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护士内科护理辅导: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斑疹伤寒
8
流行病学
9
人虱 人 人虱
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人
发病机制和病理
一.发病机制 1.病原体 →血管病变 2.毒素→ 毒血症→ 变态反应
血管炎 立克次体→小血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繁殖→血管病变 入 血 局部 局部繁殖(丘疹、焦痂、溃疡) 脏器内皮细胞 释放毒素 脏器病变 全身毒血症状
10
周围血管炎
6. 其它
尚有咳嗽、胸痛、呼吸急促、恶心、呕 吐、纳减、便秘、腹胀等,偶有黄疸、发 绀、肾功能减退 。
17
临床表现
二.轻型 多散发 表现: 1.病程短。 2.T<39 oC,持续8-9天。 3.全身症状轻,头痛和全身疼痛明显。 4.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少见 5.可有少量充血性皮疹或无疹
18
临床表现
14
15
流行性斑疹伤寒 皮疹
临床表现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且很早出现,剧 烈头痛、头晕、耳鸣,听力下降,谵妄、 狂燥、手颤、脑膜刺激征。 4.90%脾大,少数肝大。 5.心血管系症状 :体温与脉搏成正比。有中 毒性心肌炎时可出现奔马律、心律失常等。 休克或低血压乃失水、微循环障碍。
16
临床表现
主要区别点 流行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 复发性斑疹伤寒
病原 有无流行性斑疹 伤寒往史
流行情况 流行季节 传播媒介 病情轻重
普氏立克次体 无
流行性 冬春 体虱 较重,神经症状 明显
莫氏立克次体 一般无
地方性或散发性 夏秋 鼠蚤 较轻
普氏立克次体 有
散发性 不定 无 较轻
20
流行性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寒和复发 型斑疹伤寒的区别
立克次体血症
发病机制和病理
二、病理 基本病变:小血管炎:增生性血栓坏死性小血管炎 典型病变:斑疹伤寒结节:增生性血栓性坏死性小血 管炎, 其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形成立克次体肉芽肿。 皮肤:皮疹 心肌:心肌炎 肺:间质性肺炎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吃什么好得快,不能吃什么?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的食疗偏方
/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吃什么好得快,不能吃什么?斑疹伤寒立
克次体肺炎的食疗偏方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最实用的饮食保健方法,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吃什么好得快
一、饮食
肺炎患者不适宜吃什么?
肺炎属急性热病,消耗人体正气,影响脏腑功能,易于导致消化功能降低,食物应以高营养、清淡、易消化为宜,不要吃大鱼、大肉、过于油腻之品,以免中焦受遏,运化不利,营养反而不足。
油腻之品大多性属温热,可以生内热,湿滞为痰,不利于肺气的早日康复。
辛辣食品性质温热,易化热伤津,而肺炎又属热病,两热相加,犹如负薪救火,使病情加重。
所以,肺炎患者在膳食中不应加入辣椒、胡椒、芥末、川椒等调味品。
酒也属辛热之品,可刺激咽喉及气管,引起局部充血水肿,肺炎患者应禁用。
水果要适量也要选择品种:肺炎患者适量的多饮水和进食水果对疾病的康复是有利的。
多数水果对本病有益,但不宜吃甘温的水果,如桃、杏、李子、橘子等,以免助热生痰。
即使是一些寒性水果,也非多多益善。
如果过量的吃一些寒凉性质的水果,可损伤到脾胃的阳气,有碍运化功能,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bzshlkctfy/ysbj/。
内科护理主管护师: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考试答案三
内科护理主管护师: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考试答案三1、单选流行性出血热的皮疹为()A.斑丘疹B.玫瑰疹C.尊麻疹D.疱疹E.出血疹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伤寒患者的典型皮疹为玫瑰疹,以胸、腹部多见,一般在10个(江南博哥)以下,可分批出现。
流行性出血热的皮疹为出血疹,是其血管损伤的一种表现,以腋下、胸背部最为突出,常呈搔抓样或条索状。
2、单选伤寒的皮疹特点为()A.斑丘疹B.玫瑰疹C.尊麻疹D.疱疹E.出血疹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伤寒患者的典型皮疹为玫瑰疹,以胸、腹部多见,一般在10个以下,可分批出现。
流行性出血热的皮疹为出血疹,是其血管损伤的一种表现,以腋下、胸背部最为突出,常呈搔抓样或条索状。
3、单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皮疹为()A.斑丘疹B.玫瑰疹C.等麻疹D.疱疹E.出血疹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伤寒患者的典型皮疹为玫瑰疹,以胸、腹部多见,一般在10个以下,可分批出现。
