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
梁启超
5.主要思想
• 诗歌文学 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提出“诗界革命” 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只不过是 “挦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作品 。所以提出 “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进步诗歌理论,对中 国近代诗歌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梁启超以他 于1896年《时务报》到1906年《新民丛报》十 年内发表的一组散文为标志,完成了资产阶级 改良派在散文领域的创举——新文体的确立 (亦称“新民体”)。
梁启超在日本的时候,和同样在日本 流亡的孙中山交往频繁,据说,很多东南 亚的华侨和日本重臣都是由梁启超介绍给 孙中山的,可以想见,以孙中山当时的声 望,自然无法同梁启超相比。而此时梁启 超和康有为的分歧越来越大。尽管如此, 梁启超顾及到康有为,没有给革命党人过 多的支持。袁世凯宣布称帝,此时的梁启 超却已不是昔日的改良派,在欧美的游历 和对西方各国历史的学习给他一种印象, 称帝者必亡。
• 书法艺术 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 宗汉魏六朝碑刻。
• 赋税思想
主张赋税的征收必须以便民为原则,实 行轻税、平税政策,而反对与民争利的 “固民所急而税”的传统观点。指出“西 人于民生日用必要之物,必豁免其税以便 民。中国则乘民之急而重征之,如盐政之 类是也。亦有西人良法美意,为便民而起, 而中国视为助帑之计,行之而骚扰滋甚者, 如今之邮政之类是也。”他提出应仿效英 国实行平税政策,便民利民而后求富强。 这是一种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财政税收 放在其基础之上的观点,对当时中国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 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 兼盐务总署督办。 1917年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11月,段内 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 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 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 来“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 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
国学大师梁启超简介
国学大师梁启超简介最早将西方的民权,民-主自由思想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促使了国人的觉醒,使国人产生了近代化意识。
以戊戌变法为界,中国思想此前是封建正统思想,此后是启蒙思想兴起。
下面就由为你介绍国学大师梁启超,欢迎阅读!!!国学大师梁启超人物简介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
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
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国学大师梁启超主要成就改良思想梁启超一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的改造,为了民族强盛和国家繁荣,竭力呐喊,四处奔走,付出了几乎全部的心血。
然而他的政治主张却又因时而异,不断变化,前后矛盾,以致难以令人信服。
在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随康有为亦步亦趋,无论办报或教学,都注意并且用力阐述康有为的改良思想和变法理论。
他以公羊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为依据,鼓吹变法,讲求维新,宣传西方科学文化,充分显露了年轻爱国志士的朝气和锐气。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一度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一次“破坏”:“历观近世各国之兴,未有不先以破坏时代者。
梁启超小学知识点
梁启超小学知识点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宜非,号借庐,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学者、政治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涉猎广泛,对于教育事业的推动和社会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梁启超小学知识点涵盖了他的主要思想和理念。
下面我们将逐步介绍梁启超小学知识点。
第一步:梁启超的生平梁启超于1873年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早年展示出了卓越的学习能力,被誉为“天才少年”。
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广泛涉猎西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梁启超曾经担任过教育家、政治家、报纸编辑等多个职务,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步: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他主张“教育兴国”,认为教育是国家强盛的基石。
梁启超提倡普及教育,主张让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的机会,无论男女、贫富都应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他追求的是素质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来提高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第三步:梁启超的社会改革思想梁启超积极参与社会改革,他主张推行科学和民主的制度,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他认为,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借助科学的力量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强盛。
梁启超主张民主政治,主张人民的参与和自由表达,以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平等。
他反对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主张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
第四步:梁启超的文化思想梁启超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加以保护和传承。
但他同时也主张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进行文化的创新和改革。
他提倡文化的多元发展,主张人人都应该有权利接触和学习各种文化,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先驱,他的思想和理念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梁启超小学知识点包括了他的生平、教育思想、社会改革思想和文化思想。
他主张普及教育,推行科学和民主的制度,保护传统文化并创新发展。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第二段,以人喻国,通过老年人与少年人不 第二段,以人喻国, 同性格的对比,说明了国家的强弱。 同性格的对比,说明了国家的强弱。 第三段,展望中国的美好前途, 第三段,展望中国的美好前途,号召少年们 担当起振兴祖国的责任。 担当起振兴祖国的责任。
