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来说明 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 , 揭露对方的 矛盾 , 以便 取 得 最 后 的 认 识或 共 同的 意 见 。 通 过辩论的教 学方式,可以达到开阔学 生的视 野 。 学生的知识面 ,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拓展 培 提升 学生思维的敏捷 度 , 激发学生的灵感 , 培 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 升我们教 学的效率。如 提 通过开展“ 市场经济还 需不需要集体主义” 等 辩论活动。 可以帮助学生弄清一些复杂的理论
● 教 改纵 横
《 经济师}00 21 年第 8 期
《 思想道 德修养与法 律基础》 课的实 践教学 研究
●郭玲 霞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是新 课程修 改后 大学生入学的第一 门政 治理论课 程, 如何 让学生爱学 、 学并从 中受益是我们 好 思 想政 治工作者 考虑的问题。文章从 实践教 学这一教 学方式入 手 。阐述 了实践教 学在 政 治 理 论 课 程 中的 应 用 原 则及 其 实践模 式 , 目的 是提 高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 治理论 实践教 学 探 索 政 中图分类号:6 20 G 4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04 4 1(0 00 — 4 — 2 1 0 — 9 42 1)8 16 0
应 用 时要 坚持 这 样 一 些原 则 :
是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 为指 导。新教材 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 想性特征 。我们在 学 习的过程 中, 定要有严 肃认真 的态度, 一 坚持 以 马 克 思 主 义 、 泽 东 思 想 、 小 平 理 论 、 三 毛 邓 “ 个代 表 ” 要 思 想 和社 会 主 义荣 辱 观 为指 导 思 重 想。坚持把 坚定的社会主 义政 治方 向放 在首
为加强和 改进 思 想政 治理论 课程 建设 ,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大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教育2015年25期 117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大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张卫平宁兴北校,山西 吕梁 033000摘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直接关系到思想品德课的价值取向,也直接影响着初中生的情感、信仰、行为、品德等整个人格的塑造。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大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原则;课堂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25-0117-01“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求把基础教育作为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切实抓好。
但当前基础教育仅限于学校生活,几乎与社会生活完全脱节,与生产劳动更是互不相连。
我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二十多年,先后在四所学校任教过,对学生思想的教育仅限于课堂中教条的说教,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也仅限于课本中少有的几则事例。
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和条件所限,学生从来没有真正参加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在课本中几年学到的知识有时到社会中几天就被颠覆了。
因此,我认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大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正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必须把思想品德课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大任务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既要联系实际以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又要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说明实际,达到观点和材料、理论和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
况且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指导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许多原则中居于主导地位。
这条基本原则的确立,是人们在长期以来对思想品德教学过程规律性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它贯穿思想品德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指导着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
1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作为思想品德课的基本原则依据有二1.1思想品德课程性质决定了要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作为基本原则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几个结合
三 、 持 思 想政 治 教 育 与大 学 生 成 长成 才规 律 坚
相 结合
从 大学 生 自身发 展 状 况 看 , 学 生 正处 在 世 界 大 观 、 生 观 、 值 观形 成和 发 展 的重 要 时 期 , 个 时 人 价 这 期 大 学生 的思想 、 道德 和 心理 等 方 面 有 了一定 的发
效 性 首先 是在 融洽 的课 题 气氛 、放 松 的教 和学 的心
师营造和主导。 那么 , 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了多么不公 正 的待遇 、 在生活 中无论遇到 了多么大的不信 , 教师 都不能把个人的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带到课堂 , 更 不能把消极情绪传递给学生或发泄于学生 ,从而影 响课 堂氛围和学生情绪 ,进而影响课堂教学及其实 效性。 教师 既要 主 导 自己 的情 绪 , 要 主导课 堂 和学 又 生的情绪 , 更要充分尊重大学生主体情绪和心境 , 要
程。
[ 关键词 ] 教材与学生 ; 教师与学生 ; 实事求是 [ 中图分类号 ] 60 G 4 [ 文献标识码 ] A
近年来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更 加科 学 , 学 方法更 加 丰 富 , 学手段 更加 先进 。通 教 教
过这 一 主 渠道 , 和 国家 的路 线 、 针 、 策 能 及 时 党 方 政
获取 国内外 发生 的一 切 事件 。 尤其 是互 联 网 , 了当 成 今 大学生 获 取信 息 的主要 渠道 。而有 网站为 某 种 原 因 ,主要 是 曝光社 会 的 阴暗 面 ,揭露 人性 的丑 恶 面 。 也是 一种 客观事 实 。因此 , 这 如果 教师 在课 堂 上
上述可见 , 基础》 在《 课教学 中, 应该坚持一切从 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一方面 介绍 、 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不能动摇。 一是 向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学生 的 心里 去 。
( ) 二 坚持 理 论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的 原 则
思 想道 德 修养 和法 律意 识 只有 在 实践 中予 以实 施 , 才
能 真 正 使 其 发 挥 树 立 社 会 主 义 思 想 道 德 和 提 高 社 会 主 义 法 制 观 念 的 作 用 。 思 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 律 基 础 ” 实 践 教 学 “ 课
环 境 保 障 , 保 不 流 于 形 式 。 这 是 在 新 形 势 下 , 央 加 强 确 中
中 , 特别 强 调学 生 的主体 地 位 。实 践 教学 活 动安 排要 贴 要
近 生 活 、 近 大 学 生 , 须 把 大 学 生 内 在 的 积 极 性 和 主 动 贴 必
性 充分 调 动 起来 , 思想 政 治教 育 的 目标 变 成大 学 生 自觉 把
线, 以正 确 的世 界 观 、 生 观 、 值 观 和道 德 观 、 制 观 教 人 价 法 育 为 主 要 内容 , 强 思 想 品 德修 养 , 强 学 法 、 法 、 法 加 增 守 用 的 自觉 性 , 面提 高大 学 生思 想 道德 法 律素 质 。 它是 一 门 全 时 代性 和实 践 性均 较 强 的课 程 , 因此 理论 教 学 与实 践 教 学
果, 而构 建 实 践 教 学模 式 是 提 高 “ 想 道 德 修养 与法 律 基 思
础” 教 学质 量和效 果 的有效 方式 。 课
一
础 ” 内的思 想政 治 理 论课 是 高 等学 校课 程 体 系 的重 要组 在 成 部 分 , 想 政治 理 论 课 实践 教学 能 够 培养 学 生 的实 践能 思 力 和创 造 能 力 , 利 于 推 动 学 生 形 成 理论 联 系 实 际 的思 有 维 方 式 , 学 生深 入 实 际 , 高思 想 政 治素 质 、 德 法 律素 使 提 道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对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
为了正确地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作用,通俗易懂地讲授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性质、特点决定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这门课教学中的基本教学原则,它贯穿于这门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决定着思想品德课的方向和质量,其他教学原则都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
因此,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从整体来看,我认为应该分为以下两大步骤:第一、是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
