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1年级下文言文复习二
专题07文言文比较阅读-八年级语文下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浙江专用)
专题07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2春·浙江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有宦闽者,携双鹦鹉归江右,两禽晨夕相依如昆季①。
宦者以一赠陈子右骅②,韩子人谷亦得其一。
陈、韩固.亲串③,过从无间,鹦鹉时互相问“哥哥好”。
未几,陈子斋中有异物搏鹦鹉死,陈子痛之甚,既除地▲瘗④之,又语人谷赋诗吊之。
诗成,人谷持告。
其家羽⑤辄腾踯架上,曰:“哥哥死!哥哥死!”伤惋不胜遂不食越日亦蜕去。
二子广乞名词,为之志述。
江右、三吴诸词人皆有作,因汇为一集,颜曰《羽声合刻》。
邓子左之为之序,序亦凄恻肆动。
物固多情如此!【乙】又吾梁山货店市肆,养鹦鹉甚惠.,东关口市肆,有“料哥”亦能言。
两店携二鸟相较。
鹦鹉歌一诗,“料哥”随和,音清越不相下。
“料哥”再挑与言,不答一字。
人问其故,曰:“彼音劣⑥我而黠胜我,开口便为所窃矣。
”臬司有爱子病笃⑦,购以娱之。
贾人⑧笼.之以献,鹦鹉悲愁不食,自歌曰:“我本山货店中鸟,不识台司衙内尊。
最是伤心怀旧主,难将巧语博新恩。
”五日,苦口求归.,乃返之山货店,垂颈气尽。
万历年间事也。
(选自《虞初新志》)【注释】①昆季:兄弟。
②陈子右骅:人名,即陈右骅。
子,尊称。
③亲串:亲戚。
④瘗(yì):埋葬。
⑤家羽:此指鹦鹉。
⑥劣:比……差,不如。
⑦病笃:病重。
⑧贾人:商人。
1.词语解释。
(1)运用表格中提供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归】①五日,苦口求归._____________②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2.填入文中“▲”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于B.其C.以D.与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2处)伤惋不胜遂不食越日亦蜕去。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彼音劣我而黠胜我,开口便为所窃矣。
5.【甲】【乙】两文中的鹦鹉形象有何共同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
1.《与朱元思书》四、通假字1、有时见日见同现,显现,显露。
2、窥欲忘反“反"同“返”、返回五、古今异义词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莺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六、词类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七、一词多义(1)蝉则千转不穷。
(尽,完)欲穷其林。
(走完)(2)猿则百叫无绝(停止)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消失)(3)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果如鹤唳云端。
(叫)十一、理解性默写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4、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7、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8、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9、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好像飞奔的马。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②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吕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
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③,可列坐而庥④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⑤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⑥门来告曰:“不胜⑦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⑧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⑨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⑩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11 。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款?(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记》)【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桥:建桥、架桥。
③箭:小竹。
④麻:同“休”,休息。
⑤酾(shī):疏导,分流。
⑥款:叩,敲。
⑦胜:承受。
⑧芟(shān):割草。
⑨贸财:以物变卖换钱。
⑩崇:加高。
11 潀(có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⑩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上述文章均为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时所作)(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谈谈“亟”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的义项:①jí急,赶快。
②qì(气),屡次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部编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资料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大放送(2)班级:姓名:学号:一、(一)(10分)【甲】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①,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②,遇用事者③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水州司马。
居闲⑤,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⑤停蓄⑦,为深博无涯溪。
而自肆⑧于山水间。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基志铭》)【注】①监察御史:御史台的属官,②礼部员外郎:官名,掌管辨别和拟定礼制之事及学校贡举之法,③用事者:掌权者,指王叔文,④例出:按规定遗出,⑤居闲:指公事清闲,⑤泛滥:文笔汪洋恣肆。
⑦停蓄:文笔雄厚凝练。
⑧肆:纵情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3分)(1)日光下澈.(2)俶尔..远去(3)益.自刻苦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为深博无涯溴。
8.甲文中第二段主要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式描写水?体现出怎样的特点?(3分(二)景清借书(9分)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①,游国学。
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
固请,约明日还书。
生旦往索。
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生忿,讼于祭酒。
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
'即诵辄卷。
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
祭酒叱②生退。
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注释】①领乡荐:古代称乡试中试为领乡荐。
②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9.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求而不与.(给) B.生旦.往索(早晨)C清即持所假.书(假的) D.祭酒叱.生退(大声斥责)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11.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12.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八年级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
八年级,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八年级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一)、《桃花源记》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3、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4、文中描写桃花源生活心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描写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9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10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鸡犬相闻;无人问津。
