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变与对策研究
山东青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瞄准新能源汽车发展 (一)
山东青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瞄准新能源汽车发展 (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的交通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了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山东青岛也在逐步调整其汽车产业结构,瞄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一、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汽车市场呈现出了从单纯满足出行需求到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需求的转变,这也促使汽车产业转向新能源汽车领域。
青岛作为山东省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按照五年规划的目标,将汽车产业从单一的汽车制造向汽车研发、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发展。
二、结构调整方向为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青岛开始着眼于结构调整。
首先,加大投资力度,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的占有率。
同时,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新技术、新型材料、新制造等手段,推进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网络化和绿色化发展。
其次,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建设。
因为只有完整的产业链才能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稳定发展,青岛正在努力构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涵盖从磷酸铁锂电池、充电设备、新能源车组装,到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从而实现整体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三、成果展现通过不断调整优化和产业链建设,山东青岛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截至目前,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青岛新能源汽车产能逐年增加,充电站数量不断增加,充电服务网络逐渐完善,能够满足消费者更高水平的充电需求。
同时,青岛也取得了众多专利和技术积累,已经成为了全国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四、未来展望山东青岛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未来发展仍需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展开。
在接下来的实践中,青岛将继续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特色和优势。
在积极推进智能化产业链和智能制造的基础上,积极与其他产业进行合作,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青岛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不仅关系到山东省的产业转型,也关系到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
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问题一:制造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一方面,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据较大比重,而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另一方面,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亟需解决。
1.1 传统产业主导地位影响创新力由于过度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这种状况限制了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并且难以实现持续增长。
解决措施:- 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科研投入,在技术改革和新产品开发上加强自主创新。
-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推进技术转移和知识共享。
1.2 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严峻我国工厂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现象。
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生产过程中忽视了环保标准,给周边社区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解决措施:- 政府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 鼓励企业推动绿色制造,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问题二:技术创新与升级不足当前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还有待提高。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制造业发展遭遇瓶颈。
2.1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申请国之一,但这并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
一些重要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解决措施:- 政府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在学校、研究院等建设有利于科学家们开展原始探索性工作的平台。
-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水平,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
2.2 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
这阻碍了制造业从低端向中高端升级,也影响了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解决措施:- 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国外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引进先进技术。
- 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并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青岛产业结构及其转型分析
青岛产业发展及其转型浅析摘要:产业优化升级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永恒的课题。
面对国内经济发展良好平稳的势头以及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龙头”的青岛市,在结合自身产业现状优劣势的基础上,依托科技力量,统筹资源,以高端产业为引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方向,积极构建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新模式。
关键词:青岛结构性问题产业转型模式作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沿海城市,青岛不仅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宜人的气候条件。