在思想品德课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是通过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来表达的,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品德课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没有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就谈不上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知识来伪证、武装自己的头脑,然而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大多比较抽象、难懂,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启发,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接受,适当的举例是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如:初三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第五课中讲以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
对于初初中生来说,由于他们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要理解这个原理就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学中不妨采用脚与鞋的关系加以例证,在生活中他们清楚地知道,有多大的脚就要穿多大的鞋,鞋的大小应随着脚的生长而加以更换,否则,鞋太大或太小,不仅穿着不舒服,而且是既站不稳也跑不快。
这个例子通俗易懂,使得学生很快地就能准确全面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原理。
第二、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认识能力和思想品德觉悟的目的。
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最重要的阶段和最后的归宿。
如:初三思想品德课只讲到“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2010年入夏以来,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长江流域洪水泛滥与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必须加强对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三贴近”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三贴近”原则作者:彭喜红谢梦君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2年第03期当笔者刚听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门课肯定枯燥、无用,学生一定不愿听。
但在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后,笔者发现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学生还是会对这门课感兴趣的。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上好这门课,就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只有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达到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目的,才能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贴近实际贴近实际的本质就是贴近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贴近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现实。
就如思政教研室主任魏老师所说:“我们不能总是拿着几年前的案例来给学生上课,这样的事例离学生太远了。
”教学内容与客观现实脱节也是长期以来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上课不爱听讲。
为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一定要贴近实际,使学生能触摸到、想象到、感受到。
比如在讲《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这一章中,我以“小悦悦事件”为例,让学生思考这一事件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激发了学生积极、热烈的讨论和发言,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贴近生活贴近生活就是要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要从大学生的身边事、眼前事、点滴事入手。
把能引发学生真实感受的教育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生活过程德育化,把教育培养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细节当中;使德育过程生活化,使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自觉升华道德境界。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内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
在上课的过程中,笔者经常把学生当中发生的实际问题和具体案例引入课堂,比如关于学生应该怎样树立学习目标这个问题,笔者会列举学生当中因为没有树立学习目标而挂科,以致不得不转专业的案例,也会列举因为树立了明确学习目标而拿到奖学金的案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作者简介: 张风华 ,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
中图 分类号 : G 6 4 1
一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9 . 0 5 9 2 ( 2 0 1 3 ) i ! - 2 2 2 - 0 2
系 实际 , 才 能准确 把握 思想 道德修 养课 教学 的 内容 , 提高 教学 的 中逐渐 成熟 的阶段 , 既是 增长 学识 的重 要阶段 , 又 是政治态 度 以
实 际效 果。
及 人 生观 、 价 值观 、 世 界观 形成 的关键 。大学 生身 心发展存 在 一
( 二) 是 由 思想 道德修 养 与法律 基础》 课 教 学过程 的特 点决 些 基本 特 点比如 思维 活动 方面 : 求 知欲 旺盛 、 乐于 追求新 的思 想
定 的
和 生活 , 表现 出求 新求 变 、 富于幻 想 的特点 。 情 感方 面 : 情 感丰 富
思想道 德修养 课 的教学过程 , 是一般 教学 过程和 修身过 程的 强烈 , 容易激 动和 冲动 , 情 绪不太 稳定 , 带 有 明显的两 极性特 点 。
统一, 它 不仅要 解决 学生对 有关 理论 的知 与不 知的 矛盾 , 还 要解 自我 意识 方面 ; 有 明显 的独立 倾 向性和 自我 表现 意识 , 但心理 起
◆教 育文化
。。 ’ 。
{ 鼻 l J 占 轴会
。。 。 。 。 。。 。 。 。。 ‘ ‘ 。 一
2 0 1 3 ・1 1 ( 下)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教学必须 坚持理源自联系实 际原则 张风 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大纲(2018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紧密联系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在教学改革中,把实践教学纳入整个教育改革,其目的是深化课堂理论教学,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原则。
当代高职大学生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文化层次,且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但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心理素质不稳定,思想意识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的自发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尤为突出。
因此,实践教学活动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实际来确定,有的放矢,力戒形式主义。
2、实效性原则。
实践教学应该为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接触生活,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提供重要途径和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真正让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让社会实践的成果转化成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行,达到实践育人、理论育人、文化育人的效果。
3、本土化原则。
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为此,实践教学应立足地方,面向全省,引导学生深入实际,深入调查当地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问题,并从中寻找服务社会的方向,促使学生努力成为服务当地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思政课教学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思政课教学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概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其作用是指导和引领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为了保证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需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保证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实用性,也保证教学方法生动具体、活泼有趣,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意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原则。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最终落实于实践中,促进事业的发展。
