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三峡》教案 第一课时
三峡教案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三峡教案优秀教案第一课时这是三峡教案优秀教案第一课时,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三峡教案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第 1 篇【学习目的】《三峡》优秀教案设计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媚的景色。
3、揣测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学习重点】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二课时【学习准备】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者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优秀教案】一、三峡体面,感受引读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是啊,漂亮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纵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
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奇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宏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
(板书课题和作者)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1、读一读:⑴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⑵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⑶学生放声朗读,体味感受赞叹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⑴略无阙处(毫无)⑵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⑶夏水襄陵(漫上)⑷不见曦月(阳光)⑸或者王命急宣 (有时)⑹虽乘奔御风 (这里指疾驰的马)⑺不以疾也 (认为,觉得 )⑻绝周谳多生怪柏 (险峻的山崖或者山峰)⑼素湍绿潭 ( 急流的水)⑽飞漱此间 (冲刷)⑾良多趣味 (很)⑿属引凄异 (连续;延长)⒀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⒁林寒涧肃 (寂静)3 、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三峡(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1
三峡(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课型:诵读理解课教学目标:1、熟练诵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欣赏三峡的壮丽风光。
3、体会简练、生动的语言。
4、动静结合,有张有弛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欣赏三峡的壮丽风光。
教学难点:动静结合,有张有弛的写法。
课前准备:诵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节奏中。
教学设想:一、反复诵读,文言文最大的教学难点在于阅读,因为不理解文章的意思,所以在阅读时,会出现字词、句读方面的错误。
(指导朗读,着重指出应注意的地方。
)二、创设氛围,让学生自己动手扫除文字障碍,理解字意、词义,可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学习。
塑造一种积极探究的氛围。
三、体验感悟,通过课件展示三峡的壮丽风光,欣赏同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课外拓展,欣赏同类文章,改写课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整体主导“学习课本——走出课本——回到课本”的教学思想。
课时安排:三课时学习过程:诵读欣赏拓展应用一、导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
”说出这句诗描写的景象,它是哪位诗人的作品?你知道全诗内容吗?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写的一篇写景散文《三峡》。
出示作者及《水经注》简介。
学习第一阶段:诵读一、快速默读,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出示:生字生词请同学们观看默记。
)二、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方法(注意句读、句子语速、读出感情)三、学生练习朗读,作出相应评价。
四、将课文读熟的同时,读出感情。
大体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二阶段:理解欣赏一、复习上节内容,检查朗读,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二、小组讨论交流,将文言文变成现代文,教师巡回指导。
三、疏通文意,掌握文章内容。
四、出示三峡图片,配合自己的理解,欣赏三峡风光。
写感受。
学习第三阶段:欣赏拓展应用一、回顾上节内容二、在上节课基础上锤炼句子语言。
请同学们找出喜欢的句子并做相应评价,教师小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 三峡教案 苏教版
十九三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2.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重点)3.体会文章结构安排的巧妙之处。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抢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江是?(学生答:长江。
)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三峡。
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游览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的三峡。
(播放三峡风光视频)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灵感,其中一位就是老师特意为大家请来的导游,他就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
现在,我们就跟着郦道元老先生开始我们今天的三峡之旅。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地理学家、散文家。
任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
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所撰《水经注》40卷,是对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做的注释。
2.了解出处《三峡》是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江水》中的一段。
《水经》原是魏晋时人所著的一部地理书,郦道元嫌其过于简略,他旁征博引为之作注,使原著内容大为丰富,成了一部别开生面的著作,名《水经注》。
郦道元参考了许多古代的史地著述,同时利用他做冀州、鲁阳、颍州、荆州等地方官之便,对中原水利系统曾做过大量勘察。
他对于我国中部地区130多条河以及1200多条水道,都有调查研究。
这部书兼有科学、文学两重性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典故、神话传说等。
它是我国古代水利地理学的一部重要文献,它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3.朗读课文,解决重点字音。
略无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 至于夏水襄.陵(xiāng)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飞漱.其间(shù) 绝·多生怪柏(yǎn)属.引凄异(zhǔ) 哀转.久绝(zhuǎn)虽乘奔御.风(yù) 林寒涧.肃(jiàn)常有高猿.(yuán)长啸.(xiào)4.解释重点词语。
《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
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
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
(1课时)二、教学要求: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七、教学程序: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
