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古诗文阅读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古诗词阅读专练<<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 ~2题。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水湘水之地(今湖南一带) ,诗人则北向京城长安。

B.前两句中,诗人用牵人衣襟的柳条、惹人愁绪的杨花,营造了离别的背景,加重了离愁。

C.诗中的“愁"是诗人自身的哀愁,包含着与好友分离的不舍,漫漫旅程的孤寂,以及漂泊天涯的忧虑。

D.结句以两个“向”字说出诗人与友人彼此分往南北而去,将越来越远,不言情而深情悠然。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写景,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风笛等一系列物象,烘托离别的氛围,反映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B.短短的四句中,诗人用了两个“江”字,两个“杨”字,两个“向”字,这种有意的重复,有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

C.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转到离亭别宴,侧而抒写离别情景。

D.末句看似直白的道别语,而用在结尾,则产生了一种情意悠长、涵泳不尽的效果,令读者感到余音裊裊。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3 ~4题。

从军行○1[唐]骆宾王平生一顾重○2,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3,唯当死报君。

[注释]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

②顾:受人举荐或知遇。

重:看重。

③“不求”句:典出班趣《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诗人经人举荐,得以从军,感到意气风发。

B.三、四两句写敌军雄壮的军容:戈矛林立,在阳光下反照生辉;剑光闪烁,与满天繁星相辉映。

C.五、六两句以拉满弓弦、马践胡尘写想象中征战沙场、踏平顽敌的战斗场面。

初一上语文古诗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语文古诗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语文古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A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王之涣B. 李白C. 苏轼D. 杜甫答案:C二、填空题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请补全下一句:____。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的下一句是:____。

答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答案:《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月光和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更是将这种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 请解释“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在异乡度过佳节时,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独在异乡为异客”描绘了诗人身处他乡的孤独感,“每逢佳节倍思亲”则强调了节日时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更加强烈。

四、默写题1. 请默写《静夜思》全诗。

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请默写《春晓》全诗。

答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文的意境与情感,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和默写能力。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初中文言文阅读】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

【初中文言文阅读】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

【初中文言文阅读】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1.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够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到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存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就常土墙凹凸处,花台大草丛杂处,躺其身,并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收到雷鸣似的鸣叫,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要,眼前果真就发生了千百只白鹤;走跌看著它们,连脖子也显得笨拙了。

我又领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擦它们,并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做,形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是鹤群在青云边上收到鸣叫一样,这并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斗法,(便冲上去)观测,兴味正浓郁,忽然有个很大很大的兽母母倒树而去,原来就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系列被它吞下。

我那时年纪不大,正看得出来神,不禁哇的一声尖叫出来。

等待至神智恢复正常,杀掉癞虾蟆,扣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往别的院子回去。

2.《论语》十则1.子曰:研习而时习之,不亦GBPJPY?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恼怒,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言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矣;独以其善者而从之,其疏于者而改为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言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道: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正直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备考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12篇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12篇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12篇1.《登鹳雀楼》——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静夜思》——李白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庐山瀑布》——李白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登飞来峰》——杜甫
* 赤壁怀古——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登高》——杜甫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思君恩》——白居易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8.《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人才?
* 笑痴缘野水,歌舞为谁开?
9.《登鹳雀楼》——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登黄鹤楼》——崔颢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2.《饮酒》——杜甫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参考资料
以上古诗内容参考了相关古代诗人的作品,在确认相关出处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初一必备古诗词和文言文

初一必备古诗词和文言文

初一必备古诗词和文言文初一是中学阶段的起始年级,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初一学生必备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 《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8.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0.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通过学习它们,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初一的学生们能够认真阅读和背诵这些经典作品,为自己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卷(九)——古诗文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卷(九)——古诗文阅读

鬼声呜呜渐近。前盗遑遽避出,相遇于庭,彼此以为真煞神, 皆悸而失魂,对仆于地。黎明,家人哭入,突见之,大骇;谛 ④视之,乃知为盗。以姜汤灌苏,即以鬼装缚送官,沿路聚观 ,莫不绝倒。
【注释】①回煞:迷信说法,人死后,死者的鬼魂会有一 天由煞神押着回家一趟。煞,凶神。②箧:藏物的小箱子,多 为竹篾编制。③珥:用珠玉做的耳饰,如耳环。④谛:仔细审 察。
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承受了先帝 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露台干什 么呢!
(2)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 哀悲之有!
如今没想到能侥幸享尽天年,被供奉在高庙里享受祭 祀,我如此不贤明,却能有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就很好, 还有什么可悲哀的呢!
(四)毛大福 太行毛大福,疡医①也。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 物,蹲道左。毛拾视,则布裹金数事②。方怪异间,狼前欢跃 ,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 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毛悟其意,拨 剔净尽,敷药如法,乃行。日既晚,狼遥送之。行三四里,又 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语,众狼悉 散去。毛乃归。
点此链接阅读参考译文(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多 ) (2)陶后鲜.有闻( 少 ) (3)贞.以立志( 坚定,有节操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种植,栽培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点此链接阅读参考译文(五)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天雨.墙坏 下雨 (3)逾.垣入 越过
(2)暮而果大亡.其财_丢_失__ (4)以姜汤灌苏._苏_醒__