流行性出血热的皮疹为出血疹,是其血管损伤的一种表现,以腋下、胸背部最为突出,常呈搔抓样或条索状。
4、单选灭活甲型肝炎病毒的最低温度条件是OA.60℃,4小时B.60℃,2小时C.1000C,10分钟D.1000C,5分钟E.100℃,3分钟正确答案:D5、单选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多出现在病程的OA.第1〜3日B.第2〜4日C.第4〜6日D.第4〜8日E.第5〜8日正确答案:C6、单选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OA.飞沫传播B.粪-口传播C.血液传播为主D.虫媒传播E.垂直传播正确答案:C7、单选患者,男性,30岁,6天前出现发热、食欲减退、腹胀,查:T39.5o C,P75次/分,胸部可见3个皮疹,压之褪色,诊断为伤寒。
为减轻病人的腹胀,下列做法错误的是OA.停食产气类食物B.肛管排气C.补钾D.松节油腹部热敷E.给予新斯的明正确答案:E8、单选慢性细菌性痢疾是指病程超过OA.1周B.2周C.3周D.1个月E.2个月正确答案:E9、单选属于伤寒典型表现的是OA.呼吸衰竭B.循环衰竭C.头痛、腰痛、眼眶痛D.皮肤淤点、淤斑E.相对缓脉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属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典型表现的是皮肤淤点、淤斑。
斑疹伤寒(由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斑疹伤寒(由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简介斑疹伤寒〔typhus)乃是由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所致,经体虱传播,以冬春季为多。
地方性斑伤寒是由于摩氏立克次体感染所致,以鼠及鼠蚤为媒介,以夏秋季为多。
地方性者比流行性者病情较轻。
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可分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前者又称虱型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氏体引起,经人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后者又称蚤型斑疹伤寒或鼠型斑疹伤寒,由莫氏立克次氏体引起,经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潜伏期为5~21天,多为10~12天。
表现有起病急,寒战、高热、剧烈头痛、肌肉疼痛及压痛,尤以腓肠肌明显,颜面潮红、眼球结膜充血,精神神经症状如失眠、耳鸣、谵妄、狂躁,甚至昏迷。
可有脉搏增快或中毒性心肌炎。
多于病期第5天全身出现充血性斑疹或斑丘疹,以后可变为出血性,并有脾肿大。
地方性斑疹伤寒上述表现较轻。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当地有本病流行、有虱寄生及叮咬史等)和典型临床表现。
确诊可作血清学检查如外斐氏反应等及立克次氏体分离。
四环素或氯霉素治疗有特效。
预防采取以灭虱、灭鼠为中心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斑疹伤寒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两个病种。
流行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Prowazeki)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虽然埃及从山羊中分离到普氏立克次体,美国从飞松鼠中分离到普氏立克次体,但流行性斑疹伤寒作为自然疫源性疾病还证据不足。
流行性斑疹伤寒仍然属于人-虱-人传播的疾病,人是唯一的宿主,体虱是传播媒介。
普氏立克次体在体虱胃肠道上皮细胞中生长繁殖,经虱粪排出体外,虱粪污染人皮肤破损处引起感染发病。
在发达国家由于生活水平高,卫生条件好,有条件经常洗澡,常换衣服,防止体虱生长,因此得到有效控制。
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衣虱孳生的人群中,时有流行。
在中国最后一次流行是在70年代末云南省昭通地区。
[1]地方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Mooseri)引起的,鼠类是贮存宿主,印鼠客蚤是传播媒介,人是受害者。
立克次体感染―流行性斑疹伤寒(2)
立克次体感染―流行性斑疹伤寒(2)[诊断](一)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地区,好发季节。
有无虱寄生或人虱接触史。
(二)临床表现发热、头痛、皮疹日期、皮疹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为明显与脾肿大。
(三)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多正常。
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血小板减少。
