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普通班)(解析版)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二历史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采用机读卡的考生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机读卡上,不采用机读卡的考生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的空格内;非选择题的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
3.考试结束,只需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秦代调动地方军队须以虎符为信。
图1阳陵虎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虎颈至胯间写有:“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秦之郡名)”。
该铜制虎符所隐含的秦朝历史信息包括:①君主专制主义②小篆书法艺术③民族关系和谐④冶金铸造水平高超A.①②③ B.②③④图1 C.①②④ D.①③④2.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
”“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A.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C.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3.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由材料可见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书写材料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4.“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这一制度的创立时间应在A.公元前3世纪B.公元7世纪C.公元14世纪D.公元17世纪晚期5. 读图2,判断该图所处的时代,下列事件与这一时代最接近的是A. 丝织业兴起B. 规定商人入市籍C. 出现铁犁牛耕D. 推行均田制6.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普通班2 精品
高二重点班6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B. 民为贵,君为轻C.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2.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
”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A. 宗法血缘思想强烈B. 君权至上意识浓厚C. 家国一体观念普遍D. 家庭伦理道德至上3. 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C.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4. 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
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A. 以哲学探究为己任B.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C. 贯穿唯物、唯心之争D. 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5. 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
”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A. 直接民主B. 代议制民主C. 精英政治D. 贵族政治6. 《共产党宣言》指出:“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里迅速发展的革命因素是指()A. 农民阶级力量壮大B.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C.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D.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7. 1946年11月,中共中央致电各中央局、中央分局,指出:“蒋介石在其攻击能力快要枯竭之时,即使用突袭方法,占领延安,亦无损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大局,挽救不了蒋介石灭亡的前途。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广东南海霍韬的《霍氏家训》(田圃)说:“人家养生,农圃为重,末俗尚浮,不力田,不治圃,坐与衰期。
”力言“非力耕不得食”,“子侄不可不力农作”。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A. “以农为本”观念根深蒂固B. 排斥商品经济C. 霍氏家训严格D. 强调劳动获得财富【答案】A【解析】从“农圃为重,末俗尚浮,不力田,不治圃,坐与衰期” “非力耕不得食”“子侄不可不力农作”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体现的是重农抑商、以农为本的思想,表明“以农为本”观念的根深蒂固,故A正确;材料强调重农,没有涉及排斥商品经济,排除B;材料内容强调重视农业,无法体现霍氏家训严格,排除C;材料内容强调重视农业,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农圃为重,末俗尚浮,不力田,不治圃,坐与衰期” “非力耕不得食”“子侄不可不力农作”,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2. 在一次讨论课上,王阳和李涛两位同学对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的来源争论不休。
你认为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主要来源于A. 官营手工业B. 工场手工业C. 私营手工业D. 家庭手工业【答案】A3. 一五计划(1953-1957)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要“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有①重工业基础薄弱②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③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④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①②③正确;在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并没有体现遵循由轻工业到重工业的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故④错误;故选B。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老子》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反映了道家学派A. 同情人民的疾苦B. 倡导“无为而治”C. 提倡辩证法思想D. 主张“道法自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反应的是老子的治国思想,A.同情人民的疾苦,与材料含义不符;C.提倡辩证法思想、D.主张“道法自然”是其哲学思想,可以排除,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百家争鸣点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张:①哲学思想(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②政治思想: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③辩证法思想: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2.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 儒家“仁爱”思想B. 墨家“兼爱”思想C. 儒家“礼治”思想D. 墨家“非攻”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意思: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像对待自己身体一样。
体现是墨子的“兼爱”的主张,故选B。
C项儒家“礼治”思想和D项墨家“非攻”思想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是孔子主张的“仁爱”,它是有等级性,没有墨子的“兼爱”有广泛性、包容性,故排除。
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思想3.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说明孟子地位迅速崛起,这与宋代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合称四书并为此作注解有密切关系,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说,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书目,孟子的地位也迅速上升,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并未直接关系。
