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应用编程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opencl_linux编程代码_模板及概述说明

opencl_linux编程代码_模板及概述说明

opencl linux编程代码模板及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随着关于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并行计算的需求不断增长,OpenCL (Open Computing Language) 作为一个开放标准被广泛应用于跨平台并行编程。

它提供了一个高性能、可移植性强的编程模型,可以利用多核CPU、图形处理器(GPU)和其他加速器设备进行高效的并发计算。

本文将详细介绍在Linux操作系统下使用OpenCL进行编程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对整篇文章进行简要介绍,并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标。

第二部分将深入探讨OpenCL编程的概念和架构,帮助读者理解其基本原理以及如何使用OpenCL实现并行计算。

第三部分将指导读者如何在Linux环境下配置OpenCL开发环境,并提供具体步骤以及常见问题解答。

第四部分将通过三个示例程序来展示OpenCL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和优势:向量加法运算、矩阵乘法运算以及图像处理算法加速。

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内容,并展望OpenCL在Linux编程中的未来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在Linux操作系统下使用OpenCL进行并行编程的基本知识。

通过详细介绍OpenCL编程概念、代码模板以及示例程序,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OpenCL的核心概念和使用方法,并能够自己动手实践和优化OpenCL程序。

同时,本文也旨在展望未来OpenCL在Linux编程领域的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方向。

2. OpenCL编程概述2.1 OpenCL简介OpenCL(开放式计算语言)是一种并行计算编程框架,它允许在不同类型的硬件上进行高性能计算。

它通过定义平台和设备层次结构来支持跨多个处理单元的并行计算。

OpenCL是一个开放标准,被广泛应用于GPU、CPU和其他加速设备上的并行计算任务。

2.2 OpenCL架构OpenCL架构由三个主要组件组成:主机、设备和内核。

linux编程课程设计

linux编程课程设计

linux编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编程环境,掌握Linux下的基本命令和操作。

2. 学会使用至少一种Linux下的编程语言(如C、Python等),掌握其基本语法和应用。

3. 掌握Linux下的文件系统结构和编程接口,能够进行文件读写和目录操作。

技能目标:1. 能够在Linux环境下编写简单的程序,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

2. 学会使用Linux下的文本编辑器和编译器,熟练进行程序调试和错误排查。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编程项目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Linux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自主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编程对于培养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选修课,适用于对计算机编程有一定兴趣和基础的学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编程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1. Linux操作系统概述- 了解Linux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优势- 掌握Linux的发行版及使用场景2. Linux基本操作与命令- 学习文件系统结构、文件权限和管理- 掌握基本命令:文件操作、文本处理、系统管理等3. 编程环境搭建- 安装和使用Linux下的编程语言(如C、Python等)- 学习使用文本编辑器(如Vim、Emacs等)和编译器(如GCC、Python解释器等)4. 基本编程语法与技巧- 掌握C/Python等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 学习程序结构、控制流程、数据类型等5. 文件读写与目录操作- 学习文件系统API的使用,实现文件的读写操作- 掌握目录操作,实现文件的组织与管理6. 程序调试与错误处理- 学会使用调试工具(如GDB等)- 掌握程序错误排查和修正方法7. 实践项目与案例- 分析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小组项目,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编程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Linux操作系统概述、基本操作与命令第3-4周:编程环境搭建、基本编程语法与技巧第5-6周:文件读写与目录操作、程序调试与错误处理第7-8周:实践项目与案例、总结与展示教材章节关联: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Linux编程的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涵盖基本概念、编程环境、语法技巧、文件操作等方面的内容。

linux c++编程知识点总结

linux c++编程知识点总结

linux c++编程知识点总结Linux C++编程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总结:1.C++基础:这是任何C++编程的基础,包括变量、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函数、类和对象等。

2.标准库:C++标准库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容器(如vector, list, map等)、算法(如sort, find等)和其他功能(如iostream, string等)。

3.文件I/O:在Linux环境下,文件I/O是非常重要的。

你需要了解如何使用C++的文件流(fstream)进行文件读写。

4.系统调用:在Linux环境下,许多操作都是通过系统调用来实现的。

例如,你可以使用系统调用打开、读取、写入和关闭文件。

5.进程和线程:在Linux中,你可以使用C++来创建和管理进程和线程。

这包括使用fork()和pthread库来创建和管理进程和线程。

6.网络编程:如果你需要在Linux上进行网络编程,那么你需要了解socket编程。

C++提供了用于socket编程的库,如BSD sockets。

7.库函数:Linux提供了许多库函数,这些函数可以用于执行各种任务,如数学运算、字符串操作、日期和时间处理等。

8.并发和多线程:Linux支持并发和多线程编程。

你需要了解如何使用pthread或其他库来创建和管理线程,以及如何同步线程以避免竞争条件。

9.内存管理:Linux的内存管理机制与许多其他操作系统不同。

你需要了解如何使用C++的new和delete操作符,以及如何使用malloc和free函数来管理内存。

10.调试和性能优化:Linux提供了许多工具来帮助你调试和优化C++程序。

例如,你可以使用gdb进行调试,使用perf进行性能分析。

以上只是Linux C++编程的一部分知识点。

具体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和目标。

linux期末知识点总结

linux期末知识点总结

linux期末知识点总结一、Linux的概述1.1 Linux的起源和发展历史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代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

Linux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91年,由芬兰计算机科学家Linus Torvalds在赫尔辛基大学开始开发。

随着开源社区的支持和参与,Linux在逐渐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之一。

1.2 Linux的特点Linux具有开放源代码、兼容性强、系统功能强大、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等特点。

与Windows等闭源系统相比,Linux能够自由访问和修改源代码,因此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