2.血象学检查①外斐(Weil-Felix)氏试验:变形杆菌OX19凝集效价1:160以上有诊断价值,双份血清效价递增4倍以上意义更上。
第5病日即可出现阳性反应,病程第2~3周达高峰。
曾接种过斑疹伤寒疫苗或患复发性斑疹伤寒者,外斐氏反应常为阴性或低效价。
本试验对斑疹伤寒诊断的阳性率达74~84%,但不能区分斑疹伤寒的型别,也不能排除变形杆菌感染。
回归热、布氏杆菌病、钩体病等有进亦可发生阳性反应。
②立克次体凝集反应以普氏立克次体颗粒抗原与病人血清作凝集反应,特异性强,阳性率高。
效价1:40以上即为阳性。
病程第5病日阳性率达85%,第16~20病日可达100%;此方法虽然与莫氏立克次体有一定交叉,但后者效价较低,故仍可与莫氏立克次体相鉴别。
③补体结合试验如用普氏立克次体可溶性抗原进行补体结合反应,则不能与地方性斑疹伤寒相鉴别;如用颗粒性抗原,虽与莫氏立克次体有一定的交叉,但后者效价较低,仍可与地方性斑疹伤寒相鉴别。
补体结合抗体持续时间长,可用作流行病学调查。
④间接血凝试验用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可溶性抗原致敏鞣化后的人“O”型红血球,绵羊或家兔的红细胞,进行微量间接血凝试验。
其灵敏度较外斐氏及补体结合试验高,特异性强,与其他群立克次体无交叉反应,便于流行病学调查及早期诊断。
但不易区分普氏、莫氏立克次体和复发次体型斑疹伤寒。
⑤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用两种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作抗原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查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鉴别流行性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寒。
检测特异性IgM及IgG抗体,IgM抗体的检出有早期诊断价值。
3.病原体分离取发热期(最好5病日以内)病人血液3~5ml接种于雄性豚鼠腹腔,7~10日豚鼠发热,阴囊发红,取其睾丸鞘膜和腹膜刮片或取脑、肾上腺、脾组织涂片染色镜检,可在细胞浆内查见大量立克次体。
细菌学各论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细菌学各论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百日咳鲍特菌D.淋病奈瑟菌E.肺炎链球菌11A.A族链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猪霍乱沙门菌D.产气荚膜梭菌E.志贺菌3.化脓性病灶局限的原因,这是由于病原菌产生A.透明质酸酶B.凝固酶C.耐热核酸酶D.链道酶E.链激酶4.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无关的疾病是A.蜂窝组织炎B.猩红热C.急性肾小球肾炎D.败血症E.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5.测试机体对猩红热有无免疫力的方法是A.抗O试验B.Dick试验C.鲎试验D.外斐试验E.肥达试验6.某孕妇产前检查时发现有淋病性子宫颈炎。
分娩后应对新生儿作何处理?A.迅速将患儿放入无菌隔离室B.1%硝酸银滴眼C.给婴儿注射青霉素D.给婴儿口服氟哌酸E.0.01%洗必泰清洗婴儿皮肤7.关于脑膜炎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叙述错误的是A.革兰阴性,成双排列B.营养要求高,常用巧克力培养基培养C.对环境因素抵抗力较强D.产生自溶酶E.初资分离时在5%~10% CO2条件下生长良好8.某患者头痛剧烈,喷射性呕吐,皮肤出血性淤斑。
查脑膜刺激征(+)。
培养此病原菌应选用A.罗氏培养基B.博-金培养基C.巧克力培养基D.吕氏培养基E.血琼脂平板9.鉴别致病与非致病肠道杆菌的重要依据是A.是否发酵葡萄糖B.是否分解乳糖C.是否具有鞭毛D.是否具有菌毛E.是否具有芽胞10.大肠埃希菌的典型生化反应是A.分解乳糖产酸产气、IMViC++――B.不分解乳糖、IMViC++――C.分解乳糖产酸产气、IMViC――++D.不分解乳糖、IMViC――++E.可发酵任何糖类、IMViC+-+-11.一4岁女孩在随母亲旅游中,吃小店卖水果沙拉,回家3天后,出现严重腹部痉挛痛,大便次数不断增加,且多次血便,伴发烧,呕吐,到医院急诊,检查有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该儿童可能感染的是A.伤寒沙门菌B.鲍氏志贺菌C.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D.副溶血性弧菌E.霍乱弧菌12.在半固体培养基表现为无动力的菌属是A.沙门菌属B.志贺菌属C.大肠埃希菌属D.变形杆菌属E.沙雷菌属13.如果肥达试验结果是H:1:640、O:1:320、PA:1:80、PB:1:80,该患者可能是A.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B.肖氏沙门菌所致副伤寒C.伤寒沙门菌感染D.回忆反应E.预防注射14.关于霍乱弧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或逗点形B.革兰染色阴性C.一端单鞭毛,运动活跃D.营养要求高,在普通培养基不能生长E.生长繁殖温度范围广,耐碱不耐酸15.一男性患者,剧烈腹泻米泔水样便伴呕吐1天。