而且有经济规模庞大的山东省作为经济腹地。
出色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为青岛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按照《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到2050年,拟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目前,青岛的人均GDP已到达8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和产业发展规律,青岛已开始进入向重工业转型的关键阶段,而此时恰逢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向外转移此类产业,为青岛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所以,此后几年中,青岛经济必然会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
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青岛也面临着产业转型这一关键问题。
所以,发展经济的同时怎样引领产业有序优化调整和升级,关系到了青岛未来城市目标的是否能够实现和竞争力的长久保持。
此外,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青岛的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也成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青岛产业现状及结构性问题对青岛当前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青岛的产业和产品根据其地位可以划分为五类。
第一类属于优势产业和产品,包括轻工、纺织、家电、中药、纯碱等,大部分已经确立了产业规模并且保持了增长的活力,是发达国家产业转型,产品结构调整和退出领域,但面临来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第二类是不具备优势,但是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和产品,包括电子信息、高档家具、环保及生物技术产品等。
这类产品今后会面对不同程度的冲击,特别是技术创新周期不断缩短的信息技术产品可能遭遇较大冲击。
制造业发展中的困难与改进方案
制造业发展中的困难与改进方案一、制造业发展中的困难1.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制造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尤其是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下,新兴技术的涌现和创新的频繁发生使得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挑战着传统制造业。
2.人力成本上升:制造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但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传统手工劳动力需求逐渐减少。
然而,在许多地区,人力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这给制造企业带来了压力。
3.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随着全球资源日益紧张,特别是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紧张加剧,制造企业面临着对供应链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
同时还要应对环境保护法规日益严格的要求。
二、改进方案1.提高技术水平:完善技术支撑体系,推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将先进技术融入生产流程中。
此外,在产品设计上注重创新,加快产品更新迭代速度,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
2.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造企业要通过提升员工技能和素质来增强竞争力。
培训和教育计划可以帮助员工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
同时,合理调整用工结构,合理利用自动化技术降低人力成本。
3.加强供应链管理: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体系,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
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并通过共同研发、共享信息等方式推进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
4.实施绿色制造:制造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
5.开拓新市场:寻找新兴市场和主导性产业,调整销售策略和渠道布局。
同时注重品牌建设,在国内外市场树立良好声誉。
三、具体措施1.引进高科技装备并提升自动化水平:全面改善现有设备,引入先进的生产装备来提高制造效率和质量。
2.加大研发投入:投资更多的资源在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上,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3.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培养适应制造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并通过吸引优秀人才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推行企业内部管理改革: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市场预测与销售规划,从而提供更准确的生产计划。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模式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鲁王岚莫凡摘要:在需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化转型,以各种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而非单一的产 品,以谋求自己企业更长的生存与更好的发展。
文章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例,分析其服务化转型以来的战略变化及为新战略目 标实施的具体途径,进而分析促成海尔有效转型的条件,提出服务化转型有效实施的策略,以此为有服务化转型意向和正在 转型中的制造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海尔集团—、引言随着经济市场与科技高速发展,资源和环境变化,传 统制造业低成本、高污染大批量制造产品的经营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消费者不再停留于对产品功用的基 础性要求,转而追逐更高层次的服务体验;于是,越来越多 的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化转型,以各种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服 务,而非单一的产品,以谋求自己企业更长的生存与更好 的发展。
服务化转型已经成为传统制造企业实现更好更快 发展的有效途径(冯晓,2016)。
自2009年来,青岛海尔集 团以服务化转型为目标,开拓多种服务型业务,在不同领 域实施不同战略,至今已卓有成效。
本文以海尔为例,结合 实际案例,分析制造企业在服务化转型过程中选择的战略 路径,以期对处于相似境况的企业转型提供参考。
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理论文献由于市场与客户需求的双重压力,向服务化转型成为 制造型企业重新获得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制造业服务化转 型一方面是企业从提供基于产品导向的服务向基于过程 导向的服务转变,另一方面是核心企业与客户之间由交易 型向关糸型转变(Carlborg & KindsU .m ,2014)。
1.转型过程。
已有的研究根据服务的深入程度和多 样化程度对服务化过程进行了分类,比如将制造业服务化 转型分为企业为客户提供产品,产品加部分附加服务,产品和集成服务二个阶段(Vand e r merwe & Rada , 1988)。
