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黎平侗族鼓楼简介
黔东南黎平侗寨传统建筑简介
密檐式
密檐式。密檐式鼓楼是侗族地区为数较多的一 类,其特点是底层平面较大,上部有多达七至十五 层的密檐,屋顶为歇山、攒尖两种。另外还有一种 叠顶的特殊工艺。密檐鼓楼的结构形式多以四根杉 木巨柱作主承柱(也有六根八根的),直立于楼的中 央,共间穿仿连接成井筒式内柱环,再以横梁连外 围边柱,井沿高度等距分层收分,出挑屋檐形成迭 次重檐。檐柱的不同数量及排列,形成鼓楼的各种 平面,主承柱和檐柱的组合使内外柱环套穿成双筒 体,不仅扩大了底层空间,而且大大增强了鼓楼框 架的刚度,对楼身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叠顶是在 单顶的框架上再加四根(或六根或八根)短柱和一根 雷公柱,于短柱上端设权窗,又在其土斗拱浦挑出 顶檐。这样,使密檐上升收分的韵律在叠顶下突然 终止,反衬出叠顶的轻灵洒脱,从而更突出了密檐 鼓楼高耸、升腾的艺术特色。
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是 在工程下料时就 由木匠师傅精准 地开凿好的。结 构虽简单,但却 非常的经济实用 (无需使用用钉 子等金属构件), 在侗族传统建筑 的连接、固定上 有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在世界建 筑中也是独树一 帜的。
雕花栏杆
雕花栏杆是侗族 建筑的一个特色,样 式多样,体态精美, 在各类侗族传统建筑 中起着附和结构和装 饰的作用。目前主要 有人工制作和机器制 作两种生产方式。具 有很高的实用性、观 赏性和兼容性。
矩形平面式
矩形平面式。为了使平面形 制成为更具向心性的正四边形, 所以柱子多为四排。这种平面形 制的鼓楼由于单体结构简单,造 型较为朴素,所以常和戏台、寨 门、长廊等建筑结合在一起,创 回字形平面式。 所有中心柱 鼓楼都使用“回”字形平面,也 是如今侗族地区最为常见的鼓楼 平面形制。早期鼓楼中心为独柱, 后期被数根立柱环取代。回字型 平面还延伸出四边形、六边形、 八边形等形式,也可以利“减柱 法”产生“外八内四(柱)”平面 和“一圈柱(中柱不落地)”平面。
贵州侗族鼓楼
贵州侗族鼓楼略谈黔、桂、湘交界地区近年成为旅游热点。
这里山深林密,栖居着侗族人民。
他们的住房别具民族风情,最大特点是建材以杉木和松木为主,不论规模大小,都不用“一钉一铆”,建筑造型独特,结构科学,工艺精湛,功能多样,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奇葩瑰宝。
侗族鼓楼最为其代表建筑。
侗民有“未建寨先建鼓楼”之说。
侗族寨子里必有鼓楼。
寨中的各种活动如联欢议事、制定村规、迎送宾客、婚丧嫁娶等事都在鼓楼中进行。
它是侗寨社区中心,是寨子里最复杂、最讲究的建筑。
鼓楼始建于何时,由于侗族无文字记载,无从考究。
不过,侗乡世代相传:从有侗族村寨的时候起,就有鼓楼了。
据清代雍正年间有关资料记载:侗人“以巨木埋地作楼高数丈,歌者夜则缘宿其上……”。
可见明末清初开始见于史册了,距今约三个多世纪。
侗族鼓楼建筑是侗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象征和标志。
哪里有侗族,哪里就有鼓楼,只有侗寨才有鼓楼,有了鼓楼才算侗寨。
鼓楼是侗族人民娱乐、仪事的公共场所,为侗族多元文化之载体。
侗族鼓楼一般始建于明末清初,清朝中叶尤为盛行。
建造鼓楼的主要大柱、枋梁需经过族中德高望众的老人选定,方可作为鼓楼建造用材。
楼中最高层的中心位置一桦树牛皮大鼓,凡有重大事宜商议,起款定约,则击鼓以号召群众。
侗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集中居住的特点,较大的侗寨上千户人家,小者三、五十户。
侗寨鼓楼一般是按族姓建造,每个族姓一座鼓楼。
如果侗寨族姓多,往往一寨之中同时有几个鼓楼并立.鼓楼既像楼阁又像塔,从外面看,屋檐多达十几层,而楼内却没有一般建筑的梁柱结构,重量平均分散在各层屋檐上。
侗族工匠建造鼓楼时不用图纸,也不参考任何“手册”、“标准”等。
他们有着秘不外传的施工口诀。
据说这个口诀仅有26个字,鼓楼的大小繁简。
全由这26个字的不同排列顺序而定。
侗寨建筑工匠包括木匠、画匠、雕刻匠等,这些建造工匠一般都是从七八岁开始学起,技艺一般由父传子,一代传一代。
现在的建筑学家们已经画出了侗族鼓楼的结构图,但仍不清楚在没有设计图纸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施工的。
侗族鼓楼
一、项目内容项目名称:侗族鼓楼二、项目概况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地区。
座座鼓楼高耸于侗寨之中,巍然挺立,气概雄伟。
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
瓦檐上彩绘或雕塑着山水,花卉、龙凤、飞鸟和古装人物,云腾雾绕,五彩缤纷。
从江县高增侗寨鼓楼高达二十余米,十三层次;黎平纪堂侗寨一寨就有三个鼓楼,侗寨风光可说十足了。
鼓楼以杉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拨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采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
鼓楼通体全是本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由于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
这充分表现了侗族人民中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建造鼓楼的主要大梁柱、照面坊,是经过族中长辈年高具有威望的老人选定,木材优良、粗大,高度均匀,树龄古老,方可作为鼓楼建造用材。
未优先标记,其他用材不得取用。
可见打上标记的杉木,自然是“杉海”之王了。
鼓楼下端呈方形,四周置有长凳,中间有一大火塘;楼门前为全寨逢年过节的娱乐场地。
鼓楼大都是本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由于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
