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常见的天气系统_教学设计_人教版_鲁爱华
3.1.2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Ⅰ
2.练习题包括:天气系统识别、天气图分析、预测天气变化等。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4.学生互评练习成果,教师总结错误原因,进行针对性讲解。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3.1.2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常见天气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2.学会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并能够预测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
3.掌握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查询和分析天气数据的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张天气图,要求识别图中的天气系统,并分析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课堂练习(500字)
1.作业内容要结合所学知识,切勿抄袭,确保作业的独立性和真实性。
2.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无误,提高作业质量。
3.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放学前。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优秀作业给予表扬和奖励。
6.拓展与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天气系统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具备以下基础: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如地球自转、公转,大气层结构等,为理解天气系统奠定了基础。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天气、气候的概念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观察天气现象的能力。然而,对于天气系统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困难:对天气图的分析、识别能力较弱,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不足,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地理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对气象灾害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该节教材继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分别介绍了锋面系统与天气及高低气压系统与天气等常见的天气系统,以点带面使学生理解不同时空的天气变化,使学生学习贴近生活、运用于实际。
教学思想设计本节内容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难点。
内容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通过适时适量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以学生为主体,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素材,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到地理中有生活、生活中离不开地理,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冷暖气团的性质②了解天气变化是不同天气系统作用的结果及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③理解锋面及高、低气压系统的活动与天气状况④识别常见天气系统2.能力目标①辨别并绘制冷暖锋系统②识读电视节目中常见简易天气图,分析不同地区天气系统及未来的天气变化扩展阅读常见的天气系统《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欲望,但认识不够深刻需加以引导。
(三)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2、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类型及其特征
3. 能够解释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4. 能够分析和预测天气系统的变化
教学步骤:
1. 导入
老师简单介绍天气系统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 探究
通过展示气象卫星图像和气象雷达图像,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天气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3. 讲解
分别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类型: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前冷锋、暖锋以及台风等,包括它们的形成原因、特征和影响天气的规律。
4. 实践
让学生参与天气系统的观测,使用天气图、风向仪等工具,判断当前天气系统的类型和特征,并预测天气变化。
5. 拓展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天气系统类型,如台风、低压槽等,并分析它们对不同地区天气的影响。
6. 总结
对本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重要性和预测的必要性。
7. 展示
让学生制作天气预报报告,展示他们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天气预测能力。
8. 作业布置
让学生利用气象网站或其他工具,观察并记录本周天气系统的变化,并写下自己对未来的天气变化的预测。
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包括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报告的天气预测准确性和合理性。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设计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地理人教版必修1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章节:第二章第三节5、学时数:40分钟二、教学设计二、教学反思优点:第一,能够用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引入课题。
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放一段某一天受冷锋控制影响下形成的大范围降温,大风,寒潮等天气现象的天气预报视频,使学生看到他们经常看的节目时,感觉很熟悉,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而且视频中也包含着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思想。
第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锋面结构和成因示意图,信息量大,把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
第三,教学环节齐全,各个环节按照课前计划进行。
第四,教学思路明确,语言组织较强。
第五,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能够将难点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用ppt动画呈现给学生,能够让大部分学生掌握冷、暖锋影响下的天气变化,但是最后探究的问题需要多讨论,因为本人还是有些疑问的。
缺点:第一、在导入的问题上,由于是用天气预报的视频导入的,但是由于多媒体无法播放声音,导致导入的效果没有预想的效果良好,好在学生能够根据视频中的信息进行提炼,能够说出视频中的信息,比如冷空气南下,大风、降温、寒潮等天气现象。
但是无声音的视频还是效果太差,课前应多种准备导入的方法,同时,应提高临时应对类似于这种突发性的事件的应变能力。
