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危害及防治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危害及其防控
Y a n g z h i j i s h u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感染引起的一种胃肠道寄生虫病。
该种疾病会严重影响到羊群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羊生长发育不良,身体消瘦,危害严重时还会造成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羊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很多养殖户不注重做好羊群的驱虫管理工作,导致寄生虫在体内大量繁殖,快速传播,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又被称为羊捻转胃虫病,他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羊等反刍动物真胃当中所引起的一种胃肠道寄生虫病。
该种疾病在我国羊养殖主产区广泛流行发生。
过去由于很多养殖户对该种寄生虫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一旦羊群感染该种疾病后,常常会因为捻转血矛线虫吸附在羊的真胃黏膜表面,吸取羊体内的血液获得营养影响到羊的正常生长,正常繁殖。
捻转血矛线虫在羔羊和青年羊群体当中发病之后,会严重影响到羊群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影响到养济效益。
1、发病经过2017年7月13日,某养殖户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形成养殖规模,将本村落的其他两个养殖场收购并进行合并养殖,合并养殖时共有山羊333只,成年羊200只,羔羊133只。
羊群中有6只羊陆续出现了以身体消瘦、贫血、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患病情况,发病初期临床症状较轻,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死亡现象,随后病情加重,死亡率越来越高。
在发病两周之后,养殖场约有一半的羊出现了典型的临床症状。
笔者通过畜主座谈了解到,该养殖场存在不合理合群养殖的现象,没有制定有效的驱虫制度和卫生防疫制度。
2、临床症状发病初期患病羊表现出轻微的症状,但症状很快就会消失,没有引起养殖户的重视。
随后养殖场当中身体消瘦的患病羊数量越来越多,表现为被毛杂乱无光则,精神状态变差,采食欲望时好时坏,最终停止采食,随后出现腹泻、脱水、消瘦的症状,患病羊肛门周围附着有大量粪便。
发病一段时间之后,患病羊身体素质逐渐变差,卧底不起,四肢无力,但各个关节不会出现疼痛感和发热,所有患病羊体温正常。
羊捻转血茅线虫病的诊疗体会及预防
2020年第9期(总第278期) 疾病防治39羊捻转血茅线虫病的诊疗体会及预防方满新 (宜春学院 江西 宜春 336000)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20)09-0039-02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属于毛圆科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在羊皱胃等处寄生引发的一种重要的寄生线虫病,该病呈全球性分布且危害严重。
捻转血矛线虫有较强致病力,在感染后虫体大量繁殖及掠食机体血液导致宿主胃肠黏膜创伤受损和一定程度贫血,特别是羔羊感染后损伤严重并可导致死亡,对于养羊业而言有非常大的经济影响。
今年开春以来,本地某养羊户饲养的百余只黑山羊部分羊只眼观消瘦,生长迟缓,在羊下颌及腹部等部位发生水肿及另有下痢等症状,并有羊只死亡。
畜主紧急联系后,笔者立即赶赴养殖现场进行群体观察和畜体剖检,诊断为羊捻转血矛线虫病。
在使用驱虫等药物对症及综合治疗后,除6例死亡羊只外,剩余养只经综合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现将总体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本地某羊场,建于2015年,共存栏山羊178只,其中种公羊8只,种母羊125只,仔羊45只;该场羊只主要实行散养放牧,羊只白天在山林散放采食,晚间进圈后进行补饲。
主诉近一段时间以来羊场出现病情,部分山羊出现成羊消瘦体弱、营养不良、生长缓慢、精神状态表现不佳,不活泼、食欲降低及进食量减少、腹泻等症状;幼羊陆续出现腹泻、少进食、消瘦并逐渐发展至衰竭死亡。
在发病后养殖场主使用氟苯尼考等一些药物进行了常规治疗并无明显疗效,羊群共有29只羊发病,死亡6只。
2 临床症状整体羊群膘情不良,被毛脏乱,精神不佳,萎靡沉郁,喜卧地,不好动,行动迟缓无力,部分步态不稳,对外界反应不灵敏;呼吸呈急促状并次数明显增多,病羊离群,体温无明显异常;羔羊表现腹泻、下痢及尾根污秽,患羊的眼结膜苍白,反刍减少及停止,下颌和前胸腹皮肤水肿。
3 病理变化剖检病死羊可见畜体消瘦严重,血液凝固不良且有一定量积液见于腹腔内;肝脏、肾脏等脏器色淡且萎缩变小,表面有点状出血;心包积液,心脏柔软;真胃胃壁增厚,胃黏膜或胃内容物中有大量毛发细丝状粉红色虫体蠕动游离,呈红白色相间,有约2~3cm 长,胃黏膜肿胀程度明显并有一定的充血,肠可见稀粪便、有强烈腥臭,小肠内壁有轻度出血,局部眼观有化脓性结节。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防治
福建畜牧兽医第43卷第6期2021年散邪消肿遥诸药配伍袁共收清热解毒尧疏风散邪之功遥2冤有关资料报道袁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健康牛的上呼吸道会隐性带菌袁但不致病遥当牛由于受冷尧闷热尧气候骤变尧潮湿尧拥挤尧牛舍通风不良尧营养缺乏尧饲料改变尧长途运输等不良因素影响牛只抵抗力降低时袁即可发生内源性感染而致病遥为此袁笔者提出如下预防措施遥渊1冤做好犊牛疾病的预防工作院犊牛的身体机能没有发育完全袁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差袁很容易受到内外源巴氏杆菌的侵袭而感染遥因此袁要加强对疾病的防控袁定期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袁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袁减少发病率遥若一旦发病袁要及时做好患牛的隔离工作遥渊2冤做好犊牛饲料的营养搭配院犊牛的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大袁要做好营养搭配遥如在犊牛出生2周左右袁补充精饲料袁添加微生物和矿物质袁促进犊牛健康生长遥注意饲料的新鲜度袁严禁饲喂发霉尧腐败尧变质饲料袁保证饮水清洁卫生遥渊3冤做好犊牛的护理院犊牛出生后要及时饲喂初乳遥一般情况下袁4个月龄左右可以断乳袁体质较差的袁可在6个月龄断乳遥断乳后要注意精料尧青料和粗料的合理搭配袁增强犊牛体质遥渊4冤长途运输前和转群时要在犊牛和牛群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尧维生素C等保健药物袁预防应激遥渊5冤养牛场引进犊牛或牛群后要隔离饲养观察1个月袁经检疫或免疫后方可与自场牛合群遥渊6冤对该病经常发生的地区袁建议每年春秋两季定期接种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遥渊7冤该病发病迅速袁致死率高袁要早发现尧早诊断尧早治疗遥同时在诊疗中应注意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相区别遥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防治吴晓辉伍宏彪葛熹松溪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松溪353500摘要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体内寄生虫病袁全年均可感染袁但发病具有季节性遥由于发病初期症状不典型袁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袁进而给羊群带来较大的危害遥为提高养殖户的防控能力袁我们结合自身经验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