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8.2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及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知识研读课件岳麓版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1)“男耕女织”家 庭生产结 构长期存 在 ,巩固 了农耕
自然经济 _______形态。 (2) 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
下。
海禁 ”、矿禁等,阻碍 (3)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如“________ 了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 重本抑末 ”政策的打击,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 (4)“___________ 力。
1.农业 天工开物 》涉及的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1)《__________ 双季稻 大面积扩种,水稻亩产量增加。 (2)________ 蕃薯 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3)______ 玉米 、________
(4)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私营 手工业迅速发展,占据主 2 .手工业:明清时期, ______ 导地位。
2.近代前夜的危机
(1)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 、殖民扩张、 相继完成向近代 工业 国家的转变。 ________ 农耕 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 (2)中国:处在________ (3)结论:中西国力兴衰易位大体定局。
[易混辨析]
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 易,如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
“洋商不如织机,织机不如做豆腐,做豆腐不如购田置地,衣
租食税。”某甲从之,偶有所得,日积月累,尽置田亩,于是 一家安乐,夫妇得以终年。
——张新锐《穿越时空的困惑——清代》
问题: 故事中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 些? 提示:官府的盘剥;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思想。
[拓展深化]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市场因素:官府、地主的沉重剥削,农民的贫困,购买 力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 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易混辨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考点25 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考点25 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4.“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 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 但是,在封建社会后期,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 萌芽的成长。 5.“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 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 6.闭关锁国政策尽管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 交流,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答案
①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由于海上贸易的兴盛,带动了我国 沿海一大批城市的兴起;港口“蕃客”云集,船舶数不胜数,
(2)新型城 货物堆积如山。
市的兴起 ②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兴起:除南北两京等传统大都会外,一 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江南地区尤盛。
图解识记 答案

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1)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考点25 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考纲要求:(1)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排查 基础知识
细讲 核心考点
精练 高考模拟
考点 训练
排查 基础知识
一 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1.商业的发展 (1)商周时期:商朝产生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实行“ 工商食官 ” 政策。 (2)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 (3)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4)宋元时期:宋代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 (5)明清时期: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商品化, 白银 广泛使用, 出现了著名的 徽商 、晋商等区域性商人群体。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商业的发展 商业发展历程 货币 已经产生。 (1)商朝时期,职业商人与最早的________ 工商食官 (2)周朝实行“ ________”政策。 私商 成为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有强大实力的商人;________ 商人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4) 隋唐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各地商人往来频 繁,丝绸之路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纸币 ,出现集镇,夜市兴 (5)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
二、城市的繁荣 商业贸易 发展水平的不同,古代城市 1 .原因:随着 ____________ 呈现不同面貌。 2.概况
(1)自周秦迄唐代城市的特点
市 作为交易场所。 ①有专门的官设的______ 政治中心 、军事重镇,商贸与市 ②城市的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
场规模不大。
坊市制 。 ③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________
[图解识记] 古代城市演变规律
三、重农抑商政策 不稳定性 和商人 _________ 流动性大 等特点,与 1 .原因:商业的 _________ 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 2.发展历程 商鞅 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战国时期,秦国的________ 汉高祖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 (2)汉代,________ 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 对恢复社会经济造成的阻碍。 中唐 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商人地位 (3)________
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一单元
第16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1课时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1
课 标 要 求
3
考 点 突 破
2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教学案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教学案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2讲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考纲要求及解读】本讲的高考试题素养立意的趋向明显,如第1题,从明朝饮食器具使用的变化上考查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第2题通过对地图的识读考查区域位置对商贸发展的影响;第3题通过政治中心转移角度考查政治活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7题从社会阶层变动角度考查经济发展的影响;第8题通过引用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判断当时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第9题运用土地买卖契约使用通货类别考查明朝货币的发展。

备考复习时要把唐宋时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重点、唐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导致了商品经济的长足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唐宋社会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表现为社会要素的流动及其重要组合、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不仅有习惯自然经济的一面,也有习惯商品货币经济的一面。

它在当代市场经济中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具有规范市场经济的作用;二是具有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启发借鉴作用;三是具有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启发借鉴作用。

