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优秀教学设计 (6)
课文《蝙蝠和雷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课文《蝙蝠和雷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
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3.在自学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横七竖八”造句。
教学重点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学习用抓住重点句来归纳段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3 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张练习卷(填空1.归纳段落大意要注意什么?(1)要抓住主要内容。
(2)语言要简练。
2.怎样归纳段落大意呢?教师给方法,出示小黑板。
“独立成段的抓重点句;合并成段的,舍弃次要,抓主要。
”3.学生根据方法,讨论如何归纳段落大意。
(讨论过程:第一段中的第1 自然段讲了一架飞机在安全夜航。
第2 自然段就这个现象提出问题。
段意可概括为,由飞机夜航的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第二段中讲了先提出蝙蝠在夜里为什么会有高超的飞行本领,讲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的情况和结果,最后揭示了蝙蝠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
这么多内容,要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让学生根据课后思考练习题2,选择正确的第二段段意。
第三段只有一个自然段。
讲了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安上雷达,保证飞机安全飞行,还着重讲了雷达的工作原理。
这两点中最主要就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把这个作为段意就可以了。
)五、分段练习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六、个人利用工具书,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七、全班交流(一)提出难懂词语。
(二)大家进行解答。
八、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九、作业预习课后思考、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初步阅读课文,进行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并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
蝙蝠和雷达教案6篇
蝙蝠和雷达教案6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或抄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
2教师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蝙蝠图片、雷达图片。
第一课时预习探究1以图为媒,引入新课(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
(板书课题)2朗读课文,读通读顺①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②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③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合作交流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品读体验: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③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
(表中加黑部分为需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蝙蝠和雷达》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蝙蝠和雷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基本信息,理解蝙蝠是如何利用雷达识别事物的。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2.加深对雷达的认识,探究雷达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蝙蝠和雷达》2.多媒体课件3.学生练习册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蝙蝠的图片,引出话题:蝙蝠是如何在黑暗中飞行的?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蝙蝠的认识,了解学生对蝙蝠的印象。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蝙蝠和雷达》,然后小组互动讨论。
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重点讲解蝙蝠利用声音波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第三部分: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雷达和蝙蝠识别事物的原理是否相似?为什么?2.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四部分:拓展应用1.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雷达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如气象预报、军事侦察等。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他们尝试想出更多雷达的应用场景。
五、活动设计1.学生分角色表演蝙蝠和雷达的对话,体会蝙蝠“侦察”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有创意的雷达模型,并进行展示。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研究雷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撰写一篇小议论文。
七、板书设计•蝙蝠和雷达的关系•雷达的原理和应用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蝙蝠和雷达的理解更加深入,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对科技的好奇心。
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也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6《蝙蝠和雷达》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6《蝙蝠和雷达》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本课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第六课,题目为《蝙蝠和雷达》。
主要讲述了蝙蝠是如何利用雷达找到食物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生存技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2. 课文分析本课主要涉及到动物如何利用雷达找到食物的技能,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雷达的原理。
通过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蝙蝠如何利用雷达找到食物•理解雷达的原理和运作方式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生存技能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尊重自然,珍惜动物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蝙蝠如何利用雷达找到食物的过程•学生掌握雷达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方式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可能存在困难•学生对于蝙蝠如何利用雷达找到食物的过程理解可能不深入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引入蝙蝠和雷达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猜测蝙蝠是如何找到食物的。
2. 阅读理解组织学生集中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加深理解。
3. 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雷达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可以结合科技领域,让学生了解雷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4. 总结归纳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理清蝙蝠利用雷达找食物的原理。
