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合集下载

健全高效、协同、开放的创新体系

健全高效、协同、开放的创新体系

健全高效、协同、开放的创新体系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建立健全高效、协同、开放的创新体系,对于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要健全高效的创新体系,需要建立科学的创新管理体系,完善创新投入和产出的评价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化,提升创新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多种形式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创业,并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以提高创新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其次,要实现协同创新,需要建立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加强学院、企业、政府、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开放、灵活、高效的创新合作模式。

同时,需要加强创新网络的建设和优化,整合各种资源和平台,促进多元化和跨领域的创新合作,打破行业壁垒,推动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

最后,要建立开放的创新体系,需要打破传统的创新模式,促进创新资源的共享和开放,鼓励创新者采用开放式创新模式,吸纳社会各阶层的创新智慧和资源,实现创新的多方共赢。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推动国际创新合作,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高效、协同、开放的创新体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和优化创新环境,才能推动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取得更加领先的地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和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协同创新方案

协同创新方案
4.培育协同创新型人才
(1)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交流,推动人才双向流动。
(2)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组织各类培训、研讨活动,提升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
5.推动国际协同创新
(1)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与国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项目。
5.推进国际协同创新
(1)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与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项目。
(3)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明确各级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协同创新工作推进机制。
2.资金保障:设立专项资金,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需求。
2.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1)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信息共享、需求对接和项目合作。
(2)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
(3)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3.优化政策环境
(1)制定和完善协同创新政策,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
协同创新方案
第1篇
协同创新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我国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我国政府提出了协同创新的发展战略。本方案旨在充分发挥各方优势,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全面提升。
(3)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
四、保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施

四部门印发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指导意见

四部门印发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指导意见

四部门印发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指导意见作者:来源:《中国信息化》2021年第01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

东西部数据中心实现结构性平衡,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

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高,使用率明显提升。

公共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社会算力获取成本显著降低。

政府部门间、政企间数据壁垒进一步打破,数据资源流通活力明显增强。

大数据协同应用效果凸显,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行业数据大脑、城市数据大脑,全社会算力资源、数据资源向智力资源高效转化的态势基本形成,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数据是国家基础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

以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核心,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推动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集约化和服务化创新,对于深化政企协同、行业协同、区域协同,全面支撑各行业数字化升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促进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深化大数据协同创新,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以加快建设数据强国为目标,强化数据中心、数据资源的顶层统筹和要素流通,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协同推进。

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

统筹数据中心、云服务、数据流通与治理、数据应用、数据安全等关键环节,协同设计大数据中心体系总体架构和发展路径。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路径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路径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路径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为了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成为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概念、构建路径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概念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是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形成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合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模式。

其目标是通过协同发展,提升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共同繁荣。

二、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路径1. 搭建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交通网络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交通瓶颈,实现互联互通。

要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项目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人员、物资和信息的快速流动。

2. 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科技创新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为了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需要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促进科技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要加大对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企业,提高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力量。

为了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到京津冀地区创新创业。

同时,要加强人才的交流合作,建立人才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人才的流动和交流。

三、实施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策略1. 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要加大对京津冀地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力度。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加大创新投入,提供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构建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体系

构建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体系

1 中 / 企 业 之 间 的 协 同 创 新 . J \ 中 /、 业 之 间 的 协 同 最 常 见 的 形 式 是 企 业 集 群 , 中小 企 业 之 间 的 协 同 创 新 更 多 J企 表 现 为 中/\ 业 集 群 式 创 新 。 群 式 创 新 一 方 面 通 过 集 群 学 习实 现 资 源 共 享 , 一 方 J企 集 另 面 通 过 集 群 中 的 “ 动 效 应 ” “ 出效 应 ” 动 整 个 集 群 技 术 能 力 的 提 升 。 集 群 学 习 拉 和 挤 推
要 政 府 的 相 关 政 策 ( 业 政 策 、 术 政 策 、 融 政 策 ) 制 度 的 制 定 , 导 企 业 行 为 有 产 技 金 和 引
利 于 集 群 创 新 , 通 过 社 会 文 化 环 境 和 制 度 环 境 的 建 设 , 除 阻 碍 集 群 创 新 的 文 化 因 并 消 素 , 造鼓 励诚 信 的人 文环 境 , 成 开 放式地 学 习氛围 。 营 形 2. 小 企 业 与 高 校 及 科 研 机 构 之 间 的协 同 创 新 中
同 质 化 、 格 战 的 苦 头 , 来 越 多 的 中 小 企 业 意 识 到 创 新 是 他 们 赢 得 持 续 竞 争 优 势 的 价 越
重 要 手 段 , 而 最 近 的 一 项 调 查 显 示 , 国 企 业 在 进 行 技 术 创 新 中 , 有 不 到 2 % 获 然 我 只 5
系 统 观 和 协 同 观 的 技 术 创 新 体 系 是 解 决 上 述 问题 的有 效 途 径 。
二 、 小 企 业 协 同 仓J 体 系 模 型 建 立 中 I 新
中 小 企 业 协 同 创 新 体 系 是 指 针 对 中 小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水 平 低 ,难 以 独 立 承 担 创 新