第二、是在时间的把握上,导入之后,急忙进入新课的讲解,并没有检查学生对于导学案中预习部分的完成情况;前面讲解气团的分类,锋面的分类和成因上用的时间过多,导致后半节课时间过于紧张。
第三,学生讨论环节时间安排较少。
第四,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讨论环节气氛没有预想的好。
第五,课堂上语言表达方面缺少激情,导致课堂的后半节,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做及时地调整。
在以后的上课中,在这方面应该做到:语速快慢结合,有快有慢,抑扬顿挫。
在上课过程中注意教态表现,比如要自信,大方。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人教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人教版)作者:鲁爱华来源:《地理教育》2013年第09期一、课标理解课程标准: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本课标要求学生掌握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特别是锋面过境前后天气特征的过程性分析。
能够运用所学,分析简易的天气图,并结合一些天气实例,如梅雨、寒潮、台风等进行适当的拓展分析。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看似简单,实则抽象,特别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如气团、锋面;锋前、锋后;辐合、辐散等。
另外,如果缺少教师的讲解,一些内容很难理解,如为什么气旋常常和锋面联系在一起?锋面出现的位置为什么会在低压槽附近等。
教材活动使用两组表格将冷暖锋对天气的影响过程透析,将气旋与反气旋的结构剖析,有利于课堂小结。
在内容呈现上,注重对比分析,如冷、暖锋的对比,气旋与反气旋的对比以及南北半球的对比等。
教材为帮助学生理解锋面气旋,在活动部分增加问题追问。
从气团到锋面,从锋面到气旋(反气旋)再到锋面气旋,内容之间联系紧密,步步为营。
三、学情分析学生非常熟悉生活中的天气,具有足够的生活经验。
但“如何从学科的视角全面了解天气,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并不清楚。
根据现有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自学,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但常常是“浅尝辄止”,深入不够,需要教师点拨、精讲。
基于此,本节课在为学生创建自主、交流、合作、展示平台基础上,凸显教师的“问题导学”法,强调学生过程体验的同时,更注重在课程推进中关注学生问题生成。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所学知识,从气温、气压、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简易天气图。
过程与方法:运用绘图、交流合作、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气团及其运动特点,归纳总结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锋面及气压系统影响下天气特征分析;冷锋和暖锋的差异及判读方法;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气旋、反气旋的结构图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2. 教学重点: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影响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地图、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我国近期的天气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2)讲解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讲解气旋和反气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 实例分析:分析近期我国发生的典型天气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进行解答。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高压和低压系统:形成、特点、影响。
2. 锋面系统:形成、特点、影响。
3. 气旋和反气旋系统:形成、特点、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2)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气旋和反气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2. 答案:(1)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地球表面形成高压和低压区域。
特点:高压区域气压高,天气晴朗;低压区域气压低,天气阴雨。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包括晴、阴、雨、雪等;2.熟悉天气系统的组成和作用;3.学习天气预报相关知识,掌握如何查询天气信息。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自然现象之一,学生们需要从实际出发,感知并理解各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以便更好地了解天气系统的变化。
本部分可使用图片或视频讲解晴、阴、雨、雪等常见天气现象。
2. 天气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天气系统是指大气运动的统一体系,是一种跨越地球表面的数千公里的大型自然系统。
该系统构成包括地球表面、大气、太阳和地球自转等几个方面,学生们需要深入理解大气的组成以及它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 天气预报相关知识天气预报是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通常为3~7天)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的一项工作。
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学生们需要了解天气预报的依据,以及如何查询天气信息。
本课程中可引入一些常用的天气预报工具,如气象卫星、雷达等。
三、教学方法1.以PPT或视频方式呈现天气现象的图示,向学生们讲解各种天气现象的含义;2.通过模拟图表等方式,深入理解天气系统的组成和作用;3.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们查询当地的天气预报。
四、教学评估1.看图言语测试:展示多幅天气图示,让学生根据图示描述天气状况;2.知识运用测试:以某地天气预报查询为例,结合实际时间、地点等信息,引导学生查询天气预报信息;3.口头提问:让学生回答各种天气现象的定义、大气组成成分等相关问题。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PPT播放或展示多幅天气图片,在班级中创造出一种天气的氛围,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气象环境。
然后,向学生提问,让他们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你们经常看到的天气现象有哪些?这些天气现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2.学习2.1 天气现象的学习通过PPT或视频,向学生讲解常见的天气现象。
以图片或视频为例,让学生了解各种天气现象的图示含义,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这些图标代表什么天气?如何根据这种天气做出相应的行动?2.2 天气系统的组成和作用的学习向学生讲解天气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2.分析报告:针对某一特定天气系统(如冷锋、暖锋、高压或低压),从其特征、形成、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分析报告。
3.案例研究:选择一个近期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分析其背后的天气系统原因,探讨如何减少此类事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关于我国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典型天气现象的视频,如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等。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随后,提出问题:“这些天气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它们背后的天气系统又是如何运作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利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天气系统》。
