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在我国古代是指

合集下载

古代官职名称大全

古代官职名称大全

古代官职名称大全【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

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

古代“三公”之一。

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

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阶层与文化传承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阶层与文化传承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阶层与文化传承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阶层是一个极其重要而独特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而正是士大夫阶层的努力和不懈追求,使得中国古代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从士大夫的身份特征、文化与教育传承以及其对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士大夫阶层的身份特征:士大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类特殊身份,他们是社会中的上层精英。

这个阶层的身份特征主要包括“读书、诗文、礼仪、忠孝”四个方面。

首先,士大夫必须扎实地学习经书,掌握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其次,他们要具备一定的文学才华,擅长写作,能够用诗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此外,士大夫还要遵循严谨的礼仪准则,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最后,忠诚和孝顺是士大夫身份的重要标志,他们要忠于国家,孝敬父母,以身作则。

文化与教育传承:士大夫阶层不仅自身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这些文化传承下来,影响了整个社会。

士大夫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官场,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

他们在政治上的地位使得他们有机会对教育进行掌控和引导。

士大夫们注重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努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他们开办学校,培养人才,为社会的文化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士大夫们还通过出版书籍、刊物等媒介,传承和宣扬自己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

他们的思想和文化成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士大夫对后世的影响: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对后世有着重要而长远的影响。

首先,他们的政治智慧和才干为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士大夫注重忠诚,能够以身作则,使得社会秩序稳定,政权更加稳固。

其次,士大夫对教育的重视和推动,使得中国教育体系发展较为完善,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教育理念的形成。

他们倡导勤学苦练,注重人才培养,为后世学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此外,士大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学、历史等领域的繁荣。

他们的文化成果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古代官职大小,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中国古代官职大小,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中国古代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中国古代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安若⼦ 2009-09-22 摘编 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些⽂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之下万⼈之上的丞相,也有⼩⼩的负责开闭城门的⼩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郡的⾏政最⾼长官。

秦分三⼗六郡,⽐县⼤。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三州,刺史掌管⼀州军政⼤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

相当于最⾼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事部长。

8、光禄⼤夫。

皇帝⾝边顾问之⾂。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政院长。

11、车骑⼤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古代的官位等级排列表

古代的官位等级排列表

古代的官位等级排列表
古代官位等级排列:
一、皇帝:
最高统治者的身份,处于统治顶层,并有权宣布国家政令,统领天下
军队,或有颁布法令的权力,全国士兵为其役使。

二、太上皇:
仅次于皇帝,受皇帝委派从事部分工作,统理藩镇,实施监督,有施
行恩赐等权力,被称为皇帝的掌权宦官。

三、皇太子:
继承皇帝,处于高位的未成年的皇室成员,受太上皇指挥,被称为太子,其权力仅次于太上皇。

四、大王:
位于皇太子之下,权力略低,管辖大臣。

五、元帅:
皇帝任命代表军队元帅出征,有权力指挥、管理军队,例如唐朝高超,秦朝、汉朝的范睢。

六、太尉:
兼职国家公务,主要负责国家宗教活动和法律。

七、大夫:
负责朝廷公务、把持国家行政事务和处理文书,是古代官吏中最优秀的;包括太师,少府、侍郎、中书郎、大鸿胪,可以代表太守审判案件。

八、官吏:
官吏分两类:衙门官员和州郡官员。

前者主要负责朝廷大臣的接待、
承办朝廷之事;后者负责收缴地方的税收和实施政策,是古代官僚制
度下最底层的干部。

九、士大夫:
士大夫不分现今之工、农、商,主要负责执行朝廷令,参与执法,以
及一些社会活动;是朝廷中最日常职位之一。

十、臣民:
最下层的民众,全国百姓,他们主要从事农业,以养活自己及家庭,
向国家缴税,供立朝廷官员与士大夫,完成各种苦役劳动;也是古人职
业分类最多的一类。

历史趣闻“郎中”名称的由来 古代的医生为什么叫郎中?

