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峡》教案语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三峡
1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2学情分析
《三峡》是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名篇。因其文质兼美,广为传诵,历来是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的重点篇目。文章以凝炼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生学习此文,首先遇到的问题不是对文言词的理解掌握,而是能否做到投入情感地体会出三峡的美(农村学生,平时活动范围有限,更谈不上游历名山大川,没有这种切身的感受);其次在于对景象的意韵把握;第三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目前,不少同学只局限于“考试”,把对古文的学习当成一项为了完成考试而不得不学的任务。对古文的美少有感知。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
2、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1、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实词。
2、品析语言,感受意境。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积累文言实虚词。
3、了解作者郦道元及《水经注》。
4.1.2学时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
4.1.3学时难点
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实词。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语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余先生这么回答?(学生齐答“三峡”)对,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下面我们就通过课文的学习来领略一下。
活动2【讲授】学生查资料,了解下列内容:
(1)、了解作者。(略,可参看课下注释)
(2)、了解《水经》及《水经注》。
参考:《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相传为晋人郭璞所作,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但内容都很简略。
《水经注》是郦道元给《水经》所作的注文,较详细,介绍了1252条河流,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等。不仅是一部地理专著,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这一部分可用幻灯片展出)
活动3【活动】学生说出在预习中的疑点或见解。
学生说出自己在预习课文中的发现、疑惑或者见解。
活动4【练习】学生阅读课文,小组内结合,讨论、交流,完成下列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月(xī)襄陵(xiāng )
素湍(tuān )攫巘(yǎn )属引(zhǔ )哀转(zhuǎn )
(2)、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
沿泝阻绝。(“泝”通“溯” ,逆流而上。)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或者)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至,动词,到;于,介词。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空谷传响。(古义:回声。今义:响声,声音。)
(4)、解释下列活用词: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素湍绿潭。(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暮”都是名词,表时间,这里作状语,分别译为“在早晨”,“在晚上”。)
晴初霜旦。(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5)、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假如不是在中午,就看不到太阳;假如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奔驰的骏马,驾驭长风飞翔,也没有船快。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巴东三峡中巫峡最长,猿叫几声令人悲伤不已,不免会泪湿衣衫。
(6)、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重
重峦叠嶂。(形容词,重叠)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形容词,指分量。)
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可译为“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哀转久绝。(动词,消失。)
绝
沿溯阻绝。(动词,阻断,隔断。)绝巘多生怪波。(形容词,可译为“极高的”。)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1、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2、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3、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4.2.2学时重点
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4.2.3学时难点
品析语言,感受意境。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听读课文
播放幻灯片,学生边看屏幕中文章边听朗读音频。
活动2【导入】欣赏三峡优美风光
播放幻灯片,学生欣赏一组三峡图片,配音。
活动3【活动】研读与赏析
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各段的内容。
(2)、各段在写作上采用了哪些写法?
(3)、作者写了三峡哪些自然景物,又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4)、课文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5)、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1)、各段的内容
第一段:总写三峡重峦叠嶂,遮天蔽日的景象。
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水涨流急的情景。
第三段:写春冬两季清荣峻茂的壮丽景象。
第四段:写三峡深秋清冷寂静的肃杀景色。
(2)、第一段“重岩叠嶂……不见曦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第二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句用对比手法突出水流急的特点。
第三段中动静结合,声色俱有,突出特点。
第四段以声写静,以动写静。
(3)、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山——奇险
夏——急猛
水——春冬——清幽
秋——凄凉
(4)、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最有特点,最后写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