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高一(下)联考化学试卷(4月)(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高一(下)联考化学试卷(4月)1. 下列关于氮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氮元素只是氮气的形式存在B. 氮的固定包括各种含氮物质的相互转化C. 氮气的氧化能力不强的原因仅仅与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D. 氮气在一定条件下既能被氧化生成NO,又能被还原生成氨气或金属氮化物2. 下列关于氮的固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氮的固定有雷电作用固氮和豆科植物的根瘤固氮等B. 人工固氮的方式只有将氮气还原为氮的化合物C. 最重要的人工固氮方式是工业合成氨D. 氮的固定的意义既能为农业提供肥料,也能为制造炸药、农药、染料等提供原料3. 下列关于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的一些说法,错误的是( )A. 此实验证明了氨气极易溶于水B. 此实验利用了圆底烧瓶内外气压的不同C. 此实验证明了氨气有碱性D. 此实验能做成功的关键主要是氨气要纯净、圆底烧瓶要干燥并且密封好4. 下列关于铵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B. 铵盐受热易分解,并且都能产生氨气C. 铵盐能与热的浓NaOH溶液反应生成氨气D. 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5. 下列关于实验室(用熟石灰和氯化铵)制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H4Cl可以换为NH4HCO3,Ca(OH)2可以换为NaOHB. 检验氨气可以用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C. 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D. 在实验室里也可按下图所示装置干燥并收集气体NH3,且吸收多余的NH36. 下列关于硝酸和酸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浓度不同,生成的还原产物不同B. 浓硝酸与铁或铝发生钝化现象,不发生反应;稀硝酸与铁或铝能反应C. 酸雨主要与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关D. 硫的氧化物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氮的氧化物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制粗硅的反应为SiO2+2C Si+2CO↑,此反应说明了C的金属性大于SiB. 制玻璃的其中一个反应为Na2CO3+SiO2Na2SiO3+CO2↑,此反应说明了Si的非金属性大于C的非金属性C. 制水泥中有一个反应为CaCO3+Al2O3Ca(AlO2)2+CO2↑,此反应发生的原因与CaCO3的不稳定性和CO2的挥发性有关D. 把碳纳米管转化为富勒烯是物理过程8. 有X、Y、Z、M、N五种物质,进行的有关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气体X和气体Y混合气体变红棕色②Y、M、N分别与氢硫酸反应都产生淡黄色固体③用玻璃棒蘸取Z和M的浓溶液,相互靠近产生白烟④Z和N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A. NO、O2、NH3、HCl、CH4B. O2、NO、NH3、HCl、SO2C. O2、NO、HCl、NH3、CO2D. NO、O2、NH3、HNO3、SO29. 关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无机非金属材料都是硅酸盐材料,包括玻璃、水泥、陶瓷B.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中有硅、高纯度的SiO2、碳纳米材料等C. 新型陶瓷在光学、电学、热学、磁学等方面有新的特性和功能D. Si主要用于太阳能电池和芯片,SiO2主要用于光导纤维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与CO2的反应、盐酸与NaHCO3的反应、Ba(OH)2与NH4Cl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 C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s)+12O2(g)=CO(g)△H=−110.5kJ⋅mol−1 C. 已知:Ba(OH)2(aq)+H2SO4(aq)=BaSO4(s)+2H2O(l)△H=−akJ⋅mol−1,则中和热为 −a2kJ⋅mol−1D. 利用盖斯定律可以求出所有反应的反应热11. 已知H2(g)+Cl2(g)=2HCl(g)△H=−183kJ⋅mol−1,H2的键能为436kJ⋅mol−1,HCl 的键能为431kJ⋅mol−1,则Cl2的键能为( )A. 178kJ⋅mol−1B. 234kJ⋅mol−1C. 243kJ⋅mol−1D. 609kJ⋅mol−112.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热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放热是因为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B. 化学反应吸热是因为反应物的焓大于生成物的焓C. 多数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多数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D. 研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可以找到更多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13. 关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了简化装置,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玻璃搅拌器可以由温度计代替B. 中和热测定实验也可以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 通过实验测定的中和热的ΔH常常大于−57.3kJ⋅mol−1,原因可能是外部热量进入装置造成D. 用醋酸代替盐酸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ΔH偏小14. 已知:(1)Zn(s)+12O2(g)===ZnO(s)ΔH=−348.3kJ⋅mol−1O2(g)===Ag2O(s)ΔH=−31.0kJ⋅mol−1(2)2Ag(s)+12则Zn(s)+Ag2O(s)===ZnO(s)+2Ag(s)的ΔH等于( )A. −317.3kJ⋅mol−1B. −379.3kJ⋅mol−1C. −332.8kJ⋅mol−1D. +317.3kJ⋅mol−115. 64g铜与9mol⋅L−1的浓硝酸1L充分反应,铜完全溶解,生成含NO2、NO的混合气体33.6L(在标准状况下)。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2016—2017学年度(下)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期中测试高一化学满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15中杨光 9中李萍 40中路晋宁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C—12 Na—23 N—14 H—1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NH4Br的电子式为B.HClO的结构式为H-O-ClC.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CO2的电子式为2.下列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HIB.NaOHC.Na2O2D.MgCl23.核泄漏地区可检测到的放射性元素有137Cs、134Cs、131I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3455Cs和13755Cs形成的单质物理性质相同B.13455Cs比13153I多3个中子C.13455Cs和13755Cs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D.13455Cs和13755Cs都是铯的同素异形体4.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酸性:HClO4>HBrO4>HIO4B.碱性:Ba(OH)2>Mg(OH)2>Be(OH)2C.氧化性:F2<Br2<I2D.还原性:Li<Na<K5.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B.非金属性:X>W>R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D.Y和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相互反应6. 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将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号取消,从左往右改为18 列,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左到右第七纵行是ⅦA 族 B.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C.IA 族的全部元素是金属元素 D.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7. 重水(D 2O )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 2O 与D 2O 互称同素异形体B.4gD 2和20g 18O 2的单质化合时,最多可以生成22gD 218OC.标准状况下,氕(H )、氘(D )氘(T)对应的单质的密度之比为1:2:3D.1H 与D 互称同位素8. 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海水淡化后的浓缩海水作原料提取溴B.在太阳能资源相对充足的沿海地区建造海水淡化厂C.利用“海水→氯化钠→金属钠→氢氧化钠”的工艺流程生产烧碱D.利用“海水→氢氧化镁→氯化镁→金属镁”的工艺流程生产金属镁9. 右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 Word版含答案
