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中生物必修② 第一单元 第一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四、教学设计思路孟德尔生平介绍,杂交实验方法介绍介绍↓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分析性状分离的现象↓技能训练,夯实基础知识五、教学实施六、板书设计及作业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选材成功的原因1、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2、豌豆花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3、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过程1、实验过程)表现为高茎(显性性状)。
2、实验结果:①子一代(F1)出现性状分离,高茎:矮茎=3:1②子二代(F2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四点假说要点电脑附板)作业:预习孟德尔的测交实验、什么是假说——演绎法并完成课文P8的课后练习七课后思考孟德尔假说与“融合遗传”观点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人们还没有认识到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时,你如何认识孟德尔假说的深刻意义?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能出现3:1的结果吗?。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PPT
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在遗传学上,把杂种子一代(F1 ) 中未显
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
1.举例说明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关系,如何判断两性状是否为相 对性状?
提示:身高是性状,高和矮是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是一种生
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可以根据此定义来判断两性状
是否为相对性状。 2.如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举例说明。 提示:(1)杂交实验中,F1 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自交实验中,子代若出现新性状,则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五、分离定律(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__成__对__存__在__,不相__融__合___;在形成配子时,成 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分__离___,_分__离___后的遗传因 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配__子__遗传给后代
(生物体,具体表现出来的能观察到的现象) 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图1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
图2 卷 舌 1、有卷舌 2、无卷舌
图3前额中央发际有一三角形突出 称美人尖
1、有美人尖 2、无美人尖
图4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图5上眼脸有无褶皱 1、双眼皮 2、单眼皮
1.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随机从F2中选出4株豌豆, 是否一定是3株高茎和1株矮茎植株?为什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② 第一单元 第一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四项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答案:C2.(2010·肇庆质检)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解析:杂合子Aa连续自交代数与各种类型个体比例的关系列表如下:根据题意,要求对y=1/2-(1/2)n+1作曲线,B选项符合要求。
答案:B3.等位基因中,不同基因控制着不同性状(如豌豆中,基因D控制高茎,基因d控制矮茎),这是因为 ( )A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不同B .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C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 .个体发育过程不同解析:等位基因(D 与d)→碱基排列顺序不同→遗传信息不同→指导不同蛋白质合成 →体现不同生命现象→表现相对性状。
答案:C4.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让一株杂合小麦自交获得F 1,淘汰掉其中不 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获得F 2,从理论上计算,F 2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占总数的( ) A .1/4 B .1/6 C .1/8D .1/16解析:F 1为Aa 自交的产物,其基因型应为14AA ,12Aa ,14aa ,淘汰掉不抗病的植株后,则有13AA ,23Aa 。
它们自交后代F 2中不抗病的植株仅来自23Aa 的自交后代中,概率为23×14=16,其余均为抗病品种,故答案应选16。
答案:B5.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捷地依次解决①~③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 ②区别女娄菜披针型和狭披针型的显隐性关系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体的比例 A .自交、杂交、自交 B .自交、测交、测交 C .杂交、测交、自交D .测交、杂交、自交解析:鉴定豌豆是否是纯合子的最简捷的方法是自交,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说 明该豌豆是纯合子,否则是杂合子。
高中生物 第1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第一课时主备:王坤审批:郭观胜姓名: 班级: 课标要求: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学习目标:知识: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能力:通过分析遗传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学习重点: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学习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学习过程课前预学:1、自花传粉:。
异化传粉:。
2、父本:同种生物的个体在进行交配时,花粉或精子的个体。
母本:同种生物的个体在进行交配时,花粉或精子的个体。
3、去雄:是指除去的;去雄应对其进行处理。
4、杂交:杂交符号:自交:自交符号:5、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特征。
相对性状:举例:6、显性性状:举例:隐性性状:举例:性状分离:。
7、纯合子:举例:杂合子:举例:8、孟德尔研究材料是:,研究的成果为:。
合作探究孟德尔杂交实验。
1、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
2、对孟德尔遗传现象的解释。
(用基因图解表示)3、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自我检测:1、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卷头发和直头发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C、鼠的白毛和狗的黑毛D、兔的细毛和长毛2、下列个体中属于纯合体的是()A、aaBBB、AABbC、aaBbD、AaBb3、在育种工作中,将纸袋套在花上是为了()A、防止降温B、防止花粉被风带走C、防止自花授粉D、防止外来花粉干扰4、下列关于基因与相对性状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个体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②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转化作用③当一对基因均为显性时,生物个体只表现出显性性状④当一对基因均为隐性时,生物个体仍表现出显性性状A ①② 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下列叙述中,对性状分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F2中,有时出现父本性状,有时出现母本性状的现象B、F2中,有的个体显现一个亲本的性状,有的个体显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的现象C、杂交后代中,只显现父本性状或只显现母本性状的现象D、杂交后代中,两亲本的性状在各个个体中同时显现出来的现象6、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孟德尔在总结了前人失败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经8年观察研究,成功地总结出豌豆的性状遗传规律,从而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4.学习目标①结合豌豆花及人工异花授粉图片等资料进行介绍,或让熟悉豌豆的同学叙述,然后总结说出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及人工异花传粉的基本操作,形成相应的生命观念。