12文中作者理想的社会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1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14、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桃源人与世隔绝的原因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6、关于桃花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陋室铭》1、文中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题(附答案)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题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1~5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渔人甚异.之②阡陌..交通③不足.为外人道也④便扶向.路⑤寻.病终⑥后遂无问津.者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我的研读:4.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我的联想: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我的鉴赏:②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二、阅读《陋至铭》,回答1~5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对比阅读项复习含答案(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2)潭中鱼可百许头()..(3)日光下澈()(4)以其境过清()..2.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好像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仿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二)(《北冥有鱼》+《虽有嘉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②力大无穷:它迁徙到南方大海的时候,翅膀击水,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 ③志存高远: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④善借长风:它离开北海时,凭借的是六月的大风。
一、考点梳理 《北冥有鱼》
问题探究
③(教参设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一句看起来跟大鹏没有什么关系,应该删除,你 同意吗?为什么?
(节选自《庄子˙内篇》) [注]①穷发:不毛之地。②修:长。③羊角:状如羊角的旋风
二、达标检测
【参考译文】 【乙】商汤问棘的话也是这样的:“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很深的大海, 那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 叫做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 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 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 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 的不同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
备战期末专题复习
【 知 识 梳 理 +达 标 检 测 】
12 文言文阅读(二)
《北冥有鱼》+《虽有嘉肴》
一、考点梳理 《北冥有鱼》
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其正色邪 其
其视下也
怒而飞 怒
一怒而诸侯惧(《富贵不能淫》)
释义 名词,名字 动词,有名 连词,表选择 代词,代大鹏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
(3)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一、文言文梳理(一)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有“田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2.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重点词语实词【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未果】没有实现。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延.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寻病终】随即,不久。
通假字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2)豁然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归纳复习(完整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以:按照 道:正确的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面对 3、其真无马邪 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表推测语气,相当于“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或:有时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材:通“才”,才能 食:通“饲”,喂
(二)本文写法: 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
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1)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或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望峰窥谷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造:往,到 辄:就 1、造饮辄尽 屡:经常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2、箪瓢屡空,晏如也 俦:辈、同类 3、兹若人之俦乎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处所 会:体会、领会 意:要旨 6、每有会意 7、亲旧知其如此 亲:亲戚 旧:朋友
(9)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0)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 (11)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 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12)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13)“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 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古今异义词)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古今异义词)21课1一百许里(许:古义表示约数,“上下,左右”;今指“应允”,“允许”,“或许”等。
)2鸢飞戾天者(戾:古义“到,到达”,今指“罪过”或“乖张”。
)3经纶世务者(经纶:古义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今常指“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4窥谷忘反(窥:古:看,观察,侦探,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藏处倫看)5蝉则千转不穷(穷:古:穷尽。
今义:贫穷)22课1或置酒而招之(或:古义为“有时”。
今义: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2造饮辄尽(造:古义为“往,到”。
今义:“创造,制作”等)3亦不详其姓字(字:古义:表字,另取的别名。
今义:认为)4因以为号焉(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5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古义:为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义:只6求懂个大概,不求常常深刻的了解<含义>)7每有会意(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义:领会到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8亲旧其如此(旧:古义指旧交旧友。
今义指过去的,过时的)9曾不吝情去留(曾:古义:用在“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
今义:曾经)10颇示已志(颇:古义:略微。
今义:很)11赞曰:黔娄之妻有言(赞:古义: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义:称颂,夸赞)23课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为“有时”。
今义:表选择关系连词,或者)2执策而临之(策:古义为“马鞭子”。
今常指“政策、决策”等)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古义:助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4故虽有名马(虽:古义:即使,表假设。
今义:虽然,表转折)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古义:这样的。
今义:表判断动词)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或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7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怎么。
八年级语文八下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名著专题(学生版)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二)文言文对比阅读+名著阅读一、对比阅读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天目袁宏道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①,一绝也。
石色苍润,石骨奥巧②,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
