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科芳雄与世界物理学大师访日

合集下载

汤浅现象

汤浅现象

汤浅现象——世界科学中心的大迁徙1962年,日本神户大学的汤浅光朝教授提出了“科学活动中心转移论”。

汤浅是日本科学史家,他认为,如果某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科技成果超过全世界成果总数的四分之一,那么,这个国家就可称为世界科学中心。

他指出,自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世界上曾形成过五次科学活动中心,它们依次是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

美籍华人物理学家、197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把这一现象称为“汤浅现象”。

科学史家们追寻着“汤浅现象”的足迹,发现中国恰恰就在15世纪失去了科学中心的位置,从公元6世纪到15世纪,中国知识的产出量占世界总量的54%,15世纪以后世界上已发生了五次科学中心大迁徙。

1、意大利人文科学的崛起意大利的人文复兴与意大利有美丽的山川、温和的气候、多变的景象、以及意大利人开朗的性格、冒险的精神、探索的欲望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它的本质是对古希腊的理性、拜占庭的艺术、古罗马的雕塑,使意大利形成了前所来有的繁荣。

意大利的复兴是以文艺复兴为代号、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以文学艺术为先锋而开始的。

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之初,意大利出现了文学“三杰”但丁(Dante)的《神曲》,既反映了中世纪的意识形态,颂扬了个性解放,无情地抨击了教皇的权威。

佩特拉克(Petrarch)大呼:“我们是凡人,我们应该过凡人的生活。

”博伽丘(Boccaccio)的《十日谈》,竭力倡导享受人生。

同时又出现了意大利艺术“三杰”:开创米兰画派的达·芬奇(da Vinci Leonardo,1452~1519),罗马画派的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e),威尼斯画派的拉斐尔(Raffael)。

意大利绘画突出对人物的表现,人物本身有着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感情、细腻的内在气质和风格各异的类型。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发祥地。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冲击下灭亡后,西欧普遍衰微,而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却保持着相对稳定和繁荣。

日本二战期间险造出原子弹

日本二战期间险造出原子弹

【大历史】日本二战期间险造出原子弹日媒近日披露,日本已囤积超过1.2吨高浓缩铀及约44吨分离钚。

对此,中俄要求日方作出解释并尽早消除核安全隐患。

其实,日本制造核武器的企图早已是司马昭之心,二战时,日本制造核弹的计划甚至险些成功。

<制定核研究两计划>自1938年德国科学家发现核裂变后,发达国家物理学家们很快就认识到其军事意义,日本著名物理学家仁科芳雄在1939年就提出将这一发现应用于军事的可能性。

1940年,日本军方认为制造原子弹切实可行。

1941年5月,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批准“制造铀弹报告”,指派仁科芳雄带100多名学者开始研制原子弹。

该计划以仁科芳雄名字的首字命名,即“仁计划”。

此外,日本海军在1942年也开始实施核开发项目“F计划”(根据“原子裂变”的英文单词“fission”得名)。

<向德国求助却受阻>1943年,仁科芳雄完成理论研究,但日本缺乏铀原料,遂向德国求助。

不过,两国间陆路、海路受阻,且没有大型远程飞机,因此核材料只能用潜艇运输。

1943年末,德国1艘潜艇运送1吨铀矿前往日本,在马六甲海峡被美军击沉。

此后,两国核交易始终未遂。

而日本经自身努力,在福岛附近找到铀矿,但品质不高,提炼1年才获得少量实验原料。

当时,日本经研究估计,造1颗原子弹需要至少1吨铀235,这需要从几百吨矿中提取,而分离工程要消耗日本全年1/10发电量和全国1/2铜产量。

<现实困境下终放弃>1945年4月,仁科芳雄在东京的实验室被美军炸毁,“仁计划”中止。

而此前“F计划”也因分离铀材料的加速器始终不合格而告终。

8月6日,广岛被美军核弹摧毁,仁科芳雄检测确认是基于铀235的原子弹所为。

日方要求6个月内造出原子弹,仁科芳雄哀叹,“我们既无铀,又没电,什么也干不成”,“仁方案”彻底破产。

9日,长崎再遭轰炸,仁科芳雄等检测发现这是基于钚的原子弹,此技术日本尚没想到。

日本投降后,美军在日本发现5个可以分离可裂变物质的加速器,最终将它们弄碎后沉入东京湾。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六)】1973年物理学奖得主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六)】1973年物理学奖得主

1973年12月10日第七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物理学奖日本科学家江崎岭于奈因发现半导休中的隧道效应并发明隧道二极管、美国科学家贾埃沃因发现超导体隧道结单电子隧道效应、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森因创立超导电流通过的势垒的约瑟夫森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江崎玲于奈1925年3月12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940年就读于京都第三高等学校,194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

后进入川西机械制作所工作,进行由真空管的阴极放出热电子的研究工作。

1956年,转入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现索尼)。

1973年因在半导体中发现电子的量子穿隧效应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本信息江崎玲于奈1925年3月12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940年就读于京都第三高等学校,1944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是日本近代著名固体物理学家江,是建筑学家江崎壮一郎的长子。

20世纪50年代,根据理论分析,人们认为在PN结反向击穿的过程中应当能够观测到隧道效应,但实验上一直未能发现。

1957年,江崎玲于奈在研制新型高频晶体管时,意外地发现了高掺杂、窄PN结的正向伏安特性中存在着异常的负阻现象。

通过理论分析,他认为这种负阻特性是由于电子空穴直接穿透结区而形成的,从而为隧道效应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在随后的研究中,他发明了由隧道结制成的隧道二级管。

隧道二极管的发明,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固体中的隧道效应。

研究历程1944年,江崎进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专攻实验物理,1947年获得硕士学位(后来于1959由于研究隧道效应获得博士学位),随即服务于神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作为晶体管材料的锗和硅等半导体的研究,1956年成为东京通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在的索尼)的主任研究员,领高掺杂锗与硅的研究,这一研究的结果导致了隧道二极管的发明。