历史-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60分)1. 导致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力的发展B. 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C. 各国都推行变法D. 赋税制度的改革【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原有井田制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下才出现的,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不能称为“根本原因”;C选项是直接原因;D选项错误,这并没有决定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 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 新兴地主武装夺权,奴隶制崩溃D.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答案】A【解析】“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说明诸侯争霸战争促使诸侯国的数目减少,A正确;B、C和D不是实质问题,排除。
3. 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
其根本原因是( )A. 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 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C.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分析历史现象根本原因的能力。
重视发展生产和农民地位的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但非根本原因。
变法中推行的政策,有利于封建制度的确立。
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故A项正确,B项不全面;C项是措施;D项是影响。
所以答案选A。
4.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对社会发展共同的直接作用是( )A. 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B. 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C. 逐步确立起新兴的封建制度D.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须抓住题干中的“直接作用”,ACD项不是直接作用。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A.精耕细作 必要性
B.耕地面积逐步较少
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D.重农抑商的重要性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权至上
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 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机要”“枢要”。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呈现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
②提高了行政效率
③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20亩永业田,永业田可传给子孙
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道士、和尚给田三十亩,尼姑、女冠给田二十亩。此外,一般妇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
60岁以上老男
笃疾者、废疾者
40亩口分田(若为户主,每人授永业田20亩,口分田30亩)
寡、妻、妾
30亩口分田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均田制
A.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B.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④这种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并非越来越完善,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也并非越来越大,随着专制主义的不断加强,这种政治制度的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第③项错误。故答案选择排除该项的C项。
A.新生活方式对传统的冲击B.近代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普通班201805171958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普通班)24.1973年,根据周恩来指示,国家计委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内,从国外进口一批技术先进的成套设备,价值43亿美元。
在当时被称为“四三方案”。
这一方案A.属于“文化大革命”促进经济的体现B.说明领导人有了对外开放的初步设想C.是各级干部群众抵制“左”倾的结果D.说明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25.电视剧《大国医》是一部表现中医的正剧。
大国医被称为“医圣”,历史上被称为“医圣”的人编著的被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的是A.《本草纲目》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九章算术》26.《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27. 董仲舒曾说:“仁之美者在于天,仁也。
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而成之,事功无己,终而复始,凡举归之以奉人。
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
”这表明董仲舒A. 强调“天”是至善道德的化身B. 认为三纲五常完全来自天意C. 充分论证了封建皇权的永恒性D. 认为君民关系等同于天地关系28. 黄仁宇认为宋代理学“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认为宇宙之上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规(他们称为天理)相符。
”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于A.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宣扬儒家伦理B.从哲学角度开辟儒学发展新路径C.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观念D.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探索自然规律29.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
”朱熹意在A.适应皇权的需要B.倡导重德修身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D.维护纲常名教30. 1947年苏联向中共提供了价值1.51亿卢布的各种武器、设备和战略材料:1948年苏援增至3.35亿卢布,1949年进一步增至4.206亿卢布。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普通班期终考试历史试题一、第一部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0道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 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这表明A. 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民B. 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C. 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D. 沙皇要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
材料“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揭示了俄国1861年改革的严峻背景,阶级矛盾激化,农民斗争风起云涌。
为维护统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改革,以维护统治。
所以应选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2. 日本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A. 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B. 通过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D. 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答案】D【解析】略3. 俄日两国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 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C. 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D. 缺乏民主传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解答须从两国改革的时代背景分析,并抓住题干的限制词:从根本上,故应从经济上归纳。
从经济上看,两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只能通过统治者以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因此,排除BCD项,A项正确。
考点:俄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点评:本题通过俄农奴制与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方式相同的原因的分析来考综合比较分析能力。
比较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以从背景、方式、内容、目的、性质、结果与影响等方面分析归纳。
