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 执业范围
中医外科学执业范围标题:探寻中医外科学的执业范围: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引言: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致力于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处理外科疾病。
在中医学中,中医外科学的执业范围在不断拓展和演变,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为患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外科学的执业范围,以及其中涉及的一些重要技术和疗效。
一、概述中医外科学的定义和发展1. 中医外科学的定义:中医外科学是在中医学原理基础上,针对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总称。
2. 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中国医学就注重综合运用中医与外科的治疗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外科学不断丰富并与现代外科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外科学体系。
二、中医外科学的执业范围1. 骨伤科:中医外科学在骨折、关节炎等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
2. 外科手术:传统中医外科学在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历史悠久,如外科手术前后的中医药辅助治疗,对疾病康复有积极作用。
3. 感染性疾病:中医外科学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4. 疤痕修复:中医外科学运用中药和针灸疗法可促进创伤愈合,减轻疤痕形成的风险。
三、突出中医外科学技术和疗效1. 刮痧疗法:在中医外科学中,刮痧疗法被广泛应用于痛风、颈椎病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止痛和消肿效果。
2. 拔罐疗法:针对扭伤、肌肉酸痛等问题,拔罐疗法通过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
3. 草药疗法:中医外科学中广泛采用草药疗法,如中药熏洗、包扎等,它们能有效地缓解疼痛、杀菌和促进创伤愈合。
结论:中医外科学作为传统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其执业范围日渐拓展,涵盖了骨伤科、外科手术、感染性疾病和疤痕修复等多个领域。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在这一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治疗选择。
在运用中医外科学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刮痧疗法、拔罐疗法和草药疗法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疗效。
不过,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中医外科学的技术和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以推动其发展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 对于中医外科学的定义,以下哪个是正确的?A. 中医外科学是研究中医药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的学科。
B. 中医外科学是研究外科手术在中医疾病中的应用的学科。
C. 中医外科学是研究外科手术的一门独立学科。
D. 中医外科学是研究中医理论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的学科。
答案:A2.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哪个?A. 小手术理论B. 经络学说C. 火针理论D. 针灸学说答案:B3. 中医外科学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以下哪个?A. 叩诊B. 触诊D. 看诊答案:D4. 中医外科学中,以下哪种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A. 针灸疗法B. 推拿疗法C. 拔罐疗法D. 中药疗法答案:A5. 中医外科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术技术包括以下哪个?A. 经络切开术B. 拔罐术C. 刮痧术D. 按摩术答案:A6. 中医外科学中,以下哪个是常见的外科疾病?A. 乳腺增生C. 痔疮D. 脑卒中答案:A7. 中医外科学中,以下哪个是常见的中医疗法?A. 手术治疗B. 西药治疗C. 推拿治疗D. 放疗治疗答案:C8. 中医外科学重视以下哪个方面的研究?A. 中医药的化学成分分析B. 外科手术的器械研发C. 疾病的病因病机D. 西医诊断技术答案:C9. 中医外科学中,以下哪个是中医外科学家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A. 掌握现代医学知识B. 熟悉外科手术操作C. 精通中药制剂D. 具备针灸技术答案:A10. 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受到以下哪个因素的限制?A. 医疗资源B. 技术条件C. 法律政策D. 病人需求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中医外科学的特点是什么?答案:中医外科学注重整体观察,强调个体的病因病机分析和治疗方法的个体化。
它突出了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治方法,结合了中医药和外科手术的优势,致力于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2. 请简要描述中医外科学的历史发展。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一、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内容丰富,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瘤、岩、肛门宣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
在历史上,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眼耳鼻喉口腔等病曾属于外科范围。
由于医学的发展,分工愈来愈细,以上各病都先后发展分化成了有关专科。
中医外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逐渐成熟等不同阶段。
一、起源在原始社会,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因与野兽搏斗,和严寒酷暑抗争,创伤很多,就自发地运用野草、树叶、草药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形成外科最原始的治疗方法。
以后发展到用砭石、石针刺开排脓治疗脓肿。
这些原始的清创、止血、外用药和小手术就是外科的起源。
大约在公元前1324年左右,甲骨文上有。
疾自(鼻病)、疾耳、疾齿、疾舌、疾足、疾止(指或趾)、疥等记载。
《山海经·东山经》中说: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
郭璞注说:砭针,治痈肿者。
”当时砭针是切开排脓的工具,也是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