发病原因和危害性进行概述袁并对该病的诊断尧治疗和预防方法进行总结袁供同行参考遥关键词羊捻转血矛线虫病诊断治疗预防文献标识码院B文章编号院1003-4331渊2021冤06-0079-02捻转血矛线虫在我国广泛分布袁主要寄生在反刍动物的真胃和十二指肠内遥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的羊早期生长缓慢袁饲料报酬率低遥后期出现营养不良尧消瘦尧贫血尧腹泻等症状袁若饲养环境差袁长期又得不到有效治疗袁易并发其他传染病而引起羊只死亡袁病死率可达30%[1]袁羔羊和小母羊病死率更高遥该病对养羊业危害较大袁养殖户如能科学地饲养管理和增强防控意识袁就能减少羊只感染死亡遥1发病原因山羊和绵羊都易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病袁发病原因主要有2个院一是放牧环境卫生差尧未轮牧袁场地被捻转血矛线虫污染袁到夏季高温尧雨后潮湿环境会加速捻转血矛线虫卵的发育和蔓延遥在低洼或沼泽中袁捻转血矛线虫卵7d即可孵化为感染性虫卵袁污染周边的草场尧水源袁羊群采食后即可感染遥二是饲养管理和防控意识弱袁养殖户缺乏养殖技术袁养殖管理粗放袁造成羊群体弱尧抗病力差袁未定期驱虫而引发群体性感染遥2危害性捻转血矛线虫病对羊机体危害较多袁常见的有吸食血液尧对肠胃的机械性损伤尧虫体产生毒素扰乱机体等遥渊1冤虫体主要寄生于羊的真胃和十二指肠袁靠吸食患羊体内的血液获取营养遥渊2冤虫体在吸食血液的同时频频穿刺患羊黏膜吸食血液袁造成黏膜受损尧出血袁导致羊只消瘦尧贫血尧营养发育不良等遥渊3冤虫体繁殖中产生的毒素会扰乱内分泌系统影响患羊的造血功能袁对寄生部位进行严重破坏袁影响真胃的消化和吸收袁使患羊日渐虚弱尧抗病力差袁引发其他感染而死亡遥3流行特点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全年均可感染羊群袁但发病具有季节性袁主要发生于温暖湿润季节袁福建主要集中在6~10月遥4月左右福建进入春雨期袁气温升高尧空气潮湿袁感染性虫卵感染羊群袁羊群进入感染发病的低潮期遥幼虫在羊群体内经过3周生长发育为成虫袁开始大量产卵袁经羊只的排泄物污染牧场遥到6月左右的南方雨水季节和8月左右的台风季节袁福建雨水充沛尧气温高袁虫卵再次大量发育成感染性79. All Rights Reserved.福建畜牧兽医第43卷第6期2021年虫卵感染羊群袁即出现羊群感染发病的高潮期遥4临床症状4.1急性型患羊食欲不振袁全身乏力袁瞳孔颜色暗淡袁眼结膜苍白袁患羊下颌和前胸明显肿胀袁急性者在1~2d内衰竭而亡遥4.2慢性型患羊在发病初期出现被毛零乱无光泽袁食欲和精神不振袁喜卧袁行走无力或不稳袁腹泻袁部分患羊便秘袁放牧时总是在队尾或掉队袁发病后期不愿站立袁消瘦袁眼结膜苍白袁病程可持续60~ 100d袁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遥5剖检病变病死羊肌肉苍白袁血液颜色变淡袁放血后血液不易凝固袁患羊前胸腹下明显肿胀袁按压呈胶冻状袁剖开后有少量淡黄色积液渗出袁心肌柔软袁颜色发白遥真胃内有许多柔软的淡红色丝状虫体袁虫体常在胃内容物中穿梭或部分虫体吸附在胃黏膜上袁胃黏膜上有许多出血点和出血斑袁严重时导致胃黏膜水肿遥其他脏器病变不突出袁颜色较淡遥6诊断6.1临床诊断根据患畜的发病季节尧症状特点尧剖检病变进行初步诊断袁若需确诊要进行实验室的虫体或虫卵检查遥6.2实验室诊断6.2.1虫体检查无菌采集患羊病变组织袁若发现淡红色虫体袁将其置显微镜下观察袁该虫体呈半圆形袁顶面乳突呈菱形袁颈乳突向后侧方伸展遥虫体头端隆起有小沟袁口囊小袁附近有6个乳突袁口囊内有矛形齿袁其底部凸凹不平遥雄虫体长15~19m m袁交合伞分3叶袁呈野Y冶字形的背肋袁末端稍弯曲袁背叶小袁交合刺较短而粗袁且生殖锥较小遥雌虫长22~ 28m m袁阴门位于虫体后半部袁并有增厚的角质瓣膜袁虫体尾部渐细袁末端略成圆锥体状遥6.2.2虫卵检查收集患羊新鲜粪便置无菌烧杯内袁加入100~200m L饱和氯化钠溶液袁玻璃棒搅匀袁室温静置20m i n袁蘸取漂浮的虫卵置载玻片上袁显微镜下观察袁可见许多椭圆形或卵圆形虫卵袁颜色以无色为主袁部分为淡黄色袁卵壳光滑袁卵内有许多卵细胞[2]遥7治疗对患羊每千克体重肌注0.15m L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渊10m L颐0.5g冤遥为防止产生抗药性袁彻底驱杀羊捻转血矛线虫和其他寄生虫病袁可在2周后按每千克体重灌服0.1g阿苯达唑尧伊维菌素预混剂渊100g含阿苯达唑6g尧伊维菌素0.25g冤遥患畜如出现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尧脱水袁可减少精料和青储饲料的饲喂袁在10kg饮水中添加10%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5g和口服补液盐295g供患羊自由饮用3d袁可达到治病和促进患羊体内电解质平衡作用遥患羊如出现长期食欲不振尧被毛零乱尧消瘦尧便血等症状袁可每千克体重肌注0.1m L右旋糖酐铁注射液渊10m L院1.5g渊Fe冤冤遥8预防措施8.1科学驱虫袁搞好环境消毒渊1冤制定合理的驱虫计划遥福建地区每年4月尧6月尧8月分别驱虫1次遥由于羔羊的抗病力弱袁防止感染可在50日龄进行一次驱虫遥母羊可在配种前25d和分娩后21d 进行一次驱虫遥渊2冤科学消毒羊场和圈舍遥羊群实行轮养尧轮牧袁对空场地可用2%氢氧化钠溶液消杀袁12h后用清水冲洗袁干燥后就可进羊遥及时清除羊场内的积水和杂草袁同时加强通风袁保障羊舍地面干燥遥渊3冤统一处理粪污遥通过统一清理地面粪污袁堆积发酵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和寄生虫虫卵遥8.2科学放牧袁保障饮水安全渊1冤合理安排和更换放牧地点遥羊场可执行划片轮牧袁放牧地点应选择在地势开阔尧干燥区域袁严禁在低洼积水处放牧遥渊2冤合理安排放牧时间袁放牧可选择在上午或下午袁避开清晨或傍晚袁尤其是雨后严禁放牧遥渊3冤保障放牧饮水的清洁遥羊群在放牧期间饮用的水源应为活水袁避免饮用积水和死水袁有条件的羊场可在固定的放牧地点设立清洁的饮水区域袁这样可降低捻转血矛线虫和其他寄生虫的感染几率遥8.3分群管理袁供给均衡营养由于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对羔羊的危害性大袁成年羊具有一定的耐受力袁为防止全群感染袁需要对不同阶段羊只进行分群管理袁合理搭配日粮结构袁补充维生素尧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袁严禁饲喂霉变饲料袁饲喂前查看饲料中是否夹杂异物袁以防增加羊只胃肠负担和伤害遥9结语综上所述袁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养羊业常见的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寄生虫病袁不同年龄的山羊和绵羊均可感染袁年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遥由于该病传播途径广袁在夏秋高温多雨季节容易发生地方性流行袁严重威胁羊群健康遥目前对该病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袁养殖户需要科学驱虫袁合理放牧袁为羊群提供干净的饲料和饮水遥参考文献院[1]冯兴茂.一例黑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诊治与体会[J].福建畜牧兽医,2015(4):47-48.[2]宋伟.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尧临床表现尧实验室检查及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20(2):65-66.80. All Rights Reserved.。
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doi:10.19369/ki.2095—9737.2021.03.060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王丽坤,金振华,李0,张备,鹿凌岩,张国华,张莹,杨淑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摘要:捻转血矛线虫病又叫捻转胃虫病,是感染反刍动物的主要胃肠道吸血线虫,可导致宿主贫血和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给养殖业造成极大经济损失&现概述捻转血矛线虫的虫体形态、生活史、流行特点、感染症状及防控措施,为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提供参考&关键词:捻转血矛线虫;生活史;流行特点;感染症状;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853.32文献标识码:B捻转血矛线虫属于毛圆科、血矛属,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鹿等反刍动物的第四胃一一皱胃(又称真胃)中,有时在小肠中,又称捻转胃虫,可引起捻转血矛线虫病[1]&1捻转血矛线虫雄虫活体呈淡红色,雌虫活体由于红色的消化道和白色的生殖器官相互捻转而呈红白相间的色泽,虫体呈毛发状,前端尖细,具有一个很小的口囊,体表有纵纹和横纹&2生活史捻转血矛线虫雌虫在宿主的第四胃胃腔中产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
