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林语堂与_红楼梦_的翻译_李平

合集下载

《林语堂翻译思想》课件

《林语堂翻译思想》课件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为世界翻译理论注入了新 的元素和思考,丰富了世界翻译理论的多样 性。
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林语堂的翻译作品在国际上广为传播,促进了国际 文化交流,增进了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推动了全球翻译事业的发 展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对全球翻译事业的发展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世界翻译事业的发展提 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要点三
提倡多元化翻译策略
林语堂认为翻译策略应该根据具体情 况灵活选择,既可以是直译也可以是 意译。这启示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翻译 目的、文本类型和读者群体,采用多 元化的翻译策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和可读性。
对未来翻译理论的展望
跨学科融合
未来的翻译理论可能会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借鉴语言学、文学 、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动翻译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忽视翻译的客观限制因素
总结词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在处理翻译的客观限 制因素方面存在不足。
VS
详细描述
翻译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客观限制因素,如 时间、资源、文化背景等。林语堂的翻译 思想在处理这些因素方面相对较为忽视, 这可能导致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难 以应对。合理考虑和处理这些限制因素对 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05
总结与展望
林语堂翻译思想的启示
要点一
重视文化因素
林语堂强调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认为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 传播。这启示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要充 分考虑文化背景,尊重原作的文化内 涵,避免文化误解。
要点二
强调译者的主体性
林语堂认为译者是翻译过程中的主体 ,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原文 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和表达。这启示我 们要注重培养译者的主体意识,鼓励 译者发挥个人风格和创造性。

红楼梦翻译

红楼梦翻译

红楼梦翻译《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名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描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和贾府的兴衰历程。

以下是红楼梦的翻译。

《红楼梦》英文译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

这个翻译意味着它是作者曹雪芹的一个梦,他在梦中讲述了贾宝玉一家的故事。

小说的开头是林黛玉的诗:“黛玉薇草媚春残,月楼兰开到自宁。

多少落花满院栽,犹自相思千万迁。

”这段诗被翻译为:“Lin Daiyu's poem: "The pretty grass and willows flirt in the late spring, and the moon blooms until it is calm. How many fallen flowers fill the courtyard, still yearning when they move thousands of times."”小说的人物名字也被翻译为英文。

贾宝玉被翻译为Jia Baoyu,贾母被翻译为Grandmother Jia,贾政被翻译为Jia Zheng,贾敏被翻译为Jia Min,林黛玉被翻译为Lin Daiyu,薛宝钗被翻译为Xue Baochai,王熙凤被翻译为Wang Xifeng,王夫人被翻译为Lady Wang,贾元春被翻译为Jia Yuanchun,贾迎春被翻译为Jia Yingchun,贾惜春被翻译为Jia Xichun,贾探春被翻译为Jia Tan Chun等等。

小说中的一些名词也被翻译为英文。

如贾府被翻译为Jia Mansion,大观园被翻译为Grand View Garden,荣府被翻译为Rong Mansion,宁府被翻译为Ning Mansion,贾母的荣宠被翻译为Grandmother Jia's Favourite等等。

整个小说的翻译工作困难重重,要考虑到小说中的文化差异和古代汉语的特点。

红楼梦各个版本翻译对比

红楼梦各个版本翻译对比

• 贾琏 Jia Lian 的妻子被称为Mrs. Lian 不但不 会感到别扭 ,而且会感到顺理成章。这也为将贾 宝玉译成 Master Bao ,将薛宝钗译成 Miss Bao 或 Miss Chai 提供了依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宝 钗的译法:Miss Bao 。将薛宝钗译成Miss Chai 不 失为一种可能。据笔者的分析 ,最后在大部分 场 合译成Miss Bao ,一是为了同Master Bao 形成对 照 ,帮助读者记忆 ,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影射宝玉与 宝钗的悲剧结合 ,后来两人成婚后 ,正好一个 Master Bao ,一个Mrs Bao ,有点命里注定的寓意。 这样一来 ,主人这方面的三个辈份便通过姓名的翻 译 ,分得清清楚楚。
王熙凤因笑道:“……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 是个嫡亲的孙女,”(第三回)
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 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 but looks more like a Jia.(杨氏)
She doesn’t take after your side of the family, Grannie, she’s more like a Jar. (霍氏) 由于英语中没有外孙女和孙女的区别,更没有亲疏之 别。在翻译该句时,霍氏采取意译,表现王熙凤奉承 老祖宗,但没有译出隐含的家族亲疏关系。杨氏直译 ,表现了句子的文化内涵。
(4)颦颦 Pin-pin (knitted brows 颦眉,这是宝玉送给黛玉 的表字)
(5)李纨 Li Wan (plain silk 素绢)
(6)官裁 Kung-tsai (palaces seamstress 宫殿女裁缝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第一回) 杨译:Yesterday, yellow clay received white bones; Today, red lanterns light the love-birds’ nest. 霍译:Yesterday her lord's bones laid in clay; On silken

青春与梦想中学生阅读的励志成长书籍推荐

青春与梦想中学生阅读的励志成长书籍推荐

青春与梦想中学生阅读的励志成长书籍推荐青春是一个人生命中重要的阶段,也是一个探索和成长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让学生读一些励志成长书籍对他们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励志成长书籍推荐,帮助他们发现梦想,追逐梦想,并在青春中不断成长。