沈阳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 18 届)化学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Na-23 S-32第Ⅰ卷(50分)一、选择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
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
由此可见()A. 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Cl→NH4Cl+CO2↑+H2OΔH=+Q kJ·mol-12.某短周期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
下列有关元素X的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X不可能是金属元素B.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不一定是电解质C.元素X一定能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含氧酸钾盐D.工业上制取X的单质时一定采用氧化还原反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B.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4.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 (ΔH>0),②X→C(Δ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5.某分子的球棍模型如下图所示。
已知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原子间以单键相连。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X原子可能为第ⅤA族元素B.Y原子一定为第ⅠA族元素C.该分子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D.从圆球的大小分析,该分子可能为N2F46.海水中含有氯化镁,从海水中提取镁,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②在引入海水的水渠中加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④将得到的产物熔融后电解。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文科)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文科)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13153I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C.一个D2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D.N2的电子式:N:::N:2.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酸性强弱:HIO4>HBrO4>HClO4B.原子半径大小:Na>Mg>AlC.碱性强弱:KOH>NaOH>LiOHD.金属性强弱:Na>Mg>Al3.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A.分子个数 B.物质的量 C.物质的质量D.原子个数4.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的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电池的两极必须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B.锌锰干电池工作时,锌作负极C.在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D.铅蓄电池工作时,电子由Pb电极流出经过溶液后流向PbO2电极5.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这种电池在使用时的电极反应如下:2H2+4OH﹣﹣4e﹣=4H2O,O2+2H2O+4e﹣=4OH﹣据此作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H2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O2=2H2OC.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电池D.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可达100%6.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B.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C.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D.反应体系中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7.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该用浓硫酸C.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D.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O3,将Al片改成Al粉8.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CH4发生化学反应是()A.氯气 B.溴水 C.氢气 D.酸性KMnO49.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质的是()A.乙烯与氯气加成(1,2﹣二氯乙烷)B.乙烯与水加成(乙醇)C.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一氯乙烷)D.液溴与苯用溴化铁作催化剂反应(溴苯)10.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B.乙醇与Na反应C.乙醇与氧气在Cu作催化剂条件下反应D.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0分)11.A是石油裂解主要产物之一,其产量常用于衡量一个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1)写出下列物质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A CH3CH2OH CH3CHO①②(2)如图是实验室利用无水乙醇、冰醋酸和浓硫酸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试回答:①乙酸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②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小试管乙中饱和溶液的主要作用是:a;b 溶解乙醇;c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④实验时需要向反应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目的是.⑤制得的乙酸乙酯在试管乙中饱和Na2CO3溶液的层(填“上层”、“下层”).12.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bM(g),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2)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min)(3)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N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 mol N,同时生成b mol M.13.原电池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某兴趣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1)a和b用导线连接,Cu极为原电池极(填“正”或“负”),电极反应式是.Zn 极发生(填“氧化”或“还原”)反应.溶液中H+移向(填“Cu”或“Zn”)极.(2)无论a和b是否连接,Zn片均被腐蚀.若转移了0.2mol电子,则理论上Zn片质量减轻了g.(已知Z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2015-2016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13153I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C.一个D2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D.N2的电子式:N:::N:【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分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最简式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B.乙烯的结构简式中漏掉了碳碳双键;C.D2O分子中含有中子数为:1×2+8=10;D.氮气分子中的3对共用电子对的表示方法错误.【解答】解:A.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的质量数为131,该原子可以表示为:13153I,故A正确;B.