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版品社六上《血泪国耻》word教案
血泪国耻
《血泪国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收集鸦片战争的资料,在交流过程中,了解鸦片的危害,清政府禁烟的原因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2.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危害等。
3.了解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史实,深层次的认识中国蒙受这些屈辱的原因。
4.引导学生分析《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通过了解中国人民抗英等斗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继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设计思想:由于教材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太少,教学时以现代学生观和教学观为指导,力争为富有生机和实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找到源头活水。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大量的图片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坚持“教、学、生活”三合一,让新教材成为师生喜爱的对话与生活文本。
教学策略与方法:本课的学习侧重于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教材的知识结构注意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重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2.引导学生自主整合学习资源,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方法。
3.遵循“开放生成”的教学原则,结合学生实际,开展班内汇报交流,从而达到资源共享。
教学环境与媒体:1.大多学生生活在农村,各方面条件受到制约,收集资料困难。
2.教师应多提供视屏资料,照片并做成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与鸦片有关的资料,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斗争,《南京条约》的有关内容。
教师准备:1 给学生分好组。
2 准备相关的资料,图片以及视屏,制作成的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1. (课件出示罂粟花的彩图)同学们,这花美吗?它带给你什么感觉?生欣赏、自由发言。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血泪国耻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品德与社会
2,课时:1
3、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1、通过学习,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继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学生搜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搜索林则徐像:6e3Bip4s&W600&H464&T7416&S78&TPjpg
1、,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
(三)了解鸦片危害
1、引言: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他们从中发了大财,然而对于中国、中国国民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根据日常及媒体所见所闻,借助多媒86-1503477517.html
3、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材分析
“屈辱的开端”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血泪国耻”的内容,此内容包含两个主题活动“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两个主题活动都是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准备:
4、了解斗争结果和《南京条约》的内容,想象中国社会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正(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反(清政府的妥协退让)两方面事例,使学生有明确的道德认识。
(五)情境对话,拓展延伸
1、设计三个层次对话:假如你是清朝国民,你会怎样?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血泪国耻)教案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血泪国耻)教案(1)屈辱的开端设计人:倪广伟审核人:王文汉年级:六年级版本:鲁教版课时:2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走私鸦片给带来的严重危害,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
2、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壮举。
3、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的影响。
能力目标:1、自主选择、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史实,认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2、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学习重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学习难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其原因。
自学过程:学习任务之一:鸦片战争的背景1、在战前的情况:经济:政治:2、英国在战前的情况:经济:政治:3、鸦片及其危害:4、英国向大量走私鸦片的原因、目的和危害(战争主要原因):原因:目的:给带来的危害:5、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是怎么做的?学习任务之二:林则徐禁烟及虎门销烟1、林则徐其人:2、禁烟和虎门销烟(战争借口):学习任务之三:鸦片战争的经过及结果1、经过:2、结果:学习任务之四:《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1、《南京条约》的内容:2、鸦片战争和其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影响:合作探究,共解疑惑,师生互动,感悟真理回扣目标,总结收获(涓涓细流,终成江河)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试题:1、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于(),这是百年屈辱的开始。
血泪国耻
《血泪国耻》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一课血泪国耻课时建议:2课时授课时间:2014年9月3日星期三第三节课单元概述:“血泪国耻”设“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两个主题活动。
“屈辱的开端”主题活动利用学生熟知的“虎门硝烟”为切人点,引领学生探究。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等。
在探究过程中了解鸦片的危害及中国人民深受其害的社会现状;了解民族英雄林则徐禁烟的壮举;清楚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对敌人的屈服、妥协退让是造成我国屈辱历史开端的主要原因。
教科书利用师生对话情境提出研究问题: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人鸦片?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这是众多研究问题中的两个点,对学生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便于激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引发探究的欲望通过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并提供了《南京条约》的部分内容。
教学时可让学生提前搜集相关的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播放《鸦片战争>>这部影片,然后配合着<<南京条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认识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既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间,又使学生的情感在探讨中升华,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自立、自强的爱国热情。
课程内容1、屈辱的开端2、火烧圆明园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搜集鸦片战争的资料,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鸦片的危害、清政府禁烟的原因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2.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危害等。
3.了解英法联军、人闲联军侵略中国的史实,深层次地认识中国蒙受这些取辱的原囚4、引导学生分析《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通过了解中国人民抗英等斗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山东人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血泪国耻》教案