1.《平凡的世界》李宝嘉李宝嘉的《平凡的世界》是中国当代作家之一的李平的长篇小说,以青岩村为背景,通过刻画主人公孙少安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一个平凡而真实的世界。

这本书以朴实、真挚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奋斗和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激励他们追逐梦想的好书。

2.《红楼梦》曹雪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为主线,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写,展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

读这本书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人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激励他们追求真理和意义。

3.《活着》余华《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人生经历。

通过对主人公福贵一生的描绘,这本书提醒人们珍惜生活并坚守自己的信念。

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这本书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他们反思生命的真谛,并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

4.《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是美国作家胡赛尼的一部畅销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背叛和救赎的故事。

通过主人公阿米尔的视角,这本书探讨了家庭、友情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读这本书可以帮助中学生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培养勇气和担当的品质。

5.《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一部受欢迎的小说,讲述了一个解决人们烦恼的神秘杂货店的故事。

这本书揭示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鼓励人们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

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人生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6.《活法》林语堂林语堂是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他的《活法》是一本关于人生教育的书籍,通过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给予读者一些关于生命和价值观的启示。

林语堂翻译思想评述

林语堂翻译思想评述

林语堂翻译思想评述林语堂是现代中国文化名人,也是伟大的翻译家,他的翻译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对中国翻译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是以“传神”为核心,他倡导翻译要忠实于原著,力求语言的传神,实现翻译的完美转化。

他认为只有真正地理解原著,把握其意境,才能把原著精神传达出来。

他在翻译中赞成逐字逐句地翻译,并注重语境的理解和分析,这在其翻译成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林语堂翻译的《红楼梦》就是一个典范,他将曹雪芹原著的感人深刻、曲折多变的情节和绝妙的艺术手法转化到英文中,使亚洲的文学传统为西方文学所了解。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还强调语言艺术的审美特性,他认为翻译首先要用文学艺术来完成。

他曾经说过:“翻译是一种艺术创作,它不仅是把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而且还要在其中表现出诗意和艺术的才华。

”他的翻译成果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如《茶馆》、《钢琴课》等作品在西方世界广受欢迎,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佳品。

这种强调艺术性的翻译思想,带动了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使翻译作品更加完美、诗意更加深厚,让中华文化更深入地融入世界文化之中。

同时,林语堂在翻译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文化的传承,他认为翻译既是文化传承,也是文化创新。

他在翻译中力求表现中西文化的交融,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传达到西方社会,并通过翻译将西方文化所具有的人性思考和人文精神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中来。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林语堂翻译的《草叶集》,他将中国古代隐逸诗人的生命和情怀注入到英文版的诗中,使这些优美的诗歌不仅在中国有了广泛的传播,同时也激发了全球文化交流与传承的热潮。

综上所述,林语堂翻译思想是翻译界学者和实践者必须借鉴的珍贵财富。

它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对传统翻译思想进行推陈出新,充分发挥翻译在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将中国文化推向了世界的舞台中央。

我们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应该借鉴林语堂翻译思想,发挥翻译的作用,让文化的影响更广泛地传递,实现文化的互通和交流,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林语堂英译《红楼梦》原稿在日本被发现

林语堂英译《红楼梦》原稿在日本被发现

●第四届《 中国作家》 郭沫若诗 歌奖颁 奖
“ 太 阳礼赞” 第 四届 《 中 国作 家 》 郭 沫 若 诗 歌 奖颁 奖典 礼 日前在 江 苏连 云 港 市举 行 , 中 国作 协 主席 团 委 员张胜友 出席。叶延 滨的《 行走 的风景》 获 大奖 , 傅天 琳 的《 爱情天梯》 、 雷霆 的《 官道梁诗篇》 、 亚楠的《 新 疆 记忆》 、 第广龙的《 城市 的明与暗》 获优 秀奖。 此次获奖
家佐 藤 亮 一 的研 究 中 , 她 了解 到 , 1 9 7 3年 ] 1月 , 佐 藤
讲, 搞 写 作 的人 , 是 人群 里 面 少部 分特 别敏 感 的 人 , 每 个 作 家 写作 品其 实不 是 给 全 社 会 来 写 , 他 只 是 给 一

