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管理
精神科住院患者十大护理安全目标及指引
精神科住院患者十大护理安全目标及指引护理安全是医院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病人安全和护士执业安全。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受症状的支配,导致某些行为不能自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护理工作中的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临床护理风险,根据卫生部提出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结合本院专科特点,特制定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十大护理安全目标及指引》。
目标一:及时识别患者的情绪,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暴力,自杀,自伤、外走)1.了解病人既往的暴力,自杀自伤,外走等行为史,新入院病人、严重自伤、自杀、外走、冲动毁物、保护性约束及木僵病人作重点交接班。
2.交接班要清点病人数,病人出入病区要清点人数并做好交接。
3.新入院、请假返院的患者应进行仔细的安全检查,严禁将刀、剪、绳、皮带、打火机、药品、镜子、玻璃制品、搪瓷碗等危险物品带入病房。
4.病人外出检查、活动等必须有工作人员陪同;病区内理发、刮胡须、修剪指甲应在工作人员的视线内进行,禁止将危险工具交给病人单独使用。
5.进出治疗室、配膳室、盥洗室、储藏室等处时要注意关门上锁,严格管理各类危险物品(如利器、易燃品、绳索及约束带等)。
钥匙、刀剪、消毒与剧毒品、注射器、体温计、氧气筒、氧气袋、约束带均应有固定数目,放在固定地点,并详细交接班;一旦发现数目不符,应立即追查。
6.“三防”病人应安排在护士视线范围内活动;夜间加强巡视,仔细观察病人的呼吸和睡眠情况,辨别病人是否真入睡;对蒙着被子的病人应将被子轻轻拉开观察。
7.严格执行每周安全大检查,并做好记录。
检查范围包括衣服口袋、床铺、褥垫、床头柜和病人活动场所等。
8.对探视者做好解释宣传工作,不得把危险物品、限制物品等直接交给病人。
9.定时巡视各活动场所,尤其是偏僻角落,禁止病人在门边逗留。
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工作人员先试过水温后方可让病人洗,防止水温过高引起烫伤;放置好防滑设备,防止跌倒、溺水、打架等意外发生。
精神科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精神科患者和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目标1. 预防患者自伤、自杀、外走等意外事件的发生;2. 确保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满意度;3. 减少医疗纠纷,维护医院形象。
三、安全管理措施1. 病房设施安全:(1)病房布局合理,避免死角,设施简单,无棱角、尖硬物体;(2)电源插座设置在病人触摸不到的地方,避免触电事故;(3)病房门锁、窗栏、家具等损坏及时维修,清理维修后的废弃物与工具;(4)禁止放置方凳、单人椅、扫帚、拖把、玻璃器皿等易被用作武器的物品;(5)病人使用的日用品宜采用轻便、不易破碎的塑料或不锈钢制品。
2. 病人安全管理:(1)了解病人既往的暴力、自杀自伤、外走等行为史,对新入院病人、严重自伤、自杀、外走、冲动毁物、保护性约束及木僵病人作重点交接班;(2)交接班时清点病人数,病人出入病区要清点人数并做好交接;(3)新入院、请假返院的患者应进行仔细的安全检查,严禁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4)病人外出检查、活动等必须有工作人员陪同;(5)病区内理发、刮胡须、修剪指甲应在工作人员的视线内进行,禁止将危险工具交给病人单独使用;(6)进出治疗室、配膳室、盥洗室、储藏室等处时要注意关门上锁,严格管理各类危险物品。
3. 工作人员安全管理:(1)病区大门和办公室、治疗室、抢救室、备餐室、库房、浴室等各室门均应随手关门;(2)工作人员进入单人病室及以上各室时应防止与病人同时锁在一室内,离开以上各室或病室前,应巡视证实确无病人在内时方可锁门;(3)医技科室或后勤部门人员进入病区工作时,病区工作人员有权进行安全指导,在他们进出时,应督促检查大门及各室门是否关好。
4. 危险物品管理:(1)各类危险物品严格管理,执行交接班;(2)钥匙、刀剪、消毒与剧毒品、注射器、体温计、氧气筒、氧气袋、约束带等应有固定数目,放在固定地点,并详细交接班;(3)一旦发现数目不符,应立即追查。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近年来,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精神科护理领域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这给患者的健康和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从护理安全隐患的来源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精神科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护理安全隐患的来源1.人员因素精神科护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可能会面临患者的攻击、暴力行为等突发情况,从而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产生。
此外,一些不慎的操作或护理技术不熟练也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
2.环境因素精神科护理病房的环境特殊,患者多为病态人群,他们的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
因此,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来源。
例如,病房内的器械、药物等物品如果没有妥善管理,就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
二、防范措施1.加强安全意识培训精神科护理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安全意识培训,了解并掌握如何应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暴力行为,学习如何使用自卫器具等。
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行为,防止事态扩大。
2.建立完善的制度与规范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精神科护理安全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规范操作流程。
制定相应的规范,如药物管理规范、器械使用规范等,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3.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科护理需要多人协作完成,因此,加强团队合作,提高沟通的效率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团结一致,相互支持,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确保护理的安全性。