此时虫卵发育至桑J 期,在适宜条件(26C)下,19h后孵出第一期幼虫,呈杆状Y,初生时很活泼,10〜12h后停止活动&约经过1周左右的时间进行两次蜕皮,先后发育第二期、第三期幼虫&第一期、第二期幼虫生存于宿主粪便、牧草或周遭水土中,营腐物寄生&第三期幼虫外被囊鞘不再发育,待被宿主吞食后才继续生长,因此称第三期幼虫为感染性幼虫&第三虫食物一主食,虫在瘤胃内脱鞘,进入宿主第四胃,吸附于胃黏膜上并开始摄食&之后2周左右经过两次蜕皮,幼虫发育为第四期和第五期,逐渐发育为成虫&20天左右成虫开始产卵,卵随粪便排出,25〜35天达到产卵高峰期,每天排卵5000〜10000个&成虫在宿主体内可存活1年左右,随后被排至体外。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一种由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发生在羊只中。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报道,特别是在温暖湿润的地区更为多见。
本文将介绍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防治方法。
流行病学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称为Haemonchus contortus的线虫寄生虫。
它主要寄生在羊的第四胃,并以动物的血液为食。
这种寄生虫能够引起羊只的贫血和消化系统疾病,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
该病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更容易传播,因为这种环境更有利于线虫的生长繁殖。
羊只的密集饲养和不良的饲养管理也是导致该病传播的重要因素。
临床表现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厌食、消瘦、虚弱、腹泻、脱水等症状。
患病的羊只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行动迟缓,毛色暗淡,甚至出现全身水肿等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呼吸急促、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给羊只的生长和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实验室检查对于羊只可能患上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情况,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进行确认诊断。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马钩子检查和血液学检查。
马钩子检查是通过检测羊只粪便中是否有线虫卵来进行诊断的方法。
通过收集羊只的粪便样本,使用盐溶液浸泡后,通过显微镜观察是否有线虫卵的存在来确认是否感染了寄生虫。
血液学检查则是通过检测羊只的血液样本,观察是否有贫血现象来进行诊断。
常见的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积等,这些指标都可以反映出羊只是否患有贫血症状。
防治方法为了预防和控制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传播,养殖户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对羊只的管理,定期清理饲养环境,保持卫生,减少线虫的传播。
可以使用驱虫药物来进行预防和治疗。
常用的驱虫药物包括多种抗寄生虫药物,如阿维菌素、多粘菌素、伊维菌素等,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方式给羊只进行使用,有效控制线虫寄生的情况。
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寄生在羊体内的一种线虫所致的疾病,主要发生在羊群中,对羊的健康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防治方面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病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羊捻转血矛线虫病主要发生在温暖潮湿的地区,特别是雨季脚湿地区。
寄生在线虫体内的微丝虫卵可通过羊群粪便传播,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和发育,成虫线虫会在羊体内定植,并在肠道内产生卵,随着粪便排出,感染其他羊只。
二、临床表现1. 早期感染的羊只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出现食欲减退、消瘦等非特异性症状。
2. 随着病情的加重,羊只可能出现贫血症状,包括粘膜苍白、体温下降、食欲继续下降等。
3. 一些慢性感染的羊只可能出现浮肿、水肿、以及虹膜糜烂等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1. 检查血液样本,确定贫血的程度和红细胞数量。
2. 通过粪便检测,确定是否有线虫卵排泄。
3. 在临床诊断的也可以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保病情的发展和预后。
四、防治1. 疫苗预防:研发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疫苗,对羊只进行预防注射,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2. 环境控制:保持羊圈的清洁卫生,经常清理粪便,减少线虫传播的可能性。
3. 药物治疗:使用特定的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减少线虫的感染和繁殖。
4. 定期检测:对羊只进行定期的检测,及时发现感染羊只,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病情传播。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一种对羊只健康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的疾病,需要引起畜牧业者的重视。
通过加强预防、定期检测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羊只的健康和生产。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一种由线虫寄生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侵害羊只,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等方面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病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羊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是由于此种线虫的寄生引起的疾病。
它主要寄生在羊的第四胃和第五胃,特别是幼虫。
羊只通过食用被寄生线虫卵的草料,或者在放牧区或饮用水源中摄入含有线虫幼虫的土地,就可能感染该病。
放牧区域的卫生水平、草料和饮水的清洁情况是感染该病的关键因素。