部分 也敏感 的人写的 , 所 以今 天这 个 活 动 , 是 敏感 的 人和 敏 感 的人 之 间 的 一种 交 流 。”
茅 盾 文 学 奖 由 中 国作 家协 会 主 办 ,每 四年 评 选 一 次 。 第 九 届 茅 盾 文 学 奖 的评 奖 范 围 为 2 0 1 1年 至 2 0 1 4年 间 出版 的 长 篇 小 说 , 共有 2 5 2部 作 品参 评 , 比上 届 增 加7 4部 。在 8月 l 2 日公 布 的 十 部 提 名 作 品 , 除 去本 届获 奖作 品外 , 其 他进 入十 强的有 : 范 稳 的《 吾 血 吾
●第 九 届 茅 盾 文 学 奖 揭 晓
第 九 届 茅 盾 文学 奖 日前 在 北 京 揭 晓 , 格非《 江 南
● 贾 平 凹作 品版 本 收 藏 研 究会 成 立
贾平 凹 作 品版 本 收 藏 研 究 会 目前 在 西 安 建 筑科 技 大 学 贾平 凹 文 学 艺术 馆 宣 告成 立 , 贾平 凹作 品版 本 收 藏研 讨 活 动 也 随 后举 行 。 贾 平 凹作 为 当代 中国 文坛 屈指可数 的一位文学大 师, 其 创作 时间之长, 创 作 量 之高产 , 创作成就 之大 , 仅 目前 已知 的作 品 版 本 已达 5 0 0 余 种 ,可 谓 令 人 惊 叹 。 自其 l 9 7 3 年 创 作 发 表 的 《 一双袜子》 起, 至 今 尚未 收录 入 文 集 的零 散 文 章 和 未 经 系 统 整 理 的作 品版 本 , 也可谓 数量众 多 , 当今 无 人

《红楼梦》原文及翻译

《红楼梦》原文及翻译

《红楼梦》原文及翻译引言《红楼梦》,又名《石头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为清代作家曹雪芹。

本书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政治经济状况,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之作,本文档提供了《红楼梦》的原文及翻译。

翻译部分尽量忠实于原文,同时注重传达原作的韵味和意境。

原文及翻译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原文】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何来?有一段石头记,曾云:“石头记”者,自是不可妄言也。

此石头非他,乃太虚幻境中一石头耳。

此石自经荣枯、经锻炼,自经石嘴里出来,自经一僧一道携了投胎,又自经若干年代,自经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直到今日。

石头记者,记此石之经历也。

列位看官,你道奇也不奇?【翻译】尊敬的读者:您或许会好奇,这部书是如何诞生的?它来源于一部名为《石头记》的作品,书中提到:“《石头记》”这个名字是不可随意妄加评论的。

这块石头并非普通之物,而是来自那神秘莫测的太虚幻境中的一块石头。

这块石头历经沧桑、锻炼,从石头嘴里吐出,被一位僧人和一位道士携带投胎,历经数个世纪,见证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直至今天。

所谓的《石头记》,便是记载这块石头经历的书籍。

尊敬的读者,您觉得这个故事奇妙吗?(注:此处仅提供了一回的原文及翻译,全书的原文及翻译篇幅过长,不适合在此文档中完整展示。

)结语本文档提供了《红楼梦》第一回的原文及翻译,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希望这份文档能为您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红楼梦》原文与翻译

《红楼梦》原文与翻译

《红楼梦》原文与翻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本篇文档旨在对《红楼梦》的原文及其翻译进行简要介绍和比较。

原文概述
《红楼梦》原文创作于18世纪的清代,作者是曹雪芹。

该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等富贵人家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矛盾、道德观念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小说有120回,描写了贾府的兴衰和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同时也涉及到了其他人物的生活和命运。

翻译概述
《红楼梦》的翻译版本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钱锺书先生的《红楼梦》全译本。

此外,还有王国维先生的《红楼梦》批注本和高鹗先生的《红楼梦》续书。

钱锺书的翻译版在语言上保持了原著的韵味和风格,同时注重
了对细节的还原。

王国维的批注本则对原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对读者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有很大的帮助。

高鹗的续书则是在
曹雪芹逝世后,以曹氏残稿和相关传说为基础创作的续篇。

比较与评价
各个版本的翻译在保留原著魅力的同时,也各有其特点。

钱锺
书的翻译语言流畅,给人以深刻的感受;王国维的批注本则为读者
提供了更多的背景知识和理解角度;高鹗的续书则对于那些希望继
续了解剩余故事情节的读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总体来说,不同版本的《红楼梦》翻译都有其独特之处,读者
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

无论选择哪一版本,《红楼梦》都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情感的经典之作,值得人们细细品
味和阅读。

---
以上就是关于《红楼梦》原文与翻译的简要介绍和比较。

如有更多需求,请随时告知。

红楼梦译文

红楼梦译文

红楼梦译文
《红楼梦》的译文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译本:
1. 林语堂译本:由林语堂翻译的《红楼梦》最早于1930年出版。

他在翻译时保留了原文的韵律和押韵,并使用了许多古文词汇,使译文具有古韵古风的特色。

2. 杨宪益译本:杨宪益的翻译于1960年代开始出版,至今仍是最完整的《红楼梦》译本之一。

他的翻译注重了对原著细节的还原,并力图传达作者曹雪芹的独特风格。

3. 许钧译本:许钧是中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着重于辞章的平实和通俗,以期更好地将故事传达给现代读者。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学者和翻译家对《红楼梦》进行了翻译,每种译本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选择一种合适的译本取决于读者自己的阅读偏好和习惯。

《红楼梦》两部译本中的翻译风格比较

《红楼梦》两部译本中的翻译风格比较

《红楼梦》两部译本中的翻译风格比较《红楼梦》两部译本中的翻译风格比较《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号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它几乎囊括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等各个领域的文化。

对《红楼梦》的翻译也因其在我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翻译版本之众多而受到译学界的重视。