激励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活动设计•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雷达在实际中的应用;•分组讨论,设计一个新的动物雷达故事,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制作雷达模型,展示雷达的工作原理;•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雷达的工作原理有所困惑,下节课可以通过更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讲解。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精选12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篇1一、学习目标:1、认识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出14个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1、通过阅读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设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本节为第二课时五、学习过程:(一)导言:(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喜欢倒挂在树枝上休息,经常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
这是什么?雷达(齐读),谁知道雷达是什么东西?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广泛运用于天文、气象、航空、航海等方面。
师:指着图片,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探测装置,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
(二)新授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生: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齐读)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可以在夜晚安全的飞行。
过渡:那么,蝙蝠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学习第三自然段⑴指名读师:蝙蝠在夜间飞行,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灵巧)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划一划。
(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说感受。
师:读出蝙蝠飞行的灵巧!师:⑴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生说)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⑵(出示第二句话)谁能用疑问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表达一下我们心中共同的疑问?师过渡:同学们科学家通过试验研究,已经找到了答案,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课文《蝙蝠和雷达》省级优秀教学设计4篇
课文《蝙蝠和雷达》优秀教学设计篇4【教学要求】: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3.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
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1.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1.介绍蝙蝠(播放有关蝙蝠的多媒体资料)2.简介雷达(播放有关雷达的多媒体资料)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弄清楚这个问题。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多媒体播放生字词,检查学生读音情况,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
2.讨论记字方法。
例:钟、辟、超,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碍、塞、摹,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
3.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来做巩固练习。
(多媒体播放)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竖()即()得()起()坚()既()碍()超()塞()摹()辟()彰()赛()暮()避()障()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例: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联系上下文,横七竖八本课指科学家在做试验的房间里拉的绳子很多。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本课指眼光尖锐。
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案(5篇)
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案(5篇)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案(5篇)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任务,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和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对自己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同。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案【篇1】【教学目的】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飞行。
以及飞机夜间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科学作品的能力和兴趣,激励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兴趣。
2.初步掌握一般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1.示图,认识蝙蝠,介绍蝙蝠。
2.示图,认识雷达,简介雷达。
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来弄清楚。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
(正音)2.自由读课后作业题(1)中的词语,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
有困难的可。
3.处理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三、按小组分自然段齐读课文。
要求读得比较流畅。
四、默读课文并思考:1.初步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读后边讨论,边板书。
五、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讨论分段:1.课文该怎样分段?说说你的根据。
2.概括段意,拟出小标题。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
七、作业:练习写字词,熟读课文,并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一、速读课文。
(读后要求说出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二、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一段。
了解课文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解答。
(二)阅读第二段。
思考:1.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都是怎样做的?试验说明了什么?2.第二段哪句话是主要的句子。
3.简介常识性课文的一般叙述方式。
(三)阅读第三段。
1.找出这段的主句。
2.围绕这句话,课文是怎样具体叙述的?再读课文。
四年级6《蝙蝠和雷达》教案
教案主题:蝙蝠和雷达教学目标:1.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2.培养观察与思考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蝙蝠是如何使用雷达定位的;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内容及过程:Step 1: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蝙蝠使用雷达定位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雷达的认识。
教师提问:1.你们知道蝙蝠是如何在黑暗中飞行的吗?2.你们听说过雷达吗?你们知道雷达是什么吗?Step 2:故事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故事《蝙蝠和雷达》向学生介绍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教师朗读故事《蝙蝠和雷达》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问题:1.蝙蝠是如何使用雷达定位的?2.蝙蝠为什么要使用雷达定位?Step 3:师生互动(15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1.为什么蝙蝠使用雷达定位?2.蝙蝠通过发出声音来获取信息,这种声音被称为什么?3.蝙蝠利用什么来判断距离和方向?Step 4:小组活动(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表演或制作一个小项目来展示。
