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1月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平顶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
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滋生而成的。
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
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汉字的衍生和分类也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汉字的衍生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
从每个“初文”中产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事实世界的一个“类”。
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
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
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喻的方式进行系联。
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冥也)。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三上期第一次质量考评语文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2018-2019学年上期高三第一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
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
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
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
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
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
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
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
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
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
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
河南省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百校联盟2015—2016学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竹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涵竹在先秦时期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先民们把竹神化和灵异化,并对之加以膜拜,形成了巫神通道和祛邪避鬼等民俗文化事项。
灵竹崇拜的内容包括竹图腾崇拜和竹生殖崇拜。
竹图腾崇拜主要表现出典型的祖先崇拜现象。
例如,自汉代开始中国南方的彝族、苗族和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就流传着很多关于“竹王”的传说,共同点是认为竹子孕育了本民族的祖先。
竹生殖崇拜是灵竹崇拜的另一重要表现。
竹四季常青,生长周期短,生殖和繁衍能力旺盛,有“雨后春笋”“如竹苞矣”等成语,均用来形容竹的生殖能力和生命力旺盛的景象。
竹生殖崇拜,如福建、浙江、四川等地流行一种“摇竹娘”祝愿仪式。
在中国的巫俗仪式中,竹主要是作为一种驱鬼请神的重要器物而出现,最具代表性的是安徽贵池傩仪式中的竹神伞,仪式中竹五色神伞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傩仪器物,它被视为各路神仙往来的通道,也是凭依之所,仪式完成后,竹五色神伞即被焚烧,送给各路神仙,以表达对他们的虔诚敬仰之意。
为了摆脱生命危机,和祈求生命延续,人们开始寄希望于竹的祛邪避鬼,以缓解焦虑和畏惧感。
天师道为人们寻觅到生命保存的力量之一就是崇拜竹,通过崇拜竹的“交感巫术”以驱病延寿。
竹祛邪避鬼还用于消除污秽,寻求生活安康。
如我们在除夕、婚庆和开业等喜庆之日燃放的“爆竹”,亦即俗称鞭炮,“爆竹”的“竹”,指代的是真正的竹子。
在火药未发明之前,爆竹即是用火燃烧竹子,在燃烧的过程中竹腔爆裂发出“噼里啪啦”之声,以此来恐吓鬼怪,让污秽之物远离人们的生活。
百校联考一模语文参考答案
2016—2017学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曲解文意,“导致在今天充满匠气的书法家越来越多”错,原文是说“而今人……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
(3分)2.D【解析】条件缺失,文末强调避除匠气“还需不断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
(3分)3.C【解析】因果逻辑关系颠倒,原文中是“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
(3分)4.A【解析】“对20世纪早期亚洲的历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错,原文为“在20世纪早期亚洲的历史上,像他那样对一个民族产生如此深远影响的读书人,似乎唯有印度的泰戈尔和甘地”,说的是“泰戈尔和甘地对印度民族的历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3分)5.AC【解析】B项,范围缩小,并非只将“新民说”思想传递给梁漱溟、毛润之、左舜生,而是传递给包括三人在内的“比他小20岁的这一代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于文无据。