该书载有38种疾病,其中包括痈、疽、痹、瘿、痔、疥等外科疾病,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民间行医者擅长各异,因此出现了医学的分科。
外科成为专科是在周代,《周礼·天官篇》把当时的医生分为疾医、疡医;食医和兽医四大类,其中疡医即是外科医生,主治肿疡、溃疡、金创和折疡。
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之祝药,刮杀之齐。
(祝药即是敷药,刮是刮去脓血,杀是用腐蚀剂去恶肉或剪去恶肉,齐是疮面子复)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感染、刨伤、冻疮、诸虫咬伤、痔漏、肿瘤、皮肤病等很多外科疾病,并在。
牝痔。
中记载了割治疗法,如“杀狗,取其脬(膀胱),以穿龠(竹管)人膻(直肠)中,吹之,引出,徐以刀剥去其巢,冶黄芩而屡傅之。
还有用地胆等药外敷牡痔”,用滑润的。
铤。
作为检查治疗漏管的探针等。
可见,当时外科已有广定的治疗水平。
二、形成中医外科初具规模,形成一个学科是在汉朝。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外科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内科疾病B. 外科疾病C. 妇科疾病D. 儿科疾病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外科常用的治疗方法?A. 针灸B. 草药外敷C. 推拿按摩D. 内服汤药答案:D3. 中医外科理论中,“疮疡”指的是什么?A. 外伤B. 感染性疾病C. 肿瘤D. 皮肤病答案:B4. 中医外科中,“外感风寒”导致的疾病,通常采用哪种治疗方法?A. 发汗解表B. 清热解毒C. 活血化瘀D. 补益气血答案:A5. 下列哪种药材常用于中医外科治疗疮疡?A. 黄连B. 当归C. 人参D. 薄荷答案:A二、填空题1. 中医外科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__,注重整体观念和__________相结合。
答案:辨证施治,内治外治2. 中医外科中,常用的外治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答案:针灸,草药外敷,拔罐3. 中医外科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答案:外邪,内伤,情绪4. 在中医外科中,对于急性炎症的处理,应首先考虑使用具有__________作用的药物。
答案:清热解毒5. 中医外科对于肿瘤的治疗方法之一是采用__________,以达到软坚散结的效果。
答案:活血化瘀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外科的治疗特点。
答案:中医外科治疗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治疗方案;二是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不仅使用内服药物,还会采用针灸、草药外敷等外治方法;三是重视预防,通过调整饮食、情志和生活习惯等,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 阐述中医外科对“疮疡”的治疗方法。
答案:中医外科对疮疡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扶正固本。
初期多采用清热解毒法,以清除体内的热毒;中期则注重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后期则以扶正固本为主,通过补益气血、调整阴阳来增强机体的自身修复能力。
中医外科学常考的名词解释
中医外科学常考的名词解释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和探讨中医在外科领域中的理论、方法和应用。
下面将对中医外科学中常考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一、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切口在手术后感染了细菌,引起切口局部发炎、流脓和出现其他感染相关症状的现象。
中医外科学常用草药、中药疗法来改善和控制切口感染,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柏等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的草药。
二、瘘管:瘘管是指由外部环境至体表的管道,通常是由于手术或其他原因产生的组织间的异常通道。
在中医外科学中,治疗瘘管常使用逍遥丸等药物来调理气血,促进肌肉和组织的修复。
三、局麻和全身麻醉:局麻是指通过给药或注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使局部组织、神经失去感觉,以实施手术或治疗的一种方法。
而全身麻醉是指通过药物作用于整个机体,使机体处于完全无痛或昏迷状态,用于大手术的麻醉方式。
在中医外科学中,可以结合中医草药和麻醉药物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四、溃疡创面愈合:溃疡创面愈合是指治疗溃疡和创面时,创面上的细胞不断分裂、增殖,逐渐形成新的组织,最终形成愈合的过程。
中医外科学中常使用中药来增加创面的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细胞的增殖,促进创面的愈合。
五、术后恢复:术后恢复是指手术后患者在科学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护理和康复措施,恢复到手术前的状态,并达到更好的生活质量。
中医外科学中,常用中药来调理患者的气血、脏腑功能,帮助患者更快恢复。
六、创伤骨折:创伤骨折是指由外伤导致的骨折,属于中医外科学的常见病之一。
中医外科学常采用针灸、推拿、外敷以及内服草药等方法来治疗创伤骨折,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促进骨折的愈合。
七、手术后并发症:手术后并发症是指手术后出现的非预期的病理变化和症状。
中医外科学常运用中药调理,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
总结:中医外科学中的名词解释涵盖了手术切口感染、瘘管、麻醉方式、溃疡创面愈合、术后恢复、创伤骨折和手术后并发症等内容。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引言: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和治疗各种外科疾病。
它与西医外科学有很大的区别,中医外科学注重整体观察和个体化治疗,运用中医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患者的病情,从调理脏腑功能出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1. 中医外科学的渊源:中医外科学是在中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汲取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精华,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2. 中医外科学的独特理论:中医外科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调理人体脏腑功能的平衡,来治疗外科疾病。
其中,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3. 中医外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外科学强调辨证施治,注重从整体来观察患者,综合各种病证,以达到准确的诊断。
常用的诊断方法有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
二、中医外科学的常见疾病治疗1. 慢性创伤:慢性创伤是人体长期受到外界刺激引起的损伤,如骨折、脱位等。