所谓“隧道现象”是指电子偶然地穿过其运动方向上的从经典理论观点看来是不可越的能量势垒(不太大)时,会在势垒的另一边发现电子运动的一种波动性的奇怪现象,这在本纪二十年代就已经发现了。

仁科百华

仁科百华

仁科百华仁科百华是一位杰出的日本女性科学家,以其在光学领域的重大贡献而闻名于世。

她于1971年出生在日本北海道一个普通家庭中,从小就对科学和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高中时期,她参加了一个科学竞赛,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获得了前往美国留学的机会。

这次国际经历成为她人生中的转折点,并为她追求科学事业铺平了道路。

在美国的大学期间,仁科百华专攻光学与光子学领域,并在此领域大显身手。

她通过对光的性质和行为的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光谱分析技术,被称为“仁科方法”。

这种方法有助于解决传统光谱分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精确度和效率。

这项发现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也得到了众多工业界的关注和应用。

仁科百华毕业后,返回日本并开始了她在世界领先实验设施之一的日本神奈川先进科学技术研究所(JASRI)的工作。

在这里,她领导了一个光学研究小组,并成功地应用了她的光谱分析技术于实际项目中。

她的团队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了多种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帮助其他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并开发新的材料。

随着仁科百华在科学界的声誉不断提升,她开始受邀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与来自各国的科学家们开展合作项目。

她的研究成果也在权威科学期刊上发表,赢得了同行们的高度赞扬。

她还经常在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讲座和交流,分享她的研究成果和科学见解。

她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感染和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加入科学研究的行列。

然而,仁科百华的科学事业并没有一帆风顺。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作为一位女性科学家,她常常面临着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但她从不气馁,坚持自己的梦想,并通过不断努力和杰出的科学成就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仁科百华也非常注重培养和推动年轻一代的科学人才。

她积极参与教育活动,担任学术导师,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她相信,只有通过教育和培养年轻人,才能为未来的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仁科百华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她为光学与光子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文及教案

课文 加来道雄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

他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

他是《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和《超弦导论》诸书的作者。

在过去的10年里,他还是广播电台每周一次一小时科学节目的主持人。

我想知道上帝怎样创造了这个世界,对这样或那样的具体现象我不太感兴趣。

我想知道世界的内在规律,其余则是细枝末节。

爱因斯坦 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记得那时我的父母不时带我去旧金山游览的日本茶园。

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

这是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之一。

在那静静的时刻,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我常常给自己提一些只有小孩才问的傻乎乎的问题,比如水池中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

我想,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比! 鲤鱼们的一生就在这浅浅的水池中度过。

它们相信它们的“宇宙”就有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

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因此它们只模糊地意识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

我的世界的本质超过了它们的理解能力。

我喜欢坐在距离利于仅仅几十厘米的地方,然而,我们之间却如距深渊。

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来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我想这个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

他们认为,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

水池就是一切。

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场暴雨。

我注意到成千上万的笑语地轰击在池水的表面。

池水变得混乱,谁中的睡莲在汹涌不息的水波冲刷下摇摆不定。

在躲避风雨之时,我想弄清楚周围发生的一切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鲤鱼们的眼中。

在它们看来,睡莲似乎是自己在运动,没有任何东西冲刷它们。

【天道-日本大学介绍】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

【天道-日本大学介绍】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

【天道-日本大学介绍】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学校简介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简称东大,是一所本部位于日本东京都文京区的世界级著名研究型国立综合大学。

作为日本最高学术殿堂和帝国大学之首,其在全球享有极高的声誉。

东大诞生于1877年,初设法学、理学、文学、医学四个学部,是日本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亚洲最早的西制大学之一。

学校于1886年被更名为“帝国大学”,这也是日本建立的第一所帝国大学。

1897年,易名“东京帝国大学”,以区分同年在京都创立的京都帝国大学。

二战后的1947年9月,其正式定名为“东京大学”。

东京大学部分科系最早可以溯源到灵元天皇时期,学校主体由“东京开成学校”与“东京医学校”在明治维新期间合并改制而成。

作为资本主义文明浪潮冲击下的直接产物,东大在日本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性地位。

截止2014年,东大培养了包括1名菲尔兹奖得主、6名沃尔夫奖得主、8名诺贝尔奖得主、16位日本首相、21位(帝国)国会议长在内的一大批学术名家、工商巨子、政经菁英,在日本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都无可比拟。

地理位置东京大学位于东京都,东京都,简称东京(Tokyo),是日本的首都,也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海陆空交通的枢纽。

作为亚洲第一大城市,东京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并列为“三大世界级城市”。

东京位于日本列岛中央的关东地区南部,是由23个特别区及26个市、5个町、8个村构成的广域自治体,人口约1329万。

坐落在东京的大学占日本全国大学总数的三分之一,在这些大学就读的学生则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东京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还经常举办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东京音乐节、东京国际汽车展和东京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动漫节等。

冲绳属于亚热带气候,由于受海洋性气候所影响,全年气温平均23℃,冬天也有20℃左右,雨季在4月至6月。

气候和上海差不多。

学校排名20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24位,高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哥本哈根大学杰出校友有哪些

哥本哈根大学杰出校友有哪些

360教育集团称,丹麦人口仅500多万,不到英国的十分之一、美国的百分之二、中国的千分之五,而她在各领域或培养或吸引的杰出人物却是灿若星河,这其中哥本哈根大学厥功至伟。

