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峡》教案语文版

合集下载

初一上册语文《三峡》教案

初一上册语文《三峡》教案

初一上册语文《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三峡》的基本内容,感受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1.2学习和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学习作者描绘景色的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三峡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2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三峡的自然景观。

1.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感受作者描绘景色的技巧。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2理解课文中蕴含的哲理。

1.导入1.1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峡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三峡。

1.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峡吗?谁能介绍一下三峡?2.自主学习2.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的主题。

3.分析课文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三峡的地势特点。

3.2分析课文第二段,感受三峡的山川之美。

3.3分析课文第三段,理解三峡的水文特点。

3.4分析课文第四段,了解三峡的历史文化。

4.学习生字词4.1教师逐个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4.2学生自主练习,巩固生字词。

5.课堂讨论5.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三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5.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6.写作训练6.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心中的三峡”为题,写一篇短文。

6.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7.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描绘景色的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语文学期 三峡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学期 三峡教案 语文版

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4、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自学指导: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注意体会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导学:一、导入新课:1、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

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英雄竞折腰。

”它们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

新建的三峡工程就是祖国的瑰宝之一。

(出示三峡水电站图片)2、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的《水调歌头·游泳》中有诗句说的就是建三峡水电站的构想,并讲述神女的故事。

(出示毛泽东的诗句)3、让我们的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

学习了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课题:三峡)二、初读课文:1、作者介绍: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2、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哀转(zhuǎn)三、研读课文:1、提问:这长篇课文先总写什么,再写什么?(先写三峡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的壮丽景色。

板书:地貌四季)2、讲解1自然段:①、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后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停顿。

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疏通字词、文意:自:从、由。

阙:同“缺”。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自非:如果不是。

曦:阳光。

③、这一自然段写什么?抓住了什么特点写?(板书:长、连、高)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语文七年级上册《三峡》教学设计(通用)(共五篇)

语文七年级上册《三峡》教学设计(通用)(共五篇)

语文七年级上册《三峡》教学设计(通用)(共五篇)第一篇:语文七年级上册《三峡》教学设计(通用)语文七年级上册《三峡》教学设计(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七年级上册《三峡》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峡》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4、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要求学生对三峡有些了解;2、收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诗句。

教师准备:1、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各个角度的精选一副;2、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诗句。

三、教学过程1、导入:认识作者郦道元,是在《中国石拱桥》,它提到了《水经注》,回忆书的内容,《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最具代表性,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2、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

(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都说瞿塘雄、巫峡绚、西陵险,下面的几句诗各是写哪个峡的?是否验证古人的说法?多媒体展示:有关三峡的诗句。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⑵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⑶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⑷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⑸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⑺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注:此设计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三峡的特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三峡教学设计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三峡教学设计 语文版

23 三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合作探究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在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长江上,有一处无比壮美的景观,它仿佛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母亲河上,它就是闻名世界的长江三峡。

人们都说,三峡美,三峡奇。

那它美在哪里,又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北魏的郦道元,一起去领略三峡的魅力!自学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

(1)字音阙.处(quē) 叠嶂.(zhànɡ)曦.月(xī)襄.陵(xiānɡ) 沿溯.(sù) 御.风(yù)素湍.(tuān) 绝(yǎn) 飞漱.(shù)涧.肃(jiàn) 属.引(zhǔ)(2)词义①略无....:正午;半夜。

..阙处:完全没有。

②亭午夜分③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④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⑤王命急宣.:宣布,传达。

⑥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⑦绝:山峰。

⑧飞漱.其间:冲荡。

⑨良.多趣味:的确,实在。

⑩林寒涧肃.:寂静。

⑪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2.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断缺。

)(2)古今异义:①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今义:另外。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三峡的地貌特点和季节变化。

1.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描绘山水的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培养观察大自然、发现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三峡的自然美,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1.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描绘山水的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2深入分析三峡的地貌特点和季节变化。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向学生简要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

1.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山水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三峡的兴趣。

2.自主学习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三峡的自然美。

2.2学生边读边标注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合作交流a.课文中描绘了三峡哪些自然景观?b.作者是如何描绘三峡的山水的?c.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有哪些?4.课堂讲解4.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4.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对比、拟人、排比等。

5.实践活动5.1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描绘一幅自然景观。

5.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6.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五、教学反思1.在自主学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

2.在合作交流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在课堂小结环节,要加强对重点内容的复习和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相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1.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三峡四季变化的描绘,体会其独特的审美情感。