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乙烯正确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B错误;C.D原子中含有1个中子,则一个D2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1×2+8=10,故C错误;D.氮原子为成键的孤对电子对未画出,氮气分子电子式为,故D错误;故选A.2.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酸性强弱:HIO4>HBrO4>HClO4B.原子半径大小:Na>Mg>AlC.碱性强弱:KOH>NaOH>LiOHD.金属性强弱:Na>Mg>Al【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解答】解:A、非金属性:Cl>Br>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BrO4>HIO4,故A错误;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Na>Mg>Al,故B正确;C、金属性:K>Na>L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KOH>NaOH>LiOH,故C 正确;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金属性Na>Mg>Al,故D正确;故选:A.3.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A.分子个数 B.物质的量 C.物质的质量D.原子个数【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表示的是物质的量,可以为分数,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微粒数,表示的是物质的量,所以各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故选B.4.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的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电池的两极必须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B.锌锰干电池工作时,锌作负极C.在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D.铅蓄电池工作时,电子由Pb电极流出经过溶液后流向PbO2电极【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A.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不一定都是金属,可能是金属和非金属;B.锌锰干电池工作时,锌活泼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不能经过溶液.【解答】解:A.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可能都是金属,也可能是金属和导电的非金属,故A错误;B.锌锰干电池中,锌是负极,石墨棒是正极,故B正确;C.负极发生气氧化反应,而不是还原反应,故C错误;D.电子从负极铅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二氧化铅,不能经过溶液,故D错误;故选B.5.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这种电池在使用时的电极反应如下:2H2+4OH﹣﹣4e﹣=4H2O,O2+2H2O+4e﹣=4OH﹣据此作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H2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O2=2H2OC.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电池D.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可达100%【考点】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分析】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工作时,通入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池总反应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产物为水,对环境物污染.【解答】解:A、由电极反应式可知,通入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 正确;B、电池总反应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O2═2H2O,故B正确;C、氢氧燃料电池产物是水,对环境物污染,且能量转化率高,故C正确;D、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还会伴有热能等能量的释放,能量转化率不会达100%,故D错误.故选D.6.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B.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C.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D.反应体系中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变,以此解答.【解答】解:A.化学反应为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正确;B.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各组分浓度不变,故B正确;C.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故C错误;D.当反应体系中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选C.7.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该用浓硫酸C.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D.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O3,将Al片改成Al粉【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可增大反应速率,对于纯液体改变用量反应速率不变,对于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水为纯液体,改变用量,反应速率不变,故A不选;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Fe反应不生成氢气,故B不选;C.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无气体参加,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故C不选;D.将Al片改成Al粉,增大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增大,故D选;故选D.8.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CH4发生化学反应是()A.氯气 B.溴水 C.氢气 D.酸性KMnO4【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甲烷可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与酸、碱等物质不反应.【解答】解:甲烷性质较为稳定,与酸、碱、溴水以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但可燃烧,在光照条件下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故选A.9.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质的是()A.乙烯与氯气加成(1,2﹣二氯乙烷)B.乙烯与水加成(乙醇)C.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一氯乙烷)D.液溴与苯用溴化铁作催化剂反应(溴苯)【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A.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产物只有一种;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C.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为链锁反应,产物复杂;D.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苯环上H被Br取代.【解答】解:A.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产物只有一种,得到纯净物,故A正确;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产物只有一种,得到纯净物,故B正确;C.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为链锁反应,产物复杂,不能得到纯净的一氯乙烷,故C错误;D.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苯环上H被Br取代,发生取代反应还生成HBr气体,能制得纯净的溴苯,故D正确;故选C.10.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B.乙醇与Na反应C.乙醇与氧气在Cu作催化剂条件下反应D.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分析】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的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为取代反应,结合反应中物质结构的变化分析解答.【解答】解:A.乙酸的羧基中﹣OH被乙醇中CH3CH2O﹣所取代生成乙酸乙酯,所以乙酸和乙醇中的酯化反应为取代反应,故A正确;B.