历史趣闻“郎中”名称的由来 古代的医生为什么叫郎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郎中”名称的由来古代的医生为什么叫郎中?导语:宋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

宋代始,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北方则称医生为大夫。

相宋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

宋代始,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北方则称医生为大夫。

相沿至今。

古代的医生为什么叫郎中呢?我国古代医学尚不发达的时候,医术与巫术也总是纠缠在一起,分不清什么为医、什么是巫,医与巫往往合称为“巫医”。

因此,“医”字的繁体就曾经含有“巫”字。

唐代时,巫医的地位十分低下,民间流传的俗语谓:“床上看到的医生床下看是狗”。

意思是人们患病在床时将看病的人当作医生,病愈下床后就将医生看成一条狗。

大夫是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

大夫本是官名。

三代时,天子及诸侯皆设之。

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3 级。

秦汉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名。

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称大夫。

旧时,太医院专称大夫。

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北方人尊称医生为“大夫”。

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 dài,而不读 dà。

郎中是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

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到了宋朝,情况就不同了,人们用“郎中”来称呼医生,此后“郎中”即成为人们对中医师的习惯称谓。

其实,“郎中”原是秦代所设立的官位,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古代官职称谓,你知道几个

中国古代官职称谓,你知道几个

中国古代官职称谓,你知道几个?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各种官职称谓也是多不胜数,很多时候看电视或者看书的时候都会遇到各种官职称谓,可能很多时候不知道那些称谓都什么意思,现小编将我们历史中出现率比较高的官职称谓汇集到一起,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官职称谓太子太傅.张居正▲ 【三公】1 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

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汉武帝时,在经学的推动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合称为三公。

伺候,三公便逐渐只用在加官或者追赠时,成为了一种尊贵的虚衔。

张居正八个虚衔中最有一个便是太子太师衔。

廷尉.张汤(影视)▲ 【九卿】2 1、太常(秦与汉初为奉常)长官宗庙祭祀和国家之礼2、光禄勋(秦与汉初为郎中令)掌管宫殿中的警卫3、卫尉,掌管宫门的警卫4、太仆,掌管皇帝车马5、廷尉,掌管司法条例和审判工作6、大鸿胪(秦典客,汉景帝改大行令,武帝改定),掌管外交和少数民族事物。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物。

8、大司农(秦治粟内史,汉景帝改大农令,武帝改定)掌管粮食和财政支出。

9、少府,掌管专供皇室使用的山海池泽的税务工作。

【司寇】3 司寇,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各诸侯国亦置此官,职掌同周,楚、陈等国称司败。

后世也用作刑部尚书的别称。

▲ 令尹.黄歇(战国四公子之春申君)【令尹】4 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令尹主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来担任,且多为芈姓(熊氏、若敖氏、薳氏、屈氏、昭氏、景氏、彭氏)之族,亦有少数外姓之人为令尹(吴起、黄歇、李园),实不多见。

【大夫】5 古代的一种官位名称,春秋战国时,臣子按等级分为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在我国古代是指

大夫在我国古代是指

大夫在我国古代是指试题:在我国古代,&ldquo;大夫&rdquo;指的是()。

A.官职B.教师C.医生D.丈夫答案:A解析:大(d&agrave;)夫,古代官名。

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

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

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

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

【相关阅读】大夫一称历史悠久,早在夏朝就有(《礼记》曰:&ldquo;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rdquo;)。

后周成王制周礼,亦设有公、卿、大夫、士等官。

到是战国出现的一个新概念&mdash;&mdash;&ldquo;士大夫&rdquo;。

在此之前,士均排在大夫之后。

战国典籍中表示等级序列仍用&ldquo;大夫士&rdquo;。

《荀子&middot;礼论》载:&ldquo;大夫士有常宗。

&rdquo;《吕氏春秋&middot;上农》载:&ldquo;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业。

&rdquo;大夫士与士大夫表面看去只是前后颠倒了一下,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大夫士强调的是等级;士大夫指的是阶层,它的特点是知识分子和官僚的混合体。