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基本原则

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基本原则

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基本原则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基本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了促进大数据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建立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角度,介绍建立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开放共享,合作共赢在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共享的原则。

各个数据中心应该共同分享数据资源,建立开放的数据标准和共享机制,为各方提供均等的数据服务。

同时,各方应该加强合作,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二、信息安全,保障隐私在建立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过程中,信息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原则。

各个数据中心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确保数据的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安全可靠。

同时,保护用户的隐私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来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三、技术创新,培育人才在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技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各个数据中心应该加强技术研发,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成果的转化。

同时,培育大数据领域的专业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和人才引进政策,为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支持。

四、政策引导,产业融合建立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为大数据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引导。

同时,推动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产业融合,才能实现大数据的价值最大化。

五、教育宣传,推动应用建立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宣传是推动大数据的应用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应该加强对大数据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全民的大数据意识和应用能力。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大数据应用的力度,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

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

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一、背景描述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已经成
为企业和政府机构的必备技能。

国家对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发展也
日益重视,出台实施方案,希望结合全国大数据中心的优势,实现算力枢
纽的协同创新,促进全国数字转型的发展,提升全国数字化水平。

二、实施方案
1.建立协同创新的技术体系。

通过建立和完善算力枢纽的技术体系,
整合大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实现协同创新的数据存储、分析和服务优化,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更为强大的数据分析与决策平台。

2.打造开放数据共享平台。

通过构建开放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大数据
中心的统一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为企业提供可靠、安全、快
捷的数据支持。

3.大力发展算力枢纽应用。

积极开展算力枢纽应用,加快实施大数据
云计算应用,将全国大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与网络技术、云计算、深度学
习等结合起来,开展自主学习和持续改进,帮助企业实现算力枢纽协同创新。

4.推行算力枢纽纳税服务制度。

建立强大的团队协作与协同创新体系

建立强大的团队协作与协同创新体系

建立强大的团队协作与协同创新体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建立一个强大的团队协作与协同创新体系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团队协作与协同创新能够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团队协作与协同创新体系。

一、明确目标与价值观建立一个强大的团队协作与协同创新体系的第一步是明确团队的目标与价值观。

团队成员应该明确团队的使命和愿景,以及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遵循的价值观。

明确的目标和价值观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动力和激情,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加投入和奋发向前。

二、制定明确的角色和责任在一个强大的团队协作与协同创新体系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被赋予清晰明确的角色和责任。

团队成员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并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技能。

明确的角色和责任有助于减少工作重叠和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水平。

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良好的沟通是团队协作与协同创新的关键。

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使团队成员能够及时交流信息、分享思想和意见。

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建立起开放、诚信和尊重的沟通氛围,以便更好地协作和解决问题。

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是建立强大的团队协作与协同创新体系的基础。

团队成员应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相互支持、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

通过定期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团队讨论和团队合作项目,可以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提高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五、激励与奖励激励与奖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团队协作与协同创新体系的重要手段。

团队成员需要得到适当的激励和奖励,以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激励和奖励可以通过晋升、奖金、培训机会等方式来实施,激励团队成员继续努力工作和创新。

六、建立创新的环境和文化建立创新的环境和文化对于团队协作与协同创新至关重要。

企业应该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思维,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

通过组织创新项目、分享创新经验和建立创新奖励制度,可以激励团队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创新活动,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研究与实践

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研究与实践

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研究与实践近年来,高校科研团队在协同创新方面的作用越发凸显。

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的创新实力和科研水平,建立健全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进行研究与实践,探讨其重要性以及实施的策略和效果。

一、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机制的重要性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是指以团队为单位,通过成员间的协作和合作,促进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和合作性。

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对高校的科研发展具有以下重要性:1. 提升科研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通过构建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机制,可以将研究者之间的特长和优势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从而提升整个团队的创新能力。

