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1: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分析,找到其中的变量,明确其中的注意事项,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放在窗台上的花弯向窗外生长,引出生长素的相关内容。
题目
植物的激素调节
年级学科
高二生物
课型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课
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了解生长素的成分、作用
3.明确生长素的产生和运输
教学重难点
关键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关键是帮助学生学会设计和分析实验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电子白板
软件: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动画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到下端。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体验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学会设计分析实验
识记相关概念,找到概念中的重点
5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板书设计
植物的激素调节--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二、植物激素的定义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动画展示、分析实验:
1.达尔文的实验2.詹森的实验
3.拜尔的实验4.温特的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
2.感光部位在哪里
3.胚芽鞘弯曲的原因是什么
4.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和作用
总结定义、强调要点:
体内产生、微量、高效、有机物、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
联系实际、总结规律: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本章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这三个部分的内容。

本节内容则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

(2)生物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各种代谢活动及生殖发育能够严格有序的进行,需要各系统、器官及细胞的协调统一;生物体作为环境的成员,能够生存下来,需要自身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本节中的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生长素的发现史渗透着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为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提供了基础。

并且,利用胚芽鞘作材料还可以有许多新的研究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严密思维,科学的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生长素发现的过程。

②领会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有关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究实验的参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②通过探究实验的参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③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④通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执着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四、学情分析:本章内容在于学生学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因此学生对于生物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此知识基础上,高二的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部编本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部编本新人教版必修3

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理第 1 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课目的知识方面:概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能力方面:评论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想的严实性。

感情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课要点和难点1.教课要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课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散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谨慎性剖析。

三、教课方法:叙述与学生练习、议论相联合四、教课器具:幻灯片五、课前准备:六、课时安排: 1 课时七、教课步骤内容板教师组织和指引学生活动教学意书图一、生长以“问题商讨”引入,生思虑回答师提示。

思虑引入素的发【提示】 1. 弯向窗外生长。

议论现过程 2. 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惹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回答长。

这样,能够使植株获取更多阳光,进而能够经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知足自己生长发育的需要。

3. 植株的曲折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问1】“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生长素的?”【指引阅读】达尔文向光性实验表示图。

【叙述】 1880 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遇到单侧光照耀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边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旧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虑题 1〗生思虑回答师提示【提示】 1. 分别掩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边一段,是采纳清除法,察看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进而确立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胚芽鞘曲折生长的是顶端下边的一段,感觉光刺激的是顶端。

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耀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边,惹起下边一段曲折生长。

高中生物必修3教学设计13: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3教学设计13: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案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必修3(人教版)第3章《植物激素的调节》中的第1节,教材介绍了植物的向性运动及意义,重点介绍了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100多年前的实验,从而揭示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在高中教材中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呈现科学知识的不多,其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全过程,所以说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

二、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解决方法]动画再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师引领,步步为营,寻根问底。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⑴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⑵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解决方法]⑴讲述实验设计方案的内容,让学生对照内容,分析讨论评价教材中的极性运输的实验设计。

⑵结合实验评价加深对生长素运输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具准备:图片、动画。

六、学生活动⑴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的实验和结论。

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七、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导入:激素又称化学信使,在第2章中,已经认识到激素可随着血液流到人体和动物体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那么,植物体能不能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呢?[问题探讨]呈现教材P46向着窗外生长的植株,引出问题,接近要点。

植物本身没有神经系统,但对外界刺激仍能发生反应,即具有应激性。

植物对单向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叫做向性运动。

如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向光性。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重温一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吧!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动画显示达尔文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呢?2、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分?3、感受单侧光刺激的又是哪一部分?4、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5、达尔文实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教师总结归纳。

高二生物(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高二生物(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1.体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

2.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学习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学习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预习课本,用红笔标注重点与难点;15分钟完成课前预习内容。

知识准备:知道植物具有的相性运动如向光、相水、相肥性等教材助读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条件:单侧光下 去掉顶尖 锡箔罩上尖端 锡箔罩上尖端下面现象: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_____,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_面比_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鲍森.詹森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___________产生的影响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 __。