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而全在我们少年人身上。 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而全在我们少年人身上。 少年有才智国家就有才智, 少年有才智国家就有才智, 少年富足国家就富足, 少年富足国家就富足, 少年强盛国家就强盛, 少年强盛国家就强盛, 少年独立国家就独立, 少年独立国家就独立, 少年自由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国家就进步, 少年自由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国家就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国家就胜于欧洲, 少年胜于欧洲,国家就胜于欧洲, 少年在地球上称雄,国家就在地球上称雄。 少年在地球上称雄,国家就在地球上称雄。
近代思想家 别号饮冰室主人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康有为的学生,提倡维新变法,时人合称“康梁” 康有为的学生,提倡维新变法,时人合称“康梁”。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 ),字卓如 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 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 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 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 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 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 年后, 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 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 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一生完成一千二百万字以 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域,1932年林志钧所编之 饮冰室合集》 年林志钧所编之《 上,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域,1932年林志钧所编之《饮冰室合集》搜集较为 完备。有关其生平的资料则以丁文江、赵丰编订的《梁启超年谱长编》 完备。有关其生平的资料则以丁文江、赵丰编订的《梁启超年谱长编》最为 丰富。 丰富。 梁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 1899年起提倡的文 梁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 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而他本人的创作虽然 成就并不很高,但却是自己理论的实践者,为新文学的真正发展开拓了道路。 成就并不很高,但却是自己理论的实践者,为新文学的真正发展开拓了道路。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节选)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 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 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 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 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 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 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 雄于地球。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 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 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他 的业绩,包括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 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 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 中举人。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 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 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时人合称 “康梁”。
梁启超,曾用笔名饮冰子、饮冰室主人
等,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计 148卷,1000余万字。著作还有包括影
响后世深远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纪念学校
1989年秋,在梁启超先生的故乡--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建成了梁启超
纪念中学。该校 2008年3月获 “广 东省一级学校”称号。
梁启超纪念学校
梁启超纪念学校
梁启超先生的铜像
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故居,有多处,分别位于北
京、天津、新会等地。
梁启超北京故居
梁启超北京故居位于东城区北新桥地区,在 东直门南小街以西。 梁启超故居杂乱不堪 一个院子住了60户人家
梁启超天津故居
梁启超故居位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饮 冰室位于河北路46号。
梁启超介绍
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纵观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有两大历史阶段。
一是从甲午战争前, 从“种族民族主义”到“合族民族主义”。
二是 到甲午战败后, 从“天下王朝主义”到“民族国家主义”。
(一)甲午战争前,从“种族民族主义”到“合族民 族主义”
维新变法前,梁启超师从康有为,以“公羊三世说”为理论核心构建自己 的历史观,以“世界大同”作为其矢志不渝的政治追求,此时的梁启超只知有 天下,而不知有国家,对民族的看法仍然停留在除了华夏民族之外,其他各民族 都属于“夷狄”、蛮族。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等部分维新人士被迫流亡海 外,游离于日本、美国及澳洲之间。在大量接触西方文学著作之后,梁启超的 思想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天津故居新址
天津故居旧址
位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建 于1914年,民国初年梁启超购买周国贤 旧意租界西马路空地所建。建筑面积为 1121平方米,是一所意式两层砖木结构 楼房,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异 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
饮冰室
饮冰室在今河北区民族路 46号,建于1924年。饮冰室是 由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专为 其设计,造型别致典雅。建筑 面积949.50平方米,是一所浅 灰色两层小洋楼,首层为其书 房,二楼做卧室和会客。梁启 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
梁启超经历简述
1889年 中举
1890年 赴京会试,不中
1891年 1897年 1913年 1918年
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 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 道路。