二、临床表现羊捻转血矛线虫病通常表现为贫血、营养不良和消瘦。
患病的羊只会出现食欲不振、粪便干燥、腹泻、腹部膨胀、呼吸急促、体温升高、脱水等情况。
严重的病例还会伴有黑便和黄疸,而且出现后期症状时,患病的羊可能会突然死亡。
三、实验室检查对于羊患上疑似捻转线虫病的情况,通过实验室检查是一种明确诊断的方法。
可以采集羊只的粪便样本进行检测,不仅可以发现成虫的卵,还可以对幼虫的检测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
血液检查也是一种评估羊只贫血程度的方法。
利用血常规检查,可以明确羊只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等指标的异常情况。
四、防治1. 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饲养管理方面,首先要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对粪便、过渡物进行及时清理。
要做好圈舍的消毒工作,避免线虫幼虫的传播。
在饲料的供给上要注重质量,不用被线虫卵污染的饲料,并及时更换新鲜的草料。
在圈舍内进行适量的消毒操作也是很有必要的,以预防线虫的传播。
2. 药物预防羊只患上捻转线虫病后,可以采用药物预防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多种抗寄生虫的药物,如多孔原虫素、氨苄青霉素、硫丙咪唑等。
使用这些药物不仅可以驱除已经寄生的线虫,还可以预防线虫的再次寄生。
3.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一种主动预防的措施,可以对羊只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从而提高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线虫病的风险。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1. 引言1.1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概述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一种由捻转血矛线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昆虫叮咬传播给羊群,尤其是夏季是发病高峰期。
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羊的皮肤下组织中,导致牛羊体内产生大量水肿和病变。
患病的羊常常出现贫血、厌食、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感染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预防和控制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关键在于加强疫情监测和及时治疗,保持羊圈卫生,合理用药,减少受虫源的暴露。
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发病率,保障羊群健康生长。
2. 正文2.1 流行病学特征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一种由弯钩唇线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羊只。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多见。
在中国,该病主要分布在西南、华东、华南等地区。
疾病的传播主要通过受感染的蚊虫传播,例如按蚊、伊蚊等。
这些蚊虫会叮咬感染了弯钩唇线虫的羊只,将线虫幼虫传播到新的宿主体内,进而引起疾病的传播。
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疫区的季节性和环境因素对疾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易感群体主要是家畜动物,尤其是羊只。
而人类在感染线虫后通常会表现为一过性的皮肤瘙痒和疼痛,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威胁。
在预防控制方面,关注疾病的传播途径,严格控制蚊虫的滋生,定期给家畜进行驱虫治疗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畜舍和周围环境,减少病原体的传播也是重要的防治手段。
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传播。
2.2 临床表现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1. 消瘦:患病羊出现消瘦现象,体重减轻明显。
2. 贫血:由于线虫寄居在羊体内吸血,导致贫血症状,羊可能出现贫血性脸色苍白、粘膜苍白等表现。
3. 萎靡不振:患病羊常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
4. 腹泻:羊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小肠内,可导致患羊出现腹泻症状,粪便呈现水样或稀薄状。
羊血矛线虫病(捻转胃虫病)的防治
羊血矛线虫病(捻转胃虫病)的防治
1、病原血矛线虫病的病原体是血毛线虫(捻转胃虫),它寄生在羊的第四胃里。
其虫长10毫米,雌虫长25毫米。
虫体细小,须状,雌虫像一条红线和一条白线扭在一起的线绳。
每天可产卵6000个,卵随粪便排到草地上,在适宜温度(25C)和湿度条件下,经4-5天即可孵化成幼虫而感染致病。
雨后幼虫常被雨水冲到低洼地区,故在低湿地区放牧,羊只最容易感染血矛线虫。
2、羊血矛线虫病症状一般病羊表现为贫血,消瘦,被毛粗乱,精神沉郁,食欲减退。
放牧时病羊离群或卧地不起。
拉稀和便秘交替出现。
颔下、胸下、腹下水肿,体温一般正常,脉搏弱而快,呼吸次数增多,最后卧地不起,虚脱死亡。
剖检在真谓可见有大量血矛线虫虫体吸着在胃壁黏膜上,或游离于胃内容物中。
3、羊血矛线虫病防治办法
(1)不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放牧,不放“露水草”,不饮死水。
羊舍内粪便要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并做好定期预防性驱虫。
如每年进行春季放牧青草前、秋末或初冬两次驱虫。
(2)苯硫丙咪唑治疗,剂量每千克体重15毫克,一次性内服。
(3)驱虫净(噻咪唑、四咪唑)治疗,每千克体重20毫克,加水灌服。
(4)左旋咪唑治疗,每千克体重12毫克,配成水溶液,一次灌服。
如何预防治疗羊捻转血矛线虫病
如何预防治疗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在养羊过程中,常会遇到许多寄生虫的危害,尤其是当前夏季驱虫工作未做好的前提下,羊群很容易染病。
那么羊捻转血矛线虫病要如何预防治疗?一起来了解下吧。
在养羊过程中,常会遇到许多寄生虫的危害,尤其是当前夏季驱虫工作未做好的前提下,羊群很容易染病。
那么羊捻转血矛线虫病要如何预防治疗?一起来了解下吧。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主要症状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羊的第四胃,是胃寄生虫中最大的一种。
主要症状有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最典型的就是肥胖羔羊的突然死亡。
另外,如果检查同群中其他羔羊,可发现结膜高度贫血,或者粪便干硬而少,时常便秘等。
2、慢性:病羊食欲减退,精神迟钝,喜欢孤立,放牧时常落在群后;羊毛干而脆;黏膜高度贫血,下痢便秘交替发生;病羊颌下、胸下或腹下水肿等。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特点捻转血茅线虫病发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 一般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病率最高。
另外,在长期放牧养殖模式,且地势低洼,卫生环境较差的情况下,羊群在活动过程中接触病原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本病流行范围较广,在养殖场中普遍存在。