3.1914年 拜尔的实验 思 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的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 它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 温特的实验 思考分析:A 、B 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命名本质: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1942年,人们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__ __.预习自测题我的疑问学始于疑1. 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2.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3.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了这株植物生长方向的改变?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课内探究质疑探究探究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一、达尔文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1、实验第一组得到什么结论?2、第一、二组对照的目的是什么?3、对比分析第一、三组说明什么?4、第三、四组与第一组对照说明什么?5、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二、詹森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6、詹森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詹森选择什么材料证明“刺激”向下传递?三、拜尔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7、拜尔的实验为什么选择黑暗的环境?实验结论是什么?四、温特实验设置下列问题:8、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如何?9、若用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如何?(五)思考P46----47的旁栏思考题1、2、3归纳总结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实验分析知识网络图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当堂检测1.如图是一组探究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实验,每组处理方法不同,其中能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的是2.匈牙利学者拜尔(Paal )在1914一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自学教材P48页最后三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在哪? 主要在幼嫩的芽、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生长素主要分布在植物体的什么部位? 各器官都有分布,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的 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3.生长素的运输有何特点? 极性运输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技能训练:探究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运输方式?
探究思路及结果预测:
含IAA的琼脂块 不含IAA的琼脂块
结论: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极性运输:
运 输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方 向 (2)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
(3)横向运输: 主动运输
分生组织、种子、果实等。
3.运输
极性 方向: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运输 方式:主动运输
非极性运输:横向运输
五、巩固练习
1.把燕麦幼苗放在左侧照光的的条件下培养,幼苗的胚芽鞘( D )
A.直立生长
B.停止生长
C.向右侧弯曲生长
D.向左侧弯曲生长
2.植物在单侧光下向光生长的原因是( D ) A.光是产生生长素的条件,只有受到光照的一侧能产生生长素。 B.光对生长素的产生和分布没有影响,但光能促进生长。 C.植物受到单侧光照的影响,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故生长较快。 D.植物受到单侧光照的影响,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故生长较快。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四、课堂小结
时间 实验者
结论
19世纪末 达尔文
尖端产生某种刺激
1910年 詹森
尖端产生刺激可透过琼脂片

高中生物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学习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学习难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学生活动教学设计自主研讨目标与导入本节聚焦: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2、生长素是什么物质/3、什么是植物激素?观察问题探讨的图片讨论回答问题。

自学与诊断1、向光性指在的照射下,植物朝向方向生长的现象。

2、植物的向光性是由造成的,胚芽鞘尖端产生____,单侧光照射时,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或少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3、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运送到,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有机物。

合作互动互动与展示探究1、1880年达尔文的实验请结合课本上的图32,简述实验的过程探究3、1914年拜尔的实验请结合课本上的图32,简述实验的过程精讲与点拨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880年达尔文的实验1910年鲍森詹森的实验1914年拜尔的实验1928年温特的实验2、植物激素的概念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检测与评价总结与升华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植物激素的概念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达标检测题1、在下列植物的结构中,能产生生长素的是()。

A、形成层B、韧皮部C、木质部D、髓部2、下列植物的感应活动中,不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单向刺激引起的是()。

A、根向着地心方向生长B、茎背着地心方向生长C、含羞草的小叶合拢D、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3、用燕麦幼苗的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

A、尖端B、尖端下面的一段C、基部D、尖端与基部之间4、将甲、乙两株幼苗分别种在单侧光照射的暗盆中。

甲幼苗顶端罩上不透光的小帽,结果幼苗直立生长,乙幼苗不罩小帽,结果弯向光源生长,此实验主要证明()。

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学法指导:学生看书用30分完成学案。

学习目标:体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

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学习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学习难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二阅读教材、自主解标A级问题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成分是:(简写:);A级问题二:向光性的原因:外因:内因:生长素分布结果:A级问题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与分布:1 产生:主要在和合成原料:2运输:极性运输:只能从到;非极性运输:横向运输:受单侧光照射,能从向运输运输方式:3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部位。

三、合作探究、重点讲解B级问题一:1 区别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2.区别生长素与生长激素B级问题二:1茎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在于生长素A.向光侧分布的多B.背光侧分布的多C.在茎中分布均匀D.在茎的顶端产生2.下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由②→①移动B、生长素由④→③移动C、生长素由①→③移动D、③处生长比④处快B级问题三:若从植物体中提取生长素,下面几个选项中最理想的材料是A.叶B.幼嫩的种籽C.根D.种子B级问题四: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飞行时,实验舱内水平放置得一株幼苗,它的生长状况是A.根向上生长,茎向下生长 B.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C.根、茎都向上生长 D.根、茎都水平生长B级问题五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弯曲的是A.④⑤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④.B级问题六:下图表示用胚芽鞘中段和琼脂小块做的一组实验:1过一段时间后,测定原先不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其实验结果可能是(填是否含有):A_____生长素;B_____生长素;C_____生长素;D______生长素。