2. 加强学术合作与交流: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学科、学术领域的壁垒,提高学术合作的效果和广度。

3. 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水平:协同创新机制能够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和指导,提高研究过程的高效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水平。

4. 促进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机制可以促进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社会资源的合作与交流,推动高校的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二、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的策略为了有效构建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机制,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1. 构建跨学科的团队合作机制:跨学科团队合作可以促进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合作与创新,激发新的科研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和评估体系:科研项目管理和评估体系是推动协同创新机制的关键环节。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体系,确保项目的合理分工和协作流程。

3.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沟通机制:信息共享和沟通对协同创新至关重要。

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例如学术交流平台、学术资源共享平台等,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4. 强化团队精神与文化建设:团队精神与文化是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的重要支持。

要建立团队精神和文化,加强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协作与沟通,形成团队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

以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以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以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应运而生。

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是指产业界、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从而实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具有以下优势:
一、整合资源,有效提高创新效率。

通过产学研用合作,可以将不同领域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产学研用合作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提高科技创新的人才储备。

二、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产业界是创新成果的最终应用者,高校和科研院所则是科技成果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通过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可以实现产业界对科技成果的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开发之间的对接,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双赢。

三、推动企业创新转型升级。

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企业可以了解最新的科技研究进展,获取前沿技术和经验,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转型升级。

四、促进政府和企业合作发展。

政府是创新的重要支撑,通过与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和科技
研究进展,制定更加有效的科技创新政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政府、产业界、高校和科研院所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地方高校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研究

地方高校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研究

地方高校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研究随着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推进,地方高校在军民融合技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地方高校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体系构建是推动地方高校军民融合技术发展、加强地方高校与军队合作的重要路径。

本文将围绕地方高校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展开研究。

地方高校应加强与军队的合作交流。

军队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实践经验,可以为地方高校提供技术支持和实验平台。

地方高校可以与军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计划。

通过与军队的合作,地方高校可以从军队的需求中找到科技创新的切入点,加强技术研发和转化。

地方高校应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地方高校应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地方高校可以引进优秀的科研人才和技术人才,加强科研力量的储备和建设。

地方高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借鉴其科研管理经验和技术创新模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地方高校应加强技术研发和转化。

地方高校应加大对军民融合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方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地方高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高校军民融合技术的支持。

地方政府应为地方高校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促进地方高校军民融合技术的发展。

地方政府可以建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鼓励地方高校和军队开展合作研究。

地方政府还可以加强与地方高校和军队的沟通与协调,推动地方高校军民融合技术的发展。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协同创新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协同创新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协同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创新和创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但是,创新和创业的成功并不仅仅依赖于个体的努力和才干,更需要一个优越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来培育和支持。

本文将就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及如何进行协同创新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指由政府、产业、教育、金融及其他社会资源形成一个有效、协同的网络,使得各种创新经济活动得到支持和促进的体系。

在现实中,这个系统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企业创新、科技研发、人才培养、金融投资。

首先,企业创新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企业需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并能落实到具体的设计、产品开发、营销等各个环节上。

因此,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法规和政策环境来鼓励企业创新,同时也应该提供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研发投入等政策措施,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其次,在科技研发方面,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科研机构和高校承担着基础性和前沿性的研究,是实现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政策应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紧密合作,制定研发规划、开展项目合作等,通过充分利用彼此的优势来提升整个生态系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再次,人才培养也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发展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人力保障,使得国家和企业能够从社会的最广泛层面招募更多的优秀人才。

教育和人才培养也应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金融投资方面,需要创新优秀的金融业行业加速资金的成长和发展,创新资本的流动、规模、高效。

政府还需要制定更加灵活的财政支持政策,资金池和资金市场也应该更加高效地满足增长性企业资金需求。

2. 协同创新创新创业是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建一个共同努力、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过程,因此,协同创新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

构建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

构建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

构建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
现代社会,协同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以这一背景,持续推进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设,对促进社会的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意义。

首先,持续推进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设,可以帮助企业和机构方招聘到高素质和尖端技术的人才。

以合作伙伴为主题,让企业和学校之间形成有效的合作,既可以为企业提供具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又可以为企业提供高质量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其次,加强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

要培养高层次的利用多种创新方法开展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学校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实验室设施建设,加强各校出口入口实现科技转移和技术转化,加强学科交叉与学科融合,构建开放式课堂和内容丰富的研究环境,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创新氛围的形成,使创新思想更加普及。