4.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精神科病房的管理,确保病房内的器械设备正常运转,药物管理有序。
此外,还需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如合理的空调温度、良好的照明等,以减少患者因环境原因引发的不适情绪。
5.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检查,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范隐患。
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6.强化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精神科安全管理制度(5篇)
精神科安全管理制度在遵循普通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精神障碍病人的临床特点,特制定精神病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如下:1、病人入院时应严格检查是否随身携带危险品,贵重物品及药品。
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各班交班时要查病人数,对自杀、伤人、自伤、外走及危重病人的病情要认真交接。
3、病人外出治疗、检查、活动时,应有专人接送,返回病区时应清点人数,严防将危险品带入病区,禁止在病区内吸烟。
4、护理人员应坚守岗位,认真执行巡回护理制度,每____分钟巡回一次,勿使病人蒙头睡觉,以防意外,一级病房病人应做到____小时监护,重点严防病人随时有人陪伴.5、病人洗澡时应由护士照顾,防止烫伤、跌伤或溺水,对老年和重点病人应加强护理。
6、静脉给药的病人,保护病人应有专人看护,做到心中有数。
7、病区内危险物品,如:钥匙、剪刀、指甲剪、消毒剂、注射器、体温计、保护带等应有固定数量,放在安全固定的地点,认真交接班,如有遗失,要立即寻找并报告护士长。
8、严格钥匙管理,保管好钥匙,进出护士站、医生办公室、治疗室、抢救室、值班室、病房应随手锁门。
9、病区各种设备,如:电器设备、消防拴、门窗玻璃、锁、床等物品定期检查,如有损坏及时修理,保证安全。
10、每周定期检查病床单位及病人身边有无危险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1、治疗后查清用物,不得将器械、药品等危险品遗留在病房内。
12、家属探视在探视室进行,探视过程中应有护理人员进行巡视,防止家属给病人带入危险物品和不清洁食物。
13、严格执行给药制度,发药后检查病人口腔,看服到胃,注意观察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4、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心理问题,并给予恰当的处理,以免发生意外。
精神科安全管理制度(2)是医疗机构中针对精神科病人的安全性管理进行的一套规章制度。
制定和实施精神科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精神科病人的身心健康,确保医疗安全,防止患者发生意外事件和伤害。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精神科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患者的特殊性质,精神科护理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行为和情绪变化。
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患者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和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患者的情况,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其次,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患者的生活环境和设施的安全性。
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住宿环境,确保床铺、家具、电器等设施的安全性。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告知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设施和器材,避免因不当使用而造成伤害。
第三,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避免对患者进行侵犯性的操作和检查。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将患者的个人信息泄露给外界。
最后,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保证自身的安全。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避免因疏忽而对自己造成伤害。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遵守相关的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避免因违规操作而对患者和自己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保证患者的生活环境和设施的安全性、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以及保证自身的安全等。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精神科护理管理
精神科护理管理
精神科护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管理:护士长排班时应注意人员的搭配,确保有足够的护理人员来满足病人的需求。
要求护
士坚守岗位,加强责任感,多巡视病房,深入了解病人的需求和情况。
2.安全管理:对于精神科病人,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病人的活动区域、病房内、家属携带物品都应
进行安全检查。
对于有躁动不安、精神紊乱等行为的病人,应特别关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保护性约束。
对于有外跑或严重冲动、伤人行为的病人,可以建议家属转封闭病房治疗。
3.物品管理:对于剪刀、绷带、缝针等危险物品,需要采用有效的数量进行分配,制定合理的交接
班次,并进行安全管理。
同时,对于处方类药物也需要采取特殊管理,每周检查一次。
4.病情观察与分析: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表现,准确分析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躯体的
表现,尽可能防止各种跌倒意外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病人的康复。
5.健康教育:加强患者的行为管理,做好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自我护理
能力。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理管理需要从人员管理、安全管理、物品管理、病情观察与分析以及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保障病人的安全与健康。
