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本 尊重儿童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尊重幼儿”教育理念的实现—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浅谈“尊重幼儿”教育理念的实现—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浅谈“尊重幼儿”教育理念的实现—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摘要: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学前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尊重幼儿”是贯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个重要教育理念。

如何正确理解并在实际工作践行这一理念是每一个幼儿教师都面临的课题。

本文通过一个艺术领域的教学实例对比说明了传统教育理念和“尊重幼儿”教育理念的差别。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对此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工作中的实例探索“尊重幼儿”教育理念的实现途径,进而充分发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学前教育的纲领性指导作用。

关键词:尊重幼儿教育理念指南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全国的幼儿教师和家长们提供了保教工作的指导意见书。

《指南》是一个科学先进的理论体系,其中一个最鲜明的理论特征就是贯穿落实了“尊重幼儿”的教育理念。

一、对比“尊重幼儿”教育理念应用中的差异“尊重幼儿”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我在艺术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在上台表演的时候,总显得很紧张,远没有平时那么自然。

我觉得这是因为他们缺少上台表现的感觉,应该创造一个环境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于是我把一个吊在空中的电视机模型设置在表演区,希望利用这个电视机,让孩子们在日常区角活动的时候,带入一些上台的感觉,从而达到消除紧张的目的。

而且,这样做还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这个设计是不是做到了“尊重幼儿”呢?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孩子进去后是站在电视机后面讲故事或者唱歌的,毫无例外地都是用手拿着电视机晃来晃去,还会把脑袋伸出来,四处张望。

以至于为了保护这个电视机,我不得不制定了这样一个规则,谁不好好表演,而是专门玩电视,谁就不准进这个区角。

我不得不沮丧的承认,尽管我的初衷是好的,设计也还算巧妙,但是结果却是失败的。

孩子们喜欢这个电视机毫无疑问,这说明我找到了他们的兴趣点,如果满足孩子们的兴趣要求,他们就会专注于玩电视机,我一天换一个电视机恐怕也不够用。

浅谈尊重幼儿

浅谈尊重幼儿

浅谈尊重幼儿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提出:“要尊重幼儿”,但是如何尊重幼儿却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

现在我就尊重幼儿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一点心得。

尊重孩子,并不是对他们百依百顺,而是要求我们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把我们放在一个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要学会蹲下来同孩子说话、交流。

借以寻求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

自尊是一种精神的需要,也是一种人格的内核,假设我们不懂孩子的自尊,不能做到尊重孩子,那也请不要伤害孩子,因为那是他们成长的动力,如果失去了这种动力,有可能会毁坏他们的一生。

以我自身来说,虽说知道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但有时却也出现一些教育上的误区。

记得有一次儿子对我说想听传呼机上的音乐,于是我就帮忙让他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声音,可是一会儿的工夫音乐就停止了,这时他意犹未尽还想听,却怎么按键子也找不到要听的音乐,这时自己发起了小脾气,我连忙到他跟前准备帮他的忙,但他却把我的手推到了一边,不让我帮助他,自己继续在那里边按键子边发脾气,当时便把我气的根本忘记了应该尊重他这种自己完成事情的权利,只想狠狠的训斥他一通,结果什么作用也没有起,到把孩子弄的委屈的哭了起来,当我静下心来仔细反省自己的言行时,我非常后悔,于是我主动把儿子抱了起来对他说:“对不起,宝贝,妈妈不该对你发脾气,可是你也有不对的地方,现在让妈妈和你一起听音乐好吗?”然后,我用手把着儿子的小手齐按下了正确的键子,共同聆听美妙的音乐声,以后又有好多次每当儿子想听音乐时,他都会拿着传呼机跑到我耳边对我说:“妈妈,我给你放音乐听。

”我想每一位家长都会和我一样,经历过无数次类似的情况,其实尊重孩子就是在无意识中去有意识的体现,大多数的孩子想做自己的事情,但又常常因为幼稚而做不好,这时侯我们千万不要随意呵斥孩子,那样会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这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有位家长曾对孩子们“怕”什么做过一个调查,调查表明,孩子最怕的是失面子,怕父母当着外人的面数落自己的短处,更怕父母会拿别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比,怕失去信任,这些“怕”归纳起来,就是怕自尊心受到伤害,可是有的时候我们不懂得孩子的自尊心有多强,又有多宝贵,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予以伤害、甚至践踏,把对孩子的关怀,扭曲为监视和强迫,剥夺了孩子应有的自由空间和时间,使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没有任何的自主权,同时自尊心受到伤害。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论文(范文6篇)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论文(范文6篇)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论文(范文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论文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论文(一)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幼儿点击数:6559 【字体:小大】【收藏】【打印文章】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