这充分表现了侗族人民中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国际国内的旅游发展倾向,为我们开发鼓楼旅游,建立鼓楼旅游大省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现代旅游过程中人们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更感兴趣,追求神的享受和满足。
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30%的外国旅游者认为旅游的第一吸引物是风光名胜和文化古迹。
而认为旅游吸引物是少数民族风情的则占70% 。
早在90年代,独特的民俗风情就以逐步成为国内旅游者的新的吸引点。
1995年中国年民俗风情旅游年的到来,标志这我国民俗风情以进入黄金季节。
2、贵州发展鼓楼民俗旅游前景广阔俗语有云:"越是民俗的,就越是世界的"。
贵州的民俗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在我国是少有的,只要好好开发利用,必定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又一亮点。
肇兴侗寨五个团鼓楼的详细介绍
肇兴侗寨五个团鼓楼的详细介绍
肇兴侗寨是位于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一个侗族村寨。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而闻名。
肇兴侗寨是侗族建筑的典型代表,其中五个团鼓楼是寨内最具特色和重要的建筑。
1. 东门团鼓楼:东门团鼓楼位于肇兴侗寨的东部入口,是寨内最大的团鼓楼。
它是由木材和石头建造而成的三层楼阁,高约15米。
团鼓楼的顶部有一座小型鼓楼,用于告示和传递信息。
每年的重要节日和庆典活动,侗族人民会在团鼓楼前进行传统的侗族鼓舞表演。
2. 西门团鼓楼:西门团鼓楼位于肇兴侗寨的西部入口,是寨内第二大的团鼓楼。
它的建筑风格和东门团鼓楼类似,也是由木材和石头建造而成的三层楼阁。
西门团鼓楼也是侗族人民举行各种庆典和活动的重要场所。
3. 中门团鼓楼:中门团鼓楼位于肇兴侗寨的中部,是寨内的中心地带。
它也是一个三层楼阁,高约12米。
中门团鼓楼是肇兴侗寨的地标建筑之一,常常被用作游客参观和了解侗族文化的场所。
4. 南门团鼓楼:南门团鼓楼位于肇兴侗寨的南部入口,是寨内的一个重要建筑。
它的建筑风格和其他团鼓楼类似,也是由木材和石头建造而成的三层楼阁。
南门团鼓楼常常用于举行婚礼和其他庆典活动。
5. 北门团鼓楼:北门团鼓楼位于肇兴侗寨的北部入口,是寨内最小的团鼓楼。
虽然它的规模较小,但它同样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
北门团鼓楼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用于举办传统艺术表演和庆典活动。
这五个团鼓楼是肇兴侗寨的重要景点,也是了解侗族文化的窗口。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侗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独柱楼寻觅侗族独到风情
好去独柱楼,一座古老得鲜有文字记载的侗族鼓楼建筑。
从网上搜索,黎平县述洞村内还有一座叫“独柱楼”的鼓楼。
它因两大特色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是历史最悠远,长达369年,可当增冲鼓楼的“爷爷”;二是一根木柱居中直贯楼顶,这种建筑特色在所有侗族鼓楼中是独一无二的,可惜网上所载,都没附以图片。
侗族以鼓楼见长,而贵州省黎平县又以侗族著称,,县内的肇兴鼓楼以群体为特色,而增冲的鼓楼又因被纳入全国重点文物古迹而扬名。
一路忐忑从县城去岩洞镇,再拐进一段山路就是述洞村了,全程不出5()公里,事后我才知道,那真是一段漫长的路。
其实.当我们在县城广场找好司机并谈妥价钱后,就隐约感到,司机并不是见钱眼开,他不想去。
到加油站加油后,还是欲行又止。
事实上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那一段路是“死胡同”,经过岩洞镇后,再往下到口江镇,就再也没有路了,而且一路都是沙石路?雪上加霜的是,这一两天还下过雨,路上泥泞坑洼.车出县城,一路都在修路。
路面不时还堆放着工具和像小丘似的沙石,有的地方还有塌方过的痕迹。
一路上,我们一直尾随着一辆挂着广东车牌的三菱车,一看就知道是自助游的同路人。
可由于路况实在太差,开着开着那车竟调头返回。
在跟我们相遇时,三菱司机冲着我们无奈地做了一个鬼脸,还耸了一耸肩。
他们这一“识时务”的回撤,几乎动摇了我们勇往直前的决心。
大概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了岩洞镇一这才走了约3c)公里的路。
在镇上,司机向一位老人询问洞村该怎样走,老人以轻松的口吻麻利地说出了去向。
但当问他到过那里没有时,他的回答竟是“从来没去过”。
晕!司机征询我的意见。
一路我已忐忑不安,只觉得上海朋独柱楼寻觅侗族独到风情友因屁股受罪,早在心里骂开了,而半路打道回府,岂不前功尽弃?这时,上海朋友发话了:走!出岩洞镇没走多远,就拐进了原始山道。
满目绿色本来应该心旷神怡,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看得真让人惘然,连司机也怀疑走错了路。
如此偏僻险峻的山路上,我们竟然看到路边堆放着刚从山上砍下来的木柴,连挑柴的扁担也是一根刚砍下来的长树枝——没人看管,也不怕被人拿走。
严丝密缝百年不朽的贵州侗族鼓楼
严丝密缝百年不朽的贵州侗族鼓楼侗族鼓楼作为侗族的历史文化产物 , 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运用智慧创造起来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建筑,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是侗族村寨的魂!是侗族文明的象征。
侗族鼓楼以其高大的形象,精美的装饰, 成为侗寨的骄傲。