目前已有几十种外文译本和节译本 ,其中以两种英译本影响最大:一是 A Dream of Red Mansions,由杨宪益、戴乃迭合译(以下简称杨译) ;二是 The Story of the Stone ,由大卫·霍克思(David Hawkes)和约翰·敏福德(John Minford)合译(以下简称霍译) 。

这两个译本风格迥异,但各有特色。

这是由于两个译本的作者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所造成的。

其中“杨译本”更忠实于原著,对原文理解深刻,深得原意;并且采用“异化”手段来处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即在译文中尽可能地保留源语文化,直译是他的主要翻译方法, 倾向于“ 语义翻译”。

而“霍译本”采用了“归化”手段,即遵循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英文流畅自然,倾向于“交际翻译”。

本文通过对上述两个《红楼梦》的英文译本的实例进行对比, 对两译本其中的宗教文化, 习语人名,诗词的不同译法加以比较,分析译者在翻译中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及其不同的翻译目的和文化取向。

1 宗教文化翻译宗教文化, 一直是不同语言之间沟通的一个障碍,译者很难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找到对等的平衡点。

所以译者往往采用概念移植,并且辅以文化阐释,如霍译就采用了意译的手法将原文中的东方文化转移为西方基督教文化观念,便于读者理解。

以此来达到,使得译语文本与原文文本有着同样的吸引力。

习语是语言中某些部分经过长期使用自然形成的,寓意深刻,形式固定的短语和短句。

《红楼梦》,中有大量含有宗教意味的习语。

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对《红楼梦》的借鉴与创新

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对《红楼梦》的借鉴与创新

参考文献[1]曹雪芹、高鹗. 2001.红楼梦[M].北京:中华书局.[2]梁素芳. 2008.略论林语堂女性观的复杂性——从《京华烟云》中的几个女性形象谈起[J].河南农业:36-37.[3]林春香.2008.《京华烟云》与《红楼梦》比较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1-94.[4]林语堂.1990.《给郁达夫的信》[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5]林语堂.2005.京华烟云[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论文题目: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对《红楼梦》的借鉴与创新【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林语堂的伟大小说《京华烟云》无论是在人物,还是情节上都借鉴了《红楼梦》,因此被誉为“开放在二十世纪中国长篇小说园地的一朵红楼奇葩”。

《京华烟云》中的主要人物如木兰脱胎于湘云,探春;莫愁脱胎于宝钗;体仁则是宝玉、薛蟠和贾琏的结合体。

林语堂在借鉴的同时又融合时代特色,对其人物进行创新,使其焕发出别样光彩。

林语堂同时还借鉴《红楼梦》的家族描写模式,创造出姚、曾、牛三个大家,将笔下鲜活的人物置身于家庭这个环境中,相互联系,共同描绘了现代中国社会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期刊之家网李编辑修改发表论文QQ:528265165【关键字】《京华烟云》;《红楼梦》;借鉴;创新一、引言林语堂(1895.10-1976.3)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大家,他“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挚爱故国不泥古,乐享生活不流俗”(王兆胜,2004:6),他一生都在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他创作的《京华烟云》(Momentin Peking)通过描绘姚木兰,姚莫愁,孔立夫等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以及姚、曾、牛三大家族的兴衰沉浮,用生动的家族描写模式记录了庚子年间义和团事件起至七·七事变抗日战争为止的 40 余年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这部小说一经问世就引起巨大轰动,美国《时代周刊》评价这部小说“很可能是现代中国小说之经典之作”;连林语堂自己也说过,“我写过几本好书,尤其以写《京华烟云》自豪”。

红楼梦台词英译本

红楼梦台词英译本

人物:旁白、鸳鸯、史湘云、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刘姥姥、夫人、薛姨妈、丫鬟、贾母鸳鸯: Here's another set. On the left 'two aces' combine史: The sun and moon on earth and heaven shine.鸳鸯:On the right 'double aces' are found.史: The idle flowers fall, noiseless, to the ground.鸳鸯: In the middle, a 'four and a one.史: Red apricot leans on clouds beside the sun.鸳鸯: Together: The cherries ripen nine times in all.史: Birds in the Palace orchard make them fall.钗: Bravo史:Thanks, I can make it myself鸳鸯: it’s your turn, Miss Lin.The sign of 'heaven' on the left.林:A fair season, a season bereft.鸳鸯:In the middle a 'screen' finely wrought.林:No maid a message to the gauze window has brought.旁:For fear of a penalty ,Daiyu has been careless to quote lines from The Peony Pavilion and The Western Chamber. Bai Chai is the only one who knows it.林: On her fairy wand she carries peonies宝玉:Bravo, it’s fantastic! What do you think, Sister Bao?鸳鸯: it comes to your turn, Granny凤:yeah, it’s granny’s turn, right?众人:finally, it’s granny’s turn. Let’s listen to her.刘:We country folk sometimes get together and play this when we've nothing better to do.夫人:really?that’s great.Please just go ahead, granny薛姨妈:that’s right.please go ahead.众人:please go ahead quickly, granny刘:only the way we do it, it doesn’t sound so pretty as this众人:it’s ok丫鬟:It's easy, Just go ahead, it doesn't matter.薛姨妈:that’s right, please just go ahead.刘:well,then , I suppose I must try.鸳鸯:well, let’ begin then. 1、2、3、4、5、6、7.Here’s a set.On the left, 'four and four' make a man.刘: A man?Is it a farmer?众人:A farmer?贾母:Good, That's the style.薛姨妈:That’s right. Even madam is praising you.众人:yeah, go ahead刘:We country people can only talk about the things we know,You mustn't make fun of me."众人:no laughing薛姨妈:nobody makes fun of you.鸳鸯: 'Three and four,'green and red, in the centre.刘:green and red,green and red ……A big fire burns the hairy caterpillar.贾母:That right. Go on in your own way.夫人:go on, go on.鸳鸯: On the right a really fine 'double ace. '刘:A turnip and head of garlic in one place.鸳鸯: They make up 'flowers' in all.刘:flower? A huge pumpkin forms when the flower fall.薛姨妈:it's good,really good. It's in rhyme.凤:well said, granny. Let me help you to the wine.。