②从孟德尔的角度出发,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重温实验,描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分离现象做出的假设。
尝试运用遗传图解解释生物的一些遗传现象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③结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教学适时提出相关概念如: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纯合子、杂合子等,运用比较的方法辨析,理顺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5.评价任务1.描述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易成功的原因以及尝试人工异花授粉操作。
2.概述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能说明假说的每一部分内容。
6.学习活动(任务)课前自学任务: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概述其过程和假设内容。
一、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易成功的原因:1.豌豆是①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②闭花受粉。
2.豌豆还具有③易于区分的性状。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④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是指⑤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3.隐性性状是指子一代中⑥显现出来的性状。
4.P:纯种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F1 :高茎F2:高茎∶矮茎=⑦3∶1。
5.在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⑧性状分离。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⑨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⑩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课中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一粒豌豆能做什么呢?(安徒生、小杰克、曹植的诗、植物大战僵尸漫画展示)介绍孟德尔作了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小小豌豆蕴藏了怎样的遗传秘密?环节一: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易成功的原因及人工异花授粉教师活动1 学生活动1P ♀高茎×♂矮茎(正交)↓F1↓自交F2高茎矮茎比例( )∶( )P ♂高茎×♀矮茎(反交)↓F1↓自交F2高茎矮茎比例( )∶( )【合作探究】(1)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判断:①孟德尔用纯种高茎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所得F1均为高茎,请判断该对性状的显隐性。
生物高中必修第一章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一、课标解读本章是《遗传和进化》(必修2)的开篇,集中描述了孟德尔对生物性状遗传的规律的研究。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按照孟德尔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
其顺序是: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假说)→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归纳总结分离定律(总结规律)。
这就是新教材中本节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便于学生沿着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领悟孟德尔的科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打破了以往教材的教学顺序,学生没有减数分裂的基础,而且没有引入基因的概念,对于教师教学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
本节教材的特色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过程为主线,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层层深入地展开。
因而教材内在地逻辑性很强,教师能否解读新课标,把握本节教材这一结构特点,是在教学中能否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的关键。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是:孟德尔生平介绍和实验材料——豌豆介绍;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发现问题);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分离定律是学生学习的三大遗传定律中第一个定律,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微观数量化的定律,它既是学生在学习了《基因的表达》之后的后续内容,又是学习《家系分析》《生物的变异-基因重组》《人类遗传病与优生》及《生物的进化-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基础。
所以,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遗传学中的相关概念,也能为学好其它相关内容作好理论和方法上的准备,是遗传学等知识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本节蕴含了很多有关遗传的概念和科学术语,篇书者认为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而一带而过,但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这些关键概念遗忘率很高,所以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适当补充关键概念对学生本节学习乃至遗传学的后续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课本淡化了豌豆杂交实验过程的文字书写,笔者认为在逐层深入讲述中补充杂交实验过程的规范文字书写,扎实学生遗传学根基也是必要的。
【公开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与解读【课标要求】课程标准与本节对应的“内容要求”是:“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基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事实和数据,运用归纳、演绎等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提出假说、构建模型、模拟实验、建构概念等教学活动:按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分析问题,透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现象来看分离定律的本质,从中体验科学探索讨程,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形成“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的初步认识。
【课标解读】本节的“问题探讨”通过红、蓝墨水混合的比喻,来说明融合遗传的含义,其意图是引导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经验类比遗传现象,暴露学生的错误概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产生融合遗传是否合理的疑问。
在问题中,教材引导学生分析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代的豌豆花会是什么颜色。