教师提供一些展示方式的参考:1.小组成员在演示中扮演蝙蝠和雷达;2.制作一个模型来展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Step 5: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对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
教师提问:2.蝙蝠通过什么来定位?Step 6:课堂延伸(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相关问题来延伸学生对蝙蝠和雷达的理解,并鼓励学生展开思考。
教师提问:1.雷达除了被用于蝙蝠定位,还有什么其他的应用?2.是否还有其他动物也有类似蝙蝠的能力?教学资源:1.《蝙蝠和雷达》故事书;2.视频资源:蝙蝠使用雷达定位的视频。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蝙蝠是如何使用雷达定位的,并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利用课堂导入和故事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师生互动、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蝙蝠和雷达》精品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精品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分析1.1 教材简介《蝙蝠和雷达》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蝙蝠利用雷达捕食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及雷达的原理。
1.2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升,但对科学知识的了解还较为薄弱。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动物生态和科学原理,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和捕食方式•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科学名词和概念2.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精神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蝙蝠利用雷达捕食的过程•解释雷达的工作原理•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3.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雷达工作原理的抽象概念•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四、教学过程安排4.1 导入环节•利用图片或实物模型展示蝙蝠和雷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4.2 学习活动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老师辅导解决生词和语句理解。
2.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实际运作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蝙蝠和雷达的异同。
4.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4.3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模拟雷达的工作原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4 总结回顾•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方法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
5.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6.1 教学反思•回顾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思考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优质课)(通用6篇)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优质课)(通用6篇)《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优质课篇1课文分析: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学情分析:每一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学方法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三次试验的模拟动画,使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2、课文朗读录音、写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cai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
(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字。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
《蝙蝠和雷达》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会写“达、蚊”等14个字。
正确读写“雷
达、蚊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难点:领会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实验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飞机和蝙蝠的图片,提问学生:飞机在夜间能安全飞行,蝙蝠
在黑暗中也能飞行自如,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引出课题《蝙蝠
和雷达》。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精读课文
1.学习蝙蝠在夜间飞行的本领。
2.探究蝙蝠探路的方法。
3.理解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过程。
4.小组讨论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4.总结拓展
1.总结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科学知识。
2.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还有哪些发明是从动物身上
得到启示的。
5.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写一写自己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优秀8篇)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优秀8篇)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十一课。
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
这项研究告诉人们,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常常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新课程目标】1、认识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出14个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小黑板和图片设计。
【教学安排】2课时。
本节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让学生提前搜集蝙蝠和雷达的有关资料和图片二、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基本上已经知道蝙蝠具有特异的功能,那我们这一课是不是只讲了蝙蝠呢?(不是)。
我想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蝙蝠和雷达》这一课主要讲了什么?(生答)。
是的,蝙蝠在晚上无论怎么飞,都不会撞上什么东西,这到底为什么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做了无数次实验,下面我们进一步读课文,了解这些实验。
三、品读4~5自然段感知1、学生自读,老师出示小黑板。
实验次数实验的方法实验的结果探路工具第一次蒙眼没响不是眼睛第二次蒙眼响与耳朵有关第三次封嘴响与嘴有关2、要求分学习小组讨论填写。
3、抽学生说,老师填写。
4、巩固这部分内容,抽读,比赛读。
5、再次感受三次实验过程。
6、谁能代替蝙蝠跟科学家说说心理话。
(学生表演蝙蝠自述:⑴ 准备了蝙蝠的头饰。
⑴ 两位学生用双簧的形式表演。
内容简介是:先介绍自己(蝙蝠)的来历,及还有别名叫“燕老鼠”的来历。
然后介绍自己被科学家发现了秘密,“我”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蝙蝠和雷达》优秀教研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蝙蝠和雷达》优秀教研教案一. 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如何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以及人们如何受蝙蝠的启发发明了雷达,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课文内容富有启发性,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以及雷达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以及雷达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专业术语的理解,如“回声定位”、“雷达”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相关科学知识资料:收集与蝙蝠、雷达相关的科学知识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图片、模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夜晚的森林,引导学生思考蝙蝠如何在夜间飞行。
