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 副本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七月天山的喜爱之情。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观察、想象、体验来描绘自然景观。

2.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七月天山的喜爱之情。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学会通过观察、想象、体验来描绘自然景观。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天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我国美丽的天山。

1.2教师简要介绍天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发学生对七月天山的兴趣。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理解课文内容3.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七月天山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学习生字词4.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并认读。

4.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分析课文修辞手法5.1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6.情境体验6.1教师出示天山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临其境,描绘出自己看到的景物。

6.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7.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对七月天山有什么样的感受?8.作业布置8.1请同学们回家后,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七月天山的短文。

8.2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四、板书设计1.七月的天山1.1高山、雪峰、森林、草原、牧群1.2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分析、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了七月天山的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小学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

小学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

小学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七月的天山的美丽景色。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4.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七月天山的热爱之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天山吗?知道天山有什么特点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七月的天山的课文,感受一下那里的美丽景色。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尽量读出美感。

2.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三、课堂讲解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七月天山的印象。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

四、课堂讨论a.课文中的七月天山有哪些特点?b.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七月的天山如此热爱?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七月的天山》。

2.请一位同学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二、深入分析a.课文中的天山与七月有什么关系?b.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c.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三、课堂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体验作者的情感。

2.各小组展示,其他同学点评。

2.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一篇关于家乡美景的作文,题目自拟。

四、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组内互相检查。

2.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七月的天山》,让学生感受到了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色,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课堂讲解和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同学表现较为紧张,需要教师在课后多加关注和指导。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1。

天山风景的图片,《天山景物记》序的音像材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思维小游戏,(板书:____)齐读,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其实,就在同学们的联想和交流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西北风情,并且多少有些向往,是吗?我也一样,一说起山,我就会想起这样一座山,板书天山,自然,我就会想起一位著名的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__一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播放录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在我们这儿,七月是最炎热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么样。

(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今天我们随同作家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2、出示:七月的____,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齐读)3、这是全文的开场白,简洁明了,却又总领全文,想一想,你感觉到了什么?4、出示有关图片和文字介绍【设计意图】在学生情绪刚刚调动起来的时候,适时插入一些图文并茂的对天山的介绍,则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投入的在课文中去感受去感受天山的美。

5、难怪作家碧野说:(生接读)那就赶紧骑马上天山吧!请同学们自由地,放松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2、3、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6、汇报。

出示句子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2)原来,上天山不是登上天山的顶峰,而是骑在马背上,从天山之外走到天山深处,记下一路上所看到的独特的风景,你知道,这是什么体裁的__吗?(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游记。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七月的天山》教案篇一教材简析:天山,我心中一片纯洁的净土,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冰山、雪峰、溪流、野花、羊群和牧羊女,饮马溪边,策马奔腾,大气而不乏精致,粗犷而不失娴静,好一派奇异的北国风光。

《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月底教学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师生共同品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形式之一。

《七月的天山》一文的作者用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应让学生自主去品读,通过读,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的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其次,在各自品读中,让师生之间展开自由的对话,通过对话,来互相启发,相互感染,共同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1、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1、天山风景的图片,《天山景物记》序的音像材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思维小游戏,(板书:新疆)齐读,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其实,就在同学们的联想和交流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西北风情,并且多少有些向往,是吗?我也一样,一说起山,我就会想起这样一座山,板书天山,自然,我就会想起一位著名的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文章一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播放录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在我们这儿,七月是最炎热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么样。

七月的天山教学教案

七月的天山教学教案

七月的天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七月的天山》。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天山”、“雪峰”、“溪流”、“瀑布”、“松林”等。

(3)掌握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天山的地貌和景色。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和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2. 生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3. 景色描绘:通过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天山的地貌和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天山的基本情况和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3. 生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4. 景色描绘:通过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天山的地貌和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七月的天山》。

2. 写一篇关于天山景色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生词学习和景色描绘等活动,让学生对《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天山美景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观的欣赏。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关于天山文化和历史的拓展内容,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天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课文朗读和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七月的天山》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课后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完成一篇以“我眼中的家乡美景”为主题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学习到的生词、成语和修辞手法,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字数在300-400字左右,力求文通字顺,表达清晰。
2.家长协助孩子收集一些关于新疆天山地区的风光图片或者风土人情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欣赏和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感受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3.选择课文中的两三个重点段落,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多次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并尝试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4.结合课堂所学,进行一次小组内的交流活动。每位同学准备一些关于课文的感受、学到的知识点或喜欢的句子,在小组内分享,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5.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特别是生词、成语的运用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七月的天山》的基本内容,了解新疆天山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以及作者对大草原的热爱之情。学生能够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形容词等,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能够运用到日常口语和写作中。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天山的美丽风光,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色在哪里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新疆天山地区的了解,包括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通过学生的分享,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天山的美丽风光,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导入课文,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七月的天山》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七月的天山》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让他们通过诗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1.预习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天山的风景,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们对天山有什么了解?你们对夏季的天山有什么想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导读诗歌
教师朗读《七月的天山》这首诗,让学生听一遍,然后再由学生自己朗读一遍。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分段解读
4.赏析诗歌
5.创作活动
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想象自己是在天山的夏季,通过诗
歌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想法。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
自己的《夏日天山》。

