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4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流程:一、(初识苏轼)1、竞猜导入新课,根据选项猜出人物A、他擅长书法和绘画,诗、词、赋、散文成就极高。
B、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仕途坎坷,几起几落。
C、他是豪放词的开拓者,扩大词的题材,冲破了“诗庄词眉”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D、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2、补充介绍作者二.诵读知词韵,感知豪放之风1初读,读准字音。
生读,订正字音。
齐读初步感知。
A、“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题目。
2再读,体会风格。
(初步感知豪放之风格)3读,读出韵律。
4读,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障碍的词句圈出来。
三、品读悟词味,品析豪放之风(一)请判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狂(二)核心问题:那么,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首词究竟狂在哪里?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装备(齐全)。
②“千骑卷平冈”随从众多(阵容庞大):。
分析“卷”字的妙处③:“为报倾城随太守”。
倾城观猎(场面热烈)④“亲射虎,看孙郎”。
举止狂(用典)⑤“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抱负狂注意:卷、两个典故的作用。
边分析边强朗读,体会情感,请同学起来个别读,齐读,读出情感。
四、品读识词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体会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哀。
五.悟词识人,感悟豪放之风出示写作背景,感悟他的乐观豁达、心系百姓。
六、小结:老夫聊发少年狂,少年当逞少年强。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17
12词四首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会背诵,在诵读中品味词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积累文学常识,理解词意,品味词的语言风格,感知每首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在了解词的大意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设疑、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鉴赏关键词句,结合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情感及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感知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词的语言风格,领略词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华诗词文化源远流长,所谓唐诗宋词,词在宋代发展到了巅峰,成就了一批词人,师生交流,发言讨论,引入课文分析。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的重要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
其散文方面的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方面的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的成就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绘画方面的成就则是开创了湖州画派。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传世。
2.背景资料《江城子·密州出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
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三、朗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读,诵读。
四、疏通文意1. 联系书下注释,师生交流,明确词意。
2.读词。
五、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江城子·密州出猎》上片写什么?下片写什么?答案示例:上片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下片抒写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2.找出《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说说出猎队伍有何特点。
答案示例:“千骑卷平冈”。
威武雄壮,场面浩大。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太守是怎样的形象?有何特点?答案示例:“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词四首》导学案
12 《词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学习重难点: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学习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范仲淹:(朝代)家、家,他有“”的旷达胸襟和“”的政治抱负。
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他还在塞外征战。
2、《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我们在初二学过他的一文一词,分别是,。
3、给加点字注音千嶂.里()燕.然未勒()羌.管()擎.苍()貂.()裘.()鬓.微霜()千骑.()酒酣.()何妨.()谴.冯唐()二、理解、赏析(一)《渔家傲》1、词中“”字直接点明了季节,“”四字间接点明了季节,紧扣题目。
2、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
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⑴;⑵;⑶;(4)写出了边塞的景色。
3、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句,你容易想起王维《使至塞上》的,诗句;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你想起了《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 , 句。
所以,从环境描写和内容上看,整首词意境开阔,苍凉悲壮。
4、上阕描绘边塞苍凉又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下阕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
6、请找出使用典故的句子,并说说典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二)《江城子》1、上阕叙事,记叙了的壮观场面。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3、下阕抒情,抒发的爱国之情。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学案新人教版【基础存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列为“唐宋古文八大家”。
B.词是全盛于宋朝的一种文学样式,每首词都必须有词牌名和题目。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C.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他倡导的“先忧后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D.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千嶂.里(直立似屏障的山峰)B.射天狼..(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C.四面歌残终破楚..(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D.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的路程)3.理解性默写填空。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两句,词人将忠君、爱国与功名紧密结合在一起,表达报效国家的赤子情怀。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两句,既有故土之思,又有功业未建的焦虑。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两句写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4)秋瑾《满江红》中“,”最能表现词人推翻满清解放天下的凌云壮志。
【课内精读】阅读《词四首》,完成4~7题。
4.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简析《江城子·密州出猎》上片词中“狂”字的作用。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7.简要赏析秋瑾《满江红》中“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拓展迁移】渔翁①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②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③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3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本词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词意,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赏析能力,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2、赏析词文,理解词的内容,准确把握文章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1、文中典故的含义。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理解词人的胸襟抱负。
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学,无比璀璨。
说起中国文学,不得不说古代文学;说起古代文学,不得不说唐诗宋词元曲;说起宋词,不得不说苏轼;说起苏轼,必说豪放词;说起豪放词,定说《江城子密州出猎》。
因为他是公认的中国第一首豪放词。
二、作者及背景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背景: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由于政见不合,苏轼连续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
见无效果,苏轼乃自请外任。
先在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1074年),又从杭州来到密州任知州。
他虽在地方任官,却一直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在中央任职,以便大用于世。
熙宁八年(1075年)冬,密州久旱,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密州知州苏轼到常山祭祀祈雨。
回来的路上,与同官梅户曹在铁沟会猎,随后写了这首出猎词,抒发自己的志向。
三、课文朗读1、学生看幻灯片,自由读课文。
要求:注意生字词,注意停顿,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约两分钟)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用笔标注老师重读和拉长音的字,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研讨课教案_6
导学案科目年级九年级课题《渔家傲秋思》主备人初授时间教研组长审阅包组领导审阅授课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 于读中去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
2. 于读中去悟作者的思乡情怀和爱国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表达出来的思乡和爱国的矛盾情感。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2.于读中去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于读中去悟作者的思乡情怀和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出来的思乡和爱国的矛盾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示]“猜一猜”小游戏导入。
二.文本解读(一)记——识记作者及文体常识。
1.作者简介[提示]观看视频,完成“选词填空”,了解作者。