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羊均可以受到病原的侵染,年龄越小的羊感染寄生虫后,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越严重,致死率越高。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预防治疗1、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水平,减小各方面的应激;放牧羊只要避开低洼潮湿地带,不在清晨傍晚放牧,以避开幼虫活跃时间,减少感染机会;同时注意保持饲料、饮水的清洁卫生;可在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预防性的驱虫工作,且驱虫后的粪便要进行集中管理。
2、治疗(1)奥赛清(左旋咪唑片):羊按6-10mg/kg体重,一次口服。
(2)布仁图纳乳剂或阿斯特乳剂:羊按6-10ml/50kg体重,一次口服。
(3)奥塞特(丙硫咪唑片):羊按10-15mg/kg体重,一次口服。
(4)贝贝安(伊维菌素):羊按0.2mg/kg体重,皮下注射。
总的来说,捻转血矛线虫病又称捻转胃虫病,牧区的绵羊和山羊发生相当普遍,能引起羊只的消瘦与死亡,对养羊业的危害较大,因此养殖户们一定要引起重视才行。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doi:10.19369/ki.2095—9737.2021.05.072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徐绍山(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抚顺113006)摘要:羊捻转血矛线虫病也叫做捻转胃虫病,是由于真胃中寄生有捻转血矛线虫,由于虫体吸吮真胃黏膜中的血液,会造成病羊发生贫血,消化紊乱,机体日渐消瘦,最终由于极度衰竭而死。
由于病程持续时间长,加之发病比较分散,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往往会出现误诊而耽误病情,影响羊群生长发育,增加治疗费,且病死率升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概述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防治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治疗;饲养管理;定期驱虫中图分类号:S85&26文献标识码:B1流行病学1.1病原1.1.1虫体特征捻转血矛线虫主要在羊等反刍动物的真胃中,虫体较为纤细柔软,通常雄虫的长度为15〜19mm,外观呈淡红色;而雌虫长度为27〜30mm,但外观比较特别,其生殖器官呈白色,而肠道由于含血液呈红色,且肠管周围环绕有生殖器,如同两条红白色的线相互捻转,由此得名%相比于其他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具有非常强的致病力。
相比于其他肠道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可产出较多的虫卵,一般雌虫平均每天产出大约5000〜10000个虫卵,且其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存活性较高,尽管在20〜30f温度下才会发育,但低于4f才会停止发育,而在低于1f 或者高于60f温度下才会死亡%另外,虫卵对于大部分消毒药也有较强的抵抗力,需要使用特定的杀虫药物才会被完全杀死。
1.1.2发育过程雌虫寄生于羊胃内产卵,虫卵经由粪便排至体外,在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下,4〜5天之后就会有幼虫孵出,幼虫在4〜5天(经历2次脱皮)后就会变成有侵袭能力的幼虫%在潮湿的环境中,这种幼虫就会从粪便离开,逐渐聚集于青草上,当羊采食这种牧草就会被感染,食入文章编号:2095—9737(2021)05—0133—02的幼虫会进入胃内,在2〜3周(经历2次脱皮)后就会发育为成虫,此时就会对真胃黏膜和腺体产生直接损害,还可分泌毒素造成危害。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危害及其防控
3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 年第 7 期 疾病防控
会发生感染,幼虫在羊胃内大约需要 2 ~ 3 周的生长发育, 再次经过两次脱皮后,即可逐渐发育成长为成虫。
二、流行特点
一般反刍动物感染的胃肠道线虫主要以血矛线虫为 主,而羊捻转血矛线虫在同类感染性线虫中对于羊群的 致病力则是最强的。其羊捻转血矛线虫一般比其他胃肠 道线虫的产卵量要高的多,一般每条成年雌虫平均每天 的产卵量均可高达 5 000 ~ 10 000 枚以上,其虫卵最适宜 的生长发育温度为 20℃~ 30℃,当温度在 4℃以下时,其 虫卵即会停止发育,当温度降低到 1℃以下或升高到 60℃ 以上则可导致虫卵死亡,但其虫卵对外界的抵抗力却较强, 一般使用常规性的消毒药物则很难使其虫卵灭活。
要注意饮食卫生 ;(4)治疗可用青 霉 素 5 ~ 10 万 IU/kg.w+ 生 理 盐 水 100 ~ 500 ml+10% 安钠咖注射液 5 ml+ 地 塞 米 松 注 射 液 4 ~ 10 mg, 静脉注射,然后再静脉注射 10% 葡 萄糖注射液 250 ~ 500 ml+12.5%VC 注射液 0.5 ~ 1.5 g,1 ~ 2 次 / 日, 连用 3 ~ 5 d。可注射 20% 长效土霉 素注射液,0.1 ml/kg.w,肌肉注射, 每日或隔日 1 次,连用 3 次 ;(5) 还 可 用 中 药 进 行 治 疗, 苍 术、 大 黄 各 10 g,贯众、龙胆草各 5 g,雄黄(单 包)1.5 g,甘草 8 g,水煎取汁,加 入雄黄,1 次灌服,灌药后再服 1 次 植物油,连服 3 剂。
羔羊和青年羊感染羊捻转血矛线虫后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在整个羊群中亦是处于最高的,而成年羊对羊捻转 血矛线虫的抵抗力较强,且被感染的成年羊有“自愈” 现象出现(即有虫体被排除或不发生再感染现象)。羊群 在低湿的牧草地里放牧,如采食了群集于潮湿牧草上的 感染性幼虫后,则有利于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传播感染 ; 如养羊场户将羊群趁小雨天和阴雨天放牧,羊群在放牧 时采食露水草时,则极大地增大了羊群感染羊捻转血矛 线虫的风险。一般羊群发生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均多在每 年的 4 ~ 10 月,而尤其以 5 ~ 6 月和 8 ~ 10 月较为多发, 到 7 月以后其发病率则会略有下降,而进入冬春季节后 则极少有羊群发病。
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2020.5作者简介:刘招平(1964.10-),男,福建省福安市人,高级兽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兽医。
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刘招平(福建省福安市城阳镇农业服务中心355000)摘要: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发病缓慢,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贫血、消瘦等症状,与其他寄生虫病表面区别不大。
笔者从捻转血矛线虫的生活史及引起的危害等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捻转血矛线虫病;流行特点;防治措施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又称捻转胃虫病,是由寄生于反刍动物真胃、小肠内的捻转血矛线虫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虫体呈毛发状,因吸血而呈淡红色,生殖器官呈白色。
吸饱血的消化器官呈红色,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于含血的肠道周围,形成红白线条相间的外观,似“麻花状”,故称捻转血矛线虫。
该虫是一种线虫,寄生真胃和小肠内的每条雌成虫一天能产出5000~10000个虫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1~2d 第一期幼虫从卵内孵化而出,可自由生活。