部编版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词文言文原文

部编版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词文言文原文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和古诗词《世说新语》两则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诫子书三国·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狼清·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推荐阅读:《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推荐阅读:《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推荐阅读:《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原文解读~~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解读~~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朱熹父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镜。

古人以铜为境,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

哪得,怎么会。

如许:这样。

④蒙冲:战船。

一毛轻:轻如一根羽毛译文: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进步。

~~赏析~~(其一)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

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所谓&quot;源头活水&quot;,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

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活水与读书融合了。

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2021—2022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句子默写1.根据提示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下列诗句。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5)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送酒来。

(7)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诗歌鉴赏(一)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小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诗的颔联写出了大风直流,风平浪静,视野开阔的景象。

D.颈联的“生”“入”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自然理趣。

4.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阅读《观沧海》,完成小题。

5.下列对本诗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两句借景抒情,写诗人来到碣石山,登山观海。

初一(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

初一(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

初一(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初一(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共计7篇,分别如下:《伤仲永》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春日[宋]晁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逐。

这首诗通过描绘______、细雨翻萍、______的春日景象,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诗的三、四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诗歌三、四句表达的情感与下面哪一句相同?请说明理由。

诗句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请简要分析“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妙处。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6.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①,一夜征人②尽望乡。

【注】①芦管:一种笛类乐器,以芦叶为管。

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1)诗歌一二句描绘了沙、_______这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荒凉、_________的意境。

(2)请描绘“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所描写的画面,并说说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篇古诗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篇古诗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篇古诗文+译文(超全)001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00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00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该怎样寄回家乡,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00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00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词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词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词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词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词1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大景小景相映衬:“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触物生情,抒发感慨。

议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浣溪沙(北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本词上阕写景,下阕议论,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咏中秋之作。

水调歌头(北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上阙写月下饮酒,下阕写对月怀人,表达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前两句写景,“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句。

后两句转为议论,以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的可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带译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所有的古诗文

【带译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所有的古诗文

【带译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所有的古诗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初中语文所有古诗文言文

初中语文所有古诗文言文

初中语文所有古诗文言文初中语文所有古诗文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其中古代的诗文作品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初中语文课本中包含的古诗文言文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这些经典之作吧!一、《古诗》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文言文》1.《孔子论语》-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言必信,行必果。

虽有横中天之明,犹是微尘。

2.《史记》- 司马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滕王阁序》-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旷孤寂,万里草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去国怀家乡,班荆忝列侯。

性即不两,情亦何违!凌轹王命,自抚棹横江;受制蒲宗,何时辞斯谢!以上只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小部分古诗文作品。

每一首古诗文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之美,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审美能力,还能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你能对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言文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阅读并学习这些古诗文作品,将有助于提高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的世界,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吧!。

七年级语文下册【智乐·期末满分卷】专题二古诗文阅读(部编本)

七年级语文下册【智乐·期末满分卷】专题二古诗文阅读(部编本)

【智乐·期末满分卷】专题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爱莲说》,完成题目。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蕃:多B.不蔓不枝枝:长枝节C.亭亭净植植:种植D.陶后鲜有闻鲜:少2.下列各项中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B.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D.同予者何人陈胜者,阳城人也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二)阅读《卖油翁》,完成题目。

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 (2)以钱覆其口________2.翻译句子。

(1)吾射不亦精乎?(2)康肃笑而遣之。

3.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

(三)(山东济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

初一上册语文领跑练习册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领跑练习册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领跑练习册答案【第一单元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默写1. 请默写《静夜思》全文。

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请默写《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古诗文理解1. 《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思乡之情?答案:李白通过明月、地上霜、举头望月、低头思乡等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 《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登高望远,立志要超越常人,达到人生巅峰的豪情壮志。

【第二单元现代文阅读】一、阅读理解1.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回答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感受。