4. 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A. 袁世凯出卖维新派B. 维新派的软弱妥协C. 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D. 帝国主义的破坏【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高新部高二开学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60分)1.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
……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A.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B.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C.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反映的是法家的思想,是在主张强有力的君主的出现,A项主张社会变革,属于法家思想,故A项正确;“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属于道家,“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属于儒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则属于道家学派,排除BCD。
2.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B. 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C. 认为“礼”和刑罚是相对立的D. 认为“礼”是实现“仁”的重要前提【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说明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而且“礼”是实现“仁”的重要前提,故AD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名不正,则言不顺”说明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B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说明孔子认为“礼”和刑罚是相统一的,故C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3. 据大臣汲黯揭露,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
他重用酷吏和财利之臣,以致不久后有人评论“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
但汉王朝没有重蹈秦的覆辙,主要原因是A. 汉初法律制定趋向成熟B. 酷法罩上了儒家思想外衣C. “文景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D. 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重点班
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重点班历史试题(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亚里士多德说:“梭伦对双方都加以反对,而且尽管他无论同哪一方妥协都有可能成为僭主(指通过政变或其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独裁者),但他宁愿招致双方的仇视也要拯救祖国并订出最好的法律。
”这里的“双方”指( )A.奴隶和奴隶主 B.统治者和被统治者C.平民和贵族 D.改革派和保守派2.公元前6世纪初开始的梭伦改革为雅典开辟了一条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包括()①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②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③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④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到了楷模作用A.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3.《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
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
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A. 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B.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D. 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4.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
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
尽管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
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两者都顺应历史潮流B. 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C. 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的进步D.个人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5.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普
高二普通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满分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2.《礼记》中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实行这项政治制度的目的是A.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B.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C.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D.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继承上的矛盾3.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此司法原则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 B.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性 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4. 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 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6.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两位大哲是同时代人。
陕西省黄陵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普通班,含解析)
2017-2018 学年高二一般班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25 题, 50 分)1.范仲淹公元 1015 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于1043 年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既而推行新政。
以下对范仲淹宦途中职位的描绘,错误的是A.通判负责督查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C.枢密使的设置有益于增强君权D.参知政事履行地方督查权【答案】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增强君权的举措2.改革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曲不朽旋律。
以下对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选项是①改革就是要完全地革除旧的、传统的全部东西②改革所采纳的是一种自上而下、和平的方式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经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美社会制度并稳固自己的统治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答案】 B【分析】试题剖析:本题考察解读史料获守信息的能力。
改革就是对上层建筑或许生产关系进行改革,其实不是割除传统的全部东西,故①错误;改革能够采纳自上而下方式,比方俄国农奴制改革,故②正确;搞个属于和平的完美制度的方式,如王安石变法,故③正确;改革过程中常常充满阻力,任务艰巨复杂,故④正确,本题选择 B 项切合题意。
考点:历史上重要改革回眸·改革综述·改革特色3.商鞅变法取销“世卿世禄制”,有益于①发展封建经济②打击旧贵族的权益③刺激宗室成员成立军功的欲念④增强对基层的管理A. 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 C【分析】试题剖析:本题考察商鞅变法取销“世卿世禄制”有关知识,联合所学知识可知,取销“世卿世禄制”,打击旧贵族权益,刺激宗室成员成立军功的欲念,故②③正确,故C正确。
发展封建经济与取销“世卿世禄制”没有直接联系,故①错误;增强对基层的管理,属于连坐法的作用,故④错误,故①②组合错误,故 A 清除。
③④组合错误,故 B 清除。
陕西省黄陵县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重点班,含解析)
高二重点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关于一战爆发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有人认为是民族主义泛滥而造成,而主流的观点认为是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的结果。