内科学_各论_疾病: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
并发症: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并发症_斑疹伤寒 立克次体肺炎有哪些并发症
常见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肺功 异常,其他可见口腔炎、中耳炎,严重者 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的症状与体征。
诊断以流行病学、热程、皮
内科学疾病部分: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
症状及病史:
疹、胸部症状与体征 及外斐反应为主要依 据。借鉴流行季节、 症状轻重科学疾病部分: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
诊断: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鉴别诊断_如何诊 断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
内科学疾病部分: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
病因: 炎球菌多见。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 疹伤寒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基本相同, 只是后者血管病变较轻。
内科学疾病部分: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
症状及病史: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症状_斑疹伤寒立 克次体肺炎有什么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5~15天。大部分起 病急骤,高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及 全身皮疹,常伴有反应迟钝、谵妄、双手 震颤等神经系统及恶心、呕吐、腹胀、腹 痛、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肺部受累可形 成典型的立克次体性支气管肺炎,表现在 起
内科学疾病部分: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
病因:
发性变态反应有关。在肺部发生支气管肺 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局部充血、水 肿、肺泡内渗出、实变,富含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浆细胞、红细胞及少量中性粒 细胞。姬姆萨或革兰染色组织切片,显示 肺泡间质增生伴大量单核细胞浸润。在支 气管上皮、单核细胞中可存在大量立克次 体。若继发细菌性感染,则以肺
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知识
斑疹伤寒斑疹伤寒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高热、头痛、皮疹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状为特点。
可分为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伤寒两种,前者又称虱型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为媒介传播的。
后者又称蚤型或鼠型斑疹伤寒,为莫氏立克次体通过蚤而传播的。
流行性斑疹伤寒主要发生于冬春季3~4月份,地方性斑疹伤寒四季散在发生,以夏秋季8~9份多见。
人群对此病有普遍易感性。
1、病因普氏立克次体和莫氏立克次体两者形态相似,革兰氏染色阴性,对外界抵抗力弱,易被热及一般消毒剂杀灭。
对干燥和低温的抵抗力较强。
人虱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唯一的传播媒介,其中以体虱为主,头虱次之。
虱吸病人血后,立克次体侵入其肠上皮细胞繁殖,5天后立克次体随虱粪排出。
当虱再叮咬健康人时,立克次体即可由搔痒的皮肤抓痕侵入人体,造成传播。
鼠蚤为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病原体在蚤肠壁细胞内繁殖,并随蚤便排出体外,人搔痒时病原体即可经皮肤搔痕处进入人体。
立克次体侵入人体后,在全身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中繁殖,细胞破裂后,立克次体及特有的毒素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器官,导致各种中毒症状的发生。
同时,由于立克次体侵入,还引起小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而形成斑疹伤寒结节。
2、临床表现潜伏期10~14天。
典型斑疹伤寒的临床表现如下。
(1)初期:起病急,持续高热,1~2天体温可升至39~41℃,常稽留不退。