这是本节将要学习的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之一,这样就将“问题探讨”情境中创设的问题与本节内容联系在一起,为进一步理解本节所述的孟德尔的颗粒遗传观点埋下伏笔。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是遗传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学习遗传与进化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即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由现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其内容理论性强,逻辑严密,是发展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学习科学史和科学精神的良好载体。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过花的结构及发育,了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等知识,但是学生缺乏遗传细胞学基础,即学生还没学习减数分裂的知识,这反而有利于学生人从孟德尔的角度出发,创造性的分析解决问题。
【三维设计】高中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一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子。
(6)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后代全部都是纯合子。
(×)
(×)
2.实验过程[填空]
实验过程 P(亲本) 说明
高茎×矮茎 ① P 具有 相对 性状 ② F1 全部表现为 显性 性
F1(子一代)
高茎
状 ③F2 出现 性状分离 现象,
F2(子二代)性状:高茎∶ 矮茎 分 离 比 为 显 性 ∶ 隐 性 比例:3 ∶1 ≈3∶1
2.果皮、种皮、胚、胚乳的基因型分析 (1)果皮(包括豆荚)、种皮分别由子房壁、珠被(母本体细胞) 发育而来,基因型与母本相同; (2)胚(胚轴、胚根、胚芽、子叶组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基因型与其发育成的植株相同;
(3)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基因型为母本配子基因型的 两倍加上父本配子基因型,如下图表示:
1∶1。 答案:B
2.南瓜的花色是由一对等位基
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开
黄花的南瓜和一株开白花的 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开黄 花的,也有开白花的。让F1自交产生F2,表现型如右 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由①可知黄花是隐性性状 B.由③可知白花是显性性状 C.F1中白花的基因型是Aa
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雌配子有两种A∶a=1∶1或
产生雄配子有两种A∶a=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比 不相等,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 配子数。
2.自交与自由交配 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即:A A×AA、Aa×Aa、aa×aa;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 中所有雌雄个体间进行随机交配,即:AA×AA、 Aa×Aa、aa×aa、AA♀×Aa♂、AA♂×Aa♀等 随机组合。
(2)验证实验——测交:
[悟一悟] 孟德尔验证实验中为什么用隐性类型对F1进行测交实验? 提示: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只含有一种隐性配子,能 使F1中含有的基因,在后代中全表现出来,分析测交后代 的性状表现即可推知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种类。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F1 配子
F2
高茎 Dd × Dd 高茎 Dd Dd
DD Dd Dd dd
高茎 3 : 1 矮茎
三一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任务2 利用孟德尔的假说解释实验现象
1.F1在形成配子时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雌(或雄)配子,F1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 总数之比也是1∶1吗? 不是,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
1856-1864
在修道院开始 了长达八年的 豌豆实验, 发 现了生物遗传 的基本规律
两大 ➢ 提出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基因) 贡献 ➢ 发现两大遗传规律(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 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奥秘 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 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
目录
一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三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9.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 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 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10.归纳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 (1)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子代所表 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出不同性状⇒子代所表现的新性 状为隐性性状。
√B.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C.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不需要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D.人工授粉后,就不用套袋了
用豌豆杂交时,需要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A错误;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孟德尔利用 了豌豆的这一特性,B正确; 需要考虑雌蕊和雄蕊的发育程度,在花蕾期去雄,确保实现亲本杂交,C错误; 人工授粉后,还需要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D错误。
[推荐学习]高中生物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一)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一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二、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3)假说—演绎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查报纸杂志等途径收集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关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三维设计】2020年高中生物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随堂基础巩固 新人教版必修
【三维设计】2020年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随堂基础巩固新人教版必修2[随堂基础巩固]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解析:相对性状是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选项A、B、D都不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答案:C2.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为1∶1B.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C.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D.F1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1解析: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为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显∶1隐;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显∶1隐;F1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之比为1(DD)∶2(Dd)∶1(dd)。