分而言之,无论在春秋以前或战国,大夫都指有必须官职和爵位的人,社会地位比士高。

为什么从战国开始,士常常冠在大夫之前呢这是随着官僚制度的兴起,士大显身手的结果。

一些出身士的人,靠着自己的才能,平步青云,出现了一批布衣卿相。

另一方面,战国时期的大夫与春秋时期也不大一样。

春秋时期的大夫,大部分是靠宗亲分封而来的,并且是世袭的。

战国时期的大夫正演变为官僚体系中的一个职位和爵位,大夫中多数不再是靠宗亲分封,一般的也不再世袭,它们中的多数是由士升上来的。

古代军营的各种职位

古代军营的各种职位

古代军营的各种职位古代军营最早出现在封建时代的中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军营当中有各式各样的职位。

以六部一、统帅:统帅是军营中最高级的职位。

国家以孟子“疑礼而行”为标准,统帅必须施行仁义。

二、太尉:太尉在军营中由统帅任命,负责军政事务,指挥营中官员,一般下辖六部派出使节、六部长、六部校尉、六部参谋、六部主簿、六部典狱等六部分长。

三、军师:军师是军事专家,负责制定军政政策,列布军务,督促实施军务,准备进攻与防守的计划。

四、御史:御史兼帅督大典,监督百官,负责司法活动,行使依据章程依法审理案件,塑造多变管理。

五、总兵:总兵负责军营的日常管理,包括准备军事演习、检查军装装备等,保障军营的安全与治安。

六、医生:军营中的医生负责战士和民众的健康状况,提供及时必要的医疗服务,能疗伤与防疗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未来发生致命病症。

以官职一、王室大夫:王室大夫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有特定的待遇,负责协助统帅对军队进行检查,指导军营的练兵调遣,执行从政政令。

二、太子侍御大夫:太子的侍御大夫,定时侍御太子行军,虏封接宾,与上将注意太子的和谐,督调宇内服务事务,称为“大夫”。

三、都头兵曹:军营中官职有都头兵曹,负责军营内部守护、权让、备拾部队,监察、管理不服禁令的士卒,做出有力的惩处措施等。

四、军机都尉:军机都尉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军械的检查、供应、管理等事务,以及定期发布并传达统帅的政策和兵法。

五、典狱大夫:典狱大夫负责接待贵禄及采访奔书,并据此决定兵士的惩戒程度,并负责检查兵士的咒语词,使之不违反官职要求。

六、佥闺:军营中官职有佥闺,负责威慑士卒,把士卒分类整编,定期进行培训,使士卒掌握战争技术,并严格按照统帅的命令执行作战任务。

什么人死称卒

什么人死称卒

什么人死称卒?士大夫、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员的死亡称呼就是卒。

在古代,我们对于死亡的说法,也是有礼可循的,对于不同人物的死亡都有不同的称呼,《礼记曲记》中这样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从这点可以看出,我们对于死亡的说法有崩、薨、卒、禄、死。

但事实上死亡的说法有很多,我们今天就来简述一下最常见的五种。

第一种称之为崩,崩在古代大都指君主、帝王的死亡,天子在古代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认为是上天的儿子,下凡来管理人间的大小事务,所以天子去世,对于天下来说就是如山崩地裂般的事情,所以把天子的死亡称作崩。

后来,崩也用来描述皇后的死,因为在古代,皇上和皇后代表了“龙“和”凤“,两人具有相当的地位,而且皇后还掌管着三宫六院,为皇上打理好后宫事务,皇后同样接受着百官的朝拜,据了解,我国汉代时期是皇后地位最高的时期。

由此可见,太上皇和太后的死亡自然也可以用崩来形容,因为他们都是之前的皇帝和皇后。

第二种死亡的类型我们称之为薨,薨在周代的时候,用作对诸侯的死的称呼,后来的朝代没有了诸侯,就用来描述官位比较高的大臣的死。

值得一提的是,太子的死也可以用薨,虽然太子很大程度上可能会成为皇帝,但是终究比皇帝低一等,所以也用薨来表示死亡,还有皇帝的妃子的死亡也要用薨,因为她们毕竟是皇帝的家眷。

第三类对于死亡的称呼就是卒,卒本来是终结、完结的意思,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把士大夫的死亡称为卒,后来逐渐演化为称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员的死亡。

这第四类称呼就是禄,禄在古代的解释就是俸禄,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薪水的意思,古代称“禄”为“不禄”,意思就是士大夫死后不能继续领薪水的意思。