3.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效果: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实地观测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天气系统的运行机制。
4.小组合作,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实践活动,提升能力:设计天气模型制作、气象报告撰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天气系统的理解。
3.学生通过学习锋面理论,能够解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如寒潮、暴雨、大风等,并预测其可能的发展趋势。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结合地理环境,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理解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着重于以下方面:
1.采用案例分析、图表解析、实地观测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天气现象有直观的感受和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章节的学习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学生对天气变化充满好奇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因素和运行机制有探究的欲望。然而,由于天气系统的复杂性,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关系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其次,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地理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所培养,但面对更高层次的气象图表和数据分析时,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待于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提供适宜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在掌握天气系统知识的同时,提升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天气与气候在概念上的区别。
2、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反气旋。
3、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4、理解低压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暖锋,高、低气压系统的各类图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2、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二教材的重、难点教学重点1、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2、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教学难点1、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锋面气旋。
解决办法:通过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课型:新授课三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列表比较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引出天气的概念,引导学生简要回答天气的基本特征后,教师概括:天气是大气物理状态在短时间内的具体表现。
天气预报预报的是短时间内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现象,这些现象的预报是根据卫星云图上天气系统的移动规律来作出的推断。
因此,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存在时间较短的各类天气系统。
本节课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影响我国主要的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和高低气压系统。
一、锋面系统引入气团来解释锋面的形成。
播放“冷暖气团移动图”引导学生观察锋面的形成过程,进而得出锋面的概念。
1、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而。
展示:“锋面结构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锋面的结构和理解锋面的特点。
2、结构: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为锋面,其上部为上界,下部为下界,锋面和地面的交线为锋线。
3、特点:(1)交界面处有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2)锋面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很大;(3)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承转:冷暖锋影响下的天气有明显的差异,下面我们来认识锋面天气的形成过程。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教案名称: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台风和副热带高压等,并能够简单解释它们的形成原理和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时间:1学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天气话题,让学生回忆一下过去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
2.提问:你们认为天气是怎么形成的?请大致解释一下。
二、讲授(30分钟)1.告诉学生天气是由各种天气系统形成的,主要包括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
2.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的特点和形成原理:a.高压系统:气压较高,有盛行的下沉气流,通常天气晴朗、干燥、稳定。
b.低压系统:气压较低,有盛行的上升气流,通常天气多云、有降水,风力较大。
3.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低压系统会带来降水?(下沉气流受到物体摩擦和水汽的影响,相对湿度增加,水汽凝结成云和雨)。
三、讨论(20分钟)1.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常见的天气系统,如台风、副热带高压等。
2.学生汇报: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介绍所讨论的天气系统的特点、形成原理以及对天气的影响。
3.讲师点评和补充: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补充相关知识。
四、总结(10分钟)1.提问:你们觉得天气系统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2.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台风和副热带高压等。
这些天气系统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各不相同,对天气的影响也不同。
五、作业(剩余时间)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请简单解释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的特点和形成原理。