《侗族百年鼓楼》摄影 / 李贵云增冲侗寨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往洞镇,据历史记载建寨已有600多年历史。
贵州黎平肇兴鼓楼群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
地扪侗寨位于黎平县茅贡乡驻地以北4公里,距县城45公里。
全寨有483户2176人,是黎西线最大的侗寨。
地扪是“千三”总根,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发源地,故侗语取名“地扪”汉语的意思是说这个地方象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源远流长,是个值得缅怀和怀念的地方。
贵州黎平中兰鼓楼位于贵州省黎平县中潮乡上黄村,建筑样式:平顶,密封檐式木构建筑。
始建于500年前,未修过。
明洪武十八年明王朝组织20万大军,进剿吴勉义军。
战斗持续到当年10月,只剩下1000余人的吴勉义军被围困在中兰侗寨。
最后,官军采取火攻的方式将义军剿灭,新建不久的鼓楼一角被火引燃,在村民的努力下将火扑灭,保全了鼓楼。
鼓楼被烧一角所烧的迹印至今还在。
贵州黎平肇兴智团鼓楼,始建于十八世纪。
贵州黎平述洞独柱鼓楼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岩洞乡述洞村下寨,建筑样式:七重檐四角攒尖顶密檐塔式木构建筑,因采用中国传统木构建筑“通心柱”结构,一柱擎天,世称“独柱鼓楼”。
始建于明代,明崇祯九年(1636)年,由著名工匠杨正儒掌墨修建。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黎平雷洞亚夸寨鼓楼。
始建于乾隆五年1740年。
贵州黎平水口镇己埃大寨鼓楼,始建于1636年。
贵州黎平雷洞亚夸寨鼓楼,始建于乾隆五年1740年。
贵州省从江增冲鼓楼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是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八边形基座双宝顶十三层重檐鼓楼,建筑样式:密檐八角攒尖顶檐式木结构建筑。
侗族鼓楼的介绍
侗族鼓楼的介绍
侗族鼓楼是侗族地区特有的建筑物,也是侗族地区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既是侗家人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又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鼓楼在侗寨中一般建于山坡或平地上,与寨中房屋紧密相连,形成一组建筑群。
鼓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分为上、中、下三层,层层出檐。
鼓楼通常为两层,少数四层或五层,有的甚至七层。
鼓楼的设计构造一般根据村寨大小、人口多少而定。
侗族鼓楼在侗寨中主要作用有:一是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如集会、开会);二是作为村寨的象征(如象征寨王);三是作为村寨的指挥系统(如指挥村寨狩猎)。
侗族鼓楼在建筑风格上既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也有共同的地方。
侗族鼓楼建筑的风格千姿百态:有的鼓楼呈方形或长方形;有的则呈圆形、六角形或多边形;有的还呈多层相叠式;有的以圆木为柱,以铁钉为梁,其上覆盖一层木质或竹片等物。
在侗族的鼓楼中还建有专门用来存放杂物和生产工具等物品的“杂物楼”。
侗族鼓楼结构奇特,它是由一根或数根大木柱支撑整个鼓楼框架。
—— 1 —1 —。
侗寨鼓楼简介
侗寨鼓楼是侗族村寨中的一种传统木构建筑,通常作为集会和议事的场所。
鼓楼在侗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侗寨的标志,也是侗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以下是关于鼓楼的一些详细信息:
1. 建筑特点:侗寨鼓楼通常由杉木制成,采用穿斗式结构,即柱与梁之间通过榫卯连接。
鼓楼的建筑形式多样,有的是多柱式,即由四根主柱和十二根衬柱构成;有的则是独柱式,由一根中心柱支撑,直通顶端,底部有四根衬柱。
2. 功能作用:鼓楼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物,它还承载着侗族人民的集会、议事、娱乐等多种社会功能。
在鼓楼中,村民们会聚集起来讨论村寨大事,举行各种节日活动,甚至进行歌舞表演等文化娱乐活动。
3. 文化意义:鼓楼是侗族文化的象征,它不仅展现了侗族人民精湛的建筑技艺,还体现了侗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审美。
每一座鼓楼都是侗族人智慧和才能的结晶,是侗寨的政治和文化活动中心。
此外,肇兴侗寨是一个著名的侗族村寨,拥有五座集中的鼓楼群,这些鼓楼不仅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游客了解侗族文化的窗口。
总的来说,侗寨鼓楼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精美的木构建筑,更是侗族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侗族鼓楼的组成
侗族鼓楼的组成侗族的鼓楼是侗族地区特有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公共场所,更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带您了解侗族鼓楼的组成及特色,让您一睹这一壮丽的民族文化遗产。
1. 结构特点鼓楼的建筑结构独具匠心,通常由数层至十一二层不等,层层相叠,犹如宝塔般巍峨耸立。
每层的梁柱之间都有杠杆连接,可以自由开合,便于人们进出。
鼓楼的楼层数目和高度往往代表着寨子的实力和地位。