患者呈急性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充血,行动不稳,似酒醉状,伴有头痛、耳鸣、耳聋、烦躁、谵妄等。
并有全身酸痛,腰痛和腓肠肌痛为其特点。
(2)发疹期:大多数病人出现皮疹,约在第3~5天,5~6天达高峰。
自胸背部开始出现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24小时遍及全身,以后变为暗红色出血性皮疹。
疹子形态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多数孤立,也可融合,面部无疹,下肢稀少,4~5天后消退。
此期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更重,表现高热持续,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可出现脑膜刺激征,也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表现脉细弱,心律失常,奔马律等,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立克次体测试题
第18章立克次体测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 立克次体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A.以二分裂方式繁殖B.对抗生素敏感C.严格的细胞内寄生D.有细胞壁和核糖体E.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2.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A.恙螨B.蚊C.鼠蚤D.蜱E.鼠虱3. 普氏立克次体主要的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B.消化道C.虱叮咬后入血D.蚤叮咬后入血E.性接触4. 由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是A.非典型性肺炎B.沙眼C.梅毒D.性病淋巴肉芽肿E.恙虫病5. 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成分的细菌是A.肉毒杆菌B.大肠杆菌C.绿脓杆菌D.变形杆菌E.痢疾杆菌6. 立克次体与革兰阴性菌相似,其中最重要的是A.都具有细胞壁B.细胞壁中有肽聚糖和脂多糖C.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D.均为二分裂方式繁殖E.均具有DNA和RNA7. 协助诊断立克次体病的交叉凝集试验是A.反向间接血凝试验B.正向间接血凝试验C.肥达试验D.外斐反应E.冷凝集试验8. 立克次体与病毒的共同特点是A.专性细胞内寄生B.以二分裂方式繁殖C.无细胞壁及细胞膜D.对抗生素不敏感E.必须以节肢动物为媒介进行传播9. 立克次体与普通变形杆菌X株有共同抗原,其化学成分是A.肽多糖B.脂多糖C.不耐热多糖D.外膜蛋白E.脂蛋白10. 治疗立克次体病应选用A.广谱抗生素B.青霉素C.磺胺类药D.干扰素E.制霉菌素11. 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是A.人蚤B.鼠蚤C.螨D.蜱E.蚊12.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A.人虱B.鼠蚤C.螨D.蜱E.蚊13. Q热的传播媒介是A.人虱B.鼠蚤C.螨D.蜱E.蚊14.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染源是A.病人B.鼠C.兔D.狗E.牛和羊15.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储存宿主是:A.病人B.鼠类C.狗D.牛E.羊16. 以内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的病原体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B.霍乱弧菌C.白喉杆菌D.麻疹病毒E.斑疹伤寒立克次体17. 下列哪项不是立克次体与病毒的区别?A.专性细胞内寄生B.含DNA和RNAC.二分裂方式繁殖D.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E.对抗生素敏感18. 关于立克次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B.对抗生素不敏感C.节肢动物常为传播媒介D.大多是专性细胞内寄生E.大多是人畜共患病原体19. 关于立克次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细菌一样均为二分裂繁殖B.与革兰氏阴性菌相似C.其致病物质主要是内毒素D.对广谱抗生素和磺胺类药敏感E.立克次体病多为自然疫源性疾病20. 立克次体的特性不包括A.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B.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C.具有核蛋白体D.二分裂繁殖E.专性活细胞内寄生21. 下列哪项不符合外斐反应特点?A.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立克次体的抗体B.为非特异性反应C.抗原为变形杆菌的某些OX菌株D.仅为临床辅助诊断E.