乙醇和钠的反应生成的乙醇钠是离子化合物而非共价化合物,所以不是取代反应,故B 错误;C.乙醇和氧气在Cu做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所以该反应是氧化反应,故C错误D.苯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该反应为加成反应,故D错误;故选A.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0分)11.A是石油裂解主要产物之一,其产量常用于衡量一个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1)写出下列物质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A CH3CH2OH CH3CHO①CH2=CH2+H2O CH3CH2OH②2CH3CH2OH+O22CH3CHO+2H2O(2)如图是实验室利用无水乙醇、冰醋酸和浓硫酸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试回答:①乙酸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②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③小试管乙中饱和溶液的主要作用是:a除去乙酸;b 溶解乙醇;c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④实验时需要向反应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目的是防暴沸.⑤制得的乙酸乙酯在试管乙中饱和Na 2CO 3溶液的 上 层(填“上层”、“下层”).【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1)A 是石油裂解主要产物之一,其产量常用于衡量一个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可知A 为CH 2=CH 2,结合转化A CH 3CH 2OH CH 3CHO 可知,①为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②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2)①乙酸中官能团为﹣COOH ;②甲中乙酸、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③饱和碳酸钠可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④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液体剧烈沸腾;⑤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分层,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解答】解:(1)A 是石油裂解主要产物之一,其产量常用于衡量一个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可知A 为CH 2=CH 2,结合转化A CH 3CH 2OH CH 3CHO 可知,①为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②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反应①为CH 2=CH 2+H 2O CH 3CH 2OH ,反应②为2CH 3CH 2OH +O 22CH 3CHO +2H 2O ,故答案为:CH 2=CH 2+H 2OCH 3CH 2OH ;2CH 3CH 2OH +O 22CH 3CHO +2H 2O ;(2)①乙酸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故答案为:羧基;②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COOH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 ,故答案为:CH 3COOH +CH 3CH 2OHCH 3COOCH 2CH 3+H 2O ;③饱和碳酸钠的作用为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故答案为:除去乙酸;④实验时需要向反应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目的是防暴沸,故答案为:防暴沸; ⑤制得的乙酸乙酯在试管乙中饱和Na 2CO 3溶液的上层,故答案为:上.12.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 (g )⇌bM (g ),M 、N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 :b= 2(2)t 1到t 2时刻,以M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 .min ) (3)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C A .反应中M 与N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 .N 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 mol N,同时生成b mol M.【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1)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求算;(2)根据v=计算M的平均反应速率;(3)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各物质的浓度、含量不再改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变,以此进行判断.【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2,故答案为:2;(2)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mol•L﹣1•min﹣1,故答案为:;(3)A.平衡时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bM(g),反应物、生成物都是气体,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C.N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说明可逆反应到达最大限度平衡状态,故C正确;D.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N,同时生成bmolM,都表示正反应速率,反应始终按此关系进行,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D错误;故答案为:C.13.原电池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某兴趣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1)a和b用导线连接,Cu极为原电池正极极(填“正”或“负”),电极反应式是2H++2e ﹣=H2↑.Zn极发生氧化(填“氧化”或“还原”)反应.溶液中H+移向Cu(填“Cu”或“Zn”)极.(2)无论a和b是否连接,Zn片均被腐蚀.若转移了0.2mol电子,则理论上Zn片质量减轻了 6.5g g.(已知Z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1)a和b用导线连接,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2)根据锌与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解答】解:(1)a和b用导线连接,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氢离子向正极铜电极移动,故答案为:正;2H++2e﹣=H2↑;氧化;Cu;(2)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锌片减少的质量=×65g/mol=6.5g,故答案为:6.5.2016年11月20日。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的值等于( )A. B. C. D.【答案】A【解析】=,选A.2. 某公司生产三种型号的轿车,产量分别为1600辆、6000辆和2000辆,为检验公司的产品质量,现从这三种型号的轿车中抽取48辆进行检验,这三种型号的轿车依次应抽取 ( ) A. 16,16,16 B. 12,27,9 C. 8,30,10 D. 4,33,11【答案】C【解析】这三种型号的轿车依次应抽取选C.点睛:在分层抽样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这就要求各层所抽取的个体数与该层所包含的个体数之比等于样本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之比,即n i∶N i=n∶N.3. 若,则的终边落在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C【解析】由得的终边落在第一或第三象限,由得的终边落在第三或第四象限,所以的终边落在第三象限,选C.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事件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一定比中恰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大;②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一定比恰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小;③互斥事件一定是对立事件,对立事件并不一定是互斥事件;④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A. 0B. 1C. 2D. 3【答案】B【解析】事件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可以等于中恰有一个发生的概率;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可以等于恰有一个发生的概率;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只有④正确,选B.5. 