2.选取一个常见的天气系统,分析它的特点和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资源:投影仪、幻灯片、教科书等。
评估与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汇报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扩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天气系统的更深层次的形成原理和影响,以及如何预测和应对各种天气系统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标题: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不同的常见天气系统,如高压系统、低压系统、气旋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不同天气系统对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影响。
3. 学生能够分析和预测天气系统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如风、降水和温度变化等。
教学内容:一、引入活动(5分钟)通过展示或讨论一些常见天气现象,如晴天、多云、阴天、雨天等,让学生对天气产生兴趣,并引入天气系统的概念。
二、天气系统介绍(15分钟)1. 高压系统:解释高压系统是指空气下沉导致的气压高于周围地区的天气系统,常带来晴朗天气。
2. 低压系统:解释低压系统是指空气上升导致气压低于周围地区的天气系统,常带来阴雨天气。
3. 温暖气团与冷锋:介绍冷暖空气相遇时形成的冷锋和温暖气团,并讨论它们对降水和温度的影响。
4. 气旋:解释气旋是指气压在一定区域内呈旋转状的天气系统,常形成较强的风暴和降水。
三、天气系统影响的例子分析(20分钟)1.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气象图、天气预报等,分析不同天气系统对特定地区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如何导致气温、降水、风向等的变化。
四、实践活动(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使用观测工具(温度计、风向仪等)观测当天的天气,并记录下观测结果。
2. 学生根据观测结果,判断当天的天气系统类型,并解释当地天气系统对气温、风向等的影响。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回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检查学生对于常见天气系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加深对天气系统的理解。
3. 结合学生的反馈,对教案进行评估和调整。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天气系统和气象图。
2. 天气预报和观测工具(温度计、风向仪等)。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研究更多的天气系统和其影响,如台风、龙卷风等。
2. 让学生尝试使用互联网或手机应用程序获取更多的天气信息,并研究天气系统的实时变化。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详细内容包括: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原理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系统的基本特征及其天气现象;如何通过天气预报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学会通过天气预报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并预测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
3. 提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分析及预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形成原理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重点:学会通过天气预报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并了解其天气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天气预报图、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段有关天气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及其变化。
2. 新课导入:讲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天气预报图,让学生观察并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4. 例题讲解:针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分别给出一个例题,详细讲解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几个关于天气系统识别和天气预测的题目。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解题过程,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定义及形成原因。
2. 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天气特征。
3. 天气预报图的识别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形成原因。
(2)观察当地天气预报图,识别并描述最近的天气系统,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
2. 答案:(1)气旋:大气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于地转偏向力,使空气旋转上升,形成低压区,即为气旋。
反气旋则相反,为高压区。
(2)锋面系统:冷、暖气团相遇,形成倾斜的锋面,锋面上的天气现象丰富多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天气系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b.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c.学生针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查漏补缺。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2.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如气旋、反气旋、锋面等。
3.教学步骤: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传递天气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云图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对天气系统动态变化的理解。
3.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技能。
2.针对教学难点,采取以下策略:
a.以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共同分析天气图,互相交流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b.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如GIS、卫星云图等,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天气系统的动态变化。
c.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天气系统的变化,加深对天气图的理解和解读。
3.教学过程注重以下方面:
3.设计一份关于天气系统知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测试卷,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卷涵盖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为今后的学习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