2该实验表明,在植物体内,植物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其运输方式是。

四练侧拓展、达成目标我的收获:1.本节课你学到的知识点、题型2你还有哪些疑惑?。

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③(必修)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后面几节的过渡章节。

本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①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生长素的发现实验并预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②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其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比较和总结、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还通过运用图解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图解法的妙用。

【教学准备】1.课前培养发芽的小麦、玉米或大豆种子。

(可以选择培养其中之一,常用的是玉米)2.课件制作:制作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幻灯片。

本节1课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

【教学体会】本节内容教学适宜采用发现法,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果--整理分析--获得初步结论),提高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在能力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3单元第1课时生长素的发现讲课年级高二课题第3单元第1课时生长素的辨认出课程类型崭新讲课1.详述植物生长素的辨认出过程2.体验辨认出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3.表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4.详述植物激素的概念5.讲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原产重点:详述植物生长素的辨认出过程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原产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1.教师准备工作一盆植物,放到窗台上足够多时间,并使其整体表现出来显著的向光性,以供听课用。

2.准备工作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实验的图片,通过图片介绍更直观。

3.准备工作学生复习以及课堂上要回答的问题,问题预先考量更存有针对性。

4.如果条件许可,从实验室准备工作琼脂块、锡箔、云母片等,使学生体会。

5.在内容教学之外,准备工作一些素材,对学生展开方法上的教育。

1.引题使用教师预先准备工作的盆栽植物,学生耳目一新,自学积极性大大提高。

2.相同科学家所搞实验的本质就是相同的,这种相同学生不难辨识,教师特别注意指点。

3.通过实验,自学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想和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其他实验设计中回去。

4.明晰几种胚芽鞘实验中常用材料的特性,例如琼脂块、锡箔、云母片等。

5.正确理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含义最出色融合图展开,摆事实两层意思:一就是生长素能够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二就是生长素无法从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

6.方法上,必须鼓励学生边看看、边想要、边比较的方法展开自学。

“看看”就是看看实验现象,从中辨认出问题;“想要”就是思索并提问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比较”就是实验组与对照组展开比较。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程序自学内容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教师犯罪行为1.展现有钝窗外生长的盆栽植物。

2.明确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有钝光源生长?教师准备工作问题,精心安排学生复习。

1.“满园春色斑斑,一枝红杏出墙去”中所描写的一枝红杏生长方向有何特点?可能将就是哪种因素的提振引发的?2.达尔文的实验中为什么必须分别遮挡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呢?胚芽鞘伸展生长的就是哪一部分?体会单侧光提振的就是哪一部分?3.你能够参考教材上温特实验的示意图,给其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吗?恳请叙述你的设计。

生物必修3导学案3.1植物生长素发现

生物必修3导学案3.1植物生长素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教案学习目标:1.体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

2.解说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由。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散布。

学习要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科学实验设计的谨慎性剖析。

一.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向光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实验资料:单侧光;胚芽鞘(课本47页“有关信息”);锡箔(遮光)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条件:单侧光下条件:去掉顶尖条件:锡箔罩上条件:锡箔罩上尖端尖端下边现象:胚芽鞘现象:胚芽鞘现象:胚芽鞘现象:胚芽鞘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 _______光照耀使胚芽鞘的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并传达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面比______面生长快,因此出现曲折。

(2)1910年詹森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_______产生的刺激透过琼脂片传达给下部。

思虑:假如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状况应是________。

(3)1914年拜尔的实验注意思虑:尖端搁置的地点及以后曲折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曲折生长,是由于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类化学物质的散布不平均造成了胚芽鞘的曲折生长。

4)1928年温特的实验第一依据课本剖析实验过程思虑剖析:A、B两个胚芽鞘的生长状况: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实验结论:进一步证了然造成胚芽鞘曲折的刺激的确是一种化学物质。

温特把这类物质命名为_____________,1942年,人们确认它的化学实质是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能力方面: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四、教学用具:幻灯片五、课前准备: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步骤八:板书设计: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结论: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2、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能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二、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运输方向: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运输,不能反向。

3.分布情况:生长旺盛部位。

典型例题例1 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两重性的现象是()A.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B.顶端优势C.根的向地性和向水性D.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解析:出现“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现象都是生长素的适宜浓度促进茎生长。