在思政课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可以起到以下几个作用: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让理论联系实际贯穿整个思政课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合理性和适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提高教学效果。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因为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可以让学生不仅学到“理论”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实践中获得的问题促使学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思政课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贴近实际教学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及社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教学内容应当针对当代社会,让学生明确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而认识到思政课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还应当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实践活动丰富多样思政课教学应当其实践活动为载体,形式多样,内容充实。
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讨论、争论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同时,学生应当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和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形势,进行实际操作,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摘要]文章提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
其中,课堂实践教学是主体,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是补充。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课程。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知和行的统一,在传授法律知识和道德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实践和行为,重视“规范”向实践的转化。
因此,探索和研究“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践教学对于“基础”课的重要性1.加强和重视实践教学,既是贯彻中共中央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基础”课课程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其中,“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实际上就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通过社会实践、与现实相结合这一途径来实现。
2005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
“基础”课是中宣部、教育部实施“05方案”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其性质、任务决定了这门课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又具有突出的自我践行性和自我修养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先要了解和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考试⼤纲”中明确的课程性质和⽬的要求。
其内容主要有: 1.课程性质和⽬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两部分的内容,是全国⾼等教育⾃学考试各个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应考的⼤学⽣提⾼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置的⽬的是为了对参加⾼等教育⾃学应考的⼤学⽣进⾏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价值、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的教育,使⼤学⽣认识⽴志、树德和做⼈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提⾼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全⾯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
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求参加⾼等教育⾃学考试的应考者把学习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作为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明确⾃⼰的责任和使命,提⾼⾃⾝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本课程的学习,要了解和树⽴科学⽽崇⾼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了解和明确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优良传统和历史作⽤,掌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懂得为什么要⽴志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了解和树⽴科学的⼈⽣观即为⼈民服务的⼈⽣观,确⽴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与社会的关系;了解和掌握道德的基本知识,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原则和重点,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和掌握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活领域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的具体规范,懂得如何加强个⼈品德修养,做⼀个品德⾼尚的⼈。
本课程的学习,要了解和把握依法治国⽅略的内容和意义,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训练法律思维⽅式,树⽴全新的国家安全观念;掌握法的概念、作⽤、法律规范的概念、法律关系的构成,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体系,懂得要⾃觉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秩序;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精神、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掌握我国主要的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原则与方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这门课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突出的综合性与鲜明的实践性等特征。
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端正态度,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与原则,并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原则。
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因为,这门课程传授的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其知识体系的形成是以这些科学理论为基础的。
离开这些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道德、法律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很容易进入误区,产生困惑,甚至走上错误的途径。
实践证明,只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思想道德与法律的教育教学才能更好地解释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才能更好的提升。
第二,必须坚持理论灌输的原理。
这门课程始终把引导大学生确立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其知识体系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不是天生的.自发的,而是一个科学体系。
只要在学习和实践中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才能保持正确的理想信念。
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灌输原理。
列宁曾指出:既然工人运动自身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就“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
只有通过灌输,工人阶级才能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由自在的阶级成为自为的阶级,担负起解放自己和全人类的历史任务。
如果不进行灌输,单靠工人运动自身不但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反而会受到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支配。
所以,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过程,也就是排除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影响的过程。