2. 外观装饰鼓楼的外观精美绝伦,每一层都设有檐枋、斗拱、花板等木制装饰构件,雕刻着龙凤、鱼虾、花草等各种图案,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这些精美的装饰为鼓楼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高雅的艺术美感。
3. 中部空间鼓楼的中部是一个宽敞的空间,通常供人们聚会、休息、娱乐之用。
在这里,村民们可以吹笙奏乐、唱歌对歌、欢聚一堂,共同享受这个充满欢乐的公共场所。
此外,鼓楼还设有火塘,用于取暖和烧水煮茶,加强了人们的交流与互动。
4. 屋顶结构鼓楼的屋顶十分独特,采用悬山顶或歇山顶的形式,覆盖着青瓦,显得古朴典雅。
在屋顶中央通常竖有一根高高的竹杆,用于悬挂旗帜或敲击大鼓时支撑鼓槌。
这根竹杆也是鼓楼的重要标识之一,使人们在远处就能辨认出鼓楼的轮廓。
5. 功能作用鼓楼是侗族社会中重要的公共设施和文化中心,具有多种功能作用。
首先,它是村寨的象征,代表着一个家庭的荣誉和地位;其次,鼓楼成为了村民们休闲娱乐、增进友谊的平台;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鼓楼成为了传承侗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
6. 历史文化价值侗族鼓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们见证了一个个村落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民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通过研究鼓楼的结构、装饰、用途等方面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侗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总之,侗族鼓楼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凝聚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的组成结构和外观装饰体现了精湛的工艺水平,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
作为侗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鼓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去珍视和保护。
鼓楼(侗家鼓楼)—搜狗百科
鼓楼(侗家鼓楼)—搜狗百科
侗族有三大国宝——鼓楼、花桥和大歌。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有侗寨必有鼓楼。
鼓楼模仿杉树形状建造,在侗寨中属高层建筑,因为楼上置鼓得名,是侗族人民遇到重大事件击鼓聚众、议事的会堂,平时是村民社交娱乐和节日聚会的场所。
侗族的文化与鼓楼密不可分,重大的活动都在鼓楼里举行,鼓楼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和精华,因此,侗族文化又叫鼓楼文化。
鼓楼亦称凉庭,它是侗文化的象征,是侗寨的独特标志。
鼓楼以高而大,伟岸稳重,巍巍挺拔见长。
鼓楼楼檐层数为奇数,不管层次多少,均高于民居。
鼓楼有厅堂式、干栏式和宝塔式三种类型,柱型有单柱和多柱之分,多柱型鼓楼中间的四根主柱象征四季,12根衬柱象征12个月,合起来寓意岁岁平安、四季祥和。
鼓楼结构精巧,造型美观、典雅端庄,被文人誉为“秉凉亭之清幽,兼宝塔之奇伟”。
鼓楼是侗家人议事、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每逢节日,侗寨男女老幼便欢聚在鼓楼前'踩歌堂'或看侗戏。
夏天,人们到鼓楼聊天乘凉;冬天,大家围坐在火炉边讲故事。
侗族鼓楼的社会价值阐释
侗族鼓楼的社会价值阐释【摘要】侗族鼓楼作为侗族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在侗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侗族鼓楼的存在维护和传承了侗族文化传统,有助于延续这一民族的历史和特色。
鼓楼是侗族社会团结和凝聚力的象征,能够促进族群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侗族鼓楼展示了独特的建筑特色,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侗族鼓楼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传承了侗族的精神和价值观。
在当代社会中,侗族鼓楼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展望未来,我们应该继续注重侗族鼓楼的保护和发展,让这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侗族鼓楼、社会价值、传统文化、团结凝聚力、建筑特色、地方经济发展、游客吸引、文化传承、保护、发展方向、重要性。
1. 引言1.1 介绍侗族鼓楼的概念和历史侗族鼓楼是侗族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常用于集会、舞蹈和音乐表演等活动。
鼓楼通常高大而雄伟,呈多层阶式结构,上部装有鼓、锣等乐器,可以发挥召集民众、传达信息、庆祝节日等功能。
侗族鼓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是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侗族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
通过鼓楼活动,侗族人民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加强社会凝聚力,同时也能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侗族鼓楼的概念和历史展示了侗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深刻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己文化传统的珍视和传承。