1.3 Linux的应用领域Linux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嵌入式设备、超级计算机、移动设备等领域。

随着开源软件的发展和普及,Linux也在桌面操作系统领域逐渐崭露头角。

二、Linux的基本概念2.1 内核和Shell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是内核,它负责管理硬件、文件系统、网络和进程等系统资源。

Shell是用户与内核进行交互的接口,用户可以通过Shell来执行命令、管理文件和进程等。

2.2 文件系统和目录结构Linux使用一种层次化的文件系统结构,以根目录“/”为起点,所有文件和目录都从根目录开始组织。

Linux的文件系统使用树状结构,用户可以通过目录来管理文件,以提高文件的组织和管理效率。

2.3 用户和权限Linux系统中的用户分为普通用户和超级用户(root)两种,普通用户只能访问自己的文件和目录,而超级用户对系统的所有资源都有完全访问权限。

Linux还使用权限控制来管理文件和目录的访问权限,分为读、写和执行三种权限。

2.4 进程管理Linux系统中的进程是指正在运行的程序的实例,通过进程管理可以查看和管理系统中正在运行和等待运行的进程。

用户可以使用命令来创建、终止和调度进程,以实现任务的管理和协调。

2.5 网络和通信Linux系统支持网络通信和数据传输,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连接来实现远程操作和数据传输。

《linux操作系统与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linux操作系统与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linux操作系统与应用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标《Linux操作系统与应用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和系统管理技能,以及基于Linux环境的应用开发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使用Linux操作系统进行日常工作和学习,并具备一定的Linux系统管理和应用开发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1. Linux操作系统概述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趋势了解Linux发行版本及其特点理解Linux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组成部分2. Linux系统安装与配置掌握虚拟机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方法理解Linux系统的硬件需求和配置方法掌握Linux系统的基本网络配置3. Linux常用命令与Shell编程掌握Linux系统的常用命令及其使用方法理解Linux文件系统和目录结构掌握Shell编程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命令4. Linux系统管理与维护掌握Linux系统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和进程管理理解Linux系统的日志管理和系统备份与恢复掌握Linux系统的性能监控和优化方法5. Linux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掌握常见的Linux网络服务如Web、FTP、DNS、DHCP等的配置与管理方法理解Linux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配置方法6. Linux应用开发基础掌握Linux环境下的C/C++编程基础理解Linux环境下的Makefile和GCC编译器使用方法掌握Linux环境下的调试和性能分析工具使用方法三、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1. Linux系统安装与配置实验在虚拟机中安装Linux操作系统并进行基本配置配置Linux系统的网络连接并测试网络功能2. Linux常用命令与Shell编程实验练习Linux系统的常用命令并编写简单的Shell脚本理解和练习Linux文件系统和目录结构的相关操作3. Linux系统管理与维护实验练习Linux系统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和进程管理操作查看和分析Linux系统的日志文件并进行系统备份与恢复操作4. Linux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实验配置和管理常见的Linux网络服务如Web、FTP、DNS、DHCP 等并进行测试理解和练习Linux网络安全的相关配置和操作5. Linux应用开发基础实验在Linux环境下编写简单的C/C++程序并使用GCC编译器进行编译和调试使用Makefile管理项目并使用性能分析工具分析程序性能四、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linux 基本操作指令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linux 基本操作指令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linux 基本操作指令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Linux 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它是基于类UNIX 操作系统的。

Linux 操作系统主要用于服务器应用领域,但也逐渐在桌面和嵌入式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Linux 操作系统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灵活性,因此备受广大用户的青睐。

在Linux 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命令行终端执行一系列操作指令来完成各种任务。

本文将介绍Linux 中一些基本的操作指令集,包括文件和目录操作、用户和权限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操作指令,读者将能够更加熟练地使用Linux 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系统管理能力。

本文将从文件和目录操作开始介绍,然后逐步深入到用户和权限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内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Linux 操作系统中的基本操作指令,从而更好地利用Linux 系统进行工作和学习。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介绍了linux基本操作指令集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 文件和目录操作: 介绍如何在linux系统中进行文件和目录的创建、查看、复制、删除等操作。

包括常用的文件操作指令如ls、cp、mv、rm 等。

- 用户和权限管理: 介绍如何管理linux系统中的用户和权限。

涵盖了用户创建、用户组管理、权限设置等内容。

常用的指令包括useradd、passwd、chown、chmod等。

- 系统管理: 介绍如何管理linux系统的状态和信息。

包括查看系统信息、进程管理、服务管理等内容。

常用的指令有ps、top、systemctl等。

通过这三个主要部分的介绍,读者可以对linux系统中常用的操作指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加熟练地操作linux系统。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Linux基本操作指令集,包括文件和目录操作、用户和权限管理以及系统管理。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操作指令,读者可以提高对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效率,快速地完成常见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linux编程 实验报告

linux编程 实验报告

linux编程实验报告Linux编程实验报告一、引言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自由开源的操作系统,具有稳定性、安全性和灵活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嵌入式系统和个人电脑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编程实践,探索Linux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相关理论。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编写C语言程序,理解Linux系统调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具体目标包括:1. 熟悉Linux系统调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Linux系统调用的常用函数及其使用方法;3. 理解文件操作、进程管理和网络编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三、实验环境本实验使用的实验环境为Ubuntu 20.04 LTS操作系统。

在该系统上,我们可以使用gcc编译器编译C语言程序,并通过终端执行程序。

四、实验内容1. 文件操作文件操作是Linux编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使用系统调用函数,我们可以实现对文件的读写、创建和删除等操作。