为什么林语堂说若一个人喜欢《红楼梦》里的晴雯,他也许是未来的大作家?

为什么林语堂说若一个人喜欢《红楼梦》里的晴雯,他也许是未来的大作家?

为什么林语堂说若一个人喜欢《红楼梦》里的晴雯,他也许是未来的大作家?为什么林语堂说若一个人喜欢《红楼梦》里的晴雯,他也许是未来的大作家?林语堂说:“欲探测一个中国人的脾气,其最容易的方法,莫过于问他喜欢林黛玉还是薛宝钗。

假如他喜欢黛玉,那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假如他赞成宝钗,那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有的喜欢晴雯,那他也许是未来的大作家;有的喜欢史湘云,他应该同样爱好李白的诗。

应该说,这段话虽然不算十分严谨,但确实可以揭示出某种现象。

本文仅针对为何喜欢晴雯者会是未来大作家试分析一二。

成为作家是什么样的人呢?除才华外,大抵正直,公正,正义感,具有敏锐,智慧,同情心,爱憎分明之人。

晴雯是什么人呢?晴雯是爱憎分明,敏锐的观察力,正义感,具有智慧。

她的爱憎分明表现在对憎恶的人毫不留情,从言语上,从行为上对看不惯的人极为反感。

对一些看不惯的事情揭露得毫不留情,对看不惯的人冷嘲热讽。

对不公正的事与人敢于批评,敢于揭露,敢于吵闹。

对弄虚作假使小伎俩敢于拆穿。

坚持自身的清白与操守,不为利益而失人性坚持与尊严与自尊。

晴雯从此看有操守,然而晴雯毕竟没有焦大的功劳与胆气,不敢与看不惯被一干下人变相做好而信任的王夫人反抗,不敢向贾母报告。

说明她不是背后打小报告的小人也缺乏麝月的智慧,寻求靠山。

只与主子贾宝玉这个不担事的人争吵,分外无意义。

她具有自保清洁的智慧缺少生存的智慧。

我们普通人很难摆脱”主角光环“的人生视角。

例如在生活中,一般人都更关注地位高的、有名气的、性格强势的人群。

很难把注意力放到默默无闻的人群身上。

路遥说过: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也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从晴雯的工作先说起,病补雀金裘,是一位顶级的绣娘,什么样的人才当得起这种称呼,心灵手巧,能工巧匠……独具匠心。

林语堂先生这样说是非常有慧眼有有道理的,贾府文化就是迂腐守旧不创新,而晴雯个性的正直,言语的犀利,则展现出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呐喊”,思想上的觉醒,试问一个没有思想与个性特色的人能成为优秀的写手吗?更不要说是作家了!创作或观看文艺作品时也存在同样问题,不论是创作者还是读者、观众,聚焦点都喜欢放在主角身上。

红楼梦-中英对照

红楼梦-中英对照

红楼梦-中英对照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

小说通过描绘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荣辱,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虚伪。

作品以鲜明的人物形象、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社会触动而闻名。

主要人物1. 贾宝玉 (Jia Baoyu) - 故事的主角,被认为是贾家的灵魂和红楼梦的象征。

他聪明、多才多艺,但也感情起伏较大。

2. 林黛玉 (Lin Daiyu) - 贾宝玉的表妹,有着敏感和忧郁的性格。

她与贾宝玉之间有复杂的感情纠葛。

3. 薛宝钗 (Xue Baochai) - 薛家的女儿,贾宝玉的表妹。

她聪明善良,是贾宝玉的另一位红颜知己。

4. 王熙凤 (Wang Xifeng) - 贾府的女主人,具有聪明机智的头脑,善于处理家族内部的事务。

5. 贾母 (Grandmother Jia) - 贾宝玉的祖母,对贾家的财富和家族地位非常重视。

故事情节《红楼梦》以贾宝玉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了贾府的兴衰和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

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公和虚伪,对人性的复杂性展开了深刻的剖析。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涉及了爱情、亲情和友情等多种感情。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纠葛引人关注,他们之间的爱情被社会条件所阻隔。

另一方面,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的感情表达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贾府的内部争斗和各种家族纷争为故事增添了紧张和戏剧性。