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出的,则判断框内为( )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当即当退出循环,所以判断框内应填“”.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考点:算法的含义和程序框图.6. 在区间上随机取一个,则的值介于与之间的概率为 ( )A. B. C. D.【答案】B【解析】所以概率为,选B.点睛:(1)当试验的结果构成的区域为长度、面积、体积等时,应考虑使用几何概型求解.(2)利用几何概型求概率时,关键是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和事件发生的区域的寻找,有时需要设出变量,在坐标系中表示所需要的区域.(3)几何概型有两个特点:一是无限性,二是等可能性.基本事件可以抽象为点,尽管这些点是无限的,但它们所占据的区域都是有限的,因此可用“比例解法”求解几何概型的概率.7. 从随机编号为的1500名参加某次沈阳市四校联考期末测试的学生中,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样本进行成绩分析,已知样本中编号最小的两个编号分别为,则样本中最大的编号应该是( )A. 1466B. 1467C. 1468D. 1469【答案】C【解析】间距为,所以最大的编号应该是,选C.8. 若样本的平均数是10,方差为2,则对于样本,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平均数为10,方差为2B. 平均数为11,方差为3C. 平均数为11,方差为2D. 平均数为12,方差为4【答案】C【解析】平均数为10+1=11,方差不变,仍为2,选C.9. 如图是函数的图象的一部分,则它的振幅、周期、初相分别是 ( )A. B.C. D.【答案】D 【解析】振幅为,周期为 ,由 得,选D.10. 设,则 ( )A. B.C.D.【答案】A 【解析】,所以选A.11. 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C. D.【答案】D 【解析】选D. 12. 已知,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则的取值范围是 ( )A.B.C.D.【答案】A 【解析】由题意得,选A.【点睛】函数的性质(1).(2)周期(3)由求对称轴(4)由求增区间; 由求减区间第Ⅱ卷(共90分)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13. 已知扇形的周长等于它所在圆的周长的一半,则这个扇形的圆心角是__________.【答案】【解析】试题分析:设扇形的半径,弧长,根据题意,解得,而圆心角.故答案填.考点:扇形的弧长、圆心角.14. 已知函数,用秦九韶算法计算__________.【答案】4485【解析】,所以15. 已知角的终边经过点,则__________.【答案】【解析】由题意得16. 下面四个命题:①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②若锐角满足,则;③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且在上是增函数,若,则;④函数的一个对称中心是;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__.【答案】②③④【解析】①在定义域上不是单调函数;②若锐角满足,则;③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且在上是增函数,则在上是减函数,若,则;④因为所以函数的一个对称中心是;选②③④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已知,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2).【答案】(1)(2)【解析】(Ⅰ).(Ⅱ).18. 在某次期末考试中,从高一年级中抽取6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均为整数)分段为后,部分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求分数在内的频率,并补全这个频率分布直方图;(2)统计方法中,同一组数据常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为代表,据此估计本次考试中全年级数学成绩的平均分.【答案】(1)见解析(2)121【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面积等于对应区间概率且所有小长方形面积和为1计算分数在内的频率,及在图中纵坐标(2)根据组中值与对应概率乘积的和为平均数,估计本次考试中全年级数学成绩的平均分.试题解析:解:(1)分数在内的频率为,.直方图略.(2)平均分的估计值为点睛: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面积等于对应区间的概率,所有小长方形面积之和为1; 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组中值与对应区间概率乘积的和为平均数; 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概率之比,也等于对应频数之比.19. 在人流量较大的的街道,有一中年人吆喝“送钱”,只见他手拿一黑色小布袋,袋中有3只黄色、3只白色的乒乓球(其体积、质地完全相同),旁边立着一块小黑板写道:摸球方法:从袋中随机摸出3个球,若摸得同一颜色的3个球,摊主送给摸球者5元钱;若摸得非同一颜色的3个球,摸球者付给摊主1元钱.(1)摸出的3个球为白球的概率是多少?(2)摸出的3个球为2个黄球1个白球的概率是多少?(3)假定一天中有100人次摸奖,试从概率的角度估算一下这个摊主一个月(按30天计)能赚多少钱?【答案】(1)0.05(2)0.45(3)每月可赚1200元.【解析】试题分析:(Ⅰ)先列举出所有的事件共有20种结果,摸出的3个球为白球只有一种结果,根据概率公式得到要求的概率,本题应用列举来解,是一个好方法;(Ⅱ)先列举出所有的事件共有20种结果,摸出的3个球为1个黄球2个白球从前面可以看出共有9种结果种结果,根据概率公式得到要求的概率;(Ⅲ)先列举出所有的事件共有20种结果,根据摸得同一颜色的3个球,摊主送给摸球者5元钱;若摸得非同一颜色的3个球,摸球者付给摊主1元钱,算一下摸出的球是同一色球的概率,估计出结果试题解析:把3只黄色乒乓球标记为A、B、C,3只白色的乒乓球标记为1、2、3.从6个球中随机摸出3个的基本事件为:ABC、AB1、AB2、AB3、AC1、AC2、AC3、A12、A13、A23、BC1、BC2、BC3、B12、B13、B23、C12、C13、C23、123,共20个1.事件E={摸出的3个球为白球},事件E包含的基本事件有1个,即摸出123号3个球,P(E)=1/20=0.052.事件F={摸出的3个球为2个黄球1个白球},事件F包含的基本事件有9个,P(F)=9/20=0.453.事件G={摸出的3个球为同一颜色}={摸出的3个球为白球或摸出的3个球为黄球},P (G)=2/20=0.1,假定一天中有100人次摸奖,由摸出的3个球为同一颜色的概率可估计事件G发生有10次,不发生90次.则一天可赚,每月可赚1200元.考点:1.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概率的意义20. 为了研究某种细菌在特定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繁殖情况,得到如下所示实验数据,若与线性相关.繁殖个数(1)求关于的回归直线方程;(2)预测时细菌繁殖的个数.(参考公式:,)【答案】(1)(2)..................试题解析:解:(1)由已知,则,所以,所以关于的回归直线方程(2)当时,(千个)21. 已知函数,(其中)的图象与轴的交点中,相邻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且图象上一个最低点为.(1)求函数的解析式;(2)当时,求函数的值域.【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正弦型函数图象特点,先分析出函数的振幅和周期,最低点为,得,周期,则,又函数图象过,代入得,故,又,从而确定,得到,再求其单调增区间.(2)分析,结合正弦函数图象,可知当,即时,取得最大值;当,即时,取得最小值,故的值域为.试题解析:(1)依题意,由最低点为,得,又周期,∴.由点在图象上,得,∴,,.∵,∴,∴.由,,得.∴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是.(2),∴.当,即时,取得最大值;当,即时,取得最小值,故的值域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重点对求函数解析式,单调性,最值进行考查,属于中档题.解决正弦型函数解析式的问题,一定要熟练掌握求函数周期,半周期的方法及特殊值的应用,特别是求函数的初相时,要注意特殊点的应用及初相的条件,求函数值域要结合正弦函数图象,不要只求两个端点的函数值.22. 已知函数为偶函数,且函数图象的两相邻对称轴间的距离为.(1)求的值;(2)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再将得到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4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的图象,求的单调递减区间.【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由两相邻对称轴间的距离为可得半个周期为.进而求出,由偶函数可得,由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可得.代入自变量即得的值;(2)先根据图像变换得到的解析式.再根据余弦函数性质求的单调递减区间.试题解析:解:(1)∵为偶函数,∴对恒成立,∴.即:又∵,故.∴由题意得,所以故,∴(2)将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再将所得图象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4倍,纵坐标不变,得到的图象.∴.当,即时,单调递减,因此的单调递减区间为.点睛: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提倡“先平移,后伸缩”,但“先伸缩,后平移”也常出现在题目中,所以也必须熟练掌握.无论是哪种变形,切记每一个变换总是对字母而言. 函数是奇函数;函数是偶函数;函数是奇函数;函数是偶函数.。