中医外科学治疗慢性创伤主要从调理人体气血,促进伤口愈合以及恢复器官功能等方面进行。
2. 腰腿痛:腰腿痛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中医外科学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手段,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症状,恢复患者的正常活动能力。
3. 骨折和脱位:中医外科学治疗骨折和脱位主要采用传统的扎带、拔罐等方法,通过调整气血运行,刺激经络,促进骨头愈合和恢复关节功能。
4. 疝气和痔疮:中医外科学通过调理脏腑功能,以及采用针灸、推拿等手段,调整气血运行,缓解疝气和痔疮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中医外科学的预防与保健1. 预防外科疾病:中医外科学注重从平时生活中预防外科疾病的发生。
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患病风险。
2. 外伤的急救处理:中医外科学在外科急救处理方面经验丰富,掌握一定的急救技巧和方法,能够在意外伤害时快速有效地处理伤口,控制出血,减轻伤情。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第一章总论1、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外科专着《刘涓子鬼遗方》龚庆宣,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6、中医外科学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学术流派:明清时期①“正宗派”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②“全生派”清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代表③“心得派”以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的命名及基本术语1、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1发病部位:如子痈,乳痈,对口疽等2形态:蛇头疔,鹅掌风等3疾病特征:烂疔,流注,湿疮等2、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3、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外痈和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一切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发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4、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5、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6、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尽,尤如滴漏。
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变化。
一是瘘管,指体表与有腔脏器之间的病理性管道,伴有脓水淋漓,具有内口和外口,或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1、六淫邪毒均可成为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
在发病过程中,由于风、寒、暑、湿、燥诸邪均能化热生火,所以外科疾病的发生,尤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正如《外科心法要诀》所说“痈疽原是火毒生”。
2、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第四章中医外科疾病的辩证部位辨证上部辨证:人体上部包括头面,颈项以及上肢,病因多为风温,风热中部辨证:人体中部包括胸,腹,腰,背,是五脏六腑所居之所,病因多为气郁,火郁下部辨证:人体下部指臀,前后阴,腿,胫,足,寒湿,湿热多见。
2、阴阳辩证:八纲辩证的总纲,也是其他一切外科疾病辩证的总纲阳证阴证发病缓急急性发作慢性发作皮肤颜色红赤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皮肤温度焮热凉或不热肿胀形势高肿突起平塌下陷肿胀范围根盘收束根盘散漫肿块硬度软硬适度坚硬如石或柔软如绵疼痛感觉疼痛剧烈,拒按疼痛和缓,隐痛,不痛或酸麻病位深浅皮肤,肌肉,在表位浅,血脉,筋肉,在里位深脓液质量脓质稠厚脓质稀薄溃疡形色肉芽红活润泽肉芽苍白或紫暗病程长短病程比较短病程比较长全身症状初期长伴有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渐消初期无明显症状,或伴有虚寒症状,酿脓时有虚热症状,溃后虚象更甚舌苔脉象舌红苔黄脉有余舌淡苔少脉不足预后顺逆易消,易溃,易敛,多顺难消,难溃难敛,多逆3、辨肿肿的性质痰肿:肿势或软如棉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在,不红不热,皮色不变,见于瘰疬,脂瘤气肿:皮紧肉软,按之凹陷,复手即其,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常随喜怒消长,见于气瘿,乳癖。
中医外科学
手术在继承前 人的基础上进 一步发展。
其著作体现了 明以前外科的 主要成就。
“全生派”
“心得派 ”
王维德
高锦庭
《外科全生集》 《疡科心得集》
治疗主张“以消 用三焦辨证揭示
为贵,以托为 了外科 病因与发
畏”,以“温通” 病部位的联系,
为治疗大法。 确立“审部求因”
东晋刘涓子编著 《鬼遗方》,经南齐龚庆 宣重新编次定名为《刘涓子鬼遗方》。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学专著。
隋代巢元方等集体编写。 是中医学现存最早的病因病理学专著。
《晋书》中记载兔唇修补术。
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载有海藻治疗 瘿病,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 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提出用狂犬脑 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 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著作《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等。
首创用动物的脏器或组织,治疗人体相应部位的疾病, 入食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
在外治方面,发背初期用冷熨法,瘘管初期用纸捻引 流等。特别是葱管导尿的使用记载,比法国的橡胶管 导尿造1200年。
外用剂型得到极大的丰富。
王焘《外台秘要》载方6000余首,是外科方药的重要 参考文献。
夏商时代,《山海经》记载了我国外科最早用于排脓 的手术器械——砭针。甲骨文中已记载有外科病症名 及单列专科,有疾目、疾耳、疾齿、疾身、疾足的区 分,是外科疾病的最早记载。
周代,医事分工中有了专职的外科医师-疡医。外科 已成为独立的专科。《周礼·天官》有“疾医、疡医、 食医、兽医”的划分。
《周礼·天官篇》“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
为中医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药物学 理论基础。