《血泪国耻》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战第一课:血泪国耻(播放视频)神八发射场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段视频,还有印象吗?神八飞天成功,举国欢庆,世界震惊,这标志着我国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中华民族正一步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是,你知道,100多年前的旧中国是什么样子吗?(学生简单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翻开历史的画卷,回到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走进中国近代史上那“屈辱的开端”,板书课题。
(不要齐读)【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再现神八发射情景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可过去的中国却受他国压迫,让生对过去的祖国感到好奇,产生了探究欲望。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人民的控诉1.出示林则徐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解他吗?学生汇报教师补充:(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
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官至一品,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教师板书:林则徐)2.出示虎门销烟图片看,这就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教师板书:虎门销烟).虎门销烟【设计意图:从学生耳濡目染的林则徐入手,了解虎门销烟的壮举树立伟人形象。
然后,从疑问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以便确立以学定教的思想。
】3.了解鸦片战争(1)学生展示搜集的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这些资料中能看出什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掠走大量银元,而且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与日俱增……)通过欣赏这些图片、资料,你的心情怎样?想说点什么呢?预设:太悲惨了,太可恶了。
预设:鸦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教师板书:屈辱的开端)(2)引导学生读课本中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六年级品社上册第一单元
六年级上品社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一学习主题:血泪国耻临邑博文学校徐敏敏教材分析:“屈辱的开端”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血泪国耻”的内容,此内容包含两个主题活动“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
两个主题活动都是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设计理念:由于教材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大量的图片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坚持“教、学、生活”三合一,让新教材成为师生喜爱的对话与生活文本。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网络选择、收集、整理资料。
2、过程方法:让学生上网自主选择、收集、整理资料,阅读交流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史中的人和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教师收集到的一组关于屈辱的近代史的幻灯片资料和写有相关网址的卡片以及多媒体网络资源。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关于屈辱的近代史的一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电子文档……)课前准备:1、给学生分好组。
2、课前几分钟让学生上网自由浏览,熟悉一下网络环境。
课时:二课时第一活动课时学习内容:屈辱的开端一、图片导入:1、出示林则徐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解他吗?2、出示销烟池图片导入:看,这就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二、了解鸦片战争1、学生展示搜集的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2、引导学生读课本中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这些资料中能看出什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掠走大量银元,而且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与日俱增……)三、了解鸦片危害1、引言: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他们从中发了大财,然而对于中国、中国国民又是怎样的呢?2、学生根据日常及媒体所见所闻,借助多媒体,通过多种形式交流鸦片的危害。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血泪国耻WORD版教案1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郑元德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刘井小学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2.学科:品德与社会3.课时:第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查找关于鸦片战争、林则徐的有关资料、林则徐虎门销烟池、三元里抗英斗争、《南京条约》的有关内容。
二、教学课题:《血泪国耻》知识与技能1、了解鸦片输入的原因和给中国带来的危害;2、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3、了解《南京条约》签订的原因和内容;4、《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发生了那些变化。
情感目标:1、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血腥和肮脏,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2、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精神。
3、学习鸦片战争,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同时,通过学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斗志和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能力目标:1、通过了解历史史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3、通过课堂小辩论,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历史的印象,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血泪国耻》是鲁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节。
主要讲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输入中国的原因、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危害、中国人民反抗鸦片而进行的斗争以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因为清政府的无能、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发达,致使国家再三的被列强侵略,被迫签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人民陷入苦难之中。
让学生为列强的惨无人道的行为愤怒,同时激起学生的爱国意识以及学习动力;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反抗外来侵略;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不被人所欺侮。
教学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与屈辱。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血泪国耻》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血泪国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血泪国耻》是一篇反映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文章。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围绕中国人民反侵略、求的斗争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屈辱和痛苦,认识国耻的本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历史,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和深层次原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认识国耻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原因和意义,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历史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历史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思考。