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
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
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
江苏省扬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19 三峡教案 (新版)苏教版
《三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育阅读文言文的力量,体会语言的美丽生动、简练。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语言的简练性。
3.体会三峡的壮丽风光,培育宠爱宏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品尝本文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读课文,疏通课文,把握重点文言字词句。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1.放映三峡风光片,让同学畅谈对三峡的感受,激发同学学习爱好。
(或播放《三峡情》等有关歌曲)明确: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作家、作品。
(1)同学相互沟通材料。
(2)郦道元,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
本文选自《水经注》,该书既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课件呈现)二、动口朗读,初步感知课文1.老师配乐范读,要求同学留意生字读音和节奏。
2.同学自由朗读,积累文言词语。
(课件呈现)阙(què)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绿潭漱(shù)属(zhǔ)引绝巘(yǎn)(同学齐读两遍,将注音标在课文中。
)3.同学放声朗读课文——个别朗读,感知朗读状况。
(课件呈现一些停顿例句,提示同学留意。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三、动心朗读,小组合作学习,疏通文意1.将课下注释批在注文中。
2.试译课文。
3.老师点拨重点字词。
四、课堂训练:结合《同步导学》和《补充习题》进行重点文言字词句的训练。
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巩固重点文言字词句。
其次课时教学要点:理清课文结构,分析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复习旧课:1、背诵课文;2、检查重点文言字词句。
二、动情朗读,理清课文结构和内容1.分组分别找出描写三峡的景物及相关语句。
老师点拨并板书: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色2.动情朗读,同学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
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三峡》教案初中语文教案.doc
三峡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讣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板书文题)二、自学质疑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和《精讲精练》,初步理解文意。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牛积累词语。
①读准字音:(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㈠、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几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牛明确:笫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儿乎没有屮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彖。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突出大水猛涨。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口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峨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
“每至清初霜口,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三峡》(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三峡》(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准备有条件可以准备《长江之歌》音乐和三峡风光图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
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板书文题)并简介作者和作品。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3、请大家齐读课文。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
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
三峡(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神农架三峡游:从宜昌出发,游览 神农架,感受神秘的自然风光
三峡大坝游:参观三峡大坝,了解 中国的水利工程和科技成就
三峡的未来发展和展望
三峡的未来发展规划
能源转型:逐 步减少传统能 源的比重,增 加清洁能源的
比重
生态保护:加 强生态修复和 环境保护,确 保三峡地区的
可持续发展
旅游开发:发 挥三峡地区的 旅游资源优势, 推动旅游业的
三峡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谷,也 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
三峡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 文化遗产
三峡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连接着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南地 区
防洪:保护下游地区免受洪水灾害
三峡的重要性
航运:连接长江中上游地区,促进 水路运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发电:提供清洁能源,促进经济发 展
旅游: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
三峡的历史和文化
三峡的历史背景
三峡的形成: 地质构造和自 然作用的结果
三峡的历史沿 革:古代文明 和现代建设的
融合
三峡的文化遗 产:历史遗迹 和文化遗产的
介绍
三峡的文化价 值:对人类文 明和发展的贡
献
三峡的文化遗产
三峡大坝: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 三峡博物馆:展示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三峡古迹:如张飞庙、屈原故里等,见证了三峡地区悠久的历史 三峡诗词: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歌赋,丰富了三峡地区的文化内涵
添加副标题
三峡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三峡的历史和文化
02 三峡的地理位置和 重要性
04 三峡的地理特征和 自然景观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三峡》教案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峡》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材分析北魏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上乘之作。
文美,也容易理解,对初一学生而言,结合树下注释读懂弄通不困难,关键是要适当地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如读准句读,特殊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关键是了解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教学设想: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欣赏三峡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熟读成诵,积累理解”的环节对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通过圈画法把字词和译文一一对应,尽量字字落实;通过“品读课文,解决问题”的环节时问题呈现,然后一一解决,使学生明了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三峡美景是其中之一,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美丽的三峡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