中医外科学试题库20套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库20套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A. 内服药物B. 外敷药物C. 手术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外科常用的外敷药物?A. 金黄散B. 红霉素软膏C. 紫草膏D. 消炎止痛膏答案:B3. 中医外科治疗中,以下哪个穴位常用于治疗乳腺炎?A. 合谷B. 足三里C. 乳根D. 神阙答案:C4. 中医外科手术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手术器械?A. 刀B. 剪C. 针D. 锤答案:D5. 中医外科在治疗疮疡时,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外敷药物?A. 拔毒膏B. 消炎止痛膏C. 清凉油D. 红霉素软膏答案:C二、填空题6. 中医外科治疗疮疡的主要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7. 中医外科常用的外敷药物金黄散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答案:消炎、止痛、生肌8. 中医外科在治疗乳腺炎时,常用的外敷药物是________。
答案:消炎止痛膏9. 中医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止血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压迫止血、药物止血10. 中医外科在治疗烧伤时,常用的外敷药物是________。
答案:紫草膏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医外科治疗疖肿的一般步骤。
答案:中医外科治疗疖肿的一般步骤包括:首先进行局部清洁消毒,然后根据疖肿的大小和成熟程度选择是否需要手术切开排脓,之后使用外敷药物如金黄散等进行消炎止痛,最后根据病情配合内服中药调理。
12. 描述中医外科在治疗烧伤时的注意事项。
答案:中医外科在治疗烧伤时应注意:首先,立即进行冷敷以减轻疼痛和炎症;其次,清洁伤口,避免感染;然后,根据烧伤的深度和面积选择适当的外敷药物,如紫草膏等;最后,注意伤口的保护和定期换药。
四、论述题13. 论述中医外科在治疗疮疡时的辨证论治原则。
答案:中医外科在治疗疮疡时,首先要进行辨证,区分疮疡的类型和阶段,如初期、成脓期、溃破期等。
中医外科学课程标准
中医外科学课程标准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诊疗方法和手术技术,治疗外科疾病的学科。
中医外科学课程标准是对中医外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是培养高素质中医外科医生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中医外科学课程标准展开讨论。
一、课程设置。
中医外科学课程设置应包括基础理论、临床技能和实践教学等内容。
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外科学基本理论等;临床技能包括中医外科诊断、手术技术、疾病预防和康复等;实践教学包括临床实习、实验操作和科研训练等。
二、教学目标。
中医外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中医外科学理论和技术进行临床诊疗和手术操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
中医外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临床诊断、手术技术、疾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应该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了解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
中医外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实践相结合,传授与引导相结合。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实验、临床实习、病例分析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五、实践教学。
中医外科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该通过临床实习、实验操作和科研训练等方式,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技能,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六、考核评价。
中医外科学课程的考核评价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包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临床技能水平、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
考核方式应多样化,既包括笔试、实验考核,又包括临床技能考核和科研成果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中医外科学习心得
中医外科学习心得我作为一名中医系的学生,很幸运地有机会学习到了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主要研究的是中医在外科领域的应用,对于治疗外科疾病有着卓越的疗效。
学习中医外科学,需要了解外科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学知识。
比如说,对于创伤性骨折的治疗,需要了解骨折的类型、骨骼生长的解剖结构、受伤部位的肌肉、神经、血管分布情况等等。
必须系统地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在学习中医外科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深入掌握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断需要依据望、闻、问、切的病史与临床表现,结合辨证论治的思想,确定病情与治疗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学习中医针灸、推拿等特色疗法,利用中医的手段来治疗外科疾病。
比如说,对于一些局部损伤性疾病,通过中医推拿调理肌肉、腱、骨骼等组织,可以恢复其正常功能,缓解疼痛。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始终牢记中医养生健身的核心理念。
外科疾病的发生往往和生活习惯、饮食、环境等诸多因素紧密相关。
我们需要加强生活健康管理,注意饮食健康,增强身体免疫系统,预防疾病发生。
在学习中医外科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理论学习,更应该注重实践。
我们要在临床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疾病的能力,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过程,并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共同帮助病人更好地治愈疾病。
总而言之,学习中医外科学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为更多的患者做出贡献。
在学习中医外科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深入了解中西医结合的理念。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了疾病诊治的一个重要战略。
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不断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在中西医结合的过程中,中医外科学主要发挥的作用是在辅助治疗方面。