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
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
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
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
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
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
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③之想矣。
[注]①缟:白色精细的生绢。
②石骨奥巧:山石的棱角形态巧妙,难以形容。
③出缠结室:归隐山林。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尤:__________________(2)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___(3)以其境过清.清:__________________(4)无逾.此者逾:________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
3.两文都描写了“石”的___________;《天目》一文描写“石”的颜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触景生情”是说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感情。
八年级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复习课内文言文主要有《马说》、《陋室铭》、《山市》、《活板》、《核舟记》《口技》、《送东阳马生序》.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复习,希望大家喜欢!八年级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复习一参考译文: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
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
(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橹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
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训练-专题二 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语句-1.专题精讲
专题二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专题精讲知识要点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就是把古书里的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语言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
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
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畅。
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
文言文翻译一般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进行翻译,做到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意译则是按照原文的意思灵活地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
怎样直译呢?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所谓字字句句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等,并作出准确的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否则很难准确地译出文意,同时要兼顾文言句式的特点。
怎样意译呢?意译就着眼于表达原名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地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地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甚至可以采用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在具体进行翻译时,常用到以下一些技法:(1)对译法译文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
(2)替换法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一类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如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就应该替换。
(3)调整法对文言语句的位置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主语后说、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数词后置、状语和补语的特殊语序等“倒装”现象,翻译时要依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将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调整。
(4)保留法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
保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官号、谥号、庙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考试备考秘籍(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一般直接独立设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考查重点。
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
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
3.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二、“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传记类文章中传主的品格、情操和主要事迹等信息以及筛选写景抒情类、议论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信息的能力。
中考中这一考点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要求考生文中某些信息;有时也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阅读概括能力。
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综合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从各地区中考试卷来看,其考查特点有: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
其中,以主观题为主。
主观题又分两种考查形式,一是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出几个句子要求翻译,二是另给一则文言短文要求翻译。
其中,以前者为主。
2.在考查内容上,既涉及重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等,还涉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要想准确翻译文言语句,考生必须做到:(1)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有充分的理解,对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固定句式、固定短语等都有准确把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2小石潭记训练含答案
2 小石潭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 )(2)佁然..不动(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乃记之而去.(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有闻而.传之者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心乐之.山川之.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围绕着“石”来写,在移步换景中引导读者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了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的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剖析
• 16.记之而去 离开
• 二、句子翻译。 • 1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
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 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 1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 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营
通“返”,返
• 9.横柯上蔽: 树干回
•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
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 人了。
•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
之先达执经叩问。
• (我)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
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 请教。
性格?