在当代社会,侗族鼓楼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它不仅是侗族文化的传播载体,更是民族自豪感的象征和凝聚力的源泉。
1.2 探讨鼓楼对侗族社会的重要性侗族鼓楼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侗族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鼓楼是侗族人民祭祀神灵、举行仪式活动、集会议事的场所,是侗族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活动的中心。
在侗族社会中,鼓楼不仅是宗族活动的场所,也是族内交流与互动的平台,是维护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鼓楼的存在促进了侗族社会的团结和凝聚力。
侗寨鼓楼导游词解说导游
侗寨鼓楼导游词解说导游
大家好,欢迎来到侗寨鼓楼。
我将为大家介绍这里的历史和文化。
首先,侗寨鼓楼是侗族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
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人民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它通常建在侗寨的中心位置,起到宣传和聚集民众的作用。
鼓楼高大宏伟,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
它由木质结构搭建而成,上面雄伟的角楼上有
大锅鼓。
每逢重要节日和庆典,侗族人民会在这里敲鼓、唱歌、跳舞,展示他们独特
的民俗文化。
鼓楼还是侗寨的中心地带,周围有许多民居、商店和集市。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侗
族人民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特色美食。
特色手工艺品包括侗族的织锦、木雕和蜡染等。
特色美食包括酸汤鱼、糯米糍粑、酸豆角等,都是侗族人民的传统美食,口味独特丰富。
鼓楼周围还有很多传统的民居,这些民居是木质结构,风格古朴,保留了侗族传统的
建筑风格和文化特征。
在侗寨,您可以欣赏到真实的侗族民居,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侗
族生活。
除了鼓楼和民居外,侗寨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和活动。
比如,您可以参观侗族的歌舞
表演,欣赏到他们独特的音乐和舞蹈;您还可以穿上侗族的传统服饰,亲身体验一把
侗寨的生活。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在侗寨鼓楼中度过愉快的时光,体验到侗族的独特文化和风情。
谢谢大家!。
贵州侗寨鼓楼导游词(2篇)
贵州侗寨鼓楼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侗寨鼓楼群分多柱和独柱两类:多柱即四根主柱十二根衬柱;独柱即由一根中柱支撑,直立于鼓楼中央,直伸顶端,底层四根衬柱。
不论何种建筑形式,其顶层均置放齐心鼓,故人们称之为鼓楼。
鼓楼是由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自行设计,没有图纸,数百根梁、柱、仿的尽寸全凭心中黔算。
整体全系木质结构,以杉木凿榷衔接,不用一钉一铆,上下吻合,采用柱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
鼓楼造形有三层、五层、七层、九层乃至十余层不等。
一般分上、中、下三个部分。
上部为顶尖部,由一根铁柱立于顶盖中央,套上陶瓷宝珠,呈葫芦型,犹如落尖,凌空而立。
顶盖多为伞型,有四角、六角、八角形状。
中部为层层叠楼,形似宝塔楼身。
楼植有四角、六角、八角,每方糖角均为翘角,并雕塑禽兽,神形兼备,校期如生。
翘角层层叠叠,重棺而上。
从上而下,一层比一层大,极为壮观。
植板上绘有龙凤鸟兽、古今人物、花草鱼虫以及侗族生活风俗画,玲拢雅致,五彩绞纷。
底部多为正方形,楼四周设有木质长凳,供人歇坐,中间是圆形大火塘。
鼓楼建筑独特,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
联合国机构一官员称赞说:“别具一格的侗族鼓楼建筑艺术,不仅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而且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
鼓楼是侗寨团结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齐心的表现。
因此,有侗寨即有鼓楼,或以房族修建,或几个姓氏合建。
全县共有鼓楼____座。
肇兴侗寨的五座鼓楼,最为集中,人们称之为“侗寨鼓楼群”;坝寨乡青寨鼓楼是县境内现存历史最久的鼓楼:岩洞乡述洞村的独柱鼓楼,是目前仅发现且保存较完整的奇特鼓楼;肇兴乡纪堂村两座鼓楼,造型最美,____年____月____日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且纪堂建楼高师最负盛名,凯里金泉湖八据、八角、十七层、高三十三米的鼓楼和北京中华民族园、上海中华民族大观园的鼓楼,都出自陆文礼等建楼高师之手。
鼓楼多建在寨中央,与戏台、歌坪相结合,是集会、议事、文化娱乐的好场所。
27182500_侗族鼓楼
● 摄影 陆宇堃● 特约编辑 何亮靓沈济陆宇堃壮族,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大疆天空之城签约摄影师,广西摄影家协会会员,桂林市摄影家协会理事,桂林纪实摄影学会理事。
来自家园的慰藉贵州黔东南黎平县双江乡乜洞侗寨,一座新的鼓楼在修建中。
侗族人无论家安在哪里,在寨子里都要能看得到鼓楼的身影,听得见鼓楼的声音。