2.准备历史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历史事实,让学生了解历史。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深入了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
山东六上品社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一学习主题:血泪国耻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学科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
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不能忘却的历史——血泪国耻》是我校抓住国庆周年这一契机,引导学生立足自身,关注社会、祖国的发展而拓展的品社课程。
教材围绕生迫切想了解的问题,运用网络资源,引导生主动亲历、体验、感悟,让生在无限的网络世界里自由驰骋,通过收集、阅读、互动交流获取大量信息,激发生民族自豪感和对科学的热爱与崇尚,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会运用网络选择、收集、整理信息,获得经验,提高认识、参与社会的能力。
三维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网络选择、收集、整理资料。
2、过程方法:让学生上网自主选择、收集、整理资料,阅读交流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史中的人和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教师收集到的一组关于屈辱的近代史的幻灯片资料和写有相关网址的卡片以及多媒体网络资源。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关于屈辱的近代史的一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电子文档……)课前准备:1、给学生分好组。
2、课前几分钟让学生上网自由浏览,熟悉一下网络环境。
课时:二课时第一活动课时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罂粟花的彩图。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些漂亮的鲜花叫什么名字吗?它结的果实叫罂粟果,也叫鸦片。
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那段耻辱的中国历史,看看这美丽的鲜花给我们中国带来多少深重的灾难。
二、资料交流:1、了解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2、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3、鸦片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危害?小组活动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自己解决以上问题,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三、感悟表达:1、针对刚才的交流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小学品德与社会山人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屈辱与抗争-屈辱的开端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山人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练、固”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1.血泪国耻——屈辱的开端【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鸦片战争的背景及中国人民的抗英斗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与方法1.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方式,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历史问题。
2.引导学生分析《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知识1.了解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2.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危害等。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鸦片战争的背景及中国人民的抗英斗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方式,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历史问题。
【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教师和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及其多种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题1.图片导入让我们一起观察这张图片,谁知道图片中呈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中的主要人物是谁?(鸦片战争,林则徐)有这样一种说法:“林则徐不禁烟,英国人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因此是禁烟运动引起了鸦片战争。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刚刚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就通过《屈辱的开端》一课重新走进鸦片战争,去探究这场战争发生的背景、经过以及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
二、合作交流、信息整理1.研讨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情况说到“鸦片战争”就不得不提“鸦片”,那么当时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呢?鸦片又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请根据教材P2—P3页的内容分析这两个问题,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两个问题,从中探究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需要扩大海外殖民地。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血泪国耻》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血泪国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血泪国耻》是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的文章,主要内容包括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这些事件使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他们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比较感兴趣,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认识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激发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
2.教学难点: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这些国耻事件背后的历史原因。
5.课堂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探讨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和重点内容。
可以采用时间轴的形式,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进行串联,方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血泪国耻讲课文档
第4页,共26页。
第5页,共26页。
第6页,共26页。
鸦片的历史
• 最早鸦片是作为一种药剂传入中国的,时间可以追 溯到明朝。万历皇帝就有以鸦片为春药的记载。此 时的鸦片,还是作为一种正式商品在中国流通。根 据《鸦片事例》,明万历十七年的时候,进口每十 斤鸦片收税银二钱。到了清代的康熙时期,鸦片是 作为药品被允许进口的,按照每斤三分的规定收税。 比起明代来,税率略有提高。国外鸦片的进入我国, 无论是少量的民间私带还是成规模的进口,都绝不 仅仅是作为药物而进口的,吸食鸦片从鸦片进入中 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到了清代的雍正时期,已 经引起了地方官员的注意,并且奏报给了皇帝。世 界的第一个鸦片禁令,正是在雍正七年(1729年) 颁布实施的。
南京
外国汉的口 侵略从镇沿江 上海海 深长入内江 地九,江 从南方宁波
扩展到北方
福州
点
第25页,共26页。
广州 汕头 厦门 淡水
台湾
南海
琼州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的 影 响
第26页,共26页。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利益
国
家
机
清 政
构 的 变
府化
设置总理衙门
中
国
设置总 务司
现 代 化
被 迫 应权 对力 变结 局构
第10页,共26页。
结论
清朝落后。 最根本的是:
腐朽的封建制度
最主要的是: 思想意识的落后
最关键的是: 自然经济
第11页,共26页。
为什么强大的英国要 向中国输入鸦片,目 的何在
?