2.“词”介绍。
[提示]学生分享课前整理的关于“词”的文体知识。
(二)读——正音断句,疏通文意。
1.听读正音。
2.自读划分节奏。
3.范读疏通文意。
[提示]学生分享课前对文本的翻译。
(三)析——逐句译析,理解词作内容。
[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地点。
“秋”点明了季节时令。
“异”统领全词。
[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
相传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情,将士又何以忍受?[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张。
边声:各种带有边塞特色的声音。
呼呼北风,悠悠羌笛,萧萧马鸣...[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千嶂”写山势,层峦叠嶂,犹如巨大的屏风。
“长烟落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写出塞外独特的壮阔风光。
“孤城闭”则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出一幅充满萧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透露出敌强我弱。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悬殊对比,一杯浊酒难销浓重乡愁。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研讨课教案_27
《渔家傲·秋思》教案教学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并熟读成诵。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学情分析:经过七八年级诗词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
我们学了《武陵春》、《望江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
一、导入诗词:听庞岩《渔家傲秋思》歌曲导入:听庞岩的《渔家傲秋思》,我们从中听出了什么样的感情基调?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岳阳楼也因些篇名扬天下,也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思,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就通过《渔家傲·秋思》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
二、检测预习:1、学生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有《范文正公集》传世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2、读准字音,找出易读错写错的字;3、弄清文意;三、自主学习,朗读领会诗歌,赏景品情:1、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现在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雁去长烟落日边声千嶂城闭我看见了一幅图(有简洁的语言概括)(落日归雁,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古城落日归雁孤城戍边图)2、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明确:异寒异声异势3、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明确:荒凉萧瑟肃杀4、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悲凉寂寞孤独思乡5、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我从中感受到(浊酒一杯思乡思亲)(燕然未勒使命责任爱国忧国)(悠悠羌曲无奈凄凉别愁)(人不寐焦虑苦闷悲愤担忧)(白发夫泪悲怆苍凉壮志难酬痛心)四、赏析诗句,拓展诗词:小小诗词包蕴意象万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哈姆雷特”,同一诗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请根据刚才的理解来赏析你喜欢的诗句,希望能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1)赏析本首词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赏析时要首先注意: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例如:"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五、教师小结:.这几十字的诗词中,既描写了景,又融入了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塞外之景,感受到了人的侠骨柔情!六、如此凄清而又悲壮的意境怎能不让人动容!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大声的来配乐试背一遍.七、课堂延伸、拓展练习景再美,情再真,我们现在也难以跨上骏马驰骋到边塞,就让我们的笔生出万般情怀,抒写出范仲淹的情怀1、用白话文改写,拓写上片或下片内容2、学生习作展示:八、学生书写板书。
部编九年级下册12词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12词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与词相关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2.朗读品味,理解词作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培养想象力,感受词的画面美。
4.体会词作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朗读品味,理解词作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学习难点】培养想象力,感受词的画面美。
第一课时《渔家傲·秋思》【导学过程】一、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人不寐.(mèi)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
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千嶂:层峦叠嶂。
2.作者简介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苏州吴县人。
范仲淹的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此处,我们学过他的《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喻户晓。
3.写作背景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
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
延州为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
此词即作于任延州知州时。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试用自己的话归纳词的大意。
【交流点拨】上阕描写边界要塞之地的景色:边塞秋天的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
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城门紧紧关闭着。
下阕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
夜色已浓,羌笛悠悠,银霜满地,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流下思乡之泪。
(二)深层探究2.《渔家傲·秋思》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渔家傲·秋思》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色。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21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继续了解苏轼,体会其豪放词的特色。
3.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2.品味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心灵有约,悟读苏轼《题西林壁》中“”显示他超人的睿智。
《记承天寺夜游》中“”道出他难言的微妙。
《浣溪沙》中“”有他老当益壮的豪迈。
《水调歌头》中“”说出千古离人的心声。
二、巩固了解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三、读题解题1.“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题目。
2.“密州出猎”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出猎和出猎的地点:密州。
3.出城打猎,不同于一般的消遣式的打猎四、一读,感知节律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发(fā)、骑(jì)、为(wèi)2.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豪迈奔放,高亢激昂昂扬的语调,奔放的气势3.个别试读——齐读(注意读出高亢激昂,豪迈奔放)五、二读,感知词意1.同学们自己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字、词、句作记号,然后在班上提出,共同探讨解决。
2.请两位学生分别说上下阙的意思。
3.理解了词意,请你说一说,上下片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上片绘图下片抒情4.场面很壮观,语言有气势,再次一起读这首词,读出气势来。
六、三读,感知形象再读诗歌,你从词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一份怎样的情感?请判断哪个字是这首词的文眼,(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1.“少年狂”的“狂”字表现了什么?2.那么“狂”又表现在哪里?他怎么狂呢?例句: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狂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英姿补充资料:苏轼,北宋文学家。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渔家傲·秋思》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能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渔家傲·秋思》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词的基本概念。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以抒发情感为主,形式上比诗更加自由灵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渔家傲·秋思》这首词。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边塞风光,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的意境美和词牌的特点。对于词牌的韵律、结构等特点,我会通过示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2词四首 渔家傲 秋思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词四首》之《渔家傲·秋思》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4年春季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渔家傲·秋思》,使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默写能力。通过反复朗读和默写,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渔家傲·秋思》的词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
(1)分析《渔家傲·秋思》的意境美。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诗中的意象,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需要教师通过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教案新人教版
要求学生阅读《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中与《渔家傲·秋思》同期的诗词作品,了解古代词人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
要求学生阅读《中国文学家传记》中有关古代词人的传记,了解他们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思想。
要求学生阅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了解词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如何鉴赏古代诗词。