D项,根据文中第一段“历经世变”可知王国维“未曾经历大的政治变革”错。
E项,“梁启超对亲身参与的戊戌变法给予了肯定”无中生有,“他认为……”也没有写在给女儿的家书中。
(每项2分)6.特点:①“诚拙、振拔向上”;②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不随波逐流。
(每点1分)原因:①1927年给梁启超带来了很大的心灵震动,超过了辛亥之变;②1927年,他期待的少年中国一直没有出现;③他对救国方法有了新的认识,想到了“不逐时流的新人”,认为唯有新人才能配上这个新的国家。
(每点1分)7.C【解析】A项,“突出了过年的热闹”错误。
B项,“墙上挂‘父亲’的照片”是要突出家人对“父亲”的缅怀思念。
D项,无心理描写;说老二“鲁莽”也不恰当。
(3分)8.①坚强乐观。
丈夫去世后,母亲带着三个孩子生活,支撑起整个家庭,在除夕夜给孩子们包饺子吃,营造欢乐的氛围。
②吃苦耐劳。
到年三十了,她还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卖菜,没赶上公交车,徒步回家,直到除夕夜才回来。
③聪慧能干。
她让孩子们一齐动手,包饺子,贴对联,感受过年的氛围,让孩子们都吃到硬币,预示着他们能有好运,使他们感到开心和快乐。
河南省郑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一模)(1月)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河南省郑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一模)(1月)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郑州市2023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当下是互联网时代, 更是人工智能时代。
完善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推动中国从人口大国”走向数据大国;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也将从互联网经济的人口红利转变为智能产业经济的数据红利。
用户数据正成为热门的大数据资源, 而深度学习算法和计算能力的进步, 则为海量用户数据提供完美的商业可能。
可以认为, 用户数据将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也将是人工智能产业主体最为关键的市场竞争要素。
人工智能产业主体通过数据垄断而限制、排除竞争的行为, 将成为反垄断法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
数据收集是数据使用的前提。
在人工智能时代, 用户数据产生于互联网平台。
数据收集的垄断与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网络效应密切相关。
数据收集具有网络正效应。
一方面互联网平台自身发展具有网络效应, 即平台已有的用户优势会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加入进来, 新用户的增加又进一步对已有用户产生锁定效应, 而用户的集中也意味着数据的集中;另一方面, 平台的数据积累具有网络效应, 即平台数据越多, 由算法定义的产品就更加智能化, 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 产生更多的数据, 如此循环, 将导致数据市场出现严重分化。
此外, 数据收集不存在金钱交易的价格竞争, 因此反垄断法的价格分析工具将无用武之地。
数据使用是数据收集的目的。
在人工智能时代, 数据的经济价值将被深度挖掘和充分释放。
但是, 应该看到, 数据也可能成为产业主体排斥市场竞争、谋求垄断利益的利器。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1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1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新史学中最常见的两种历史研究方式是科学实证与文化阐释,前者旨在建立历史事实之真或寻求历史演变之理,后者则以探寻历史之意义或彰显切实之史识为目标,此二者可谓中国新史学之“双轨”。
中国新史学正是沿此“双轨”向前发展的。
立足于此“双轨”,中国新史学在研究的各方面有最具特色的“八大家”。
他们分别是:最早倡导用科学精神、方法治史的梁启超,最具科学实证精神并首倡“二重证据法”的王国维,最为“博学通识”并精于考据的陈寅恪,最讲求“科学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整理国故”的胡适,最具科学“疑古”眼光并最善用“假设与求证”方法于“古史辨”的顾颉刚,最重史料和史学科学化并倡导“史学即史料学”的傅斯年,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探寻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郭沫若,最具文化眼光阐释历史并倡导“以士释史”的钱穆。
科学实证与文化阐释,这两种不同的历史研究的方向与路径,展示了中国新史学研究的多元面相。
中国新史学的多元面相中自然还包含了那些是实证但非源于科学、是阐释却非基于文化的各种研究路数。
虽然存在科学实证与文化阐释这两种不同的历史研究路径,但二者之间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融通的。
以文化阐释为基本特征的钱穆新史学与以科学实证为主要特征的梁启超、陈寅恪等人的新史学之间有很多思想和主张都是可以融会贯通的。