精神科安全护理及应急预案
一、概述精神科护理工作涉及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护理工作复杂、难度大。
为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二、护理工作原则1. 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者安全。
2.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3. 提高护理技能,加强心理护理。
4. 做好患者家属沟通,共同维护患者安全。
5.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护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护理安全管理措施1. 环境安全管理:保持病房整洁、安静、舒适,防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
2. 人员安全管理: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对精神症状明显、易发生意外的患者,实行专人护理。
3. 药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4. 饮食安全管理:合理安排患者饮食,预防消化道意外。
5. 电器安全管理:定期检查病房电器设备,确保使用安全。
6. 传染病防控: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控措施,预防院内感染。
四、应急预案1. 意外事件应急预案(1)跌倒、坠床:立即呼叫医生,进行现场处理;通知家属;做好记录。
(2)自伤、伤人:立即隔离患者,防止伤害他人;通知医生;做好记录。
(3)药物中毒: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做好记录。
2. 火灾应急预案(1)发现火情,立即报警;组织患者撤离火灾现场。
(2)通知医生、护士、保安、消防等人员参与救援。
(3)做好火灾原因调查,总结经验教训。
3. 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1)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隔离;通知相关部门。
(2)做好疫情报告、防控工作。
(3)加强病房消毒,预防院内感染。
五、总结精神科安全护理及应急预案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护理人员应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护理技能,做好应急预案的演练,确保患者安全。
同时,加强与家属沟通,共同维护患者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精神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内容
精神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内容
精神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内容:
1.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提供安全环境:为病人提供安全、宁静的环境,防止自残或伤害行为发生。
3.监测精神状态: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情绪波动、思维内容等,及时发现异常,并与医生沟通。
4.药物管理:按照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注意药物剂量和时间的准确性,防止药物过量或漏服。
5.定期评估:对病人进行周期性的评估,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6.饮食管理:提供合适的饮食,根据病人的需求和饮食偏好进行个性化的饮食安排。
7.心理支持:与病人进行积极的交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病人克服精神压力。
8.日常护理:包括病人的个人卫生、营养饮食、床位整理等。
9.协助治疗:配合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如安排心
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10.预防并发症:注意病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的风险。
11.家属教育和支持:向家属提供病情解释、护理建议等信息,给予他们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
请注意,精神科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需要专业的护理团队进行,以上内容仅为一般常规,具体护理措施还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制定。
精神科住院患者十大护理安全目标及指引
精神科住院患者十大护理安全目标及指引护理安全是医院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病人安全和护士执业安全。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受症状的支配,导致某些行为不能自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护理工作中的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临床护理风险,根据卫生部提出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结合本院专科特点,特制定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十大护理安全目标及指引》.目标一:及时识别患者的情绪,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暴力,自杀,自伤、外走)1.了解病人既往的暴力,自杀自伤,外走等行为史,新入院病人、严重自伤、自杀、外走、冲动毁物、保护性约束及木僵病人作重点交接班.2.交接班要清点病人数,病人出入病区要清点人数并做好交接。
3。
新入院、请假返院的患者应进行仔细的安全检查,严禁将刀、剪、绳、皮带、打火机、药品、镜子、玻璃制品、搪瓷碗等危险物品带入病房。
4。
病人外出检查、活动等必须有工作人员陪同;病区内理发、刮胡须、修剪指甲应在工作人员的视线内进行,禁止将危险工具交给病人单独使用。
5.进出治疗室、配膳室、盥洗室、储藏室等处时要注意关门上锁,严格管理各类危险物品(如利器、易燃品、绳索及约束带等)。
钥匙、刀剪、消毒与剧毒品、注射器、体温计、氧气筒、氧气袋、约束带均应有固定数目,放在固定地点,并详细交接班;一旦发现数目不符,应立即追查。
6。
“三防”病人应安排在护士视线范围内活动;夜间加强巡视,仔细观察病人的呼吸和睡眠情况,辨别病人是否真入睡;对蒙着被子的病人应将被子轻轻拉开观察。
7.严格执行每周安全大检查,并做好记录。
检查范围包括衣服口袋、床铺、褥垫、床头柜和病人活动场所等.8.对探视者做好解释宣传工作,不得把危险物品、限制物品等直接交给病人.9。
定时巡视各活动场所,尤其是偏僻角落,禁止病人在门边逗留。