贾母及其权威、王熙凤的智慧和权谋以及其他许多人物的形象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论《红楼梦》是一部描绘封建社会的经典小说,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该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对现实社会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注:本文中的人物名称为中文名,括号内为英文对应名。

林语堂文言文翻译

林语堂文言文翻译

一、《答客诘》原文:客曰:“子为何如人?”曰:“余性耽书史,好究天人之际,乐游艺林,耽悦山水之间。

生平未尝求显达,唯愿隐逸山林,与天地共长久。

”译:客问道:“你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我回答道:“我生性喜欢阅读历史书籍,喜欢探究天地之间的奥秘,喜欢在艺术之林中游历,喜欢在山水之间享受乐趣。

我一生未曾追求名利显达,只愿隐居山林,与天地同享长久。

”二、《游西湖记》原文:余游西湖,见山水之胜,心旷神怡。

先是,余居杭州,常游西湖,然未尝深究其胜。

今兹游也,始知西湖之美,宛如画中仙境。

译:我去游西湖,看到山水之美,心情愉悦,神清气爽。

在此之前,我住在杭州,经常游西湖,但未曾深入研究它的美景。

这次游览,才真正领悟到西湖的美丽,宛如画中的仙境。

三、《论读书》原文:读书之道,在乎明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严谨。

读书之益,不可胜数。

译:读书的方法,在于明理。

读历史使人明智,读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严谨。

读书的好处,数不胜数。

四、《说人生》原文:人生如梦,岁月如梭。

世间万事,皆过眼云烟。

唯有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增长知识。

吾辈当珍惜时光,努力读书,以不负此生。

译:人生如梦,岁月如梭。

世间万物,都如同过眼云烟。

唯有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增长知识。

我们应当珍惜时光,努力读书,不负此生。

五、《论诗》原文:诗者,情之发也。

诗之妙,在乎意境。

诗之高,在乎意境深远。

诗之真,在乎意境真实。

诗之奇,在乎意境新奇。

诗之美,在乎意境美妙。

译:诗,是情感的抒发。

诗的妙处,在于意境。

诗的高远,在于意境的深远。

诗的真实,在于意境的真实。

诗的新奇,在于意境的新奇。

诗的美妙,在于意境的美妙。

以上为林语堂文言文翻译,共计五百字。

林语堂的文言文作品,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希望这篇翻译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林语堂的文言文魅力。

林语堂对于《红楼梦》的痴迷

林语堂对于《红楼梦》的痴迷

林语堂曾写过⼀幅融合了⾃矜与⾃勉的对联:“两脚踏中西⽂化,⼀⼼评宇宙⽂章。

”质之以他毕⽣的写作经历和⽂学成就,应当承认,这幅对联并没有太多的夸饰成分,⽽是⼤体上符合实际情况。

作为美国哈佛⼤学的⽐较⽂学硕⼠和德国莱⽐锡⼤学的语⾔学博⼠,作为中国现代⽂学史上极为少见的双语作家,林语堂对西⽅⽂化的洞悉和稔熟⾃不待⾔;相⽐之下,由于早年⼀直就读教会学校,所以,他接触中国传统⽂化倒是明显晚了⼀些,但经过后来在⽂化和⽂学实践中的⼀番“恶补”与长期浸淫,竟也能撷英咀华。

在这⽅⾯,我们且不说他围绕孔、孟、⽼、庄,以及武则天、苏东坡所作的持续译介或⽣动描述,即使单就其随意品评古典⼩说的⽂字来看,亦每每不乏⾼妙精彩之论。

譬如,《苏⼩妹⽆其⼈考》调动多⽅⾯的史料,鞭辟⼊⾥,去伪存真,说明冯梦龙《今古奇观》所记苏⼩妹“三难新郎”事,纯系⼩说家⾔,⽽⾮历史真实,便有助于⼈们懂得怎样看⼩说中的历史和历史类的⼩说。