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齐读)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峡教案第一课时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不加装饰的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掌握了课文的字音、节奏,落实了文章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并且积累了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词语,同学们课后再读课文,力求全部掌握。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3、齐声朗读节奏句:读句子,找规律。诵读,读出节奏感,感受音韵美。
PPT 初示:骈文: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教具准备
导学案: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导入:
1、板书课题,介绍三峡。
2、作者介绍;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3、《水经注》是郦道元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它记叙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三峡》节选自《水经注》。
一、初读课文,习其韵;
1.一读准字音:听读全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明确重点字音:阙、嶂、曦、襄、溯、朝、湍、绝巘、飞漱、属引凄异。
2.二读顺节奏,自由朗读,注意下列句子的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1课时)二.教学要求: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四.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六.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七.教学程序: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2.学生按要求自学.3.讨论交流.(1)谈收获.(2)质疑问难.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三.再读,深入理解.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2.学生按要求自学.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4.全班交流.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四.朗读比赛.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教学小结:1.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懂了吗?2.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三峡》(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三峡》(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
2.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落实重要实、虚词,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媒体建议使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复备栏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她们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点着中华大地。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一百九十三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郦道元的笔端,去追溯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过去的真容。
(板书课题及作者)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地理学家、文学家、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1.自由朗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教师范读,要抑扬顿挫,带有惊叹赞美之情。
3.学生学读。
4.结合注释,工具书,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文言文翻译指导:(1)原则:信、达、雅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
达:要求译文明白晓畅。
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雅:要求译文用词考究,文笔优美。
(2)方法: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书名、物名、官职、器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等可照录不翻译。
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发语词,音节助词、重复多次的、表敬称贺谦称的词可以删去不译。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汝”换成“你”等等。
调--有些句子的语序需要调整,如谓语前置、定语前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
选--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可选用切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
固--固定的格式有固定的译法。
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时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3)步骤①(略读)把握文章大意,同时标记处要翻译的词、句。
《三峡》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山亭区翼云中学“以学定教,分层提高”教学案学科语 文备课时间主备人王伟伟主讲人授课班级包组领导课题 《三峡》11. 反复诵读,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学习2. 品读探究,揣摩文章的正侧面描写和动静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目标3. 细读揣摩,感受三峡风光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 川之美的情怀。
重难点 重点: 1. 反复诵读,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主备人教学设计思考调整一、赏风光,创情景——走进三峡1.播放三峡风光图片,学生赏析,初步感知三峡。
观看之后,教师:那么三峡具体指哪三峡?各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展示,师补充。
★ 1:长江三峡西起四川奉节,东至湖北宜昌,全长 204 公里。
自西至东依次是:西陵峡、巫峡、瞿塘峡。
★ 2:瞿塘峡最短、最险峻;巫峡曲折、幽深秀丽;西陵峡滩多 自 水急。
教师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三峡简介和地理简略图,引导学生主 感知三峡。
.2 教师导入课文: 千百年来, 三峡以它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 吸导 引着古今无数的文人骚客诗 (文)兴大发, 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学生齐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 学 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游记散文《三峡》 ,跟着作者郦道元一起去领略三峡那无限的风光。