在本实验中,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文件复制程序,实现将一个文件的内容复制到另一个文件中。

2. 进程管理进程是Linux系统中的基本执行单元。

通过创建和管理进程,我们可以实现并发执行和多任务处理等功能。

在本实验中,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多进程程序,实现同时执行多个任务的效果。

3. 网络编程网络编程是Linux编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网络通信、套接字编程和网络协议等内容。

在本实验中,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客户端-服务器程序,实现了基于TCP协议的网络通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编写了文件复制程序、多进程程序和客户端-服务器程序,并在实验环境中运行和测试了这些程序。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对Linux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在文件复制程序中,我们使用了open、read和write等系统调用函数,实现了将源文件的内容复制到目标文件中。

通过实验测试,我们发现该程序能够正确地复制文件,保持了源文件的内容和结构。

Linux基础及应用课程设计

Linux基础及应用课程设计

Linux基础及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针对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Linux基础及应用课程。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Linux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并帮助学生熟悉Linux系统的使用和管理,为学习更深入的Linux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Linux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熟悉Linux系统的基本命令和操作;3.熟悉编辑器、文本处理、编译、调试工具等常用应用工具,在Linux环境下进行开发和编程;4.掌握Linux系统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和文件系统管理等基本技能;5.能够搭建简单的Linux服务器,并进行基本的配置和管理。

三、教学内容1. Linux基础知识1.Linux系统介绍和发行版区别;2.Linux系统的安装和启动;3.Linux系统的基本文件系统结构;4.Linux文件权限和目录结构;5.Shell概念和Shell命令基础。

2. Linux应用开发和编程1.Vim编辑器使用和快捷键;2.文本处理工具:cat、grep、awk、sed等使用;3.编译调试工具:gcc、gdb等使用;4.Makefile编写和使用;5.Shell脚本编写和使用。

3. Linux系统管理与维护1.用户管理:用户添加、删除、修改和用户组管理;2.权限管理:文件权限、用户权限、Sudo权限管理;3.文件系统管理:磁盘管理、文件系统操作和硬链接&软链接;4.系统管理:进程管理、开机自启动、日志管理。

4. Linux系统服务配置和管理1.Apache搭建和配置;2.MySQL搭建和配置;3.Nginx搭建和配置;4.SSH服务配置和管理。

四、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实践操作、编程考试、小组任务等方式,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并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思考。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核、实践考核和实验考核。

其中,平时考核占30%分数,实践考核占40%分数,实验考核占30%分数。

《Linux系统编程》linux网络编程概述

《Linux系统编程》linux网络编程概述

7.1 网络概述
7.1.5 TCP与UDP
• 本节将简单阐述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的区别,二者的工 作原理及编程实现在后续章节中将会详述。
• 1. 相同点 • 二者同为传输层协议。 • 2. 不同点 •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它能提供高可靠性通信(数据无误、数据无丢
• 1958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向美国国会提出建立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DARPA),简称ARPA。1968 年6月ARPA提出“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Resource Sharing Computer Networks),目的是让ARPA的所有计算机互联起来,这个网络叫作ARPAnet (阿帕网),是Internet的雏形。
• (2)IP层特性。IP层作为通信子网的最高层,提供无连接的数据包传输机制,但 IP协议并不能保证IP包传递的可靠性。TCP/IP设计原则之一是为包容各种物理网 络技术,包容性主要体现在IP层中。各种物理网络技术在帧或包格式、地址格式 等方面差别很大,TCP/IP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通过IP将各种底层网络技术统一起 来,达到屏蔽底层细节,提供统一虚拟网的目的。
• 本章将开始介绍有关网络编程的知识。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可为后续Linux网络编 程奠定基础。本章首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模型,即网络协议分层,旨在帮助读者 对网络建立初步的、全面立体的认识;其次介绍与网络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包 括协议、端口、地址等;最后介绍应用非常广泛的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和用户数据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的 基本概念及其区别。

Linux开发新手入门指南从零开始的快速入门

Linux开发新手入门指南从零开始的快速入门

Linux开发新手入门指南从零开始的快速入门Linux开发新手入门指南:从零开始的快速入门Linux作为一种开源操作系统,越来越受到开发者的青睐。

然而对于新手来说,刚接触Linux开发可能会感到有些困惑。

本指南旨在帮助新手从零开始快速入门Linux开发。

一、Linux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开始Linux开发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Linux 是一种类Unix操作系统,其核心是Linux内核。

它采用了分层结构和多任务处理机制,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定制性。

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文件系统、进程管理和权限控制等,对于理解Linux开发非常重要。

二、搭建开发环境1. 安装Linux操作系统选择合适的Linux发行版,并按照官方提供的指引进行安装。

常见的Linux发行版包括Ubuntu、Fedora和Debian等。

安装完成后,重启电脑并进入Linux系统。

2. 配置开发工具Linux下有众多开发工具可供选择,如GCC编译器、GDB调试器和Vim编辑器等。

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选择和安装,并按照需要进行相应的配置。

三、学习Linux命令行基础Linux开发与Windows开发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命令行的使用。

掌握Linux命令行基础是进行Linux开发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Linux 命令:1. 文件和目录操作- ls: 列出当前目录的文件和目录- cd: 切换目录- pwd: 显示当前所在目录- mkdir: 创建目录- rm: 删除文件或目录- cp: 复制文件或目录- mv: 移动文件或目录2. 权限管理- chmod: 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权限- chown: 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 chgrp: 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组3. 进程管理- ps: 查看系统中的进程- kill: 终止指定进程- top: 实时监控系统的进程状态四、学习Shell脚本编程Shell脚本是Linux系统管理和自动化的关键工具之一。

acwing linux基础课内容

acwing linux基础课内容

acwing linux基础课内容题目:AcWing Linux基础课内容解析摘要:本文将深入解析AcWing Linux基础课的内容,从最基本的概念到高级用法逐步介绍,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Linux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文章包括以下主题:Linux基础概念、常见命令解析、文件系统管理、网络配置与应用、Shell脚本编程等。