第五类称呼就是死,也是我们今天延续至今的对于死亡的称呼,古代称死的范围比较广泛,一般“卒”以下称为死,后来逐渐普及到了民间,老百姓的死亡也可以称之为死。

这就是古代几类比较典型的关于死亡的称呼,但是对于死的称呼绝不仅仅局限于此,并且随着朝代的发展,这些称呼中有的都逐渐被抛弃了,并且这些称呼都有逐渐向下层转移的趋势。

古代大夫术语素材

古代大夫术语素材

在古代,大夫是指一种官职,通常是具有一定职位和地位的官员或专业人士。

在古代汉语中,有许多与大夫相关的术语和表达方式,下面是一些例子:大夫之职:指的是大夫的职责和任务,通常涉及到管理、治理、监督等方面。

大夫之风:指的是大夫应该具备的品质和风格,如忠诚、廉洁、勤勉等。

大夫之礼:指的是大夫应该遵循的礼仪和规范,包括礼节、仪仗、服饰等方面。

大夫之病:指的是大夫所患的疾病或病症,通常涉及到身体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大夫之言:指的是大夫的言论和观点,通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这些术语和表达方式在古代文献、历史资料、文学作品等中都有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大夫这一职业的重视和尊重。

同时,这些术语和表达方式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资料。

大夫的官职

大夫的官职

大夫的官职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大夫的官职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大夫的官职大夫d&agrave;fū[senior official in feudal China]古代官名。

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国君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且有封地。

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孤之过也,大夫何罪。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古代官职名。

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

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明清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称。

清;钱谦益《南征吟小引》:“&lsquo;语曰登高能赋,可为大夫&rsquo;,其伯应(袁可立子)之谓乎?”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设置“大夫”官阶,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

明、清职事官不用大夫为官名。

引证1. 古代官职名。

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各等中又分上、中、下三级。

后因以大夫为任官职者之称。

唐、宋时期尚存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明、清时期废除。

2. 古代爵位名。

如秦汉分爵位为公士、上造等二十级,其中大夫居第五级,官大夫为第六级,公大夫为第七级,五大夫为第九级。

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隋、唐、明、清时期的光禄大夫、荣禄大夫原为文职散官的称谓,专为封赠时用。

3.对于手工艺人的敬称。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启请婆婆,过对门裱褙铺里,请璩大夫来说话。

”历史记载由来大夫一称历史悠久,早在夏朝就有(《礼记》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

后周成王制周礼,亦设有公、卿、大夫、士等官。

到是战国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士大夫”。

在此之前,士均排在大夫之后。

战国典籍中表示等级序列仍用“大夫士”。

《荀子;礼论》载:“大夫士有常宗。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业。

古代士大夫形象描写

古代士大夫形象描写

古代士大夫形象描写古代士大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种特殊身份,他们代表着知识、文化和权力的象征。

他们身着华丽的衣袍,举止优雅,言谈举止间透露出一种高雅的气质。

在古代社会中,士大夫的形象是受到高度重视的,他们是社会的精英,承担着重要的政治、文化和教育职责。

古代士大夫的服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穿着华丽的袍服,头戴宝冠,身披锦缎。

衣袍上镶嵌着金线银线,绣花功夫十分精湛,衣袍上的图案往往寓意着吉祥和富贵。

士大夫的衣着讲究对称和谐,色彩明亮,展现出一种尊贵和优雅的气质。

古代士大夫的仪态令人难以忘怀。

他们举止端庄,行走间步履轻盈,体现出一种高雅的气质。

他们的言谈举止充满智慧和深度,透露出一种温文尔雅的风度。

他们善于用字,修辞优美,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

他们的声音宏亮而富有穿透力,每一个字都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古代士大夫还具有高度的学识和才华。

他们通常接受过严格的教育,精通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他们熟读经典,能够引经据典地讲述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

在政治上,他们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参与国家的决策和管理,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文化上,他们是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动者,他们创作了众多的文学作品,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古代士大夫还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特权。