作为一线幼教工作者,我们都能切身地感受到孩子与孩子的不同。

他们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擅长这一方面,有的擅长那一方面;有的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有的某些方面擅长而某些方面显得滞后。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孩子有自己独特的个别发展水平,《指南》中也提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自己的发展水平。

在我们所带的班级中肯定有部分幼儿特别的乖巧、招人喜欢;也有部分幼儿性格倔强、攻击行为严重,爱惹事生非,特别招人担心。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教师应该相信一点: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孩子,进行全系统的观察,在教育过程中做个有心人,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其自身的优点、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在操场上进行“勇敢探险”的活动。

孩子沿途要经过树桩,踩过高低不平的平衡板,走过搭在小河上的拱桥,钻过黑黑的山洞,最后到达目的地。

游戏开始后,孩子们一个个勇敢地走过拱桥顺利地完成了探险任务。

可到了拉拉,她跑到拱桥这里却不上去了,后面的孩子大声地喊着:“拉拉,加油!拉拉,加油!”我看到拉拉在拱桥前一直犹豫不决的样子,就跑过去问:“拉拉,是不是有些害怕,不敢走上去呀?”她涨红了脸,用很轻很细的声音说:“太高了,我不敢。

”我摸摸她已经有些尴尬的小脸,笑了笑说:“没关系,拉拉。

尊重孩子的议论文800字【秋季育儿】尊重孩子的想法很重要

尊重孩子的议论文800字【秋季育儿】尊重孩子的想法很重要

尊重孩子的议论文800字【秋季育儿】尊重孩子的想法很重要我家孩子上幼儿园刚刚三周,其实在给孩子选幼儿园的过程中也是受了很多的波折。

我心仪的幼儿园因为学生太多,所以孩子并没有被录取,所以我只能报了现在的幼儿园。

对于现在这个幼儿园的伙食以及老师其实我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也相信老师一定会用心的看护我们的孩子。

孩子刚刚上了一周的时候大宝同学的爸爸问过我是否想给孩子转园,因为我想去的那个幼儿园现在招插班生,如果孩子想去就能够去。

所以孩子回来以后我就咨询孩子的意见,问孩子是否愿意到那个幼儿园里去,我告诉他那儿的伙食挺好的,老师也很好。

可是孩子却告诉我她已经爱上了现在这个幼儿园,而且里面有好多她的好朋友,她也非常喜欢现在的老师。

对于这件事情,我也征求了老公的意见,老公也是享尊重孩子的意见,不想让孩子来来回回的颠簸。

毕竟孩子现在已经适应的非常好了。

其实不论孩子在哪里,我们都应该相信孩子能够很好的适应幼儿园,而且老师也会对孩子非常的用心。

其实做幼儿园的老师久了,真的会和孩子们产生很深的感情,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样。

最最重要的是我在询问孩子意见的时候,孩子是非常的愿意留在现在的幼儿园的。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因为是孩子在这边上幼儿园,而不是我们。

只要孩子自己愿意表示在这个幼儿园,那么我相信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在学校里都是觉得非常开心的。

所以说不要过度的为孩子感到焦虑。

当我们想为孩子安排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这样才能够做出更好的判断。

图文原创。

学前教育论文尊重幼儿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尊重幼儿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尊重幼儿论文摘要:尊重幼儿并不是一味的顺从孩子,而是应当放下架子,把自己摆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寻求与幼儿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

爱孩子、尊重孩子,使他们从中感受到爱和尊重,并学会爱别人、尊重别人。

新的《幼儿园指导纲要》充分尊重了幼儿、珍视了幼儿的生命,树立了“儿童高于一切”的新儿童观。

人们尽量以新《纲要》的精神指导自己的教育方法,并努力使自己原本急于求成的“功力”心与新纲要精神相互协调、达成一致,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大多数成人还是“换汤不换药”,幼儿教育并没有按新纲要预设的方向前进。

如何协调二者,如何在新儿童观的指导下教育幼儿,使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把握住新儿童观的精髓——尊重幼儿。

在此提出尊重幼儿是因为我们的确有意无意地“不尊重幼儿”,幼儿一直被看作是不懂事、无思维能力的,他们是“未成熟者”,不会也没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需要家长和教师无微不至的照顾,需要家长和老师在任何事情上都做出规范指导,我们过于强调了成人的干涉作用,而忽视了儿童的心理需要和体验。