4.请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了解天气系统在实际气象预报中的应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撰写一篇关于如何读懂天气预报的文章。文章要求内容包括: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天气系统的识别、如何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生活等。通过这一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分类及其特征。
2. 学会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提高天气预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与反气旋、锋面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不同天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气象图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气象学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期我国各地的天气变化,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详细讲解气旋与反气旋、锋面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讲解如何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系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天气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2. 常见天气系统分类及其特征(1)气旋与反气旋(2)锋面系统3. 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4. 例题讲解与分析5. 课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旋与反气旋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答案:(1)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四周向中心辐合。
常带来阴雨天气。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中心向四周辐散。
常带来晴朗天气。
(2)根据天气图分析,该天气系统为锋面系统。
预测未来天气变化:锋面过境时,天气变化剧烈,可能出现阴雨天气;锋面过后,天气逐渐转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天气变化,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系统,提高天气预报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气象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特点和运作原理。
2. 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天气系统变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预备知识:气候和天气的概念。
2. 主要内容: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高气压系统、低气压系统、温带气旋、热带气旋等。
分别介绍它们的形成过程、特点和影响。
3. 拓展知识:不同气候区域的天气系统差异和特点。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展示几张封面含有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第二步:概念解释与讲解(15分钟)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实例,解释气候和天气的概念,并向学生介绍天气系统的概念和种类。
第三步: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30分钟)以PPT为辅助工具,分别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高气压系统、低气压系统、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
每个系统的形成过程、特点和对气候的影响都要详细解释。
第四步: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天气系统,讨论其形成过程、特点和影响。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第五步:实验观察(40分钟)每组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天气系统,设计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
例如,模拟低气压系统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特点和运作原理。
第六步:实验展示与总结(20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老师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一些结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天气系统的运作机制。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讨论题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在实验环节,教师要注意安全事项,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 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独立进行一些进一步的研究,了解不同气候区域的天气系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常见天气体系统教学设计
3.创设互动式课堂,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系统的规律。
4.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组织学生分组分析天气图,模拟天气预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天气系统的分析方法。
要求:图片清晰,标注准确,附上不少于200字的文字说明。
4.探究性问题:针对天气系统的形成、发展及影响,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要求:问题明确,探究过程不少于400字,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论。
5.小组讨论:结合本节课所学,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a.如何根据天气系统的特点,提前预测天气变化,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参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类型及其特征,理解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天气图的能力,以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天气现象分析。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入生活中的天气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展示我国近期的极端天气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系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天气现象充满好奇,乐于探究天气系统的奥秘;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此关注度较低,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实际案例来激发学习兴趣。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实际行动。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天气系统的过程中,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常见天气体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人教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人教版)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天气系统的概念及分类2. 