直接目的: 扭转贸易逆差
根本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第12页,共26页。
六年级上品社
六年级上品社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一学习主题:血泪国耻董家镇张而小学刘艳教材分析:“屈辱的开端”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血泪国耻”的内容,此内容包含两个主题活动“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
两个主题活动都是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设计理念:由于教材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大量的图片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坚持“教、学、生活”三合一,让新教材成为师生喜爱的对话与生活文本。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网络选择、收集、整理资料。
2、过程方法:让学生上网自主选择、收集、整理资料,阅读交流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史中的人和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教师收集到的一组关于屈辱的近代史的幻灯片资料和写有相关网址的卡片以及多媒体网络资源。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关于屈辱的近代史的一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电子文档……)课前准备:1、给学生分好组。
2、课前几分钟让学生上网自由浏览,熟悉一下网络环境。
课时:二课时第一活动课时学习内容:屈辱的开端一、图片导入:1、出示林则徐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解他吗?2、出示销烟池图片导入:看,这就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二、了解鸦片战争1、学生展示搜集的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2、引导学生读课本中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这些资料中能看出什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掠走大量银元,而且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与日俱增……)三、了解鸦片危害1、引言: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他们从中发了大财,然而对于中国、中国国民又是怎样的呢?2、学生根据日常及媒体所见所闻,借助多媒体,通过多种形式交流鸦片的危害。
血泪国耻 教案 文档 (4)
第一周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备课——1.血泪国耻1.《血泪国耻》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一课血泪国耻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一些光辉史实;了解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名族精神和优良传统。
初步了解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了解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史实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激发学生对投降卖国行为的憎恨和对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仇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体会“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毒品已成为现代社会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它是人类犯罪的根源之一。
它不但危害着个人的身体健康,也使许多家庭因它家破人亡,同时它对国家、社会的危害也极大,禁绝毒品已成为国际性的大事。
近些年,中国政府也下大力查禁毒品。
实际上,中国受毒品的危害并非近几年的事,早在150多年前,鸦片这一毒品已深深地危害到中国社会,并且爆发以鸦片命名的中外战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鸦片翻开了中国近代史。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中国近代屈辱史是怎样开始的。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活动一:研讨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师小结: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听首选的对象。
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当时拥有鸦片专卖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其鸦片每箱成本200多种卢比,1817年在市场上的拍卖价为1785卢比,在中国的卖价为2618卢比,差额833卢比,折合银元400元或白银280多两。
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
活动二:研讨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鸦片有什么危害等资料2、学生朗读炮子谣,思考:炮子谣告诉了我们什么?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在1773年的宣称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为对外贸易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该严格地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
六年级上册品德教案-1血泪国耻(第二课时 ) 鲁人版
1、血泪国耻第二课时
火烧圆明园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经过、
结果等
2 、了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1.通过探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来培养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其领会史学对历史学习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史沦结合3.进行学科之间的交又、渗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下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4.了解哲学原理:根本与直接原因、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提高辩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5.通过引导学生从西方列强侵华策略和清朝内部政局的变化两个方面,思考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出现的原因,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落后挨打”的沉重教训。