一* 些学者按照拓宽服务提升产品价值将服务化的过程分为嵌 入服务、拓展服务、客户相关服务和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服 务四个阶段(Wise & Baumgarlner ,1999)。
青岛链主企业助推“制造+服务”模式
2024 | 4-5 132月20日上午,青岛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聚焦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现代商贸业、会展业、人力资源服务业、检验检测认证业、商务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等重点行业领域持续加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发布了青岛市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体系和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新十条”,并公布了全市现代服务业首批41家链主企业名单,旨在进一步打造“青岛制造+青岛服务”的创新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在此背景下,青岛市聚焦振兴实体经济,以重点产业领域为主阵地,从平台、要素、模式等方面发力,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放大“青岛制造+青岛服务”耦合效应,不断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
为进一步深化“两业”融合进程,青岛市近年来持续创新,以现代服务业为切口,不断释放着“两业”融合新活力。
在平台搭建方面,青岛市搭建了资源合作平台、技术共享平台、建数据互联平台等创新平台。
开展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提升行动,制定市级生产性服务业资源库建设导则,建立涵盖服务产品、服务机构、服务方案3类资源的生产性服务业资源库;围绕技术融合需求,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头部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园区,搭建研发平台,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并加快建设全市工业大数据平台,完善工业基础数据库,推动各类平台资源互联互通、数据开放共享,提高综合服务平台运营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深化现代服务业建设的过程中,青岛市也探索出诸多“融合式”创新路径。
具体而言,青岛以多元化转型促融合,在全链条服务延伸中找准发力点,开展传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提升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水平,推动汽车、家电、装备、生物医药等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鼓励企业多元化发展。
同时,青岛以数字化改造促融合,着眼于工业互联网,积极构建研发、制造平台服务能力,推动研发设计、供应链青岛链主企业助推“制造+服务”模式管理等行业“上云、用数、赋智”,建设一批数字生产服务集群,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开;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融合,聚焦新业态新服务,引导企业通过建立监测系统、应答中心、追溯体系等方式,提供远程运维、状态预警、故障诊断等在线服务,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价值最大化。
加快推进青岛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推进青岛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作者:徐丽君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25期近年来,受工业投资下行、部分制造业产业链外迁等因素交织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经济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方式转变的要求更加迫切。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下简称“两业融合”),作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服务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对青岛市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和北方服务业中心起到重要支撑。
日前,青岛市城阳区和海尔集团等3家企业获批全国首批试点区域和企业,借此将全市“两业融合”情况介绍如下。
一、“两业融合”是产业发展大势所趋(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需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结构呈现出服务业主导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向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变革。
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驱动下,服务业内涵更加丰富、分工更加细化、业态更加多样、模式不断创新,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支撑发展的主要动能、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和国际竞争的主战场。
截至2019年底,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已经达到了53.9%,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产业和经济增长主要的驱动力,但规模、效益、速度距主要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全球价值链调整与重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服务业面临“高端封锁”与“低端锁定”双重夹击,在此背景下,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是突破困局的重要举措。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所在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主要立足于强大的制造业。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后,一段时期世界主要经济体确立了优先发展服务业战略,大力发展“微笑曲线”两端产业。
但最近几年全球经济界和各国政府开始重新重视先进制造业,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如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计划、美国政府提出的制造业回归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纵观各国“重振制造业”路径,无一例外全部提出服务业和制造业高端融合发展路径,实现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相向发展。
制造业的问题分析与整改措施
制造业的问题分析与整改措施一、制造业的问题分析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对国家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中国制造业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环境污染、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1. 技术创新滞后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制造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才能保持竞争力。
然而,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技术创新滞后的问题。