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形成过程3. 冷锋、暖锋和气旋的形成和影响4.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分类;b. 了解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形成过程;c. 了解冷锋、暖锋和气旋的形成和影响;d. 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天气系统的特点;b.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模拟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c.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d. 培养学生预测推理的能力,通过学习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a. 天气系统的分类和特点;b. 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的形成过程;c. 冷锋、暖锋和气旋的形成和影响;d. 天气预报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a. 学会观察、比较和分析天气系统的特点;b. 理解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的复杂形成过程;c. 分析冷锋、暖锋和气旋在天气上的影响;d. 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导入新知,激发学生兴趣(10分钟)老师通过播放气象知识相关的视频或图片,介绍不同天气系统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天气系统的分类(15分钟)老师通过讲解天气系统的分类,包括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冷锋、暖锋和气旋等,搭配相关的图片和示意图,让学生直观了解不同天气系统的特点。
步骤三:实验模拟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2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模拟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的形成过程。
通过在透明容器中放置温暖的水和冷却的水,观察水柱的升降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天气系统的形成。
步骤四: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20分钟)通过带领学生分析气象数据和地图,了解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例如,低压系统会导致降雨,高压系统会带来晴朗天气等等。
常见的天气系统 高中地理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质也和相似的大团空气。 根据气团的温度差异,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冷空气和暖空气。 【过渡】:气团有位置的移动,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时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当原有气
团被新移来气团代替时,天气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两种气团的交界地区,天气变化尤为
冷锋对天气的影响可分三个阶段:①过境前,目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为晴暖或晴间 多云;②过境时,一般出现刮风、阴雨和降温天气;③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明显 下降,但天气转晴。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冷锋雨区在锋后。
上述是冷锋与天气的关系,暖锋与天气又是怎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再来学暖锋。
及我国北方流行“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等俗语皆为描绘天气的变化,所以
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请同学们想一想天气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归纳一下,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即: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那么下面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锋面系统
而在学习锋面系统之前,我想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个概念---气团,何为气团? 【讲述】 一、气团及分类
剧烈。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中间的交界面——锋面。
二、锋面系统
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界面称为锋面。(画图表示锋、锋面、锋线) 锋面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度地带,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
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以下,暖气团在锋面之上。
【过度】:我们了解了锋面的概念,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锋的分类。就一般而言,根据
常见的天体系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 2.使学生掌握各种锋面系统所引起的天气状况。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 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2.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 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3.通过对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的对比分析来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同时 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讨,组内交流、展示、质疑、 合作,并确定中心发言人 转换学习观念,培养思维习
教师将展示的问题随机分给各组,小组进行二次准备并确定中心发
惯 ,让“ 交 流 、展 示 、质 疑 、合
言人。教师告诉绘图展示的小组提前到前台绘图,做好准备。时间为 10 分钟
作”成为课堂学习的有效方式
提问:60°N 附近为什么会形成降雨
三、学情分析
学生非常熟悉生活中的天气,具有足够的生活经验。 但“如何从学科的视角全面了解天气,分析天气变化的原 因”并不清楚。根据现有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自学, 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但常常是“浅尝辄止”,深入不够,需 要教师点拨、精讲。基于此,本节课在为学生创建自主、交 流、合作、展示平台基础上,凸显教师的“问题导学”法,强 调学生过程体验的同时,更注重在课程推进中关注学生问 题生成。
描述问题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现阴天、大风、雨雪天气。过境后:被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 学生展示问题 4:冷锋在过境 此问题属于地理过程分析。突
高;天气晴朗
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 破方法:板图法分解过程→描
总结:①被单一气团控制时,天气晴朗;②过境前、过境后,气温和气 征是怎样的
述法阐释问题→总结法提升
观察图片,比较差异,思 因
考原
由表及里
问题展示Ⅲ