这种有意无意的“不尊重”严重挫伤了幼儿的心理,是现代幼儿教育坚决扬弃的。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幼儿呢?我认为尊重幼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尊重幼儿就要遵循幼儿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进程,不论孩子的生理发展,还是心理发展,均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

相应地,幼儿的生活世界也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里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看待事物,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来分析事物合不合理,而是按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可不可爱、自己喜不喜欢。

他们往往凭借这种臆想或即兴、奇异的想法看事物,因而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赋予变化的。

在幼儿期教育中,表现较普遍的就是父母和老师缺乏等待幼儿自然成长的耐心,迫不及待的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过早地让孩子投入到所谓的“学习”中,这种片面的认识和盲目的举动,背离了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加重了幼儿的认知负担和心理负担。

学会尊重孩子的成长更加美好

学会尊重孩子的成长更加美好

学会尊重孩子的成长更加美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常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尊重孩子的成长是建立健康亲子关系的基础,也是培养孩子自信、独立、积极向上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尊重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选择等方面探讨如何学会尊重孩子的成长,让他们茁壮成长,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尊重孩子的需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和情感。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倾听和理解孩子的需求。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不要轻易打断或忽视,而是要耐心倾听,给予肯定和支持。

尊重孩子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关爱,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有些孩子外向活泼,有些孩子内敛安静,有些孩子喜欢运动,有些孩子喜欢阅读。

家长应该尊重并接纳孩子的个性,不要强加自己的期望和标准在他们身上。

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和自主权,让他们在尊重中自由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

尊重孩子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常常会代替孩子做出各种选择,比如教育方向、兴趣爱好、社交圈子等。

然而,尊重孩子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决定时,家长可以给予适当引导和建议,但最终决策权应该交给孩子本人。

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和后果,培养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

尊重孩子的情绪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会面临各种情绪波动,包括快乐、悲伤、愤怒、焦虑等。

家长应该学会尊重并引导孩子处理情绪,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压抑。

倾听孩子倾诉心声,给予情感支持和安慰,在适当时候给予建议和帮助。

尊重孩子的情绪,让他们学会表达情感、调节情绪,培养健康心态和情商。

尊重孩子的成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才华和潜力,在成长过程中取得各种成就。

家长应该学会尊重并赞扬孩子取得的成就,无论大小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也要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尊重孩子的成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勇气和毅力,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尊重幼儿简论

尊重幼儿简论

尊重幼儿简论
坚守儿童立场,首要的是尊重儿童。

尊重儿童是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坚守儿童立场的起点所在。

一是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

卢梭指出,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12]儿童立场的核心主体是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就是把儿童看作是同成人一样具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的人,把儿童的存在看作是具有独特价值的存在。

只有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心中悦纳儿童,儿童才会更愿意走近我们。

我们也才可能得以窥见儿童深层次的“秘密”。

二是要尊重儿童的话语权。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是儿童的内在需求,也是法律赋予儿童的基本权利。

用儿童语言表达和交流,积极探索外面的世界。

儿童立场注重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和感知。

这和孩子的话语表达是分不开的。

尊重孩子的话语权,就是给孩子充分表达的机会,其核心是尊重孩子的参与权,让孩子以主人的姿态参与学前教育课程。

三是要尊重儿童的兴趣需求。

兴趣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动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充分强调了儿童兴趣的价值,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学习兴趣。

儿童立场的出发点应当基于儿童的兴趣需求,因为儿童的兴趣需求是教育的起点。

尊重儿童是坚持儿童立场的出发点和前提。

但是,尊重孩子绝不是无条件迁就和盲从孩子。

理解与尊重孩子论文

理解与尊重孩子论文

理解与尊重孩子有些受了伤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关怀。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

”作为老师应主动走进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的心扉,知学生所知,悉学生所好,想学生所想,用一种真挚的爱、慈母的心去关怀他们。

要辩证地看待他们,弄清他们落后的主客观原因,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长善救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进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逐渐从不成熟趋向半成熟,他们每一个人也都有一颗自尊心,而孤立训斥会刺伤他们,空洞的说教和冷若冰霜的批评会使他们自惭形秽。

面对这种心理,教师要善于和他们沟通,接近他们,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灵活的方法,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精心培育,使他们茁壮成长。