虽然列宁阐发的灌输原理产生在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时期并针对工人而言,但是这一原理并没有过时,同样适用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摘要]“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这里强调的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用联系实际的方法讲清理论观点,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教学要密切联系中小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的道理,注意克服成人化和概念化的倾向”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早在198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就指出:改革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课的教学,关键是坚持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切实有效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呢?现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必须高度重视理论教学,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是从实践中来,又能指导实践的理论,是科学的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首先要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否则拿什么去联系实际呢?可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既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又是联系实际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使学生懂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他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才能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在这个基础上,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才会不断向更高的程度发展,才有可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在是非问题面前才能具有分辨和抵制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不注重理论教学的偏向。
那么,要掌握哪些理论知识呢?初中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是指《课程标准》规定的公民的品德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关于人生观、世界观的理论思想,掌握理论就是要掌握这些基本常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原则与方法探讨
的认为 国歌 是在庄 严 的 时刻播 放 的 , 把它 当手机 铃 声是对 国 歌 的不尊 重 , 更谈 不上 爱 国; 有 的说 不能 一棍 子打死 , 的 也 有
人用 国歌当铃 声就 是爱 国的表现 。最后有位 学生做 了总结性 发 言: 国歌 是严肃 的 , 手机 铃 声是 娱乐 性 的, 我们 该唱 国歌 时 唱 国歌 , 该娱 乐时娱 乐。我们 要心 存祖 国, 需要我们奉 献 时就 奉献 。顿 时全 场 响起 热烈 的掌声 。 学生 讲完 , 教师 要 做适 当的 点评 , 方面 肯 定学 生 的 发 一
活 动 空 间 。 师 生 齐 心 力 、 智 慧 展 因此 , 了真 正 体现 教 学 的 实效 性和 针 对 性 , 强教 学 为 增
达 了教师 自己的观 点 。可 以说 , 堂课 中讨 论法 是运用 的比 这
较 成功 , 起到 了很好 的教学效 果 。
2 2案例 式教学 法 . 这种 教学 法的 长处在 于 通过 案例 让学 生 明 白事 理 , 运用 得 好 , 往能取 到事 半功 倍 的效果 。教师事 先选 好案 例非 常 往 关键。 一般来 说 , 案例必须 有针 对性和 说服力且 力求新颖 。陈 旧而不具 有代表性 的案例 只会适 得其 反 。就本人 的教学实 践 来看, 要讲 好 《 基础》 门课 程 , 这 案例 式 教学 法很 有 帮助 。又
已具 有 一 定 的 认 知 能 力 。 传 统 的 照 本 宣 科 肯 定 是 行 不 通 的 ,
因此 教师必 须充 分 了解 学生 , 教学 内容和 方 式方 法应 紧跟 时 代 发 展 和社 会 的 需要 ,对 学生 的学 习要 主动 加 以引 导和 组 织 。笔 者 以为 , 学课 堂应 是开放 式 、 大 互助 式 、 与式 的师 生 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模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支撑,将道德与法律有机融为一体的课程。
这门课的突出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它既要向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为进一步规范《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要求XX 学院所有2014级学生(本科和专科)都需参加课程老师安排或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并按照要求提交实践成果。
实践教学考核成绩将按比例计入该课程总成绩。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在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同时,深入社会、生活和实际,达到知行统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法律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努力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更好地成长成才。
二、实践教学内容及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在以下四种实践活动内容中任选一项进行。
1、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同学们可以在以下参考选题中任选一个专题开展调查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1)大学新生生活适应情况调查与分析(2)大学新生入学花费情况调查与分析(3)关于大学生的理想及其实现情况的调查与分析(4)关于大学生人生观的调查与分析(5)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6)关于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7)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与分析(8)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与分析(9)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与分析(10)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与分析(11)本校大学生文明素质情况调查与分析(12)本校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状况调查与分析步骤及要求:第一步:确定调查人员。
调查研究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结成小组,小组人数不得超过3人。
人员确定后要进行详细分工,合作开展活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摘要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模式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教学”,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教育的课程,对后续的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示范意义和效果影响。
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必须合理运用和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一)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是党和国家的明确要求2004年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2005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有关精神,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大学生能够主动自觉的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各教学环节中,在教学中增强时代感、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
思政课教学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思政课教学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高等教育学论文思政课教学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付英慧(黑龙江省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多次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列宁认为这一“经典式的定义异常鲜明有力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一定的实际任务,即随着每一次新的历史转变而改变着的任务之间的联系。
”如果忘记了这一点,“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东西。
”(《列宁选集》第二卷第398 页)这些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之而来的一些负面作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成灾,等等,对人们思想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发生在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和全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的解体,使我们队伍中的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一些意志薄弱者产生了信仰危机,更有甚者———即个别所谓的“领导干部”,疯狂地以权谋私,进行着肮脏的权钱交易,他们的所作所为,则进一步破坏了社会风气。
社会与高校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社会现状对高校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而高校的发展对社会现状有一个能动的反作用。