第一章:Linux基础概念1.1 Linux操作系统简介- 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与特点- Linux系统的内核与用户空间1.2 Linux的安装与使用- Linux的安装方法与环境配置- 基本的命令行界面操作与常见快捷方式1.3 文件与目录管理- Linux文件系统与目录树结构- 常用文件与目录操作命令第二章:常见命令解析2.1 基本命令的使用与选项- ls、cd、cp、rm、mv等常见命令的使用技巧- 命令的选项与参数的使用方法2.2 文件与文本的操作命令- 文件的查看与编辑命令解析- 文本处理工具的使用与管道操作2.3 进程与服务管理命令- 进程相关命令:ps、kill、top、lsof- 服务管理命令:service、systemctl第三章:文件系统管理3.1 文件权限与用户管理- 文件权限与权限控制- 用户与用户组的管理与配置3.2 磁盘与文件系统管理- 磁盘分区与格式化- 文件系统的创建与挂载3.3 文件备份与恢复- 压缩与解压缩命令- 数据备份与还原策略第四章:网络配置与应用4.1 网络概述与配置- 网络结构与协议基础- 从DHCP到静态IP的配置方法4.2 远程连接管理- SSH协议与远程登录- 文件传输工具:scp、rsync4.3 常见网络服务的配置与应用- Web服务器(Nginx、Apache)- 数据库服务(MySQL、PostgreSQL)- 邮件服务(Postfix、Dovecot)第五章:Shell脚本编程5.1 Shell脚本基础- Shell脚本的基本语法和结构- 变量、条件与循环的使用5.2 脚本的编写与调试- Shell脚本的创建与修改- 调试与错误处理5.3 实例与应用- 实例:自动备份脚本- 脚本的实际应用案例结论:AcWing Linux基础课内容涵盖了Linux系统的方方面面,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均有涉及,适用于想要深入了解和熟练运用Linux系统的读者。