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 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出任 司法总长。
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 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 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 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 拯救世界”。
梁启超人物考
文检报告一、论题梁启超人物考二、人物简历据《中国历史人物大辞典》(黄河出版社)第682 页可查到梁启超(1873~1929)维新派文学家思想家。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沦江,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光绪举人。
早年从师康有为。
1895年从康在北京参加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
次年去上海主编《时务报》,创办大同译书局。
1897年主讲长沙时务学堂。
次年返回北京,参与百日维新,并以六品衔专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时为康有为得力助手,人称“康梁”。
反对封建专政,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
在横滨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宣传改良思想和介绍西方民主与科学知识。
1907年在东京组织政闻社,主张君主立宪。
1913年初回国,出任共和党党魁。
旋组建进步党,任北洋军阀政府司法总长。
劝阻袁世凯称帝,不听。
遂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
1917年通电反对张勋复辟。
后组织研究系,出任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
五四运动时期,倡导白话文革命,开白话文风气之先,赞同民主与科学,反对马克思主义。
后在清华学校讲学。
1929年1月19日病逝。
著述丰富,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艺术等各方面。
有《饮冰室合集》。
三.补充人物简历1.据《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第650 页可补充梁1896年在上海编辑《西政丛书》。
逃往日本时,曾一度代表康有为一派谋以孙中山联合,未成。
新文化运动时期,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2.据《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浙江古籍出版社)第 1165页可补充梁又字卓儒。
1899年作《二十世纪太平洋歌》,歌词有:“亚洲大陆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有《梁任公近著》。
中国少年(见《选报》),少年中国之少年(见《新民丛报》),译十五小豪杰。
病逝于天津。
夫人李惠仙,弟启勋,启雄。
台湾,香港豪章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家彰,为启超之孙。
四.提纲(一)分项检索1.时代因梁为1873~1929年时代人物,所以可利用《民国人物绰号杂谈》(河南人民出版社)查梁启超的绰号由来。
名人介绍l梁启超
个人作品
梁启超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完 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 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 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 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 “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 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 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变法通议》等。 主要作品有:《少年中国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敬业与乐 业》、《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 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王安石
2018/5/8
学术贡献
图书馆学 梁启超对图书馆学有独到见识。他认为应建设“中国 的图书馆学”,以现代西方的图书馆学理论施之于中国 传统目录学的改造,即是目录学的科学化。积极倡导图 书馆事业,民国十一年(1922年),发起建立“松坡图 书馆”,出任馆长。民国十四年(1925年)中华图书馆 协会成立,任董事部部长,并发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 立会演说辞》,提出了他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的 见解。后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欲编纂 《中国图书大辞典》,相当于中国图书古今总志,“作 古今典册总汇之簿录”,惜未完成而逝。其藏书颇丰, “海棠书屋”、“饮冰室”有书44470余册,2830余种, 还有未刊稿本、私人信札、笔记等。梁廷灿等人编有 《饮冰室藏书目初编》,著录古籍13000余种。民国十 八年(1929年)全部移交给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特 辟“梁启超纪念室”以志纪念。
梁启超一、人物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
梁启超一、人物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梁启超1889年中举。
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
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
政变发生后,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
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
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
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
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
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
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梁启超也是一位著名学者。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梁启超
简介: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
汉族,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
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
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
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
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
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