协助诊断伤寒和斑疹伤寒B型题问题22~25A. 肥达试验B. 锡克试验C. 外斐试验D. ASO试验E. Dick试验22.协助诊断斑诊伤寒可用23.协助诊断伤寒可用24.协助诊断风湿热用25.测试对猩红热有无免疫力用C型题问题26~28A. 脂多糖B. 磷脂酶A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26.立克次体27.支原体28.伤寒杆菌X型题29.下列哪几项为立克次体的特点:A. 大多是人畜共患病原体B. 节肢动物常为传播媒介C. 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D. 多形态,主要为球杆状E. 在活细胞内以二分裂方式繁殖30.立克次体属的生物型包括A. 斑疹伤寒群B. 斑点热群C. 恙虫病群D. 柯克斯体群E. 罗沙利马体群31.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哪些菌株具有共同抗原?A. OX19B. OX12C. OX2D. OX6E. OXk32.传播媒介是节肢动物的病原体有A. 普氏立克次体B.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C. 立氏立克次体D. 康氏立克次体E. 恙虫病立克次体33.怎样预防立克次体病?:A. 控制和消灭其中间宿主和储存宿主B. 杀灭媒介节肢动物C. 流行季节普遍服用抗生素D. 注意加强个人防护E. 接种疫苗二、填空题1.普氏立克次体以_______为传播媒介,引起_______。
恙虫病与斑疹伤寒的区别
恙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传播媒介为恙螨幼虫;而斑疹伤寒的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及啮齿动 物,传播媒介为体虱。此外,两者的潜伏期也有所不同,恙虫病潜伏期较长,一般为5~20天;而斑 疹伤寒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0~14天。
02 传播途径与媒介
恙虫病传播途径及媒介
传播途径
恙虫病主要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恙螨幼虫在叮咬鼠类等感染动物后,再叮 咬人类,从而将病原体传播给人。
多数患者有肝脾肿大,质软,有压痛。
两者临床表现与症状对比
恙虫病与斑疹伤寒在临床表现上有许 多相似之处,如发热、皮疹、淋巴结 肿大等,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恙虫 病的特征性表现为焦痂与溃疡,而斑 疹伤寒则无此表现。此外,恙虫病的 神经系统症状相对较轻,而斑疹伤寒 的神经系统症状则较为明显。
VS
在病程上,恙虫病一般较斑疹伤寒为 短,且恢复较快。然而,两者均可导 致多脏器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因此,在临床上应仔细鉴别这两种疾 病,以便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05 预防措施与治疗手段
恙虫病预防措施与治疗手段
预防措施
避免在溪边、草地、灌木丛等潮湿环境中长 时间坐卧;野外活动时穿长袖衣裤,扎紧袖 口、裤管口;身上涂擦驱虫剂等以防恙螨叮 咬;改善环境卫生,除鼠灭螨。
治疗手段
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流食 或软食;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高 热者可用解热镇痛剂;重症患者可予皮质激 素以减轻毒血症状;有心衰者应绝对卧床休 息,用强心药、利尿剂控制心衰。
典型斑疹伤寒病例分析
患者情况 体征检查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治疗
青年女性,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
发现患者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无焦痂和淋巴结肿 大。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护理查房PPT
0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护理质量提升建议
护理流程优化建议
制定详细的护理流程图,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技能和操作水平 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及内容
培训目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患者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 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缓解焦虑情绪
心理护理策略及效果评估
心理护理策略: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如安慰、鼓励、支持等,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效果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睡眠质量、饮食状况等方面,对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
