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知识点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主要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直接来源: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波长越长。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3.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散射、吸收(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a.大气保温的成分: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b.保温作用的原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产生长波辐射,除少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外,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向下射向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4.大气保温作用与削弱作用的应用: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二.大气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运动,称为大气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大气受热过程总结归纳:3.相关规律——气温、气压、气流(1)两种气流运动方向: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2)三个关系:温压关系: 气流受热形成低气压,遇冷形成高气压(热低压、冷高压)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凸高凹低受热地,近地面下凹,高空上凸。
受冷地,近地面上凸,高空下凹。
等压面:是空间中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一般情况,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
等压线:在地图上,把同一平面上同一时间气压相等的各点用曲线连起来,这条曲线就是等压线。
4.常见实例——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1.三个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水平方向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保温作用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3.通过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决策和环境保护行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如“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等。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调查、实验等方式,合作完成研究主题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互相评价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提醒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准备相关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通过观察实际天气现象和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气象数据,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互动性: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通过讨论、调查、实验等方式合作完成研究任务,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天气预报视频、气象动画等,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雾天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现象,引发他们对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兴趣。
2.提出问题:“为什么夏天会热”、“为什么冬天会冷”,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与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
3.引入本节主题:“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说明本节课将深入学习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学生能够阐述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基本过程,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低压带的形成。
-学生能够解释地形、季节变化等因素对大气运动和热力环流的影响。
3.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其他相关工具,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3.注重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针对学困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4.强化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教授学生如何获取和整理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大气现象。
3.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的规律。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探究特定地区的大气受热和运动情况,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知识,培养探究精神。
-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能力。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表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组织实地考察,观察当地大气现象,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我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巩固重点,梳理难点。
2.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4 微米
0.
③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
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 大气受热的能量来自哪里?
反射
紫蓝青绿黄橙红
对地面起到了保温的作用。
O ②①夜白晚 天大大气气逆对辐太射阳作辐用射弱的,削大弱气作保用温弱作,用到差达,地温面度的较太阴阳3天辐时射低多;,温度较阴天时高;
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温度较阴天时高;
短波
短波 大气散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① 高层大气:吸收太阳短波紫外线; ② 平流层:臭氧吸收太阳长波紫外线 ③ 对流层:水汽、尘埃吸收长波红外线。 ④ 能量大的可见光大多到达地表。
2、散射作用
① 晴天:散射短波蓝紫光,天空蔚蓝色。 ② 阴天:云层散射,天空灰白色。
3、反射作用
②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保温作用差,温度较阴天时低;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
③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
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 大气逆辐射补偿了部分地面损失的热量,
大
说明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 Explain the heat p- e of the earth's atmosphere 晴天较阴天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因为两地地面性质不同, 造成他们气温的差异
探究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从生活常识知: 离热源越近,热辐射越强,物体温度越高。
假定推理: 离太阳越近,受热越多,温度越高。
思考: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辐射的波长与 温度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实验可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
物体的温度越低,辐射的波长越长
大气吸收
大气上界
2.2.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D
高空
500hpa
A
近地面 900hpa
E
500hpa
F
500hpa
B
900hpa
C
900hpa
假设地面冷热均匀
高度
大气热力环流
概念
热力 环流 过程
常见 热力 环流
D
高空
5400hpa
E
56050hpa
F
5400hpa
高度
A
近地面 9100h0hppaa
B
97050hpa
• 地表不均一,受热不均匀, 等压面弯曲,像地形一样起 伏不平
比较A、B、C、D气压值大小。
A=B>C=D
高度
D C
A B
等压线与等压面
等压线是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
等压面是空间上气压相等的点连成的面
高压
受 热 膨 胀 上 升
低压
低压
冷 却 收 缩 下 沉
高压
等压面
等压线
水平面
大气热力环流 二、冷热空气性质
物体的温度越高,
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
太阳表面温度
约6000k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地球固体表面
均温约22°C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近地面大气
均温约15°C
大气辐射
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
大气反射 逸出
大气吸收
大气 吸收、散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短 地面 波逸辐出射 吸收 (大气辐射)
地面长 波辐射
大气逆 辐射
大气 吸收
①地势 ①海拔高地,势空气高稀→薄 大 气 稀 薄
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
2.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地面 空气 水平面 空气 低压
高压
冷热 垂直 上的气 水平
不均 运动 压差异 运动
GEO PP