Linux环境编程:从应用到内核

Linux环境编程:从应用到内核

Linux环境编程:从应⽤到内核Linux环境编程:从应⽤到内核0 基础知识0.1 ⼀个Linux程序的诞⽣记0.2 程序的构成0.3 程序是如何“跑”的0.4 背景概念介绍0.4.1 系统调⽤0.4.2 C库函数0.4.3 线程安全0.4.4 原⼦性0.4.5 可重⼊函数0.4.6 阻塞与⾮阻塞0.4.7 同步与⾮同步1 ⽂件I/O1.1 Linux中的⽂件1.1.1 ⽂件、⽂件描述符和⽂件表1.1.2 内核⽂件表的实现1.2 打开⽂件1.2.1 open介绍1.2.2 更多选项1.2.3 open源码跟踪1.2.4 如何选择⽂件描述符1.2.5 ⽂件描述符fd与⽂件管理结构file1.3 creat简介1.4 关闭⽂件1.4.1 close介绍1.4.2 close源码跟踪1.4.3 ⾃定义files_operations1.4.4 遗忘close造成的问题1.4.5 如何查找⽂件资源泄漏1.5 ⽂件偏移1.5.1 lseek简介1.5.2 ⼩⼼lseek的返回值1.5.3 lseek源码分析1.6 读取⽂件1.6.1 read源码跟踪1.6.2 部分读取1.7 写⼊⽂件1.7.1 write源码跟踪1.7.2 追加写的实现1.8 ⽂件的原⼦读写1.9 ⽂件描述符的复制1.10 ⽂件数据的同步1.11 ⽂件的元数据1.11.1 获取⽂件的元数据1.11.2 内核如何维护⽂件的元数据1.11.3 权限位解析1.12 ⽂件截断1.12.1 truncate与ftruncate的简单介绍1.12.2 ⽂件截断的内核实现1.12.3 为什么需要⽂件截断2 标准I/O库2.1 stdin、stdout和stderr 2.2 I/O缓存引出的趣题2.3 fopen和open标志位对⽐2.4 fdopen与fileno2.5 同时读写的痛苦2.6 ferror的返回值2.7 clearerr的⽤途2.8 ⼩⼼fgetc和getc2.9 注意fread和fwrite的返回值2.10 创建临时⽂件3 进程环境3.1 main是C程序的开始吗3.2 “活雷锋”exit3.3 atexit介绍3.3.1 使⽤atexit3.3.2 atexit的局限性3.3.3 atexit的实现机制3.4 ⼩⼼使⽤环境变量3.5 使⽤动态库3.5.1 动态库与静态库3.5.2 编译⽣成和使⽤动态库3.5.3 程序的“平滑⽆缝”升级3.6 避免内存问题3.6.1 尴尬的realloc3.6.2 如何防⽌内存越界3.6.3 如何定位内存问题3.7 “长跳转”longjmp3.7.1 setjmp与longjmp的使⽤3.7.2 “长跳转”的实现机制3.7.3 “长跳转”的陷阱4 进程控制:进程的⼀⽣4.1 进程ID4.2 进程的层次4.2.1 进程组4.2.2 会话4.3 进程的创建之fork()4.3.1 fork之后⽗⼦进程的内存关系4.3.2 fork之后⽗⼦进程与⽂件的关系4.3.3 ⽂件描述符复制的内核实现4.4 进程的创建之vfork()4.5 daemon进程的创建4.6 进程的终⽌4.6.1 _exit函数4.6.2 exit函数4.6.3 return退出4.7 等待⼦进程4.7.1 僵⼫进程4.7.2 等待⼦进程之wait()4.7.3 等待⼦进程之waitpid()4.7.4 等待⼦进程之等待状态值4.7.5 等待⼦进程之waitid()4.7.6 进程退出和等待的内核实现4.8 exec家族4.8.1 execve函数4.8.2 exec家族4.8.3 execve系统调⽤的内核实现4.8.4 exec与信号4.8.5 执⾏exec之后进程继承的属性4.9 system函数4.9.1 system函数接⼝4.9.2 system函数与信号4.10 总结5 进程控制:状态、调度和优先级5.1 进程的状态5.1.1 进程状态概述5.1.2 观察进程状态5.2 进程调度概述5.3 普通进程的优先级5.4 完全公平调度的实现5.4.1 时间⽚和虚拟运⾏时间5.4.2 周期性调度任务5.4.3 新进程的加⼊5.4.4 睡眠进程醒来5.4.5 唤醒抢占5.5 普通进程的组调度5.6 实时进程5.6.1 实时调度策略和优先级5.6.2 实时调度相关API5.6.3 限制实时进程运⾏时间5.7 CPU的亲和⼒6 信号6.1 信号的完整⽣命周期6.2 信号的产⽣6.2.1 硬件异常6.2.2 终端相关的信号6.2.3 软件事件相关的信号6.3 信号的默认处理函数6.4 信号的分类6.5 传统信号的特点6.5.1 信号的ONESHOT特性6.5.2 信号执⾏时屏蔽⾃⾝的特性6.5.3 信号中断系统调⽤的重启特性6.6 信号的可靠性6.6.1 信号的可靠性实验6.6.2 信号可靠性差异的根源6.7 信号的安装6.8 信号的发送6.8.1 kill、tkill和tgkill6.8.2 raise函数6.8.3 sigqueue函数6.9 信号与线程的关系6.9.1 线程之间共享信号处理函数6.9.2 线程有独⽴的阻塞信号掩码6.9.3 私有挂起信号和共享挂起信号6.9.4 致命信号下,进程组全体退出6.10 等待信号6.10.1 pause函数6.10.2 sigsuspend函数6.10.3 sigwait函数和sigwaitinfo函数6.11 通过⽂件描述符来获取信号6.12 信号递送的顺序6.13 异步信号安全6.14 总结7 理解Linux线程(1)7.1 线程与进程7.2 进程ID和线程ID7.3 pthread库接⼝介绍7.4 线程的创建和标识7.4.1 pthread_create函数7.4.2 线程ID及进程地址空间布局7.4.3 线程创建的默认属性7.5 线程的退出7.6 线程的连接与分离7.6.1 线程的连接7.6.2 为什么要连接退出的线程7.6.3 线程的分离7.7 互斥量7.7.1 为什么需要互斥量7.7.2 互斥量的接⼝7.7.3 临界区的⼤⼩7.7.4 互斥量的性能7.7.5 互斥锁的公平性7.7.6 互斥锁的类型7.7.7 死锁和活锁7.8 读写锁7.8.1 读写锁的接⼝7.8.2 读写锁的竞争策略7.8.3 读写锁总结7.9 性能杀⼿:伪共享7.10 条件等待7.10.1 条件变量的创建和销毁7.10.2 条件变量的使⽤8 理解Linux线程(2)8.1 线程取消8.1.1 函数取消接⼝8.1.2 线程清理函数8.2 线程局部存储8.2.1 使⽤NPTL库函数实现线程局部存储8.2.2 使⽤__thread关键字实现线程局部存储8.3 线程与信号8.3.1 设置线程的信号掩码8.3.2 向线程发送信号8.3.3 多线程程序对信号的处理9 进程间通信:管道9.1 管道9.1.1 管道概述9.1.2 管道接⼝9.1.3 关闭未使⽤的管道⽂件描述符9.1.4 管道对应的内存区⼤⼩9.1.5 shell管道的实现9.1.6 与shell命令进⾏通信(popen)9.2 命名管道FIFO9.2.1 创建FIFO⽂件9.2.2 打开FIFO⽂件9.3 读写管道⽂件9.4 使⽤管道通信的⽰例10 进程间通信:System V IPC 10.1 System V IPC概述10.1.1 标识符与IPC Key10.1.2 IPC的公共数据结构10.2 System V消息队列10.2.1 创建或打开⼀个消息队列10.2.2 发送消息10.2.3 接收消息10.2.4 控制消息队列10.3 System V信号量10.3.1 信号量概述10.3.2 创建或打开信号量10.3.3 操作信号量10.3.4 信号量撤销值10.3.5 控制信号量10.4 System V共享内存10.4.1 共享内存概述10.4.2 创建或打开共享内存10.4.3 使⽤共享内存10.4.4 分离共享内存10.4.5 控制共享内存11 进程间通信:POSIX IPC 11.1 POSIX IPC概述11.1.1 IPC对象的名字11.1.2 创建或打开IPC对象11.1.3 关闭和删除IPC对象11.1.4 其他11.2 POSIX消息队列11.2.1 消息队列的创建、打开、关闭及删除11.2.2 消息队列的属性11.2.3 消息的发送和接收11.2.4 消息的通知11.2.5 I/O多路复⽤监控消息队列11.3 POSIX信号量11.3.1 创建、打开、关闭和删除有名信号量11.3.2 信号量的使⽤11.3.3 ⽆名信号量的创建和销毁11.3.4 信号量与futex11.4.1 内存映射概述11.4.2 内存映射的相关接⼝11.4.3 共享⽂件映射11.4.4 私有⽂件映射11.4.5 共享匿名映射11.4.6 私有匿名映射11.5 POSIX共享内存11.5.1 共享内存的创建、使⽤和删除11.5.2 共享内存与tmpfs12 ⽹络通信:连接的建⽴12.1 socket⽂件描述符12.2 绑定IP地址12.2.1 bind的使⽤12.2.2 bind的源码分析12.3 客户端连接过程12.3.1 connect的使⽤12.3.2 connect的源码分析12.4 服务器端连接过程12.4.1 listen的使⽤12.4.2 listen的源码分析12.4.3 accept的使⽤12.4.4 accept的源码分析12.5 TCP三次握⼿的实现分析12.5.1 SYN包的发送12.5.2 接收SYN包,发送SYN+ACK包12.5.3 接收SYN+ACK数据包12.5.4 接收ACK数据包,完成三次握⼿13 ⽹络通信:数据报⽂的发送13.1 发送相关接⼝13.2 数据包从⽤户空间到内核空间的流程13.3 UDP数据包的发送流程13.4 TCP数据包的发送流程13.5 IP数据包的发送流程13.5.1 ip_send_skb源码分析13.5.2 ip_queue_xmit源码分析13.6 底层模块数据包的发送流程14 ⽹络通信:数据报⽂的接收14.1 系统调⽤接⼝14.2 数据包从内核空间到⽤户空间的流程14.3 UDP数据包的接收流程14.4 TCP数据包的接收流程14.5 TCP套接字的三个接收队列14.6 从⽹卡到套接字14.6.1 从硬中断到软中断14.6.2 软中断处理14.6.3 传递给协议栈流程14.6.4 IP协议处理流程14.6.5 ⼤师的错误?原始套接字的接收14.6.6 注册传输层协议14.6.7 确定UDP套接字14.6.8 确定TCP套接字15 编写安全⽆错代码15.1 不要⽤memcmp⽐较结构体15.2 有符号数和⽆符号数的移位区别15.3 数组和指针15.4 再论数组⾸地址15.5 “神奇”的整数类型转换15.6 ⼩⼼volatile的原⼦性误解15.7 有趣的问题:“x==x”何时为假?15.8 ⼩⼼浮点陷阱15.8.1 浮点数的精度限制15.8.2 两个特殊的浮点值15.9 Intel移位指令陷阱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在线编辑链接:。