对学生展示进行纠正并强调:①锋前与锋后的理解;②标志的含义 展示问题 3:冷、暖锋的比较 利用表格进行比较,定向定点
根据表格的最后一栏,直接进入下一问题的展示
(填表)
“爆破”
问题展示Ⅳ
通过画板图的方式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答案:过境前:被暖气团控
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出
方法,以图释义,以图导思是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手段
根据教材插图 2-28,详细讲解锋面气旋,结合 58 页活动题 1 进行
分析
根据投影提示,进行课堂总结
回顾新知
整体认识
2013 年第 9 期
19
展示问题 1:气团的定义及分 类;锋面的定义及分类
难,但深入难。教师要通过强 调,启迪思考,深化理解,将大
面是向冷气团还是暖气团一侧倾斜?(冷气团);③降雨出现在什么
问 题 分 化 为 小 问 题 ,问 题 驱
位置?(夹角小的一侧);④锋面分类: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使用括
动,问题导学
号式结构图),指出天气状况,介绍准静止锋
压都是状态值(较高或较低),过境时,体现的是变化(降低或升高);
认识
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呈负相关
展示承转
知道了冷锋影响下的天气,那么暖锋是怎样的?给两分钟时间对原 有答案进行修改
问题
4
转换为问题
5
讲后修正 重新认识
问题展示Ⅴ
师生注意倾听和纠正,形成共识。学生展示完,用投影展示答案 强调:暖锋过境时是连续性降水 插入:影响我国的天气中,春季的沙尘暴、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 都属于冷锋造成的灾害性天气
半球的气旋和南半球的反气 旋,并标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
的在于深化理解,帮助学生掌
向
原理,揭示本质。教师点拨处,
应是学生感觉最困难的部分
展示承转 下面具体比较气旋与反气旋的差异。有请下一组展示问题 7
由图像到文字,落实知识
完成教材 67 页活动题第 1 题。补充实例—— —气旋:台风;反气旋:
问题展示Ⅶ
展示承转 重点研究冷锋、暖锋及其影响下的天气
承上启下
问题展示Ⅱ 展示承转
师生纠正。同时揭示冷锋与暖锋的定义。指出共同点:①冷气团在锋 面之下,暖气团在锋面之上(由气团性质决定的);②降水都在冷气团 一侧
展示问题 2:用示意图表示冷锋 和暖锋,说出二者相同点
绘制板图是 好方法
地理学习的
一种
冷锋与暖锋究竟有哪些不同?投影展示冷、暖锋图片
单独回答问题
温故而知新,引出反气旋
实验导入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展示承转
描述: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引
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
提问: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出锋面
各小组针对问题,由组长主持
呈现 8 个问题,教师指出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宏观感知 教师巡视指导各组,进行课堂观察,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集体回答
温故而知新
18
2013 年第 9 期
展示承转 提问:60°N 附近为什么会形成降雨
集体回答
教例选登
温故而知新
问题展示Ⅰ
关于“气团”教师强调:①冷暖气团是相对的概念;②投影表格,比较
冷暖气团的物理性质;③冷暖气团的性质与形成气团的下垫面有关,
概念教学是最难的,问题不
如发源于赤道地区的气团是湿热的,发源于热带沙漠地区的气团是 干热的 关于“锋面”教师强调:①什么叫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②锋
展示问题 5:暖锋在过境前、略讲暖锋
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是 以练代讲
怎样的
强化认识
展示承转 问题展示Ⅵ
天气系统除锋面外,还有气旋和反气旋
直接过渡
强调:①气旋与反气
旋 都 是 水 平 分 布 ,由 于水平方向上气流的 辐合或辐散导致垂直
1005
1015 1010
1005
1015
1010
方向上中心气流的上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所学知识,从气温、气压、降水、风等 几方面分析简易天气图。
过程与方法:运用绘图、交流合作、比较分析等方法,探 究气团及其运动特点,归纳总结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 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 和危害;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 活的影响。
根据表格进行比较
“秋高气爽”、伏旱
展示承转
在实际天气中,等压线也并非呈圆形。气旋常常会与锋面结合到一 起,为什么
用简图说明:标出 A、B 两点风向
利用教材素材,回扣知识 承上启下
问题展示Ⅷ 课堂总结
A 低压 B 0°
A 高压 B 0°
图示教学是地理教学的核心
展示问题 8:为什么气旋常
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
升与下沉,从而影响
天气;②南北半球由 于受地转偏向力影
北半球气旋
南半球反气旋
响,旋转的方向相反;③同心圆等压线上任意一点的风向可以通
过作图确定;④高空不存在气旋和反气旋(无摩擦力)、赤道地区
也不会有台风(无地转偏向力)
出示底图,以示规范。教师强
展示问题 6:用示意图画出北 调部分可以通过问题呈现,目
表1 教学环节
自主学习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根据课程设计导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导案上主要呈现“课程 根据问题进行预习,并通过 没有预习的学习是不完整的
学习。用问题启思,生成新问
标准”、“问题导学”和“优培导练”
自学提出自己的问题
题
检查验收 提问:冬季我国北方气候具有“干冷”的特点,主要受什么影响
教例选登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人教版)
●鲁爱华 /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066006)
一、课标理解
课程标准: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 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本课标要求学生掌握锋面、低压、高压 等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特别是锋面过境前后天气特征 的过程性分析。能够运用所学,分析简易的天气图,并结合 一些天气实例,如梅雨、寒潮、台风等进行适当的拓展分析。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锋面及气压系统影响下天气特征分析;冷锋和暖 锋的差异及判读方法;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 气特征;气旋、反气旋的结构图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难点:锋前和锋后,辐合和辐散概念的理解;锋面为什 么会与气旋结合在一起;锋面气旋的形成及结构分析。
六、教学过程(表 1)
专家点评: 这是一节具有高中地理新课程特点的优秀 课例。意在“课”先,“课”止意在,在释疑启思中延展学习智 慧、持续学习活力。注重学科知识逻辑与学生认知逻辑的整 合,体现动与静、图与文、点与线面网的结合,践行课程所倡 导的教学理念,凸显课堂教学目标与实施结构的合理,做到 过程中有思有辩有生成,交互中有拓有展有达成。由学会到 会学,关键是会想;由被动学到主动学,关键是有兴趣学。相 信该课例基于先学后教的“问题导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能 在不断完善进取中取得更大实效。(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地 理教研员、地理特级教师、河北名师 邵 英)▲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看似简单,实则抽象,特别对一些概念的理 解,如气团、锋面;锋前、锋后;辐合、辐散等。另外,如果缺少 教师的讲解,一些内容很难理解,如为什么气旋常常和锋面 联系在一起?锋面出现的位置为什么会在低压槽附近等。教 材活动使用两组表格将冷暖锋对天气的影响过程透析,将 气旋与反气旋的结构剖析,有利于课堂小结。在内容呈现 上,注重对比分析,如冷、暖锋的对比,气旋与反气旋的对比 以及南北半球的对比等。教材为帮助学生理解锋面气旋,在 活动部分增加问题追问。从气团到锋面,从锋面到气旋(反 气旋)再到锋面气旋,内容之间联系紧密,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