1929年病逝学术成就: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
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
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
他一生著述宏富,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
3、几组比喻意思有交叉重复的地方,而开头两组已 把握住了老年与少年最根本的区别
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而全在我们少年人身上。 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而全在我们少年人身上。 少年有才智国家就有才智, 少年有才智国家就有才智, 少年富足国家就富足, 少年富足国家就富足, 少年强盛国家就强盛, 少年强盛国家就强盛, 少年独立国家就独立, 少年独立国家就独立, 少年自由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国家就进步, 少年自由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国家就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国家就胜于欧洲, 少年胜于欧洲,国家就胜于欧洲, 少年在地球上称雄,国家就在地球上称雄。 少年在地球上称雄,国家就在地球上称雄。
写作背景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 少年中国说》 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当 一,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 年 大清王朝处于被列强瓜分的惨境, 时,大清王朝处于被列强瓜分的惨境, 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当时年仅27岁的作 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当时年仅 岁的作 者在文中揭露了老朽当权者的昏庸误国, 者在文中揭露了老朽当权者的昏庸误国, 歌颂改良主义的政治理想,激励青年发 歌颂改良主义的政治理想, 愤图强。变革现实, 愤图强。变革现实,表现了作者挚诚热 乐观进取的爱国主义精神。 烈、乐观进取的爱国主义精神。
借助古汉语词典, 理解文意。 反复朗读课文,做 到传情达意。
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欲 惟 皆 想要 只 都 故
这 已经过去 所以 一天天地更新 已经经历 没有经历 喜欢 瘦弱 本来 应该
既往 日新 已经 未经 好 瘠 固 宜
梁启超
小结
梁启超是一位政治活动家,报刊政
论家,报人,又是一名学者。报刊活动 伴随他一辈子。1920年之前,梁启超 以政治家的身份从事报刊活动;1920 年之后,以学者的身份从事报刊活动。 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他参与的每一场 政治运动即维新运动、保皇运动、进步 党活动几乎都以失败告终,而他创办和 主编的每一家报刊几乎都取得成功,产 生了重大影响。
•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振兴 国家而得名,提倡资产阶级新文 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
梁启超 经历 简述
两三岁,母亲教识字。 四五岁,祖父教《四子书》、《诗 经》。 六岁,和父亲学习中略史和《五 经》。 九岁,为人千言。 十二岁,秀才。 1887年,在广州学海堂学习。 1889,十七岁中举人。
1890年,在上海接触西学,秋季拜师康有 为(长兴学舍-万木草堂)。 1895年5月参加公车上书,步入政坛。 1895到1898发起并领导维新运动,主要以办 报为变法维新运动手段。 1898年戊戌政变,逃亡日本,继续办报。
1912年回国,后组织进步党,对抗国民党。 1915年撰文反对复辟帝制。 1917年结束政治生涯。 1918年游历欧洲,。 1920年回国任教。 1929年病逝。
戊戌变法前 梁启超的新闻报刊思想
1896年8月9日,在《时务报》 第一期上,梁启超发表了他的报刊思 想的处女作《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他集中论述了耳目喉舌论的报刊 思想。他把报馆看做去塞求通的最好 途径,并把这种功能比喻为人的耳目 喉舌。
作为报人,梁启超有着丰富的 报刊活动,从1895年开始办报到 1922年停止报刊活动,一共27年。 他亲自主编、创办报刊11种,在 中国新闻史上是罕见的; 作为报刊政论家,他在报刊 超
《引言》
梁启超
梁启超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
01 人物生平
03 学术贡献
目录
02 政治主张 04 人物评价
05 轶事典故
07 个人作品
目录
06 亲属成员 08 后世纪念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 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人。清朝 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 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 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有清一代自乾嘉以降,知识分子的出路越来越狭窄,只有通过科举,由学入仕,才被视为“正途”,而用其 他方法取得功名的机会很少。这就迫使许许多多的青年学子不得不以全部精力去读四书五经,作八股时文,希冀 沿着科举的阶梯步步攀登,获取功名利禄。梁启超在少年时代,也是沿着这条道路走过来的。光绪八年(1882 年),梁启超年仅10岁,就去广州应童子试,结果不中。两年之后,再到广州应试,中秀才,补博士弟子。少年 登第,这对梁家来说,确实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父亲期望儿子能学优登仕,光宗耀祖,因此对他管教十分严格。 而这时候的梁启超也如井底之蛙,“不知天地间于帖括外更有所谓学也”, 整天都在潜心钻研八股文。
梁启超
公车上书
•
•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 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 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 ,十八省 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 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 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 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 运动的开端。
立宪运动时期(1905-1914):1907年在东京创办《政论》。1910年在上海创办《国风报 》 护国运动时期(1915-1916):1915年创办《大中华》杂志并当总撰述。 五四运动时期:1916年在北京创办《晨报》。
少年中国说
• 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 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 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 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 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 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 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 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 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 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 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 