他们享受着丰厚的物质待遇和优越的生活条件。

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可以随意支配和享受。

此外,他们还享有一些特殊的权力和特权,能够干预和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

他们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能够与社会上的各个阶层进行广泛的交往和合作。

然而,古代士大夫的形象并非完美无瑕。

他们有时也会陷入权力的争夺和腐败的漩涡中。

一些士大夫会滥用权力,以自己的私利为中心,忽视了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牺牲了正义和公平。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士大夫形象的完整性和威望。

总的来说,古代士大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种特殊身份,他们代表着知识、文化和权力的象征。

古代医生叫什么

古代医生叫什么

古代医生叫什么答案:食医、疾医、金疮医在中国古代的医生就叫中医,中医的四大别称——岐黄、青囊、杏林、悬壶1、疾医:周代医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内科医生。

2、医师:首见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

3、太常:医官名,秦置奉常。

公元前2世纪中期,汉景帝改称太常。

西汉时设太常、少府官职,属于太常的为百官治病,属于少府的在宫廷里治病。

4、太医令:东汉曹魏时设置,隋唐改称太医署令。

此系掌管医疗机构的职官。

5、太医博士:北魏置太医博士以教弟子。

6、药医师:唐代已设药医师(后称药师),负责采办诸药、调和制剂等。

7、医生:此称呼始于唐代。

8、医士:此名首见于北宋。

9、郎中:始于宋代,皆称医生为郎中。

10、大夫:始于宋代,今北方仍沿称医生为大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1、院使:隋唐设有太医署,宋有医官院,置提点为长官。

明清相沿,长官称为院使,下设御医、吏目、医士数十人,主要为宫廷服务。

御医,即皇帝内廷的医生。

医生名称的演变现代对医生的称呼,疾医、医师、先生、郎中、生命天使、医士、大夫等,中国自古不同于西方,宋代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

宋代始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大夫。

大夫本是官名。

三代时,天子及诸侯皆设之。

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3级。

秦汉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名。

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称大夫。

旧时,太医院专称大夫。

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北方人尊称医生为“大夫”。

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dài,而不读dà。

知识拓展:“医生”一词,始于唐代。

唐代把医务人员分为师,工、生三级,丝是最低的。

如医师,医工,医生、针师,针工,针生。

现在把具有医药卫生知识,从事防病治病的医务人员,统称为医生。

此“医生”,有许多异称,郎中:原为官名,始于战国,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对内负责皇帝的侍卫,对外负责作战。

日常生活百科知识问答

日常生活百科知识问答

⽇常⽣活百科知识问答 为了帮助⼤家强化⽇常⽣活百科知识,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家的⽇常⽣活百科知识问答,欢迎阅读学习。

问:我国四⼤名砚即⼴东端砚,⽢肃洮砚、安徽歙砚、虢州澄泥砚,请问中国四⼤名砚中哪⼀种不是⽯砚? 回答:澄泥砚不是⽯砚,澄泥砚与⽯砚不仅取材有别,⽽且⼯艺⽅法也截然不同。

澄泥砚是在陶砚的基础上⽣产发展起来的。

问:“蜀⽝吠⽇”源⾃我国唐代诗⼈柳宗元的《答韦中⽴论诗道书》,请问它的意思是什么? 回答:四川这个地⽅常常阴天,终⽇不见阳光,偶尔出了太阳,连狗都感到奇怪,于是冲着太阳狂吠不已-这就是蜀⽝吠⽇的故事,此成语意为少见多怪 问:太阳⾦字塔是举⾏宗教仪式的祭坛。

太阳⾦字塔是古印第安⼈祭祀太阳神的地⽅,请问它坐落在哪⾥? 回答:“特奥蒂⽡埃”在印第安语中的意思是“诸神之都”,这个诸神之都遗址在墨西哥,位于墨西哥城东北公⾥,这⾥坐落着著名的太阳⾦字塔。

问:我国是⼀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在能源⽣产和消费中的⽐例⼀直在%以上,请问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市? 回答:我国煤炭资源最多的是新疆、内蒙古、⼭西、陕西、河南、宁夏、⽢肃、贵州等个省区,这些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 问: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和著名的⽂学家,被誉为世界上光彩夺⽬的科学和⽂学的双⼦星。