语文】河南名校联考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育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语文】河南名校联考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育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关于中国文化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其中,巫起源说认为巫是中国文化的母胎,因为中国文明起源于农耕文明。
在一个无法迁徙的农耕部落中,如何应对自然变化所带来的恐慌,是这个群体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因素。
人类社会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宗教节日和自然发展来达到协调一致。
在庆祝节日的时候,人们积极参与季节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宇宙危机中。
而在顺利度过这个宇宙危机的仪式中,巫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他是宇宙危机以及协调危机仪式中的唯一解释者,他阐发着来自宇宙自然之神的意见以及宇宙危机协调的效果。
他的阐释决定了部落是生活在希望还是恐惧中。
在氏族部落时期,巫是部落的领袖,因为通神而为大家信服崇拜,享有崇高的权威。
巫即是___,在满语中是智者,也就是拥有智慧的人。
但是他和希腊的智者不同。
希腊智者运用理性和知识,找出对方的逻辑漏洞,在辩论中取胜。
___则相反,他的智慧不来自理性和经验,而是来自神灵的启示。
___通过一种类似舞蹈的仪式,使神灵附在自己的身上。
此时,___和神灵即为一体,___说的话就是神灵的启示。
巫要想成功解读危机和灾难,在部落平民的眼中,就必须看到危机被解决的实际果效,如洪水退去、干旱结束、日食的太阳完全出现。
如果巫身上仅仅是无理性的疯狂,显然无法实现这么重大的功能。
所以巫除了在仪式中的动作和神灵附体式的颤抖之外,还要有关于天文、农业甚至医病的知识和技能。
那么巫就成了当时知识的掌管者,他们负责解释任何一个引起恐慌的非自然事件,并且使人们看到这种解释的效果,从而使他们从恐惧中走出,进入正常的生产中去。
中国诸子百家的起源,古代史书一直认为诸子出于___,是周王室的___流落于民间而成。
其实___之学也是巫,因为___“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所以巫在那个时代是一切事物的核心,百官皆由巫出。
巫的一切规范和知识也就成为后来一切知识的起源,中医起源于此,天文历法源于此,史源于此。
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百校联盟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5.考试范围:包括全部内容。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书法中的匠气“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
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
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
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
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
”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
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
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
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
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
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
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
河南省百校联盟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百校联盟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文学创作的“轻”与“重”覃皓珺当代文坛的广阔的研究视域中,通俗文学的创作始终是一块野蛮生长的“文化飞地”,介于传统的文学话语和当下的商业趣味,不可忽视亦难以言喻,评论界对其关注有加,但仍旧存在争议性与滞后性。
所谓文学的“轻”与“重”,就我国通俗文学与纯文学而言,主要区别于题材、主题和读者群体三方面。
通俗文学题材较为轻逸,突出幻想、情感、科幻等元素,有阅读的趣味性、商业性;读者群体较为广泛、传播形式渠道多样。
而纯文学着重于现实主义和思想表达,主题较为深刻,同时文学性和思想性较强,发布渠道主要由纯文学期刊及出版社集册出版。
然而“轻”与“重”是否真的难以兼顾,文学的类型究竟又由谁来断言?事实上,即便通俗文学的畅销书作者们,其创作的目的虽与传统文学追求“经典化”的标准相距甚远,其文本的碎片化、趣味性和传媒属性也远胜于文学意义上的可读性,但却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与社会性讨论,其中必然有值得纯文学关注的关键元素。
而我国通俗文学多年来缺乏经典性,也显然急需符合该类型自我突破的要素出现。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是读者手中的读物,更是创造一个时代文化风尚之航标。
由此而言,惟有回归作品和读者本身,才能理解孰轻孰重的本质。
突破通俗文学与主流传统文学的创作壁垒,还需反观类型之“轻”与主题之“重”的讨论,寻求彼此调和与发展的契机。
通俗文学作品受欢迎的原因,显然并非语言上的艺术性和思想上的震撼力,而是真切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感,把握了具备时代共鸣的犀利具象。
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距今100多万年前,人类学会了利用自然界中的火,从此开启了能源时代。