再经7~10d 进行2次蜕皮,成为第3期幼虫,具有感染性。
感染性幼虫在潮湿环境下离开粪便,群集在饲草上,当羊觅食含有感染性幼虫时会被感染。
幼虫在胃内经两次脱皮,经20d 左右发育为成虫。
寄生于真胃的虫体,以前端刺入胃黏膜引起损伤,造成真胃炎症和出血。
虫体分泌的毒素影响山羊造血功能和饲料消化吸收障碍,使病羊呈现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症状。
临床症状依病羊体质和感染虫体的数量不同表现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主要特征是肥壮羔羊在放牧过程中突然死亡,消化功能紊乱。
亚急性主要特征是贫血明显,眼结膜呈苍白色,下颌间及前胸腹下发生水肿,机体不断衰弱,被毛粗乱失去光泽。
慢性型是因亚急性型没有及时治疗而转成。
症状不明显,主要是体质消瘦,被毛粗乱,病程长。
在兽医临床诊疗中常见该病,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效果不错。
1发病情况2019年9月接诊福安社口镇某山羊养殖场饲养的闽东山羊疑似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病例。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诊疗及预防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102 ·2020.230 引言捻转血矛线虫是一种直接发育的寄生虫,在生长发育阶段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参与,羊对该种寄生虫的感染性最强。
成虫主要寄生在羊真胃中,且会产生大量的虫卵,虫卵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每条雌虫每天的排卵量高达5 000~10 000个虫卵,通过粪便排出体外,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1~2 d 会转变成第1期幼虫,具有很强的活泼能力,经7 d 的生长发育会蜕变成第3期幼虫,第3期幼虫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羊群在饮水或采食饲料中易受到第3期幼虫侵染引发感染。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发生流行和养殖场的养殖方式有很大,联系很多养殖户一直坚持放牧养殖模式,由于养殖户的放牧地选择不当,地势低洼存在很多的积水,草场潮湿,羊群在采食中,易通过饮食渠道吃入第3期幼虫。
幼虫侵入到真胃中,经过36 h 左右会进行第3次蜕皮发育成第4期幼虫,并在侵入9~10 d 再次蜕变形成童虫,在危害3~4周后形成成虫,生长期1年左右。
1 发病经过山东省诸城市1个养殖户养殖的30多只羊群中于2018年5月中旬和2019年5月下旬分别出现2次传染性疾病,发病过程较为缓慢,大多数患病羊呈现渐行性的发病经过。
患病羊表现为身体消瘦,生长发育不良,采食量逐渐下降,并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
8~9只青年羊和羔羊相继出现临床症状,随后扩展到几十只,以断奶1月后的羔羊发病率最高。
有的患病羊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情况。
出现该种情况后,养殖户认为是寄生虫病,随后选择使用丙硫咪唑片进行驱虫治疗,2018年驱虫效果较好,大多数患病羊能够恢复健康,死亡率相对较低。
2019年5月下旬后又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且发病速度相对较快,用同1种药物驱虫治疗后效果较差,发病羊的数量越来越多。
兽医接到求助后赶往养殖场,发现患病羊身体严重消瘦。
连续2年在同一个地带放牧,羊捻转血矛线虫病诊疗及预防王培宝(山东省诸城市皇华畜牧兽医站,潍坊 262229)摘要: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病寄生在消化道中引发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该种寄生虫病在全国各地的羊养殖主产区广泛发生流行。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又称为蛇发线虫病,是一种由线虫寄生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
这种疾病对养羊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流行病学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引起的寄生病。
捻转血矛线虫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是直接感染,即通过进食被污染的食物、饮水,或者吸入污染的尘土而感染;另一种是间接感染,即通过叫唤和其他幼虫被通过昆虫介导而感染。
二、临床表现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消瘦:病羊消瘦程度因捻转血矛线虫的寄生程度以及羊只的个体差异而不同,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最严重的羊瘦的最快;2. 精神不振:患病的羊会精神萎靡、活动力下降,甚至不愿进食;3. 腹部胀满:捻转血矛线虫在羊腹膜腔内定居后会长大体积,腹部会逐渐出现胀满的症状;4. 出现贫血症状: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羊的胃肠道内,会导致贫血等症状;5. 出现咽喉堵塞、哽咽、流涎等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对于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确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实验室检查:1. 常规血液检查:可以通过测量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积等指标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等症状;2. 粪便检查:通过检查羊的粪便样本,可以观察到捻转血矛线虫的幼虫或虫卵;3. 腹腔镜检查:通过腹腔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羊的胃肠道内是否有线虫寄生;4. 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羊的血清抗体水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捻转血矛线虫感染。
四、防治措施对于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1. 疫苗预防:在疫区进行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疫苗预防是比较有效的方法;2. 驱虫治疗:可以选用吡喹酮等药物进行驱虫治疗,有助于减轻寄生虫的感染;3. 加强饲养管理:要做好羊圈卫生,定期清理羊圈内的粪便,保持羊舍清洁;4. 合理饲养:要为羊提供优质、均衡的饲料,增强羊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5. 避免交叉感染:要做好羊群的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患病羊只并进行隔离治疗。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治报告
4612024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治报告朱瑞平上杭县湖洋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福建上杭364200摘要该文报道一例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诊断及治疗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羊捻转血矛线虫病诊断治疗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24)01-0064-02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又称羊捻转胃虫病,是一种寄生于羊真胃及小肠引起的消化道寄生虫病。