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工作人员先试过水温后方可让病人洗,防止水温过高引起烫伤;放置好防滑设备,防止跌倒、溺水、打架等意外发生。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树立安全意识护理人员应提高安全意识,出入病区、治疗室、办公室、餐厅时,随手关门落锁,钥匙随身携带,一旦遗失立即报告护士长组织查找,严防落入患者手中。
2.评估有危险行为的患者管理措施对评估有自杀、自伤、伤人、出走等危险行为的患者及保护性约束患者设立警示标识,重点监护,做到床旁交接班。
3.外出、洗澡、巡视、安全检查、急救、给药、操作时的安全措施
(1)患者外出检查、活动时,认真清点人数,合理安排护理人力。
(2)患者洗澡时,应有专人负责,严防烫伤、摔伤或其他意外。
(3)按照分级护理要求定时巡视,白天重点关注留在病室的二级患者,夜间对蒙头睡觉、上卫生间等患者及时查看,严防意外。
(4)每周进行安全检查一次,内容包括收集危险物品、核心制度执行情况、护理人员责任心及安全意识、重症患者的护理、环境安全等。
(5)病区的急救药品、器械、设备等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6)认真落实给药制度,服药时双人核对,看服到口,不咽不走,严防患者扔药、藏药。
(7)进行一切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简述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
简述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
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
1、安全策略:采取安全策略,包括室内布局设计,建立安全的环境来保证病人安全,避免病人有自残、跳楼等危害行为发生。
2、限制权限:限制病人使用某些易引发危险的物品的权限,并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适当调整限制的范围和程度,如佩戴安全带,抑制病人自由活动等,以便预防危害行为的发生。
3、观察护理:对病人进行定期观察,及时发现病人不适或者危险状态,防止危害行为的发生。
4、沟通护理:通过与病人的友好沟通,帮助病人了解他们的情况,保护他们的权利,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降低病人的情绪,减少危害行为的发生。
5、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自信,减少病人对危害行为的发生。
6、药物护理:根据病人的情况,按时使用药物,有效控制病人的行为,减少危害行为的发生。
7、家庭护理:加强与病人家庭成员的沟通,了解病人家庭情况,帮助家庭成员理解病人的情况,加强家庭的支持,有助于预防危害行为的发生。
精神科病房管理制度(三篇)
精神科病房管理制度精神科病房是为了管理和治疗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而设立的特殊医疗环境。
精神科病房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患者在病房内得到安全、有效和综合的治疗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精神科病房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病人的收治和入院流程1. 门诊转院流程:患者通过门诊就诊,并经过医生评估后,如果需要住院治疗,由医生向主治医师提出转院申请。
主治医师评估后,决定是否收治患者,并安排患者入院。
2. 急诊转院流程:患者因急性症状需要紧急治疗时,由急诊医生评估患者的情况,并向主治医师提出转院申请。
主治医师进行进一步评估,并决定是否收治患者,并安排患者入院。
3. 关键会诊流程:在病人入院后,由主治医师组织关键会诊,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护士长等。
会诊旨在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4. 入院程序:患者入院时,需要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患者还需要进行健康检查和护理评估,以确定治疗方案。
二、精神科病房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1. 主治医师和治疗团队:每个病房都应该有一名主治医师负责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工作,同时需要配备一支由心理医生、护士、职业治疗师、社工等多专业人员组成的治疗团队。
2. 护理人员:病房应配备专职的护士和护理助理人员,负责患者日常的护理工作、病情观察和治疗计划的执行。
护理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熟悉精神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护理需求。
3. 心理专业人员:病房应配备心理医生,负责患者的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和心理支持工作。
心理专业人员需要具备心理学或心理咨询相关专业背景,并接受相关培训。
4. 职业治疗师:病房应配备职业治疗师,负责患者的职业功能评估和康复训练。
职业治疗师需要具备相应的职业治疗师资质,并接受相关培训。
三、病房的管理制度1. 安全管理:病房应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门禁控制、巡视巡查、随访管理等。
病房的门禁应采用电子锁或人工控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病区。
精神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精神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和规范精神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患者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得到高质量、安全的护理服务。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医务人员,并要求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流程。
2. 护理质量管理2.1 护理评估- 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家庭背景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 护理评估应按照标准化的流程和工具进行,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2.2 护理计划- 基于护理评估结果,医务人员应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治疗目标、护理措施和评估方法等内容。
- 护理计划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商定,并经过合理的调整和更新。
2.3 护理执行- 医务人员应按照护理计划的要求,有序、科学地执行护理工作,确保护理操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 在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和反应,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反馈。