再次,持续推进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设,可以增强各种服务的能力。

学校的研究生培养,应以服务社会发展为核心,以探索、应用新技术、新理念为宗旨,更好地满足社会和行业的技术需求,更有效的发挥学位研究生的社会服务作用。

最后,建立灵活的协同创新的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有利于促进学术界和行业之间的合作。

研究生应及时掌握学术前沿和行业发展动态,参与企业和学校间的合作研究,将学术前沿和行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协同创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提升河南科技创新能力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提升河南科技创新能力

09决策探索2019.2下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加快提升河南科技创新能力 文/郜俊玲决策观察第4次与第5次修改的间隔长达14年。

充分说明我国宪法在逐步走向完善,宪法的稳定性在逐步提高,因为一部稳定的、合理的宪法是不需要频繁进行修改的。

2.从宪法的修改内容来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趋于完善,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从宪法中关于经济制度的条文修改来看,五次宪法修改主要涉及经济制度条文修改的分别是2条(1988)、6条(1993)、4条(1999)、3条(2004)、0条(2018)。

这种数量上的变化,反映了在经济制度领域,我国宪法的稳定性在逐步提高。

同时,我们也看到有关政治制度改革的条文数量在大幅上升,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

3.公民宪法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宪法稳定性的维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尊重和信仰宪法的意识不断提高,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角度看,公民宪法意识的增强有助于维护我国宪法的稳定性。

三、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与宪法修改2018年宪法的修改表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在新的改革背景下,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与宪法修改的基础上,吸收宪法修改过程的经验教训,提升宪法修改技术,使宪法稳定性与适应性实现协调发展。

1.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与宪法修改间相互促进的关系。

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要求我们正确面对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某些变化,即使其与宪法不一致,也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违宪而停止改革的进程,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要求的变革我们都应鼓励其进行实验,引导其成长。

同时,在改革进入成熟期时,当成熟的经验符合“制度突破—推行全国—党的理论—宪法文本”的逻辑时,应将其上升为宪法规定,及时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巩固改革开放成果,指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2.要坚持我国宪法修改的基本理念、原则与方式。

宪法的发展历程表明它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和发展性。

我国应坚持“审慎修改、循序渐进”的修改理念,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宪法修改中的领导作用,坚持依法修改、民主修改、部分修改的宪法修改原则,严格遵循宪法修改的法定程序,在政治、社会、经济的变革过程中维护宪法的稳定性。

1+3+16协同创新体系

1+3+16协同创新体系

1+3+16协同创新体系(原创实用版)目录1.1+3+16 协同创新体系简介2.1+3+16 协同创新体系的构成3.1+3+16 协同创新体系的优势4.1+3+16 协同创新体系的实际应用正文一、1+3+16 协同创新体系简介1+3+16 协同创新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创新模式,它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为核心,通过多方位的合作与协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其中,“1”代表一个核心,“3”代表三个支撑,“16”则代表十六个参与方。

这种创新体系旨在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封闭式创新模式,构建一个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

二、1+3+16 协同创新体系的构成1+3+16 协同创新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 代表一个核心,即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核心。

这个核心通过自身的研究与开发,不断产生新的科技成果,为整个创新体系提供源头活水。

3 代表三个支撑,即政策、资金、人才三个方面的支持。

政策支撑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科技创新,优化创新环境;资金支撑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科技项目的实施;人才支撑则通过吸引、培养、使用人才,保障科技创新的需要。

16 代表十六个参与方,即包括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用户、投资者、中介机构等在内的十六个参与方。

这些参与方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的研发与应用。

三、1+3+16 协同创新体系的优势1+3+16 协同创新体系具有以下优势:1.资源整合。

通过多方位的合作与协同,整合各方的资源,形成合力,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

2.成果转化。

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3.持续创新。

通过政策、资金、人才的支持,为科技创新提供持续的动力,保障创新体系的活力。

四、1+3+16 协同创新体系的实际应用1+3+16 协同创新体系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比如,在某些地区,政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进行协同创新,成功研发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与产品,推动了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

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问题与对策

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问题与对策

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问题与对策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其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产学合作和创新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构建有效的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是我们需要重视和探讨的话题。

一、问题及原因1. 沟通不畅。

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方式,导致校企双方信息对接不充分,理解不足,影响了合作效果和成果。

2. 教学资源共享不足。

校企之间教学资源共享意识较弱,未形成资源互补、优势互补的机制,影响了教学实践效果和教学质量。

3. 师资力量不足。

校外教师教学经验和资源相对不足,影响到课程的实施和实践效果。

二、对策及建议1. 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

建立沟通联络机制,明确沟通频次和沟通范围;深化教学相长,重视企业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实践方案。