在经历过漫长的柴薪时代后,随着工业革命兴起,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推动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能源缺口。
所幸,当木材已无法满足人类需求时,煤和石油等高热值的化石燃料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迎来了大爆发。
然而在短短200多年间,人类燃烧了数千亿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按照目前的储采比,全球已探明的化石燃料仅够人类再使用百年左右,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所导致的气候危机更是迫在眉睫,留给人类完成能源转型的时间屈指可数。
在2021年联合国举行的能源高级别对话会议中,联合主席阿奇姆·施泰纳强调:2021年必须成为可持续能源转型的“历史性转折点”,为了实现2050年全球净零排放和《巴黎协定》的主要目标,世界各国必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电是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形式,而电池作为储存电能的主要装置,已成为新能源时代最重要的器件之一。
然而,目前大规模使用的各种电池,都存在各自的短板,例如铅酸电池重量体积大、能量密度低、使用寿命短且含有对人体和环境都有害的重金属铅;锂离子电池,虽然在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上应用广泛,但也存在安全隐患,易燃易爆且成本相对较高。
金属空气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是利用锌、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海水制成的,具有许多电池所不具备的优势。
由于性能卓越,金属空气电池有望成为大规模应用的未来绿色储能设备,多个国家都在积极推进这项研究。
首先,金属空气电池的蓄电量特别高,由于它消耗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理论上正极容量是无限的,再加上氧气不需要存储在电池内,使得金属空气电池的理论蓄电量比常用的锂电池大得多,理论电量是锂离子电池的6~10倍,实际蓄电量可达锂离子电池的3倍。
河南省高三年级1月教学质量监测.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河南省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年级1月教学质量监测理科综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O—16 F—19 Na—23 Si—28 S—32 Cl—35.5Ca—40 Cu—64 Pb—207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8.已知乙酸与某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的分子式为C7H14O2,该醇的可能结构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8种B.7种C.6种D.5种9.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0 g熔融的NaHSO4中含有离子总数为0.2N AB.电解精炼Cu时,导线中通过2N A e-时,阳极质量减少64 gC.标准状况下,11.2 LCHCl3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2N AD.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10.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Z、W三种元素最高正价的代数和为10,且Y、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均能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与W形成的化合物均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沉淀B.Z、W的简单离子均可促进水的电离C .原子半径:X <Y <Z <WD .X 与Y 形成的化合物中均只含离子键11.以NaBH 4(B 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 2O 2作原料的新型燃料电池,可用作深水勘探等无空气环境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池工作时,Na +从b 极区移向a 极区B .放电过程中,b 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减小C .a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4BH -+8OH --8e -=2BO+6H 2O D .若用该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转移2 mole -时,阴极析出46gNa12.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利用图1装置验证AgCl 、Ag 2S 的溶解度大小B .利用图2装置验证HCl 、H 2CO 3、H 2SiO 3酸性强弱C .利用图3装置稀释浓硫酸D .利用图4装置制备并收集HCl 气体13.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H +的物质的量浓度[c (H +)]和OH -的物质的量浓度[c (OH )-]的关系如图所示。