课堂上,教师可结合《渔家傲·秋思》的教学,引入其他同期的诗词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渔家傲·秋思》的艺术特色。
2. 拓展要求:
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两首古代诗词进行深入阅读,尝试分析其意境、情感和创作背景。
鼓励学生尝试写一首以“秋”为主题的诗词,运用所学的词牌知识和创作技巧。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国文学家传记》了解至少两位古代词人的生平,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与《渔家傲·秋思》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并在课堂上进行简要介绍。
- 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渔家傲·秋思》的创作背景、词牌特点等基础知识点。
-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诗词中的意境、情感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案例研究法:分析古代词人的生活背景,让学生深入了解词人的生活状态。
- 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关于《渔家傲·秋思》的赏析文章。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2. 诗词的情感抒发:诗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需要学生准确把握。
解决办法:
1. 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秋天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2. 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词人的生活背景,同时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词情感。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拓展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学案新人教版
12 词四首学习目标1.学会诵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情感。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感受诗歌意境,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体悟作品内涵,体会作者情感,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4.引导学生感受中国诗歌文化的巨大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品质。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积累1.塞下:之地,这里指。
2.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3.边声: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4.千嶂:。
5.天狼:星名,这里喻指。
6.了却:。
7.可怜。
8.蛾眉:。
二、文学常识填空9.《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的作者是(朝代)的,字,号,与和并称“三苏”。
他的词属于词派。
10.范仲淹,字,(朝代)著名的、,今传有《》。
11.辛弃疾,字,号,山东济南人。
(朝代)著名爱国词人。
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理解性默写12.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
13.《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1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来表达征人归心切,思乡迫,破敌功未成,把酒难释怀之意的句子是:,。
15.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1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而顺利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17.《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的句子是:?!四、理解诗词内涵18.《渔家傲·秋思》中,人为何不寐?其中蕴含着哪些情感?19.《江城子·密州出猎》上片中太守的形象怎样,他的特点是什么?20.请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人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12《词四首》学生版 导学案
《词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渔家傲·秋思一.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
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二.背景资料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三.细读感悟1.反复诵读。
2.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 赏析下列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羌管悠悠霜满地(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江城子·密州出猎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细读感悟1.反复诵读。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
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3.赏析下列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四首》【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渔家傲·秋思一.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
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二.背景资料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三.细读感悟1.反复诵读。
2.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3. 赏析下列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开头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
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
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
“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
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是写人。
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
“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
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
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
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
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关上了。
“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环绕,“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么孤独无靠。
它是坚固的、结实的、严阵以待的。
而城的坚固与否,更重要的还在于把守它的驻军。
因此,在词的下阕,作者就把边防军人推向画面中心,集中笔墨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
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
这不但是合情的,而且是合理的。
所谓合情,就是这些军人到了晚间,思家、思乡之情就愈加浓烈。
这符合生活的真实,令人信服。
所谓合理,就是正因为他们热爱家乡,所以他们才更热爱祖国,他们也就不会像雁那样“无留意”地飞走,而是坚守在岗位上。
不只坚守,他们并不满足于坚守,他们还盼望着打仗,出击打胜仗。
因为只有这样,国土才能完整,边塞才能巩固,边防军人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家乡。
因此,“燕然未勒归无计”七个字就有着深刻的含义了。
(4)羌管悠悠霜满地承上启下,深一层强调边防军人想家思乡的情绪,并由此写出全体将士忧国的情状和感慨。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
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
4.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江城子·密州出猎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细读感悟1.反复诵读。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
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3.赏析下列词句。
(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个“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上阕写出狩猎的壮阔场面,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勃发的英雄气概。
上阕:写出狩猎的壮阔场面,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勃发的英雄气概。
(3)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
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
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
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
想到国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
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天狼”,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写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
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
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
三.细读感悟1.反复诵读。
2.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3.赏析下列词句。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
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
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
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
“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
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
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
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
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
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用得好。
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
虽没有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
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这是一场反击战。
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
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当为“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