1914年以前,这种“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最激烈的国家是A. 英国和美国B. 英国和法国C. 法国和德国D. 英国和德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之前英国和德国围绕着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最激烈的国家是英国和德国而非英国和美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最激烈的国家是英国和德国而非英国和法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最激烈的国家是英国和德国而非法国和德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 20世纪前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与其他国家相抗衡,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积极寻找同盟以壮大自己的力量。
下列属于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A. 德奥缔结同盟条约B. 英法签订协约C. 法俄缔结军事协定D. 英俄签订协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俄签订协约标志着三国协约的成立,也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德奥缔结同盟条约两大军事集团尚未最终形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英法签订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也尚未最终形成,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法俄缔结军事协定两大军事集团也尚未最终形成,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 一战中,德国军事当局认为“唯有用恐怖的方法,才能恫吓像法国人那样堕落的民族”。
企图用飞机、飞艇、毒气弹等残酷的手段迫使法国投降的战役是A. 马恩河战役B. 索姆河战役C. 凡尔登战役D. 日德兰海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期间德法之间战役,也是迫使法国投降的战役,因为使用飞机、飞艇、毒气弹等残酷的手段而被称为绞肉机,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马恩河战役不是使法国投降的战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索姆河战役也不是使法国投降的战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日德兰海战是英德海战而非德法战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黄陵中学本部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两幅图分别是明朝人绘制的孔子讲学图与拉斐尔于1509—1510年绘制的亚里士多德讲学图。
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孔子强调“礼”,亚里斯多德主张和谐B.孔子强调专制,亚里斯多德主张民主C. 孔子讲学强调灌输,亚里斯多德主张双向交流D. 明代注重等级礼仪,文艺复兴看重自由平等2.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D. “制天命而用之”3.有学者这样评价柏拉图:“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
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
这位学者主要想表达()A. 柏拉图的思想有正反两方面相等的影响B.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构成了西方哲学的核心内容C. 柏拉图著作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D. 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影响巨大4.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
”“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 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 学术思想不同D. 谈论的问题不同5.孔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却一直被各国统治者拒绝,其原因包括( )①春秋时期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③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符合统治者需要④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目的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6.亚里斯多德说:“一个人过度好胜就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普通班)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0分)1.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广东南海霍韬的《霍氏家训》(田圃)说:“人家养生,农圃为重,末俗尚浮,不力田,不治圃,坐与衰期。
”力言“非力耕不得食”,“子侄不可不力农作”。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A. 霍氏家训严格B. 极端排斥商品经济C. “以农为本”观念根深蒂固D. 强调劳动获得财富【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以看出《霍氏家训》极力劝导子侄从事农业生产,这说明“以农为本”观念根深蒂固,故C项正确。
AD两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排斥商品经济,故B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需要掌握小农经济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小农经济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2.在一次讨论课上,王阳和李涛两位同学对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的来源争论不休。
你认为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主要来源于()A. 官营手工业B. 工场手工业C. 私营手工业D. 家庭手工业【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发达,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所以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手工业,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主要来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考查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考查了官营手工业。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3.一五计划(1953-1957)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要“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有()①重工业基础薄弱②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③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④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①②③正确;在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是由当时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并没有体现遵循由轻工业到重工业的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故④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解答的关键信息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考查了一五计划,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
……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A. 电视B. 电影C. 报纸D. 广播【答案】B【解析】A.结合时间1909年,就可以推导出不是电视,故排除;B.结合时间1909年和“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可以看出这应该是电影,故正确;C.“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可以看出不是报纸,故排除;D.“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可以看出不是广播,故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侧重于考查的是电影的变迁。
本题考查对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韩非认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君主)独制四海之内”。