呼应热点:当前“一带一路”战略的构想与实践,既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传承和弘扬,又为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并在完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中,在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使之焕发出新的青春和活力。

反思国家行为体在构建古代“丝绸之路”中的作用和意义,对建设新世纪促进文明沟通和经济发展“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考点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商朝以贝作为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商朝人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特别多。

战国时期,不仅各诸侯国各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

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七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3讲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件岳麓版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七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3讲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件岳麓版

▶知识图解 城市职能与“市”“坊”的演变
▶图证历史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市”的时空界限被打破, 商品交易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
▶思维启迪 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汴梁东华门街、酸枣门至 潘楼街和界身一带“最是铺席耍闹”,如潘楼街南,多是珍珠布帛香料 铺席,而界身巷则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潘楼酒店下,买卖衣物书画珍 玩,东去十字街有竹市,马行街北,多医官药铺,东西两巷,是大小货行、手 工业作坊。材料反映出北宋时期城市有何特点? 提示:北宋时期,城市发展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商店、货铺散布于城内各 地,大多自由聚集在交通要道。
——田昌五、漆侠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卷)
史料3 在两宋300年间……商业资本不仅勒索压榨小农、小工和 小商,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同封建国家争夺更多的商业利润。可是,在 宋代,商业资本不但继续发挥其移迁百物、畅通货币的作用,而且它更 直接进入生产领域。对产品的包买和预付定钱,显然是有利于生产的。 这种商品货币关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一 定能萌生出来。历史的发展毕竟是曲折的。一方面由于生产规模的狭 小,商业资本在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情况下,一部分货币转化为土地;
7.明清 (1)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2)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 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成为商品。 (3)白银在流通中的广泛使用,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 大商帮。
另一方面,封建国家垄断性专利制度,也是商业资本推进商品货币关系 发展的严重阻力,所以商业资本在宋代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它 的积极作用也就非常有限了。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教案(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教案(含解析)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之小船创作1.农业(1)明清时的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中涉及的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

(2)双季稻大面积扩种,水稻亩产量增加。

(3)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4)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已经取代了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3.商业(1)商品流通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出现了一些专门的工商业市镇。

4.综合国力(1)明清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

(2)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年增长率高于欧洲地区。

(3)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

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1.标志明中叶以后,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2.特点把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较高。

3.地位只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存在。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4.迟滞因素(1)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2)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也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限制了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削弱了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强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

(3)官府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等“重本抑末”政策的打压,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压制了工业化的变革。

1.清朝——海禁政策(1)背景①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东南沿海人民与西方人的私人海上贸易已很频繁。

②明清易代之后,东部沿海的抗清势力比较强大。

(2)影响:使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1)政治:1640年,英国开始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2)经济: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高考历史大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9讲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教案

高考历史大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9讲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教案

第19讲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1.发展概况(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3)春秋战国: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

(4)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5)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6)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发展步入新的高峰期。

(7)明清: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商品化;白银广泛使用;形成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2.城市(1)内部职能①自周秦迄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活动受官府严格控制,坊市分离。

②宋代: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等。

(2)区域分布①唐宋时期,海上贸易兴盛,出现了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港口城市。

②明清时期,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特别提示古代“市”的基本形态(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归纳总结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二、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表现①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出现。

②汉代:实行较为严格的抑商政策。

③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些松动。

④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空前活跃,但统治者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

(3)评价①积极: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小农经济,维护社会稳定。

②消极:明清时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是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材补缺汉武帝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1)盐铁官营: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决定将盐铁收归国家经营,从而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件ppt

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件ppt

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CATALOGUE
目录
引言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迟滞中国近代前夜的农耕经济结论
引言
01
大约始于公元前2000年,夏朝的建立,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为农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理环境
时代背景
研究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过程、特点和规律。
分析农耕经济发展迟滞的原因及影响。
研究目的
主要观点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在近代前夜发展迟滞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经济因素:主要是指生产关系落后、缺乏创新和竞争机制,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动力。
政治因素:主要是指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和对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导致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自然灾害还可能引发饥荒、流民等问题,对社会的稳定和农耕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
自然灾害的影响
1
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的矛盾
2
3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人多地少,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的矛盾一直存在。
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导致农业生产无法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
此外,人口增长还可能引发地价上涨、房屋短缺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农耕经济的压力。
01
封建王朝的繁荣
农耕经济的繁荣为封建王朝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基础,使得封建王朝得以稳定发展。
02
社会结构的变化
农耕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农民阶层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力量。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迟滞
03Βιβλιοθήκη 封建制度对农耕经济的制约体现在土地制度、税收制度以及阶级压迫等方面。