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 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 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 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 青年时期和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 ,变法失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 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 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 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 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 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 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 编为《饮冰室合集》。
解读历史人物-梁启超
梁启超一生于目录学贡献卓越,代表著作有《西 学书目表》在分类、著录上有创新,类分学、政、教, 实有“西学”、“政学”两类,这个分类体系,突破 了被订为“永制”的四部分类体系,为近代西方图书 分类法的输入和我国新分类法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该 目著录西学书籍400种,西政书籍168种,1896年成书。 其他目录学著作有《西书提要》、《东籍月旦》、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读书分月课程》、 《东原著书纂校书目考》、《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佛经目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汉书艺文志渚 子略考释》等10余种。
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 不能自已。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 之责自任。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 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响应。梁启超以“善变”闻 名于世。从戊戌年的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 创办《新民丛报》,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 鼓与呼。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 复辟,再造共和。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 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人格和社会理 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 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萧公权
张之洞等洋务派的温和改革不能有成效,梁认 为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抓住根本, 全方面变法。梁认为李鸿章的温和改革失败说 明他们激进的改革本身没错,而失败的根因是 没有将其变法主张真正贯彻下去,具体:a:布 新不除旧b:变事而不变法,变法而不变人。 1989~1903年,梁的思想最为活跃,将关注的 焦点放在了中国的民族主义问题,多种因素综 合影响下,形成比较成熟的民族主义思想。
解读梁启超
梁启超(1873.2.23—1929.1.19),生 于广东新会,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卓如,一 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 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 人,汉族广府人,广东新会人士,清光 绪举人
梁启超
戊戌变法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他在学堂中极力宣扬变法救亡的思想,还不时发表斥责专 制、赞誉民权的言论,引起了旧势力的攻击。光绪二十四 年三月,协助康有为组织保国会。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 发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了“百日维新”。五月十五 日,光绪帝召见梁启超,赏给六品衔,命他办理译书局事 务。梁参与了康有为策动袁世凯推翻慈禧太后的密谋,但 被袁出卖。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幽禁。八月初六日,慈禧太 后宣布再出“训政”,随即捕杀维新志士,变法失败。梁 启超在当日避入日本公使馆,次日化装到天津,东渡日本。 是年冬,梁启超曾代表康有为与兴中会领导人孙中山、陈 少白等在东京商谈合作救国,梁十分赞成兴中会的革命主 张,终因康有为的反对,合作未成。1898年,回京参加 “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 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学 1873年出生于广东新会。1889年广东乡试中举人。 1890年始受学于康有为。 1891年随康有为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 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革维新的道路,世人合称“康 梁”。 公车上书 梁启超第一次投身政治运动,是1895年参与“公车 上书”。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康有为联合3000举人 上书请求变法,作为康最得力的弟子,梁启超积极 参与了这桩震动中国的大事。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 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 梁启超表现活跃,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 响。 公车上书第二年,黄遵宪在上海办《时务报》,梁 启超任主笔,撰写了大量呼吁变法的文章。两湖总
梁启超
定公译之例:音译要统一,外文以英语为准,中文以京 语(即国语或官语)为准,而制一中西对照表,以为参 照。二是对译之名,虽间有声读之误,而依约定俗成之 例,仍可沿用。
贰
叁
养能译之材:这是关于翻译人才的培养问题。梁启超认为: 凡译书者,于华文、西文及其所译书中所言专门之学,三者 具通,斯为上才;通二者次之;仅通一则不能以才称矣。
贰
主要译著
到他的活表变他
服能政动现其翻
务够治中在中译
于审抱的翻的活
政时负爱译“动
治度是国特变的
——
之势始
色”最
目地终
和不大
的改如其具仅特
。变一中体表点
翻的救主现是
译。国张在“
的也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翻政
兴正本。译治
趣是质另兴为
——
和这
外趣先
策一
,方,
略 , 达
点 , 使
远 大
他 翻 译
面 , 还
应 时 而
《十五小豪杰 》 《世界末日记》
《佳人奇遇》 《经国美谈》 《卢梭学案》 《俄皇宫中之人鬼》 《亚里士多德之政治学说》 《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
说》
译 著
叁
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
壹 译书的目的性 贰 译书“当首立三义”
梁启超“翻译强国”的目的性 极为明确,一以贯之。他不 仅一而再、再而三加以强调, 而且以俄、日由弱国变成强 国的成功范例来论证翻译对 于强国的重要性。
谢
谢
Loem ipsum dolor sameman
观 tanam ca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tamam dalam qoue sampe.