2.4 护理评估与改进- 医务人员应定期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
- 根据护理评估结果,医务人员应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
3. 护理安全管理3.1 安全培训与教育- 所有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医务人员应经过相关安全培训和教育,了解精神科患者的特殊需求和安全风险。
- 安全培训和教育应定期进行,并记录相关内容和参与人员。
3.2 安全风险评估- 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医务人员应定期对护理环境和工作流程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
- 基于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医务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控制风险。
3.3 事故报告与控制- 医务人员应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和控制机制,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记录。
-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4 安全宣传与监督-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精神科护理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意识。
- 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确保其有效实施。
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
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精神科安全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安全体系,旨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和周到的保护,防止不良事件的出现,减少伤害和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精神科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以确保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安全。
本文将针对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安全环境的建立在精神科病房中,安全环境的建立是最基本的保障。
护士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例如,要确保患者在房间内的家具和物品不会对他们造成伤害,避免患者离开病房或进入禁区,以及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物品的进入。
2. 日常观察和记录精神科病区的患者通常有睡眠障碍、思维紊乱、自杀倾向等各种症状,因此护士必须进行全天候的日常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情况。
特别是在睡眠时间、饭前饭后、病情恶化等关键时期,护士需要加强观察并及时采取措施。
3. 疾病护理和医疗干预精神科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医疗干预和疾病护理,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和其他特殊护理方法。
护士应该熟练掌握医疗技能和护理方法,遵守医嘱并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4. 生命支持和抢救措施在极端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生命危急或心跳骤停等急诊情况,此时护士需要迅速启动生命支持和抢救措施,并与医生紧密合作。
例如,通过CPR(心肺复苏)进行心肺复苏,使用除颤器进行电击复苏,并及时输液、氧气治疗和填写抢救记录。
5. 管理并发症和治疗并发症在悉心护理精神科患者的过程中,护士必须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包括身体并发症和心理并发症。
例如,处理引起营养不良、肢体僵硬、褥疮、静脉曲张等身体并发症,以及处理焦虑、抑郁、幻觉、幻觉等心理并发症。
6. 高风险患者的管理在精神科病房中,有些患者可能会表现出自伤或伤害他人的行为,这些患者就成为了高风险患者。
为了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护士需要严格控制这些患者的行动,例如使用隔离、约束、镇静剂等方法,确保他们在病房内和病房外的安全。
总的来说,精神科安全护理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和耐心的工作,需要护士们保持清醒和高度警觉,时刻准备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简述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
简述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精神科患者由于其特殊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需要特别的护理措施来确保其安全。
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护理:精神科患者的行为表现和情绪状态变化往往比较明显,护士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行为和情绪状态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
观察护理应该包括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行为表现、情绪变化、睡眠情况、饮食情况、排泄情况等方面的观察。
2. 安全防范:精神科患者的行为表现往往比较不可预测,护士需要采取一些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比如,对于具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该采取严密的监控措施,保证患者不会有自杀的机会;对于具有攻击倾向的患者,应该采取必要的约束措施,确保患者不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3. 药物治疗:精神科患者的疾病往往需要药物治疗,护士需要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严密的监管和护理。
护士应该清楚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用量、途径、频次等信息,并对患者的药物反应进行及时观察和记录。
护士还需要对患者的药物进行妥善的保存和管理,避免患者误用或滥用药物。