1.2通过对课文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模仿这些手法在自己的写作中。

七年级三峡教案

七年级三峡教案

七年级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如“阙”“襄”“溯”等,理解文意。

2、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三峡的壮丽景色。

3、体会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子的翻译。

(2)学习作者描写三峡景色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壮丽的山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去领略那雄伟奇丽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课文,遇到疑难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3、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子:(1)重点字词:阙、襄、溯、素湍、飞漱、属引(2)重点句子: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四)品读课文,感受美景1、文章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明确:山、水2、作者是如何描写三峡的山的?明确:“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作者用“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山的高大险峻;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烘托出山的高大。

3、作者是如何描写三峡的水的?明确:写夏季的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通过“襄陵”“阻绝”写出了水势的浩大;用“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出了水流的湍急。

写春冬之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三峡教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三峡教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 三峡教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 三峡教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 三峡教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三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说三峡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多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用自己的所见撩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一起来领略三峡美丽的风光吧!(板书文题)(多媒体显示《三峡》图,标题、作者)请一学生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朗读《三峡》的现代文.(媒体配动画,音乐图片)二、读三峡1、配课文朗读;(媒体)2、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读课文;3、检查自读情况;(以下媒体出示)(1)郦道元,北魏、,本文选自他写的《》。

三峡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三峡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三峡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三峡》教案教材简析:《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有不少是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本文的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只用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而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

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

在夏水一节,作者重点突出的是“沿溯阻绝”造成的水“疾”,并未描绘自然景色。

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

所以,《三峡》是一篇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布置预习: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②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③用行楷抄写课文。

教学方式:活动式、研讨激发式。

郦道元《水经注》全文记录《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著作,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中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是中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三峡》初一语文上册教案(精选6篇)

《三峡》初一语文上册教案(精选6篇)

《三峡》初一语文上册教案《三峡》初一语文上册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峡》初一语文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峡》初一语文上册教案篇1学习目标:1.借助课文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2.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3.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要求:1.借助工具书和页下注,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3.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学生观看影片后,教师导入: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三)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1.学习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作者和《水经注》的材料,教师巡视;2.提出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小组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老师。

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以小字条的形式将问题记下交上来,然后到下一环节学生疏通文意的时候,再将问题交由大家讨论。

(四)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领略山水之美。

2.请2-3名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3.请大家齐读课文。

4.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三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三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三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三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三峡”,为七年级语文教材必修内容之一,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人文风情以及建设成果。

旨在通过学习三峡,引导学生感知中国的伟大变化以及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及其概况;2.认识三峡历史变迁的过程以及其中的人文风情;3.感受三峡大坝的建设、成果以及背后的技术含量;4.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人文精神以及生态意识;5.提升学生语文基本功、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6.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国学、古诗词方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分为三部分:1.前置知识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三峡大坝建设的视频、图片等素材,了解并感受大坝修建的背景和其中的辛勤汗水。

2.教学实践活动: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课堂活动:①了解三峡地理位置及概况:通过观看PPT、听老师讲解等方式进行;②认识三峡历史变迁的过程以及其中的人文风情:通过观看电视剧《三峡人家》等素材来实现;③感受三峡大坝的建设、成果以及背后的技术含量:通过考察学生对相关地理、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探究相关的历史背景进行实现。

3.验收与巩固:进行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握情况,并进行课外拓展,如地理实地考察、广阔的阅读等,巩固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分析1.导入法:通过观看三峡大坝建设的视频、图片等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主动探究三峡大坝的背后的成果。

2.展示法:通过运用电影、电视剧等形式,展示三峡的历史变迁以及人文风情。

3.讲述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对学生理解不够的地理、历史背景、物理知识等相关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4.研究法:通过学生们的探究、合作、提问等活动和方式,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三峡大坝建设的背景及其技术含量等问题。

5.巩固复习法:通过在内容学完后进行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次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拓宽学生对于该国学、古诗词方面的了解。

三峡 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三峡 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领会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基础上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笔下三峡的独特风光,激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及预习作业。

要求: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预习作业:(见本课“教学文本”中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1.一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阙()嶂()曦月()襄陵()沿溯()素湍绿潭()漱()属引()绝巘()(2)文学常识积累《三峡》的作者是北魏的,选自《》,这是一本有很高文学价值的专著。

三峡是指长江中上游湖北、重庆两省市之间的峡峡和峡。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已在此建成。

2.二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实词绝巘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猿鸣三声泪沾裳______________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林寒涧肃____________________3.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导入新课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以及长江三峡的风光辑录片,学生观看后,教师导入: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