(板书:《三峡》 郦道元)3.走进作者及作品教师:谁来介绍一下作者及其作品?(预习展示)★ 1:郦道元(约 466—— 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 zhu ō)县 (今河北省涿县 )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曾任安南将军、御史中尉等职,执法严格,后为关右大使, 被雍州刺史萧宝夤杀害。
他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 撰有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 2:《水经》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 作者已不可考。
由于它记叙简略, 郦道元旁征博引为之作注, 使原 著内容大为丰富,成了一部别开生面的著作,名《水经注》。
《三峡》第1课时精品教案
《三峡》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郦道元基本信息,了解《水经注》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熟读成诵。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养成积累常用文言实词的习惯。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熟读成诵。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养成积累常用文言实词的习惯。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你们留意过10元纸币吗?我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的背面印的就是三峡风光,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三峡吧。
老师播放PPT中的视频资料。
三峡风光历来为人称颂,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一起去欣赏一番吧。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
二、夯实基础1.郦道元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北魏地理学家。
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郦道元曾随北魏孝文帝巡视北方各地,因官职之便,得以游历黄淮地区。
他一生勤于读书和著述。
《魏书》中说:“道元好学,历览奇书。
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但除《水经注》外,其余著作都已亡佚。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郦道元的基本信息,拉近学生与郦道元之间的距离;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2.《水经注》简介《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
《水经》全书1万余字,郦道元的《水经注》则有40卷,全文超过《水经》20余倍,涉及的河流近于《水经》的10倍。
《水经注》以河川为纲,记述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自然地理中的水文地理、地貌和生物地理;人文地理中的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和农业地理等。
此外,也有较多沿革地理和地名的资料。
《水经注》描述的地域范围,大体上是西汉王朝的辖境,部分涉及域外,例如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南半岛以及朝鲜半岛南部。
最新整理《三峡》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最新整理《三峡》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1、2段。
重难点: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1、2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早在1500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在《水经注·江水》中对三峡的风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
(投影显示)1.了解作家作品。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1、2段。
三、预习检测:师:在大家开始自学之前,首先检测同学们对本课的作者和作品的预习情况。
(投影显示)1、郦道元,字善长。
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学家。
据记载,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人民比较同情,对权贵有所不满;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对地理风物精切钻研。
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
2、《水经》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
由于它记叙简略,郦道元在“访渎搜渠”,亲自考察后为其补订作注,写成《水经注》40卷。
它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语言简洁精练,文字秀丽优美,对后代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
《水经注》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宝贵的文学珍品。
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3、《三峡》是《水经注》的代表作,是一篇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四、简介三峡的情况(见投影)。
三峡之首------瞿塘峡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首,亦称夔峡,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而著称。
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峽》教学方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借助页下注读准生字生词,进而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能说出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准确翻译全文。
3.能根据主要景物概括段意并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模块一:课时目标教学板块1:明确任务(播放《长江之歌》的音乐)同学们,大家好。
听到这熟悉的雄壮旋律,大家一定想起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吧。
说到长江,就离不开长江三峡。
在交通闭塞,技术落后的古代,尽管三峡风景如画,云蒸霞蔚,但是那里水流湍急,峭壁千仞,使人们只能踯躅不前,望峡兴叹。
1500年前,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来过那里,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当时的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他的描绘一起来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首先,请看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学习目标1.能借助页下注读准生字生词,进而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能说出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准确翻译全文。
3.能根据主要景物概括段意并理清文章结构。
模块二:作者作品教学板块2:走近作者,了解作品郦道元(469?—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
历仕北魏宣武帝、孝明帝两朝,先后出任冀州镇东将军府长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后迁御史中尉。
在地方和中央,都以为政严猛著称。
雍州刺史图谋叛乱,忌恨他的朝贵奏请朝廷,派他为关右大使,对雍州刺史进行安抚。
终为叛军所害。
郦道元,大约出生在公元469年,死于527年。
他有个字叫善长。
他是南北朝时的范阳涿县人。
他在北魏政权历经宣武帝、孝明帝两代皇帝,先后担任过冀州刺史于劲镇东将军府长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御史中尉等中高级官员。
他从政的时候,威严刚正,力度很大,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
在郦道元晚年,有个雍州刺史叫萧宝夤的,阴谋造反。