4. 心理支持:精神科患者往往需要得到护士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护士应该倾听患者的心声,尊重患者的感受,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5. 环境治疗:精神科患者的治疗环境对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护士需要对患者的治疗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比如,对于具有严重焦虑和恐惧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让患者感到放松和舒适;对于具有妄想和幻觉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简洁明了的治疗环境,避免患者感到混乱和害怕。
在进行精神科安全护理时,护士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护士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疏漏和错误。
2. 护士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和执行精神科安全护理计划。
3. 护士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精神科病房的安全护理管理
安 全 管理 是 精 神 病 房 护 理 中 最 重 要 的 环 节 。病 人 因受 幻
觉 。 妄想 等 症 状 支 配 . 可 出 现 冲 动 、 人 、 常 伤 自杀 、 自伤 行 为 , 有 可 能危 及 病 人 生 命 。 因 病 人 否认 有 病 . 绝 治 疗 , 可 出现 拒 也
患 者 深 吸气 2次 , 3次 吸 气 后 屏 气 2 3秒 , 嗽 的 声 音 以 第 ~ 咳 胸 部 振 动 而发 生 。每 日给 予 4 ~6次 为 宜 。
3 22 翻身 扣 背 : 士 每 2小 时 为 病 人 翻 身 扣 背 一 次 , 背 .. 护 扣
能 使气 管 振 动 。 分 泌 物 向大 气 管 移 动 , 进 痰 排 出 。护 理 人 使 促 员 手呈 杯 状 , 由下 至 上 . 沿边 缘 至 中央 扣 击 病 人 肺 部 . 气 管 , 使
本组 病 例 共 9 2例 . 中 脑 梗 塞 7 其 2例 . 4 男 5例 . 2 女 7例 。 脑出血 2 O例 , l 男 6例 , 4例 。平 均 年 龄 6 . 女 1 4岁 , 经 头 颅 均
C T或 核 磁 共 振 检 查 确 诊 。急 性 期 合 并 肺 部 感 染 2 1例 , 占
2 2 反 复 吸痰 及 侵 入 性 操 作 . 视 了操 作 及 无 菌 观 念 。 . 忽 23 长期 昏迷 , 床致 咳嗽 , 咽 反 射 功 能 障 碍 . 内 容 物 反 . 卧 吞 胃 流 、 吸 、 管 插 管 等 侵 人 性 操 作 使 呼 吸 道 粘 膜 屏 障 受 到 破 误 气
精神住院日常管理制度
精神住院日常管理制度一、患者管理1. 接诊管理:每位患者入院后,应进行全面的接诊工作,包括体格检查、精神状态评估、病史记录等。
医生要及时制定出院治疗计划,并进行详细的书面记录。
2. 住院管理: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症状变化,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对于危险行为和暴力行为,要及时进行控制和处理,确保患者和他人的安全。
3. 出院管理:患者出院前,医生必须进行详细的出院评估,确保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社会适应能力,出院后应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
二、医疗管理1. 诊疗管理:医院要建立完善的诊疗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科学合理,及时有效。
医生要按照规定操作程序进行诊疗工作,不得擅自更改治疗方案。
2. 药品管理:医院要建立健全的药品管理制度,规范用药流程,确保药品的质量、数量和使用安全。
医生要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合理开具处方,护士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管理。
3. 护理管理:医院要建立规范的护理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得到妥善安排。
护士要做好护理记录,及时上报护理问题和危险事件。
三、安全管理1. 消防管理:医院要建立完善的消防管理制度,确保医院消防设施和器材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医院要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
2. 安全管理:医院要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和要求。
医院要做好安防设施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自救能力和保护意识。
四、质量管理1. 基础建设:医院要做好基础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工作,确保医疗环境卫生和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
2. 质控管理:医院要建立质控管理体系,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以上就是精神病院日常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规范管理和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精神病院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各个精神病院能够认真贯彻执行管理制度,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为精神患者的康复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护医疗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精神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精神科所有医护人员及护理人员。
三、安全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做到防患于未然。
2. 依法管理,规范操作。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3.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
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
四、安全管理内容1. 患者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患者分级护理制度,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确定护理级别及相应的护理要求。
(2)加强患者病情观察,及时发现患者自伤、自杀、冲动伤人、毁物、外走等危险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外出时,必须有专人陪同,确保患者安全。