大气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的形成规律:“一个原因、两种运动、三个不同”
(1)“一个原因”(地面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 (2)“两种运动”(先垂直后水平) (3)“三个不同” ①空气升降不同: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②同面气压不同: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 形成低压。 ③空间气压不同: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 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
B
冷却
高压 近地面 1000hPa
大气热力环流
②若地面受热不均匀
①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②同一高度(不同地点),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③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大气热力环流
3.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和山坡受热不均、 人类活动等都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1)海陆风
“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 暴雨之时,加重城市内涝
小结
一、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与原理
近地面空气的 大气的 同一水平面上的 大气的水平运动
地区间的
受热或冷却 垂直运动
气压差异
(风)
大气热力环流
二、常见大气热力环流类型
海陆风 城市风 山谷风
—— 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异 ——山坡与山谷的昼夜温度差异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高压
等压面
等高面
低压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的形成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大气受热的基本过程,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作用。
2.掌握大气运动的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学会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如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等。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大气现象,如雾、霾、热浪等,引发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兴趣。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形成原理,结合地理图表,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3.案例分析: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等地理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问题。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当地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现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3.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等实例,解释热力环流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4.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消化吸收。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提供讨论话题,如:“如何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如何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等。
3.学会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形成,提高地理图表阅读能力。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受热过程研究大气是怎么热起来的,大气热起来的过程太阳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地面吸收地面升温地面辐射(短波)(吸收、反射、散射)(长波)射向宇宙大气吸收大气升温大气辐射(长波)射向地面(逆辐射)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大气增温的根本热源:太阳辐射总结: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面长波辐射的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H2O、CO2吸收,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增温,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进行长波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解释现象:1.月球的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很多,为什么?(6分)①月球表面没有大气;2分②没有大气,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2分③没有大气,晚上没有保温作用;2分50%85%解释现象:2.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玻璃的作用太阳短波辐射可以射进来,而地面长波辐射射不出去,起到保温作用解释现象:3.温室效应、燃烧烟雾的作用空气中CO2含量增加,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温度升高,大气逆辐射增强,起到保温作用解释现象:4.晴天昼夜温差大,阴天昼夜温差小阴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温低;阴天的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所以阴天昼夜温差小解释现象:5.青藏高原昼夜差大的原因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总结:大气给地面盖了一层被子,起的保温作用拓展: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午后2点 一天当中最低气温:日出前后一天之中,太阳辐射最高12点,地面温度最高下午1点,气温升到最高下午2点 一年之中,6.22夏至日太阳辐射最高,陆地7下月份气温最热,海洋8月份气温最热三、大气热力环流热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同一水平面高低气压差,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根本原因:地面的冷热不均整体低层气压比高层气压大(引力作用:离地面越近,空气越密集,气压越大) ABCD 气压由高到低排序:B >A >D >C热力环流过程: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 大气水平运动C DCBA从等压线或等压面角度对高压低压进行理解:1006100810101012地面低层气压高,越往上气压越低100610061008101010121012 地面热冷“热胀冷缩”和物理无关,热的地方等压线胀开,冷的地方等压线收缩甲处空气收缩下沉,乙处空气膨胀上升,所以选B只要由冷热差距的地方,就会有热力环流: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白天海风夜晚陆风解释盆地地区夜雨巴山夜雨涨秋池、拉萨夜雨白天谷风夜晚山风白天,山顶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谷地云雾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温度低;风从山谷吹向山顶,吹谷风夜晚,山顶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温度低山谷云雾多,保温作用强,降温慢,温度高;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吹山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风很难感觉到,1-2级,比较弱,几乎感觉不到为社么城市比郊区温度高?两个角度:①城市由众多放热的物体:汽车、工厂等排放CO2②城市有众多的吸热的物体:柏油马路、水泥建筑等,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大在郊区吹往城区风之间的地段植树造林,不要修有污染的工厂总结:近地面热(上升运动——低气压——阴雨天气)可以互因果近地面冷(下沉运动——高气压——晴朗天气)可以互因果等压面: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的成因:同一水平高度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风2.三种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檫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作用: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地转偏向力: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使风向在北半球右偏,在南半球左偏;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上为零;作用: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摩檫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2.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共59张PPT).ppt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 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为什么山上温度比山下低?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 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 山下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 天。
城 郊 风
郊区
A
市区
市区 B
郊区 C
1.工业区应该建在A、B、C、中的 C 地。 2.城市在A、B地规划建设较大面积的绿地,主要作用是什么? 大面积的绿地放置在城市的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可以有效利 用植物净化郊区吹向中心区的空气,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 笼罩在城市上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达郊区后下沉。下沉气流 又从近地面流回市中心,并将郊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也带回了城市, 致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