基础科学Niels Bohr第谷·布拉赫,天文学家,开普勒导师;温伯格,物理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奖;瓦尔明,植物学家,现代生态学的奠基者;奥勒·罗默,天文学家,最早的光速测定者;克努曾,海洋学家,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主席;本·罗伊·莫特森,核物理学家,1975年获诺贝尔奖;尼古拉斯·斯坦诺,地质学与地层学之父,解剖学家;本特·斯特龙根,天文学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延斯·克里斯蒂安·斯科,化学家,1997年获诺贝尔奖;卡斯帕尔·韦塞尔,数学家,比高斯更早发现复数的几何意义;巴克 (Per Bak),理论物理学家,利用沙堆模型阐述自组织临界理论;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 (Hans Christian Gram),革兰氏染色法发明者;拉斯姆森·巴托林 (Erasmus Bartholin),地质学家兼医师,发现光的双折射;瑟伦·索伦森 (S?ren S?rensen),化学家,1909年在嘉士伯实验室发明"pH";哈那德·玻尔,数学家、足球运动员,主要研究数学分析,1908年获奥运银牌;英奇·雷曼,地震学家,地球地核内核发现者,1971年获地学最高奖威廉·鲍威奖;简·索罗韦伊 (Jan Philip Solovej),数学物理学家,国际数学物理联合会 (IAMP) 秘书长;张礼,理论物理学家,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工程物理系主任;乔治·伽莫夫,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生物学家,与乔治·勒梅特一起最早提出“大爆炸”理论;乔治·德海韦西,化学家,1922年发现铪(其拉丁文意即“哥本哈根”),1943年获诺贝尔奖;仁科芳雄,核物理学家,日本原子物理学之父,与奥斯卡·克莱因共同提出克莱因-仁科公式;奥格·尼尔斯·玻尔,核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主任,1975年获诺贝尔奖;彼得·卢德维格·梅德尔·西罗 (Peter Ludwig Mejdell Sylow),数学家,提出并证明了西罗定理;托马斯·芬克 (Thomas Fincke),数学家,首创三角函数中的secant(正割)及tangent(正切);威海姆·约翰逊 (Wilhelm Johannsen),遗传学家、植物学家,“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等概念提出者;奥斯卡·克莱因 (Oskar Benjamin Klein),物理学家,与数学家西奥多·卡鲁扎共同提出卡鲁扎-克莱因理论;沃尔特·科恩,化学家,由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派往哥本哈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获诺贝尔奖;I.马德森 (Ib Madsen),数学家,主要研究代数拓扑和几何拓扑学,1992年获洪堡奖,2011年获奥斯特洛夫斯基奖;University Gardens, ?restad North爱斯克-维尔斯勒夫 (Eske Willerslev),进化生物学家,以研究古人类基因组而闻名;杨福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监、复旦大学校长;科克 (Svend Lauge Koch),地质学家和北极探险先驱,1949年获美国国家科学院地学奖章Mary Clark Thompson Medal;霍尔格·贝克·尼尔森 (Holger Bech Nielsen),理论物理学家,他和李奥纳特·苏士侃、南部阳一郎一起,被视为超弦理论的三位先驱;尼尔斯·玻尔,物理学家,同沃纳·海森堡、沃尔夫冈·泡利、保罗·狄拉克、朗道等人建立了哥本哈根学派,1922年获诺贝尔奖;詹姆斯·沃森,生物学家,1950年于哥本哈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这段经历也是他3年后发现DNA 双螺旋结构并获得诺贝尔奖之肇始;汉斯·谢尔勒鲁普 (Hans Carl Frederik Christian February Schjellerup ),天文学家,哥本哈根大学天文台台长,曾为大北电报公司起草中文电码;汉斯·克里斯钦·奥斯特,物理学家、化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安徒生的忘年交,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首先分离出铝、首先提出“思想实验”,1829年创立丹麦技术大学;约翰·惠勒,物理学家,1942年与玻尔共同阐述核裂变机制,参与曼哈顿计划,提出“黑洞”、“虫洞”等概念,他也是提出多世界诠释的休·艾弗雷特三世的导师,1997年获沃尔夫奖;朱利叶斯·佩特森,数学家,研究领域涉及代数、分析学、密码学、几何学、力学、数理经济学和数论,以其在图论上的贡献而闻名于世,提出佩特森图,在丹麦被誉为“科学界的安徒生”;生理/医药尼尔斯·杰尼,免疫学家,1984年获诺贝尔奖;The Royal Library约翰尼斯·菲比格,病理学家,1926年获诺贝尔奖;尼尔斯·吕贝里·芬森,医师与科学家,1903年获诺贝尔奖;亨利克·达姆,生物化学家、生理学家,1943年获诺贝尔奖;奥古斯特·克罗,糖尿病专家,跨国集团诺和诺德创始人,1920年获诺贝尔奖;沃雷·沃尔姆 (Ole Worm),内科医生及古物研究家,颅骨的缝间骨 (Wormian bones) 以其名字命名;托马斯·巴托林 (Thomas Bartholin),解剖学家、内科医生,率先提出冷冻麻醉的科学理论,率先发现人体淋巴系统,比Patau更早描述了13三体综合征;卡斯珀·巴托林 (Caspar Berthelsen Bartholin),解剖学家、医学家和神学家,最早描述了嗅神经的机理,其著作《人体解剖学》长期以来是解剖学的通用教科书;社科/人文何莫邪,汉语言学家;Kierkegaard藤枝晃,日本敦煌学学者;拉斯克,比较语言学奠基人;勃兰兑斯,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叶斯柏森,语言学家,英语语法权威;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作家暨诗人;亨利克·诺德布兰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约翰内斯·威廉·延森,作家,1944年获诺贝尔奖;卡尔·耶勒鲁普,诗人兼小说家,1917年获诺贝尔奖;叶尔姆斯列夫,语言学家,语言学界的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亚当·戈特洛布·奥伦施拉格,诗人、剧作家,被誉为“北欧诗歌之王”;李来福 (Leif Littrup),历史学家,研究史学史、中国历史和比较史学;索伦·克尔凯郭尔,哲学家、心理学家、诗人,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心理学先驱;柏思德 (Kjeld Erik Brodsgaard),中国学专家,哥本哈根商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约翰·尼古拉·马兹维 (Johan Nicolai Madvig),古典学学者,嘉士伯基金会首任主席;埃格罗兹(梭仁·易家乐,S?ren Egerod),语言学家,师从汉语言学泰斗高本汉和赵元任;路维·郝尔拜,作家、散文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有“人文社科领域的诺贝尔奖”之称的郝尔拜奖即以其名字命名;尼尔斯·泰格森 (Niels Christoffer Thygesen),经济学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发展与评审委员会主席,欧元主要设计者之一;威廉·路德维希·彼得·汤姆森 (Vilhelm Ludwig Peter Thomsen),语言学家、突厥学学者,土耳其国家图书馆所在的大街以他的名字命名;应用科学韩征和,超导材料研究领域领军人;Research彼得·诺尔,计算机科学家,2005年获图灵奖;艾拉普 (Ove Arup),丹麦裔结构工程师,跨国公司奥雅纳创始人;安德烈·海姆,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后,2010年获诺贝尔奖;阿恩·阿斯楚普 (Arne Astrup),应用营养学家,原国际肥胖研究学会秘书长;米克尔·图路普 (Mikkel Thorup),计算机科学家,JACM (Journal of the ACM) 编委;查尔斯·西蒙尼,软件开发专家,1966年获邀前往哥本哈根大学并接触晶体管计算机;彼得·达尔高 (Peter Dalgaard),生物统计学家,R语言核心开发小组及Omegahat项目成员;柯特·斯托克卜 (Kurt Stokbro),Atomistix ToolKit (ATK) 研发者,QuantumWise 公司创始人;梭伦.约翰逊 (S?ren Johansen),计量经济学家,其学术思想与克莱夫·格兰杰互相交流和影响;尤金·波尔齐克 (Eugene Simon Polzik),实验物理学家,联合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研发量子计算机;彼得·霍伊 (Peter H?j),生物化学工程师,昆士兰大学校长,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CEO,CSIRO委员;马德斯·托夫特 (Mads Tofte),计算机科学家,与罗宾·米尔纳共同提出SML (StandardMeta-language);皮亚特·海恩 (Piet Hein),发明家、数学家,发明索玛立方块等多种游戏,擅长用超椭圆曲线进行设计工作;斯蒂恩·拉斯穆森 (Steen Rasmussen),人工生命和复杂系统科学家,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圣菲研究所研究教授;佩尔·平斯特拉普-安德逊 (Per Pinstrup-Andersen),食品经济学家,康奈尔大学应用经济学教授,2001年获世界粮食奖;科琳娜·科茨 (Corinna Cortes),计算机科学家,谷歌纽约负责人,提出支持向量机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算法;托瓦尔·蒂勒 (Thorvald Nicolai Thiele),天文学家、数学家和精算师,在统计学、插值、三体问题等多个方面均颇有建树,首先将定量化引入金融数学,首先用数学方法描述布朗运动;商政/体艺格莱·贝,演员、歌手;Work Smarter, Not Harder裴德盛,丹麦驻华大使;本杰明·克里斯滕森,早期惊悚片大师;孔林德,商人、企业家、作家和慈善家;保罗·施吕特,政治家,欧洲议会副主席;康妮·赫泽高,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波尔·尼鲁普·拉斯穆森,欧洲社会党主席;尼克·帕默 (Nick Palmer),前英国国会私人秘书;佩尔·柯克比 (Per Kirkeby),画家、雕塑家、诗人;哈夫丹·马勒 (Halfdan T. Mahler),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赫勒·托宁·施密特,2011年上任的丹麦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匹维穆 (Per Wimmer),企业家、金融家、慈善家、冒险家;莫根斯·吕克托夫特,2015年上任的联合国大会第70届会议主席;维格迪丝·芬博阿多蒂尔,世界上第一位民选产生的女性国家元首;斯汀·宝仕 (Stine Bosse),北欧联合银行董事,Tryg保险公司CEO;史蒂夫·斯库利 (Steve Scully),美国C-SPAN监制,白宫记者协会会长;西格蒙杜尔·戴维·贡劳格松,冰岛总理,全球年龄最小的民选政府首脑;艾斯吉尔德·埃布森,赛艇运动员,获3枚奥运金牌和6枚世界锦标赛金牌;克劳斯·迈尔 (Claus Meyer),厨艺大师,“全球最佳餐厅”Noma联合创始人;杨焕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斯阁 (Steen Riisgaard),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COWI(科威)董事长、前诺维信CEO;贝蒂尔·奥林 (Bertil Ohlin),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哥本哈根大学教授,1977年获诺贝尔奖;玛格丽特二世,1972年加冕的丹麦历史上第二位女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远房表妹;简·雷学利 (Jan Leschly),马士基、美国运通公司董事,职业网球运动员(1967年世界前十);麦德斯·欧丽森 (Mads ?vlisen),诺和诺德CEO、诺维信董事长、乐高集团董事,联合国全球契约(联合国全球盟约)企业家代表;拉斯·米科尔森,从哥本哈根大学生物系中辍,著名演员麦德斯·米科尔森之兄,参演国际知名的《谋杀》(丹麦原版)、《权利的堡垒》、《杀戮元凶:狙击手》等剧,客串《神探夏洛克》、《纸牌屋》等剧;哥本哈根大学孕育了世界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存在主义哲学先驱克尔凯郭尔;她培养了第一个发现超新星的人和第一个测定光速的天文学家;这里有电磁理论的先驱,也有量子理论的创始人;她科学地阐述了人脑的结构和肌肉的肌理,寻找到了地球和生命最久远的证据。