下列制度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郡县制【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韩非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思想主张,四个选项中只有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清楚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郡县制的作用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6.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这主要针对哪些人而言()A. 雅典的自由民B. 雅典平民C. 雅典的执政官D. 雅典贵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沉重的打击了贵族的利益,且只有贵族才可能财物积山,丰衣足食,故D正确;而AB多处于被压迫地位,排除;C是统治者,他不可能抨击自身,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打击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特别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在早期的雅典城邦,广大平民和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尖锐,梭伦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确立了财产等级制度,改革国家权力机构,鼓励发展工商业。
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为雅典城邦的繁荣开辟了道路。
7.下列各项中,体现孔子因材施教主张的一句是()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C.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D.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答案】C【解析】孔子因材施教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符合孔子因材施教主张,故C正确;A项强调严谨的治学态度,排除;B强调勤恳的教学态度,排除;D项强调个性特征与能力直接的关系,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因材施教”。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孔子的思想,孔子因材施教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8.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
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A. 与吐番和亲、设置羁縻府州B. 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C. 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D. 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中时间信息“清朝”。
“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发生在唐朝,“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发生在秦朝,设立宣政院是在元朝,排除A、B、C项。
清朝康熙帝时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正确答案为D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涉及到选修人物评说中唐太宗和康熙的民族关系政策及管理措施。
本题涉及的知识包括选修人物评说及必修一秦始皇时期的政策制度,重点是古代民族关系政策及管理举措,要求学生在记忆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
9.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之后,对内实行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有关克伦威尔统治时期的对内政策表述不正确的是()A. 厉行宗教专制,迫害清教徒B. 改善法律,扶持教育C. 积极发展工商业D. 建立有序的行政机构【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又称清教徒革命,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也是清教徒,所以克伦威尔不会迫害清教徒,A错误,符合题意;BCD 符合克伦威尔统治时期的对内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克伦威尔统治时期的对内政策表述不正确”本题考查了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将大革命的基本原则转化成了法律制度,以一部集大成的法典真正地结束了革命。
”下列法律条文属于这一“法典”的是()A. “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B. “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C. “联邦众议院由各邦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
”D. “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答案】D【解析】A项体现的是同态复仇,具有落后性,是早期罗马法;B项以明确条文限制国王权力,是英国《权利法案》;C项体现是美国国会的组成,是美国1787年宪法均不符合要求;题干材料所说的法典指的是拿破仑的《民法典》,《民法典》确定了人们在法律上的平等和在革命中形成的财产权,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D项符合这一原则。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的《民法典》。
拿破仑编篡的《民法典》在历史上影响深远:(1)《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
(2)确定了人们在法律上的平等和在革命中形成的财产权,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3)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成为世界法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本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拿破仑的《民法典》,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清楚“法典”指的是拿破仑的《民法典》。
11.“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A. 护国运动B. 武昌起义C. 五四运动D. 二次革命【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中的信息“又杀宋教仁”,可知此事件为“宋案”,而“宋案”发生后,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引发了“二次革命”,故D项正确。
护国运动、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与“宋案”无关,故排除ABC三项。
故选:D。
本题考查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考查“宋教仁案”的相关知识,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袁世凯专权: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表面上拥护共和,但暗地做好镇压革命势力的准备,以实现其独裁统治。
袁世凯的主要做法,先是派人暗杀了宋教仁。
袁世凯杀害宋教仁的目的是阻止国民党组阁,扑灭革命势力。
再次向五国银行团进行“善后大借款”,主要用于内战,镇压国民党人;接着又免去江西、安徽、广东三个省反对借款的都督职务,并派兵南下镇压。
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战事主要在江西和江苏的南京进行,历时一个多月,结果革命党人失败。
12.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主要客观原因是()A. 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B. 封建势力十分强大C.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 维新派脱离群众【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故B正确;A不是主要客观原因,排除;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维新派脱离群众是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CD。
故选:B。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抓住关键信息“主要客观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客观原因是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13.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限制特权的是()A.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B. “燔诗书而明法令”C.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D. “集小乡邑聚为县”【答案】A【解析】A项是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措施,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这就限制了过去的世卿世禄制,符合题意。
B项涉及思想领域的控制,与限制特权无关,排除。
C项涉及奖励耕织,与限制特权无关,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