2023届河南省名校高三年级1月份联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3届河南省名校高三年级1月份联考语文试题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简单来说,人工智能目的就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让机器拥有智能,可以做出模糊的判断,而非用于计算有确切答案的问题,例如一加一等于几。
机器学习是实现人工智能的方法,也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领域,其原理是使用算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解析,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从而获取新的技能来完成任务。
在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已经显示出其极大的优越性与替代性。
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类更好地完成工作,工厂的自动化使很多传统制造业工人面临失业,如今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将会使失业范围扩大,留给人类的岗位进一步被局限,由此导致的社会发展不平衡引起整个社会的焦虑。
另外,人工智能的运转建立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很多情况下我们的个人隐私数据得不到保障。
平台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等,通过机器算法自动判断并向用户推荐符合需求和喜好的内容,机器对我们的了解越多,就越能够影响人的决策和行为,反而使人类的行为越来越机械化。
如何合理应用人工智能从而更好地造福社会,应该是当前最主要和重要的话题。
大数据时代,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和督促也必不可少。
有互联网从业者指出,人工智能只是一个新技术和工具,它会结合所有领域,通过大数据,提升各个行业发展。
诚然,人工智能应该是作为一种工具的存在,将它与各行各业的发展相结合,使其促进社会的协同发展。
以核物理为基础的原子弹对生命的伤害难以估量,然而将其应用到能源与医疗方面,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与核物理的发展相似,人工智能不断拓宽人类对能力的认知边界,并具有巨大的两面性,属于超前的研究,很可能会触及伦理道德底线,因此需要用未来的眼光和理性的约束去开发。
(摘编自王永峰《用未来眼光与理性约束去开发人工智能》)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致力于使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让机器拥有智能,能够准确地进行判断与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舷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诸葛恢,字道明,琅邪阳都人也。父靓,奔吴,为大司马。吴平,逃窜不出。武帝与靓有旧,靓姊又为琅邪王妃,帝知靓在姊间,因就见焉。靓逃于厕,帝又逼见之,谓曰:“不谓今日复得相见。”靓流涕曰:“不能漆身皮面,复睹圣颜!”诏以为侍中,固辞不拜,归于乡里,终身不向朝廷而坐。
恢弱冠知名,试守即丘长,转临沂令,为政和平。值天下大乱,避地江左,名亚王导、庾亮。导尝谓曰:“明府当为黑头公。”及导拜司空,恢在从,导指冠谓曰:“君当复著此。”导尝与恢戏争族姓,曰:“人言王葛,不言葛王也。”恢曰:“不言马驴,而言驴马,岂驴胜马邪!”其见亲狎如此。于时颍川荀闿字道明、陈留蔡谟字道明,与恢俱有名誉,号曰“中兴三明”,人为之语曰:“京都三明各有名,蔡氏儒雅荀葛清。”
D.诸葛恢有中兴之勋。他调任会稽太守前,皇帝特为他设宴,并说他有担任官职的能
力,后果然政绩突出,受到皇帝的赞赏和嘉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恢曰:“不言马驴,而言驴马,岂驴胜马邪!”其见亲狎如此。(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望宅中树有所思①
卢照邻
我家有庭树,秋叶正离离②。
上舞双栖鸟,中秀合欢枝。
劳思复劳望,相见不相知。
(选自《南通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作者林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巫神通道、祛邪避鬼等民俗文化事项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先民们把竹神化和灵
异化,并对之加以膜拜,体现出对竹的高度重视。
B.竹子作为重要的文学文化符号,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画家、诗人、作家将情怀寄寓
含并居显要/刘超以忠谨掌书命/时人以帝善任一国之才/
B.时四方多务/笺疏殷积/恢斟酌酬答/咸称折中/于时王氏为将军/而恢兄弟及颜
含并居显要/刘超以忠谨掌书命/时人以帝善任一国之才/
C.时四方多务笺疏/殷积恢斟酌酬答/咸称折中/于时王氏为将军/而恢兄弟及颜含
并居显要/刘超以忠谨掌书命/时人以帝善任一国之才/
C.黑头公是指少年而居高位者,指一个人极其地年少有为。黑头,意谓年轻;公,古
时对男子的尊称。
D.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隋、唐以后是部分官署的事务官,重要性减