出现“顶端优势”是由于低浓度促进顶芽生长,高浓度抑制侧芽生长。

出现“根的向地性”是高浓度抑制根生长,低浓度促进根生长,但向水性与生长素无关。

“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属于感性运动,不属于向性运动。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3单元第1课时生长素的发现授课年级高二课题第3单元第1课时生长素的发现课程类型新授课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4.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 5.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重点: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1.教师准备一盆植物,放在窗台上足够时间,使其表现出明显的向光性,以备上课用。

2.准备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实验的图片,通过图片了解更直观。

3.准备学生预习以及课堂上要提问的问题,问题预先考虑更有针对性。

4.如果条件许可,从实验室准备琼脂块、锡箔、云母片等,让学生见识。

5.在内容教学之外,准备一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教育。

1.引题采用教师预先准备的盆栽植物,学生耳目一新,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2.不同科学家所做实验的本质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学生不容易识别,教师注意点拨。

3.通过实验,学习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想和方法,并能应用于其他实验设计中去。

4.明确几种胚芽鞘实验中常用材料的特性,如琼脂块、锡箔、云母片等。

5.正确理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含义最好结合图进行,讲清两层意思:一是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二是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

6.方法上,要引导学生边看、边想、边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

“看”就是看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想”就是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比较”就是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程序学习内容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教师行为 1.展示弯向窗外生长的盆栽植物。

2.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弯向光源生长?教师准备问题,安排学生预习。

1.“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所描绘的一枝红杏生长方向有何特点?可能是哪种因素的刺激引起的? 2.达尔文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呢?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分?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哪一部分? 3.你能参照教材上温特实验的示意图,给其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吗?请描述你的设计。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Word版含答案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错误!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其他科学家的研究①1931年,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该化学物质为吲哚乙酸(IAA)。

②1946年,科学家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确认生长素就是吲哚乙酸(IAA)。

2.植物的向光性(1)概念: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举例:放在窗口的盆栽植物,其幼嫩部位向着窗外生长。

(3)意义: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4)原因: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错误!1.产生: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1)极性运输⎩⎪⎨⎪⎧部位: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方向: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3.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共研探究]植物具有向光性,其中的原因经历了许多科学家的艰辛探索。

阅读教材,完成科学家的探索过程。

并归纳其原理。

1.根据图示完成达尔文实验的相关问题,然后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各组胚芽鞘的生长弯曲情况是:①弯向光源生长;②不生长,不弯曲;③直立生长;④弯向光源生长。

(2)①与②对比,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

(3)③与④对比,说明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的伸长区。

(4)达尔文的猜测: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从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为了验证达尔文的猜测,鲍森·詹森和拜尔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鲍森·詹森实验①实验现象:A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B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高中生物必修3学案15: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高中生物必修3学案15: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学习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温故习新】向光性:在________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___________生长的现象。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实验材料:单侧光;胚芽鞘(课本47页“相关信息”);锡箔(遮光)现象:胚芽鞘_____ 胚芽鞘_____ 胚芽鞘_____ 胚芽鞘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面比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_______产生的刺激透过片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______。

3.1914年拜尔的实验: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温特的实验:思考分析:A、B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___,1942年,人们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后来发现植物体内的、也具有生长素的效应。

【研讨拓展】1.总结:①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_______,②生长素产生部位是③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④胚芽鞘的弯曲生长部位是。

⑤胚芽鞘的弯曲部位的根本原因是。

2.向光性产生的解释: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是由于生长素造成的:光照射后,胚芽鞘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高中生物必修3学案11: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高中生物必修3学案11: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学习目标1.阅读教材,体验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历程,并对相关实验进行分析。

2.画图解释生长素的分布与植物向光性的关系。

3.结合教材图3-6和技能训练,分析植物体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二、重点、难点:向光性的产生原理。

三、教学环节【温故而知新】1.体液免疫的过程和机理:阅读教材P37第4段后,完成填空。

(1)大多数病原体经过_______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_____,将抗原传递给_____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__________。

少数抗原直接刺激_____细胞。

(2)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__,大部分分化为________细胞,小部分形成__________细胞。

(3)浆细胞分泌产生_________,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的________或者对人体细胞的____________。

(4)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_______,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够迅速_________________,快速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_。

2.抗原一旦侵入到宿主细胞内部,体液中的_______就不能发挥作用,这时就要靠_____免疫来发挥作用。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胞内寄生菌。

3.细胞免疫的过程(1)抗原经过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再呈递给细胞。

(2)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____________,大部分形成________细胞,小部分形成________细胞。

(3)__________细胞和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__________,释放内部的________。

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预习案】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阅读教材P46-47,完成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并归纳其机理。