其实他们也希望得到多方面的理解、尊重和呵护,他们更需要感情的甘露,教师有意识的语言、笑容都能溶化他们心头的坚冰。

班里有个姓刘的男孩,12岁,虎头虎脑,挺机灵的,可学习不好,坏习惯又太多。

他的奶奶曾流着泪告诉我:孩子的爸爸在他四岁时自杀了,后来,狠心的妈妈又丢下他跟了别人。

老奶奶自己省吃俭用一手把他抚养长大,好吃的、好穿的都留给他的孙子,可孩子不争气,贪玩儿,不爱学习,进游戏厅,还经常撒谎,打他骂他都没用。

老奶奶的话让我深深地同情他们。

自此,我更加注意这个孩子,在生活和学习各个方面都尽可能地给予他更多的关心与照顾。

为避免他去游戏室,每天下午放学,我都把他留下来,帮他补课,之后还跟他聊天。

起先,他只是听,根本不讲话。

于是我又给他讲我小时候的故事,也讲些家里的事情,时不时还问他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慢慢地他也参与到我对说话中来,还告诉我他自己的事情。

有一天,他讲着讲着,突然哭了,有点自卑地说:别人都有爸爸、妈妈,可是我没有。

我边安慰他,边给他讲道理,讲奶奶的不容易,告诉他应该好好学习,少让奶奶操心,将来好报答奶奶。

一个学期下来,他不由地对我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不仅学习成绩有了提高,撒谎的坏毛病也改了。

论文:尊重幼儿——幼儿教育的灵魂

论文:尊重幼儿——幼儿教育的灵魂

论文:尊重幼儿——幼儿教育的灵魂摘要:尊重幼儿,是幼儿教育的前提,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教育才可能按规律水到渠成;尊重幼儿,是幼儿教育的保证,只有贯彻了尊重幼儿,教育可能收到最佳效果;尊重幼儿,是幼儿教育的灵魂,只有发扬了尊重幼儿,教育才可能充满生机和朝气。

尊重幼儿就要遵循幼儿成长发展的……摘要:尊重幼儿,是幼儿教育的前提,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教育才可能按规律水到渠成;尊重幼儿,是幼儿教育的保证,只有贯彻了尊重幼儿,教育可能收到最佳效果;尊重幼儿,是幼儿教育的灵魂,只有发扬了尊重幼儿,教育才可能充满生机和朝气。

尊重幼儿就要遵循幼儿成长发展的规律;尊重幼儿就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尊重幼儿就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尊重幼儿就要正视孩子间的个体差异。

关键词:尊重幼儿灵魂幼儿教育一、幼儿教育作为人一生的奠基教育,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注重与重视,从社会角度来说,人们纷纷出资出力,兴办各种幼儿教育中心、兴趣园所、特长班,名目繁多,足见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水准;从家庭角度来说,父母省吃俭用供孩子学绘画、练跳舞,今日琴棋、明日书画,足见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切。

自新的《幼儿园指导纲要》颁布以来,相关学习心得和教育教学感悟的文章多如牛毛,众口一辞的是,新《纲要》充分尊重了幼儿、珍视了幼儿的生命,树立了"儿童高于一切"的新儿童观。

人们尽量以新《纲要》的精神指导自己的教育方法,并努力使自己原本急于求成的"功力"心与新纲要精神相互协调、达成一致,但是这又谈何容易,绝大部分成人还是"换汤不换药",幼儿教育并没有按新纲要预设的方向前进。

如何协调二者,如何在新儿童观的指导下教育幼儿,使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把握住新儿童观的精髓--尊重幼儿。

在此提出尊重幼儿是因为我们的确有意无意地"不尊重幼儿",幼儿一直被看作是不懂事、无思维水平的,他们是"未成熟者",不会也没有水平做好自己的事情,需要家长和教师无微不至的照顾,需要家长和老师在任何事情上都做出规范指导,我们过于强调了成人的干涉作用,而忽视了儿童的心理需要和体验。

尊重孩子为话题的作文

尊重孩子为话题的作文

尊重孩子为话题的作文尊重孩子,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思想、感受和需求,给予他们尊重和关注。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只有当我们尊重孩子,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尊重孩子的思想和感受,是培养孩子自尊、自信和自爱的重要环节。

首先,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

如果我们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不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就会让他们感到失去了尊严。

其次,我们应该积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果我们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可能会让他们产生怨恨和反感,而且也会让他们失去自信。

最后,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和鼓励的话语,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尊重孩子的需求,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首先,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让他们充满自信和勇气。

如果我们对待孩子缺乏关注和爱护,会让他们感到孤立和失落,从而影响其健康成长。

其次,我们应该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需求是被尊重的。

比如,孩子想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玩的玩具等,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最后,我们应该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和实验,从而发展自己的才能。

尊重孩子的方式,多样而有趣。

首先,我们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探索空间和自主选择机会,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才能。

