舞公民平等政治参与的权利意识。
协商民主理论认为,受决策影响的所有公民都有参与协商的权利,而决策都应以公共协商为基础。
其次,其文化背景,在于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的社会现实。
西方社会长期以来深刻的社会宗教、种族以及阶级冲突,不仅仅是利益的冲突,而且是原则与观念的冲突,这种冲突造成西方社会的政治文化困境以及政治共同体的分裂。
在这种冲突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在政治层面加强社会团体与公民间的合作与对话,消除分歧,推进政治共识。
协商民主理论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强调政治讨论的包容性,提出任何参与主体都没有超越对方的优先性。
协商所诉诸的不是政治权威,而是平等的参与以及对于公共利益的共同关注,通过协商来达成共识,形成决策的过程不是强制而是理性说服。
因此,协商民主理论强调程序正义的重要性。
但是西方的协商民主还刚刚处于理论研究和局部实践阶段,而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就是民主协商的重要形式。
我们可以吸收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抄照搬,更不能改弦更张,而是牢牢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循序渐进地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通力协作才能实现其目标。
但是,我们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一定会开创新的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支撑。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26.[责任编辑王晓燕]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