地球:白天,地球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气温不会太高。夜间,地 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 给地面,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归纳: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要点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地面接收到太阳辐射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能量传给近地面大 气,近地面大气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所以离地 面越近温度越高,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
“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大地暖大气”
(地面辐射)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教师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实际案例,展示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形象化表现,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
-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现象。
-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理性看待大气环境问题,形成独立、客观的判断能力。
-鼓励学生针对大气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批判性思维。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他们关注我国大气环境现状,为改善大气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深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覆盖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知识点。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2.教学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定期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拓展:
-结合时事热点,如全球气候变化、大气污染防治等,引导学生关注大气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实地观察、气象观测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问题。
-教师将根据论文的质量,给予评价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 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 ➢ 同一高度上, 空气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 同一高度的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等压面:空间中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1060hpa C
1100hpa
B
1000
m
500
A
m
大气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差异导致地面冷热不均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
01
热力环流
背景知识 1
➢ 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 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 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 ➢ 大气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 ➢ 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背景知识 2
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单位百帕(hpa)
➢ 同一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空气密度越小,气压越低
向低压的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风的受力 1 水平气压梯度力
➢ 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 风速:同一幅图,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 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hPa) 1002
1004
1006
风的受力 2 地转偏向力
➢ 城市人口集中,产业发达,居 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 等释放大量废热
➢ 所以在静风或微风时,城市中 心区气温比郊区高,因此把城 市中心区称为“热岛”
案例 1 城市风
城市热岛环流
➢ 城市规划时,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环流范围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 重的工厂布局于环流范围之外。
工厂
绿化带
绿化带
工厂
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内空气流动十分困难,因此加强对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具有重 要意义。下图示意城市通风系统,完成下面小题。
2.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设计—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和演绎等方法,探究大气运动与气候现象之间的关系。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培养其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2.实例展示:通过展示地球气候分布图,让学生观察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进而引出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3.视频播放:播放有关大气运动的科普视频,让学生对大气层内部的复杂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应详细讲解以下内容:
1.大气受热过程:介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以及地球表面热辐射的传递方式。重点讲解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作用。
4.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5.调查报告要注重实证研究,数据准确,分析深入。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其地理学科素养。
-利用GIS软件、气象数据等资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及气候现象。
2.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共同探讨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
-组织实地考察或气象观测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
3.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5.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结合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践操作、课后作业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案人教版(2019)必修一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热力环流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2. 简答题
- 请简要描述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
- 请解释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形成机制。
3. 应用题
- 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气候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 描述海陆风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
十.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全球气候系统》相关章节,了解全球气候系统中的大气环流。
2. 辅助材料:准备与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包括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动态演示、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动画等。
3. 实验器材:如条件允许,准备热气球等简单实验器材,以便进行课堂演示。
4. 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讲演区、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区,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讨论和观察实验过程。
9. 能够将热力环流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天气预报、气候变化分析等领域,提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次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一章节的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化的案例和互动讨论,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与实际天气现象联系起来。在教学策略上,采用多媒体资源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视觉和感官体验,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气象现象,提升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时间风向 变化特点
请思考在城市与郊区之间,绿化带和化工厂应该如何规划布局?