其次,我们可以用适当的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

最后,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和生活需求,发现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并积极应对。

尊重孩子的意义,不仅仅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更是提高家庭和社会的素质和水平。

尊重孩子,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心,从而发挥他们的潜能。

尊重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态和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尊重孩子,也是一种家庭和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的表现,让人们更加友善、和谐和开放。

浅谈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模版)

浅谈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模版)

浅谈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模版)第一篇:浅谈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模版)浅谈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孩子是弱势群体,他们不会像成年人那样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能够进行自我保护,所以,我们更不能忽视了孩子的人格尊严,而是和家长共同担负起尊重孩子人格尊严的责任。

我认为孩子在幼儿园也好在家也好,需要的不是是严格管教,不是一切事情都得服从老师的命令,父母的命令。

如果孩子做错事情,要顾及孩子的感受少点严厉批评。

刚从事幼教行业时我认为孩子不听话是因为他们不怕我,所以有时候对他们很凶,觉得严厉的老师才能有魄力,慢慢的我发现他们在我对他们施展师威的时候他们心里并不是真正的服我,但是如果我能够多点耐心,顾及他们的“面子”时,他们心里记得我的好,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待我。

这就是你尊重他人,他人也会尊重你这个道理吧。

不过当孩子做错事情时也并不是说不能批评,而是要在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的原则下用正确的方式去批评。

我们幼儿园每个班上都有3个老师,其中保育员每天的工作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我觉得也不平凡。

她们主要负责孩子生活方面,如何悉心照料孩子配合老师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但是我认为她们的一言一行也应该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她们的评价对于孩子也很重要。

所以我觉得老师们应该多和保育员统一教育观念,尊重儿童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愿望、自尊心等。

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水平也是不可或缺的。

家长、老师、全社会都应该提高尊重幼儿人格尊严和保护幼儿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第二篇: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善待儿童文章标题: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善待儿童姓名:高XX 摘要:中央电视台“新闻1+1”播出的《“虐童”的女教师》的综合新闻节目进行认真观看。

看完后写好心得体会。

对我们教师而言我发表一点肤浅的看法。

热爱儿童、尊重儿童是儿童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评价和检验儿童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

作为一名优秀的儿童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历史使命,力争使每一个儿童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不仅需要为儿童创建优越的物质环境以满足儿童生理需求,同时在创建物质环境的同时也决不能忽视精神环境的创建。

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散文

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散文

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散文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散文作为父母,谁没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要怎样教育子女才能让他成“龙”,却让许多父母呕心沥血,费尽心机。

有的人希望子女言听计从,按自己的想法去塑造“龙”,但许多家长会感到孩子不大听话,因而大骂儿子成不了才。

其实,盲目“听话”的孩子,并不一定能成才,不大听话的孩子也不一定不能成才。

我们希望的好孩子,不是做盲目听话的奴才,而是有头脑、有理想、办事守信于“真诚”二字、善开拓、敢进取的孩子。

所以,教子,首先要知子、识子。

不仅要站在子女的立场上考虑和领会孩子的说话和要求,而且还要了解和体会他们的想法和感情。

这就是说,要理解孩子,孩子也应当得到父母的尊重。

理解和尊重,既是大人之间关系的润滑剂和粘合剂,同时也是父母与子女感情的催化剂和亲和剂。

在日常谈话中,父母常常习惯地摆大人的“架子”,不把孩子当作谈话的平等对象,俨然以教育者自居,动不动就“教训”,似乎真理只掌握在大人手中,这就无法理解孩子。

与孩子谈话是一门艺术,孩子们无疑是纯真的,但他们在言谈中的某些真实含义却往往潜藏在他们言语的“代码”中,只有通过“破译”才能搜寻出来。

比如,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看到大铁门也会问:“这是防坏人的吗?”别以为孩子这是关心社会问题而向他灌输一大套社会治安的道理。

其实他关心的是:铁门内是否像动物园的铁笼那样,进了里面就得不到自由了吗?只有理解孩子的心情,才能破译他要表达的“密码”,这时你的回答才能符合和满足他的问题所在。

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理解,他的担忧和伤感就自然会减弱,从而对家长更加信任和听从。

当一个孩子正在气头上,他就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安慰或批评。

他此时只要求别人能理解他,而且,他要求别人在不盘问他发生了什么事的情况下能理解他。

在此种场合下,先别去质问和训斥,甚至劝告和安慰也是不必要的。

最好先心平气和地倾听他的讲述,让他有机会把“气”倒出来。

因为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强烈的感情是不可能一下子排除的,必须得到他人的同情和理解后,这种强烈的激情才可能逐渐减弱,“气”也才能逐渐消除。

