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文化的发展历程;2.掌握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理解文化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质。

二、教学内容1.教育文化事业在中国古代发展的历程;2.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文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1.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文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1.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影响;2.文化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的重要性。

2. 讲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10分钟)教师讲解中国古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并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文化传承方式。

3.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5分钟)教师介绍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重点讲解唐朝科举制度,明清科举制度的演变等内容,并引导学生探究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 活动:科举制度考试模拟(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科举制度考试模拟,学生按照考场的形式进行考试,彻底了解科举制度的考试形式和内容。

5. 文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15分钟)教师讲解文化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巨大作用。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教育文化事业和文化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教育文化事业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中国古代教育文化事业及科举制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兴趣和热情得到了有效引导。

同时,通过科举制度的考试模拟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直观、实际的了解方式,让学生受益匪浅。

教学反思中,我们需要更为注重教学活动的与学生的思维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找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点,以此来最大化地吸收知识和激发个人兴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1)新式学堂表格罗列不同时期新式学堂的名称。

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新式学堂迢迢不断如春水,但它的发展却受到了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的阻碍,这种制度是什么?(2)科举制的废除回忆科举制的确立和发展的线索:诞生、完善、僵化。

追问:什么时候被废除?版块二:担当文化、激动潮流1919年5月,在营救完五四被捕学生后,当时的校长蔡元培毅然辞职北大,引起教育文化界的震动,当时各大报纸都进行了连续报道。

这反映出中国近代的新闻出版业在文化担当的路上发展着。

1.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申报》其中《申报》报道尤为系统详尽,分析透彻。

学生根据教材介绍《申报》,教师适当提炼。

除了《申报》,还有哪些报刊?出示图片:民国时期著名报纸、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向北大学生推荐了应读书目30种,选读书目30种,这些书大部分都是由同一个出版社出版的,你们知道是哪个吗?我们大家常用的一些工具书也是这个出版社出版的。

能想起来你用过的哪些工具书是这个出版社出版的?(2)商务印书馆学生介绍商务印书馆,教师适当提炼。

当时还有哪些较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以及一个出版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板块三:挥别传统、时代号角你们知道北大的校徽是谁设计的吗?(鲁迅)结合你们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大家来给鲁迅设计一张名片(口述)。

鲁迅有一个身份是文学家,近代文坛上涌现了一批像鲁迅一样的优秀的文学家。

这些文学家的作品脱离了传统的桎梏,吹响了时代的号角。

三、文学成就表格罗列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板块四:人才荟萃、民族强音文学赋予了历史进程以永生的活力,保留了历史的潜流。

而人才荟萃的艺术更是奏响了民族的最强音。

1.艺术成就(1)绘画这位画家曾是北大艺术学院的院长,猜猜他是谁?出示徐悲鸿的代表作品徐悲鸿的画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而且他更是一位爱国的楷模,作品透露出爱国的情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讲述了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教育改革、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局限于表面,不能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此外,学生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了解相对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改革、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

2.难点:分析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获取知识。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事迹,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4.情感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资料:相关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数据、事迹等。

3.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便于学生直观了解。

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教育文化事业上的发展变化。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学案及知识清单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学案及知识清单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标要求】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20世纪初以后的文学艺术成就难点: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时代环境的紧密关系【自主学习】完成【知识与能力训练】填空题【合作学习与探究】探究一: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二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停科举始.——《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材料三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1.材料一中梁启超是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的?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的“时艰”反映了废除科举制的背景是什么?“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反映了清政府什么样的思想?3.根据材料三,概括晚清政府除了废除科举制之外的其他教育改革措施.(不得全文照抄材料)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教育的看法.探究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狂人日记》请谈谈你对这段话含义的理解。

【课堂小结】【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歌曲反映历史,下列哪一首歌曲反映的时代特征与其它三个不同()A. 《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B. 《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开展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近代新式教育开展的主要史实;理解群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知道鲁迅、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使用表格归纳近代文艺成就,从而在宏观上把握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开展程度,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开展需要并效劳于社会;通过对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

【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狂人日记?的思想性。

【难点】感受到近代出色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开展的过程。

2.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新式报刊和出版企业?3.从文学、绘画、歌曲、电影等方面说明20世纪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成就。

【新课导入】(情境式导入)每当升旗仪式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总是伴随着那嘹亮的国歌声。

(播放?义勇军进展曲?)虽说只有短短的46秒,但是它却一直鼓舞着广阔的中华儿女。

大家都知道国歌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那么在近代还产生了哪些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详细内容。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开展1.结合教材P125第一、二段,考虑:(1)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答案提示: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甲午战争之后——北洋西学堂;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