请问这些是对谁的描述? 回答:张衡字平⼦,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

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的科学家、⽂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曾发明过地动仪、浑天仪、指南针、候风仪等 问:年,葡萄⽛探险者来到称为“黄⾦海岸”的地⽅。

年荷兰⼈占领了整个黄⾦海岸。

有“黄⾦海岸”之称的是哪个国家? 回答:加纳位于西⾮,⼏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西洋。

年,黄⾦海岸独⽴,改名加纳。

问:三峡是万⾥长江⼀段⼭⽔壮丽的⼤峡⾕,为中国⼗⼤风景名胜之⼀。

请问“长江三峡”包不包括虎跳峡? 回答:不包括。

三峡西起重庆⽩帝城,东⾄湖北宜昌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公⾥。

医生称谓集锦

医生称谓集锦

医⽣称谓集锦医⽣称谓集锦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有时同⼀时期,在不同的地⽅、不同的场合,也有不同的称呼。

疾医:周代医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内科医⽣。

医师:⾸见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典籍中。

太常:医官名,秦置奉常。

公元2世纪中叶,汉景帝改称太常。

⾄西汉时,设太常、少府官职,属于太常的为百官治病,属于少常的为宫廷治病。

医⽣:“医⽣”的称呼最早起源于唐代。

《唐六典·⼗四》有:“医⽣四⼗⼈。

”注:“后周医正有医⽣三百⼈,隋太医有医⽣⼀百⼆⼗⼋,皇朝置四⼗⼈。

”这⾥的“医⽣”就是学医的⽣员。

后来就演变成从事医疗⼯作的⼈的通称。

如宋代范成⼤《书事》诗就有:“门外虽⽆车辙,医⽣⼘叟犹来。

”到了近代,医⽣成了较⽂雅的称呼,农村则多叫郎中、⼤夫、先⽣等。

⼜⼀说:据《新唐书·百官志》载,唐代太医署中普设“医⽣”⼀职,位在医⼯之下,典药之上。

后衍为对医家的统称。

郎中:郎中最早是官名,起于战国时。

宋代在医官中设有“郎”这⼀级,民间就开始称医⽣为郎中。

如宋代洪迈《夷坚志·刘师道医》:“伸⼿求脉……妇在旁,忽⿎掌笑⽈:刘郎中细审此病,不可医也。

”周密《武林旧事·诸⾊伎艺⼈·说药》有“杨郎中”、“徐郎中”。

直到现在江西、湖南⽅⾔和吴⽅⾔中仍称中医医⽣为郎中。

如《吴歌⼄集》:“⼗字街⼝有⾼明郎中来⼀个,看好奴情郎,头上⾦钗拔⼀双。

”《吴组缃⼩说散⽂集》:“请郎中开了许多药⽅,吃了并不见效。

”“郎中”之称多见于南⽅,北⽅则多称“⼤夫”。

⼤夫:北⽅民间多叫医⽣为⼤夫,如民谚:“交了九⽉九,省了⼤夫的⼿。

家家吃萝⼘,病从何处有。

”“⼤夫”以前是⼀种较⾼的官职,春秋时⼤夫有上、中、下之分,到了秦汉,⼜有谏议⼤夫,唐代有御史⼤夫。

宋代在医官中设⼤夫、郎、医效、祗候等。

这就是说“⼤夫”是医官中最⾼的⼀级,后来民间把医⽣通称为⼤夫了。

不过,⼝语中说的“⼤夫”,在古代多指设馆医病的医⽣,近代多指正规医院的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夫在我国古代是指试题:在我国古代,“大夫”指的是。

A.官职B.教师c.医生D.丈夫答案:A解析:大夫,古代官名。

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

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

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

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

【相关阅读】大夫一称历史悠久,早在夏朝就有(《礼记》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

后周成王制周礼,亦设有公、卿、大夫、士等官。

到是战国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士大夫”。

在此之前,士均排在大夫之后。

战国典籍中表示等级序列仍用“大夫士”。

《荀子·礼论》载:“大夫士有常宗。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业。

”大夫士与士大夫表面看去只是前后颠倒了一下,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大夫士强调的是等级;士大夫指的是阶层,它的特点是知识分子和官僚的混合体。