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5年物理学奖,由两位物理学家分享,他们是日本的(Takaaki Kajita)和加拿大的阿瑟·麦克唐纳(Arthur B. McDonald)。

他们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证明了中微子拥有质量。

两人的实验证明了中微子会改变不同的味(在τ中微子、电子中微子和μ中微子之间转换),这种改变需要中微子具有质量。

这个发现改变了我们对物质的理解,对理解宇宙至关重要。

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1959—),出生于日本埼玉县。

埼玉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毕业。

东京大学理学博士。

1986年,梶田隆章担任东京大学理学部助手,并开始中微子研究,在世界一流物理学家小柴昌俊、户塚洋二门下学习,其后于观测中微子时发现异样,依此推测中微子震荡的存在。

为证实此一推论,需要庞大的观测数据,超级神冈探测器因此应运而生。

1996年,超级神冈探测器成功观测到大气中的中微子,并测定了其质量。

1998年,这个发现在“中微子物理学·宇宙物理学国际会议”上首次发表。

1999年,梶田因此获得日本物理学最高奖“仁科芳雄奖”。

阿瑟·麦克唐纳(Arthur B. McDonald,1943—),出生在新斯科舍省悉尼。

1964年在达尔豪西大学获得物理学士,1965年获得硕士学位,并于加州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1970年—1982年任渥太华西北的乔克·里弗核实验室研究员。

1982年—1989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物理学教授,后加入女王大学。

目前是女王大学研究主席。

1从1957年提出想法,到2002年通过大气中微子实验、太阳中微子实验、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确立,中微子振荡现象的探测发现,可谓一波三折、令人惊奇。

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的光和热滋润了万物生长。

科学家们长久地思考,它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太阳对我们太重要了,它表面上的一点涟漪——太阳黑子,也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可观的影响。

几百年前,有人说跟煤燃烧一样。

高考物理 原子弹的原理 破坏效应及其发展历史

高考物理  原子弹的原理 破坏效应及其发展历史

2012高考物理原子弹的原理破坏效应及其发展历史人类历史上首次核爆,“三位一体”的核试场面原子弹又称裂变弹(英语:Atomic bomb)是一种利用核裂变原理制成的核武器。

由美国最先研制成功的,具有非常强的破坏力与杀伤力,在爆炸的同时会放出强烈的核辐射,危害生物组织。

原子弹原理235U 原子核的一种裂变过程原子弹是利用铀和鈈等较容易裂变的重原子核在核裂变瞬间可以发出巨大能量的原理而发生爆炸的。

铀-235和钚-239此类重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后,通常会分裂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同时再放出2到3个中子和200兆电子伏的能量。

在裂变中放出的中子,一些在裂变系统中损耗了,而一些则继续进行重核裂变(继续轰击重原子核)反应,只要在每一次的核裂变中所裂变出的中子数平均多余一个(即中子的增值系数大于1),那么核裂变即可以继续进行,一次一次的反应后,裂变出的中子总数以指数形式增长,而产生的能量也随之剧增。

如果不加控制,最终,这个裂变系统会变为一个距离的链式裂变反应。

在此类重核裂变反应中,系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当“下一代”中子数定位两个时,在不到一微秒的时间内,一千克的铀或鈈中会有2.5×1024个原子核发生裂变反应,而就在这不到一微秒的时间内,此反应所产生出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当量(指核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TNT炸药爆炸所释放的能量)。

这也是原子弹那极具破坏性威力的来源。

而在原子弹的实际使用及爆炸中,需要提高爆炸的威力,为了利用“快中子裂变体系”,需要使用高浓度的裂变物质作为装药,同时装药量必须远远超过临界质量,使得中子的增值系数远远大于一。

原子弹的破坏效应原子弹的破坏力和杀伤破坏方式主要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电磁脉冲及放射性沾染等。

1、光辐射在原子弹引爆后,核爆过程会释放出强烈的辐射光。

1枚当量在2万吨左右TNT 当量的原子弹在当空爆炸后,距离爆炸核心7000米的地方人会受到比阳光强13倍的光辐射的照射。

有趣得让人睡不着的数学

有趣得让人睡不着的数学

Part 5玻尔、仁科芳雄:为不可 思议的量子力学做出杰出贡献
异想天开的“哥本哈根诠释” 创造了“存在”的“函数”ψ “ψ同学”究竟发挥着什么作用呢? 爱因斯坦对此断然否定 预言了未来的“EPR悖论” 创造绝对无法被偷走的货币 量子隐形传态创造的社会 参与了玻尔研究的日本科学家 “世界的玻尔”终于来到了日本
Part 2牛顿:至今人” 牛顿与关孝和的共通点 “发明微分的牛顿”与“发明积分的莱布尼茨” 解开天体运动的奥秘 圆是直线吗? 圆周运动为何会产生 月亮和苹果有什么区别? 汽车、飞机、新干线,都可以用F=ma来说明 光究竟是“波”还是“粒”
有趣得让人睡不着的数学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财富
牛顿
故事
世界
拉马努金
对数
理由
数学
爱因斯坦
人类 爱因斯坦
函数
数学
日本
关孝和
天才
江户
数学家
时代
内容摘要
《哆啦A梦》中很巧妙地融入了爱因斯坦的理论?人类身上蕴含着对数?其实,我们的身边充满了数学原理。 数学是人类倾注心血凝结而成的智慧结晶,是最宝贵的知识财富。如此有趣的故事,却被教科书讲述得无聊至极, 这实在是令人感到万分遗憾。本书是关于作者选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们的故事。它其实更是一本将年轻人领入 数学世界的全明星阵容介绍:纳皮尔、牛顿、爱因斯坦、仁科芳雄、拉马努金……他们的人生和伟绩,曾经深深 地触动了无数爱好数学的心灵。数学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也正产生新的发现,这是一个“Never Ending Story (永无结局的故事)”。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童年的两件趣事:
( 2 -11 )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12-14 )听已故科学家的“未竟事业”
高中的“事业”:
(15-18 )建造“原子对撞机”
03 讨论一:
鲤鱼对作者成为理论物理学家有何启示?
对待未知世界:
1.水池就是一切。水池之外 看不见的是没有科学意义。
2.“鲤鱼科学家”们会聪明 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 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3.对个别的鲤鱼而言,这真 是个奇迹。
启示: 世界上还有许多未知的角落 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
“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 界,一叶一如来。”
——《华严经》
视频:
显微镜下的世界
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 君知之乎?”
曰:“然。”“有国于蜗 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 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 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 而后反。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加来道雄
contents
目 03
讨论一
讨论二
04
01 关于“加来道雄”
加来道雄(Michio Kaku)
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 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 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 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 理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 (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 《超弦导论》。
02 自主探究
了解生僻字词的读音及含义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深入探究文章内涵
后裔yì :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湮yān没:①埋没。②一种粒子与其反粒子相遇时,会同时消失
而转化为另一种粒子的现象。如电子和正电子相遇会转化为一 对方向相反、能量相等的光子。
畏葸xǐ:畏惧;害怕。
自鸣得意:鸣:表示,以为。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人寰huán:人间;世间。 浩瀚:①形容水势盛大。②形容广大;繁多。