—17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联考化学试题(附答案) (1)
2016——2017学年下期末联考高一化学试题注意:1.本试题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共6页,答题卡共2页。
2.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3.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范围内4.相当原子质量:C 12 H 1 O16一.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进入人体内会完全水解为葡萄糖从而为人体提供能量B.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均有害C.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如何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无毒无害的治理D.含氮、磷元素的化合物大量排入江河湖泊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44 g乙醛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 AB.常温常压下,8 g CH4含有5 N A个电子C.标准状况下,22.4 L苯含有N A个C6H6分子D.14 g乙烯中所含的C-H键数目为2N A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B.H2O2的电子式:C.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H-O-Cl4. 下列物质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 淀粉B. 油脂C. 蛋白质D. 纤维素5. 下列有关性质比较正确的是()A.Al3+、Na+、O2-微粒半径依次增大B.N、O、F最高正价依次升高C. F2、Cl2、Br2、I2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D. 锂、钠、钾、铷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越来越难6 .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1 L 0.1 mol·L-1盐酸和1 L 0.1 mol·L-1硫酸分别与1 L 2 mol·L-1 NaOH溶液反应速率相同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其含义是时间为1s时,某物质的浓度是0.8 mol·L-1C. 0.1 mol·L-1盐酸和0.1 mol·L-1硝酸与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D.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7.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关系不正确...的是()8.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C.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极被还原D. 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9.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推断,其中错误的是()A.硒化氢(H2Se)是有毒的气体,比H2S稳定B.砹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D.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10.已知2mol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热量484 kJ,且1 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436 kJ,水蒸气中1 mo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O2中1 mo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A.496 kJ B.188 kJ C.557 kJ D.920kJ11. 21世纪以来,国与国之间因对海权的争夺引起的摩擦不断,在捍卫主权的同时,人们看重的是海洋这个巨大的资源宝藏。
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七高级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七高级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氯化钠与浓硫酸混合加热:H2SO4(浓)+2Cl- SO42- + 2HCl↑B.过量的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2Fe3++S2-=2Fe2++ S↓C.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NH4++HCO3-+2OH-CO32-+NH3↑+2H2OD.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参考答案:CA.氯化钠固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备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不是离子反应,A错误;B.过量的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2Fe3++3S2-=2FeS+S↓,B错误;C.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NH4++HCO3-+2OH-CO32-+NH3↑+2H2O,C正确;D.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氯化钙,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选项A和D是易错点,注意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和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复分解反应,注意和通入CO2的区别。
2. 两份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与体积相等的ALCL3.MgCL2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AL3+.Mg2+均恰好形成沉淀,则原ALCL3.MgCL2溶液浓度之比是A.2:3B.1:2C.1:1D.3:2参考答案:A3. 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烷烃的是A. C6H14B. C4H10C. C3H6D. C12H26参考答案:C【详解】烷烃的通式符合C n H2n+2,所以根据有机物的化学式可知,符合烷烃通式的是C6H14、C4H10、C12H26,C3H6不符合。
答案选C。
4. 通过对实验现象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〇七高级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〇七高级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完全消耗的是()A.用50 mL 12 mol/L的氯化氢水溶液与足量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B.常温下,将1 g铝片投入20 mL 18.4 mol/L的硫酸中C.向100 mL 3 mol/L的稀硝酸中加入5.6 g铁D.常温常压下,0.1 mol氯气通入1 L水中反应参考答案:C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氯气的化学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专题:卤族元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分析:A.加热条件下,浓盐酸和MnO2反应生成Cl2,但稀盐酸和MnO2不反应;B.常温下,Al和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C.5.6gFe的物质的量==0.1mol,n(HNO3)=3mol/L×0.1L=0.3mol,二者反应方程式为3Fe+8HNO3=3Fe(NO3)3+2NO↑+4H2O、Fe+4HNO4=Fe(NO3)3+NO↑+2H2O,<n(Fe):n (HNO4)=0.1mol:0.3mol=<,所以铁完全反应,硝酸有剩余;D.常温常压下,1L水中能溶解2L氯气.解答:解:A.加热条件下,浓盐酸和MnO2反应生成Cl2,但稀盐酸和MnO2不反应,当浓盐酸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变为稀盐酸后不再和二氧化锰反应,所以氯化氢不能完全转化,故A错误;B.常温下,Al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被氧化,所以Al 不能完全消耗,故B错误;C.5.6gFe的物质的量==0.1mol,n(HNO3)=3mol/L×0.1L=0.3mol,二者反应方程式为3Fe+8HNO3=3Fe(NO3)3+2NO↑+4H2O、Fe+4HNO4=Fe(NO3)3+NO↑+2H2O,<n(Fe):n (HNO4)=0.1mol:0.3mol=<,所以铁完全反应,硝酸有剩余,铁被氧化生成亚铁离子和铁离子,故C正确;D.常温常压下,0.1mol氯气的体积是2.24L,1L水中能溶解2L氯气,所以氯气不能完全溶解,故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反应,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酸的浓度不同其性质不同,注意C选项中要结合方程式分析,题目难度中等.2. 水是国家战略性经济资源,下列物质对水质不会产生严重污染的是()A.CH3OH B.SO2C.PbCl2D.CO2参考答案:D略3. 