该病在各地放牧羊群中时有发生,呈季节性流行,4月是该病高发开始季节,5~6月是发病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在气候闷热、多雨潮湿的8~10月也容易暴发。
2023年8月湖洋镇一放养羊群发生临床以机体消瘦、行动缓慢、卧地不起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部分患羊腹泻。
场主曾用抗生素治疗,但病情未见好转,并出现羊只死亡,经检查诊断该病为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湖洋镇某村存栏147只放养羊群,从8月初开始,陆续出现羊只机体消瘦,行动缓慢,卧地不起,跟不上羊群;有的羊只腹泻。
对腹泻羊只分别灌服盐酸土霉素、硫酸新霉素,肌肉注射恩诺沙星,病情未见好转。
截止8月20日该羊群已因病死亡12只。
2临床症状发病羊体温38.2~39.5℃,大部分患羊机体消瘦,被毛粗乱无光,腿脚无力,行动缓慢,严重者卧地不起,眼结膜、口腔黏膜苍白,下颌、下腹部水肿。
有的患羊腹泻。
3剖检病变剖检3只濒死羊,放血时发现血液稀薄,呈淡红色,需较长时间才能凝固。
羊只下颌、下腹部皮肤肿胀,指压留有指印,切开见皮下胶冻样水肿,流淡黄色液体。
打开胸、腹腔,里面有多量淡黄色积液,肠系膜及淋巴结水肿、苍白;心脏、肝脏、肾脏等实质脏器质地柔软、颜色变淡;剖开真胃,胃壁见胶冻样水肿,胃壁及内容物有大量发丝状、淡红色蠕动的线虫,有的附于胃黏膜,有的游离于胃内容物中;虫体互相绞结缠绕成团块;真胃黏膜出血和有炎症表现。
4实验室检查4.1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采集10份新鲜羊粪便,每份取2g被检粪样,较硬的粪便压碎成细小颗粒,放入50m L烧杯中,加饱和食盐水至20m L,搅拌均匀,用40目筛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液体倒入安瓶中,液面略高于瓶口,静置30m i n。
山羊捻转胃虫病的防治
02
病原学和传播途径
病原特征
01
02
03
病原特征
山羊捻转胃虫是一种红色 无脊椎动物,具有一个圆 形的身体,通常寄生在山 羊的胃里。
生命周期
山羊捻转胃虫的生命周期 包括卵、幼虫和成虫阶段 。
感染症状
感染捻转胃虫会导致山羊 出现消瘦、贫血、消化不 良等症状。
传播途径
直接传播
山羊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了 捻转胃虫的其他山羊而感 染。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饲料卫生
确保饲料储存和加工过程中不受污染,并定期清洁饲料槽和水槽,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提高免疫力
通过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可以提高山羊的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捻转胃虫病的风险。
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消毒
对羊舍、运动场等进行定期消毒,以杀灭 潜在的病原体。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并遵 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02
Hale Waihona Puke 对进口和出口的羊进行严格的检疫,防止外来病原体的传入。
及时报告疫情
03
发现有疑似病例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早控制疫
情。
07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山羊捻转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 病,主要影响山羊的消化系统和营养 吸收,导致生长缓慢、体重下降、饲
料转化率降低等问题。
捻转胃虫病在山羊养殖中具有广泛的 传播性和危害性,因此防治该病对于 提高山羊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间接传播
通过被感染的山羊粪便污 染的草场、饲料和水源等 间接传播。
媒介传播
一些昆虫和啮齿动物可能 作为媒介传播捻转胃虫。
03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观察症状
山羊养殖如何防治羊捻转血矛线虫病?
山羊养殖如何防治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本病又称捻转胃虫病,是由寄生于反刍动物真胃、小肠内的捻转血矛线虫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常造成羊群的高死亡率和低繁殖率。
(1)流行特点各种日龄羊均可发生,但以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羊有一定的抵抗力,也常出现“自愈现象”,以丘陵山地牧场的羊易感,特别是在曾被该病原污染过的草场放牧感染率高。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春夏季节发病率较高,高发季节开始于4月青草萌发时,5~6月达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但在多雨、闷热的8~10月也易暴发该病。
(2)临床症状以贫血、衰弱和消化紊乱为主。
急性型以肥壮羔羊突然死亡为特征,病死羊眼结膜苍白,高度贫血。
一般为亚急性经过,病羊被毛粗乱、消瘦、精神萎靡,放牧时落群,严重时卧地不起,眼结膜苍白,下颌间或下腹部水肿。
若治疗不及时,多转为慢性,此时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消瘦、被毛粗乱。
在放牧时发病的羊群,早期大多以肥壮羔羊突然死亡为特征,随后病羊出现亚急性症状。
(3)病理变化除了贫血外,皮下和肠系膜可出现胶冻样水肿,真胃黏膜上和真胃内容物充满大量毛发状粉红色虫体,附着在胃黏膜上时如覆盖着毛毯样一层暗棕色虫体,有的绞结成黏液状团块,有些还会慢慢蠕动。
有时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黏膜水肿、出血以及肠炎病变。
(4)诊断根据本病的流行情况和临床症状,特别是死羊剖检后可见真胃内有大量红白相间的捻转血矛线虫,即可确诊。
(5)防治措施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粪便虫卵检查,羊群每年要用广谱驱虫药进行预防性驱虫3~4次,平时发现感染率高时要及时驱虫。
有条件的要实行划区轮牧,以减少本病的感染机会。
治疗:临床上采用丙硫苯咪唑治疗,用量为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一次灌服;或用左旋咪唑,用量为每千克体重6~10毫克,一次灌服。
严重感染时间隔7~10天再加强驱虫1次,以后每2~3个月定期驱虫1次。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1. 引言1.1 疾病概述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由血吸虫线虫寄生在羊的胃肠道内引起。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食用被感染羊的生食或半熟食肉传播,也可通过受污染的水源间接传播。
在一些地区,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给当地的畜牧业和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患有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羊常常表现出食欲不振、消瘦、腹泻等临床症状。
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通常可以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虫卵或寄生虫抗体来确诊该病。