地面
A热
B冷
高压
高压
低压
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00/hPa
900
800
700
地转偏向力
地球自转偏向力,是指地球自转而使地球表面运动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力。当物体相对与地球表面运动时会受到一个叫地转偏向力的力的影响而改变方向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温室示意图
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大气运动又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近地面
高空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H海拔
1000hPa
500hPa
近地面
高空
高压
低压
0hPa
500hPa
①近地面气压值大于高空气压值
②近地面与高空气压性质相反
③等压面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名曰发海西,四时皆然”。这里所说的“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
时间风向 变化特点
O3 吸收紫外线
CO2 水汽 吸收红外线 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强
大部分 可见光 可以通过大气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①地月表面辐射环节的差异
2.2.2大气热力环流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山风和谷风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谷风 谷风
山风 山风
山谷地区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暖空气沿山坡上升。 夜间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气温度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
(百帕)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大小: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水平气压 梯度力: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特点: 同一图幅中,等压线越密集,水
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
(2)地转偏向力 大小:赤道为0,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二课时)
热气球蕴涵着什么样 的大气原理?
热力环流。
热气球是依靠什么升 空的?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三、大气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气压:指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P=F/S)
h3 h2 h1
S 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同一等压面上各点的气压都相等
1.风的形成过程:
太阳 造成 地区间冷
引起
空气上升或 下沉的垂直
辐射
热不均
运动
导 致
大气的水 形成 水平气压 产生 同一水平面
平运动
梯度力
气压的差异
2.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 地面受热不均。
3.作用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
①气压梯度: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又叫水平气压梯度
高压 郊区
高压
低压
市区
热
低压
高压 郊区
看图回答
A
B
C
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C中的 C 地 ;
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 B 地进行植树造林。
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 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3)山谷风 山谷与其附近大气之间的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4.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海陆风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高压
低压
升温快 低压 陆地
高压 升温慢
海洋
海风
低压
高压
降温快 高压 陆地
低压 降温慢
海洋
陆风
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小,夏季 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城市风 市区气温通常比郊区气温高
低压
低压 受热
A
3.形成过程 (1)地面受热均匀时
高空
1020hpa
等压面与 地面平行
1060hpa
1100hpa
地面
C
A
B
空气没有上升和下沉运动
密高 度度 减升 小高 ,, 气温 压度 减下 小降
,
(2)地面受热不均时
低
高
低
高空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高
地面 冷却
B
太阳 辐射
地面冷 热不均
白天,山坡升温快,大气上升,山谷升温慢, 大气下沉,风由山谷吹向山坡。
谷风
夜晚,山坡降温快,大气下沉,山谷降温慢, 大气上升,风由山坡吹向山谷。
山谷或盆地 地区多夜雨
山风 影响与应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 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 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大气污染型工业。
高压 南半球
(hPa) 1004 1006 1008 1010
(hPa)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风压定律:观 测者背风而立, 北半球高压在 右,低压在左; 南半球高压在 左,低压在右。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课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低
高
受热
冷却
A
C
大气的垂 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 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 平运动(风)
热力环流
(2)地面受热不均时
低
高
低
高空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高
地面 冷却
低
高
受热
冷却
B
A
C
此时的等压面会发生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可循吗?
1、近地面等压面和高空的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 2、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4.力的作用效果 (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
B 风向 (hPa)
1010
1020
A
1030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hPa)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向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风向在高空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风压定律: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 低压位于其左前方;南半球高压位于其左 其右前方。
2.大气的运动的基本类型(按运动方向分) 大气的垂直运动— 温度的变化引起的大气运动
冷却 B
空气下沉
受热 A
空气上升
冷却 C
空气下沉
2.大气的运动的基本类型(按运动方向分)
大气的水平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引起的大气水平运动 (风):由高压吹向低压(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受冷
B
地转偏向力 方向:垂直于风向 特点:使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风向 地转偏向力
风的初始方向
南半球偏转方向
北半球偏转方向
风的偏向
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3)摩擦力 摩擦力
大小:随风速增大而增大 方向:与风向相反
摩擦力
风向
摩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摩擦力 C:地转偏பைடு நூலகம்力
活动:
高
低
低
高
高 低
低
高
低
高
低
高
海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陆风: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3.分析夏季大气热力环流对海滨地区气温的调节作用。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降温 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海滨地区能够 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 较小。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3)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
(hPa) 1002 北 半 球 1004 近 地 1006 面 的 1008 风 向 1010 气压摩梯擦度力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地面摩擦力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课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课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低压
高压 北半球
低压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课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风向
风向等压线斜交(与等压线之间有 一个夹角)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课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