高中生物必修3精品学案: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高中生物必修3精品学案: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重难点)。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重点)。

3.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重难点)。

|基础知识|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植物的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达尔文的实验(1)实验处理及现象:(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3.鲍森·詹森和拜尔实验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右端+黑暗→向左弯曲生长4.温特实验(1)实验处理及现象:(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会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这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生长素。

5.植物向光性的解释(1)外因:单侧光照射。

(2)内因:生长素在背光侧含量多于向光侧。

(3)结果:两侧生长不均匀,背光侧生长快,向光侧生长慢。

6.植物激素(1)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举例: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及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分析1.生长素的产生(1)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产生过程: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两种运输类型(1)极性运输。

①运输方向: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②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通过韧皮部进行。

3.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自查自纠|1.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测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照下能产生某种影响传递到尖端下方,温特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2.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成生长素()3.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4.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较多的生长素()5.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发生效应的部位也在尖端()6.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方向为由“根尖端”运往“根近茎端”()[答案] 1.√ 2.√ 3.× 4.× 5.× 6.√|图解图说|★向日葵在快速长高的阶段,向光性表现较为明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学案: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无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学案: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无答案)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学习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学习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主体知识】1.1931年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_________()。

1946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体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定它就是________ ,在植物体内还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向光性的解释:植物向光性是由于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生长素含量多于,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从而造成弯曲。

3.人们把这类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运送到,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称作植物激素。

继发现生长素后,人们陆续又发现了、、、等植物激素。

4.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5.生长素的分布:集中在__________的部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处。

6.生长素的运输: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运输到形态学,而不能倒转过来。

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一种。

非极性运输:在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自主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探究活动一十九世纪末,英国,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观察实验过程,得出结论:(1)实验一中1和2形成对照,单一变量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二中1和2形成对照,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弯曲生长的部位在。

达尔文的实验结论是:胚芽鞘尖端受_________刺激后,向下面的_________传递某种“影响”,会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探究活动二1.1910年,詹森的实验琼脂片操作过程:1号:尖端下部加入;2号去掉胚芽鞘;实验现象:1号;2号;实验结论:胚芽鞘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传递给下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程解读一、学习目标: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并能利用实验设计思路解决问题。

2、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二、重点、难点: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生长素的运输难点:1、发现生长素的实验设计思路的应用;2、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三、考点分析:的能力。

多出现在选择题中。

知识梳理亲爱的同学们,动物对外界的刺激,能够发生反应。

那植物呢?这种反应是否属于反射?为什么?一、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实验探究向光性与尖端有关:(1)(2)对照探究感光部位在尖端:(3)(4)对照假说: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的下部生长产生某种影响。

2、詹森的实验: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3、拜尔的实验: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弯曲部位在尖端的下方)4、温特的实验:温特的结论: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进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根据实验设计原则,你能对温特的实验进行改进吗)结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单侧光的照射(刺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2)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速度不同)植物激素的概念:(1)植物体一定部位合成的(内生性)(2)运输到一定部位(可移动性)(3)少量、高效二、产生、运输、分布(一个小挑战:生长素最早提取自人类尿液,你能据此推断出植物生长素的分子组成吗?)1、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均为幼嫩且生长旺盛的部位。

根尖和成熟叶片合成生长素极少。

色氨酸——————生长素2、分布:生长旺盛的部位,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极少。

幼叶>老叶顶芽 < 侧芽3、运输:a. 极性运输: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端运输,不能反向运输。

b. 横向运输:单侧光及地心引力等刺激c. 运输方式:主动运输典型例题知识点一:发现生长素的实验设计思路的应用例1:用琼脂块收集燕麦胚芽鞘中的生长素,下列方法收集生长素最多的是(图中长方形代表琼脂块)思路分析:A项无顶端,C项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块向下运输,D项虽然有单侧光,但没有顶端,不能产生生长素。

B项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只运输到下面的琼脂块上。

[答案]B。

解题后思考:生长素由尖端产生,运输到作用部位。

例2:如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予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 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B. 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C. 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D. 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思路分析:甲,云母片插在尖端,阻断生长素横向运输,下方分布均匀,直立生长;乙,所插云母片阻断生长素向下运输,下方不能生长,不弯曲;丙,右侧云母片阻断生长素运输,左侧继续向下运输生长素,因此左侧生长快,故丙向右弯曲。