答案:A3.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为什么F1只有显性性状,F2又出现隐性性状?”属于孟德尔提出的问题之一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D.“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解析:“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事实,是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不属于假说内容。
答案:B4.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有人在两个小罐中分别放了10个、50个玻璃球。
下列对他的这种做法的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A.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增大B.两个罐中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实验的结果C.玻璃球数量少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D.玻璃球数量多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解析:对于代表两性生殖器官的小罐,只要其中的两种玻璃球数量相等,两种配子出现的概率就相等,与玻璃球数量的多少无关。
高中生物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1章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简述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优点。
b。
举例说明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和杂合子、正交和反交、自交的概念以及区别。
c. 阐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
能力目标a。
初步掌握假说-演绎法.b。
运用分离定律做遗传图解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3。
情感目标a. 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b。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要点a.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b。
以孟德尔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c.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难点a。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b.假说-演绎法.四教学流程②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套袋,获得真正的杂种;③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3.讲述:结合上述内容,归纳相对性状概念: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教材3页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课堂练习】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长毛和羊的短毛B、兔的长毛和白毛C、玉米的黄粒和圆粒D、大麦的高秆与矮秆E、豌豆的红花与大豆的白花【答案】D【方法点拨】相对性状判断标准:两同一不同。
2024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及解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及解释课程标准阐明有性生殖中遗传因子的分离使得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素养达成1.利用结构和功能观解释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操作。
(生命观念)2.运用演绎与推理的方法阐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3.通过对比分析、绘制图解和举例等方式掌握本节相关遗传学概念及遗传图谱的规范书写。
(科学思维)19世纪中期,在奥地利的一所修道院里一块不足240平方米的空地上,一位叫孟德尔的年轻人种下了豌豆、山柳菊、玉米等多种植物。
在这些植物中,豌豆显得特别的与众不同,它们的“个儿”有高有矮,花色有紫有白,种子有圆有皱,子叶有黄有绿。
这在遗传学中称作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学习主题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任务一如图为孟德尔关于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处理方法,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有何优点?2.步骤A是什么?应在何时进行该步骤?进行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3.图中过程①的含义是什么?该操作要在去雄前还是去雄后再进行?4.去雄时要注意什么?去雄后及传粉后要将母本的花进行套袋处理,其目的是什么?5.该杂交实验中,母本和父本分别是哪种豌豆?6.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也需要去雄→套袋→传粉→套袋处理吗?7.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是否都需要套袋?任务二下图是孟德尔对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对相对性状所做的实验,如何判断高茎是显性性状?任务三思考并回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相关问题:1.根据相对性状的概念,对下列实例进行分析判断,并说明理由。
(1)狗的长毛与兔的短毛。
(2)玉米的早熟与晚熟。
2.根据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讨论分析下列问题:(1)若F2共获得20株豌豆,矮茎个体一定是5株吗?说明原因。
(2)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该现象属于性状分离吗?为什么?1.杂交实验步骤人工异花传粉过程:2.杂交实验中几个重要概念(1)(2)(3)交配类3.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设A、B为一对相对性状) (1)定义法(杂交法)①若A×B―→子代全A,则A为显性,B为隐性。
2019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一单元一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①F2 中 3∶1 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 目较少,不一定符合该比例。
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 致死、显性致死等。
对点落实
1.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提示:该现象只发生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核基因的遗传。
NO.2
考点突破
——层级化·重点化
考点一 基因分离定律及其验证
1.理清遗传规律相关概念的联系
2.正确区分相同基因、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
(1)相同基因: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同表现型的基因。 如图中 A 和 A。 (2)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 一 单 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第一讲ຫໍສະໝຸດ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NO.1
双基落实 考点突破
—— 系统化·问题化
NO.2
—— 层级化·重点化
NO.3
演练提能
—— 真题集训验能力
NO.3
演练提能
—— 课下检测查缺漏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生命 通过对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分析,从细胞水平阐
答案:B
4.观察下列图示,请思考: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①~④中哪一幅? 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发生时间及细胞学基础是什么?