中小学教育论文--尊重孩子,就要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中小学教育论文--尊重孩子,就要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尊重孩子,就要呵护孩子的自尊心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企盼社会对自己尊重,是一个人天性的需要。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引导,对学生的帮助和转化是巨大的。

自尊是学生极其珍贵的心理品质,是他们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珍贵的东西——自尊心。

作为工作近 20 年的班主任,我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我班学生张烁,性格比较内向,有很强的自卑心理,平时爱和同学们闹矛盾,攻击性很强。

就是自己错了,也狡辩三分,从不让步。

同学们不愿理他,不愿和他一起玩儿。

因此他朋友很少,课上很少参加小组讨论,课下也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发呆。

思维迟钝,乘法口诀也大半部分记不好,就是记住的也常常出错。

孩子的父母经常出外做生意,在家的时间很少。

奶奶忙于家务,对他照顾很少。

他几乎是一个人独处,因而使得父毋和他缺乏沟通,父母对他的关爱也就非常少,他整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或和几个极熟的小伙伴在家门口随便玩玩,因而使得他的性格內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这只是外界环境因素对他的影响,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他父母的遗传因素,通过与他父母的接触,我了解到他的父母也是性格内向的人,这个遗传因素是几乎不可改变的,但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的影响来改变她,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肯定是占绝大部分的,而遗传因素非常小的。

他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总是遥遥落在同学们后边。

在一、二年级还能考个及格分。

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深入,他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了。

怎么努力也不行,他选择了放弃,破罐破摔,脾气也越来越差,和同学们的矛盾也多了,更导致他的自信心下降,从而产生自卑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比如:看见别的孩子在周未的时候,有爸妈带着玩,而自己却一个人影单孤独,再看看父母,很少在家,从而让他产生孤独感、自卑感,缺少父母的爱,而在学习上特别是在数学科目上,一些简单的问题,他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来,但他的智力水平很正常,只是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思想迟钝,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尽量能让她的性格外向一些,对她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尊重幼儿意愿

尊重幼儿意愿

尊重幼儿意愿与成人相比,儿童是稚嫩的,无知的,但是儿童本身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能和可塑性,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起到引导儿童成长,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

对于孩子的意愿而言,虽然儿童是稚嫩、无知的,但也需要受到尊重,尊重并不是以年龄的大小来划分界限的,我们要给孩子自由权。

以便在自由的环境中完善孩子。

一天,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名幼儿受尊重的文章。

是说一个外国小朋友与一个中国保姆在家。

当保姆正忙着收拾家务时,那个外国小朋友在画画,后来竟把作品画到了白白的墙上。

保姆发现后,特别生气,于是就训斥了这个孩子。

可是,当外国孩子的家长进门时,第一眼看到的是墙上到处乱画的作品。

他们并没有训斥孩子。

虽然墙上没有什么好的作品,但孩子的家长并没有生气,而是看到孩子对美术产生极大兴趣而感到喜悦。

为了尊重孩子,不毁灭他心中对绘画的热爱之情。

家长对孩子进行了鼓励、表扬。

大人先进行了鼓励,然后用微笑的表情心平气和地说:“孩子画画的纸是不是很小?没地方画,所以就画这儿来了?”孩子点了点头,从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然后家长进行了教育。

所以说美国父母在于孩子谈话时,话调平和亲切,即使在孩子做了错事时,也是循循善诱,反复讲道理,这才从中体现出尊重幼儿意愿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在组织孩子站队、洗手、吃饭时,往往老师要多说一个“请”字,听上去好像尊重幼儿,但仔细想想,在加上“请”字的同时,是强调让孩子们按照老师的命令去做。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很多。

我们应该吸取外国先进的知识经验,让幼儿在自由中成长。

我们中国人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观点,早已被驳倒。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孩子们是未来的主人,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潜能得到开发, 培养幼儿胆大意识,让幼儿自由的健康发展等等。

所以说尊重幼儿意愿,对幼儿的成长道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用强制的命令性语言来命令幼儿,只会扼杀幼儿在某一个地方的闪光点。

尊重孩子看法作文

尊重孩子看法作文

尊重孩子看法作文《尊重孩子看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大人和孩子就像是住在两个不同星球的生物。