高校不是世外桃源,上述当前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不可避免地对涉世不深的高校学生起着负面作用,中等职业高校德育工作的艰巨性由此可见一斑!思政课是中等职业高校的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把高校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四有人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不能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思政课的有关学科理论知识———即我们在平时所称的“教书”,然后让学生对有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机械的背颂记忆!作为高校的德育工作者,我们还必须时刻牢记:我们的高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进一步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最终成为“四有”新人———即我们在平时所说的“育人”。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下面我就对如何贯彻这一原则谈谈自己的看法,借以求教于同仁。
一、以学生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为载体,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身边发生的各种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比比皆是,它们生动具体,非常直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课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空洞的理论具体化、死板的教材生动化、艰涩的原理生活化。
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把握和理论的解释,并通过对学生自我感知现象的分析来引出理论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揭示知识点之间和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内容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师的观念,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把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的平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教学方法上,运用讨论、发现、辩论概括法、比较法、系统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状况,深入研究和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培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三、以媒体为手段,理论联系实际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适时、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能增强学生的现实感受,媒体教学能实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运用色彩来增加感染力,音响和动画结合增加逼真效果,对我们在教学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十分有效。
2021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2021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心得体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思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的主要渠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做好思修课的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和感受,谈谈如何做好思修课程教学工作。
一、了解分析学情,做到有的放矢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
了解和分析学情,是做好思修课教学的首要条件。
原因在于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的情况有差异,每个专业班级同样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情。
特别是所带专业班级较多的时候,要根据专业班级的特点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
特别忌讳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去教授所有的专业班级,否则往往会出现老师讲得累,学生睡得也累的奇葩现象。
因此,第一课的时候不要急于上课,可以和学生聊聊对思修课的认识以及班级学生的特点和对老师有什么认可的教学方法等。
而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投其所好的教学方式,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双主体”课堂,发挥师生的主体互动作用“双主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
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双方互动,才能真正实现主体性教育。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的往往是要求建立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单方面的教学主体,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就某个社会现象进行讨论时,既要善于点评和总结,同时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待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教师须注意从主流角度上来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作者:张风华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33期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情趣,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反映了课程的性质,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特点,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作者简介:张风华,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1-222-02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集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德育课,思想道德修养课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化为指导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按照社会主义的思想原则和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教育锻炼、自我完善,达到较高的思想道德境界,理论联系实际至关重要,是搞好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关键。
(一)是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和教学内容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鲜明的政治性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根本特性,高等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要求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引导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努力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道德修养课归根到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学生如何看待社会、人生,并正确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引导学生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塑造健康人格。
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境界,并运用多学科的基础知识,立足于中国的实际系统地回答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中所遇到和可能涉及的具体问题,只有在教学中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准确把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是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的特点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过程,是一般教学过程和修身过程的统一,它不仅要解决学生对有关理论的知与不知的矛盾,还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而且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经过知、信、行三个阶段的转化,以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而且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中这种特殊矛盾的解决、三个阶段转化的现实,比其他学科也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的这种特殊性,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针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以及学生思想上、认识上、情感上存在的现实问题,有的放矢、有理有据地分析,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将吸取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准则,知行统一。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理论联系实际有其特定的含义。