中医外科治疗主要采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手段,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精神等方面,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些治疗手段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消炎、止血、防止感染等等。
中医外科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医外科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二级学科,属于中医药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下:现状:
- 中医外科临床人才缺乏,导致学术传承出现断档。
- 中医院外科按照西医院分科,许多经济而有效的中医外用药物和外治特色技术不断减少或濒临失传,中医外科的临床生存空间逐渐缩小。
- 由于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临床分科细化,普遍存在以普通外科代替中医外科、以三级学科代替中医外科的现象,使得中医外科学“大而空”。
发展趋势:
- 中医外科学将在传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中医外科学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 加强中医外科的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中医外科人才。
- 推进中医外科的国际化,促进中医外科学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合作。
中医外科学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包括政府、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共同推动中医外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中医外科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中医外科学专业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理论1. 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1)中医外科学的概念;(2)中医外科学的起源;(3)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历程;(4)中医外科学的特点。
2. 外科学基本知识(1)解剖学基础知识;(2)生理学基础知识;(3)病理学基础知识;(4)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
3. 中医外科学中的其他专业知识(1)中医药学基础知识;(2)医疗卫生法规及伦理知识;(3)中医外科学的实验方法及相关技术。
二、疾病诊治1. 中医外科疾病分类及诊断(1)外科常见疾病分类;(2)中医外科疾病诊断标准;(3)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
2.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原则(1)中医外科治疗原则;(2)中医外科治疗技术;(3)中医外科手术原则。
3. 外科学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1)外科疾病的药物治疗;(2)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3)外科疾病的其他治疗手段。
4. 中医外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1)中医外科疾病的预防措施;(2)中医外科疾病的保健方法;(3)中医外科疾病的康复指导。
三、临床技能1. 中医外科临床检查技能(1)中医外科临床常见检查方法;(2)中医外科临床检查技能操作规范;(3)中医外科临床检查误诊与漏诊的避免方法。
2. 中医外科临床操作技能(1)中医外科常见手术操作技能;(2)中医外科特殊手术操作技能;(3)中医外科手术操作规范及安全措施。
3. 中医外科临床护理技能(1)中医外科术后护理技能;(2)中医外科患者康复护理技能;(3)中医外科患者疼痛管理技能。
以上是中医外科学专业知识点的大致概述,涵盖了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疾病诊治和临床技能等方面。
希望对中医外科学专业知识有所了解的读者有所帮助。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归纳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归纳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来促进病人的康复。
以下是对中医外科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
一、中医外科学概述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疗法对外科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科学。
其特点是早期干预、微创治疗、个体化诊疗、综合调理。
中医外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创伤、骨科疾病、手术后康复等。
二、创伤外科创伤外科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各种外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创伤外科主要包括骨折、软组织损伤、脊柱损伤、关节脱位等。
中医外科学治疗创伤外科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推拿按摩、中药熏洗、针灸等。
三、骨科疾病骨科疾病是中医外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骨折、骨质疏松、关节炎等。
中医外科学在骨科疾病的治疗中,主要运用中医经络学说、调理气血、扶正祛邪等原则,辅以针灸、推拿、药物治疗等方法。
四、手术后康复手术后康复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主要研究手术后的恢复和康复。
中医外科学在手术后康复中,注重调理气血、扶正祛邪、改善体质等方面。
运用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方法,辅以科学的运动康复和饮食调理。
五、中医外科学的挑战和展望中医外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是技术和理论的不足,中医外科学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充实理论体系,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二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中医外科学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思维,形成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诊疗方法。
展望未来,中医外科学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综合医疗的需求增加,中医外科学将在外科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医外科学将有更多机会与现代医学进行深度融合,形成独特的临床优势。