大人们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懂,而孩子们的看法呢,就常常被忽略了。

这可太不公平啦!就拿我家来说吧。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街买衣服。

我看到一件超级酷的衣服,那衣服上有我最喜欢的动漫角色,颜色也特别鲜艳。

我就对爸爸妈妈说:“哇,你们看那件衣服,好帅呀,我想要这个。

”可是爸爸妈妈看了一眼,就皱起眉头说:“这衣服花里胡哨的,不适合你。

”我当时心里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

我就想啊,为什么他们不问问我为什么喜欢这件衣服呢?这是我的衣服呀,我穿着高兴才是最重要的呀。

在学校里也有这样的事情呢。

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问我们对班级图书角的管理有什么想法。

我就举手说:“老师,我觉得我们可以把图书角分成不同的区域,比如按照故事书、科普书、漫画书这样分类,然后再安排几个同学当图书管理员,每个管理员负责一个区域。

这样找书的时候就方便多了。

”可是老师听了之后,只是笑了笑说:“你这个想法有点复杂了,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管理就好。

”我当时可失望了。

我的想法虽然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老师都没有好好考虑一下,就直接否定了,这让我觉得我的想法一点都不重要。

再看看邻居家的小弟弟吧。

小弟弟特别喜欢画画,他画的画可有意思了,都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世界。

有一次,他想参加一个绘画比赛,他画了一幅特别的画,画里的房子是长在树上的,天空是五颜六色的。

他把画拿给爸爸妈妈看,满心欢喜地想得到表扬呢。

结果他爸爸妈妈说:“你这画的是什么呀?房子怎么能长在树上呢?天空也不是这个颜色的呀。

”小弟弟听了之后,眼睛里的光一下子就暗了下去,他小声地说:“可是这是我想象中的世界呀。

”这就像一把剪刀,把小弟弟想象的翅膀剪断了。

大人为什么总是不尊重孩子的看法呢?难道就因为他们年纪大,就觉得自己的看法才是对的吗?这就好比是一棵大树和一棵小树苗。

大树长得又高又壮,就觉得小树苗什么都不懂。

可是大树也是从小树苗慢慢长大的呀。

尊重孩子的选择议论文

尊重孩子的选择议论文

尊重孩子的选择议论文尊重孩子,让孩子自由发展。

但是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尊重孩子却有一个“度”的问题:只有讲究好分寸,把握好尺度,才能使家长的有意引导和孩子的自主发展达到和谐的统一。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平等地位与主导作用平等地对待孩子是尊重孩子的首要条件。

家长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鼓励孩子自己作一些决策。

比如问问孩子:“你想吃苹果还是香蕉?”和孩子一起协商:“星期天你想怎么安排?”等等。

其次,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多参与孩子的活动,多和孩子一起嬉戏玩耍,成为孩子开心的伙伴。

另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的感受,经常与孩子保持同一视平线谈话,从一个简单的动作表情到教育方式的运用上都要体现与孩子的平等。

但强调平等,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家长的主导作用。

孩子年龄小,是非辨别能力差,时时处处都需要家长的悉心引导才能进一步获得有价值的经验和知识,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但家长的这种主导作用不是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体现的。

针对孩子的特点,采用游戏的方式,往往更能体现平等与主导的结合。

比如,我想让孩子听故事,常常不是直接提出这一要求,而是说:“你看布娃娃太孤单了,他想听故事,你陪他好吗?”想让孩子玩橡皮泥,我就说:“小熊肚子饿了,你做一些面条给它吃吧!”孩子不肯洗手,我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和孩子做洗手的游戏。

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孩子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家长的要求,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二、自由发展与遵守规范每一个孩子都有其自身成长规律,只有尊重这一规律,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才能调动孩子内在的发展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家庭中,只要无碍孩子的健康、安全和他人利益的活动,都可以让孩子尽情探索、自主选择、自由创造。

比如,我们规定星期六晚上是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只要孩子不干出格的事情,我们从不干预。

我们家的电器设备,除了电源总开关及插座规定不允许孩子动外,其他都鼓励孩子动手操作。

保教指南中解读尊重儿童稿件

保教指南中解读尊重儿童稿件

保教指南中解读尊重儿童稿件一、指南的内涵《指南》作为难能可贵的行动纲领,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3-6岁儿童在学习与发展上应遵循的方向与应达到的水平的合理期望;也反映了国家对早期教育应遵循的方向和应达到的质量的基本要求。

《指南》不仅指出不同年龄幼儿应该学和应该达到怎样的发展水平,同时指明怎样支持和指导幼儿的学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指南》能够促进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化,促进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质量,引导全社会形成关于早期学习与发展的正确认识。