《刘铁云之讽刺》由刘鹗《⽼残游记》的楔⼦说开去,指出其中包含的中国国情与作者幽愤,亦不失启⼈⼼智和发⼈深思。

⽽⼀篇《谈劳伦斯》,更是凭着对《⾦瓶梅》和《查太莱夫⼈的情⼈》两性描写的恰切对⽐与奇特分析,⽽在学术界和读书界⼴有影响。

当然,在中国古典⼩说的界域⾥,最让林语堂倾⼼折服、进⽽上升为⼀种浓烈的⽣命情结和重要的⽂学资源的,还是⼀部《红楼梦》。

关于这点,我们读林语堂的传记资料以及作家本⼈的⼀些作品,不难看到⼀条清晰的脉络。

1916年,林语堂来到清华园任英⽂教员。

有感于以往教会学校对中⽂的忽略,他开始认真在中⽂上下功夫,⽽这时候,《红楼梦》就成了理想的教材。

⽤作家在《⼋⼗⾃叙》⾥的话说就是:“我看《红楼梦》,藉此学北平话,因为《红楼梦》上的北平话还是⽆可⽐拟的杰作。

袭⼈和晴雯说的语⾔之美,使多少想写⽩话的中国⼈感到脸上⽆光。

”从那以后,《红楼梦》便成了林语堂常读常新的⼀部著作。

⽽正是这种持续的读“红”,使林语堂不仅获得了语⾔和⽂化的营养,⽽且丰富了写作的材料和灵感。

林语堂及翻译

林语堂及翻译
“明珠暗投”之意不谋而合。译者借用英语中现成 的俗语来翻译,在不损害原文含义的情况下使读者 易于理解,且倍感亲切。
17
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 理而来,供大家参考,
感谢您的关注!
14
保留原语文化
余曰:“卿果中道相舍,断无再续之理,况‘曾 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耳。” (沈复《浮生六记》)
“Even if you should leave me half-way like this” I
said, “I shall never marry again. Besides, ‘It is difficult to be water for one who has seen the great seas and difficult to be clouds for one who
句中“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但林先生凭借其深厚的语 言功底,选了“play about”和“sparkle”生动地体现 原文的“字神”,特别是“play about”采用拟人的手 法,不仅惟妙惟肖地再现了“风生袖底”,而且还暗示了 人物轻松愉快的心情。从上可以看出林先生虽然反对 “字译”,但他为了忠实于原著者并不反对对于单字的 锤炼
通顺作为第二条标准,同时也是忠实的 第四层含义,即忠实非说不通中国话之 谓。第一,须以句为本位;第二,须完全 根据中文心理。
而关于“美的标准”,他认为翻译于用 之外,还有美一方面须兼顾的,理想的 翻译家应将其工作当作一种艺术。
11
“以译者所负的责任言,第一是译者对原著 者的责任,第二是译者对中国读者的责任, 第三是译者对艺术的责任。三样的责任心 备,然后可以谓具有真正译家的资格。”快哉》 《东坡诗文选》 《幽梦影》 《板桥家书》 《老子的智慧》 《浮生六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 语 堂 与 ︽ 红 楼 梦 ︾ 的 翻 译
“性灵派 ” 在谈到 时, 林语堂认为林黛玉也属于该
“若是果有了奇句, 派, 因为她认为 连平仄虚实不对却使得 ” ( 《红楼梦》 的 第四十八回 ) ( When a poet has a good line, 291
never mind whether the musical tones of words fall in with the established pattern or not. ) ⑨。《生活的艺术 》 于 1937 年在 美国出版, 次年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达 52 周, 且接 连再版四十余次, 并为十余种文字所翻译。 经济上的宽裕 : “拟翻译五 让林语堂有精力重新考虑出国前的翻译计划
二 〇 一 四 年 第 四 辑 《红楼梦》 的重要译本, 都产生于二十世纪, 先后出现 三次翻译波。第一波出现在二十年代, 王良志译本于 1927 年在美国纽约出版, 王际真译本于 1929 年在英美出版。 第 二波出现在五十年代, 麦克休译本于 1957 年在纽约出版,
瑡 瑐 1958 年再版; 同时, 。 第三波 王际真的译本也刊出第二版
⑩ ” 六本中国中篇名著。
1937 年底, 于是, 林语堂应蓝登书屋 ( Random House ) 《孔子的智慧 》 (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之约, 开始编译 林 ) 一书, 1938 年“正月间拼命将书 语堂自译为《孔子哲言 》
瑡 瑏 。该书出版后受到美国广大读者欢迎, 译完” 好评如潮。
《红楼梦》 再看看其他几个 译者的译文: 王际真译文: To know through and through the ways of the world is Real Knowledge; To conform in every detail the customs of
瑧 瑏 society is True Accomplishment.
比较以上译文, 可以发现几个译文的内容都比较忠实 于原文, 形式上也基本做到了上、 下句词性相同、 句式相同。 但是, 林语堂的译文, 不仅形式上与原文结构对等, 而且用 词简洁明快, 有力量, 很好地保持了原文的风格。 293
s affairs, well understood, are all scholarship; The world’ 世事 already literature. 人情 练达 即 文章 翻译观有关。 林语堂说: 这种表达方式与其文学观、 “在我写作时, 所有会话, 是故意以中文想象出来, 然后译 英。如此始使西洋 读 者 读 时 如 阅 中 文 译 品, 得中文意味
② 《红楼梦》 。 众所周 来写作受 无形之熏染, 犹有痕迹可寻”
, 《京华烟云》 ( Moment in Peking, 知 林语堂自译为《瞬息京 ) 就是模仿 《红楼梦 》 华》 而写的。 林语堂自己毫不避讳地 , “重要人物约八九十, 说 丫头亦十来个。 大约以红楼人物 拟之, 木兰似湘云( 而加入陈芸之雅素 ) , 莫愁似宝钗, 红玉 桂妹似凤姐而无凤姐之贪辣, 迪人似薛蟠, 珊瑚似 似黛玉, 李纨, 宝芬似宝琴, 雪蕊似鸳鸯, 紫薇似紫鹃, 暗香似香菱,
瑥 瑏 are already literature.
s affairs,well understood,are 林语堂译文 2 : The World’ all scholarship. Human relationships, maturely experi瑦 瑏 enced,are already literature.
290
还有第一百二十回的结尾: 那空空道人听了, 仰天大笑, 掷下抄本, 飘然而去, : “果然是敷衍荒唐! 不但作者不 一面走着, 口中说道 知, 抄者不知, 并阅者也不知。 不过游戏笔墨, 陶情适 后人见了这本传奇, 亦曾题过四句为作者缘 性而已! ” : “说到辛酸处, 起之言更转一竿。 云 荒唐愈可悲。 由 ” 来同一梦, 休笑世人痴。 Hearing what he said,the monk threw the manuscripts down on his table and went away laughing,tossing : “Really it contains his head and mumbling as he went only babbling nonsense. Both the author himself and the man who copies it,as well as its readers,do not know what is behind it all. This is only a literary pastime, written for pleasure and selfsatisfaction. ” And it is said that,later on,someone wrote the following verse on it: When the story is sad and touching, Then sadder is its tomfoolery. But we are all in the same dream, Do not sneer at its buffoonery. ⑦ 《生活的艺术》 《吾国与吾民》 则是 内容的延续, 是林语 堂旅美专事创 作 后 的 第 一 部 书。 在 谈“中 国 人 的 家 族 理 想” 时, 林语堂引用了《红楼梦》 第二回借冷子兴之口、 贾宝 :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玉之言表达的一种看法 男人是泥作 ” ( Woman is made of water and man is made of 的骨 肉。 clay. )
③ ” 喜儿似傻大姐, 李姨妈似赵姨娘, 阿非则远胜宝玉。 不仅
如此, 王兆胜还指出, 林语堂的“生活道路、 文学创作、 学术 研究、 文化理想、 审美意趣, 甚至包括生命意识, 都深深地打
④ 《红楼梦》 。 的印痕” 上了
《红楼梦 》 本文无意继续探讨 对《京华烟云 》 创作的影 响, 而是想探讨林语堂对《红楼梦 》 的翻译, 因为笔者经过 二 〇 一 四 年 第 四 辑 大量一手文献资料的积累, 发现林语堂在创作之中、 闲暇之 《红楼梦》 余, 翻译了不少 的内容。
瑢 瑏 ” 与现代中国距离太远, 所以决定写一部小说。 尽管最终
《红楼梦 》 , 的《京华烟云 》 但是, 林语堂仍 面世的是一本仿 《红楼梦 》 然通过引用方式翻译了 不少内容。 林语堂曾说: “我不自译此书则已, 自译此书, 必先把《红楼梦》 一书精读
瑣 瑏 ” 三遍, 揣摩其白话文法, 然后着手。 为什么要精读《红楼
: “对 20 世纪中国作家来说《红楼梦 》 王兆胜说 是一个 重大存在, 这表现在几乎所有作家都读过或了解它 ; 也表现 在他们的创作或多或少都受了它的影响; 还表现在有不少
① 《红楼梦 》 。 ” 作家倾心和迷醉于它, 并形成强烈的‘ 情结 ’
, 林语堂就是其中之一, 他坦然承认自己“读《红楼梦十年代末
林语堂是因 1935 年出版的《吾国与吾民 》 一书在美国 , 畅销而受邀赴美的。 书中有十多处谈到《红楼梦 》 而在 《小说》 一节中所论最多。 在该书中, 林语堂译介了《红楼 梦》 的部分内容。 例如, 第一回的“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
⑤ 。 泪。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瑠 瑐 ” 《京华烟云 》 耳。 所以, 尽管 是用英文写的, 但是, 林语堂
洞明