加来道雄作文素材200字

加来道雄作文素材200字

加来道雄作文素材200字
以下是口语化版本的三个段落:
1. 加来道雄这哥们儿,可是日本超有名的物理学家!他对宇宙的看法真是独特得不行,就像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以前从没注意过的宇宙美景。

他的那些理论啊,就像满天繁星,把我们对宇宙的一知半解都照亮了。

他的每一个新想法,都像是探险家手里的指南针,指引我们走进更深的宇宙秘境。

2. 说起加来道雄,他笔下的宇宙可真是神奇!他能把那些微小的粒子和庞大的宇宙联系在一起,画出一幅超级壮观又细致的宇宙图。

他把科学的严谨和艺术的浪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在感受科学魅力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宇宙的神秘和伟大。

3. 加来道雄这科学家可不是光说不练哦!他不仅研究理论,还努力把科学成果变成实际的东西。

他的工作让科技不断进步,文明不断发展,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超级英雄啊!。

第7.2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高一语文名(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7.2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高一语文名(统编版必修下册)

【相关知识链接】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物理学知识:
(1)、统一场论
根据现代物理学知识,将我们的宇宙结合起来的力有四种: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 核力。物理学家运用量子力学,已经把后三种力统一起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和 他的学生米尔斯提出杨一米尔斯场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被称为“标准模型”。但是 这一理论因为计算繁复无比而让人头疼),但是引力仍然游离在外。爱因斯坦毕终生之 力想寻求四种力的统一,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理论,最终也没有实现。
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 一问题刨根问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 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
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幽默:为了弄清自己想要弄清 此图仅供参考与
楚的爱因内斯容坦不所相关关心的问题,作者“不得已”要做一名理论物 理学家。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要探索宇宙的本质,必须付出 艰辛的劳动,而自己为了追求真理,再艰辛也要奋斗下去。所 以,这句话表现了一位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的执着精神和坚强意 志。
【相关知识链接】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物理学知识:
(2)、高维空间
现代理论物理学认为,统一四种力的前景,在于高维空间(如十维或更高)理论的确立。比如 对于古人来讲,风暴是怎样产生的,风暴会袭击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袭来,什么时候结束,他 们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平坦的大地上,只能靠肉眼从近似于二维平面的角度来观察, 即使有简单的预报,也都是靠经验来推测的。现在有了气象卫星,从太空这样三维角度观察地 球,在地面上看来神秘莫测的风暴被看得一清二楚,可以精准地预报风暴的动向。
宇宙科学在当今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从古希腊到20世纪 出现了许多关于世界构成的理论。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爱 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把人类探索世界奥秘的步伐向前推进 了一大步,他把现实世界的三维扩展到宇宙空间的四维是一 个了不起的伟大成就。但是它却不能解释所有的现象。

仁科芳雄与世界物理学大师访日

仁科芳雄与世界物理学大师访日

作者: 刘素莉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科学文化评论
页码: 81-94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期
主题词: 仁科芳雄;海森伯;狄拉克;玻尔;量子力学
摘要:20世纪30年代前后对日本物理学界影响很大的两次世界物理学大师的日本之行,离不开“日本现代物理学之父”仁科芳雄的长期努力。

文章尝试挖掘海森伯、狄拉克以及玻尔访日这段鲜为外界关注的历史,以揭示仁科芳雄和这些世界物理学大师为日本引进量子力学、推动日本现代物理学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科学家的学术家谱怎么修

科学家的学术家谱怎么修

光明日报/2011年/10月/12日/第006版教科新闻科学家的学术家谱怎么修?本报记者胡其峰你听说过“科学家学术谱系”这一名词吗?日前,在南开大学召开的“当代中国科学家学术谱系研究论坛”的现场,记者看到了一张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袁江洋提供的谱系图表,名称为“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学术谱系”。

长冈半太郎为第一代;仁科芳雄为第二代,他于1923年去哥本哈根,师从玻尔,1931年建立了著名的仁科研究室;第三代包括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郞、坂田昌一,汤川秀树于194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朝永振一郞于1965年获奖;第四代包括武谷三男、南部阳一郎、小柴昌俊、小林诚、益川敏英,其中,小柴昌俊于2002年获奖,南部阳一郎、小林诚、益川敏英于2008年获奖。

这张学术谱系表明:在日本科学发展史方面,仁科研究室的成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曾有人评价:仁科芳雄博士将玻尔研究所那种创造探求的研究精神带回了日本,这种氛围和传统是旧的帝国大学所没有的。

这种精神被接受过仁科博士教诲的人们传遍了日本。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现像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谱系那样的科学家学术谱系。

科学家也要有“家谱”到底什么是“科学家学术谱系”呢?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调研宣传部部长王春法博士通俗地作了个类比:“科学家学术谱系”就是科学家的“家谱”,是对科学家学术地位的评价和认定。

“科学家的学术谱系就是学术‘家谱’,它反映一个学科或学术群体中主要成员的学缘关系和传承关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胡化凯这样认为。

众所周知,家谱又称族谱,是一种用表谱来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王春法认为,学术谱系实际上就是学术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代表了人类对自然与社会探索的历程。

“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们今天要发展科学技术、要进行自主创新,就应该了解、明白我们自己站在哪里,我们所要立足、所要倚重的巨人的肩膀在哪里,就应该思考、探索如何才能站上巨人之肩。