• 好读书; 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 平和、旷达的性格 •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
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
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 4.“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01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东西)。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第5单元 文言文阅读专题二 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语句2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训练54桓公知士齐桓①深知宁戚②,将任之以政③,齐桓公很了解宁戚,准备委任他管理国家的任务, 群臣争谗之, 曰:“宁戚朝中的大臣们却到处散布流言蜚语,诋毁宁戚说:“宁戚卫人, 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
是卫国人,卫国离秦国不远,可以派人去调查一下吧。
若果真贤, 用之未晚也。
”公如果他真是一个有才有德的人,再重用他也不迟啊!”齐曰:“不然, 患其有小恶④者, 民人桓公说:“不能这样做,我担心他有小小的过失,而一般知小恶亡其大美⑤, 人常常只看到那小小的过失,而忽视他本质的好的一面, 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土也⑥。
”乃夜举这是世上不能得到有才有德的人的原因啊。
”于是连夜点火而爵之⑦, 以为卿相⑧;灯,大排筵席,亲自宴请宁戚,并请他担任齐国的相国。
九合诸侯, 一匡宁戚担任相国之后,协助齐桓公九次联合诸侯,成就霸天下⑨。
桓公可谓善业,促进了天下的安定统一。
像齐桓公这样可算是善于求士矣。
发人才和使用人才了。
(《刘子·妄瑕》)【词句注释】①齐桓: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宁戚:齐桓公的大臣,卫国人。
③政:指国家的统治管理。
④小恶:小的过失,小的缺点。
⑤大美:大的优点,主要优点。
⑥整句说:这是世上不能得到有才能有德行的人的原因啊!⑦举火而爵之:点灯烛拜封官职(爵)。
⑧卿相:即相国。
⑨九合诸侯:九次联合诸侯国。
⑩一匡天下:使天下安定统一。
匡,匡正,引申为安定。
阅读感悟:齐桓公之所以能在春秋时期称霸于天下,这与他知人善任,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是分不开的。
选文中宁戚曾有小过,但齐桓公不以小过而埋没人才就是最好的明证。
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齐桓深知.宁戚(知,了解)B.去.齐不远(去,离开)C.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所以,……的原因)D.以为.卿相(为,做)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民人知小恶而忘其大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为卿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齐桓公是位怎样的国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齐桓公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55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吏民皆来孙叔敖当上楚国令尹,全国的官吏和老百姓都来祝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二《与朱元思书》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
【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
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
从,顺,随。
【缥(piǎo)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绿而密。
【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
负,依凭。
【竞上】争着向上。
竞,争。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形容很多。
【泠泠(líng)】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绝】停止。
【鸢(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
鸢,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柯(kē)】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犹】像。
【交映】互相掩映。
二、阅读探究1.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尽,天山共色。
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写“急湍”,突出凶猛(急湍、猛浪)。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
5.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①整体形象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生长状态奇。
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③自然声音奇。
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6.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这句对写“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有这样的“奇山异水”,必然有人的足迹,有人的触景之情,这句是游览者自然生发的感情。
同时这句又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突出了“奇山异水”。
7.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不多余。
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
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
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
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三、拓展延伸1.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你想到了哪两篇文言文中的话?写出相应语句、作品和作者。
“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2.由“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富贵人虽然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是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固然有种种不便,但其快乐是无法比拟的。
四、参考译文,见参考书!重点记住几个句子的翻译!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基本知识(一)文学常识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人。
2.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两种。