治疗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方法包括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驱虫治疗。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对养殖场和畜群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驱虫等措施,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一种影响较为广泛的寄生虫病,对畜牧业和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和防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减少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1.2 流行病学特征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羊只。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特别是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流行较为严重。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和养羊密集的地方,因为这些地区更容易有线虫的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
羊只之间的密切接触和不良的生活环境也是该病的传播风险因素。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感染的羊只、受感染的饲料、水源或草料以及受感染的载体昆虫。
线虫在羊只体内通过血液传播,进入胃肠道繁殖,产生幼虫后再次进入血液循环,最终排入粪便中传播给其他羊只。
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羊只,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措施,是预防和控制该病流行的关键措施。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在特定地区和季节高发,在羊只之间传播迅速,并且易造成疫情暴发。
加强对该病的监测和控制,对阻断其传播链条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临床表现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羊群中个体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 体 温多 突 然下 降 , 四肢 及 耳 尖 、 鼻 端 厥冷 , 终 至
羔羊 消化不 良的主 要 临床 特征 是腹 泻 , 根据 临 床症 状和疾 病 经过 . 通 常分 为单 纯 性 消化不 良和 中
捻转 血矛 线 虫 比其 他肠 道 线 虫 产卵 多 。虫卵 对 外 界抵 抗 力 较 强 , 适 宜 温 暖 的发 育温 度 , 但 虫 卵对 一
般消 毒 药抵抗 力 较强 。 羔 羊 和青 年 羊 发病 率 及死 亡 率 最 高 。低 湿 的 草地 有 利 于本 病 的传播 : 在 露水 草 和 阴天 、 小 雨 后 放牧 , 最 易感 染 本病 。羊 的发病 多在 4 ~ 1 0月份 , 尤
能、 消化 液 的分 泌 紊 乱 和对 饲 料 的消 化 吸 收障 碍 , 使 病 羊呈 现 营养 不 良等 一 系列 的症 状 如 贫血 和营 养 障碍 等 。 3 . 3还 可 导 致肝 坏 死 和肝 细 胞脂 肪 变 性 , 并 有
多雨 季 节未 注 意 驱虫 ,或放 牧 时 不注 意露 水
1主 要 症 状
无力 , 躺 卧于地 。头 颈伸直 且 向后仰 , 体 温 升高 , 对
刺 激反 应减 弱 , 全 身震 颤 , 有时 出现 短 时问 的痉 挛 。
严 重 腹泻 . 频 排水 样 稀 便 , 粪 内含有 大 量 黏 液 和血
液, 并 呈 恶 臭 或腐 臭 气 味 。持 续 腹 泻 时 , 则 肛 门松
毒性 消化 不 良。 1 . 1毒 性消 化不 良时 , 由于肠 道微 生 物 的作 用致使 腐 败过 程加 剧 , 粪 便 内氨 的含 量显 著 增
加。
2病 因 分 析
患病 幼 畜精 神不 振 , 喜躺 卧 , 食 欲 减退 或完 全 拒乳 , 体温 一般 正 常或低 于 正常 。 粪 便多 呈灰 绿色 , 且其 中混 有气 泡 和 白色小 凝块 。此 外 , 粪 便带 酸臭 气 味 ,且 混 有小 气 泡 及 未 消化 的凝 乳 块 或 饲料 碎 片 。肠音 高 鸣 , 并 有轻 度 臌气 和腹 痛 现象 。心 音增
5诊 断 要 点
3 . 1虫 体 寄生 于 真 胃 ,造 成 真 胃炎 症 和 出血 ,
从 而造 成贫 血 。该虫 体 寄生在 真 胃黏膜 时 , 往往 有
数 千 条 以上 每 天 吸血 可 达 3 0毫 升 。 而 且 在虫 体 离
开后 仍 继续 流 出血 液 。
3 . 2虫 体 寄 生 时 ,还 因分 泌 毒 素 影 响 造 血 功
下 腹 部水 肿 , 检查 可 见 眼结 膜 苍 白, 可 以 因严 重 消 瘦 陷 于恶病 导致 死亡 。
4 . 2病 理 剖 检
剖 检 真 胃内可 见大 量 暗棕 色 细小 虫 体 吸着 胃 黏 膜 上或 游 离 于真 胃 如 覆 盖着 毛毯 样 。尸体 消 瘦, 尸 僵不 全 , 血 液稀 薄 且 不易 凝 固 ; 胸、 腹 腔 内常 有积水 , 肝 脾实 质器 官薄 且色 淡 。
是 羔羊 的死 亡最 为严 重 。 4临床 症状 和剖 检变 化
4 . 1临 床 症 状
幼虫 在 潮 湿 的环 境 中群 集 在 草上 , 当羊 、 牛 吃草 时
吞食 了感 染性 幼 虫 而被感 染 。 2流 行特 点
捻 转 血 矛 线 虫 在 同属 线 虫 中 的致 病 力 最 强 。
的绒 毛 , 体似 鞭 虫 。雌 虫 白色 的生 殖器 官环 绕 于 因
含血 液 而 呈 红色 的肠 道形 成 红 白二 线 互相 捻 转 的
外观 . 所 以称 为 捻转 血矛 线虫 或捻 转 胃虫 。感染 性
3 . 4捻 转血 矛 线 虫常 与 其他 线 虫混 合 寄 生 。 有 时还 与绦 虫 同时 寄生 , 常造 成 羊 的大 量死 亡 , 尤 其
干后再 放牧 。
剖检 见 血液 稀 薄 如水 ,真 胃有 大量 鱼 虫 ( 红 虫) 样 纤细 线虫 即可 确诊 。
6治疗
时伴 发 铁 缺乏 。
6 . 1可 以采 用 左 旋 咪 唑 、 治 疗 效 果好 , 口服 用
量按 每千 克体 重 8 — 1 0毫克 。
今 日畜牧鼻医 2 0 1 5 . 0 1 —5 8
以 5  ̄ 6月 份和 8 ~ 1 O月多 发 。 3危害
症 状 以贫 血 、 衰 弱 和消 化紊 乱 为 主 。 有 的下 颌
间或 下腹 部 水肿 。急性 者 突然 死 亡 ,多见 于羔 羊 ( 是 因一 次大 量感 染 虫 体而 引起 的 ) ; 亚 急性 经 过 , 病羊消瘦 、 行走无力 , 严 重 时 卧地 不 起 , 下 颌 间 或
羔 √ 、 羊 - 消 y I - 4 化 不 良 的 防 治措施
范 志 军
( 河北省 康保 县 畜牧 水产局 , 河北康 保 0 7 6 6 5 0 )
羔 羊 消化 不 良是 羔 羊 胃肠 消化 机 能 障 碍 的统 称, 是 较 为 常发 的一 种 胃肠 疾 病 , 不仅 使 生 长 发 育 受阻. 而且也 极 易导致 死亡 . 故应 高 度重视 。 现将 诊 治 情况 介绍 如下 。 供养 殖 户参考 。
寄 生 于羊 、牛及 反 刍 动物 真 胃为 主 的捻转 血 矛 线
虫所 引起 。此 病遍 布 我 国各地 , 由于人们 对 此病 缺 乏认 识 和 了解 , 常造成 高 死亡 、 少 收益 等状 况 。
1虫 体 形 态 及 生 活 史
捻 转 血 矛 线 虫 是 一 种 纤 细柔 软 淡 红 色 线 虫 , 和饲 养 观 赏 鱼 的红 虫 外观 感 觉 上很 相 似 ,像 细 小
编辑 : 姚俊 杰 E — ma i l : y a o i u n i i e 0 7 0 1 @1 2 6 . c o m
羊捻 转血 矛 线 虫病 的危害及 防 治
张 海 舰
( 滦 南 县 畜 牧 兽 医局 , 河北 滦 南 0 6 3 5 0 0 )
羊 捻转 血 矛 线虫 病 又 称捻 转 胃虫 病 .它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