学问
Human relationships,maturely known / experienced,are
— —不仅在内容上, 希望作品能够保留中国的异域情调— 而 且在形式上。
二、 再续《红楼梦》 翻译梦: 五十年代初
杨宪 益 译 文: A grasp of mundane affairs is genuine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of worldly wisdom is true
瑨 瑏 learning.
林 语 堂 与 ︽ 红 楼 梦 ︾ 的 翻 译
霍克 思 译 文: True learning implies a clear insight into human activities. Genuine culture involves the skillful ma瑏 瑩 nipulation of human relationships.
These pages tell of babbling nonsense, A string of sad tears they conceal. They all laugh at the author’ s folly; But who could know its magic appeal? ⑥
《京华烟云 》 梦》 三遍才能翻译好 呢? 因为林语堂在其小说 《红楼梦 》 , 中翻译了大量 的内容, 若翻译《京华烟云 》 必然 涉及到大量回译。没有精读过《红楼梦 》 的读者, 对于书中 《红楼梦》 《红楼梦》 谈及 或者引用 的地方, 恐怕难以发现或 《红楼梦 》 者欣赏。比如: 木兰引 第三十八回中薛宝钗咏螃 “眼前道路无经纬, ( Mulan replied at 蟹诗 皮里春秋空黑黄 ” once ,“Doesn ’ t the poem about the crab in Red Chamber Dream say: The roads and ways before its eyes are neither straight nor across; The spring and autumn in its shells are 292
该书作为西方读者了解孔子及其学说的入门之作 , 为促进 西方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林语堂觉得 《红楼梦》 。 意犹未尽, 有意再译一本。这次, 他选择了 二 〇 一 四 年 第 四 辑 : “一九三八年的春天, 据林如斯回忆 父亲突然想起翻 《红楼梦》 , 译 后来再三思虑而感此非其时也, 且《红楼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