本文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二)文言词语1.古今异义【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
2.通假字【支】通“肢”。
【被】通“披”。
3.古今异义【汤】古义:热水。
今义:做菜的汤汁。
【再】古义:第二次;两次(本文)。
今义:指重复。
4.词类活用【腰】挂在腰间。
4.常规词语【嗜学】酷爱读书。
嗜,喜欢,特殊的爱好。
【致】取得。
【假借】借。
假,借。
【手自】亲手、亲自。
【怠】懈怠,放松。
【逾(yú)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逾:越过,超过。
【以是】因此。
以,因为。
【既】已经。
【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冠,帽子。
【益】更加。
【道】思想、学说。
【患】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游】交游,交往。
【趋】快走。
【从】跟从。
【执经】拿着经书。
执,拿。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德,道德。
望,声望。
隆,高。
尊,声望、地位高。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语言和脸色。
【侍】侍侯。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倾耳】侧着耳朵。
倾,侧斜。
【请】请教。
【或】有时。
【斥咄(duō)训斥,呵责。
【色】表情。
【恭】恭顺。
【至】周到。
【复】回复,回答。
【俟(sì)】等待。
【欣悦】高兴。
【卒】终于。
【获】收获。
【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箧,小箱子。
曳,拖,拉。
屣,鞋子。
【穷冬】隆冬,深冬。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僵劲(jìng)】僵硬。
【媵(yìng)人】这里指服役的人。
【沃灌】浇洗。
【衾】被子。
【拥】围裹。
【覆】盖。
【寓】寄居。
【逆旅】旅店。
逆,迎。
【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yè)】光彩照耀。
【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缊,旧絮。
敝,破。
【略无】毫无。
【慕艳】羡慕。
慕,羡慕。
艳,欣羡。
【奉】供养。
【不若】不如。
二、阅读探究1.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在年轻时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的?(1)幼时求学的艰难: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
(2)成人后求师的艰难:a.叩问之难。
b.旅途之难。
c.生活之苦。
2.作者“因得遍观全书”的原因是什么?爱好读书,克服家贫和自然条件的恶劣,借书苦学3.作者用大量的文字书写求师之艰的目的是什么?拿自己的艰苦求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4.全文中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拿作者自己的粗袍敝衣与同舍生的豪华穿戴作对比。
通过对比,说明了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的道理。
5.作者写赠序的目的是什么?勉励马生努力学习。
7.古人有克服艰苦条件努力学习的佳话,试举例。
①欧阳修画荻习字。
②王冕僧寺夜读。
③杨时程门立雪。
④匡衡凿壁借光。
⑤车胤囊萤夜读。
8.你所知道的什么文章阐述了与本文相似的道理?《为学》。
本文和《为学》都说明了学业有成不在于良好的客观条件而在于主观努力的道理。
9.你从作者身上看到了什么优良品质?①从作者年轻时求学上看:作者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学习刻苦,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
②从作者写本文的态度上看:作者德高望重,但却不摆出名人的架势说教,而是真挚诚恳,循循善诱,反映了他高尚的品德,也反映了他对后代人的殷切关怀。
10.马生本是一个用心学习的人,作者为什么还要勉励他刻苦学习?宋濂深知当时的太学使人养尊处优,所以勉励马生。
三、拓展延伸11.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条件优越,你怎样学习?(自做答案)从树立远大理想,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发愤读书,为国为民作贡献等角度作答。
12.请写出古代勉学名言。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五、参考译文,见参考书!重点记住几个句子的翻译!小石潭记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文言词语11..词类活用【西】向西。
【空】在空中。
【西南】向西南。
【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22..古今异义【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
也指年轻人。
今: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一类角色。
33..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把)②卷石底以出(而)③以其境过清(因为)【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成为)【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知其源(能)44.常规词语【篁(huáng)竹】竹林。
【珮(pèi)环】玉制装饰物。
【尤】格外。
【清冽】清凉。
冽,寒冷。
【以为】作为。
【卷(quán)】弯曲。
【坻(chí)】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kān)】不平的岩石。
【蒙】覆盖,遮掩。
【络】缠绕。
【缀】连结。
【参(cēn)差(cī)】长短高低不齐。
【披拂】随风飘动。
披,开,分散。
拂,摆动。
【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依】依靠。
【澈】通透,有“照”的意思。
【布】散布,铺开。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俶(chù)尔】忽然。
【逝】去,离开。
【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
【势】姿态。
【差(cī)互】参差不齐。
【源】源头。
【环合】环绕。
【寂寥】静寂。
【悄(qiǎo)怆(chuàng)】忧伤的样子。
【幽邃(suì)】幽静深远。
【境】环境。
【过】过于,太。
【乃】于是,就。
【余】我。
【隶】随从。
【从】跟从。
二、阅读探究1.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石奇、水清、树绿。
环境清幽,景物奇美。
4.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
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水清鱼乐。
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游鱼、、鱼影、、日光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却又无处不在写水。
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8.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⑴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
⑵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9.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⑴动静相应。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⑵恰当映衬。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