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葛恢的父亲诸葛靓个性很强。诸葛靓曾任吴国大司马,与晋武帝有旧交。吴亡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飞蓬”“归雁”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两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重要的文学文化符号,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富民族特色的文学瑰宝之一。或入诗文被歌咏礼赞,或寄寓情志抒发感怀,或成为墨客绘画创作的钟爱题材,其文化符号中具有高度的审美情趣和无穷无尽的艺术价值,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古人以竹来况喻君子品行。竹不凋零的绿色,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召唤;一片青葱的竹林,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竹之绿,没有黄色的金碧辉煌,也没有红色的热情似火,更没有紫色的分外妖娆,但一贫如洗的绿色,简单大方中孕育着生气,朴实淡雅中透露着雅致,其自身的形象、特点演化成君子的安贫乐道的风范,为人们的精神所追崇。竹的枝干修长挺拔,简劲疏朗,竹叶脉络平直且成辐射状的形态。竹的竿、节、叶均给人一种遒劲、坚韧和刚毅的力度感;竹凌霜傲雪,不怕风吹雨打,挺立于天地之间,迎接每一个春秋与冬夏,竹的自强不息精神中,还有竹的刚正不阿和坚贞不屈的品性,亦为君子所效仿和热爱。竹的根系强劲,有容乃大,它不择土而栖,无论是在山丘,还是在沟壑,“得土而横逸”,在土壤中恣意生长;竹根除能在石缝中顽强生长外,若遇坚硬石头,则胸怀坦荡,不计得失,围绕坚石盘旋而走,继续勇往直前。这些显示出竹子无比的包容性和坦荡的胸怀。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D.竹子不凋零的绿色,给人一种生机勃勃感;青葱的竹林,给人一种宁静致远感。古
人常以竹来比况君子的品行,属于中国传统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徽贵池傩仪式中的竹神伞,被视为各路神仙往来的通道和凭依之所。此巫俗仪式
中,竹子不是驱鬼器物而是请神的重要器物。
B.我国古代各地的民俗都与竹密切相关:为了摆脱生命危机和祈求生命延续,有人寄
顷之,以母忧去官。服阕,拜中书令。累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银青光禄大夫、领选本州大中正、尚书令,常侍、吏部如故。康帝践阼,加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卒,年六十二。(选自《晋书》卷七七,列传四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四方多务/笺疏殷积/恢斟酌酬答咸称/折中于时/王氏为将军/而恢兄弟及颜
何当共攀折,歌笑此堂垂③。
[注]①有所思,汉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男女恋情。②离离:茂盛的样子。③垂:飘传,萦绕。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试结合诗句简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汉代南方的彝、苗和土家族等“竹王”传说的共同点,是把竹子当作孕育本民族的
祖先,这属于竹图腾崇拜。
B.福建、浙江、四川等地流行“摇竹娘”祝愿仪式,成语有“雨后春笋”“如竹苞矣”
类,这些都直接表明人们对竹的生殖崇拜心理。
C.古人用竹子燃烧时的爆裂声来恐吓鬼怪,消除污秽,寻求生活安康,这也是竹崇拜
的一种方式。
他认为不能效法古人以漆涂身、刀割面皮来为旧主复仇是羞耻的事,于是拒绝担任
官职,回到家乡。
B.诸葛恢名声好。曾经试任即丘的守官,转任临沂令,处理政事很温和;王导曾经与
诸葛恢戏论族姓的高低;当时颍川人将他列为“中兴三明”之一。
C.诸葛恢征战有功而升迁。他征讨周馥有功,封为博陵亭侯,又封为镇东参军,与卞
壶一并因为时人的赞誉升任从事中郎,兼统记室。
于竹子,或描摹竹的形象,或将它写进诗文进行歌咏。
C.竹子形象、特点演化成君子安贫乐道的风范,是因为竹子的绿色一贫如洗,简单大
方中孕育着生气,朴实淡雅中透露着雅致。
D.竹子的生长习性可比喻为君子无比的包容性和坦荡的胸怀,这是因为竹子不择土而
栖,无论是在山丘,还是在沟壑,“得土而横逸”。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竹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涵
竹在先秦时期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先民们把竹神化和灵异化,并对之加以膜拜,形成了巫神通道和祛邪避鬼等民俗文化事项。
灵竹崇拜的内容包括竹图腾崇拜和竹生殖崇拜。竹图腾崇拜主要表现出典型的祖先崇拜现象。例如,自汉代开始中国南方的彝族、苗族和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就流传着很多关于“竹王”的传说,共同点是认为竹子孕育了本民族的祖先。竹生殖崇拜是灵竹崇拜的另一重要表现。竹四季常青,生长周期短,生殖和繁衍能力旺盛,有“雨后春笋”“如竹苞矣”等成语,均用来形容竹的生殖能力和生命力旺盛的景象。竹生殖崇拜,如福建、浙江、四川等地流行一种“摇竹娘”祝愿仪式。在中国的巫俗仪式中,竹主要是作为一种驱鬼请神的重要器物而出现,最具代表性的是安徽贵池傩仪式中的竹神伞,仪式中竹五色神伞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傩仪器物,它被视为各路神仙往来的通道,也是凭依之所,仪式完成后,竹五色神伞即被焚烧,送给各路神仙,以表达对他们的虔诚敬仰之意。为了摆脱生命危机,和祈求生命延续,人们开始寄希望于竹的祛邪避鬼,以缓解焦虑和畏惧感。天师道为人们寻觅到生命保存的力量之一就是崇拜竹,通过崇拜竹的“交感巫术”以驱病延寿。竹祛邪避鬼还用于消除污秽,寻求生活安康。如我们在除夕、婚庆和开业等喜庆之日燃放的“爆竹”,亦即俗称鞭炮,“爆竹”的“竹”,指代的是真正的竹子。在火药未发明之前,爆竹即是用火燃烧竹子,在燃烧的过程中竹腔爆裂发出“噼里啪啦”之声,以此来恐吓鬼怪,让污秽之物远离人们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下丧乱,风俗陵迟,宜尊五美,屏四恶,进忠实,退浮华。(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于竹;为了驱病延寿,有人崇拜竹。
C.竹子作为文化符号具有高度的审美情趣和无穷无尽的艺术价值。如文人墨客在装饰
家居、修建园林时就爱以竹为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