大部分企业仍过度依赖传统生产模式和工艺流程,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在核心技术领域存在明显差距。
此外,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也限制了技术创新的发展。
许多企业担心知识产权被侵犯而不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导致技术水平进步缓慢。
2. 环境污染成为突出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制造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逐渐突显。
大规模生产和高能耗工艺导致排放物增加,空气、水源和土地受到严重污染。
环境污染不仅损害了人民的健康,也限制了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国际贸易中,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由于缺乏环保技术和绿色生产能力,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中遭遇到认证问题和贸易壁垒,从而影响了出口竞争力。
3. 人力资源挑战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才流失以及劳动力供应结构变化等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工作岗位减少,给制造业企业带来招工难题。
同时,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服务行业或创新型企业就业而非传统制造业。
此外,当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压力。
企业需要提高员工福利待遇以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但同时也面临着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
二、整改措施分析为了解决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提高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下是几点整改措施建议:1.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政府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和投入,提供更多资金、税收优惠和研发机会给予企业。
同时,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并打击侵权行为。
另外,建立合理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可以激发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及改进建议
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及改进建议一、制造业的现状与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扮演着决定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角色。
然而,当前制造业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技术进步带来了一系列变革。
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引入使得传统制造方式面临淘汰风险。
许多企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以适应新技术的应用。
其次,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消耗加剧,社会对于环境友好型产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制造业需要积极应对环境保护压力,并实施绿色制造。
再者,市场竞争激烈。
全球市场不断扩大,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许多中国制造企业需要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以及品牌形象等方面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制造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存在可发展的机遇。
为了发展制造业,我们需要明确未来的方向,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1. 技术创新方向制造业应积极采用智能化技术,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运用,实现设备自动化和生产流程优化。
同时,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培养,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
2. 绿色制造方向制造业需要积极推行绿色制造理念,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企业可以从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方面入手,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考虑环境友好因素,并开展环境认证工作。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引导企业实施绿色制造措施。
3. 服务升级方向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企业也应注重售后服务水平的提升。
通过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以及给予用户更多个性化选择等方式,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制造业发展的改进建议1. 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扶持措施,鼓励制造业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投入。
同时,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侵权打击力度,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
2. 人才培养制造业需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推动技术创新和绿色化发展。
青岛市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及发展建议
青岛市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及发展建议导言青岛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位于山东半岛南部。
作为一座对外开放城市,青岛市发展迅速,经济发达,其中制造业产业发展尤为突出。
采取先进的制造技术,青岛市制造业出口额在全国的排名也逐渐上升。
然而,青岛市制造业在信息化水平上仍有不足之处。
面对现代化信息工业的发展,我们需要认清制造业的现状,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一步加强青岛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青岛市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
现状分析青岛市的制造业一直是经济的支柱之一,其中汽车、家电、船舶、化工等产业较为发达。
在全球范围内,青岛市的部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据相对优势地位。
然而,青岛市制造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有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比较缓慢,信息化设备更新较为滞后,工业互联网应用程度较低,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还存在一定的瓶颈。
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技术短板青岛市部分企业在信息化技术研究和人才引进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