侗族鼓楼摄影师介绍9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97民族巡礼Ethnical Culture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9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99民族巡礼Ethnical Culture如果去贵州的黔东南州旅行,会在绵延的群山之中遇到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村寨。
这些村寨大多并不容易区分,不过侗族是个例外,因为侗族的村寨一定会立有高大醒目的鼓楼。
侗族是个以稻作为主要生计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一带的山地中。
侗族人自称“gaeml”。
在侗语里,gaeml 本指“用木条、树枝等材料作为障碍物,进行设防、遮拦、隔离”,用作族称,意为“生活在被大山阻隔,被森林遮盖的地方的人们”。
一般认为,侗族是由古代“百越”民族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
传统的侗族社会,其结构从小到大由家庭、房族、村寨、小款、大款和合款构筑而成。
房族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组成的宗族;村寨是在房族基础上的地缘组织,不仅有稳定的村寨地域范围,还有属于全村寨所有成员共有的风水林、鱼塘、鼓楼、花桥、河段、荒山等;邻近的自然村寨联合在一起为小款;若干小款联合起来就组成大款。
各个村寨推选寨老,从寨老中推选小款首,再从小款首中推选大款首,款首必须是为人正直、见多识广、德高望重的人。
侗族人过去为管理内务、调解纠纷、加强联防而结款,用“款约”来维持村寨内的社会秩序。
如今,侗族的民间事务,特别是寨内的公益性事务,仍由寨老召集各房族族长商议而定。
侗族鼓楼
肇兴侗寨
•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 平县,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 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800余户,4000多人,号 称"黎平第一侗寨"。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 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 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 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肇兴侗寨全 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 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 信团五团。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 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
• 侗寨鼓楼的 楼檐一般为 全四角、四 角转六角、 四角转八角。 鼓楼底部四 周都有宽大 的长凳工人 歇息。
• 侗族的传统建筑 从来不用图纸, 哪怕是高楼大厦 也是如此。工匠 们只用半边竹竿 作为标尺,俗称 “丈杆”。精明 的木匠师傅,就 凭这根“丈杆” 建造出许许多多 雄伟、秀丽的建 筑物。
侗族鼓楼
•
在侗族村寨里, 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各 样、千姿百态的木楼, 有的像雄伟的宝塔, 有的像精巧的亭阁, 有的像壮丽的宫殿, 有的像优美的长廊。 这些房子有的已有上 百年的历史,至今仍 坚固完好,有诗赞道: “百年木楼身不斜, 一身杉木坚似铁。” 如今,侗族建筑已引 起国内外有关人士的 浓厚兴趣。
肇兴侗寨
仁团鼓楼
七重檐八角攒 尖顶,高21.7米,占 地面积60平米。
义团鼓楼
十一重檐八 角攒尖顶,高 25.8米,占地 81.6平方米。
礼团鼓楼
十三重檐八角 攒尖顶,高23.1米, 占在70.3平方米。
智团鼓楼
九重檐八角歇 山顶,高14.9米, 占在77.3平方 米。
信团鼓楼
十一重檐八角攒 尖顶,高25.9米,占 在78.3平方米。
侗寨鼓楼研究报告
侗寨鼓楼研究报告一、引言鼓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独特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其中贵州地区的侗寨鼓楼尤为著名。
本篇研究报告将对侗寨鼓楼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了解其特点、历史背景以及与侗族文化的关系。
二、侗寨鼓楼的历史背景2.1 侗族的起源与发展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历史悠久。
他们以水稻种植和手工艺制作为主要生计,生活在山区和水乡地区。
侗族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社会制度,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一员。
2.2 鼓楼在侗族社会中的地位侗族社会中的鼓楼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
鼓楼通常建在侗族聚居的村落中心,作为村民们举行庆典、集会、表演和祭祀等活动的场所。
鼓楼具有宗教、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多重功能,对于侗族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侗寨鼓楼的特点3.1 建筑结构侗寨鼓楼通常由石头、木材等材料建造而成,高耸挺拔。
鼓楼一般有三层或五层,每层之间通过楼梯相连接。
鼓楼的顶部通常有一个大型鼓,可以用来鸣放音乐。
3.2 装饰风格侗寨鼓楼以其独特的装饰风格而闻名。
外部墙壁常常用彩绘和雕刻进行装饰,形成独特的图案和花纹。
内部的柱子和梁木也经常被雕刻成精美的造型,展示了侗族的传统美学观念。