2.通过感悟与体验,学会鉴别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
与恨、和平与暴力。
3.认识西方资本主义的虚伪、贪婪和唯利是图本质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洗劫,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4.培养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师生准备:教师学生收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收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2021春山东版品社六上《血泪国耻》word教案
2021春山东版品社六上《血泪国耻》word教案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活动过程:第一课时屈辱的开端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课件出示罂粟花的彩图。
教师:同学们,这花美吗?它带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观赏、自由发言。
2、教师:大伙儿明白这些漂亮的鲜花叫什么名字吗?它结的果实叫罂粟果,鸦片确实是由罂粟果的汁液烘干制成的,这是一种麻醉毒品,人一旦上了瘾就专门难戒除。
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那段耻辱的中国历史,看看这漂亮的鲜花给我们中国带来多少繁重的灾难。
(教师板书:屈辱的开端)【设计意图:教学开始让学生观赏漂亮的罂粟花,同它造成的社会灾难形成鲜亮的对比】二、体验探究、互动交流活动一:穿越时空、体验社会现实。
1、学生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鸦片战争的背景资料。
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进行展现、说明,边讨论边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图片的资料展现,增强学生对鸦片战争历史背景的了解,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动,为下一步探究鸦片战争缘故,做好辅助。
】2、各小组选典型材料班组交流,并将英国什么缘故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问题的研讨结果记录下来。
把各小组内的焦点问题加以梳理后,进行班内交流,探究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真正目的。
学生边讨论边记录,体验鸦片战争的血泪教训。
教师巡视、检查,让学生真正走进鸦片战争的环境中去。
【设计意图:通过焦点问题的文字、图片的资料交流,让学生对英国什么缘故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做深刻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爱国热情,为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做好预备】3、学生结合自己的资料在班级交流研讨结果。
教师结合收集的资料:你们从这些资料中能体会到什么?预设:学生1:英国向中国走私大量的鸦片。
学生2:大量的鸦片被中国人吸食,造成许多人意识颓靡、躯体衰弱、家破人亡……学生3:英国殖民者从中国掠走大量银元。
学生4:英国向中国走私的鸦片与日俱增,危害加大……学生边讨论边补充、质疑、评判。
教师做好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图片的资料交流,提升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为进一步了解鸦片的危害做好预备】活动二:合作探究——聚焦鸦片,正视危害。
六年级上册品德教案血泪国耻_鲁人版
六年级上册品德教案血泪国耻_鲁人版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小孩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形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小孩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专门快。
一、学情分析与课前预备: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看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关心幼儿学习正确的观看方法,即按顺序观看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重点观看,观看与说话相结合,在观看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看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模样的,有的小孩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小孩说“乌云跑得飞速。
”我加以确信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确实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如何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看,让幼儿把握“倾盆大雨”那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看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如此抓住特点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体会联系起来,在进展想象力中进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大夫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看对象。
小学生对历史的了解较少,一样仅从电影电视登上有一些粗略的认识,他们也不是经历的机器,不是纯理性的躯壳,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不能简单的借用那种索然无味的年代、事件、人物的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泪国耻》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活动过程:第一课时屈辱的开端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课件出示罂粟花的彩图。
教师:同学们,这花美吗?它带给你什么感觉?学生:欣赏、自由发言。
2、教师:大家知道这些漂亮的鲜花叫什么名字吗?它结的果实叫罂粟果,鸦片就是由罂粟果的汁液烘干制成的,这是一种麻醉毒品,人一旦上了瘾就很难戒除。
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那段耻辱的中国历史,看看这美丽的鲜花给我们中国带来多少深重的灾难。