所谓理论,主要指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所规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其他有关的社会科学知识。
所谓的实际,主要是教材中理论观点所概括和涉及的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范围十分广阔。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使教材中的有关理论与各种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正确观察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认识和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使学生通过知行统一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达到较高的思想道德境界。
(一)要联系教学对象身心发展特点的实际了解教学对象是教育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永恒的课题,也是体现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针对性的前提。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生理和心理蓬勃发展的时期,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发展中逐渐成熟的阶段,既是增长学识的重要阶段,又是政治态度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
大学生身心发展存在一些基本特点比如思维活动方面:求知欲旺盛、乐于追求新的思想和生活,表现出求新求变、富于幻想的特点。
情感方面:情感丰富强烈,容易激动和冲动,情绪不太稳定,带有明显的两极性特点。
自我意识方面:有明显的独立倾向性和自我表现意识,但心理起伏较大,具有自我矛盾性等特点。
只有把握大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殊性,才能把握其思想脉搏和行为规律,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要联系教学对象思想道德观念不断变化的实际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思想观念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方面,大学生思想开放活跃,求知欲强,具有爱国热情,锐意进取;另一方面。
他们理论思维能力较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特别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他们容易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侵袭和干扰。
比如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社会主义中国的既定方针并没有改变。
在新一轮的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在经济势力和新技术方面所占有的优势,在全世界范围内实行强权政治,他们打着“民主”、“人权”、“公平竞争”的旗号,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大力兜售其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文化渗透。
大学生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影响,产生一些消极和不正确的思想倾向。
这就需要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变化的实际,洞察他们思想上的模糊认识、道德观念认知上的困惑和行为选择上的矛盾,以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理性的分析,并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出发组织教学,用历史的现实的事例论理,以增强理论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重视学生个人的利益需要和情感,着力解决形势变化带来的各种困惑和矛盾,特别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几个方面协调发展。
(三)要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既要联系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全球竞争的实际,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方式加强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潜移默化渗透的客观实际,也要联系网络信息环境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负面影响;既要联系社会多样化,即经济利益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分配方式就业岗位多样化带来的许多新变化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正面负面影响,更主要的是要联系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既要看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教育、外交、祖国统一等各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看到由于我国起点低、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够完善、法律体制不健全所引起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等等。
这就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针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作出科学的回答,以增强大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真伪的能力。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在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如何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能否实现二者的结合,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理论与实际能否结合关键在于理论是否具有感召性和说服力,这就需要教师必须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且具备联系新的实践、新的问题,保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素质。
因此,教师首先必须不断地学习,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
知识经济时代,给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必须首先接受教育,一方面既要完善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另一方面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同时还必须具有高深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坚定的理论信仰,以加强现实的准确性,否则难以胜任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
(二)要对“实际”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和关注理论和实际能否有效结合,必须全面理解和关注“实际”。
所谓的“实际”,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是教学对象的范围和层次和思想实际,而且更重要的是国际国内的一切重大事件,特别是改革开放、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对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社会深刻的影响的实际。
教师只有全面关注“实际”、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并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性“实际”抓住其本质及发展规律,注意疏通复杂的社会现实与理论的内在联系,才能形成对教学活动的正面引导,真正实现二者的结合。
(三)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的互动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封闭的,往往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忽视甚至否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教学多采用灌输的方法,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实际地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致使教学的效果低下。
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遵循“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原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变单向式的灌输为双向式的沟通和引导。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教”是外因,“学”是内因,教学效果的好坏,归根到底决定于学生是否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录相、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合课堂教学,运用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灵活多样的辅助课堂讲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通过互动,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与规范便不再是外在的强制灌输,而是教学对象自觉地从情感、意识、信念诸层面逐渐内化接受,并“外化”为行为,从而提高了教学的实效,实现教学的良性互动。
这是贯彻和坚持理论与实际二者结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