特别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企业的研究与投入不足。
2. 建设投入不足与信息化发达地区相比,青岛市的制造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较低,资金和技术资源的供给不够充足。
3. 制造企业自身困难部分制造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遇到了困难。
许多企业需要先改造自身的生产模式,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
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岛市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我们需要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推动青岛市制造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1. 加强技术研发围绕工业4.0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青岛市需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和引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方面增加研究投入力度,壮大制造业的信息化技术实力。
2. 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同时,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方式,引导企业相互合作,建立制造业生态体系,提高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
当前制约青岛市重大项目落地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
当前制约青岛市重大项目落地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各地方政府都积极推动重大项目的实施,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
青岛市作为中国较为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也面临着如何吸引和促进重大项目的落地,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压力和挑战。
目前青岛市在重大项目落地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1.土地成本过高。
目前,市区内可供重大项目开展的土地资源较为有限,而且土地的供应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导致土地成本过高,成为制约重大项目落地的因素之一。
2.政策支持不足。
青岛市在推动重大项目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相对滞后,相关政策体系和法规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于引进重大项目的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不够明确,造成项目落地难度增大。
3.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增加。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于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大项目在落地时需要面对更严苛的环保检验和审核,导致项目落地的难度和周期增加。
4.人才和产业链匮乏。
青岛市在某些领域的重大项目可能需要具备一定的行业内人才和完善的产业链支持,然而目前相关行业的人才和产业链相对匮乏,对于项目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对策建议1.优化土地供应和利用。
加大对于市区附近的土地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鼓励多方面的土地所有者参与确保土地供应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2.完善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
建立健全的重大项目发展的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对于入选的重大项目给予一定的土地和税收等多方面支持,以降低项目的投资门槛。
3.加强环保意识和工作。
提高重大项目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鼓励项目运营方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经营进行多方面的投入,确保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符合当地环保要求。
4.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加大对于相关领域人才的引进力度,结合当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以确保项目开展时有足够的人才和产业链支持。
青岛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
青岛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岛市正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历史使命。
为了加快推进这一转型,提高青岛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青岛市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青岛市将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变,提高产业附加值。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青岛市将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青创业创新,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青岛市将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和有效配置。
五、促进绿色发展。
青岛市将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加大对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产业结构。
六、深化改革开放。
青岛市将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和高端技术引进,推动青岛市经济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
七、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
青岛市将加强政府引导,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就是青岛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方案,我们将全力以赴,确保这一转型战略取得实质性成效,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模式研究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模式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时代的潮流。
本文将从市场导向、技术创新、智能化生产、品牌建设等方面,探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模式。
一、市场导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步是明确市场导向。
企业不能再凭借产品的量的扩张去满足市场需求,而应更加注重质的提高。
强化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制定更加精准的产品和市场定位。
同时,注重服务体验和品质管理,在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同时,提供更好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提升用户忠诚度和品牌形象。