提示:③可揭示分离定律实质,其内涵是:控制相对性状的 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其发生时间为减数第一次 分裂后期,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高中生物《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四、教学课时:2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1课时章引言。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大家请看章引言,有何感想?生答:遗传现象。
联系日常生活激发生兴趣。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的引言〖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提示〗1.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学生阅读“问题探讨”,思考讨论回答。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孟德尔的初步介绍设疑: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
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
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实质:在杂合子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
因子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
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如图所示)
2.杂合子中等位基因的行为 (1)独立性 杂合子中一对等位基因(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
位置上,既不融合也不混杂,各自保持纯质性和独立性。
(2)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①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
②为禁灰鼠和白鼠(基因型未知)的实验,得到结果如 下表,如果亲本一栏中杂交组合Ⅳ中的灰色雌鼠和杂 交组合Ⅱ中的灰色雄鼠交配,子代表现为 ( )
杂交 组合
Ⅰ
亲本
雌 灰色 × 雄 白色
Ⅱ Ⅲ Ⅳ
灰色 白色 灰色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 ②开花后人工去雄 )
③自花受粉前人工去雄 ④去雄后自然受粉
⑤去雄后人工授粉 ⑦授粉后自然发育 A.①④⑦ C.③⑤⑥ B.②④⑥ D.①⑤⑥ ⑥授粉后套袋隔离
[解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情
况下,豌豆受粉时是不开花的,因此去雄时间应选在自花
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包括一个
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杂合子自交的后代有纯合子出 现,如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有1/4是显性纯合子, 有1/4是隐性纯合子。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分 离。
答案:C
1.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及实质 (1)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则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然后再根据亲代的
表现型做进一步的判断。
方法三: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 合子(Bb)。即Bb×Bb→3B_∶1bb。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
交类型。即Bb×bb→1Bb∶1bb。 ③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BB×BB或BB×Bb或BB×bb。 ④若后代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bb)。
得到的F3中,白花aa出现的几率为1/4×2/3=1/6。 [答案] B
本讲实验
科学性原则
实验是人为控制条件下研究事物(对象)的一种科学方法;
是依据假设,在人为条件下对实验变量的变化和结果进行
捕获、解释的科学方法。因此,在实验设计中必须有充分 的科学依据。生物学实验中,一种生命现象的发生往往有 其复杂的前因后果,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分析问题就是科学 性的基本原则。
(
)
解析:B项的错误有二:一是当时无基因概念,而是遗传 因子;二是当时还没有发现染色体。 答案:B
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①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 →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 的性状→隐性性状
(1)据子代 性状判断
(2)据子代性状 分离比判断
①具一对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 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 性 性状
②结果分析 为杂合子 全为同一种颜色,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上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第一步:按照育种的目标,选配亲本进行杂交; 第二步:根据性状的表现选择符合需要的杂种类型;
第三步:有目的地选育,培育出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如果优良性状是隐性的,可直接在F2代中选种培育;如果 优良性状是显性的,则必须从F2代起连续自交,选择若干 代(一般5~6代),直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杂合子Aa连续多代自交问题分析 (1)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情况如下表: Fn 杂合 子 纯合 子 显性纯 合子 隐性性 纯合子 状个体 隐性性 状个体
所占 比例
(2)根据上表比例,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坐标曲线图为:
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随 自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大,最终接近于1,且显性纯合子和隐
即bb×bb→bb。
已知某植物基因型为Dd,若该植物连续多代自交,则子 代群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f(n)的数学模型是 ( )
A.f(n)=1+1/2n
C.f(n)=1/2n
B.f(n)=1-1/2n
D.f(n)=1/3n
[解析]
杂合子连续自交n代,子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