作用: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作出了重要奉献。

(2)存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什么时候被废除的?答案提示:1905年正式停顿科举考试。

老师点拨: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公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开展起来。

2.活动?申报?和?新青年?是近代的著名报刊,考虑:(1)当时还有哪些颇具影响新式报刊?(2)它们的出如今当时有什么重大的作用?答案提示:(1)还有?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东方杂志??生活?周刊等。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6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内容包括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的发展、科技进步与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过程,掌握我国高等教育、科技进步、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过程,高等教育、科技进步、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原因及影响;高等教育、科技进步、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背景、图片资料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钻研教材,了解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图片、案例等。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观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学习目标】1.以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2.通过对文学艺术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利用剧照、绘画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

3.使学生认识到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成就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史论结合法【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展示天津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图片。

天津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大学堂,创办于甲午战争后,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百日维新期间,这些百年学府,在当时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在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及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

自主学习1.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哪些著名的新式学堂?科举制何时废止的?2.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什么报纸?何时在哪创办?当时著名的报纸和影响较大的刊物分别有哪些?3.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且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是哪个?中国共产党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是哪个?4.在文学艺术方面,著名的文学艺术家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什么?探究新知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 展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的一句话“文化教育上的新设施是洋务运动仅次于工业的重要内容。

这些设施,是传统的封建文教体制边上长出来的新东西。

虽然它们没有直接取代后者,但由于它们的存在,保守的封闭圈子毕竟出现了缺口。

”以此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主要表现就是兴办新式学堂。

展示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表及福州船政学堂出色的毕业学生,并出示材料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总算起来,洋务运动所创办的新式文化事业大约有30个……正是这一批事业,向中国人传播了声、光、化、电和西方的史地国情,打开了传统文化之外的另一片天地。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教学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

提示: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

提示: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图片展示:5.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6.教师提问:这些新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提示: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7.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出版企业?有何作用?提示:主要有商务印书馆;还有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情况。

2.能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卓越成就。

3.能够掌握唐宋时期的教育制度。

二、教学内容1.唐代教育的发展。

2.宋代教育的发展。

3.唐宋教育制度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引导学生了解课题内容。

2.讲授法——详细讲解唐宋时期的教育制度,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教育文化。

3.比较法——通过对唐宋教育制度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唐宋两朝的教育制度的优缺点。

4.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进行思路的碰撞,加强思维的活跃性。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唐宋时期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2.难点唐宋教育制度的比较。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讲到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

学生讲述有哪些文化表现形式,如建筑、书法、绘画等等。

然后让学生了解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通过这次课程,可以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提高对历史的认识。

2.讲授(30分钟)先让学生浏览教材,了解唐宋时期的教育制度。

接着,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讲解唐宋时期的教育制度。

首先从唐代教育的发展讲起,介绍唐初私学的兴起,以及王官私三种学制的特点。

然后介绍唐末五经讲读和进士科考试制度的影响等内容。

接着,讲授宋朝的教育制度。

这一部分讲解包括了宋初的三孔教育制度,以及宋代科举考试制度的设置等。

3.比较(10分钟)讲完唐宋两朝的教育制度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老师设定好的问题进行对比,即唐宋教育制度的比较。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依次进行展示。

4.交流(20分钟)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不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到唐宋两朝的教育制度的差异,并且可以进行思路的碰撞,加强思维的活跃性。

六、巩固与拓展1.巩固(10分钟)让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相关题目,检查学生对于唐宋时期教育制度的掌握程度。

学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的互动交流方式完成。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本课内容涉及教育改革的推进、科技成就的取得、文化事业的发展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在教育、科技、文化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学生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在教育、科技、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2.教学难点:教育改革、科技成就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科技、文化事例,进行分析讨论。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教学素材:收集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的相关资料,如报道、论文等。

3.课堂活动:设计符合本课内容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优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优质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教学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

提示: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

提示: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图片展示:5.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6.教师提问:这些新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提示: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7.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出版企业?有何作用?提示:主要有商务印书馆;还有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学校班级姓名学号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式教育的兴办与发展;新闻出版业和文学艺术的成就。

二、教学设计【情境导入】【自主学习】(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育的发展:洋务运动生气,洋务派兴办了等一批新式学校。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了,在上海创办。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

1901年,清政府决定从次年废除。

1903年,决定逐步废除。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就寝。

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2.报刊业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的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