总结:中医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其研究内容涵盖创伤外科、骨科疾病和手术后康复等方面。
中医外科学的发展需要充实理论、提高技术,并与现代医学进行融合。
中医外科学
第二章 中医外科学范围、 命名规律、术语解释
一、范围
(一)概念:是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基本技能来研究、探讨人体外 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二)范围:疮疡、瘿、乳房疾病、岩、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肛肠疾病、男性 生殖系统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外伤疾 病及合并症、瘤等等。
痔: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凡人体孔 窍之中有小肉突起者皆可称之为痔;狭 义指齿线上下,直肠上下静脉丛扩大曲 张所形成的静脉团也称作为痔。
漏:凡溃疡疮口脓液淋漓不断,犹如滴漏 一样称之为漏。西医将其分为窦道、瘘 管。窦道是指体表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 病理性盲管,其只有外口,没有内口。 瘘管是指内脏与内脏相通,或内脏与体 表相通的病理性管道,其既有外口,又 有内口。
3 华佗
4 《金创瘛纵方》是我国已经丢失的第一 部中医外科学专著。
(三)发展阶段: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 期。
1 《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仍保存的第 一部中医外科学专著。
2 《诸病源候论》:肠吻合、血管结扎、 拔牙术;
3、《千金方》葱管做导尿管治疗尿潴留;
4、《圣济总录》提出了“五善七恶”, 《太平圣惠方》补充和完善了“五善七 恶”。
5、《世医得效方》是一本骨伤科专著,将 骨伤科从外科中分离出来。
(四)成熟阶段:明清时期。
1、陈实功的《外科正宗》是对后世影响最 大的一部中医外科学专著,其“列证最 详,论治最精”。
2、汪机的《外科理例》将“外科”首次定 名,并创制“玉真散”一方来治疗破伤 风。
3、陈司成的《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有 关梅毒的专著,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砷剂、 汞剂来治疗梅毒的记载。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和针灸治疗学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和针灸治疗学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而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以及针灸治疗学则是中医学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几个临床学科。
本文将分别对这些学科进行简要介绍。
中医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内脏疾病的中医学科。
它基于中医理论,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从整体和个体的角度来认识和治疗疾病。
中医内科学强调个性化的治疗方式,注重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医外科学则是研究外科疾病的中医学科。
相比于西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注重以整体观念来认识疾病,并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进行治疗。
在中医外科学中,病因论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辨证施治,寻找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利用中药、中成药等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妇科学是研究妇科疾病的中医学科。
由于妇科疾病与女性的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中医妇科学着重从整体、综合的角度来看待妇科疾病。
在治疗上,中医妇科学强调调整内分泌平衡,改善气血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中医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疾病的中医学科。
在中医儿科学中,考虑到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性,治疗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中医儿科学注重整体观念,通过辨证施治来治疗儿童疾病。
此外,中医儿科学还强调预防为主,通过中医养生保健,增强儿童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针灸治疗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疗法之一。
针灸治疗学以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具,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或缓解病症的效果。
针灸治疗学不仅可以治疗某些特定的疾病,还可以改善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和针灸治疗学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学科,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通过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治愈疾病,维护健康。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这些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外科学总论
心得派学术思想: 1、揭示了外科病因普通规律,在上部多 风温、风热,中部多气郁、火郁,下部 多湿热、寒湿。 2、将温病学说融汇于外科辨证治疗之中, 主张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
中医外科学总论
16/116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 近代张山雷《疡科纲要》内容简明,而且
中医外科学总论
9/116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是我国最早一 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记载了食动物肝 脏治疗夜盲症、食牛羊乳治疗脚气病、 食猪靥羊靥治疗甲状腺肿,都是后世已 证实了成功经验,提出了用葱管导尿, 是世界上最早导尿术,比法国用橡皮管 导尿早了1200余年。
中医外科学总论
中医外科学总论
29/116
外科疾病致病原因
六、房室损伤 主要是房劳过分,以及早婚、生育过多造成
肾精耗伤,肾气亏损,冲任失调;或小儿先 天不足,肾精不充,这些原因均能造成身体 虚弱,易被外邪侵犯,产生外科疾病。 特点:1、慢性。2、迁延性。3、合并冲任 不调与月经相关 。
中医外科学总论
30/116
衰竭。 顺证: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次序出现应有症状者称顺证。 逆证: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次序而出现不良症状称逆证。