日语阅读:仁科博士

日语阅读:仁科博士

60年前の今ごろ、⽶占領軍は⽇本のどこかに危険な兵器が隠されていないか調べ回っていた。

東京?駒込にあった理化学研究所も疑われた施設の⼀つだ。

⼤约在60年前的这个时候,美占领军到处调查⽇本是否有将危险兵器藏匿于某处。

位于东京。

驹込的理化学研究所甚⾄也成为美军怀疑的设施之⼀。

11⽉下旬、⽶将兵らが現れた。

「原⼦爆弾を作る機械だ」と決めつけ、粒⼦加速機サイクロトロンを壊しにかかる。

重さ200トン、同位体や原⼦核など先端研究に⽋かせない装置だ。

11⽉下旬,美国的官兵们出现在这个研究所。

他们不容分说地指摘回旋加速器“是制作原⼦弹的机器”,并要将它付之⼀炬。

⽽这种设备是进⾏同位体及原⼦核等先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装置。

「何かの間違い。

占領軍から使⽤許可を得ている」。

開発に10年を費やした仁科芳雄博⼠がいくら訴えても、将兵たちは⽿を貸さない。

解体して東京湾に沈めた。

無念のあまり、博⼠は吐⾎して病に伏した。

“出了什么事⼉了。

我们可是从先⽣你们那⼉获得了许可证的”。

在此项开发上花费了10年⼼⾎的仁科芳雄博⼠⽆论怎样申述,官兵们都充⽿不闻。

机器被毁坏并投⼊到东京湾。

由于过分的遗憾,博⼠吐⾎且卧病不起。

「核物理の分野では⾼⽔準にあった⽇本が、サイクロの破壊で10年は後れをとった」。

東⼤名誉教授で仁科記念財団理事⾧の⼭崎敏光さんは語る。

海中投棄が報じられると、⽶科学界からも「恥ずべき蛮⾏だ」と⾮難の声がわいた。

「当时在核物理的领域⾥已具有⾼⽔准的⽇本,由于回旋加速器的破坏,⽽整整滞后了10年」。

东⼤名誉教授、仁科纪念财团理事长⼭崎敏光先⽣说道。

将机器投弃于海⾥的消息⼀经报道,甚⾄遭到了美国科学界不绝于⽿的批评之声,称此举「是可耻的野蛮⾏为」。

仁科博⼠の業績を伝える特別展が昨⽇、東京の国⽴科学博物館で始まった。

海に消えた巨⼤装置の設計図のほか、後進たちと交わした⼿紙も公開された。

戦前、中間⼦理論を⽶学者に酷評された湯川秀樹博⼠は「⼼外だ」「⼼細い」と書き送った。

二次世界大战惊人内幕-第一章

二次世界大战惊人内幕-第一章

第一章日本研制原子弹内幕不仅日本陆军在尝试研制原子弹,海军也曾成立过核物理成就利用委员会。

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军界上层对原子弹最早感兴趣的是安田武雄将军。

他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曾担任陆军航空技术研究所所长,后来任帝国空军参谋长。

安田武雄十分关注国外在军事方面的科技进展情况,自然也注意到了核裂变的发现。

1940年4月,在得知核裂变具有极大的军事潜力后,安田武雄向他的老师嵯峨良吉教授请教这一问题。

嵯峨良吉曾到过美国,结识了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家,对核物理的最新发展比较了解。

在安田武雄的要求下,嵯峨良吉以书面的意见指出,核物理的最新成就在军事领域潜力巨大。

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见到这个书面意见后,指示让专家研究这个问题。

1941年5月,安田武雄指令日本物理化学研究所讨论研制铀弹的可能性,由日本着名的核物理学家仁科芳雄教授负责。

仁科在东京的实验室制造了一台小型回旋加速器,并根据美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劳伦斯捐赠的设计图纸建造了第二台有250吨磁铁的大型加速器。

这个实验室很快吸引100位日本青年科技人员投入到这项庞大的研究中。

头两年,他们基本致力于理论计算,比较各种区分铀同位素的方法和寻找铀矿。

在陆军(日本空军归陆军部统辖)开展核研究的同时,日本海军也开始了原子弹的研究工作。

1942年年初,海军开始原子动力能的研制开发。

海军部认为,研究核物理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正在迅速进行。

由于一些犹太科学家的帮助,美国在这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展。

日本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核分裂取得能量,为舰船和大型机械提供可靠而巨大的动力源。

为此,海军技术研究所成立了一个核物理成就利用委员会,追踪国外的研究进展情况。

委员会成员有日本的第一流物理学家嵯峨良吉、荒胜文策、菊田正四等,仁科芳雄当选为委员会主席。

至1943年3月,委员会相继召开了10次物理讨论会。

委员会估计制造一颗原子弹需要几百吨铀矿石,分离出铀235大约要消耗日本全年发电量的1/10和全国铜产量的1/2。

日本物理学家朝永振一郎

日本物理学家朝永振一郎

日本物理学家朝永振一郎
朝永振一郎(1906年3月31日-1979年7月8日)是一位日本物理学家,父亲为西洋哲学的研究者朝永三十郎,朝永三十郎与西田几多郎都是京都学派的一员;朝永振一郎出生于京都,第三高等学校毕业后,进入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就读并且毕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朝永振一郎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进行研究。

朝永振一郎是量子电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也因为这项贡献与美国物理学家理察?费曼及朱利安?施温格共同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朝永振一郎,1906年3月31日生于日本东京。

1929年毕业于京都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

随后在玉城嘉七郎研究室任临时见习研究生。

3年之后,赴东京理化研究所,在仁科芳雄研究室当研究员。

1937年留学德国,在W.K.海森伯的领导下研究原子核理论和量子理论。

1939年底,回国接受东京帝国大学的理学博士学位。

1941年,任东京文理科大学物理学教授,提出量子场论的超多时理论。

1965年,朝永振一郎因在量子电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与施温格、费因曼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还得到日本学士院院士、日本文化勋章以及好几个国家的科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1957年5月朝永振一郎曾率领日本物理代表团来中国访问并
进行学术交流。