强化护理人员培 训:提高护理人 员的专业技能和 素质,确保提供 优质的护理服务。
优化护理流程: 通过改进护理流 程,提高护理效 率,减少护理不 良事件的发生。
建立奖惩机制: 通过设立奖励和 惩罚机制,激励 护理人员积极提 高护理质量,确
保患者安全。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培训内容:包括立克次体肺炎的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以及针对患 者病情的个性化护理方案。
培训方式: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
培训周期: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周期,确保培训效果。
护理质量监测与持续改进方案
建立完善的护理 质量监测体系: 包括定期检查、 患者满意度调查、 护理不良事件报 告等,确保护理 质量的全面监测。
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情况
几种容易混淆的急性传染病归纳鉴别
钩体病
螺旋体
鼠(波摩那群引起 北方雨水型,稻田 型引起南方发病)
南方是野 水、土壤 鼠,北方猪 、动物尿 和犬 液
灭鼠、圈养 猪、防洪 扑杀、隔离 灭虱
布鲁氏杆菌 斑疹伤寒 莱姆病
布鲁斯杆 羊(北方)、猪 菌 (广西、广东) 立克次体 流行(人),地方 (鼠) 螺旋体 鼠、兔
皮肤、消 与职业有 化道、呼 关 吸道 流行 人-虱(虱),地 人;鼠-蚤 方(蚤) -人 蜱 蜱叮咬 青壮年 皮肤、消 化道、呼 吸道 三带库蚊 伊蚊 儿童 儿童
几种容易混淆的急性传染病的鉴别要点归纳
病名 脊髓灰质炎 致病物 传染源 传播媒介 传播途径 粪--口 易感人群 流行季 节 5岁以下儿 7-9月 童 姬鼠冬 季和夏 季、家 鼠春季 临床表现 1、隐性感染(90-95%),2、顿挫型(a、 上感,b、胃肠道,c、呼吸道),3、无瘫 痪型,4、瘫痪型(1-2%) 诊断 治疗 预防
2-4月
发热、懒汉病、关节游走性痛 高热、头痛、乏力、血管内皮炎症,皮疹 外斐实验
多西环素 多西环素
6月
1、游走性红斑、特异性皮肤损害 1、发热、结膜充血、相对缓脉;2、出血
流行病学等 多环素 早期白细胞 无特效药 减少、血沉 降低 流行病学 灭蚊 防蚊(病人 隔离至退 热,15天)
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病 绿猴、黑猩猩 毒 流行性乙型脑 乙脑病毒 猪 炎 登革热 登革热病 病人、隐感、带毒 毒 动物 蜱传脑炎 牛、羊 病毒 刚果出血 蜱 热病毒
脊髓灰质 病人、隐感、携带 炎病毒 者 鼠
大便分离病 无特效药 毒 灭鼠
流行性出血热 汉坦病毒 姬鼠、家鼠
无血液传 农村青壮 播(其他都 年(16岁 可) 以上) 农民和抗 洪士兵
传染病学三基
传染病学三基一、是非题1. HBsAg具有抗原性,无感染性,它可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对)2。
乙型病毒肝炎是全身性病毒感染,可出现肝外多脏器损害。
(对)3. 慢性HBsAg携带者血清均具有传染性(对)4. B型超声检查是阿米巴肝脓肿的确诊方法(错)5。
钩体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同型钩体可以引起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而不同型的钩体又可引起极为相似的综合征(对)6。
皮肤或(和)粘膜瘀点瘀斑是流脑败血症临床上很重要的体征(对)7。
肥达反应对伤寒有确诊价值(错)8。
霍乱病人在恢复期出现反应性发热,是由于循环改善后大量肠毒素被吸收所致。
(对)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症疾是乙类传染病(对)10. 肥达氏反应凝集效价,"O”凝集效价在1:80及”H"效价在1:160或以上时,有辅助诊断价值(错)11. 危及乙脑病人生命的三种主要症状是:高热、惊厥和呼吸衰竭。
(对)12。
麻疹于发热第3~4日由耳后发际,额、面、颈、躯干、四肢的皮肤自上而下出现斑丘疹。
(对)13. 乙型肝炎机体的免疫应答亢进,抗—HBs生成多,病毒不能消除,形成病毒携带状态。
(错)14。
静止性肝硬变:有或无肝炎病史,无黄疸,肝质硬,脾大,有门脉高压征,血清白蛋白低,ALT正常.(对)15。
被狂犬咬伤的伤口,除非伤及大血管需紧急止血外,即使伤口深大也不缝合、包扎。
(对)16。
典型伤寒极期表现有高热稽留不退,持续10~14天。
(对)17。
流行性出血热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10天。
(对)18。
社区获得性肺炎又称院外感染肺炎。
(对)19. 皮肤瘀斑是确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型的惟一标准。
(错)20。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对)21. 检测特异性抗体IgG可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
(错)22.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应立即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