中医外科学总论
23/116
外科疾病致病原因
一、外感六淫邪毒(风寒暑湿燥火,热毒火毒)
致病特点: 1、六淫邪毒均能直接或间接地侵犯人体致病。 2、六淫邪毒只能在抗病力低下时致病。 3、六淫邪毒致病大多有季节性。 4、六淫邪毒致病含有一定部位。
中医外科学总论
11/116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金元时期
朱震亨《外科精要发挥》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这是一本创伤
中医外科学-课件
中医外科学在历史上经历了多 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独特 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的特点与优势
中医外科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 论治,注重内外兼治和预防保健
。
中医外科学治疗方法多样,包括 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可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法。
中医外科学对于一些常见病和疑 难杂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 在软组织损伤、骨折和关节脱位
其他外科疾病
总结词
其他外科疾病包括烧伤、冻伤、疮疡等,这些疾病的治疗也需要中医外科的参与。
详细描述
中医外科对于烧伤、冻伤、疮疡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如中药外敷、拔罐等,能够有效地缓 解症状和促进愈合。
CHAPTER
04
中医外科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01
02
03
中药内服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 的中药方剂进行内服,以 调节身体内部环境,达到 治疗目的。
详细描述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认为人体内部 脏腑和外部形态是相互关联的,人体 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可以通过观察外部 形态和表现来推断。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方法
总结词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针灸、推拿、拔罐等治 疗手段。
详细描述
中医外科学的方法包括通过观察病人的外部形态和表现,询问病人的病情和症 状,以及通过切脉等手段来诊断疾病。同时,中医外科学也采用针灸、推拿、 拔罐等治疗手段来治疗疾病。
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的现代应用
临床应用
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尤其在慢性病、老年病、康复期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
跨学科合作
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需要与现代医学的多个学科进行合作 ,如骨科、神经科、心血管科等,以实现优势互补和最佳 治疗效果。
中医外科学笔记总结
中医外科学笔记总结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研究和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外科治疗。
以下是中医外科学的一些学习笔记和总结:
1. 中医外科学的特点: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外科学知识和技术,对外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它与西医外科学相比,强调整体观念、个体化治疗和辨证施治。
2. 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经络学说、辨证论治原则等。
中医外科学强调外科疾病与人体整体功能和平衡的关系,关注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整体调理。
3. 中医外科的诊断方法:中医外科学采用多种诊断方法,包括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等。
四诊合参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通过观察、听取患者的呼吸声和语言、询问病情和按诊患者的脉象等进行诊断。
4. 中医外科的治疗方法:中医外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针灸、推拿等。
其中,手术治疗是中医外科的一项重要方法,常用于外科疾病的治疗,如骨折、创伤、瘤病等。
5. 中医外科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外科治疗时,需要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的变化和治疗的整体调理。
同时,还需要遵循医学伦理、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综上所述,中医外科学是一门结合中医学和外科学的学科,它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对外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过学习中医外科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细目一:致病因素要点:1.外感六淫致病2.情志内伤致病3.饮食不节致病4.外来伤害致病5.劳伤虚损致病6.感受特殊之毒致病7.痰饮瘀血致病细目二:发病机理要点:1.邪正盛衰2.气血凝滞3.经络阻塞4.脏腑失和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细目一:辨病要点:1.辨病的概念2.辨病的方法细目二:阴阳辨证要点: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2.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细目三:部位辨证要点:1.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2.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3.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细目四:经络辨证要点:1.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2.引经药细目五:局部辨证要点:1.辨肿2.辨肿块结节3.辨痛4.辨痒5.辨脓6.辨溃疡7.辨出血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细目一:内治法要点:1.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用与内涵2.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细目二:外治法要点:1.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2.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3.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4.