1872年在上海创办了《》,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天津的《》、上海的《》和延安的《》,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上海的《》、陈独秀创办的《》和邹韬奋主办的《》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影响:这些新式报刊,报道了各地发生的,分析。

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3.出版业的发展: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较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此外,、、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只要阵地。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1.成就文艺品。

如赵树理的《》《》、丁玲的《》、周立波的《》等小说。

3.电影: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机和电影传入中国。

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第一步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

赵丹、周璇等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经典影片是《》《》《》。

【重难点突破】阅读以下材料,请回答(不得全文照抄材料):材料一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

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知道鲁迅、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4.通过分析文艺作品的背景和内容,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

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和民国时期进步的文艺家;《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对近代生活的影响。

如何结合历史背景正确理解作品的主题教师:同学们,每当升旗仪式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总是伴随着那嘹亮的国歌声。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虽说只有短短的46秒,但是60多年来它却一直鼓舞着广大的中华儿女。

大家知道国歌的曲作者是谁吗?学生:聂耳。

教师: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著名的音乐家聂耳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将其定为国歌。

那么,与聂耳同时代的文学家、艺术家还有哪些?他们在近代中国为了国家的独立富强曾作过哪些努力?我们应如何理解他们的作品的内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知识点1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近代教育的发展学生:(阅读教材第125页新式学堂的兴办)教师:(归纳,出示表格)多媒体呈现: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教师:“最早的考试制度”源于我国哪个朝代?它是什么制度?学生抢答:隋朝;科举制。

教师:你怎样理解废科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学生:它的废除,结束了我国持续一千多年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废科举、兴学堂,有利于各方面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有了本质的不同。

八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八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提高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文学艺术内容的教学,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利用剧照、绘画等资料,激发历史想象力。

3.认识到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教学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

教学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途径极其丰富,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时事。

在中国近代社会,报纸作为主要大众传媒手段,发挥了信息传播的重要作用。

近代以来新闻出版业有何发展?同时期教育文化事业又有何发展?探究新知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一)新式教育的发展【教师活动】出示兴办新式学堂相关知识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了解洋务运动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百日维新期间兴办的新式学校。

【教师活动】讲述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1903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 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学生活动】知道科举制度废除的过程和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教师活动】提问:新式教育的学习内容到底“新”在何处?出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从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面思考。

【学生活动】教学内容不同:从儒家四书五经,到逐步开设自然科学课程;人才培养方向不同:从考取官职转变为培养外交、科技人才。

(二)新闻出版社的发展【教师活动】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

近代中国的报刊业也发展起来。

提问: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哪个?【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内容包括教育改革的推进、科技成就的取得、文化事业的繁荣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领域的发展情况。

但是,对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具体成就,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激发学生对这些领域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搜集、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具体成就。

2.教学难点: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科技成就的意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搜集相关史料,概括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原因和意义。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

2.资料: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相关史料,案例。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具体成就,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领域的发展情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导学案 (无答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导学案 (无答案)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导学案学科:历史 年级:八年级课题: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学习目标:1、识记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基本史实2、识记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基本史实3、识记近代文学艺术成就基本史实4、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二、学习过程:通过对文学艺术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利用剧照、绘画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

达成目标一:识记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基本史实(一)教育的发展(时务学堂)培养的大批人才┈┈有的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坚,有的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骨干。

——《长沙时务学堂:开湘学之新风》在武昌陆军中学里,“革命理论书刊,大家暗中传递,争相阅读,革命情绪十分激昂”。

在云南学界,“云南”杂志传播民族主义和爱国思想,结果“学生中有志青年,无不向往革命”。

——《清末新政与近代学堂的兴起》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况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达成目标二:识记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基本史实(三)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四)文学艺术作品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一位位个性鲜明、洋溢着满腔爱国热情的文学艺术家涌现在我们眼前,请结合这些文学艺术家的作品,谈谈它们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三、巩固反馈1.下列文学、艺术成就搭配正确的是()A.鲁迅——《愚公移山》B.徐悲鸿——《黄河大合唱》C.郭沫若——《孔乙己》D.赵树理——《小二黑结婚》2.广播剧最早产生于法国。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诞生了《花木兰从军》、《文天祥》、《史可法》等一大批赞美英雄人物的广播剧作品。