这个事情被朝廷知道了,有些平时忌恨他的朝廷中的权贵,假意向皇帝举荐他担任关右大使,负责招安萧宝夤的工作。
这本来就是个借刀杀人的毒计。
果然,萧宝夤害怕郦道元来了要对他不利,就派部队在他到长安时把他杀了。
死时还不到60岁《水经注》,中国古代地理名著,北魏郦道元撰。
旧传三国时人桑钦著《水经》,郦道元为之作注,名《水经注》。
原四十卷,北宋初已亡佚五卷,后人分割三十五卷以凑足四十卷之数。
注,就是注释。
《水经注》就是给《水经》这部书做的注。
《水经》是专门记载我国江河水道的古书,传说是三国时人桑钦所著,其实并不确实。
据专家考证,其著作年代应在东汉的初期,以后经多次修订,到郦道元生活的那个年代才写成。
原书共40卷,可是由于社会的动乱不断丢失,到北宋时已丢失了5 卷,后人为了凑足40卷之数,就把剩下的35卷进行了拆分,重新组合成40卷。
《水经注》是郦道元留给后人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郦道元好学博闻,广览奇书。
他在书中所引前代和当时的地理著作,即达370余种。
郦道元非常注意实际调查,他足迹所至,覆盖了从长城以南,到秦岭、淮河以北的广袤土地,所以书中很多材料是他实际调查所得。
《水经》只记载了水道137条,而《水经注》记载了1252条,差不多增加了10倍。
《水经注》全文约30万字,也比原文增加了20多倍。
本文是《水经·江水》中“(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
郦道元治学严谨,博览群书,著述很多,以《水经注》最为有名。
他在书中所引前代和当时的地理著作,就达到370多种。
郦道元非常注意实际调查,从长城以南,到秦岭、淮河以北,到处都覆盖着他的足迹,所以书中很多材料都是他亲身调查所得。
《水经》只记载了水道137条,而《水经注》记载了1252条,差不多增加了10倍。
此外,还有500多处的湖泊和沼泽,200多处的泉水、井水和地下水。
全文约30万字,也比原文增加了20多倍。
《水经注》不仅讲河流,还详细记载了河流所经的地貌、矿产和生物,以及历史上行政区域划分的沿革和地名的由来和演变。
一般知识性的读物,很少注意可读性和文学性,而《水经注》的文字流畅生动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文中许多篇章成为描写山水的传世名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水经注》是郦道元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本文是《水经〃江水》中“(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
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模块三:课文大意教学板块3:扫除障碍读顺全文5分钟左右的时间,朗读全文,圈出你不熟悉的生字生词,利用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自主解决,不懂的地方,也可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2.利用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为字词注音并解释。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读书,通过自主学习扫除字词障碍。
时间约5分钟)刚才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碰到不少生字生词吧,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重岩叠嶂(zhàng)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夏水襄(xiāng)陵襄:上。
襄陵:漫上山冈。
乘奔(bēn)御风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素湍(tuān)绿潭湍:急流的水。
绝巘(yǎn)巘: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飞漱(shù),漱:冲刷。
清荣峻(jùn)茂峻,高而陡峭。
学习文言课文,我们不仅要积累一些文言实词,我们还要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课文对这些词语大都作了注释,同学们除了弄懂它们的本义外,还要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如“奔”,本义是指动作“快跑”,课文中是指“奔驰的快马”。
教学板块4:再读课文理解内容请大家参照注释再次阅读课文,把课文读懂,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合作,一个同学朗读课文,另一个同学翻译意思。
之后,推荐最好的在全班读一读,说一说,我们比一比,看谁做得好。
注意下列要求译:意思明确条理清晰语言通顺(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读书,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小组听读、全班展示进一步读懂课文。
时间约8分钟)同学们刚才的读书说话,读得酣畅,说得流利。
老师也准备了几段话与大家交流一下: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
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模块四:文章结构教学板块5 :三读课文,理清结构了1252水道,注文三十余万字,它历经战乱流传至今,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芭。
《三峡》是其中的代表作,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却思路清晰、音韵和谐,那么郦道元是如何用凝练的笔墨将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先说一说课文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绘的。
在此基础上,说出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安排文章的结构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各段所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作用。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
用时6分钟。
)第1段总写山势。
特点:山高岭连第2-4段写四季水势。
夏季:水流湍急春冬:水退潭清秋季:肃穆凄凉全文四个自然段,既写群山,又写江水。
第一段总写山势,抓住峡深山高的特点,突出山势雄伟险峻。
三峡因重叠而隐蔽,所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以下三段写水。
第二段写夏季水势,抓住暴涨流急的特点,生动描述了江水奔腾直下、汹涌湍急的气势。
第三段写春冬景色,抓住水退潭清,山水秀丽的特点,描绘出山峡清幽隽绝,令人流连忘返的风光。
第四段写秋天猿啸,抓住山野寂静肃穆,猿声哀婉的特点,写秋景的凄凉。
末以长啸的猿声作结,又引渔者之歌,更增峡景的凄凉。
文章先总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山,大笔勾勒磅礴七百里的三峡全景:那耸峙两岸的群峰,拔地而起的叠嶂,便连绵疾走,瞬息之间占据了天空,遮蔽了云日。
它们的涌现,简直使整个世界都黯然失色了。
天地是三峡的,连“曦(日)月”也只有在“亭午(正午)夜分”,才能进入其中。
不过高山总需有流水陪衬,才显得灵气十足。
至于伟岸雄峻的三峡;就更需汹涌飞驰的一江急流了,而作者并没有按时令季节来写水,而是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因为它最能体现夏季水的特征。
接下来写水势减小的春冬。
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天,让人不胜凄凉。
模块五:朗读欣赏教学板块6:听读课文感受美景同学们,在诗人、画家的眼中,流动的江河,挺峙的山峦,都是有生命的。
他们常与明月对饮,同清风闲谈,故出现在笔下的山水草木,也大多清新可爱,带着许多灵气。
就如北魏的郦道元,他以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又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因此他的《水经注》虽是一部地理学巨著,又同时能带给人们以艺术上的莫大享受。
《三峡》正是其中最具魅力的篇章之一。
它仿佛是一轴瑰奇多彩的山水画长卷,令人于赏观之际不胜惊奇,不胜喜悦!下面,请大家一边听朗读录音,一边感受三峡的美丽风光。
教学板块7:朗读课文体味美景听完朗读,三峡美景如在眼前,大家愿不愿自己亲身来体会一下呢?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要边展开想像,要使自己走进三峡。
自己觉得优美的段落,可反复诵读。
5分钟以后,请同学们在全班上读,大家根据老师提出的朗读要求,展开评价。
1、模仿朗读:把握节奏,不急不缓;注意音调,抑扬顿挫。
2、先自由朗读,再全班朗读,展开评价。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作者以区区不到200字的篇幅,描绘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那么,作者是采用了哪些笔法来加以表现的呢,这将是我们下一节课要深入探讨的内容。
好,这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