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蝙蝠和雷达》。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并适时提出问题,如“蝙蝠是如何利用回声定位的?”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探讨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以及雷达的工作原理。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蝙蝠和雷达》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蝙蝠和雷达》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蝙蝠和雷达》。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所学的知识,正确运用雷达原理解释蝙蝠发现天敌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讲解蝙蝠发现天敌的方法和雷达的作用原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雷达与蝙蝠发现天敌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蝙蝠和雷达》2.课堂展示道具:雷达模型、蝙蝠玩具、图片资料等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4.PPT课件5.教师准备好预习教案和教学计划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雷达工作原理的视频,介绍雷达的工作原理,引发学生对雷达和蝙蝠的认知。
2. 学习课文《蝙蝠和雷达》(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解释生词。
3. 探讨蝙蝠如何发现天敌(15分钟)教师使用图片资料展示蝙蝠发现天敌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蝙蝠是如何借助雷达发现天敌的。
4. 理解雷达和蝙蝠的联系(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雷达和蝙蝠发现天敌的联系,进行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
5. 实践活动(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一组扮演蝙蝠,一组扮演天敌,模拟雷达发现过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总结蝙蝠与雷达的联系,评价学生表现,鼓励学生对动物和科学保护更加关注。
五、课后作业1.默写课文《蝙蝠和雷达》。
2.完成与雷达和蝙蝠相关的思考题。
六、板书设计•课文标题:蝙蝠和雷达•学习目标:理解蝙蝠发现天敌的方法,掌握雷达原理。
•重点难点:雷达与蝙蝠的联系•作业:默写课文、思考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其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动植物的保护意识,提高全面素质。
6 蝙蝠和雷达(教案)
6 蝙蝠和雷达(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基本概念。
2. 激发学生对蝙蝠和雷达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引入蝙蝠和雷达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学生对蝙蝠和雷达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蝙蝠和雷达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1. 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2. 相关视频或动画。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第二章:蝙蝠的原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蝙蝠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蝙蝠的原理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蝙蝠的行为。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蝙蝠的图片和视频,了解蝙蝠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蝙蝠的回声定位现象。
教学资源:1. 蝙蝠的图片和视频。
2. 回声定位实验材料。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第三章:雷达的原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雷达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雷达的原理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雷达的行为。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雷达的图片和视频,了解雷达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雷达的探测现象。
教学资源:1. 雷达的图片和视频。
2. 探测实验材料。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第四章:蝙蝠和雷达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蝙蝠和雷达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蝙蝠和雷达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蝙蝠和雷达的应用场景。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蝙蝠和雷达的应用场景,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蝙蝠和雷达的应用案例。
教学资源:1. 蝙蝠和雷达的应用场景图片和视频。
2. 相关案例材料。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6 蝙蝠和雷达(教案)
6 蝙蝠和雷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及应用。
(2)使学生掌握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探究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2)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及应用。
(2)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蝙蝠回声定位原理的微观解释。
(2)雷达工作原理的数学表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蝙蝠和雷达的相关资料。
(2)准备实验器材,如蝙蝠模型、雷达设备等。
(3)制定实验方案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分组,准备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提问:“你们知道蝙蝠是如何飞行的吗?雷达又是如何工作的呢?”2. 探究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1)介绍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
(2)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蝙蝠回声定位原理的理解。
(3)实验演示:教师操作蝙蝠模型,让学生观察蝙蝠如何通过回声定位飞行。
3. 学习雷达的工作原理:(1)介绍雷达的工作原理。
(2)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验设备,探究雷达的工作原理。
(3)数学表述:引导学生理解雷达方程及其应用。
五、作业布置1. 总结蝙蝠和雷达的回声定位原理,写在日记中。
2. 调查生活中雷达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3. 思考:如何将雷达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六、教学过程(续)4. 应用与拓展:(1)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蝙蝠和雷达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蝙蝠和雷达》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蝙蝠和雷达》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如何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来躲避障碍物,以及人们是如何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旨在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雷达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资料:课文原文、图片、视频等。