(错)23。
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少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可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对) 24。
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
病原体:立克次 体
传播途径:通过 虱子叮咬传播
流行地区:主要 分布在非洲、亚 洲和南美洲
症状:发热、头 痛、皮疹、淋巴 结肿大等
临床表现:发热、 头痛、皮疹、淋 巴结肿大等
诊断方法:血常 规、血清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等
鉴别诊断:与其 他感染性疾病进 行鉴别
治疗方法:抗生 素治疗如青霉素、 红霉素等
间的治疗
消毒环境:对患者接触过的 物品和环境进行消毒
隔离患者:将患者隔离防止 传染给他人
疫苗接种:接种疫苗提高免 疫力
加强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 生勤洗手戴口罩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保持室内 通风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与患者接触 避免接触病媒生 物
接种疫苗:接种 流行性斑疹伤寒 疫苗提高免疫力
加强公共卫生管 理:加强环境卫 生管理防止病媒 生物滋生
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病原体、流行病学史等进行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病原体检查等辅助诊断
治疗:抗生素治疗如四环素、氯霉素等注意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
病原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中的病原 体确定是否为流行性斑疹伤寒或地方性斑疹伤寒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确定是否为流行性斑 疹伤寒或地方性斑疹伤寒
检查等
并发症:心肌 炎、肺炎、脑
膜炎等
治疗方法:抗 生素治疗、支
持治疗等
治疗方法:使 用抗生素如青 霉素、红霉素
等
预防措施:保 持个人卫生勤 洗手避免接触
病患
疫苗接种:接 种疫苗是预防 流行性斑疹伤 寒的有效手段
加强公共卫生: 加强环境卫生 管理减少病媒 生物的滋生和
传播
地方性斑疹伤寒是一种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鼠蚤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尤其是贫困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 预防措施包括改善卫生条件、灭鼠灭蚤、接种疫苗等。
斑疹伤寒
迄今为止,以病人为传染源,体虱为传 播媒介这一“人-虱-人”的传播方式,仍 是本病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
(三)易感者
各年龄组对本病均具高度易感性,15岁以下 的儿童得本病时病情较轻。据国内一些地区的 报道,轻型或不典型病例并不少见,一次得病 后有相当持久的免疫力,偶可再次感染发病。 除复发型斑疹伤寒外,复发(短期内)极少见。
腹腔内,一般仅有发热和血管病变,而无明显
阴囊反应。毒,注入大、小鼠静
脉时可引起呼吸困难、痉挛、抽搐性四肢麻痹,
并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容量减少等,动 物一般于6~24小时内死亡。
【流行病学】
本病呈世界性发病。在1918~1922年间,前苏 联和东欧有3000万人曾患本病,约300万人死 亡。我国自1850年至1934年间,由于灾荒、战 争等原因,曾发生15次较大的流行,波及全国 大部分地区。近年来,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发病 已大为减少,主要见于非洲,尤以埃塞俄比亚 为多。解放后由于人民生活改善与防疫措施加 强,本病在国内已基本得到控制,仅寒冷地区 的郊区、农村等有散发或小流行。
虱吮吸患者血液时将病原体吸入胃肠道,立克次 体即侵入虱肠壁上皮细胞内,4~5天后细胞因 肿胀过甚而破裂,于是大量立克次体进入肠腔, 并随虱粪排出体外。一般在受染后7~10天也 可延长至3周以上,虱本身也因感染所致的肠 阻塞而死亡。虱体内的立克次体并不经卵传代。
虱离高热病人及死亡者而趋健康人,因而有利 于本病的传播。
【病原学】
病原为普氏立克次体,与其他立克次体在形态 学上并无明显差别,在虱肠中发育阶段呈多形 性变化。病原体的基本形态为微小球杆状,沿 长轴排列成链状,革兰染色阴性。通常寄生于 人体小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和体虱肠壁上皮细 胞内,在立克次体血症时也可附着于红细胞和 血小板上。病原体的化学组成和代谢物有蛋白 质、糖、脂肪、磷脂、DNA、RNA、内毒素样 物质、各种酶等,其胞壁组成近似革兰阴性杆 菌的细胞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