2. 双方加强资源共享。

学校与企业之间要加强信息共享、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形成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关系,提升教学实践效果和教学质量。

3. 师资力量合作共享。

建立校企师资力量共建机制,发挥校内外教师资源的优势和长处,共同探索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三、结论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竞争力提高的需要,也是促进产学研合作和创新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当然,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只有通过良性互动、资源共享和师资力量合作共建,才能构建有效的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为实现高等教育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社会发展科技协同创新体系

社会发展科技协同创新体系

社会发展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在推动社会进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建立一个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社会发展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构建该体系所需的关键要素。

一、社会发展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概念社会发展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是指通过各个相关方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促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有机结合,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该体系旨在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和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与社会需求的深度对接。

二、社会发展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重要性1.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通过建立一个有效运行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可以加强产学研用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2.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等。

科技创新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通过建立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可以促进科技成果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加速解决社会问题的进程。

3.提高国家竞争力:科技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个健全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可以带来更多的创新成果和高端人才,提升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4.促进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可以加强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合作,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

三、构建社会发展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关键要素1.政策支持:政府在构建社会发展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激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科技协同创新。

2.资源整合:构建社会发展科技协同创新体系需要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包括人才、资金、设施等。

通过建立合作平台和共享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3.产学研用结合: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是构建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

加强国企业务协同创新分析报告

加强国企业务协同创新分析报告

加强国企业务协同创新分析报告
国企企业务协同创新分析报告
一、国企如何实现协同创新
1.搭建协同创新体系平台:国企需要以开放、协作和共享为特
征搭建协同创新体系平台,包括资本、市场、技术、人才、资源、政策等要素,共同推动协同创新,通过跨界融合,以合作者的形式实现价值分享。

2.加强协同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协同创新的管理机制,合
理组织责权与利益关系,明确分工、落实相应职责,培育企业内外协作文化,使各方成为合作伙伴。

3.打造创新型组织: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
型组织和社会治理化结构,不断提升国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协同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二、促进国企协同创新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
1. 探索新型创新模式:要推行开放创新、社会创新、跨界融合等新型创新模式,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创新融合及协同机制,健全技术开发、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经济政策等制度,促进国企协同创新发展。

2. 增强技术集成能力:国企要注重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增强科技资源整合能力,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拓宽协同创新空间,引导企业和科技机构联合努力,实现多元共赢发展。

3. 加强国家与企业的合作: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协同创新关系,推出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管理的政府补贴、行业技术标准、市场反馈、投资银行贷款等政策对接,为国企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国企如何实现协同创新,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在此,必须采取多项措施,搭建协同创新体系平台,完善协同创新管理机制,打造创新型组织,探索新型创新模式,增强技术集成能力,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协作关系等,以推动国企协同创新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0
经理人 第183期

新已常态化和全面化,如产业链创新、战略体系创新、管理
创新、企业社会责任创新等等。

如何通过高效整合而构建起协同性创新体系?如何通过协同而赢得长久发展驱动力?中国企业创新需要中国式协同革命!
创新在组织之外
邓德隆:杰克·特劳特先生的一个重要观念是,中国面临一次伟大的创新,而且这次创新、变革仍然没有完成。

人类社会走向了组织社会。

当每个组织的功能都开始趋同时,从盈利性行业来看非常明显,整个行业利润开始缺乏。

创新不在管理之中,而在组织之外。

要完成一个个伟大的变革,就要从内部注重管理功能的组织,变成一个同时注重外部成果、外部定位的公 司。

特劳特先生经常讲,创新不一定真的要发明,当你发现一个市场有很好的定位时,赶紧复制到另外一个市场去吧。

比如,在美国获得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一模一样地复制到欧洲。

创新是企业迈向卓越的惟一途径。

■ 整理 / 李森
要关注与企业有关的所有过程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近50%。

我们现在每年推向市场的新品,毛利没有低于55%的。

当然,并不是说只有技术创新重要,其他创新就不重要。

比如在营销、生产制造方面,我们同样采取了其他企业或者行业中都没有用过的东西。

至于协同开放问题,它包含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个方面。

企业内部的协同开放相对好做些。

比如迈瑞有四条生产线贯穿着医学与IT两个行业。

如何把生产、研发、市场的协同创新联通起来?迈瑞做得很不错,尤其是营销、研发的协同做得很好。

企业外部的协同开放是最难的,但迈瑞也进行了很多尝试,与国内30多家三甲医院、上游企业、制造型企业等合作。

比如有款产品,我们前后花了将近4年时间,投入近3000万元,但还是看不到希望,最终与一家美国公司合作才把问题解决了。

开放和协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但开放和协同也有风险,如果目标计划定得不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问题。