二、技术创新技术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企业应积极拥抱先进技术,加强研发投入,推动自主创新。
可以通过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实现智能制造。
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加快研发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三、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生产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大趋势。
借助物联网、机器人技术等,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化管理。
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及时洞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也可以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供应链管理、订单管理等领域,提升生产配送的精准度和效率。
四、品牌建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品牌建设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制造业企业应加大品牌建设和营销力度,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可以通过塑造独特的品牌文化和价值观,强化品牌故事的讲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溢价能力。
同时,加强线上线下的宣传宣传和推广,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好感度。
五、资源整合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有效的资源整合。
企业应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分享资源和风险。
可以通过合作共享的方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
此外,还可以积极参与国内外行业协会和标准制定组织,加强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六、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拥有创新意识和工程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
浅谈青岛城市发展的四大问题
浅谈青岛城市发展的四⼤问题青岛2020年gdp过万亿,⼈⼝破千万,今天在这给⼤家聊⼀下,青岛发展过程中问题。
(⼀)⼈⼝流动活⼒不⾜,劳动⼒结构性短缺。
⼈⼝流动以近域流动为主,对市外⼈⼝吸引范围集中在胶东经济圈,辐射半径⼩,影响⼒较弱。
对年轻⾼学历⼈才的吸引⼒不⾜,户籍迁⼊以居住落户和亲戚投靠为主,⼈才引进落户占⽐不到三分之⼀。
⼈⼝⽼龄化与少⼦化加剧,“⼀⽼⼀⼩”⼈⼝⽐重提升快,对全市托育、教育、养⽼、医疗等公共服务带来巨⼤挑战。
劳动年龄⼈⼝规模减少与内部⽼化并存,随着创新发展对年轻、⾼素质劳动⼒需求激增,⼈⼝与产业协调发展的结构性⽭盾⽇益突出。
(⼆)产业发展动能不强,全国竞争⼒仍较弱。
⼯业增长趋缓,产业集聚区存在布局分散、产业层次不⾼、集群效应不明显、同质化竞争等问题。
部分民营企业缺乏⾃主品牌、核⼼技术和创新能⼒,抵御市场风险能⼒弱。
经济⾸位度为16.96%,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 12 位,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不够突出。
⾯向全球配置资源的能⼒有待提升,参与国际分⼯的层次有待提⾼。
(三)交通路⽹衔接不畅,资源环境约束明显。
南北向交通亟待突破,1 ⼩时交通圈还未能覆盖全域。
⼲线公路标准等级不⾼,六车道及以上⾼速公路⾥程占⽐ 24.6%,低于全省 1.5 个百分点。
出省通道较少,与省外城市的快速铁路联系需通过济南中转,铁路枢纽地位尚未真正形成;与省内其他地市的交通便利化程度仍较低,3 ⼩时交通圈仅能覆盖⼭东部分区域。
⼈均占有⽔资源 186 ⽴⽅⽶,仅为全国平均值的 9.5%,城市供⽔主要依赖客⽔,⽔源地供⽔长期超负荷运⾏。
煤炭消费压减压⼒⼤,⼤⽓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效不够稳固,结构性污染仍较突出。
(四)南北与城乡差距⼤,规划布局统筹不够。
北部的平度、莱西为⼈⼝净流出地区,常住⼈⼝城镇化率不⾜ 55%,⽽南部六区均已超过80%,差距明显。
农村居民收⼊增速虽已超过城镇,但绝对差距扩⼤的态势仍未扭转。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策略和方法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策略和方法制造业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格局的改变,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
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制定合适的策略和方法,已成为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转向智能化生产。
智能化生产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制造业企业要抓住智能化转型的机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动化水平,实现数字化管理。
通过自动化生产,能够减少人工犯错的情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加强产品研发,提高品质水平制造业的核心在于产品,通过不断的研发,提升产品品质水平和技术含量,可以打造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造业企业需要加强产品研发团队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对行业技术的把握和理解,注重创新,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提升竞争力。
三、完善产业链,提高协同效率无论是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还是销售服务,都需要优秀的供应链管理。
因此,制造业企业需要把握产业链的重要性,完善供应链体系,提高协同效率。
建立稳定、持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体系,以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增加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
四、打造品牌意识,提升品牌口碑在市场投放竞争激烈的今天,制造业企业必须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口碑。
品牌意识是制造业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它可以体现企业的品质、信誉和服务水平。
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互动,推广自己的品牌形象,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员工素质人才是制造业企业的灵魂,在制定转型升级策略时,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
制造业企业需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
通过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让员工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总结:制造业企业要在实际生产中不断总结和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转型升级策略和方法。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研究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研究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概览中国制造业是世界创造价值的重要力量,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生产国和制造业基地之一。