答案:作者对百草园的感受是自由、快乐和好奇,而对三味书屋的感受则是严肃、规矩和学习的压力。

2. 阅读《背影》,分析父亲背影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答案:父亲的背影蕴含了深沉的父爱、生活的艰辛以及对子女的期望和不舍。

【第三单元写作训练】一、写作练习1. 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答案:(此处答案省略,学生应根据个人家乡的特点进行创作)2.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

答案:(此处答案省略,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梦想进行阐述)【结束语】本练习册旨在帮助初一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通过古诗文的默写和理解,现代文的阅读分析,以及写作训练,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练习,不断进步。

(结束)。

初中语文七上专题复习七 古诗文比较阅读

初中语文七上专题复习七 古诗文比较阅读

(五) 【甲】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 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
“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一经焦躁,则心
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有删改)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非学无以广才
【乙】劝学诗
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愠: (2)四十而不惑. 惑: (3)思而不学则贻. 贻: (4)思义患.不明 患:
生气,恼怒 疑惑,迷惑 疑惑 害怕,担心
10.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2)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读书怕读的不多,思考道理怕不明白。 11.【甲】文第三则讲了“ 学思 ”辩证结合,学习才能有所得;【乙】诗中 从“思义患不明”一句,可见只讲读书学习是片面的学习,要“ 思 ”。
(选自蒲松龄《牧竖》)
1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屠大窘.
窘: 处境困迫,为难
(2)眈.眈.相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名画家。⑤剡(shàn):今浙江省嵊(shèng)县。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夜大雪,眠觉.(
)
2.四望皎.然.(

3.因起彷.徨.(
)
4.经宿.方至(

二、翻译
1.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
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下有一猫(
) 2.何以明.之(
) 3.日渐.中狭长(

二、翻译
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 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5)《木兰诗》中用比喻对木兰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谨慎和机敏进行赞美的句子是
(6)《木兰诗》中用排比句渲染木兰准备出征时的操办急切的诗句是:
(7)《木兰诗》中写军情紧急,将士奔赴前线,行军疾速的句子是:

(8)《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功劳大、天子赏赐多的句子是:
有:
。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
子:

(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观刈麦》中也反映
这一心理的一句是:

(4)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和白居易《观刈麦》中的“
”揭示农民赋税的繁
重。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答]

6、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崔颢在《黄 鹤楼》中融情于景 ,表达物是人非感 慨的诗句是:
。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
是:

(2)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3)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
[答]
(4)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赞美了“梅”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

3、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9)描写木兰出征后思念亲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10)“乐府双”璧是


4、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中描写想象中的驰骋疆场、英勇杀敌战斗场景的词句是:

直接表达抗金报国、收复中原、建功立业壮志的词句是:

(2) 辛 弃 疾 《 破 阵 子 》 一 词 , 从 视 觉 和 听 觉 两 方 面 , 概 括 而 生 动 地 再 现 紧 张 激 烈 的 战 斗 场 面 的 句 子
是:

(5)“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什么?
[答]

(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答]
二、文言文阅读:
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
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 六 月 是 我 省 大 部 分 地 区 收 割 小 麦 的 季 节 , 这 不 由 得 使 我 们 想 起 白 居 易 在 《 观 刈 麦 》 中 描 写 割 麦 者 辛 苦 劳 作 的 诗
句:

(2) 白 居 易 的 《 观 刈 麦 》 中 表 现 作 者 对 农 家 的 同 情 和 关 心 、 同 时 也 表 达 作 者 深 深 自 责 的 句 子
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注释:①踪迹:跟踪寻找,动词。②连房刳取:把蜂巢整个割下来。刳(kuà ),剖开刮取。③悉可俯拾:全可以捡起来。悉,全。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蜂窟.于土或木石(
) 2.则夜持烈炬临.之(

3.蜂空群赴焰,尽殪.( ) 4.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 )
二、翻译
1.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
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yó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命酌酒:
命令(下人)斟酒来喝。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④戴安道:名逵,字安
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 成语是
出自《木兰诗》,比喻事物错综笔杂、难于辨别的,诗中原句是:
(2)《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3)《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是:


(3)词中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末酬的抑郁、愤慨的诗句是:
(4)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

(5)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6)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_____的结果。
江淮之蜂蟹
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螫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①得其
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③。惟知趋炎
雕。俱往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沁园春·雪》中由写景转入评古论今的过渡的句子:

(2)词中点明主旨赞美无产阶级英雄的句子是:

(3)《沁园春·雪》中概括写雪景的句子是:

(4)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

(5)下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具体有哪些历史人物?
[答]

2、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初一语文古诗文阅读
一、诗词鉴赏: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