分而言之,无论在春秋以前或战国,大夫都指有必须官职和爵位的人,社会地位比士高。

为什么从战国开始,士常常冠在大夫之前呢这是随着官僚制度的兴起,士大显身手的结果。

一些出身士的人,靠着自己的才能,平步青云,出现了一批布衣卿相。

另一方面,战国时期的大夫与春秋时期也不大一样。

春秋时期的大夫,大部分是靠宗亲分封而来的,并且是世袭的。

战国时期的大夫正演变为官僚体系中的一个职位和爵位,大夫中多数不再是靠宗亲分封,一般的也不再世袭,它们中的多数是由士升上来的。

”士大夫”是上述状况在观念上的反映。

从时代看,这一概念在战国中叶以后才流行开来。

从内涵上考察,士大夫主要包含如下两方面资料:其一,指居官与有职位的人。

《周礼·考工记》云:“坐而论道谓之王公。

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用现代话说,士大夫是职能官。

《墨子·三辩》批评“士大夫倦于听治”。

那里泛指一切官吏。

《战国策·秦策二》载:“诸士大夫皆贺。

”那里的士大夫指楚朝廷之臣与王之左右。

《荀子·王霸》云:“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

”那里的士大夫指一切居官在职之人。

《君道》又讲:“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载其事而各行其所宜。

上贤使之为三公,次贤使之为诸侯,下贤使之为士大夫,是所以显设之也。

”士大夫指诸侯以下的官吏。

文官称士大夫,武官也称士大夫,《荀子·议兵》载:“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

”《吴子·励士》:“于是武侯设座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

”官职含义战国时期的“大夫”具有多种含义。

首先谈大夫与爵位的关系。

战国时期的大夫是不是一个特定爵位呢从一些材料看,这一点是无疑的,且看如下一些记载:“庶人不得一次已而为正,有士正之;士不得次已而为正,有大夫正之;大夫不得次而为正,有诸侯正之……”那里描述的庶人—士—大夫—诸侯序列,既可视为行政体系,又可视为等级系列。

“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天子棺椁十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这些制度未必指战国,但证明大夫仍是一个特定的等级。

《管子·立政》载:“……将军大夫不敢以庙,官吏不敢以朝,命士止于带缘。

”孟子是战国中期人,他葬其母与其父不一样,母以三鼎,父以五鼎,其原因是“前以士,后以大夫”。

此例说明士与大夫等级分明。

《墨子·七患》谈到灾年时提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彻县,士不入学。

”说明大夫是一个等级。

孟子说:“无罪而杀士,则大夫能够去;无罪而戮民,则士能够徙。

”荀子讲:“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

”民、士、大夫分为三个不同等次。

从以上材料看,在当时人看来,大夫是一个特定的爵位。

所以孟子讲:“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大夫之爵位于公卿与士之间。

大夫作为爵位,是一个较宽泛的等次,其中又分不同的亚等次。

大夫之中分亚等次早在春秋时已出现,到了战国,状况更加复杂,这些亚等次有如下不同的称谓:五大夫:在秦国,五大夫为二十等爵中的第九级。

另外,魏、赵、楚也有五大夫。

五大夫是大夫之中较高的爵位。

《商君书·境内》载:“就为五大夫,则税邑三百家。

”五大夫能够率军出征,《史记·秦本纪》载,昭襄王四十五年,令“五大夫贲攻韩,取十城”。

《范睢蔡泽列传》载:“使五大夫绾伐魏。

”王陵也曾以五大夫身份率师攻赵。

《战国策·魏策四》记载,魏国有五大夫:“信陵君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仁之以五大夫,使为持节尉。

’”《战国策·赵策三》载,赵也有五大夫:“建信君曰:‘秦使人来仕,仆国之丞相,爵五大夫。

’”《吕氏春秋·长见》载,楚亦在五大夫,楚文王“爵之五大夫”。

《战国策·楚策一》载:“楚杜赫说楚王以取赵。

王且与之五大夫,而令私行。

”另外,《墨子·号令》也有“赐爵五大夫”之语。

上大夫:又称国大夫、长大夫、列大夫。

赵、魏、齐均有。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齐稷下先生“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上大夫”又称“列大夫”,《史记·孟荀列传》载,齐稷下先生“自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