以往,中国的制造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但现在已经改变了很多,也在不断地向技术密集型、高端制造业转型。
虽然在制造业中的全球份额已达到三分之一,但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如高成本、低效益、材料产能等问题,必须要做出调整和改变。
二、中国制造业转型的趋势分析1. 转向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指借助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实现工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达到降本增效、质量升级、绿色环保等目的。
在中国的制造业转型中,智能制造将是推动升级的重要方向。
2. 加快信息化应用制造业的信息化应用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可以支持智能制造的实现。
中国制造业在信息化应用领域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努力,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突破。
3. 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中国制造业的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重要话题。
国内企业应在生产中更加注重环保问题,推广绿色能源和材料,完成生产和环保的转型。
4. 去产能、去杠杆在国内经济加速向高质量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去产能和去杠杆已经成为了必经之路。
中国制造业要摆脱过度产能和融资难的困境,留下更多的空间发展未来的制造业。
三、中国制造业的应对策略探析1. 引领智能制造领域中国企业应该注重推广智能制造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和不断更新技术设备,来提高生产效能和降低成本。
这不仅有助于增强竞争力,还可以为中国制造业赢得更多的市场。
2. 完善制造业生态系统打造完整的制造业生态系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企业应该更注重供应链的管理,配合整个产业的升级,由此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优势。
3.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制造业应该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技术、信息和经验的共享,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与此同时,与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和经验相结合,来推广制造业技术升级和转型。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分析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分析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
但是,制造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产业链条断裂、生产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产品品质不高等。
因此,制造业需要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制造强国 2025》,提出了政策支持和发展方向等,这也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政策与措施分析1、政策支持随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日益重要,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都体现了对制造业的扶持与支持。
其中,一些重要的政策包括:(1)创新驱动。
政府大力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实现制造业升级转型。
(2)节能减排。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鼓励制造业加强环保意识,提高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的能力。
(3)人才培养。
政府大力鼓励制造业企业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制造业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这也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技术创新方面,制造业企业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积极引进新技术。
企业可以积极关注国内外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及时引进并应用于生产实践。
(2)自主创新。
企业可以加大科技投入,并成立专门的研发团队,针对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研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3)技术合作。
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技术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和产品,并共享成果。
3、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线,企业需要时刻关注产品质量的提高,才能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质量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可以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2)加强质量检测。
企业可以加强对产品的质量检测和检验,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0.25•【字号】•【施行日期】2021.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0月25日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制造业是青岛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十四五”时期是青岛全面开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青岛制造业乘势而上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五年。
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市,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重塑青岛制造新优势,再创青岛制造新辉煌,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一)发展成就“十三五”时期是青岛制造业转型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制造强国、制造强省战略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制造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工业运行稳中有进。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提质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
2020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589.3亿元,利润总额531.6亿元,均居全省首位。
三度获评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制造业的整改措施和发展建议