6.总结评价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
处并加以改进。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手段:
1.讲课
2.朗读
3.分组讨论
4.创作活动
5.总结评价
五、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到《七月的天山》这首诗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欣赏能力,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同时,通过创作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大自然的美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11.学生自读后可作一次反馈,让他们说说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怎样一种景象,充分让学生自由交流,并提出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2.再次阅读时,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弄清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关注每个自然段之间的过渡句子。

在此基础上分段(按三处景点)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作为略读课文,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4.教师需要点拨的是,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

着重品味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

品味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

5.课堂上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整理,背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记录一些优美的句子。

6.初读课文时,可让学生观察插图,图文对照,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七月的天山》教学案例(片段)师: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生: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

读了这段话我仿佛见到了寂静的天山,又是充满生机的天山。

生: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

师:我跟你们一样,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

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是一个寂静的,又是充满生机的地方。

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生:(再次默读课文)我觉得作者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3篇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3篇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预习要求:1.标注自然段,识记注音词语。

2.朗读课文,由慢到快,至少三遍。

3.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检查预习师:(出示地图)在中国的西北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地方,叫新疆;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很大很大的山脉,叫天山。

那里终年积雪,是个天然的避暑胜地。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七月的天山》师:让我们通过文字跟随作者“骑马上天山”,去感受一下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象。

课前我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

分享你们预习的收获,分别出示:白缎山涧俯视马蹄溅起绵延离鞍白皑皑饮马重重叠叠无限生机五彩斑斓细碎日影锦缎绵延五彩缤纷峭壁断崖师:“细碎日影”特别有画面感,读读这个句子就明白意思了。

出示: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生:太阳照在森林里,光线透在地上有斑斑点点的光,就是细碎日影。

师:(出示与语境相关的画面)师:(这一组词语里)请找到一组近义词。

生:“五彩缤纷”“五彩班斓”师: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出示: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生填空后:五彩缤纷就是色彩很多,很耀眼,很绚烂的。

师:你联系上下文很好理解了词语,这“缤纷”还有一种动态的感觉,(指“绵延”)很多的色彩耀眼、绚烂,而且一直绵延。

那么“五彩斑斓”又是什么意思呢?生:阳光照在水里,石头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7篇)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7篇)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7篇)《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内容简介:《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

本课教学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课前准备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课前感悟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你们一份礼物,希望你们在欣赏这份礼物的时候仔细观察,用心感受。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2、欣赏天山美景(图片配音乐:新疆好)二、悟中体味师: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天山风景图,你有什么感受?生1:美!师:一个简单的“美”字却概括出了天山的特点。

生2:我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

师:用流畅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3:真是美不胜收!师:你的词汇真丰富,不但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学会了恰如其分地运用它,不简单。

……三、回顾单元训练重点1、寻找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师:同学们,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第一单元的课文马上就要学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本单元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生: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以写景为主)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写景的文章,它就是——七月的天山(板书,齐读课题)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训练的重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生: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齐读单元训练重点),大家尤其要注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这句话。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四、课前准备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五、课时安排:1——2课时六、学习过程:(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

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

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七月的天山教案设计

七月的天山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七月的天山》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七月的天山》,掌握生字词及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教学难点:1. 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 课文中所描绘的天山美景的理解与感受。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天山美景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美妙和情感的真挚。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天山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

3. 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4. 理解课文: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总结。

5. 背诵课文:学生齐读课文,逐渐提高速度,直至能够流畅背诵。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家长协助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 家长监督学生背诵课文。

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表扬优秀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拓展1. 图片展示:展示天山其他季节的美景图片,让学生了解天山不同季节的风貌。

2. 视频资料:播放天山风景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天山的美。

3. 创作活动:邀请学生发挥想象,以“我心中的天山”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精选3篇

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精选3篇

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9教学设想:本篇课文是第一组“走遍千山万水,欣赏大好河山,激发爱国之情”的专题课文的最后一篇,是选读课文。

虽说选读,但是文字非常优美,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本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奇异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之情。

设计时,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的基础之上,抓住作者描写的天山的主要景物,自读自悟,掌握特点,说出感受,指导有感情朗读等几个环节。

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进行细读、赏读,在书旁做好批注。

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品读文章的句子,交流学习成果,学习运用比喻、排比、衬托、对偶、设问等修辞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让读者“身临其境”。

从而达到积累优美的语句,模仿修辞手法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提高鉴赏和写作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六个“三”:结构三段式,方法三个词,主要景物有三处,主要特点有三方面,主要方法有三种,作业有三项(抄写、创造、模仿)。

由于是略读课文,所以,强调了阅读提示中的相关要求,忽略了其他部分。

本篇是略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从“学会”提高到“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以“读”为抓手,分成五个层次的读:第一层次是“初读通字词”;第二层次是“快读抓主线”;第三层次是“美读找美景”;第四层次是“赏读寻方法”;第五层次是“诵读增积累”。