高考历史 8.2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及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另备试题 岳麓版

高考历史 8.2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及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另备试题 岳麓版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8.2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及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另备试题岳麓版1.唐德宗时实行的两税法,主要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这种规定在财政上有利于( )A.农民对封建政府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B.扩大纳税面,增加收人C.为开辟税源准备条件D.商品经济的发展2.宋仁宗景裙三年(1036年),皇帝下诏曰:“在京士庶不得衣黑褐地白花衣服并蓝、黄、紫地撮晕花样,妇女不得将白色、褐色毛段并淡褐色匹帛制造衣服……又屋宇非邸店、楼阁临街市之处,勿得为四铺作闹斗八;玳瑁酒食器,非宫禁勿得用。

”材料主要反映出( )A.沉重的岁币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B.封建夫权意识打压妇女个性生活的追求C.宋代严格限制都城开封商业活动的规模D.宋代过度消费之风僭越了封建等级制度【答案】 D【解析】从皇帝下诏禁止某些服饰、房屋、餐具在民间使用,正好映证了D项。

3.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明中期( )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C.白银成为一种主要的流通货币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4.历史学家武建国先生指出:“均田制的最后废弛,不复再现,并非完全是由于国家无田可授,其真谛,乃是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土地私有制的日益发展和深化。

”这一分析旨在说明( )A.“两税法”的实施是“均田制”实施的必然结果B.“均田制”的瓦解是“两税法”实施的必然结果C.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均田制”瓦解的主因D.庶族地主势力壮大是导致“两税法”实施的主因5.“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烷,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0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0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20讲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商朝王室设置“多贾”一职,为王室购买奇珍物品,管理王室商业,并允许多贾参与祭祀祖先的仪式;唐宋时期,设置市舶司,管理海上对外贸易。

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 ) A.重视对商业的管理B.工商皆本思想发展C.商人地位不断提高D.海外贸易空前发达解析:选A。

根据材料可知,商朝王室设置机构管理王室商业,唐宋时期,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均体现了中国古代政府对商业管理的重视,故选A项。

2.(2020·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

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

这主要体现了( ) A.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B.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C.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D.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解析:选D。

材料强调的是后世对汉武帝专卖制度的沿用,说明历代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故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后世对汉武帝专卖制度的沿用,“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铸铁器、煮盐”的手工业者,没有涉及富商大贾与小农,故C项错误。

3.(2020·亳州期末)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

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经济结构发生转型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长途贩运贸易繁荣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选A。

明清江浙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发展和经济作物区域化生产说明经济结构发生转型,故A项正确。

4.(2020·邯郸摸底考试)下面是公元997~1072年北宋两税(针对农民征收的税收,分夏秋两季征收)与政府的财政收入统计图(单位:万贯)。

对图中数据变化解析符合史实的是( )A.北宋时期农业遭到严重破坏B.商业税对国家财政的贡献上升C.民族战争胜利补充大量岁币D.政府“裁员节流”政策初显成效解析:选B。

高考历史 第八单元 第16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及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配套课件 岳麓版必修2

高考历史 第八单元 第16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及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配套课件 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十五页,共31页。
3.(2013 年江苏单科)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
好,侨寓半官场(guānchǎng),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
不归乡。”材料(cáiliào)反映了(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guānyuán)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第十二页,共31页。
五、海禁政策
1.海禁政策:
(1)原因:西方殖民势力东来;统治者担心东南沿海人民与
西方势力结合,威胁其统治。
(2)内容:对外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dàshì),失去了利用国际
第十三页,共31页。
2.近代前夜的危机:
__工__业_(1_()g_西ō_n国方gy家:è)(资gu产ój阶iā)级的革转命变、。殖民(zhímín)扩张、相继完成向近代 (2)中国:处在____农__耕__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 (3)结论:中西国力兴衰易位大体定局。
的成长
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
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十九页,共31页。
►史料(shǐliǎo):
材料(cáili商ào君)一说秦孝公以变法(biàn fǎ)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
末作而利本事。
——《韩非子·奸劫弑臣》 材料二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 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怠。……既禁之
量劳动力控制在有限的耕地上,阻碍了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 削弱了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
第十一页,共31页。
(4)限制经营、强制摊派(tānpài)、低价征购等“__________”政重策的本抑末
打压,导致商人和工场主转而投资土地,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