齐国印玺有“上大夫之玉玺”。

魏亦有上大夫,《尹文子》载:“魏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之禄。

”《吕氏春秋·慎小》记载吴起赏人以“长大夫”。

高诱注:长大夫,上大夫也。

长大夫又称国大夫,同一件事《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仕之国大夫。

”中大夫:魏、赵、齐均有。

中大夫是爵、是官,从发展看,春秋时期尚属爵,到了战国,有时为官称,有时又为爵称,须具体分析。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载:“故晋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

”《荀子·大略》载:“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赵襄王赏士中章、胥己为“中大夫”。

文中明确指出,“中大夫”为爵之“重列”,这些材料都说明中大夫为爵之一。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魏有“中大夫”。

《韩非子·内储说下》载,齐在春秋时有“中大夫”。

《管子·山至数·轻重戊》中也有“中大夫”的记录。

中大夫除作为爵称外,还演变为一种官职,关于这一点,下面再谈。

下大夫:春秋时期有下大夫之爵。

除前文引述之佐证外,《论语·乡党》载,孔子“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如也”。

《荀子·大略》所言的上、中、下大夫未点明时间。

战国时期究竟有无下大夫之爵,未见其他材料,尚不能肯定。

那里仅记之以备参考。

上官大夫:楚设。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

”姜亮夫《屈原赋校注》:“楚之上官大夫,亦大夫阶爵之别矣。

”公大夫:魏国有。

《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敬,县令也,遣市者行,而召公大夫而还之,立有间,无以诏之,卒遣市,市者以为令与公大夫有言,不相信,以至无奸。

”又:“是以庞敬还公大夫。

”大夫:大夫既是大夫层的统称,又是大夫层次中的一个等级。

《韩非子·内储说上》载,吴起“乃下令大夫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仁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那里大夫比国大夫要低。

在大夫层中,秦国的二十等爵中,大夫明显分为几个不同的亚等次。

第五级称“大夫”,第六级称“官大夫”,第七级称“公大夫”,第八级称“公乘”,第九级称“五大夫”,李学勤认为这四等均可称为大夫层。

其次谈谈大夫与官职。

大夫不只表示爵位,同时又是一种官职。

大夫任官有两种不同状况:一种是以大夫之爵领必须官职,如《荀子·君道》所说“大夫擅官”。

《管子·五辅》讲:“大夫任官辩事,则举措时。

”另一种状况,“大夫”本身又是一种官称。

这种状况一般在“大夫”前要加一个定语。

那里我们只谈第二种状况。

综观各国,有如下一些不同的称谓。

中大夫令、中大夫:中大夫本为爵名,同时又为官名。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国有“中大夫令”。

《正义》:“在大夫令,秦官也。

”《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在大夫掌议论。

”战国时的中大夫是议官,但又不限于此,中大夫亦能够为使臣。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范睢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

”《资治通鉴》卷五:“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

”又可为近臣,《韩非子·内储说下》载:“齐中大夫有夷射者,御饮于王,醉甚而出。

”又能够负责财政经济方面的职责。

《管子·轻重戊》载:“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即令中大夫王师将人徒载金钱之代谷之上,求狐白之皮。

”郡大夫、守大夫:郡守。

《冠子·王篇》:“十县为郡,有大夫守焉,命曰官属,郡大夫退修其属。

”郡守又称“守大夫”,《管子·山至数》所载的“守大夫”即指郡守。

监大夫:负责监察之职。

《吕氏春秋·季夏纪》:“是月也,令四监大夫合百县之秋刍,以养牺牲。

”都邑大夫:地方长官。

齐国未设郡县,沿春秋之制,称为都邑大夫。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襄子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

”都邑大夫又称“都大夫”。

见于记载的有:城阳大夫、盖大夫、平张大夫、即墨大夫、阿大夫、临淄大夫等。

又,封君所属掌邑之长官亦称“邑大夫”。

三晋官印有“阴成君邑大夫金安”。

第三,关于大夫的总称。

“大夫”除表示必须的爵与职官之外,还常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