《三峡》教案范文五篇

《三峡》教案范文五篇

《三峡》教案范文五篇《三峡》教案篇1一、教学设想《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

语言精练,思路清晰。

读起来朗朗上口。

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__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__要达到的课标要求: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__的朗读、体味。

二、教学步骤(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__,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__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三峡
1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2学情分析
《三峡》是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名篇。

因其文质兼美,广为传诵,历来是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的重点篇目。

文章以凝炼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

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生学习此文,首先遇到的问题不是对文言词的理解掌握,而是能否做到投入情感地体会出三峡的美(农村学生,平时活动范围有限,更谈不上游历名山大川,没有这种切身的感受);其次在于对景象的意韵把握;第三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

目前,不少同学只局限于“考试”,把对古文的学习当成一项为了完成考试而不得不学的任务。

对古文的美少有感知。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

2、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1、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实词。

2、品析语言,感受意境。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积累文言实虚词。

3、了解作者郦道元及《水经注》。

4.1.2学时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

4.1.3学时难点
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实词。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语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余先生这么回答?(学生齐答“三峡”)对,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下面我们就通过课文的学习来领略一下。

活动2【讲授】学生查资料,了解下列内容:
(1)、了解作者。

(略,可参看课下注释)
(2)、了解《水经》及《水经注》。

参考:《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相传为晋人郭璞所作,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但内容都很简略。

《水经注》是郦道元给《水经》所作的注文,较详细,介绍了1252条河流,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等。

不仅是一部地理专著,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这一部分可用幻灯片展出)
活动3【活动】学生说出在预习中的疑点或见解。

学生说出自己在预习课文中的发现、疑惑或者见解。

活动4【练习】学生阅读课文,小组内结合,讨论、交流,完成下列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月(xī)襄陵(xiāng )
素湍(tuān )攫巘(yǎn )属引(zhǔ )哀转(zhuǎn )
(2)、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缺口。


沿泝阻绝。

(“泝”通“溯” ,逆流而上。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或者)
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至,动词,到;于,介词。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空谷传响。

(古义:回声。

今义:响声,声音。


(4)、解释下列活用词: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素湍绿潭。

(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暮”都是名词,表时间,这里作状语,分别译为“在早晨”,“在晚上”。


晴初霜旦。

(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5)、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假如不是在中午,就看不到太阳;假如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奔驰的骏马,驾驭长风飞翔,也没有船快。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巴东三峡中巫峡最长,猿叫几声令人悲伤不已,不免会泪湿衣衫。

(6)、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重峦叠嶂。

(形容词,重叠)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形容词,指分量。



自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可译为“在”。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哀转久绝。

(动词,消失。



沿溯阻绝。

(动词,阻断,隔断。

)绝巘多生怪波。

(形容词,可译为“极高的”。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1、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2、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3、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4.2.2学时重点
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4.2.3学时难点
品析语言,感受意境。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听读课文
播放幻灯片,学生边看屏幕中文章边听朗读音频。

活动2【导入】欣赏三峡优美风光
播放幻灯片,学生欣赏一组三峡图片,配音。

活动3【活动】研读与赏析
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各段的内容。

(2)、各段在写作上采用了哪些写法?
(3)、作者写了三峡哪些自然景物,又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4)、课文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5)、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1)、各段的内容
第一段:总写三峡重峦叠嶂,遮天蔽日的景象。

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水涨流急的情景。

第三段:写春冬两季清荣峻茂的壮丽景象。

第四段:写三峡深秋清冷寂静的肃杀景色。

(2)、第一段“重岩叠嶂……不见曦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第二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句用对比手法突出水流急的特点。

第三段中动静结合,声色俱有,突出特点。

第四段以声写静,以动写静。

(3)、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山——奇险
夏——急猛
水——春冬——清幽
秋——凄凉
(4)、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最有特点,最后写三峡
之秋的悲凉气氛。

(5)、表现了作者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

(学生的答案不求一致,只要大意对即可。

)然后找出相对应的语句,反复品读,展开想象,并结合看的三峡图片,对照着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如: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泉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活动4【活动】课文小结
(1)学生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纠正补充。

(参考:本文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总结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代表回答。

)参考:1、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2、大处着笔,语言简练。

3、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活动5【活动】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讨论明确:文章的第2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4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1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活动6【讲授】体验与反思
本文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那么本文在写景方面给我们了怎样的启示呢?
学生讨论、明确:抓住景物特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物、静物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

活动7【活动】课堂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等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三峡奇观。

我相信,不管三峡变得怎么神奇,它在我心中的地位不会变,我会永远爱着她。

活动8【作业】作业设计
1、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说出有关三峡的古诗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