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
作者:
来源:《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09年第06期
童年的梁启超聪明过人,才思敏捷,祖父梁延十分喜欢他。
梁启超五岁时开始读《四书》、《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2岁考中首榜第一名秀才,被乡人称为“神童”。
当地群众流传不少“神童”梁启超的故事。
“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
一天,梁启超爬上竹梯玩耍。
祖父怕他有危险,望着梁启超急叫:“快下来,快下来!会跌死你的……”梁启超看见祖父急成那样子,竟又往上再攀一级,还冲口念出两句:“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
”祖父不由开心大笑,感到乖孙非比寻常。
“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梁启超十岁那年,跟父亲入城,夜里住在秀才李兆镜家。
李家正厅对面有个杏花园,梁启超第二天早晨起来便走到杏花园玩耍,但见朵朵带露杏花争妍斗艳,十分可爱,便摘了几朵。
突然听到脚步声由远而近,原来是父亲与李秀才来了。
梁启超急忙将杏花藏于袖里,但仍被父亲看见了。
父亲不好意思在朋友面前责怪儿子,便以对对联的形式来处罚他。
父亲吟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
”梁启超仰头凝思,瞥见对面厅檐挂着的“挡煞”大镜,即念出下联:“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李兆镜拍掌叫绝,于是道:“让老夫也来考一考贤侄,‘推车出小陌’,怎样?”梁启超立刻对上:“策马入长安。
”“好,好!”李兆镜连声赞好。
在欢悦的气氛中,父亲饶了梁启超的过错。
“饮茶龙上水,写字狗耙田”
一天,梁启超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当时正在厅里与父亲谈着什么。
梁启超从外面玩得满头大汗走进来,从茶几上提起茶壶斟了一大碗凉开水正想喝,却被客人叫住了。
“启超,你过来。
”客人说,“我知道你认识很多字,我来考考你。
”客人见茶几上铺着一张大纸,提笔便狂草了一个“龙”字:“你读给我听。
”梁启超看了一眼,摇摇头。
客人哈哈大笑。
梁启超没理他,一口气喝了摆在茶几上的那碗凉开水。
客人看了又哈哈大笑,道:“饮茶龙上水。
”梁启超用右衫袖抹一下嘴角,说:“写字狗耙田。
”梁启超的讥讽让父亲尴尬,正要惩罚他,客人说:“令公子对答公整,才思敏捷,实在令人惊异。
”
“我欲问苍天,苍天长默默”
梁启超的故乡新会茶坑村有座小山,叫坭子山,山上有座塔,叫坭子塔,又叫凌云塔。
梁启超的老家就在坭子塔山下,童年的梁启超时常和小朋友爬上凌云塔望风景。
一天,梁启超写了一首诗给祖父看。
诗是这样的:“朝登凌云塔,引领望四极,暮登凌云塔,天地渐昏黑。
日
月有晦明,四时寒暑易。
为何多变幻?此理无人识。
我欲问苍天,苍天长默默。
我欲问孔子,孔子难解释。
搔首独徘徊,此时终难得。
”这就是梁启超11岁时写的《登塔》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