为1/2n,则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2n。 [答案] B
× × ×
灰色 白色 白色
后代 灰色 白色 82 78 118 39 0 50 74 0
A.都是灰色 C.3/4是灰色
B.都是白色 D.1/4是灰色
解析:设相关基因为A、a,则由表中四组杂交信息可知:
灰色对白色为显性,则Ⅳ中灰色(♀)的基因型为AA,Ⅱ中 灰色(♂)的基因型为Aa,交配结果子代都是灰色。 答案:A
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
植株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的 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 )
A.1/4
C.1/8
B.1/6
D.1/16
[解析]
红花对白花为显性,F1的基因型可以用Aa表示,
F1自交得到的F2中,红花基因型有两种AA∶Aa=1∶2,自交
的交配。植物可指不同品种间的传粉。
(4)自交(⊗):两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相交。植物指自花传粉。 (5)测交:测交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基因型 的方法。
(6)回交:是指杂种与双亲之一相交(其中杂种与隐性亲本回
交即测交)。 (7)正交和反交(互交):若甲作父本,乙作母本即甲♂×乙♀ 作为正交实验,则乙作父本,甲作母本即乙♂×甲♀就是 反交实验。
1.从科学发展史挖掘出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孟德尔成功的事例向世人昭示了“学习—实践—创新”
的思路,体现了“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 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的一般科 研过程。在复习中领会、体味这些思想和方法,以提升自 己的生物科学素养。
2.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深刻理解遗传的两大规律,应用这些规律去解决生产、 生活实际中的相关问题,应用它们指导育种、指导人类遗
(2)分离性 减数分裂(无交叉互换)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 而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因此杂合子可以产 生两种类型且数量相等的配子。
(3)随机组合性 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等位基因随配子
遗传给子代是随机的。
3.孟德尔遗传实验需要满足的条件 (1)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2)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性纯合子各占一半。
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比例随自 交代数的增加而递减,每代递减50%,最终接近于零。 ③由该曲线得到启示:在育种过程中,选育符合人们要求的 个体,可进行连续自交,直到性状不再发生分离为止,即可
留种推广使用。
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 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 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
传病的预防等。
3.尝试探究 应用本单元的原理和方法,挖掘生活、生产中的相关 素材,尝试探究。如动植物育种、遗传系谱分析、基因型 鉴定等,以增强探究意识和能力。
1.杂交实验常用方法、符号及含义 (1)P:亲本(♀、♂分别为母本、父本)。
(2)F:子代(F1为子一代,F2为子二代„„)。
(3)杂交(×):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个体相交。也指不同品种间
不同交配方式的应用
2.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1.(2010· 广州质检)下面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 . 是 ( )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
解析:表现型是遗传物质控制生物性状的外在表现,基因 型决定了性状表现(表现型)。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
境中与硫酸铜反应形成紫色的反应特点,实验过程中必须
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
振荡后再加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而不
能反过来,或把A液与B液混合后加入,这样均不能得到预 期的实验结果。
(4)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 对于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一些数据、现象或其它信息,应 首先整理后仔细分析,找出它们所能够透露给我们的最 大信息量。
(1)实验原理的科学性 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也是用来检验和修正实验
过程中失误的依据,因此它必须是经前人总结或经科学
检验得出的科学理论。 (2)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 实验达到预期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3)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只有科学而严谨的实验方法,才能得出正确而可靠的实验 结果。如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根据蛋白质分子在碱性环
(3)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4)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5)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6)真核生物有性生殖产生配子时的核遗传。
2.(2010· 福州质检)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
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基因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2)自交法
待测个体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结果分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3)花粉鉴别法 ①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让待 测个体长大开花后,取出花粉粒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
碘液。 一半呈蓝色,一半呈红褐色,则待测个体
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这样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