(4)严格执行探视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病区。
2. 医护人员安全管理(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严格执行请假制度,确保医护人员在岗在位。
(3)规范操作,防止职业暴露。
3. 物资设备安全管理(1)加强物资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完好、安全运行。
(2)定期检查维修,消除安全隐患。
(3)对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实行严格管理,防止事故发生。
4. 药品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2)加强药品管理,防止患者药物滥用、误服、藏药等行为。
(3)定期检查药品库存,确保药品充足、安全。
五、安全检查与考核1.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改。
2. 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将安全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对违反制度者进行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护理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上级部门规定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上级部门规定为准。
精神科Ⅰ级病人护理安全制度
精神科Ⅰ级病人护理安全制度
一、病人入Ⅰ级病室,当班者要进行安全检查,严防危险品带入。
二、每日对Ⅰ级病室环境及床单位做安全检查,每周安全大检查一次。
三、保护病人时要严格执行约束保护制度。
四、Ⅰ级病人必须在工作人员视野内活动,消极病人不宜单独安置在房间内。
五、Ⅰ级工作人员要保持高度警惕性,密切观察病人的言行举止。
老年病人起床时要主动搀扶,病人上厕所时要提高警惕,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六、非Ⅰ级工作人员不得在Ⅰ级内闲谈,以免分散工作人员的注意力,同时要保持病区安静。
七、Ⅰ级工作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因故离开Ⅰ级病室,要与搭班者交班,并及时返回Ⅰ级病室,不得在外久留。
八、Ⅰ级病人会客时必须在工作人员视野内,家属带来的物品要经工作人员检查后才能转交病人,防危险品带入。
九、病人进餐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进餐情况,确保病人的进食量,防止窒息的发生。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管理
作者:杜鹃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2期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2-0059-02
【摘要】精神科病人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在住院病人管理上更加的困难。
只有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合理的药物治疗、心里治疗及心理护理才是保证病人安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精神科病人;安全管理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病人及家属对住院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精神科开放病房入住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但由于病房环境的特殊原因,病人外出不归或不按时返院、不规则服药情况也较多;受精神症状的影响,病人容易发生自伤、伤人、毁物、吞食异物、冲动、消极、自杀等意外;同时,每位病人都有家属陪伴,家属携带物品复杂,也为病人发生不安全行为创造了条件,属于高风险科室。
这些不安全隐患影响了护理质量。
因此,对于精神科开放病房病人的安全护理管理尤为重要。
以下几点值得提倡:
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病情特点及开放病房特殊的病房环境,特制定“精神病人意外防范措施”、“意外事故处理流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精神病人入院风险评估”、“精神病人安全护理评价”等措施,规范安全护理的每个环节,并成立安全护理管理小组,定期组织、检查、监督、评价安全措施效果,及时改进不足。
为了您的家人有个安全和舒适的环境,请您遵守以下的注意事项。
我们病区特制定了以下的探视制度:
按照医院要求,探视人员应在医院传达室领取探视卡,每人每次一卡。
探视时间
周一~周五 15:00~19:00
周末及节假日09:00~19:00
下列物品请勿带入病区内
玻璃制品;绳索类;利器;塑料袋;药品
同时以下食物也不适合给患者吃
咖啡,茶叶;糖果;瓜子;香烟
请您也不要将手机借给其她病友
2 营造分享式护理管理文化氛围及分享式护理管理方案
这是一种让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安全护理管理的决策。
通过信息互通有无,护士“床旁工作时间”明显增多,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提高了整体护理效果,同时家属通过参与安全护理管理,对患者疾病及健康有了基本认识,出院后也能更好地照顾病人,保证了病人出院后的安全,也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真正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3 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预见性护理
这一点又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创造安全的病房环境:病房设置宽敞明亮,色彩柔和,无障碍物,门窗柜安全牢固;病房内电器均采用悬挂式或嵌入式并有保护性插头;卫生间地面铺设防滑胶,病人床头枕旁、床旁桌上禁止放危险物品;
3.2 护士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加强护士法律意识和安全知识教育。
定期组织护士分析不安全隐患,共同找出避免和控制不安全的办法。
护士长排班时注意人员的搭配,并要求护士坚守岗位,加强责任感,多巡视病房,深入床旁,了解不同病人的期望和观点,并设法给予满足,对病人实施个体护理。
这种个体护理的实施给予病人尊重,同时降低了护理风险。
同时,注意重点病人的安全,并指导护士对重点病人的安全风险进行预见性判断。
加强管理,完善安全措施。
病人的活动区域、病房内、家属携带物品均应进行安全检查,要求家属24小时陪护。
患者躁动不安、精神紊乱更应引起重视。
对病人要有爱心、耐心,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保护性约束。
有外跑或严重冲动、伤人的病人可建议家属转封闭病房治疗。
帮助家属克服对封闭病房存在的种种顾虑。
病人外出检查、治疗购物等一定要有家属陪同并经医生允许后在病历上签字,由医生、护士向家属交代院外注意事项及留下联系方式,以便随时取得联系.