3.3 社会聚集地侗寨鼓楼作为社会聚集地,经常举办各种庆典和集会活动。
这里是人们互相交流、传递信息、聚集心情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人们可以参加舞蹈、歌唱以及传统文化表演等活动,体验侗族的独特魅力。
四、侗寨鼓楼与侗族文化的关系4.1 宗教与信仰侗寨鼓楼是侗族人民开展宗教和信仰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鼓楼中,人们举行祭祀和祈福仪式,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虔诚。
鼓楼也是侗族宗教文化的重要象征和传承地。
4.2 文化传承侗寨鼓楼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鼓楼中,人们举行传统舞蹈、歌唱、戏剧等表演,传承和弘扬侗族文化。
同时,鼓楼也是侗族文化交流和传统技艺传授的重要场所。
4.3 社会组织侗寨鼓楼在侗族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社会组织功能。
贵州侗寨鼓楼导游词
贵州侗寨鼓楼导游词
欢迎来到贵州侗寨鼓楼!这里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独特文化的地方。
侗寨是侗族人民的
居住地,他们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习俗令人称奇。
首先,我带大家参观鼓楼。
鼓楼是侗族人民的文化象征,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
这座鼓楼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每天早上,鼓楼会敲响,告诉人们新的一天
开始了。
晚上,鼓楼又会奏响悠扬的乐曲,祈祷着平安祥和的夜晚。
接着,我们来到侗寨的村落。
整个村子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侗族人民建造房屋大多
采用木结构,因此村落充满了浓厚的木香味。
每个房屋都有独特的装饰,如彩绘壁画、雕刻等,展现了侗族人民的创意和艺术才华。
沿途还可以欣赏到侗族人民的歌舞表演。
侗族人民以歌舞为娱乐,喜欢跳侗族舞蹈。
在节日和重要场合,他们会穿上传统的侗族服装,载歌载舞,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
祖先的敬意。
最后,我要介绍一下侗寨的特色美食。
这里的食物独具侗族特色,有侗寨酸肉、扣肉、苗家酸汤鱼等。
这些美食口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绝对值得一试。
在贵州侗寨鼓楼,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侗族文化氛围,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和表演,品
尝到独特的美食。
希望您能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黎平侗族鼓楼文化
……………闻名全国的文化遗产
追朔鼓楼的起源,也许要追究越僚人的“巢居”。
关于中国南方古代民族的巢居,古文献中亦多有记载。
张华的《博物志》中有“南越巢居”。
《魏书》中有僚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
名曰‘干栏’”。
不过,巢居只是还未完全开化的民族简陋的住屋而已,它肯定不是鼓楼,但从起源上看,所有干栏式木构建筑都同巢居有渊源关系,鼓楼当然也不例外。
从外观上来看,侗族鼓楼是一种极富有视觉效果的建筑。
一座建好的鼓楼,楼顶是连串葫芦形的顶尖,直刺苍穹,犹如塔尖一样。
中部是层层叠楼,形如宝塔的楼身。
楼檐一般为六角、八角、四角,六角的俗称“六面倒水”,每一分水的突出部分都有翘角,它的重檐层层叠叠,从上而下,一层比一层大。
鼓楼底部,多是正方形,四周有宽大结实的长凳,供人歇坐。
中间是一个或方或圆的大火塘。
从基本的轮廓和整体的形式上来说,鼓楼的形态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大体上在不脱离杉树原型的基础上揉合汉族密檐多层佛塔的造型,形成下大上小的楼塔形。
鼓楼形态的第二个特征是它的高密度重檐叠加的楼体塔身。
这是侗族鼓楼同汉族的重檐楼塔明显不同的地方。
鼓楼形态的第三个特征是侗族的鼓楼在重檐数上皆为单数。
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达21层。
这是由于侗族把奇数视之为吉祥之数。
四角鼓楼
六角鼓楼
八角鼓楼
作为一种高度形式化了的文化物象,侗族鼓楼有构成这种外观图景效果的图像来源。
鼓楼的最底一层,也就是鼓楼真正的实用性的这一部分,是一个大堂的形式。
这是鼓楼的最基础的部分,成熟时期的鼓楼仍然把这个建筑形式保持下来。
鼓楼的中间部分,即除掉鼓楼底层和楼阁塔顶,直接来源于侗族干栏式民居的形
象。
无论是从低处往山坡高处看,还是从山坡上由高处往下看,
侗族寨子中层层叠叠的灰瓦屋顶都是最醒目的。
这种效果无疑给鼓楼的建筑师们一种取像构楼的灵感。
侗族建筑师们在师法取像上揉合了亭、阁、塔、殿等诸多的建筑物的形式之后,创造出了鼓楼这么一种既熟悉又新颖,既本土又他方,既实用又超越的独树一帜的民族建筑,鼓楼的这种外形上的结构也就是一个村寨和其鼓楼的关系的隐喻。
侗族社会文化中,鼓楼当然是高于每个家庭的,它是中心而且高居在每个家庭之上。
不管是在权力、权威、地位、身份上,它在一个社区中都居于最高的位置,当然这至高的伦理位置也得有相应的形式表征出来,鼓楼一般都是建立在一个侗族的中心位置。
侗族鼓楼的顶端部位完全借用了宫廷建筑中显示最高伦理地位的样式,似乎也隐喻着将自己地方性文化中的最高权力纳入中央政府的权力范围。
看来汉侗文化交往的历史过程也在鼓楼建筑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
村寨中间的鼓楼
抛开鼓楼的外在形式,从符号隐喻的象征层面来看鼓楼,侗族鼓楼是一个巨大的文化符号,其中隐含了多层的文化积淀。
如一些侗族学者所言,侗族鼓楼在形像上来自于对杉树的摹仿。