二、《指南》操作过程中的困惑解读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起,社会各界关注:新时代的儿童应是什么样的,幼教同仁们关注:对我以后的教学有怎样的指导,家长们关注:我家孩子能达成多少,随着人们对《指南》的学习与理解,在赞誉其具体、实用、可操作的同时,各种问题或困惑不断出现,主要表现在目标参照如何避免生搬硬套,“去小学化”如何转变理念与教育方式,1.灵活参照指南目标《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并为儿童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拟定了目标和教育建议,这些目标是指导性的参照。

《指南》提出:幼儿的发展是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又要充分尊重幼儿连续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犹如名为“发展指南”,而不是“发展标准”一样。

切不可将其作为“标尺”,而要以灵活的方式分析、运用。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性格特征、教育资源的不同,他们的发展也差异明显。

他们在不同阶梯、不同起点开始起步,目标应灵活运用于处在不同台阶的孩子身上,应是宽泛的、富有个性特征和具有差异性的,教师只有了解孩子原有的基础,才能在面对众多儿童时教育目标、教育策略随儿童的差异相应调整,以帮助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即最近发展区)适度发展及最大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文本尊重儿童的思考
【摘要】数学教学中,我们在编写练习题时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尊重概念教学,尊重我们学生的思考,做好最正确的引导.
【关键词】解读文本;尊重;儿童思考
【原题再现】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单元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
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
把13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个,还剩()个.
□÷□=□(个)……□(个).
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类:部分学生在解决这题时都是2个一圈,圈了5份,还剩3个,所以很顺利地完成了填一填,赶紧做下面的题. 第二类:有个别学生把“平均分成5份”错误地理解为“每份5个”,所以就5个一圈,圈了2份,还剩3个,但这种学生在解决“圈一圈”时暴露出了问题——题意理解错误,在解决“填一填”时又根据题目的要求“把13个△平均分成5份”将方框填写正确了. 他们也没有觉察到自己哪里有错误.
第三类:聪明的、平时考虑问题蛮周到的学生在解答这题时遇到了困惑:他们认为“把13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2个之后,还剩3个,这3个还可以再分1份的呀,所以应还剩1个. 这就与
题中的“填一填”的题意产生了矛盾,应该将题目改为‘平均分成6份,每份()个,还剩()个’. ”乍一看还挺有道理的. 但是我们静下心来,仔细读题、审题,根据有余数的除法必须遵守“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原则,这道题并没有出问题. 因为13÷5=2(个)……3(个),显然余数3比除数5小,解答结果正确.
【概念再现】
我仔细琢磨学生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想法,回顾我们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两种分法:一种是每几个一份,分成了几份;一种是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我们借助直观形象的“摆一摆”来突破教学难点. 对于第一种分法学生都掌握得很好,在解决第二种分法时必须首先让学生明白要搭几个框架,然后再根据题意一个一个地分,一直分完而且没有剩余. 《有余数的除法》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综合反思】
此题根据出题人的意图应该是第二种分法,但并没有为学生提供5个框架,而是直接让学生“先圈一圈”,这与第一种分法产生了概念冲突. 而题中的第二问“再填一填”学生在解决这一问时实际上都是根据题目要求来填写的. 第一类学生的思维过程就属于“先填一填,再圈一圈”,他们似乎也有疑问,但是用“余数要比
除数小”的原则加以验证正确,这一题也就过了,赶紧做下题. 第二类学生圈错,填对,他们也觉察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而第三类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圈一圈,他们知道应该2个一圈,但为剩下3个纠结着,明摆着还可以圈一份,但是题目要求“平均分成5份”,如果再圈一份就变成“平均分成6份”了,真够纠结的啊,所以当机立断“老师,这道题不能做!”. 多好的学生啊!
我对三类学生的解题答案进行了反思,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思维状况?仔细想想问题还是出在题目中的数字“13”,或者“5”上,如果我们把题目改成“把11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个,还剩()个. ”或者“把13个△平均分成6份,每份()个,还剩()个. ”我们的学生也不会造成这种不必要的错误,为这道题纠结了半晌自己也不能给个答案.
我在与学生交流、讨论这题时,让学生通过圈“△”的过程、观察横式,理清“13”表示被除数,“5”表示除数,“2”表示商,“3”表示余数,发现这里余数“3”比除数“5”小,符合“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原则,故解答正确无误.
通过这一题的教学实践,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在编写练习题时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尊重概念教学,尊重我们学生的思考,像语文教学那样提倡老师写下水作文,我们数学老师也要先把练习题下水做一做,就不会出现类似本题的纠结,给学生学习上捏造了不必要的弯道,从而误导了我们学生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