朝永振一郎父亲为西洋哲学的研究者朝永三十郎,朝永三十郎与西田几多郎都是京都学派的一员;朝永振一郎出生于京都,第三高等学校毕业后,进入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就读并且毕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後,朝永振一郎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进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9 8年 1 0月 [ 伯 森 1 8 , 页 1 8 在 尽 揽 天 下 罗 95 5】
物 理 英 才的 玻尔 研 究所 。 求学 期 间 ,因为 与克 莱 因 ( s a en 1 9 O k r i, 84— 17 )联 手提 出以狄拉克 方程 Kl 97
1仁 科 芳 雄 .
世 纪 末 、2 0世 纪 初 遭 遇 过 发 展 瓶 颈 的理 论 物 理 学 顿 时 焕 然 一 新 , 气 象 万 千 。 幸
运 的仁科芳雄躬逢其盛 ,又身处强手如 云的世界物理学研究 中心 ,曾萌生 过邀请 西 方著名物 理学家访 问 日本 、帮 助 日本建 立现代 物理学 的念头 。12 9 8年初 ,仁 科在一 次滑雪旅行途 中听到他 的导师玻尔提到想去亚洲旅行 ,马上 写信 回 日本 向
式表 示康 普顿散 射 的克莱 因 一仁科 公式 ,一 举奠 定
者简介 : 刘素莉 ,中国科学 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生 。Emalbh d d @1 3 o 。 . i ay a y 6 r : cn 仁科芳雄 1 1 毕业于东京帝 国大学 电气工程 专业 ,进入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工作 ,同时成为东京 9 8年 国大 学 物 理 学 院 研 究 生 ,12 9 1年 被 理 化 学 研 究 所 派 往 欧 洲 留学 (9 1 1 12 年 0月 至 12 92年 8月 在 英 剑桥大学 卡文迪许实验 室 ,1 2 9 2年 1 1月至 12 9 3年 3月在德 国哥廷根大学 ,12 9 3年 4月 至 1 2 9 8年 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玻尔研 究所 ) ,一直没有获得过物理学专业的学位 。 玻 尔 研 究 所 ( e es h ntue NB ) 足 世 界 著 名 物 理 学 家 尼 尔 斯 ・ 尔 于 12 年 在 丹 麦哥 本 t l Bo r stt, I h Ni I i 玻 91 根 大学创建 的,原名为 “ 论物理研 究所” ( eIstt fr h oeia P yis 。16 理 t ntue o ert l h s ) 9 5年 ,为 了纪 h i T c c 于 16 逝 世 的创 建 者 玻 尔 ,研 究 所 改 为 现 名 。本 文 按 通 俗 习惯 将 其 统 称 为 “ 尔 研 究 所 ” 9 2年 玻 。

献。
关键 词 仁科 芳雄 海森伯 狄拉克 玻 尔 量子 力学
2 0世 纪 上 半 叶 ,仁 科 芳 雄 ( sia oho Ni n si, h Y 19 8 0— 1 5 )作为 日本 一个 非 物理 学 专业 出身 的 91 科学 家。 ,能够成 长为 “ 日本 现代物 理学之 父 ” ,与 他在 欧 洲这块 方兴未 艾的量 子力学 圣地 长达近八 年 的 留学 经历 息 息 相 关 。尤其 是 他 从 12 年 4月 到 93
他 的老师 、 日本 物理学 权威 长 冈半 太 郎 ( go aH nao 16 Na ak a t , 8 5— 15 )了解 r 90
是否有可能邀请玻尔访 日,以及邀请海森伯 ( re i n eg 10 Wen r s b r, 9 1— 17 ) He e 96 、
狄拉克 ( al i c 1 0 P u D r , 92— 1 8 )和泡利 ( l agP ui1 0 a 94 Wof n a l 9 0— 15 )的可 g , 98 行性 。他 在信 中还分析道 :玻尔 与爱 因斯 坦有 不 同的志趣 ,因此 日本 物理学 家 “ 与玻尔的接触对 于将来 把 日本 的物理学 介绍 到欧美 ,早 日增进 与欧美的亲善具有 间接意义 。 唐永 亮 2 0] 后 ,玻 尔 由于种种原 因没有 立刻成 行 ,海森 伯和 狄 ”[ 04 最
尖物理学 家的友谊 。这些宝贵的财富后来帮助学成归国的仁科为 日本 引进 了量子 力学 ,推 动了 日本传统物理学 向现 代物理学 的转 变 。其 中,2 0世纪 3 0年代前后 对 日本物理学界影响很大的两次世界顶级物理 学大师的 日本之行 ,都离不开仁科

以贯 之 的 努 力 。
海森 伯和 狄 拉 克访 日
科 学 文 化 评 论 》 第 7卷 第 6期
(0 0): 8 ~9 21 1 4
8 1
{ 与人 文 . 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仁 科 芳 雄 与 世 界 物 理 学大 师访 日
刘 素 莉
摘要 2 0世 纪 3 0年 代 前 后 对 日本 物 理 学界 影 响很 大 的 两次 世 界 物 理 学 大 师 『 日本 之 行 , 离不 开 “ 日本现 代 物 理 学之 父 ” 仁科 芳 雄 的 长期 努 力 。 文 章 尝试挖 海 森 伯 、狄 拉 克 以及玻 尔访 日这 段 鲜 为外 界 关注 的 历 史 , 以揭 示 仁 科 芳雄 和 这 世 界 物 理 学 大 师 为 日本 引进 量 子 力 学 、推 动 日本 现 代 物 理 学 发展 所作 出的 伟 大
8 《 学 文 化 评 论 》 第 7卷 第 6期 (0 0 2 科 21)
了他在 世界理论物理学界的地位。与此同时 ,在 “ 科学 国际化之父”玻尔 ( e Ni s l
B h, 8 5— 16 )领 导 的 研 究所 里 ,仁 科 芳雄 还 收获 了来 自不 同 国 家 的世 界 顶 o r1 8 92
在 仁 科 芳雄 留学 欧 洲之 初 的 1 2 9 2年 ,爱 因斯 坦 ( let i ti, 8 9— A br En e 17 s n
15 )曾经在 日本学界的邀请下成功访 日。仁科在欧洲 留学时期正是世界物理学 95
破 旧立新 的 “ 激动人心的年 代” 。在欧洲一群 天才物理学 家的努力下 ,量 子力学 以前所未有 的气势攻 城拔寨 ,短短 几年就 占领 了现 代物理学 的制高 点 ,曾在 1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