通过有目的的读,逐步提高要求,提升能力。

教学中,力求摆好自己与学生的角色。

自己努力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激励者和服务者;突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品读文本的主体,是对话交流的主体。

让学生、文本、教师在品读和对话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修辞等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天山的美景、作者的情感、修辞手法等)进行讨论。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
(四)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选择、简答等形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
3.鼓励学生在课后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感悟。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要求学生课后再次阅读《七月的天山》,深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感受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提交一份阅读感悟,内容可以包括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喜欢的句子、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等。
4.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课后时间,走进大自然,观察身边的自然风光,体验生活的美好。
完成一份实践报告,内容包括: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自己的感受、与课文内容的联系等。
5.家长参与: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课后实践作业,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观察大自然,分享彼此的感悟。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作业。
(2)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家乡、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经过前三年的学习,他们在语文知识、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本节课《七月的天山》进行学情分析:
2.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描绘自然风光的句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七月的天山》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这篇文章属于略读课文,但文章的语言、内容都很美,很深,读起来不会很流畅,因此,要加强指导。

学生不仅仅会读,更要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积累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

教法与学法:自能读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读法与写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析题导入七月的天山也就是天山之夏。

夏天暑气袭人,而在天山却像秋天一样凉爽,这是为什么呢?随机简介天山资料。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景色宜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一睹它的风采。

设计意图:从课题解析入手,让学生明白天山的位置,以至产生迫切学习的愿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按自学提示,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描写的景物是怎样的?学生找每个自然段的过渡句,提取每段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按照由外到里的顺序依次描写了水、林、花三方面的景色。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学习课文的基础。

抓过渡,理清文章思路,教给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提高概括能力。

三、品读感悟,领会表达。

1、作者初进天山,看到了那些景物?有怎样的感觉?(雪峰、雪水、溪流,作者写得非常优美)2、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学生批注词句交流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范文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范文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天山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自然资源情况,了解天山的气候特点,并通过学习了解天山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地理知识:天山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2.历史与文化:天山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天山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准备地图、图片、幻灯片、视频资料,植物标本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天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天山的自然风光和地理位置。

2.呈现(15分钟)通过地图和图片介绍天山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让学生了解天山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地貌特点。

3.拓展(1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天山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情况以及对当地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4.讲解(20分钟)通过讲解天山的历史和文化,介绍天山的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等,引导学生对天山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进行认识和思考。

5.实践(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自然观察和植物标本采集,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天山的自然风光。

6.总结(10分钟)总结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增强记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对天山的自然风光和地理位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亲身体验到了天山的壮丽风光,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天山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加强学生对天山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更多的互动和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七月的天山教案教学设计方案

七月的天山教案教学设计方案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七月的天山》。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2)通过诗歌朗诵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七月的天山》的作者、时代背景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2. 诗歌内容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节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音乐美。

解读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天山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诗歌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3. 诗歌内容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估:观察学生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的语音语调、节奏和表达,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讨论和创作的评估: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度,以及对创作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七月的天山》。

2. 图片或视频:天山的美景图片或视频。

3. 朗读和背诵的材料: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指导材料。

4. 讨论和创作的材料:讨论问题和创作要求的指导材料。

六、教学步骤1. 诗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形象描写,如天山的雄伟、溪水的清澈等,帮助学生建立起诗歌中的自然景观画面。

2. 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对天山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朱古洞五道庙小学段晓鹏
教材简析:
本文节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

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

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读出赞美之情。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4.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江南的水乡,溶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北国的天山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七月的天山也就是天山之夏。

夏天暑气袭人,而在天山却像秋天一样凉爽,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一睹它的风采吧!
二、按自学提示,初读感知。

1、天山的美景就蕴含在作者的字里行间,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赶快读一读吧!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描写的景物是怎样的?
进行总结:按照由外到里的顺序依次描写了水、林、花三方面的景色。

三、品读感悟,领会表达。

1、作者初进天山,看到了那些景物?有怎样的感觉?
(雪峰、雪水、溪流,作者写得非常优美)
2、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学生批注词句交流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

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

3、天山密林和野花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出喜欢的句子,做批注谈体会。

(1)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

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3)野花五彩缤纷,像……像……像……
三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花的繁多,花的绚烂,花的优美之极。

4、小结写法:作者整篇巧用过渡,移步换景。

每部分都用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手法,把天山的独特美景具体的展现在人们眼前。

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四、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摘抄在你的笔记本上。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

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

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板书设计
4* 七月的天山
雪峰像白缎
初进天山水雪水像银链白莲
小溪清澈鱼欢移步换景往里走树像巨伞幽静
像锦缎
走进天山深处花五彩缤纷像霞光
像彩虹
课后反思: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七月的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静寂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

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七月的天山的一片深情。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先让学生们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通过教学我发现朗读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径,首先通过读为学生展现七月的天山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七月的天山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天山景物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七月的天山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

课文教学完后,虽自我感觉很痛快,但仔细回忆却发现课文中有一些应教给孩子们的知识点被我漏掉了,如:课文开头那么简洁明了,却又紧扣题意,我却一读而过;另外教学中涉及到了排比句,虽给学生讲了,但却没让学生练习说话。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希望今后语文教学中逐步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