《Linux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Linux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Linux应用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计算机系统维护与控制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采取案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熟练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能力、维护及配置网络服务器的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与前修课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相衔接,共同培养对该操作系统的管理、维护以及对网络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能力;与后续课程《嵌入式系统技术及应用》相衔接,共同培养运用该系统进行嵌入式开发应用的能力。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了解Linux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理解Linux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管理和用户管理、软件包管理和进程管理方式。

熟悉Linux操作系统基本配置、管理和网络管理的多种不同操作方式。

掌握Linux操作系统从安装配置到基本的系统操作配置、管理以及各种网络管理和服务器的配置、管理操作。

2.2能力目标2.2.1专业能力:能使用图形和文本两种方式安装Linux 操作系统;能熟练使用 Linux 操作系统的图形界面以及完成其系统管理任务;能熟练使用Linux 的常用终端命令进行系统操作与管理;能使用多种不同方式对Linux 操作系统中的各种网络管理进行配置以及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2.2.2方法能力:是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对专业知识职业能力有深入的理解,具有Linux操作系统管理、维护以及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的能力。

2.2.3社会能力:通过知识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

让学生能尽快地适应企业需求、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和提供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熟练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3.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情境设计结合本课程特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实用够用为限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面面俱到,而是在基本保持专业理论知识完整性的基础上,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岗位需要进行设计,力图达到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职业岗位的需要相结合。

LINUXC编程

LINUXC编程

LINUXC编程Linux C编程是指在Linux系统下使用C语言进行开发和编程的过程。

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开源操作系统,它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服务器等领域。

而C语言是一种通用的高级编程语言,它能够以高效的方式进行系统级编程和底层开发。

因此,Linux C编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并且在软件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Linux C编程的基础知识1. Linux系统的特点:Linux是一种开源操作系统,它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Linux系统使用C语言进行开发,同时还支持其他编程语言。

2. C语言的基础知识:C语言是一种通用的高级编程语言,它是以过程化的方式进行编程。

C语言具有简洁、易读、高效的特点,因此在Linux系统下使用C语言进行开发是非常合适的。

3. 开发环境的搭建:在进行Linux C编程之前,需要搭建好相应的开发环境。

常用的开发环境有GCC编译器、GNU调试器(GDB)等。

4. 基本的编程技巧:在进行Linux C编程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编程技巧,例如使用makefile进行程序编译、调试程序等。

二、Linux C编程的常用功能和技术1. 进程管理:Linux是一种多进程的操作系统,因此在Linux C编程中需要掌握进程的创建、销毁、切换等操作。

2. 文件操作:Linux系统下的文件操作是一种常见的编程任务。

在Linux C编程中,可以使用标准C库提供的文件操作函数进行文件的打开、读写、关闭等操作。

3. 网络编程:网络编程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在Linux C编程中,可以使用套接字(socket)进行网络连接、数据传输等操作。