2.准备实验器材:如蝙蝠模型、雷达设备等(根据实际情况可选)。
3.制作课件:内容包括课文讲解、科学知识拓展、互动环节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蝙蝠如何在夜间飞行?人们是如何发明雷达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探讨蝙蝠和雷达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6 蝙蝠和雷达(教案)
教案:蝙蝠和雷达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基本概念。
激发学生对蝙蝠和雷达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蝙蝠和雷达的定义和背景。
蝙蝠和雷达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3.2 讲解蝙蝠和雷达的定义和背景。
1.3.3 展示蝙蝠和雷达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1.3.4 引导学生思考蝙蝠和雷达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二章:蝙蝠的生物特性2.1 教学目标:了解蝙蝠的生物特性。
理解蝙蝠如何使用回声定位。
2.2 教学内容:蝙蝠的生物特征和分类。
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和应用。
2.3 教学步骤:2.3.1 回顾蝙蝠的定义和背景。
2.3.2 讲解蝙蝠的生物特征和分类。
2.3.3 解释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和应用。
2.3.4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模拟蝙蝠的回声定位。
第三章:雷达的发展和原理3.1 教学目标:了解雷达的发展历程。
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
3.2 教学内容:雷达的历史和发展。
雷达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3.3 教学步骤:3.3.1 回顾蝙蝠的回声定位和应用。
3.3.2 讲述雷达的历史和发展。
3.3.3 讲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3.3.4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模拟雷达的探测。
第四章:雷达的应用领域4.1 教学目标:了解雷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认识到雷达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雷达在军事、航空、航海等领域的应用。
雷达在气象、交通、地震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4.3 教学步骤:4.3.1 回顾雷达的发展和原理。
4.3.2 讲述雷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
4.3.3 引导学生思考雷达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五章:蝙蝠和雷达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5.1 教学目标:分析蝙蝠和雷达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理解蝙蝠和雷达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互补性。
5.2 教学内容:蝙蝠和雷达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正日益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人类生活中的一场深刻变革,表现在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对教育而言,要把改革引向深入,教育手段必须现代化,也就是说,运用多媒体技术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一次意义重大,又必不可少的艰巨任务。
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
计算机的交互性,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介绍仿生学知识的常识性课文。
理解“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在夜里安全飞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对于这些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的事物,光靠口头讲解显然无济于事,而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则能帮助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上认识、接触、理解事物,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常识性课文,一般语言比较枯燥、平淡,教学方法不当,往往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则使这一尴尬得以解决。
在出示《蝙蝠和雷达》这一课题前,我先创设了情境:漆黑的夜晚,一架银灰色的飞机亮着一红一绿两盏灯,伴着轰轰声,由远而近,划破长空。
鲜艳的色彩,强烈的音响,动感的画面,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了。
这时,我及时提出疑问: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呢?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多媒体屏幕又分别演示了静态、动态的蝙蝠、雷达,使学生对这两个互不相干事物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产生疑问: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此时,我出示课题《蝙蝠和雷达》,由于有了前面的教学辅垫,学生对课文到底写了什么,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学习课文,已到了最佳时机,而这样好的开端,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的参与,显然是不可能的。
二、直观演示、解决难点
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的三次试验,是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解决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原来抽象难懂的试验过程,一步一步清晰地、有条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第一次蒙上蝙蝠的眼睛,第二次塞上蝙蝠的耳朵,第三次封住蝙蝠的嘴,结果第一次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而第二、三次的结果都是蝙蝠到处乱飞,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动感的画面,直观形象的演示,学生自然而然地推断出: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这一环节的教学,如果仍沿用旧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讲解,只会使学生越听越糊涂,教学效果也未必令人满意。
而多媒体课件,界面的友好性,反馈的及时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人机交互突破难点
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解决好这个难点问题,计算机的人机交互,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
由于学生已经弄懂了蝙蝠夜飞的秘密,所以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通过键盘操作,画出示意图。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那么,根据蝙蝠飞行示意图,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课文的介绍,画出雷达工作原理图。
这时,学生灵活的双手在键盘上跳动,而老师则通过网络,随机调取任何一位学生的示意图,进行个别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对难点问题的理解。
当学生正确画出雷达工作示意图时,屏幕上还会出现一个圆圆的笑脸,夸它“真棒!”这时,笑意写在孩子们的脸上,他们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把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的示意图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的示意图,合在一起,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的重点、难点,都迎刃而解。
《蝙蝠与雷达》一课,有效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很好。
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视野的扩大,动画、图像、声音等媒体的参与减少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强了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有效迁移,使学
生在观察、想象、语言、思维等方面获得有效的训练,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