从远处看,鼓楼的总体轮廓形像就是一株巨大的杉树,鼓楼造型的这种象征意义上的取像是有文化根据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把杉树看作是鼓楼最原始的形式,这涉及到侗族先民的宗教信仰。
在侗族的古歌和传说中,对杉树有许多传奇般的描述。
具体到鼓楼的建造,侗族民间传说中就有直接讲述到鼓楼是按照杉树的样子来建造的例子。
把鼓楼同巨树大柱联系起来,实际上是
在文化上给鼓楼一个神圣的身份,使鼓楼和自己本民族最古老的宗教信仰建立起一种渊源和传承上的关系。
这也是后来的鼓楼具备宗族权威标志的最深层的文化合法性的基础。
在巨树崇拜的语境中,巨树通天的象征赋予了巨树周围的空间是一种神圣空间,
许多神圣的事务都是围绕着这根圣柱而举行的。
后来在圣柱的基础上发展出结构复杂的建筑,这个新的建筑自然秉承了神圣空间的性质。
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民族都有柱子崇拜的习俗,把这种“柱”看作是通天通神的道路。
北美印地安人的图腾柱,中国古代的华表等都是柱子崇拜的一种形式。
侗族鼓楼在整体上看便是一棵神圣的文化柱,但其前身却只是一棵大树或一根大木柱,这
一点在今天侗族的习俗中仍可看到其痕迹。
侗族人立寨必先立鼓楼,如果是一时财力物力人力做不到,也须先立一根杉木柱子以
作鼓楼之替身。
侗族鼓楼中的四根主要支撑的主柱象征着四方和四季,十二根衬柱象征十二个月份,说明古老的杉树或大柱崇拜
是侗族鼓楼的神圣出身的一个来源。
但是,即便排除“图腾”的因素,杉树仍然可以有神圣的象征身份,其原因就在于它同侗族
祖先的宗教宇宙观有联系。
鼓楼后来成为家族的象征,家族的神圣性不能来自于家庭本身,它必须来自于天,来自于更大的宇宙
存在。
因此给鼓楼寻找一个神圣的源头是至为重要的,而巨树从宗教信仰上起到了这种喻象的作用。
侗族人建鼓楼在符号象征的意义上取像于杉树,还有取其生命力旺盛的象征含义。
杉树有一特点,老杉树倒了之后,在其根部又会源源不断地发出新的树苗,并且越发越多以至成片成林,这对于将鼓楼视为宗族标志的侗家来说,其象征是再好不过的了。
侗族鼓楼的另一个重要的符号象征是取龙的形象。
鼓楼匠师的这种取像涉及到侗族集体无意识中对龙的意象记忆。
中国南方古代越人是以龙蛇为主要图腾的民族,断发纹身、划龙舟等习俗就是这种图腾文化的现象。
这种文化记忆自然积淀在侗族人心灵深处,并且有将之表达出来的强烈冲动。
侗族人在修建寨子的时候,就已经充分显示出对龙的意象的文化表达,风水、民居、寨门、风雨桥等无不与龙的喻象有关。
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鼓楼,其实也是一条完整的龙的符号形象,但是在这里,它不是一条腾空舒
展的游龙,而是一条盘缠坐卧的龙,这从鼓楼圆环形层层上升的
檐面看最为形象和清晰,如果从高空垂直往下看效果更加逼真。
青鳞鳞的层檐瓦片仿佛是巨龙身上的甲片,造型复杂多变的塔顶就是龙头,下大上小的鼓楼看起来就是一条盘卧着的龙,一条守
护着村寨的龙。
侗族鼓楼的第三个符号取像的来源是鱼窝。
这又涉及到侗族文化的另一个深层的记忆。
我们已经知道古老的百越民族文化是一个与水相关的文化,鱼同古越人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越人后裔的侗族自然把这种文化保存在自己的记忆中,甚至保存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中。
侗族在迁居到山地之后,仍然没有忘记把猎渔的习惯也带到这里,侗乡村村寨寨的寨内寨外都开出许多水塘用于养鱼。
鱼是侗家人的美味食品和营养补充,文化上鱼则成为侗族对于自己根属上的记忆载体。
侗族人在祭祀祖先时最重要的祭品就是鱼,鱼成为后人连通着祖先的一种文化符号,它的文化含义已远远地超出了食品的意义。
有的侗族学者还认为鼓楼在造型上取像于仙鹤的形象。
这种说法也很有道理。
如果从某个角度去看鼓楼,可以感觉到鼓楼的两翼轮廓线上的檐角翘翅,非常像一列逐级站在阶梯上正展翅欲飞的仙鹤,再看那“凌空垂悬的银练”,成了远空鹤影。
细望鼓楼中间两道檐角线的翘翅,则颇似各种不同姿态在引颈注视着地面的仙鹤,自上而下地列成纵队。
应该说鼓楼是对汉族建筑样式的借用。
侗族鼓楼的顶端部分完全是借用汉族建筑中的宫殿亭塔的式样,这是汉侗文化交流的结果,从侗族鼓楼的顶端设计来看,其目的是象征着阁顶部位的尊贵品位。
汉族文化中,按礼仪,这些种类的屋顶只有在王公贵族的建筑物上才能够使用,而鼓楼的顶部形式却都使用了这些种类的屋顶,几乎每一座鼓楼顶部都使用了非常复杂的斗拱装饰。
斗
拱在中国汉族建筑的使用中逐渐成为权贵、权威、等级、地位、身份的一种建筑文化符号,曾经一度只有宫殿、庙宇等建筑才允许在立柱上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并以斗拱尺度的大小和层数的多少来表示建筑的伦理品位,侗族鼓楼在顶部亭阁的檐枋处采用斗拱装饰,除了力学上的需要之外,更主要的还是文化上的
原因。
换言之,带斗拱的,高贵的庑殿式、宫阙式或攒尖顶式的亭阁楼顶,就是鼓楼的象征,而在它之下的围绕四周的各级披檐是
村寨民居的象征。
围绕在鼓楼四周的侗族民居
其实鼓楼身上还有很多符号,比如说鼓楼身上雕塑、绘画、纹饰、楹联等,这也是鼓楼楼身上的一种表层的文化符号体系,
它有机地融合了堂、楼、屋、亭、塔、阁、殿、杉树、龙、鱼窝、仙鹤、村寨等形象。
在综合这些形象的同时,侗族的鼓楼建筑匠师也有意无意地运用着这些物象所具有的象征含义,由此而创造出这么一种立体的多层次的建筑文化。
所以,侗族文化被专家学者称之为“鼓楼文化”,不仅因为鼓楼是侗族建筑中的杰出代表,更主要的是侗族的全部精神性的文化要素,从历史记忆、宗教信仰、艺术娱乐到法律、习俗、节庆、交往等等诸多方面都离不开鼓楼。
如果说太极图是中国汉文化最具有原型性、积淀最深厚、可阐释性最强、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的话,那么,鼓楼之于侗族
文化来说,也是最具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其中积淀和蕴藏着侗族最重要的文化元素,以鼓楼为中心而展开阅读的视线,几乎可以洞观侗族文化的全幅图景。
鼓楼里面的雕塑
对于博大精深的侗族鼓楼文化,只有用一下几句话来表达才是最恰当的……
鼓楼是村寨的暖和窝,
没有鼓楼无处寻欢乐。
高高的杉木竖起鼓楼来,
有了聚集的地方有了欢乐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