在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N2和3mol H2发生反应:ks5uN2(g)+3H2(g)2NH3(g) △H= -92.4 kJ·mol-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等于92.4KJB.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通入1mol氦气,平衡不移动C.降低温度和缩小容器体积均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ks5uD.若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20%,则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是起始时的90%参考答案:BD4. 丙酮与碘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如下反应:CH3COCH3+I2=CH3COCH2I+I-+H+ 实验证明,在250C时,该反应的速度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有如下关系:V=kC(CH3COCH3)C(H+).该式中k为速度常数,在该温度下,k=2.23x10-3 L/(mol?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刚开始时,需加入少量酸(H+),H+是催化剂B 反应中 C(H+)越大,反应速度越快C反应中加入NaOH后,反应速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D当C(H+)为0时,该反应不会发生参考答案:B略5. 化学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陶瓷、水泥和光导纤维均属于硅酸盐材料B.Na2O2、H2O2所含化学键完全相同,都能作供氧剂C.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与铝均能发生钝化,均能用铝罐储运D.NaClO和明矾都能作消毒剂或净水剂,加入酚酞试液均显红色参考答案:C考点:无机非金属材料;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钠的重要化合物;铝的化学性质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B.Na2O2含有离子键、共价键;H2O2含有共价键;C.浓硫酸、浓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冷的条件下,能够与铁铝发生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继续进行;D.明矾中的Al3+水解显酸性,氢氧化铝具有净水作用,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解答:解:A.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A错误;B.Na2O2含有离子键、共价键;H2O2含有共价键,二者含有化学键类型不同,故B错误;C.浓硫酸、浓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冷的条件下,能够与铁铝发生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发生钝化,均能用铝罐储运,故C正确;D.明矾中的Al3+水解显酸性,加入酚酞试液不变色,氢氧化铝具有净水作用,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用途,明确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净水与杀菌消毒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6. 下列四种分子中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与另三个不同的是() A. BF3 B. NH3 C. H2O D、CH4参考答案:A略7. 在给定条件的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加入金属铝能产生H2的溶液中:NH4+、Na+、Cl-、AlO2-B.c(H+)/c(OH-)=1012的溶液中:NH4+、Al3+、NO3-、Cl-C.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中:ClO-、MnO4-、Al3+、SO42-D.含有大量Fe3+的溶液:SCN-、I-、K+、Br-参考答案:B略8. (05年全国卷2)分析发现,某陨石中含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28Mg,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A . 12B . 14C . 16D . 18参考答案:答案:C9. 常温下,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 mol·L-1CH3CO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右图。
【答案版】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中学高一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卷
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中学高一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客观题(共42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2分) 1.某同学设计如下元素周期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X 、Y 、Z 元素分别为N 、P 、OB .白格中都是主族元素,灰格中都是副族元素C .原子半径:Z>X>YD .X 、Y 、Z 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X 的氢化物2.X 、Y 、Z 、W 为原子序数递增的4种短周期元素,其中Y 、Z 为金属元素。
X 、Y 、Z 、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甲、乙、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反应关系(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X 是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B.Z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IA 族C.4种原子中,Y 原子半径最大D.W 的最高化合价为+7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2SO H NaF 、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B.氯化铵受热固体消失和干冰升华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C.2222F Cl Br I 、、、熔沸点逐渐降低D.l HC 气体溶于水和NaOH 溶化破坏的化学键类型相同4.一种酸性“二甲醚(33OCH CH )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能量密度高、效率好等优点,其电池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多孔碳a 能增大气固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该电极为负极B.电极b 上发生的反应为:+-+=+-H CO O H e OCH CH 1223122233C.+H 由b 电极向a 电极迁移D.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1-⋅⋅kg h kW )约为甲醛(OH CH 3)直接燃料电池能量 密度的1.4倍5.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42SO Na 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24a SO N 和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〇七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〇七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和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u2++2OH﹣═Cu(OH)2CuCO3+2NaOH═Cu(OH)2↓+Na2CO3B.Ba2++SO═BaSO4↓ Ba(OH)2+H2SO4═BaSO4↓+2H2OC.Ag++Cl﹣═AgCl↓ AgNO3+NaCl═AgCl↓+NaNO3D.Cu+2Ag+═Cu2++2Ag↓Cu+2AgCl═2Ag+CuCl2参考答案:C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碳酸铜为沉淀,应保留化学式,且与氢氧化钠不反应;B.Ba(OH)2+H2SO4═BaSO4↓+2H2O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C.可溶性盐反应生成AgCl和可溶性盐的离子反应为Ag++Cl﹣=AgCl↓;D.铜与氯化银不反应.解答:解:A.CuCO3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且与NaOH不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u2++2OH﹣═Cu(OH)2,表示,故A错误;B.Ba(OH)2+H2SO4═BaSO4↓+2H2O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Ba2++2H++2OH﹣+SO42﹣=BaSO4↓+2H2O,不能用Ba2++SO42﹣═BaSO4↓表示,故B错误;C.AgNO3+NaCl=AgCl↓+NaNO3为可溶性盐反应生成AgCl和可溶性盐的离子反应为Ag++Cl﹣=AgCl↓,故C正确;D.