制造业的整改措施和发展建议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制造业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并推动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和发展建议。
本文将探讨一些重要且具体有效的整改措施和发展建议,旨在支持制造业迈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
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企业来说,必须不断探索并引入前沿技术和先进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应积极开展与相关研究机构合作,促进科学研究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
政府部门也应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提供相应的财税政策支持。
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是推动任何行业健康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对制造业而言,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尤其重要。
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支持力度,培养出大量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端技术人才。
此外,鼓励企业与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专家,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推动绿色制造绿色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制造业必须转型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更加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以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材料,并推动资源回收利用。
同时,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企业遵守环保法规并履行社会责任。
四、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和先进设备,可以实现生产线自主调整、数据实时监测等功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为了促进智能制造的发展,政府应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
同时,建立智能制造标准和规范,推动各个环节的协同工作。
五、拓宽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政府应积极引导消费转型升级,培育新兴市场和消费热点。
此外,加强与国际贸易伙伴的合作,开辟新的出口渠道,促进跨国贸易往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3年 第 1期
N0. 1, 2O 13
( 三) 土地 资源约 束 青 岛市 土地 需求 在现 阶段 和未来 一段 时间 内面 临的 主要压 力是 : 一 方 面 城 乡居 民粮 食 需 求 增 长对
年 夏季 胶 州 湾 被 污 染 的 海 域 面 积 达 到 5 7 . 5 , 较
水资 源有 限 。本 地 区水 资 源总量 2 3 . 9 2 1亿立 方米 , 人均 占有 水 资源 量 3 4 2立 方 米 , 亩均 耕 地 占有 水 资 源量 3 3 0立 方 米 , 分 别 为 全 国平 均值 的 1 3 % 和 1 8 。按 现有 水 利工程 的调蓄 能力 和地 下水 的开 发
2 0 0 8年增 加 1 2 。青 岛沿 岸 排 污 口超 标 排 放 现 象
依然 严 重 , 超标 率为 6 5 。大 炼 油 、 大 化 工 项 目在
作者 简介 : 邓玉 勇, 青 岛 科 技 大 学 副教 授 , 硕士生导师 ; 雷仲敏 ,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 、 博导 ; 叶焕 民 ,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 、 硕 士
生导 师。
9 4
中共青 岛市委 党校 青 岛行 政 学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C . P C . Q I N G D A O M U N I C I P A L C O M M I T T E E
中共青 岛市委 党校 青 岛行政 学 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P A R T Y S O H O 0 L O F O P . C Q I N G D A O M U N I C I P A L C O M M I T T E E
求 的 中速增 长方 案预 测 , 2 0 1 5年全 市 一 次 能 源 消费 量将 达 到 7 3 3 1万 吨标 准 煤 , 比2 0 0 9年净增 3 6 7 8万 吨标 准 煤 。在一 次 能 源 供 给 状 况及 全 市 经 济 结 构 、 技术 水 平没 有 明显 改 变 的情 况下 , 目前青 岛 市 的 能 源 生产 能力 、 输 配 能力 和安 全 运 行 能 力 显 然 无 法支
岛市 现有 资 源要 素 的供 给下 , 这 种 发展 模 式 正 面 临
着严 峻 的挑 战 , 资源环 境要 素 的约 束 日益 凸现 。 ( 一) 能 源资 源约 束
青 岛 市是 典 型 的能 源输 入 型 城 市 , 一 次 能 源全
部需 要从 外地 输 入 , 二 次 能 源 中电力 的对 外 依 存 度 超过 了 t / 3 。2 0 0 9年 青 岛市全 社会 能 源消 费 总量 为
产 业价值 链 , 打 造产 业联 盟 , 培 育 集群 型创 新 , 构建 产业 生 态化体 系 , 实施 制造 业绿 色低碳 战 略 。
[ 关 键词 ] 青 岛市 制造 业
发展 模 式 转 变
[ 中图分 类 号] F 1 2 4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编 号 ] 1 0 0 8 -3 6 4 2 ( 2 0 1 3 ) O l —O 0 9 4 —0 6
利用 水 平 , 青 岛水 资 源总体 供需 基本 平衡 , 丰 水年 略
有节 余 , 枯 水 年 局部 不 足 。在 保 证 率 P一5 0 、 P一
7 5 、 P 一9 5 时, 水 资 源 可 利用 量 为 分 别 为 1 4 . 6 3
3 6 5 3万 吨标 准 煤 。根 据 青 岛市 经 济 发 展 与 能 源 需
亿立 方 米 、 1 2 . 8 1 亿 立 方米 、 1 0 . 5 5 亿 立 方米 ( 包括 引 黄水 1 . 1 亿 立方 米 ) 。但是 , 青 岛市 现有 水源 已远 远
不 能满 足未 来经 济 发 展 和城 市 化 进 程 的需 要 , 供 水 水 源 由于受 本地 区 水 资 源条 件 的 限制 , 已基 本 无 可 开 发 的城市 水源 。同时 , 由于 河床普 遍 下降 , 导致 蓄
2 0 1 3年 第 1期
N0. 1. 2O 13
青 岛制 造业 发展模 式转 变 与对 策研 究
邓玉勇 雷仲 敏 叶 焕 民。
( 1 . 2 . 3 . 青 岛科 技 大学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 山东 青岛 2 6 6 0 6 1 )
[ 摘 要 ] 青 岛市制 造 业要 实现从 “ 投 资驱 动 , 总 量扩 张” 下的 重化 工发展 模 式 向“ 科 技 引领 , 创新 驱 动 ,
来越 大 的压力 。 ( 二) 水 资源 约束
青 岛 市属 北 方 严 重缺 水 地 区 之一 , 可 利 用 的 淡
一
、
青 岛市 制造业 发展 下 的资 源约 束
“ 十一五 ” 期间, 青 岛 市制 造业 完成 了由“ 品牌培 育、 质 量 取胜 、 服 务领 先 ” 的 发 展模 式 向“ 投资驱动 , 总量 扩 张” 下 的 重化 工 发 展 模 式 的转 变 。然 而 在 青
绿 色低碳 ” 的 内涵式发展 模 式 转 变 , 必 须考虑 , 能 源、 水、 土地 和环 境等 资 源要 素的 约束 以及 工业 结构 、 基础 支
撑、 产 业布局 、 产 品 能耗 、 产业 集群 等 因素 的影 响 , 以先进 制 造方 式 带动制 造 业整体 发展 , 完善 产 业链 条 , 拓 展
水 沙层 厚度 减少 , 部 分 水 源 地 的 供 水 能力 和水 体 自 净 能力 下 降 。
撑 未来 这一 发展 目标 。青 岛市 的能源 供应 面 临着越
* 此 文为《 青 岛市 “ 十二五” 制造业规划》 的专题研究成果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O 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