4. 并发编程:Linux系统支持多线程编程和进程间通信(IPC)等机制,因此在Linux C编程中可以使用多线程和IPC进行并发编程。

5. 内存管理:在Linux C编程中,需要正确地进行内存分配和释放,以避免内存泄漏和内存溢出等问题。

linux 汇编语言详解

linux 汇编语言详解

linux 汇编语言详解
Linux汇编语言是一种底层编程语言,用于编写操作系统和系统程序。

它直接操作计算机硬件,提供了对计算机内部结构的底层抽象。

在Linux汇编语言中,主要使用的汇编语法是AT&T汇编语法。

AT&T汇编语法与Intel汇编语法有一些不同之处,例如操作数的顺序和寻址模式的表示方式。

Linux汇编语言可以直接访问计算机的寄存器和内存,用于实现各种功能。

它支持基本的算术和逻辑操作,可以进行条件判断和循环控制,还支持函数调用、栈操作和异常处理等。

使用Linux汇编语言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 控制程序流程:使用分支和循环语句控制程序的执行流程。

2. 访问内存:通过内存地址来读取或写入数据,进行数据的存储和传输。

3. 调用系统函数:可以调用Linux系统提供的各种函数,例如文件操作、进程管理等。

4. 优化代码:通过手动优化汇编代码,可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和性能。

5. 调试程序:使用调试器可以逐步执行汇编代码,查看变量和内存的值,以及跟踪程序的执行过程。

尽管Linux汇编语言在编程中不像高级语言那样易于使用,但它有着高度的灵活性和效率。

对于需要高度优化或直接访问硬件的应用程序开发,使用汇编语言可以提供更好的控制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NU计划GNU计划和自由软件基金会(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FSF)是由Richard M. Stallman于1984年一手创办的,旨在开发一个类似UNIX并且是自由软件的完整操作系统:GNU系统(GNU是"GNU's Not UNIX"的递归缩写,它的发音为"guh-NEW")。

到20世纪90年代初,GNU项目已经开发出许多高质量的自由软件,其中包括有名的EMACS编 辑系统、Bash程序、GCC系列编译程序、GDB调试程序等。

这些软件为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创造了一个合适的环境。

这是Linux能够诞生的基础 之一。

现在,各种以Linux为核心的GNU操作系统正在被广泛使用。

虽然这些系统通常被称做"Linux",但是Stallman认为,严格地说,它们应该被称为GNU/Linux。

POSIX标准POSIX(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for Computing Systems)是由IEEE和ISO/IEC开发的一组标准。

该标准基于现有的UNIX实践和经验,描述了操作系统的调用服务接口,用于保证编制的应用 程序可以在源代码一级上在多种操作系统上移植和运行。

它是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一个UNIX用户组的工作基础上取得的。

该UNIX用户组原来试图将 AT&T的System V操作系统和Berkeley CSRG的BSD操作系统的调用接口之间的区别重新调和集成,并于1984年制定了usr/group标准。

1985年,IEEE操作系统技术委员会标准小组委员会(TCOS-SS)开始在ANSI的支持下责成IEEE标准委员会制定有关程序源代码可移植 性操作系统服务接口正式标准。

到了1986年4月,IEEE制定出了试用标准。

第一个正式标准是在1988年9月份批准的(IEEE 1003.1-1988),即以后经常提到的POSIX.1标准。

到1989年,POSIX的工作被转移至ISO/IEC社团,并由15个工作组继续将其制定成ISO标准。

到1990年,POSIX.1与已经通过 的C语言标准联合,正式批准为IEEE 1003.1-1990(也是ANSI标准)和ISO/IEC 9945-1:1990标准。

POSIX.1仅规定了系统服务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仅概括了基本的系统服务标准。

因此工作组期望对系统的其他功能也制定出标准。

这 样,IEEE POSIX的工作就展开了。

刚开始有10个批准的计划在进行,有约300人参加每季度为期一周的会议。

着手的工作有命令与工具标准(POSIX.2)、测 试方法标准(POSIX.3)、实时API(POSIX.4)等。

到了1990年上半年已经有25个计划在进行,并且有16个工作组参与了进来。

与此同 时,还有一些组织也在制定类似的标准,如X/Open、AT&T和OSF等。

在20世纪90年代初,POSIX标准的制定正处在最后投票敲定的时候,那是1991~1993年间。

此时正是Linux刚刚起步的时候,这个 UNIX标准为Linux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信息,使得Linux能够在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开发,并能够与绝大多数UNIX操作系统兼容。

在最初的Linux 内核源代码中(0.01版、0.11版和0.12版)就已经为Linux系统与POSIX标准的兼容做好了准备工作。

在Linux 0.01版内核的include/unistd.h文件中就已经定义了几个有关POSXI标准要求的符号常数,而且Linus在注释中已写道:"OK,这 也许是个玩笑,但我正在着手研究它呢"。

1991年7月3日,Linus在comp.os.minix上发布的信息就已经提到了正在搜集POSIX的资料。

其中透露了他正在着手一个操作系统的开发,并且在开发之初已经想到要实现与POSIX兼容的问题了。

什么是系统调用?Linux内核中设置了一组用于实现各种系统功能的子程序,称为系统调用。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 调用命令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调用它们。

从某种角度来看,系统调用和普通的函数调用非常相似。

区别仅仅在于,系统调用由操作系统核心提供,运行于核心态;而普通的函数调用由函数库或用户自己提供,运行于用户态。

二者在使用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在下面将会提到。

随Linux核心还提供了一些C语言函数库,这些库对系统调用进行了一些包装和扩展,因为这些库函数与系统调用的关系非常紧密,所以习惯上把这些函数也称为系统调用。

Linux中共有多少个系统调用?这个问题可不太好回答,就算让Linus Torvaldz本人也不见得一下子就能说清楚。

在2.4.4版内核中,狭义上的系统调用共有221个,你可以在<内核源码目 录>/include/asm-i386/unistd.h中找到它们的原本,也可以通过命令"man 2 syscalls"察看它们的目录(man pages的版本一般比较老,可能有很多最新的调用都没有包含在内)。