岳麓版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教案含解析

岳麓版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教案含解析

[学科指导意见]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知识点一近代前夜的发展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农业: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2)手工业:明中叶以来,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主导地位。

(3)商业:明中叶以来,商品流通扩大,加上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4)城市:工商业市镇兴起。

(5)综合国力:明清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

2.资本主义萌芽(1)产生: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2)地位: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出现,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3)阻碍错误!知识点二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表现(1)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出现。

(2)西汉时期:私营工商业遭到打击。

(3)明清时期: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

3.评价(1)积极:有利于保护发展小农经济维护社会稳定。

(2)消极:明清时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是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重要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古代社会……从争夺资源这个静态角度讲,农业和商业是对立的。

重农则商业受到抑制,抑商则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

……决定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的两大条件就是人口和土地。

——康晶晶、张增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再析——以西汉为例》知识点三近代前夜的危机中国西方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经济重农抑商家转变思想文化文化专制思想解放对外关系实行海禁政策对外殖民扩张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

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6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6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6讲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2课时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仿真模拟岳麓版必修21.(2015·新课标Ⅰ·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 C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解析] 材料反映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实质上是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其社会影响力提升的结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A项“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和B项“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不符合史实;D项“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说法错误,朝廷只是认可,不能说明一致。

2.(2016·洛阳)宋代以都城汴梁为代表的很多城市,流动人口远高于当地户籍人口,称为“浮客”。

宋仁宗时,“天下废田尚多,……(民)或弃田流徙为闲民”。

这一现象( D ) A.说明农村经济日趋萧条B.表明租佃制日趋衰落C.反映了人口流动的加剧D.反映了城市经济繁荣[解析] 材料体现不出农村经济的萧条,故A项错误;租佃制是封建社会基本土地制度之一,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人口流动个别现象,不是加剧,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宋代时尚有很多的土地没有被开垦,但是人们并不热心农业,而是到城市从事商业活动,成为“浮客”,这说明当时城市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3.(2014·江苏·4)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 B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解析] A项废止明初以来“海禁”说法明显错误。

(选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9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

(选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9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

第19讲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知识点一商业的发展1.商朝产生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2.春秋战国时期,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3.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往来密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4.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

5.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某某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知识点二城市的繁荣历代城市发展特征自周秦迄唐代①商业的发展: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市与民居隔开②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③城市布局:唐都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①商业的发展: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形成街市,还出现了夜市、晓市和草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②城市职能: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新型城市崛起①唐宋时期,海上贸易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②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明朝对外交流明朝初期的皇帝并没有急于赶走在中国居住的大量外国人,而是允许外国商人在受到严密监管的港口城市某某和某某从事贸易活动,在那里他们用珍珠、宝石、香料、棉织品以及玳瑁壳、兽皮之类的异国产品,交换中国的丝绸、瓷器和手工产品,明朝初期还展示了宋朝时期建立的强大的中国海军,允许中国的商人参与在日本和东南亚的海外贸易。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核心论点:明初实行开明的对外开放的政策,允许外国商人和中国商人在有限的X围内做生意。