这主要反映了()A.崇洋媚外思潮泛起B.历史研究水平提高C.北洋军阀统治黑暗D.民众关注国际命运3.在鲁迅的小说中,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精神的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是()A.《子夜》B.《狂人日记》C.《阿Q正传》D.《骆驼祥子》4.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1.下列文艺作品,在抗战期间召唤爱国主义,振奋抗战精神的一组是()
A.《义勇军进行曲》《孔乙己》《屈原》
B.《黄河大合唱》《愚公移山》《屈原》
C.《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孔乙己》
D.《孔乙己》《屈原》《黄河大合唱》
2.近现代湘籍著名文学家丁玲的代表作是( )
A.《山乡巨变》 B.《边城》 C.《家》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反映抗日战争时期题材的有:______
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题材的有:______
(2)根据上述作品,概括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点。
活动一内容全面准确为2分发现其它小组答案存在的问题或提出不同的看法,进行补充,为1分
活动二:主动展示自主学习成果且条理清晰,内容全面准确为2分发现其它小组答案存在的问题或提出不同的看法,进行补充,为1分
——王宪明 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1)材料一中梁启超是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的?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的“时艰”反映了废除科举制的背景是什么?“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反映了清政府什么样的思想?
(3)根据材料三,概括晚清政府除了废除科举制之外的其他教育改革措施.(不得全文照抄材料)
6. 北京大学是中国学子心中的一座学术殿堂。它的前身是
A.太学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燕京大学
7.“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我们听到这首雄壮的国歌时,使命感和责任感便油然而生.请问国歌的曲作者是( )
A.聂耳 B.田汉 C.冼星海 D.徐悲鸿
8.《大刀进行曲》是流传甚广的抗战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歌曲中的“鬼子们”指的是( )
③《太行山上》(1938年) ④《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

2018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

2018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京师大学堂、《申报》、商务印书馆的兴起与发展;了解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2.能力目标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建立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增强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1.京师大学堂、《申报》、商务印书馆。

2.民国时期文艺作品反映出的时代精神。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制度是在废除科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你对此知道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①洋务运动时期:兴办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②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

④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2)你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创办的时间、特色和地位吗?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3)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表现有哪些?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1903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 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老师小结: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标志着存在了约1 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意味着由封建王朝扶持的传统旧式教育体系的彻底崩溃,中国近代教育从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文学艺术的成就列表归纳近代文学艺术方面的代表。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二、合作探究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为什么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这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进步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式教育的兴办与发展;新闻出版业和文学艺术的成就。

Array教学难点:科举制度废除的影响;文学艺术成就出现的历史背景与价值。

二、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自主学习】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教育的发展:洋务运动生气,洋务派兴办了等一批新式
学校。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了,在上海创
办。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

1901年,清政府决定从次年废除。

1903年,决定逐步废除。

1905
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就寝。

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近代
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2.报刊业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
华的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

1872年在上海创办了《》,是近代中国存在时
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天津的《》、上海的《》和延安的《》,
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上海的《》、陈独秀创办的《》和邹韬奋主办
的《》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影响:这些新式报刊,报道
了各地发生的,分析。

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
的日常生活。

3.出版业的发展: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
个也是规模较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此外,、、等,也是当时有影响
的出版机构。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
只要阵地。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
1.成就
2.革命文艺:在抗日
救亡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
《》《》等名曲,
谱写了时代最强音。

其中由
田汉作词的《》,后来被定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
唱》气势磅礴,。

1942年,
毛泽东在发表
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
服务的方针。

解放区文艺工
作者深入工农群众,创造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如赵树理的《》《》、丁玲的《》、周立波的《》等小说。

3.电影: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机和电影传入中国。

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第一步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

赵丹、周璇等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经典影片是《》《》《》。

【重难点突破】
阅读以下材料,请回答(不得全文照抄材料):
材料一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

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

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与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二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用蔡元培为教育总长。

蔡元培提出用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取代前清学部提出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方针,推行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人格的教育方针。

临时政府还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各级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堂长改称校长;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国国民的宗旨”,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废止读经等。

——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后编(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2)阅读材料二,简要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措施以及教育方针的进步意义。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训练
1.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 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
2.1902年的某一天,京师大学堂的日本老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

慈禧太后听说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忙入宫叩头请求处分。

这则史实反映了
()
①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入侵②慈禧太后的愚昧无知
③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教育改革艰难④近代科学进入了新式学校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
A.《海国图志》
B.《新青年》
C.《申报》
D.《人民日报》
4.无情批判吃人的礼教、讨伐封建主义的代表作是
() A.《阿Q正传》 B.《狂人日记》 C.《子夜》 D.《骆驼祥子》
5.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流行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是()
A.毕业歌 B.义勇军进行曲 C.东方红 D.黄河大合唱
五、教学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