[答案]B解题后思考:云母片、玻璃片可阻断水分和生长素的运输。

例3:下图是燕麦胚芽鞘尖端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定量测定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下列就测定结果进行的分析,正确的是()A. 光照抑制生长素的合成B. 光照引起生长素向下运输C.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D. 光照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思路分析:3、4对照说明光照既不抑制合成也不促进合成,故不会引发生长素向下运输;1、2对照证明C项正确。

[答案]C解题后思考:生长素的产生与极性运输及光照无关,但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可能与单侧光有关例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B. 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C. 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D. 图中向光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思路分析:向光性外因1、3——单侧光为自变量;内因在题给图片中没有最好的选择;向光弯曲——3、5。

[答案]A解题后思考:实验设计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

即:将需要探究的因素设置为唯一变量,其他因素不变。

例5: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进行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A. ②⑤⑦B. ①②③⑤⑧C. ①③④⑥⑦D. ②⑤⑧思路分析:①直立生长;②左侧生长素促进生长,右侧没有生长素不生长,向右弯曲;③尖端下方分布均匀,直立生长;④云母片阻断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下方均匀分布,直立生长;⑤右侧弯曲生长;⑥关于明胶是否能透过生长素的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生长素不会分布不均匀,因此不弯曲;⑦植物均匀旋转,相当于接受全光照,直立生长;⑧整个装置旋转,对植物而言只能从小窗透光,因此会弯曲向小窗生长[答案]D解题后思考: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会导致植物弯曲生长。

小结:达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设计,除证明了相关结论之外,实验本身所体现的知识细节同样需要掌握。

比如:琼脂片和玻璃片的区别;锡箔小帽的作用等。

此外,灵活运用实验结论也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

知识点二:生长素的运输例6:下图表示用胚芽鞘中段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做的一组实验:(1)过一段时间后测定原先不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其实验结果应该为:作为受体的琼脂小块______________不含生长素;(2)实验中除了①之外,还要设置②③④三个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表明,在植物体内,植物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其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但不能反向运输[答案](1)②④(2)作为对照实验,排除重力因素的影响(3)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主动运输解题后思考: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向与植物的摆放方向无关。

小结:生长素的运输具有方向性,但在成熟的部位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提分技巧本讲内容较少但考查点较突出,主要考查经典实验的设计环节,同学们应深入理解,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预习导学一、预习新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其他激素二、预习点拨探究任务一:水平放置的植物为什么会出现茎背地生长,而根部却向地生长的现象?探究任务二:储存生香蕉的盒子里放一个熟透的水果的作用是什么?探究活动三:植物的激素都有哪些?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 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A. 背地(心)生长B. 向水平方向生长C. 向光生长D. 无法确定2. 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能产生向光性,其感受光刺激和发生弯曲的部位分别是()A. 胚芽鞘的尖端和尖端的下面B. 尖端的下面和尖端C. 都在胚芽鞘的尖端D. 都在尖端的下面3. 根尖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A. 根冠B. 分生区C. 伸长区D. 成熟区※4. 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它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B. 它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C. 它是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D. 它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5. 下图所示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图中锡箔套不透光,云母片具有不透水性)则图中能弯向光源生长的是()A. 甲、乙B. 乙、丙C. 丙、丁D. 甲、丁※6. 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A. 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 胚芽鞘尖端和未接触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 未接触尖端的琼脂块和接触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 胚芽鞘尖端和接触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7.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是很少的B.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移动是从形态学的顶端移向基部C.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不需要能量D. 单侧光下燕麦胚芽鞘顶端的生长素可从向光侧横向运输到背光侧8. 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物质是()A. 蛋白质B. 生长素C. DNAD. 植物激素9. 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

这一现象说明()①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②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③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④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⑤生长素能由顶端运输到下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④⑤D. ③④⑤10. 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如图所示);另一实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上,做同样的实验。

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甲和接受块乙的成分有何变化( )A. 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B. 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C. 甲、乙都含有生长素D. 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11. 在下列各组织器官中,产生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 ( ) A. 成熟的果实B. 发黄的叶片C. 成熟的种子D. 发育的种子12. 由下图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有 ( )A. 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B. 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 生长素能由顶端向下端运输D.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13. 下图表示一项生长素的研究实验,以下哪一项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是正确的 ( )A. M 长得比N 长B. N 长得比M 长C. M 弯向一侧而N 不弯曲D. N 弯向一侧而M 不弯曲二、非选择题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

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

接通台灯电源24h 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①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号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号装置。

②根据号和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③根据号与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④根据号与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感光部位在尖端。

⑤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C [解析]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运输只受单侧光影响2. A3. B4. D [解析]只有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