知识点三重农抑商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

2.表现(1)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出现。

(2)西汉时期: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受到沉重打击。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如鼓励海外贸易和实行官商分利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6)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 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 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8)商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 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 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1.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1) 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私营 手工业迅速发展。 (3) 商业资本异常活跃,工商业市镇繁荣。 (4)明清国力强盛,耕地面积 扩大,人口 增长。 2.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1)以商品生产为目的,以自由雇佣劳动 为特征的资 本主义生产形式出现。 (2)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3)江西 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并出现手工工场。
2.主要特点 (1)起源较早,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相辅相成。 (2)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3)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 草市、夜市和晓市等形成和发展。 (4)古代商业的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 制之下,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城市逐渐增 多,城市的商业性和经济功能逐步加强。 (5)在明前期之前对外贸易兴盛,特别是以陆上丝 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 并促使沿途商业城市兴盛。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案例一】 (2008· 山东文综)右图为北宋末年东京 (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解析】 本题考查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辨析历 史问题的能力。宋代放宽对商业的限制,①正确。宋 代也出现了当时叫“瓦子”的娱乐场所,③正确。彩 瓷是元代才出现的瓷器,②错误。徽商会馆应是明清 时期的历史事物,④错误。 【答案】 D 【规律总结】 图文材料作为新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标 省区的常见题型。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利用教 材的相关知识来鉴别材料的真伪,同时也要注意图文 材料所包含的信息可能是教材中没有出现的新的知识, 就要求认真阅读材料,找到解答问题的关键信息。
知识研读
1 课程标准
2
3 4
知识梳理
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一、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1.商业的发展 工商食 (1)先秦时期:商代人善于经商,周朝实行“ ___ 官”政策,春秋战国时期 私商 成为商人主体。 (2)秦汉:随着交通的发展,商业活跃,但总体水平 不高。 (3)隋唐: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4)宋元:商业空前繁荣,集镇夜市兴盛,纸币 使用, 海外贸易发达。 (5)明清: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出现徽商 、晋商等商 帮。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 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 时还出现纸币——交子。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 缘组织和业缘组织。 (5)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 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答案】 甲(汉朝商人): (1)错误:“长安城中‘夜市’比较繁华”。理由: 汉朝时“夜市”还没有出现。 (2)错误:“市场管理松弛,交易不受任何控制”。 理由:汉朝对市场的管理非常严格,商业交易受到官 府的严格控制。 (3)错误:“我把我在城南居民区的住房改装成了 店面”。理由:在汉代时候,商品交易的市和居民区是 被严格分开的,不可能混杂在一起。乙(宋朝商人): (4)错误:“官府对商业的重视已经超过了农业”。 理由:中国古代自商鞅变法以来统治者实行的都是重 农抑商政策。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城市的发展 (1)宋代以前 ①商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 坊与市分开。 ②城市主要是 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及交通要地。 (2)宋代 ①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 界限,商业活动也不再受官府 的监控。 ②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③明清:兴起了大批工商业市镇。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3.重农抑商 (1)表现 ①秦国 商鞅变法奖励耕战,首先提出重农抑商。 ②汉代打击私营工商业,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③中唐至宋有所松动。 ④明清统治者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限制民 间外贸。 (2)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②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化了封建经济。
立体设计· 走进新课堂
高考总复习一轮用书
第八单元· 知识结构
第八单元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 市及近代前夜的发展 与迟滞 节
知识研读
1
课程标准
知识梳理 考点整合
2
3 4
知识研读· 课程标准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 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3.阻碍新经济成长的因素 重农抑商 ”的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1)“ (2)海禁、闭关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4.近代前夜的危机 (1)西方工业文明发展。 (2)中国与西方力量对比的逆转。
知识研读
1 课程标准 知识梳理
2
3 4
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考点一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及特点 1.发展变化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 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 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即时巩固一】 在某班的一堂历史课上,甲、乙两 位同学分别扮演了汉、宋时期的两位商人,并对自己 的经商经历作了简单的阐述。甲(汉朝商人):我是 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到长安后,我发现长安城中 “夜市”比较繁华,而且市场管理松弛,交易不受任 何控制,但居民平时买东西只能去东市和西市,甚为 不便。为了生意方便,我把我在城南居民区的住房改 装成了店面,专门卖西域特产。乙(宋朝商人):我 在汴河沿岸经营一家酒楼,生意红火,每天晚上打烊 很迟,因而影响了隔壁住户的休息。他们几次将我告 上衙门,但我都赢得了官司,因为官府对商业的重视 已经超过了农业,商人的地位也远远高于农民。找出 上述甲、乙两位同学的阐述中四处不符合史实的地方。 并说明你的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