这方面我们也有深刻体 会。

协同有助品牌创立
徐剑光:创新是全方位的,而不是
在开放中收获
王建新:创新对企业而言,是关注与企业有关的所有过程,包括研发、营销、管理。

迈瑞刚开始只有7个人,现在将近6000人。

从2003年开始,迈瑞每年以50% 60%的销售收入增长,去年销售收入40多亿元,今年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从公司的成长经验来看,这些成果的取得,很重要的一点是,迈瑞在技术创新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比如在医疗领域,我们跟国外的差距太大,因此我们将销售收入的近10%投入技术创新,在南京、深圳、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2006年在美国上市后在那里设立了研发中心。

由此,也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比如,从2003年开始,每年销售收入中新产品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而新产品创造的利润率将
开放和协同创新存在一
定风险,如果目标计划定得不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问题
互动论坛: 创新—协同革命 主 持 人: 邓德隆 特劳特中国公司合伙人演讲嘉宾: 何春盛 研华科技全球副总裁 徐剑光 欧琳厨具总裁
王建新 迈瑞副总裁
一个部门、一个阶段的。

欧琳厨具从1995年一路走来,创新确实让我们尝到了很多甜头。

我们的体会是,在创新领域一定要看看最顶尖的几个企业是怎么做的。

比如参加一些国际大展,让人家体会到你的企业文化,进而上升到品牌高度。

这是创新必须跨越和突破的一个门槛。

品牌打造是一个不断累积和创新的过程。

但品牌最关键的是定位。

品牌的核心是个性,如果品牌没有独特的符号,可能就会很快离开人们的视线。

因此,欧琳品牌定位为高端。

假设品牌起点不高,或定位不准确,或只是较短期的一种定位,那对企业的后续发展非常不利,对企业的后续成长反倒是风险,因为品牌文化一旦形成,再改变就会带来很大危机。

在协同创新方面,我们与欧洲的企业、研究机构进行合作。

但从整个市场需求来看,很多产品不是功能上的问题,而是从视觉美中进行选择。

企业的业绩增长和创新有着很强的互动性。

这么多年过来后,我们感觉新产品的协同创新,包括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对品牌的创立有很大帮助。

而产品的设计要通过美感主题得以实
现。

比如,我们有个设计得很具美感
的产品,七年来,每年的销售量都在不
断攀升,盈利也在不断提高。

让员工推动创新
何春盛:竞争成为主流。

每个公
司都在产业里扮演一个角色,当产业
生态系统发生问题时,谁都不可避
免。

因特网的出现让采购者变成消费
者,过去所谓信息不平等的时代已经
过去。

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越来越
短。

企业面临全面的管理创新。

事实
上,管理创新是一个体制的创新和文
化的改造。

经过这次经济危机,我们都有很
多改变,包括产业结构、价格模式、企
业管理模式的改变,甚至员工价值观
的改变。

政府对企业的干涉会越来越
多,整个社会制度在改变。

公民社会的
形成,也是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作为经理人,我们必须体
认到这种改变。

企业要迈向卓越,只有一条路,
那就是不断变革和创新。

只要企业
做一个简单的创新、调整,就可以创
收。

企业的竞争在点点滴滴中,创新
需要你在整个管理流程中不断思考。

最近我看过一本书,它对在不景气中
还赚钱的企业做了一个调查,其中有
个结论是:它们都不是大企业,是中
小企业,倒闭的都是大公司,不是小
公 司。

协同创新就是优势互补、共同合
作,以提升彼此的竞争力,创造共赢。

它可以涵盖产品开发、搭售,以及盈
利模式的搭配和企业的精准合作。


如,iPod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品,而
Apple就是一个协同创新的公司;IBM
提出智慧的地球理念,并通过这样的
理念来实现协同创新。

作为全球工业电脑的领导者,
研华公司也在不断创新。

比如,我们
每年在公司内部举办创新竞赛,并
通过营造这样的创新环境,来促进
公司形成一种创新文化。

其实,创新
不只是理论,需要让每个员工都成为
创新的推动者。

企业需要倾听员工
的建议,允许员工犯错误,防止制度
性处罚,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来的企业要渴望变革,让创新超越
各种想象!
131
第183期 经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