铜与氯化银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即可解答,注意离子反应中发生的条件及化学式的拆分,题目难度不大2.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总质量不变,完全燃烧时生成水的质量也不变,符合这样条件的组合是()A.CH2O和C2H4O2B.C8H10和C4H10C.C2H4和C2H4OD.C8H8和C4H8O3参考答案:AD略3. 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最多的是()A.C3H4 B.C2H6 C.C2H6O D.C2H4O2参考答案:A略4. 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5∶2∶1,则溶液中Al3+和 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A.1∶ 2 B.1∶ 4 C.3∶ 4 D.2∶ 5参考答案:D略5.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铁跟稀硫酸反应:Fe +2H+ Fe2+ + H2↑B.醋酸跟氢氧化钾溶液反应:CH 3COOH + OH- CH3COO- + H2OC.硫化亚铁中加入盐酸:S2- + 2H+ H 2S↑D.碳酸钙溶于盐酸中:CaCO 3 + 2H+ Ca2+ + H2O + CO2↑参考答案:C略6.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N2和H2,它们的起始浓度分别是1.8 mol /L和5.4 mol /L,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反应生成NH3,10 min后测得N2的浓度是0.8 mol /L,则在这10 min内用NH3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ks*5*uA.0.1 mol /(L·min) B.0.2 mol /(L·min)C.0.3 mol /(L·min) D.0.6 mol /(L·min)参考答案:B略7.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k*s5uC.以NH4HCO3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NH3D.装置④b口进气可收集CO2、NO等气体参考答案:C8. 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B. 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C. 上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D. 用中文“”(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参考答案:C【详解】A.非金属性O>N>Si,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故不选A;B.H与F、Cl等形成共价化合物,与Na、K等形成离子化合物,则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故不选B;C.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HCl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能比较Cl、C的非金属性,故选C;D.118号元素的核外有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故不选D;答案:C9. 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A 克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甲:乙=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H2SO4为0.2mol B、参加反应的NaOH约为0.27molC. 加入铝粉的质量A=5.4D. 与硫酸反应的铝粉的质量7.2g参考答案:B略10. 实验室准备较快地制取氢气,可采用的方法是A.用纯锌与稀硫酸反应B.用粗锌与稀硫酸反应C.用粗锌与稀硝酸反应D.在CuSO4溶液中浸泡过的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七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七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向含1mol HCl和1mol MgSO4的盐酸与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 Ba (OH)2溶液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V)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参考答案:C2. 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A. NaF、HClB. NaOH、NaHSC. MgCl2、Na2O2D. CaO、Mg(OH)2参考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键和晶体类型的关系。
选项中物质含有的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键为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为非金属性较强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NaF只含有离子键, HCl只含共价键,故A错误;B.NaOH、NaHS都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所以B 正确;C.MgCl2只含有离子键, Na2O2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故C错误;D.CaO含有离子键, Mg(OH)2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D错误。
答案选B。
3.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中间有一个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将容器分成两部分。
当左边充入1molN2,右边充入8gCO和CO2的混合气体时,隔板处于如下图所示位置,V甲:V乙=4:1(两侧温度、压强均相同)。
则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比为( ) A. 1:1 B. 1:3 C. 3:1 D. 2:1参考答案:C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所以8g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4=0.25mol。
根据题意可得n(CO)+n(CO2)=0.25mol,28g/mol×n(CO)+44g/mol×n(CO2)=8g,解得n(CO)=0.1875mol,n(CO2)=0.0625mol,所以n(CO):n(CO2)=3:1,故选C。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现象或操作不适宜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实验室可用CaO和浓氨水快速制取氨气B.FeCl3溶液中加Fe粉,颜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C.新制氯水放置一段时间颜色变浅D.工业上在高压条件下制取氨气【答案】B【解析】A、浓氨水加入CaO固体,CaO固体与水反应,放热,使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的,化学平衡NH3+H2O⇌NH3•H2O⇌NH4++OH-,逆向进行,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不选;B、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Fe+2Fe3+=3Fe2+,Fe3+具有氧化性,Fe具有还原性,不是可逆反应,故B选;C、新制的氯水呈浅黄绿色,久置的氯水,由于次氯酸分解,促进氯气和水的反应,不断消耗氯气,颜色变浅,氯与水的反应平衡正向移动,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C不选;D、加压能使合成氨的反应正向移动,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B。
2.能说明反应X(g)+2Y(g)2Z(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B.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C.反应速率v(X)= v(Y)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的同时生成2n mol Y【答案】B【解析】【详解】A. 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X、Y、Z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1:2:2,也可能不等,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项错误;B. 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B项正确;C. 达到平衡时,同一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v(X)与v(Y)不是同一物质,且没有正逆反应速率之分,不能表示v(正)= v(逆),则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D.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的同时生成n mol Y,可表示v(正)= v(逆),但题中相关数值不正确,D项错误;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