3.3 加强患者的行为管理,做好健康教育:每周一次针对病人的健康教育讲座,指导病人如何正确面对压力、紧张、恐惧、和无助感。
教会病人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保持乐观情绪、及正确处理不良生活事件的技巧,增强病人的自制力;对病人存在的不遵医行为如(不按时返院、不规则服药等)给予说服教育或一定的弹性管理,对说服无效或不遵从者建议转入封闭病
房,以保证治疗的正常进行及病人的安全;加强文娱活动的开展和图书室、健身房、电子阅览室的开放和活动指导,分散病人的注意力,限制其不安全行为。
3.4 深化与家属的访谈,架起和家属信息交流的实体链接:护士长带领责任护士与家属进行沟通,进一步收集病人的资料,可从家属口中获取病人可能出现的不安全信息,更精确地评估病人的危险因素,为实施个性化安全护理提供依据;对家属中出现的不正确的与病人沟通的行为给予及时指导,对家属中存在的对病人实施的家庭护理误区给予及时指导;定期组织家属关于治疗用药知识、安全知识讲座,通过和家属在情感上、知识上的长期互动,得到家属配合和信赖,保障了家属对病人的安全监控。
3.5 注重病人感受,倡导人文关怀:护士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克服自卑心理;对病人的精神症状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不随意在其同事、亲属、同学、领导等面前泄露病人疾病隐私;关心病人感受,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尽可能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或满足病人的正当需求;采取激励法来调动病人的正性情绪,并在病友中建立情感互助小组;对有一定特长的病人,可组织其为其它病人或工作人员开展诸如养花、养鱼知识、电脑操作小技巧、烹饪小常识等小讲座,让病人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从中得到快乐心情。
4 合理的药物、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精神病,抗精神病药物的对症治疗应该尽早进行,以减少或缓解病症,控制精神症状,特别是对受幻觉、妄想支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加应该长期治疗,避免激惹,在药物治疗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的用药治疗制度,密切观察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加强监护。
除了做到“发药到手,送药到口,看服下肚”以为,严密观察病人服药后的举止、动作、表现,对服药后病人神色改变、表情不自然者留置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人将药服下再让其离开,严防病人藏药,保证药物的有效治疗剂量和效果,以达到尽快控制病情、
防止冲动、伤人、毁物、自杀、自伤的发生。
消极抑郁情绪,悲观失望,药源性焦虑等都是导致病人产生自杀念头及行动的主要原因。
我们针对不同病情采取不同心理措施,主动与病人接触交谈,尊重病人人格,关心体贴病人,让病人感到被关爱,被尊重,从而主动配合治疗,同时做好病人的饮食起居,让病人做些有利于康复的工娱疗。
通过以上安全管理措施,杜绝了安全护理隐患,保障了病人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安全,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护士为病人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的技能;帮助家属提高对患者从人身安全方面的照料水平,也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对精神病人的安
全护理管理任重而道远,护理人员应养成以病人安全为第一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