(教师板书:屈辱的开端)【设计意图:教学开始让学生欣赏美丽的罂粟花,同它造成的社会灾难形成鲜明的对比】二、体验探究、互动交流活动一:穿越时空、体验社会现实。
1、学生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鸦片战争的背景资料。
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进行展示、说明,边讨论边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图片的资料展示,增强学生对鸦片战争历史背景的了解,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为下一步探究鸦片战争原因,做好辅助。
】2、各小组选典型材料班组交流,并将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问题的研讨结果记录下来。
把各小组内的焦点问题加以梳理后,进行班内交流,探究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真正目的。
学生边讨论边记录,体验鸦片战争的血泪教训。
教师巡视、检查,让学生真正走进鸦片战争的环境中去。
【设计意图:通过焦点问题的文字、图片的资料交流,让学生对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做深刻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爱国热情,为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做好准备】3、学生结合自己的资料在班级交流研讨结果。
教师结合收集的资料:你们从这些资料中能体会到什么?预设:学生1:英国向中国走私大量的鸦片。
学生2:大量的鸦片被中国人吸食,造成许多人意识颓靡、身体衰弱、家破人亡……学生3:英国殖民者从中国掠走大量银元。
学生4:英国向中国走私的鸦片与日俱增,危害加大……学生边讨论边补充、质疑、评价。
教师做好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图片的资料交流,提升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为进一步了解鸦片的危害做好准备】活动二:合作探究——聚焦鸦片,正视危害。
引言:鸦片走私给英国的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巨大的、惊人的暴利,这些魔头从中发了暴财,然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民来说又是什么结果呢?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鸦片有什么危害等图片资料。
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相关鸦片危害的图片,让学生边看边讨论,把看到的,想到的讲给全班同学。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的文字、图片的资料,让学生在便于掌握的图片、文字资料的引导下,理解吸食鸦片对国人的危害,从而创设学生发自内心的民族气节。
】2、学生朗读炮子谣,思考:炮子谣告诉我们什么?教师出示《炮子谣》: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千万。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学生边朗读,边思考,在交流、探讨中理解炮子谣的真正含义。
预设:学生1:鸦片对于人们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大炮和火箭。
学生2:鸦片对于人们的危害不仅仅是肉体、精神的摧残,更使人们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学生3:鸦片让人们瘦骨如材、撕心裂肺……【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现实的文字、图片的资料,初步理解鸦片对人们的危害。
】3、研讨: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学生根据所搜集文字、图片资料认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掌握学生的研讨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真正掌握鸦片走私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危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研讨、交流,理解和掌握鸦片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危害危害。
】4、学生交流研讨结果。
预设:学生1:鸦片大量输入,鸦片战争前40年从中国掠走大约三四亿银元,财政枯竭,国库空虚。
学生:2:鸦片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
烟毒泛滥给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损害。
其余学生补充、质疑、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交流研讨结果,进一步了解鸦片侵蚀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激起学生的民族热情和爱国热忱。
】活动三:我眼中的民族英雄——林则徐1.教师简介林则徐林则徐,福建侯官人。
他从小树立了救世济世的远大志向,发奋读书。
做官以后他一心为民,被老百姓称为“林青天”。
面对鸦片流毒,他痛心疾首,上述光绪帝坚决要求禁烟。
2、播放《林则徐》影片片段。
学生边观看《林则徐》影片片段,边思考相关的虎门销烟的原因和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影片片段,初步了解鸦片对中国人民的危害,学习林则徐的民族气节,争强民族自豪感。
】3、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面及有志之士和清政府做法方面的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教师作指导。
4、学生班级交流汇报。
部分学生自觉起立进行提问,另一部分则对问题发表看法、理解。
不理解的当堂解决。
5、出示林则徐虎门硝烟的视视频资料,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结果等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后,教师让学生发表感想,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相关的评价。
6、学生研讨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按小组类别,由小组长阐述本组研讨情况,其余学生补充、质疑、评价。
共同理解、掌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视频、讨论、交流等,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现实以及清政府、清朝官员的做法,增强学生对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认识。
】课堂小结: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活动四: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学生阅读课本5页内容1、小组内交流鸦片战争经过、结果。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