广义上的系统调用,也就是以库函数的形式实现的那些,它们的个数从来没有人统计过, 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新内核不断地在推出,每一个新内核中函数数目的变化根本就没有人在乎,至少连内核的修改者本人都不在乎,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发布过 一个此类的声明。

随本文一起有一份经过整理的列表,它不可能非常全面,但常见的系统调用基本都已经包含在内,那里面只有不多的一部分是你平时用得到的,本专栏将会有选择的对它们进行介绍。

为什么要用系统调用?实际上,很多已经被我们习以为常的C语言标准函数,在Linux平台上的实现都是靠系统调用 完成的,所以如果想对系统底层的原理作深入的了解,掌握各种系统调用是初步的要求。

进一步,若想成为一名Linux下编程高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Hacker,其标志之一也是能对各种系统调用有透彻的了解。

即使除去上面的原因,在平常的编程中你也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系统调用是实现你的想法的简洁有效的途径,所以有可能的话应该尽量多掌握一些系统调用,这会对你的程序设计过程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系统调用是怎么工作的?一般的,进程是不能访问内核的。

它不能访问内核所占内存空间也不能调用内核函数。

CPU硬件 决定了这些(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作"保护模式")。

系统调用是这些规则的一个例外。

其原理是进程先用适当的值填充寄存器,然后调用一个特殊的指令,这个指 令会跳到一个事先定义的内核中的一个位置(当然,这个位置是用户进程可读但是不可写的)。

在Intel CPU中,这个由中断0x80实现。

硬件知道一旦你跳到这个位置,你就不是在限制模式下运行的用户,而是作为操作系统的内核--所以你就可以为所欲为。

进程可以跳转到的内核位置叫做system_call。

这个过程检查系统调用号,这 个号码告诉内核进程请求哪种服务。

然后,它查看系统调用表(sys_call_table)找到所调用的内核函数入口地址。

接着,就调用函数,等返回后, 做一些系统检查,最后返回到进程(或到其他进程,如果这个进程时间用尽)。

如果你希望读这段代码,它在的下一行。

如何使用系统调用?先来看一个例子:系统调用time返回从格林尼治时间1970年1月1日0:00开始到现在的秒数。

这是最标准的系统调用的形式,宏_syscall1()展开来得到一个函数原型,稍后我会作详细解释。

但事实上,如果把程序改成下面的样子,程序也可以运行得同样的结果。

这是因为在time.h中实际上已经用库函数的形式实现了time这个系统调用,替我们省掉了调用_syscall1宏展开得到函数原型这一步。

大多数系统调用都在各种C语言函数库中有所实现,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可以像调用普通的库函数那样调用系统调用,只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我们才有机会用到_syscall*()这几个宏。

_syscall*()是什么?在unistd.h里定义了7个宏,分别是它们看起来似乎不太像宏,但其实质和里面的MAXSIZE没有任何区别。

它们的作用是形成相应的系统调用函数原型,供我们在程序中调用。

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 规律,_syscall后面的数字和typeN,argN的数目一样多。

事实上,_syscall后面跟的数字指明了展开后形成函数的参数的个数,让我们 看一个实例,就是刚刚用过的time系统调用:展开后的情形是这样:可以看出,_syscall1(time_t,time,time_t *,tloc)展开成一个名为time的函数,原参数time_t就是函数的返回类型,原参数time_t *和tloc分别构成新函数的参数。

事实上,程序中用到的time函数的原型就是它。

errno是什么?为防止和正常的返回值混淆,系统调用并不直接返回错误码,而是将错误码放入一个名为errno的全局变量中。

如果一个系统调用失败,你可以读出errno的值来确定问题所在。

errno不同数值所代表的错误消息定义在errno.h中,你也可以通过命令"man 3 errno"来察看它们。

需要注意的是,errno的值只在函数发生错误时设置,如果函数不发生错误,errno的值就无定义,并不会被置为0。

另外,在处理errno前最好先把它的值存入另一个变量,因为在错误处理过程中,即使像printf()这样的函数出错时也会改变errno的值。

系统调用兼容性好吗?很遗憾,答案是--不好。

但这决不意味着你的程序会三天两头的导致系统崩溃,因为系统调用是Linux的内核提供的,所以它们工作起来非常稳定,对于此点无需丝毫怀疑,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系统调用要比你自己编写的代码可靠而高效的多。

但是,在Linux的各版本内核之间,系统调用的兼容性表现得并不像想象那么好,这 是由Linux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Linux是一群程序设计高手利用业余时间开发出来的,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没有把Linux当成一个严肃的商业软件, (现在的情况有些不同了,随着Linux商业公司和以Linux为生的人的增长,不少人的脑筋发生了变化。

)结果就是,如果新的方案在效率和兼容性上发生 了矛盾,他们往往舍弃兼容性而追求效率,就这样,如果他们认为某个系统调用实现的比较糟糕,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作出修改,有些时候甚至连接口也一起改掉 了,更可怕的是,很多时候,他们对自己的修改连个招呼也不打,在任何文档里都找不到关于修改的提示。

这样,每当新内核推出的时候,很可能都会悄悄的更新一 些系统调用,用户编制的应用程序也会跟着出错。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前途一片昏暗呢?呵呵,不用太紧张,如前面所说,随着越来 越多的人把Linux当成自己的饭碗,不兼容的情况也越来越罕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