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5.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应证及用法6.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溻渍法、冷冻法、激光疗法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第四单元疮疡细目一:疖要点:1.疖的定义与特点2.疖的病因病机3.疖的临床表现4.疖的治疗方法细目二:疔要点:1.疔的特点与种类2.颜面部疔疮的临床表现及与疖的鉴别3.手足部疔疮的临床表现4.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要求5.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6.疗的内治法原则细目三:痈要点:1.痈的概念与特点2.痈的病因病机3.痈的辨证论治方法4.颈痈的特点与治疗细目四:发要点:1.发的含义与特点2.锁喉痈、臀痈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细目五:有头疽要点:1.有头疽的特点与病因病机2.有头疽的临床表现3.有头疽的内治与外治方法细目六:流注要点:1.流注的特点与病因病机2.流注的临床表现3.流注的内治与外治方法细目七:丹毒要点:1.丹毒的临床特点及不同部位丹毒的病名3.丹毒的内外治法细目八:走黄与内陷要点:1.走黄与内陷的概念及病因病机2.内陷的分类3.走黄与内陷的治疗原则细目三:粉刺性乳痈要点:1.粉刺性乳痈的概念与特点2.粉刺性乳痈的鉴别诊断细目四:乳漏要点:1.乳漏的病因病机细目五:乳癖要点:1.乳癖的概念与特点2.乳癖的病因病机3.乳癖的临床表现4.乳癖的辨证论治细目六:乳核要点:1.乳核的特点与临床表现2.乳核的辨证论治细目七:乳岩要点:1.乳岩的发病情况与特点2.乳岩的临床表现3.乳岩的辨证分型治疗。
4.乳岩与乳癖、乳核的鉴别第六单元瘿细目一:气瘿要点:1.气瘿的病因病机2.气瘿的临床表现3.气瘿的内治法与预防细目二:肉瘿要点:1.肉瘿的概念、特点及病因病机2.肉瘿的辨证论治细目三:瘿痈要点:1.瘿痈的含义与特点2.瘿痈的诊断3.瘿痈的内外治法细目四:石瘿要点:1.石瘿的含义与特点2.石瘿的病因病机与诊断3.石瘿的治疗原则第七单元瘤、岩细目一:脂瘤要点:1.脂瘤的概念2.脂瘤的诊断3.脂瘤的治疗细目二:血瘤要点:1.血瘤的概念2.血瘤的诊断3.血瘤的治疗细目三:肉瘤要点:肉瘤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特点细目四:失荣要点:1.失荣的概念2.失荣的病因病机3.失荣的临床表现4.失荣的辨证论治方法第八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细目一:热疮要点:热疮的病因病机与治疗细目二:蛇串疮要点:1.蛇串疮的概念与特点2.蛇串疮的辨证论治细目三:疣要点:1.不同疣的特点与好发部位2.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的治疗细目四:癣要点:1.头癣、手足癣、体癣和花斑癣的临床特点与诊断2.癣的治疗方法细目五:脂溢性皮炎要点:1.脂溢性皮炎的概念与特点2.脂溢性皮炎的辨证论治细目六:油风要点:1.油风的概念与特点2.油风的辨证论治细目七:黄水疮要点:1.黄水疮的概念与特点2.黄水疮的辨证论治细目八:虫咬皮炎要点:1.虫咬皮炎的概念与特点2.虫咬皮炎的辨证论治细目九:疥疮要点:1.疥疮的病因病机2.疥疮的临床特点3.疥疮的治疗与预防细目十:湿疮要点:1.湿疮的临床特点2.湿疮的病因病机3.湿疮的辨证治疗4.婴儿湿疮的病因、辨证论治细目十一:接触性皮炎要点:1.接触性皮炎的诊断要点2.接触性皮炎的治疗3.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疮、颜面丹毒的鉴别细目十二:药毒要点:1.药毒的病因病机2.药毒的诊断、治疗与预防调护细目十三:瘾疹要点:1.瘾疹的病因病机2.瘾疹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细目十四:牛皮癣要点:1.牛皮癣的皮损特点2.牛皮癣的治疗细目十五:白疕要点:1.白疕(寻常型)的皮损特点2.白疕(寻常型)的辨证治疗细目十六:淋病要点:1.淋病的病因病机2.淋病的诊断3.淋病的辨证论治4.淋病的其他治疗方法细目十七:梅毒要点:1.梅毒的病因病机2.梅毒的诊断3.梅毒的辨证论治4.梅毒的其他治疗方法细目十八:尖锐湿疣要点:1.尖锐湿疣的病因病机2.尖锐湿疣的诊断3.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4.尖锐湿疣的辨证论治5.尖锐湿疣的其他治疗方法细目三:肛隐窝炎要点:1.肛隐窝炎的并发症2.肛隐窝炎的病因病机、主要症状及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细目四:肛痈要点:1.肛痈的定义及病因病机2.肛痈的诊断3.肛痈的治疗细目五:肛漏要点:1.肛漏的病因病机2.肛漏的诊断与分类3.肛漏的挂线疗法和切开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治疗原理4.肛漏手术注意事项细目六:肛裂要点:1.肛裂的定义与病因病机2.肛裂的主要症状与分类3.肛裂的辨证论治4.肛裂手术治疗的不同方法及其适应证细目七:脱肛要点:1.脱肛的定义及病因病机2.脱肛的症状与分类3.一度直肠黏膜脱垂与内痔脱出的鉴别4.脱肛的内治法5.脱肛的其他疗法细目八:锁肛痔要点:1.锁肛痔的主要症状及常用检查方法2.锁肛痔的治疗原则第十单元泌尿男性疾病细目一:子痈要点:1.子痈的含义2.子痈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要点:1.子痰的含义2.子痰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细目三:阴茎痰核要点:1.阴茎痰核的临床表现2.阴茎痰核的辨证论治细目四:尿石症要点:1.尿石症的病因病机2.尿石症的诊断3.尿石症的治疗方法细目五:慢性前列腺炎要点:1.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2.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3.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论治细目六:前列腺增生症要点:1.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临床表现2.前列腺增生症的辨证论治3.前列腺增生症的其他疗法第十一单元其他外科疾病要点:1.冻疮的临床表现2.严重全身冻疮的急救和复温方法细目二:烧伤要点:1.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及烧伤深度的分类2.重度烧伤的辨证分型、治疗原则3.中小面积烧伤创面的正确处理细目三:毒蛇咬伤要点:1.我国常见毒蛇的种类、有毒蛇与无毒蛇在形态和齿痕上的区别2.毒蛇咬伤的病因病机3.毒蛇咬伤的治疗措施细目四:破伤风要点:1.破伤风的病因病机2.破伤风的临床表现3.破伤风的治疗原则细目五:肠痈要点:1.肠痈的病因病机2.肠痈的诊断3.肠痈的辨证论治4.肠痈的其他疗法第十二单元周围血管疾病细目一:股肿要点:1.股肿的含义与特点2.股肿的病因病机3.股肿的诊断4.股肿的辨证论治细目二:血栓性浅静脉炎要点:1.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病机2.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表现与常见类型3.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辨证论治细目三:筋瘤要点:1.筋瘤的定义与特点2.筋瘤的治疗方法细目四:臁疮要点:1.臁疮的病因病机2.臁疮的局部辨证3.臁疮的内、外治疗原则细目五:脱疽要点:1.脱疽的定义、特点与病因病机2.脱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脱疽的辨证论治4.脱疽的其他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