预设:生1:由于禁烟的原因,英国以荒谬的借口侵略中国。
生2:英国侵略者厚颜无耻,颠倒是非、黑白。
生3:中国人民英勇抵抗,值得称赞。
生4:清政府软弱无能,清朝官员昏庸贪婪、不思进取……生5:鸦片战争以清政府腐败无能而告终。
2、教师引言: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妥协退让,向英国侵略者屈服。
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课件展示《南京条约》内容: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主要内容如下:(1)割香港岛给英国。
(2)五口通商。
规定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可以派驻领事等官员。
(3)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教师询问学生看了后有何感受?预设:生1:丧权辱国,没有尊严。
生2:没有民族气节。
生3:卖国求荣,没有羞辱感。
生4:真是些无用之才,太丢人!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加以梳理,指导学生总结。
课堂小结: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相关资料后讨论、交流等,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真实情况,增强学生对鸦片战争的民族自豪感,对清政府、清朝官员的丧权辱国的无耻做法,也让学生产生憎恨。
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气节。
】三、情景对话、感悟表达。
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2.假如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作为清朝国民、清朝政府官员、清朝政府皇帝你应该怎么做?3.假如你是一位法官,你将怎样审判鸦片战争罪犯?4.回到现在,我们该怎么做?学生任选一个主题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针对过激想法等,教师要加以适当地引导,要从做人的基本道义和原则出发,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对话,让学生亲自体验鸦片战争的危害,珍视来之不易的现实生活,并通过学生的感想、感悟等,进一步树立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爱国爱家的思想,争做有骨气、有气节、有能力的新时代的社会栋梁。
特别是回到现在的设计,更是让学生把抽象的想法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落实到学生的具体行为之中。
】四、深化认识、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罂粟花图片教师:现在再看到这美丽的罂粟花,你又有何感想?学生自由发言。
2、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现在我们小学生该怎样做?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师挑选部分作品班内交流。
其余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重新审视罂粟花,培养学会多角度思考辨析问题的能力。
】五、小小外交官模拟《南京条约》签订现场,中方代表、英方代表如何进行唇枪舌战的!(在讲台上摆几张桌子,两边站好各自的队员)学生进行辩论,下面的学生也分成两队进行助威。
【设计意图:既模拟了当时的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情景,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六、我成长、我快乐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谁能评价自己或同学在学习这节内容的表现?【设计意图:通过畅谈收获,让学生自身感受到:不仅学习到了先关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还收获了课本知识以外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延伸是活动的继续,是学习的继续,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也正是学生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的继续。
】板书设计:血泪国耻屈辱的开端内: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抗战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外: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发动鸦片战争【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既展示了教学过程,又重点点明了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内外对比突出了鸦片战争的血泪国耻,教学目标明了,效果突出。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组织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体会:亮点:1、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自由、自主、自信还给每一个学生。
本节课通过组织“情境引入——互动交流——感悟表达——深化认识”四个活动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四个活动环环相扣,使本节课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根据本课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展示出学生的风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动起来。
2、遵循“开放生成”的教学原则,让个性、灵动、精彩在课堂里闪烁。
教学时有效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课前收集,班内展示汇报,最后知识深化、提升,把学生品德教育与社会知识有机结合,德育渗透自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甚至表达的欲望都是非常强的,根据课程的特点,我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的话如泉涌,情感越发丰富起来,课堂也变得更加鲜活生动。
不足:通过本课教学我感到不足的是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太少。
教学时应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入手,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
重点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经历、体验感悟,了解鸦片战争真正原因,学生在讨论、争辩中,激发爱国热情,学会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